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贝不说“狠话”的策略

12-06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让宝贝不说“狠话”的策略”,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我踢死你!”“我揍死你!”当这些“狠话”从天真无邪的宝贝嘴里蹦出来,难免让我们做父母的听得毛骨悚然。怎样帮助宝贝改掉这个坏毛病呢?

一封妈咪来信引发的问题

一位妈咪的来信中写到:

女儿妮妮2岁10个月了,性子比较急而且很有攻击性。我们有时让别的小朋友还击她,想让她体会一下被攻击的滋味。可是妮妮总是一边哭一边说:“我用棍子把他们打得稀巴烂!”平时一有不太满意的地方就大喊大叫,用一些话如“你这个笨蛋!”“把你打得乱七八糟!”等等来发泄她的不满。

这种现象常常可以见到,甚至有的宝贝比妮妮说话还“狠”,如“踢死你!”“揍扁你!”“你不想活了?”等等。漂亮的宝贝说话却这么难听,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宝贝改掉这个坏毛病呢?

“狠话”出自一颗无法摆平的心

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宝贝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有两种方式:身体攻击和语言攻击。4岁之前的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攻击方式差别不大,既有可能采用踢、抓、揪、跺、打等身体攻击方式,也可能采用大喊大叫、恶狠狠地说话等语言攻击方式,4岁以后,男孩子更倾向于身体攻击,女孩子更倾向于语言攻击。

宝贝的攻击方式和程度虽然不同,但都出自一颗无法摆平的心。当自己的意愿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宝贝采取什么方式自我调整心态,关系到了他的情绪智能发展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例1:自己不能摆平的宝贝

星星和辉辉在一个房间里玩,星星把汽车开得呜呜叫,辉辉想凑过来玩,星星却不让。辉辉就生气了:“你为什么不跟我玩?我要你跟我玩!”他大叫两声,星星没理他。接着辉辉开始抢夺,这一行为的意思是:“你不跟我玩,我偏要玩!我让你没法玩!”妈咪过来把辉辉抱走了,但辉辉在妈咪的身上又扭又扯。

例2:自己能摆平的宝贝

梦梦在玩妈咪新买的娃娃,婷婷说:“让我玩一会儿吧。”梦梦撅着小嘴说:“不!”婷婷自言自语地说:“你不跟我玩,我自己玩。”她自己玩起了过家家,自己乐得有说有笑,梦梦被她吸引走过来了,想跟她一起玩,婷婷不但没有拒绝和“报复”她,还说了一句:“跟我玩好吧!”相当于用事实“教育”了梦梦。

如上面的两个例子,同样遭遇被拒绝的情境,婷婷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技巧要比辉辉高出许多,具有“儿童领袖”的品质,既能镇定自己也能“收拢”别人,她的快乐感和成就感自然也是辉辉所无法比拟的。

让宝贝不说“狠话”的教育策略

1.接纳和关怀宝贝的不良情绪

当宝贝出现攻击行为的时候,妈咪首先要做的事情是避免矛盾和攻击升级。因为宝贝完全处于非理性状态,这时候批评教育反而使宝贝的反应更糟糕。但这不意味着完全放任宝贝,妈咪可以用语言接纳他,但用语气拒绝他。妈咪蹲下来跟宝贝平静地说:“妈咪知道宝贝的心里很难过,但是妈咪不喜欢你那样说话(或踢打),我们能不能想想其他好办法呢?”宝贝能读懂妈咪的语气和表情,他从妈咪那里既得到了情感支持又受到了理性引导。

2.不要总是给宝贝找“替罪羊”

宝贝遭受挫折的时候是否采取攻击的方式,与他的归因方式有关,如果他总是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向外界,他就容易采取攻击行为,而宝贝的归因方式又与家长的引导密切相关。例如宝贝摔倒了,有的家长就使劲跺地、拍桌或踢凳,为宝贝找一个“替罪羊”,其实这是暗示宝贝把过错转移到他人或它物身上以取得心理平衡;或者有的家长一味自责都是自己没有照顾好宝贝,还求宝贝:“你打妈咪(或奶奶)吧!”这时如果宝贝平静下来,说明他接受了家长的自责和自我惩罚,帮助他找到了心理失调的“替罪羊”。“替罪羊”促使宝贝形成“怨天尤人”的思维方式,宝贝在接受这个“替罪羊”的时候,已经学会了攻击,长久下去就依赖攻击来获得心理平衡。

