对话:家长跟孩子面谈注意技巧

12-06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对话:家长跟孩子面谈注意技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言语沟通最常用的是谈话法。因为谈话法能沟通家长与孩子的情感,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心理相容,提高孩子的思想认识,是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

只要你注意言语沟通的技巧,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谈话的时机:要适时、及时,抓住“火候”

谈话的时机选择非常重要,选择得及时、适时,就为谈话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谈话的时机绝不是可早可晚,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那么怎样才能称上及时、适时呢?一般说来,家长在观察到孩子在学习、品德、工作乃至生活等方面出现波动、反常等现象,预感到问题要出现时,为了防患于未然,就要抓住苗头及时主动找他们了解情况,查明原因,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那些既成事实、始料不及以及偶发事件的产生,家长则应在问题出现后,马上找孩子谈话,尽量减少不良影响。当然谈话不是仅针对问题,对孩子的成绩、优点、进步等,也应及时找孩子谈话予以肯定、表扬,以便巩固、强化。此外,家长还应特别重视孩子主动找上门的谈话,应热情接待,耐心倾听,合理解决,决不应拒之门外,推脱了事,还应对孩子的主动沟通表示肯定,以便调动孩子反映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谈话的主题:要适当、明确,选好“突破口”

谈话的主题是谈话的灵魂。主题即是解决的问题。主题明确能够使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谈话,谈话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主题要大小适宜,主题太大难于把握,也不易于解决;主题太小,往往使孩子觉得小题大做,难以给予足够重视。为此,就要求家长在谈话前做好充分准备,选好“切入点”,精心设计,不打无准备之仗;在谈话过程中,要点明主题,围绕主题,根据谈话中心的具体进展情况,合理引导。在谈话后,要及时了解反馈信息,以便进一步调整工作方向。

3、谈话的内容:要适度、连贯,恰到好处

所谓谈话内容的适度,是指在选准谈话主题的基础上,谈话的内容要集中,切忌杂乱。同时,还要注意谈话内容的连贯,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有的家长在谈话中,内容安排过多,寄希望于一次谈话中尽量多解决问题。结果往往相反,原因是孩子难于接受,难于消化,欲速则不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帮助孩子明确主题的基础上,引出谈话的内容,调动孩子参与谈话的主动性、积极性,争取孩子主动配合。同时观察孩子对谈话内容及深度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

4、谈话的语言:要准确、生动,易于接受

在与孩子谈话中,语言的运用也非常关键,同样的谈话主题,同样的谈话内容,不同的语言运用,就会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效果。

因此,这就要求家长一定要注意谈话的语言,力求准确、形象、生动,使孩子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实现谈话语言的科学化、艺术化。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如果家长在谈话中,能够准确地表达内容,同时力求生动、形象,孩子易于理解、领会,特别是若多用激励的语言给予表扬、赞许,即使是批评也讲得委婉得当,而不是生硬的说教、粗鲁的训斥,这样孩子易于接受,同时也乐于接受;反之,孩子不但不易于接受,还会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产生争吵,使谈话不欢而散。

5、谈话的气氛:要自然、和谐,富有亲切感受

谈话的气氛不等同于谈话的环境,谈话的环境是有形的客观存在,如客厅、房间、公园等,而谈话的气氛则是看不见、摸不着,人们却能感知到一种心理氛围,它比谈话环境更重要。因此创造良好和谐的谈话氛围,由此使孩子产生自然、亲切的感觉,对取得谈话的积极效果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营造这样一种气氛呢?首先要求家长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孩子信任、尊重,允许孩子犯错误,并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对于孩子的误解,甚至非难,能正确对待,不急不躁,有良好的修养和品格。这一切都应体现一个“诚”字:诚实、诚心、诚恳。家长有了这种诚实、诚心、诚恳的态度,孩子也一定会受到感动,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他会毫无保留地向你敞开心扉,使谈话成为共同教育、相互激励、共创最佳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长与幼师沟通很重要 注意4个技巧