3.优化和改良宝贝的记忆库

爱攻击的宝贝容易记着生活中的不愉快,容易忘却生活中的快乐,因此他的记忆库需要优化和改良。让宝贝学会感恩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人和每一物是优化宝贝记忆库的好办法。例如,有一位妈咪带着宝贝下台阶,可是台阶太高了,宝贝不敢自己下来,正好旁边有一块石头,宝贝踩着石头搭个脚,迈下了台阶,这时妈咪对宝贝说:“你要感谢这块石头,是它帮助了你。”宝贝蹲下来,摸摸石头说:“谢谢你!”但是没有感恩心态的妈咪可能对石头的“帮助”无动于衷,如果石头绊了宝贝一脚,还会帮助宝贝“仇恨”石头:“都是这个坏石头,我要把你踢得远远的!”这样处理,宝贝乐是乐了,但是他也因此习得了攻击不相关因素的行为方式。

4.避免某些故事刺激宝贝

一个老师让孩子们编童话,全班大多数孩子编的童话主题都是打打杀杀的“争斗”和“争吵”,终于有一个孩子编的童话带来和平与和谐的空气,他的故事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和睦,相互帮助,说话幽默,给老师和全班同学带来了欢笑。之所以这样,是现在的孩子看暴力内容的影视片书籍太多,这些故事的情节依赖于“不打不成交”,结局也依赖于“有输有嬴”,于是很多孩子模仿这些故事角色的动作、语言和“拼杀”本领,并不知不觉用于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幸运的是,三岁前的宝贝阅读和收看行为还不是太多,妈咪要及早防范哦,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友好、和善、幽默主题的读物,陶冶宝贝良好的性情。

5.教宝贝说好听的、和善的话语

不让宝贝说“狠话”,那教宝贝说什么话呢?我访问台湾的时候发现,台湾人很重视培养幼儿和善儒雅的性格,有些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是营造“鼓舞家园”,培养宝贝“从小到大说好话”,要求宝贝、教师和家长“每天说一句好话,将爱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幼儿园根据宝贝的语言发展特点和思维水平,向家长和教师推荐了利于宝贝诵读和学习的100句“好话”。这些“好话”简短、动听,既促进语言发展,又促进人际交往智能发展,在此向妈咪推荐一些。

三个字的“好话”──

好可爱!好极了!好主意!好多了!真好呀!做得好!非常好!恭喜你!了不起!很不错!太棒了……

四个字的“好话”──

太奇妙了!真是杰作!那就对了!多美妙啊!我好爱你!继续保持。你很能干!做得漂亮……

五个字的“好话”──

做得好极了!继续试试看!真令人惊讶!真令人感激!真的谢谢你!你办得到的!你帮得很对!你真是可爱!你走对路了!记性真好呢!

六个字的“好话”──

那实在太好了!继续加油努力!我真以你为荣!我很喜欢那样!你可以办到的……

以上好话充满了友好、致谢、接纳、宽容、鼓励、欣赏等内涵,总是说“好话”,还愁“狠话”不从宝贝的嘴边溜走?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你会对孩子发飙说狠话吗?


你会对孩子发飙说狠话吗?不知道是工作的压力(我一直不怎么喜欢现在的工作,可是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大形势下,也下不了决心辞职。),还是因为带孩子一直休息不好,反正我经常在**不听话的时候冲她发飙,但是,每次发完飙我都会后悔不迭,我怕我的暴怒会给她带来心灵上的伤害:

较小的时候,如果**发脾气,在我怎么劝都不行的情况下,我就会使出最后一招杀手锏:走。我气呼呼地甩开**拉着我的手,就往外冲,每当这个时候,**都会大哭叫着:“妈妈,妈妈,你别走,你别走,我再也不闹了,再也不惹你生气了,再也不哭了......。”看着哭得伤心欲绝,泪眼婆娑的小人儿,我忍不住心软,蹲下来,抱住妞儿,安慰她。这个时候我是后悔的,后悔不该对她发脾气。

可是,我终究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也是无法控制她的脾气。她还是会就同样的问题和我闹(比如,在我的时间很紧张的情况下,她非要让我给她穿衣服,穿鞋,爸爸和奶奶谁都不能给她穿;出门一定要妈妈抱,即使妈妈胳膊都快累断了,也不能让爸爸抱等等。),我还是一样会发怒,**一样会在我发脾气的时候,给我说好听的哄我高兴。每次,我都能够感受到**心中的恐惧,害怕妈妈走了,再也不回来了,她就再也没有妈妈了。我们两个就像是针尖遇到了麦芒,谁也不肯就服输。

有时候,在**会无休止地闹,而且是不明原因地闹。这时,我会感觉自己要发疯,我会控制不住地说些狠话:“**,你想把我气死呀,气死我,你就开心了,就再也没有妈妈管你了。”**听到这些,就会哭着说:“妈妈,我再也不气你了,我听话了,我不闹了,我不让你死。”最近,她不再说我听话,我再也不惹你生气之类的话了,而是在我生气的时候问我:“妈妈,你能原谅我吗?你能原谅我吗?你能原谅我吗?”如果我不说原谅她了,她就会一直不停地问下去。

上个周六,我们两个又因为一点儿小事儿顶起了牛儿,我对**吼了几句,**突然哭着冲我作揖:“妈妈,我道歉,我道歉,你能原谅我吗?你能原谅我吗?”看着**眼中的恐惧,我忽然有了深深的自责,我这是在干什么呀?我干嘛把孩子吓成这个样子呀?我没怀孕的时候不是就已经想好了吗?一旦自己生了孩子,我一定要对她好吗?怎么现在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儿非要和孩子争个你死我活呢?我真是如lg所说,涵养太差吗?**恐惧的眼神给了我强烈的震撼,我想,不管我是不是涵养差,我确实需要改变一下自己对**的态度了。

我不知道,我现在的做法会不会给**的心灵上留下阴影,我希望不会。现在看来,**还是个很开心的小孩子,还是和妈妈最亲,也许她并没有把我对她的“不好”记在心里,但是,她的恐惧眼神,她冲我作揖请求我原谅的情景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铭刻在了我的心里,让我无法原谅自己的每一次冲动。

我写这篇博文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自省,再一个就是希望所有的母亲在冲孩子发脾气之前都深吸一口气,尽量把自己的火气压下去,我相信除了发火,我们还可以有另外的可以解决我们和孩子之间冲突的办法。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疼还疼不过来,怎么还能让他们用如此恐惧的眼神来面对我们呢。

家园共育:逆天三策略 让宝贝远离电视


非常年幼的儿童也可以被屏幕以及商业玩具发出的声音长时间吸引,那种刺激的光和动画,将如何影响他们?事实上,那种绚烂的闪烁、有声音的玩具或快速变化的图像,这都会使孩子自娱的能力减弱。逐渐的,他们对于没有电子声光的环境会不适应,这并不好,不是吗?你会发现一个玩具有助于孩子们发挥创造性,让他(她)更轻易与其他小伙伴合作,这里有一些玩具和其他的想法来让孩子“忙个不停”?

1.玩具策略

制定一项家庭策略让任何一个玩具都有一定的“可用时间”。这样,你的孩子在选择玩具时有较小的选择,玩的地方也会减少杂乱的现象。科学研究表明,不要给孩子过多的玩具选择,这不利于注意力的集中。

如果一件玩具已经玩了一段时间可以在孩子的午睡时间或者无聊的下雨天,悄悄地用一件新玩具代替,当出现新的乐趣,会带给孩子很多的快乐。如果你面对反对意见,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寻找之前的旧玩具,这些过程都在锻炼着孩子的认知能力。

放一些玩具为特定目的。保留一定的玩具,这些玩具将只用于那些严重状况时提供帮助。例如你的孩子被迫坐汽车座椅时哭闹不止、在排队等候时大哭大闹,或者去医院打针。把这些小的玩具可以放在包中随身带着,在公共场合遇到突发情况时,说不定对安慰宝贝起到很大的作用哦。

捐赠一些旧的玩具到社区中心,很多社区都有公共的玩具馆,有时间的话带孩子去里面玩,会大大增加孩子的乐趣,馆中还会遇到其他的小朋友,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2.书房策略

你的孩子会不会在你忙于工作的时候跑去你的书房和你打打闹闹,不妨在书房中摆和文件盒,里面可以装旧杂志、旧日历、书写工具、不用的计算器和安全剪刀。当孩子待在书房不愿意出去,那就让他(她)待在那里,这个文件盒可以是他(她)的乐趣所在,但要让孩子意识到,书房是保持安静的地方。

试着在旧货店找到一个手动打字机,可以锻炼孩子的拼写能力,加快学习字母的速度哦。

3.商店策略

保存空的干净的食品包装盒,有时间的话不妨和孩子做生意,用玩具、图画书或者其他东西作为出售项目,自制纸牌作为钱币,使用自制的钱来支付交易。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轮流扮演老板。

低年级写话的教学策略


低年级阶段的写话是孩子语文素养的基石,因此,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写话能力,并努力为他们搭建平台,激发写话兴趣,提高写话能力。