自打宝宝进了幼儿园,幼儿园老师便成了宝宝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宝宝每天会有好几个小时和幼师呆在一起,宝妈宝爸学会与幼师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啦。通过与老师的良性沟通,不仅能让老师更了解自家宝宝,宝爸宝妈还能及时地知道宝宝的表现,了解宝宝在“小社会”中另一面哦,想想就有些小激动呢。家长与幼师沟通的4点技巧1、保持联系A.网上沟通:如今通讯十分发达,微信、QQ都成了沟通利器,宝妈宝爸们可以与老师互加微信,保持沟通;大多数幼师都对孩子富有爱心一类的人,和她们多沟通,说不定能学到很多实用的育儿经验哦~B.见面沟通:沟通最方便最直接的,莫过于面对面聊天了。不过和老师聊天也需要掌握一点点技巧,例如早上送孩子到幼儿园,老师正忙着接待所有的孩子,是最忙碌的时刻,此时和老师打声招呼,寒暄几句即可;最好的沟通时机,是等宝宝放学了,其他小盆友陆陆续续被接走了,这时老师一天的工作告一段落,情绪最为放松,此时和老师聊聊天,唠唠家常,说说自己宝贝情况,或许正逢其时。C.电话沟通:当然并非每个家长都有时间接送孩子,如今的工作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这种类型的宝妈宝爸,可以定期给老师去一个电话,问问孩子在幼儿园的近况,也可以了解到宝宝的表现如何~2、配合老师的家访大多数幼师都会抽空进行家访,毫无疑问这对宝妈宝爸了解宝宝、帮助宝宝适应幼儿园是有莫大帮助的。其实家长无需对老师的家访动机有太多猜测,沟通话题主要围绕宝宝展开即可,毕竟绝大多数老师对工作还是认真负责滴。3、参与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家长只要有时间,应当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大家都是过来人,都知道小孩子最喜欢和大人一起玩、一起疯,在亲子活动的过程中,无意间便会极大增进我们和宝宝的感情,这种天伦之乐的喜悦弥足珍贵。在活动过程里我们还可以借机对宝宝寓教于乐,教会他们很多做人的道理。4、换位思考一位幼师往往需要照顾班里几十个孩子,工作中有所疏忽在所难免。宝妈宝爸尽量抱持一颗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幼师的工作,即便没有关注到自己宝宝的细节,也不要过分在意。家长与老师间的和谐相处,无形中也给宝宝的成长环境平添了一份安宁与健康。

父母注意跟孩子开玩笑要适度


跟孩子开玩笑要适度孩子有一颗水晶般纯净的心,同时,这颗心也跟玻璃一样容易被划上伤痕。大人的玩笑小孩子还不懂,有时,大人一个玩笑,在孩子那里却是无比真实的伤害。

人类心灵最敏感的角落

孩子的尊严很多家长都注意到,他们一岁多,甚至不满一岁的宝宝就已经有了自尊心。比如一个家长说:“我家宝宝晚上不睡觉,奶奶拍了她屁股一下她就哭起来。这么轻轻地拍一下屁股根本不痛的。想不到这么小的孩子就有了自尊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家长可能知道不应该当众打骂小孩子,但是他们往往不知道一些在他们看来只是一个很小的玩笑,在孩子那里却看不出有什么好笑,甚至会觉得是对他的羞辱。

不可说的秘密

孩子的面子特别薄一次家长聚会中,大人们谈起了尿床这个话题,把自己最大年龄尿床史当笑话一样说出来。可可本来在一旁玩积木,可是当他听见大人们在谈论“尿床”,便有些不好意思地挪到沙发角落里去了——可可经常尿床。可可的爸爸注意到可可的位置移动,却没注意到他表情的不自然,反倒走过去一把将可可抱起来,说:“可可,你昨晚又在床上画地图了。”可可红着脸辩解:“我没有!”旁边的叔叔阿姨都笑了,一个靠近他的朋友刮着他的小鼻子说:“哟,这么大还尿床,羞羞羞!”可可的脸憋得更红了,眼里一下子蓄满了泪水,挣脱了爸爸的手跑进房间躲起来。