写话平台一:《我的成长足迹》

新入学的孩子,都会收到我的一份礼物——《我的成长足迹》。其中“展示平台”和“心灵细语”这两个板块就是孩子写话、倾诉的平台。一般开学的第一个月(拼音教学阶段),孩子有什么想写的,大多都得和家长合作,先说给家长听,再请家长记录下来。有很多孩子在“展示平台”上给自己的美术作品、剪纸作品配了文字描述;自创了儿歌说给家长听,请助记录;对老师、小伙伴或爸爸妈妈说的话也在“心灵细语”上畅所欲言。学了一些汉字后,孩子们都尽可能自己来完成“展示平台”和“心灵细语”,言语虽稚嫩,也常有错别字,他们却做得乐此不疲!互相传阅、互相欣赏这本《我的成长足迹》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光。

写话平台二:简单的一句话

一二年级的“造句”是写话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一句话会写了,几句话也非难事。根据一个词写一句话,要求把话写完整。先说后写或先写再交流都可尝试,但一定要让孩子畅所欲言,教师可作修整。多次训练以后,一定要关注语言表达不理想的孩子,试着打开他们的话匣子。真有困难的孩子可以给他一些示范的句子,总会有些作用。之后再在“简单的一句话”上做文章,把话写具体。如用“一片片”造句,一开始孩子都会简单地写:一片片树叶落下来。引导孩子:一片片怎样的树叶?怎么样落下来?再来个比喻句:像什么一样飘下来?以扩句的形式,逐渐训练孩子写话,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写话平台三:《我的积累本》

二年级开始,我让孩子备上了积累本,边阅读边积累,每周记上几个好词、几句好句、几段美文,读并诵。积累本上慢慢地有了孩子自己的大作,把“我的积累”和“我的大作”放在一起,班中有些孩子已能浑然一体。相信孩子们会逐渐缩小差距。

写话平台四:随文模仿

让低段孩子写话,模仿是最好的法宝。如学了《黄山奇石》,孩子们描写想象中的石头超神奇;学了《假如》,孩子们都成了感性的诗人,如金听雨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台湾的小朋友画一场鹅毛大雪,让他们感受冬天的快乐;带孩子们学了《春的消息》,这首小诗很美,我都喜欢好几年了。我很感性地说:春天是写诗的季节,让思绪飞扬吧!一首首和风细雨的诗在孩子们笔尖跳跃。这是他们的最爱!没有压力、轻松自如。

由于这样的小练笔字数不多,能使教师更多地关注语言的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反馈和矫正。经常进行这种小练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尤其对言语表达不尽然的学生收益更大。

让宝贝爱上阅读的方法


让宝宝爱上阅读很容易,只要开始得足够早!

在开始说阅读之前,我先说说宝宝的认知特点,方便我们理解后面的内容。

还在孕期的时候,宝宝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学习。宝宝的大脑开始运转,并且慢慢感知着周围的环境,然后学会适应它。

这个适应的过程,就是宝宝学习的过程。宝宝试着搞清楚身边有什么,它们都是做什么用的,又是怎么工作的,并且通过自己独特的分析推导出这些事物的间的关系和它们整体运行的规律。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宝宝的学习能力比成人高很多倍。并且这一切都在宝宝的潜意识里不知不觉的发生着,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即使他们身边的环境再复杂,宝宝超强的学习能力也能让他们适应这个环境。并且环境越是复杂,他们能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这就是我们觉得现在的小朋友比自己小时候更聪明的原因。

过去30年间科技的进步速度太快,当下的生活环境比我们小时候要复杂得多。即便这样宝宝们还是学会了按电梯,学会了用门禁对讲,学会了用手机、用pad、甚至平衡车。。。

孩子们的大脑和我们小时候的差不多。但他们却凭借和我们一样的认知系统(身体和大脑),适应了比我们小时候复杂得多得多的生活环境。

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

孩子们这种超级的学习能力是由他们特殊的大脑运行模式决定的。过去的20年间成长心理学家们越来越清楚一个事实。孩子们的认知模式和成人完全不同。下面这张图可以很简单的解释幼儿和成人认知模式的区别。

这是加州伯克利大学心理学系Alison Gopnik教授,20年来研究成果的简化图。图中左侧的部分是幼儿和低龄儿童的认知模式,就像一盏向四周放射光芒的灯笼。右侧的部分是成人的认知模式,就像是一盏聚焦的探照灯。图中的这些感叹号,就是让我们感兴趣,并希望感知的事物。而箭头就是我们调动感知的方向。

当成人得知一个事物对我们有益时,我们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方向去尝试感知它。这种感知的方向性和目的性非常强。也就让成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但宝宝的感知是发散式的。他们随时都在把自己的全部感知开放给周围的整个环境。并且宝宝大脑中的潜意识部分会高速的运转,把感知到的信息转化成数据,之后整理和统计。这些数据统计之后的结果会被存储起来,成为他们成年之后的行为标准和参照。

讲了这么多,我只想告诉大家一件事:宝宝和我们成人的认知模式不同。所以爸妈们千万不要用我们成人的行为习惯和规则要求孩子。尤其是在这两个方面:

1. 宝宝的注意力不集中是件好事!千万不要强硬的要求低龄儿童集中注意力

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必须足够分散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才能变得更聪明。换句话说,当我们强迫宝宝集中主力时只可能有一个结果:他们会变得很焦躁,因为他们的大脑不能正常的工作;并且这样做是在浪费宝宝的宝贵学习时间,会让他们变“笨”的!

2. 宝宝会做一些简单的重复动作,请不要表现得不耐烦。因为这是宝宝们在做“科学实验”。

有几个场景,妈妈们都很熟悉:

宝宝在饭桌上把餐具扔到地上,并且开心的笑。我们越是阻止,Ta越这样做,并且做得越开心。小家伙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想知道为什么物体会因为地心引力而坠落,并且他们的大脑会分析餐具每次落地的时间和声音数据。这是孩子们理解地心引力作用方法的一个小实验。另外,他们也在观察着家人对这种特殊情况的情绪反应。他们会根据我们的情绪反应建立自己的社交和情绪管理数据。

另一个场景:孩子拿到两个杯子,其中一个杯子里有水。他们会尝试把水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然后再倒回来。他们可以这么周而复始的玩上很长时间。这也是孩子们在学习。他们在用这种方法认识水受地心引力影响后的状态,并且练习这自己的手脑协调,为的是让自己长大以后有使用水的能力。

最后一个场景和我一直想向朋友解答的一个问题有关。孩子们为什么撕书。上面两个例子说了宝宝们用科学家在试验时里才用到的科学实验方法去认知餐具和水在受到地心引力影响后的运动模式。那么你们猜猜当宝宝第一次见到纸这种新东西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去认知它?

对,把纸撕碎,揉烂,咬破,尝尝味道。。。这些都会是他们认知纸的方法。

知道了这些,相信妈妈们会更加容易接受宝宝们为什么做这些“傻事”了吧?当成长心理学家们理解了孩子们的这种学习方式之后,他们感到非常的吃惊。因为这种学习方式太像科学家们的科研试验了。他们惊叹,宝宝们真是天才,而我们成人才是笨蛋。

我讲了这么多只有一个目的:希望爸妈们可以给我们的宝宝更多耐心。请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要求他们。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理解和支持,让这些原本的天才,继续成为天才,而不是被我们的无理要求抹杀了他们的天赋。

可能有妈妈看到这里很着急的问,“你说了这么多还是没有解决宝宝撕书的问题啊?” 好,我现在来回答:

既然大家知道了宝宝为什么撕书。那么我们就能推测,宝宝的“科学实验”一定有结束的时候。当宝宝的大脑收集和分析过足够多的数据,并且把这些数据存储起来。宝宝就对这个试验目标没有兴趣啦。也就是说当你让Ta摔过足够多次的餐具,当你让Ta倒过足够多次的水,当你让Ta撕过足够多的纸,Ta就会心满意足的再也不去撕纸,再也不去倒水,再也不去摔餐具了。

如果我们现在就不想让宝宝把它的童书撕掉怎么办?这是欧美国家的做法,仅供参考:

这是加州伯克利大学心理学系Alison Gopnik教授,20年来研究成果的简化图。图中左侧的部分是幼儿和低龄儿童的认知模式,就像一盏向四周放射光芒的灯笼。右侧的部分是成人的认知模式,就像是一盏聚焦的探照灯。图中的这些感叹号,就是让我们感兴趣,并希望感知的事物。而箭头就是我们调动感知的方向。

当成人得知一个事物对我们有益时,我们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方向去尝试感知它。这种感知的方向性和目的性非常强。也就让成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但宝宝的感知是发散式的。他们随时都在把自己的全部感知开放给周围的整个环境。并且宝宝大脑中的潜意识部分会高速的运转,把感知到的信息转化成数据,之后整理和统计。这些数据统计之后的结果会被存储起来,成为他们成年之后的行为标准和参照。

讲了这么多,我只想告诉大家一件事:宝宝和我们成人的认知模式不同。所以爸妈们千万不要用我们成人的行为习惯和规则要求孩子。尤其是在这两个方面:

1. 宝宝的注意力不集中是件好事!千万不要强硬的要求低龄儿童集中注意力

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必须足够分散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才能变得更聪明。换句话说,当我们强迫宝宝集中主力时只可能有一个结果:他们会变得很焦躁,因为他们的大脑不能正常的工作;并且这样做是在浪费宝宝的宝贵学习时间,会让他们变“笨”的!