我可以想象可可的内心遭受了怎样的打击,他会觉得爸爸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把自己尿床的事说出来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因此而感到难堪,特别是还被人刮了鼻子,大家都在笑话他。这在大人看来实在只是一件小事,有些大人忽视了孩子已经发展起来的自尊心,喜欢通过逗孩子的方式让孩子难堪而取乐。殊不知孩子的自尊心在两三岁左右开始发展起来,这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但是自我调节能力还较差,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当受到批评或指责时,尤其当众受到批评时,孩子的情绪会变得十分低落。

可可不知道大人们无心批评他,这只是大人们无聊的游戏——当众揭孩子的短,让孩子难堪。可可觉得“丑事”被说出来令他无地自容,别人都在嘲笑他,这可不是小事。这确实不是小事。这种让孩子“当面出丑”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孩子人格的羞辱,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他们可能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自卑,畏缩不前,认为在别人眼里自己是个“坏孩子”,并且与父母之间出现对立情绪。父母们还是把这些不可说的“秘密”藏起来,给孩子留一点“面子”。

惩罚孩子家长是怎样讲究技巧


孩子犯错了家长要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有没有什么秘诀的方法可以帮助家长更好的教育惩罚孩子的方法。家长可以通过我们上面的内容来帮助家长了解惩罚孩子并不是意见容易的事情。

1.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

2.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3.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

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5.罚了又赏要不得

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

6.及时惩罚莫迟疑

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7.最忌讳讽刺挖苦

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应该牢记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时,自己也“出口成脏”,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

8.点到为止莫唠叨

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根本就没听。孩子之所以说知道了,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为了早点结束训斥。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感到“痛心疾首”,随即说孩子“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当成了“耳边风”,说孩子“不听话”。其实这是因为家长的唠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再者,经常性的唠叨多了,也会导致孩子“失聪”,对家长的话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0反应”,无动于衷,使训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切记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

9.就事论事莫牵连

从受罚者的角度来讲,孩子最厌恶家长“倒咸菜梗”,一事既出又将陈年老账翻出来。很多家长却不了解这个道理,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拉西扯、横牵竖连,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孩子怎样想呢?反正自己没有一处是对的,以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缺点家长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

10.事后说理不可无

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否则,孩子在忍受了惩罚之后将依然如故。所以,家长在惩罚孩子后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错下去将有什么后果。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时的,不能持久。受罚的孩子改正了错误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证他下次不会再犯。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

惩罚孩子并不像是家长原来所认为的,使用正确的方法更利于孩子的理解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了,应该怎样改正,这样的方法效果会更明显。家长可以多了解一下其中的道理,让孩子可以承受住更多的内容。

家长保护孩子自尊心的交流技巧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说没考好,接下来你会怎么说?

你一定会说我当然是安慰他下次好好考啦,可是心里却在想:还不是他不努力,太贪玩!

1

有一位母亲给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只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道:

“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

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也不知道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

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的人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

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这样的话来搪塞儿子。

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

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2

儿子上初中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有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现在儿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因为他去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跃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这个孩子的报告使得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3

爸爸妈妈们:

孩子拿着试卷回家时,不管成绩怎样,请给孩子做一顿丰盛的饭菜,祝贺孩子战胜了复习的艰难。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一时跌倒了,没关系,爬起来再跑,来得及!

不要让“考试”,打碎了孩子玻璃般的心;不要让“排名”,抹杀了孩子阳光般的笑容。

孩子跟家长大喊大叫怎么办


《孩子跟家长大喊大叫怎么办?》

赵教授:您好!

我家宝宝5岁了,感觉非常的叛逆,总是和大人反着来。很多生活上的小事,如洗脸刷牙穿衣服都要大人反复的说,才会去做;甚至有时候总是等到大人发火进行体罚,她再改正。只要是大人压着火不想大吼或是体罚,她还是坐着不动或是玩她的东西,似乎故意在挑战大人的极限。

而对他发火多了,她好象会学着大人批评她的样子,对一点小事就大喊大叫。我们都感到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而在幼儿园里,老师的反映却很好,是班上非常能干的孩子,没有这样的问题。

赵教授回答:

这位家长:您好!

从您反映的情况看,在幼儿园里,老师反映您的孩子却很好,是班上非常能干的孩子,评价很高。而到了家里,才出现了您说的问题。这充分表明,孩子身上的问题,是家庭教育造成的,不是在幼儿园里形成的。

这不是孩子“两面派”,孩子的表现是受环境影响的,孩子不听话,是家庭环境造成的,是您不当的教育方式方法造成的。您应该承认这一点。既然是这样,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得从家长做起。

小孩子到了三岁、四岁以后,会出现这位家长所说的情况——“叛逆”。从积极的意义上说,这是孩子进步,表明孩子有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有了自己的主见,不愿意再像过去那样对家长俯首贴耳、言听计从,任意受家长摆布了。当然,小孩子摆脱家长的支配或摆布,往往是很过分的,很简单的,跟家长直接对抗,不会讲究方式方法,这是容易惹家长生气。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出现了这种情况,家长不要着急,不要上火,要稳定住了情绪。您是越着急、上火,他就越跟您对着干。家长的急躁情绪,往往会在无意之中进一步强化孩子的急躁情绪。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冷静,有耐心。

家长还要明白,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像洗脸、刷牙、穿衣服这些事,要孩子做,不能就是简单的命令。这些事要管,也不能像管大人那样,还是应该像做游戏似的,哄着孩子做,带着孩子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话是不能少说,该反复说,还得反复说,边做边说,别烦。但要讲究点儿说话的艺术,说话的策略,时不时地来点儿幽默,让孩子感到轻松、愉快。任何人都乐意听顺耳的话,尤其是小孩子。

小孩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习惯,不能只靠“说”,只靠“吼”,只靠“体罚”;而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耐心地启发、诱导、训练、巩固,在这方面多下些功夫。平时不注意训练,急来抱佛脚那是不行的。

是的,带小孩子,比上班都累。带一个孩子,可能比过去老一辈人带几个孩子都累。有了孩子就别想轻松。企图小孩子一不留神就长大了,就省心了,就万事大吉了,那是妄想,很不现实。孩子不到成年就别想彻底“解放”。

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年轻父母生活、工作压力很大,我是很理解年轻人的。在早晨这不可多得的时间,年轻父母看孩子做事磨磨蹭蹭,不慌不忙,心里是好起急。但做父母的,在社会上承受了压力,不能在孩子身上释放。

您说,大人对孩子发火,孩子“好象会学着大人批评她的样子,大喊大叫”。这很真实,孩子不是“好象“学着大人的样子,而是“就是要”(势必)学着大人的样子。您的孩子之所以跟您对着大喊大叫,一定是您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跟孩子大喊大叫。是不是?

如果我的推断不错的话,是您给孩子做了个榜样。人的情绪有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相互感染,而且相互关系越是密切的人之间,感染的作用就越大。您愤怒的情绪感染了孩子,也使孩子产生了跟您一样的情绪,您愤怒的样子影响了孩子,毫无疑问,孩子都是跟您学的。

我绝对相信,您并无意让孩子学您的样子。但这是一厢情愿。其实,孩子也并不是有意要学您的样子,可身边有一个活生生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是在无意之中学了您的样子。这就是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带,在无意之中就产生了教育的效果。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切言行举止都慎重,要慎之又慎,最好不要在“无意之中”给孩子以不良的影响。

“正人先正己。”您要想让孩子改正她大喊大叫的毛病,您这个做家长的得先改,要彻底地“一反常态”,跟孩子说话要和风细雨。并对孩子诚心诚意地检讨自己过去的不冷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孔夫子说的。不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呀!

您喊,我就喊;您要是不喊了,孩子很可能就自动地偃旗息鼓了。要不,您试一试?