2. 宝宝会做一些简单的重复动作,请不要表现得不耐烦。因为这是宝宝们在做“科学实验”。

有几个场景,妈妈们都很熟悉:

宝宝在饭桌上把餐具扔到地上,并且开心的笑。我们越是阻止,Ta越这样做,并且做得越开心。小家伙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想知道为什么物体会因为地心引力而坠落,并且他们的大脑会分析餐具每次落地的时间和声音数据。这是孩子们理解地心引力作用方法的一个小实验。另外,他们也在观察着家人对这种特殊情况的情绪反应。他们会根据我们的情绪反应建立自己的社交和情绪管理数据。

另一个场景:孩子拿到两个杯子,其中一个杯子里有水。他们会尝试把水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然后再倒回来。他们可以这么周而复始的玩上很长时间。这也是孩子们在学习。他们在用这种方法认识水受地心引力影响后的状态,并且练习这自己的手脑协调,为的是让自己长大以后有使用水的能力。

最后一个场景和我一直想向朋友解答的一个问题有关。孩子们为什么撕书。上面两个例子说了宝宝们用科学家在试验时里才用到的科学实验方法去认知餐具和水在受到地心引力影响后的运动模式。那么你们猜猜当宝宝第一次见到纸这种新东西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去认知它?

对,把纸撕碎,揉烂,咬破,尝尝味道。。。这些都会是他们认知纸的方法。

知道了这些,相信妈妈们会更加容易接受宝宝们为什么做这些“傻事”了吧?当成长心理学家们理解了孩子们的这种学习方式之后,他们感到非常的吃惊。因为这种学习方式太像科学家们的科研试验了。他们惊叹,宝宝们真是天才,而我们成人才是笨蛋。

我讲了这么多只有一个目的:希望爸妈们可以给我们的宝宝更多耐心。请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要求他们。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理解和支持,让这些原本的天才,继续成为天才,而不是被我们的无理要求抹杀了他们的天赋。

可能有妈妈看到这里很着急的问,“你说了这么多还是没有解决宝宝撕书的问题啊?” 好,我现在来回答:

既然大家知道了宝宝为什么撕书。那么我们就能推测,宝宝的“科学实验”一定有结束的时候。当宝宝的大脑收集和分析过足够多的数据,并且把这些数据存储起来。宝宝就对这个试验目标没有兴趣啦。也就是说当你让Ta摔过足够多次的餐具,当你让Ta倒过足够多次的水,当你让Ta撕过足够多的纸,Ta就会心满意足的再也不去撕纸,再也不去倒水,再也不去摔餐具了。

如果我们现在就不想让宝宝把它的童书撕掉怎么办?这是欧美国家的做法,仅供参考:

让宝贝学会自我保护


相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宝贝平安长大”是父母最大的心愿,而怎样给孩子们尽可能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帮助他们认识危险,学会保护自己呢?看看下面几位家长的经验之谈,对您是否有所帮助。

学会自己爱自己

儿子4周岁了。昨天上电梯时,他才进去,电梯门就关上了,被独自关在电梯里的儿子略带哭腔地喊了一声:“妈妈——”他爸爸立即喊了一句:“儿子不要着急,按4!”我匆忙上了另一部电梯。到了四楼,儿子已经在电梯门口等我了。我欣喜地抱住他,只见他虽然眼睛有点红,但俨然一副“小男子汉”的模样,很沉稳地告诉我:“妈妈,我都着急了,我戴着手套不好按4,但是我没哭,我勇敢吧!”

儿子独自面对危险能够冷静处理,我想和我们长期以来一直给他灌输安全观念有很大关系。小时候他喜欢边吃零食边玩,还会发笑,我就很严肃地警告他,不许吃东西时嬉笑;大一些,吃冰糖葫芦,或是拿牙签,我们都会随时提醒他别扎到口、鼻、眼睛;他会爬高了,绝不允许他爬窗台,并告诉他一些小朋友发生意外的实例,让他知道这样是很危险的;每天上下电梯,就教他如何防止被电梯夹到,3岁时就让他踮起脚够电梯里的数字键;在商场及人多的场所走失时,也记住在原地等候,不能焦急乱跑;在路上教他认识红绿灯,教他交通规则,走斑马线;教他不被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引诱……

在生活中我们随时将听到、遇到和想到的安全和自我保护的知识和事例,及时地告诉宝贝,让他树立安全的观念,学会自己爱自己。我想,我们能一直陪伴宝贝,保护宝贝当然很好,但更应该教会宝贝如何保护自己,使自己不受伤害,以及遇到突发性事件时的应对能力。

孩子的“保护神”是她自己

乐乐4岁半了,她特别外向,甚至比男孩还淘。一天中除了睡觉,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所以,对于这样的孩子,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们在很多地方对乐乐是很宽松的,基本上不限制她,让她自己去摸索。她还是小不点时,我们就尽量不用消极的口气吓唬孩子:“不准碰!”“不许!”这样会让孩子变得特别胆小。而是尽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而安全的环境,教她一些趋利避害的经验。例如,在我们的关照下,把火和很热的东西靠近她的手,使她知道烫;让她摆弄一下别针,她就会知道别针会划破皮肤,会伤人。这样,她就知道这些是危险的,并逐渐会避开这些事物,慢慢知道保护自己。等她大一些时,我们会在她要做一些事或游戏之前,提前告诉她一些可能会发生的危险,如果她没有听进去,那就权当“吃一堑,长一智”了。但有些事我们是一直坚持她必须照做的:家里的插座等带电的物品不能摸、不能在马路上跑、不要轻易接近小动物(猫狗)……乐乐很喜欢运动,但运动是最容易使孩子受伤的,所以我在这方面教她注意的地方也最多:跑步时不要猛跑,不要东张西望,手里拿着东西不要运动(尤其是棍棒),人多的地方也不宜跑步,以免互相碰撞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相辅相成的: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饭不能嬉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我们平时非常注意对乐乐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她自己做,绝不包办代替。

寓教于乐是好办法

从给孩子讲白雪公主开始,儿子就明白不应该随便吃别人给的东西——那时,他还小,只能通过讲故事来教育他。

随着他越来越懂事,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危险的,是不应该做的。

游戏中学会儿子有本专门为孩子制作的安全手册,他最喜欢按照要求填色了,这样在涂涂画画中也记住了应对陌生人的一些安全守则,如不给陌生人开门等。

媒体中获得有段时间电视台每晚播出《危机现场》,我们都会让孩子一起观看。现在他也能很安静地看完,并时不时地讲解一番。从电视里他看到有一个小朋友在蹦蹦床上摔坏了腿——再去玩时,他就不会站在边上跳,而是小心地站在中间。

情景设置我们经常设身处地地问他一些问题,比如“如果你在商场找不到爸爸妈妈怎么办?”他就会想出好多办法:去广播室找阿姨广播;让服务台的叔叔阿姨给我们打电话(两岁时,他已经记住了爸爸的手机号);或者告诉警察叔叔家里住址,爸爸妈妈的名字等。虽然有些方法很幼稚,但这是他自己能动脑筋想出来的,很不容易。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安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父母以身作则,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遵守规则。过马路时,即使马路上没有一辆车,我们也会牵着宝宝的手,一直等到绿灯出现,并且会告诉他怎样分辨车辆和行人应该遵守的信号,所以现在宝宝过马路会很自觉地看红、绿灯,会告诉我们“绿灯了,可以过了!”我们带宝宝出去时,会主动绕过井盖走,还会告诉他井盖不能踩。刚开始他会问为什么,当我们把道理告诉他,并多次重复后,宝宝记住了。至少他现在走路会绕着这些东西,还会告诉其他小朋友:“别走井盖,危险!会把牙磕掉的!”