做个好家长需要技巧


家长要成为孩子生命中的精神供氧者,将“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的精神,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习惯”六大精神软件,植入孩子的生命中。

近日,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将这个秘诀透露给郑州300多位学生家长。

做个好家长需要技巧

“如果您能在我可以时让我独自迈出一步。”“如果您能用您的爱感受我的人生,而不破坏我自由呼吸的空间”、“如果您能理解,我观察世界的眼睛比您的眼睛矮三英尺”董进宇博士深情演绎马迪·金《如果您能记住》,从一个孩子的角度道出对父母的深切期盼,令现场不少父母眼角湿润,悔恨愧疚。

一位母亲说,过去责骂孩子,恨铁不成钢,孩子看到自己就躲闪,母子关系很僵。董博士的一句话点醒自己,“爱,毫无疑问,还要讲究一个表达方式。”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错误,家长是用责骂将他推出去还是用爱和责任将他拉回来,需细斟酌,讲技巧。

董博士指出,面对孩子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是推一把还是拉一把考验的是做家长的实力,包括教育、人际关系、心理学等方方面面的储备。

家长要成为孩子“精神供氧者”

董博士认为,当家长最需要技巧却普遍缺乏训练,教育孩子是个长期活儿,人人都渴望立竿见影。

很多家长非常重视教育,逼孩子考重点上名校,却忽视了自己在孩子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董博士指出,真正的好家长,一定要扮演好孩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六个角色。

除了供孩子吃喝拉撒,还要成为孩子的拉拉队队长,人生教练,生命导师,知心朋友,最重要的是,成为孩子的精神供氧者。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优秀的教育方法和优秀的家长,家长首先要让自己成长为一棵大树,才能给孩子遮阴蔽日。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给予他爱,陪伴,确认,鼓励和表扬,一句话,孩子的心智、人格成长都需要心灵的养料,这些都需要父母来供应。

在“塑造子女成功未来”的讲座上,董博士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到场的300多名家长,让家长学习,做孩子精神的供氧者。

家长陪孩子写作业要讲求哪些技巧


小学生年纪较小,自觉性差,如果家长不陪同写作业,可能会导致孩子的作业难以完成。但是,陪同写作业也要讲求方法,这样才能既发挥家长陪同的优势,又避免产生负面作用。

首先,家长可用看书读报的方式陪同。如果家长只是单纯的陪同,眼睛紧跟着孩子作业的笔尖转,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感,一碰到困难就问家长,也容易使孩子产生压力,不能专心思考。相反,如果家长陪同在旁,但各做各的事,就留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减弱对家长的依赖感。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孩子旁边不适宜做一些干扰性过大的事情,比如玩电脑、看电视、打麻将,而应该看书读报,这样既可以创造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也给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

其次,家长的陪同可逐步减少。如果家长陪同是“一天都不能缺”的话,孩子的依赖感还是容易形成的。孩子进入小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陪同,逐渐养成了写作业的习惯,此时家长可以考虑在一个星期中适当地找一天不在场陪同,逐步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但是,家长不在场的时间不要有规律,当孩子摸清了规律后,反而会形成家长在旁就好好写、不在时就乱写的习惯。当然,当家长不在场陪同的时候,要 特别注意检查作业,让孩子意识到独立作业也必须认真面对。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陪同的时间可以适当减少,逐渐向独立写作业过渡。

再次,陪同写作业不等于当作业顾问。有家长陪同在旁时,孩子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问家长,家长为了省事就直接告知孩子,这样做极易养成依赖的习惯。当孩子问家长时,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查课本、查字典解决,如果问题有一定的思考难度,可以给予启发,千万不要轻易把答案告知孩子。

另外,做完作业后,不要帮助孩子检查对错,把这个工作留给孩子自己,哪怕这次因为粗心大意没检查出错误,而被老师罚了,也能够给孩子一个深刻的教训,以后就会加倍认真地检查。

喜欢《对话:家长跟孩子面谈注意技巧》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冬季家长需要注意事项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