父母还要告诉孩子碰到危险情况该如何应对,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我们经常设计一些“和爸爸妈妈走失、什么情况下去找警察叔叔、有陌生人敲门”等情景,有意识地训练宝宝在各种情景下的反应,以游戏的形式告诉孩子正确的自我保护观念。并反复教他背我们的电话号码、住址、父母的姓名等,希望他能多些自我保护的能力。

未雨绸缪,做父母的永远也不希望有上述场景出现。但不希望不代表它不可能发生,父母如果能在日常安全教育上下点心思,会减少许多危险发生的几率。

(来源:39健康网)

宝贝入园困难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汇总


整理了关于宝贝入园困难的心理分析及日常知识,希望对宝妈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序号标题1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家长该怎么办点击查看2孩子不喜欢去幼儿园的原因点击查看3分解孩子不喜欢去幼儿园的对策点击查看4孩子一定要去幼儿园的原因点击查看5送孩子去幼儿园一定不要迟到点击查看6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的最佳年龄点击查看7如何观察孩子上幼儿园后的心理变化点击查看8六个细节判断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点击查看9幼儿园一天生活标准参考点击查看10幼儿园一天生活规律训练点击查看11幼儿园暑期生活指导点击查看12长假后宝贝不愿意上幼儿园该怎么办点击查看136大招教您解决孩子长假后不愿意去幼儿园点击查看14幼儿园给家长开会的技巧点击查看15幼儿园老师如何开好一场家长会点击查看16入园后的孩子家长如何了解他点击查看17面对孩子上幼儿园有情绪的六大招数点击查看18上幼儿园以后宝妈应该如何教宝贝学识字点击查看19看已入园家长分享的经验点击查看20对幼儿园午睡管理的7个意见点击查看21正确解读幼儿园的含义点击查看22中班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的愿意及对策点击查看23新生入园前的注意事项点击查看24宝宝不愿意去幼儿园的各种案例分析点击查看25节后宝宝不愿意回园的六大招数点击查看

育儿心得:宝贝,妈妈有话对你说


育儿心得:宝贝,妈妈有话对你说

亲爱的宝贝,时光飞逝,转眼你已经开始了中班的学习生活。在幼儿园里度过了一年的小班时光。看着你的成长变化,妈妈的心被幸福紧紧包围着。我的宝贝,妈妈一直用欣赏的眼光,体味着与你共同成长的每一天。你是那么的独一无二!希望妈妈笨拙的文字,可以记录你成长的些许点滴,那些饱蘸幸福的美好回忆!

曾经你是一个不爱吃饭的小家伙,准确的说,应该是吃饭不认真的小家伙。为此妈妈伤透了脑筋。在家里,小家伙吃饭不认真的时候,都会有外婆冲过来喂,喂了也不好好吃,一顿饭要吃好久。穿衣服就更是外婆统统代劳。对此,妈妈真是伤透脑筋,却无能为力。

但是自从中班开学了,妈妈惊喜的发现,我的宝贝有了惊人的变化:吃饭比以前快多了,而且可以比较专一的吃完一餐饭。惊奇,更是惊喜!直到幼儿园组织开家长会,我才知道了这其中的秘密。原来外婆在老师的指导下,每天鼓励小家伙做事情计时间。今天一定比昨天有进步,明天一定要比今天有进步。哦,原来是这样啊!小家伙慢慢变得有时间观念了,动作比以前快了,独立性也强了!真的好开心哦!

在中班,惊喜还有更多。有一天,宝贝兴致勃勃的说:妈妈,老师教我们功夫了!然后有模有样的做起了学校里学来的操!太可爱了!太高兴了!宝贝喜欢看一些有打斗场面的动画片。有时候也学着动画片里的样子,打打杀杀的。我还曾经担心孩子这样下去,会不会有暴力倾向。还是幼儿园考虑的周到,既让孩子强身健体,又满足了孩子们的模仿好动的特点。我对学校里教授练习的这套操,真是太感谢了!我的宝贝,你可以经常练习了!加油哦,把身体练的壮壮的,棒棒的!!

前些天,有一次妈妈说,这个事情妈妈不会做。结果宝贝小大人似的说,没关系的,妈妈,你尝试一下,错了不要紧。我惊喜的看着你,我的宝贝,你是真的长大了!宝贝的变化,经常是让人意想不到的,让妈妈惊喜不断。凡此种种,我真心发自肺腑的感谢老师,让你一个调皮任性的小家伙,越来越懂事,越来越独立,越来越进步!

慢慢的,妈妈也认识到了,要做一个好妈妈,同样是要认真学习,深刻体会的。孩子成长的过程,更是我学习做一个好妈妈的的过程。从妈妈的点滴改变,看到了你的更大程度的改变,妈妈是幸福的,妈妈是欣慰的,更是庆幸的!

通过学习《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后,妈妈一直都是用一种欣赏的眼光来看你。在我的眼里,你是那么的优秀,那么的有才华!小小的你,有着极强的记忆力,出众的组织领导能力,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凡事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做事专一。我的宝贝,你记得那天你在家里唱歌,妈妈给你开家庭演唱会的情景吗?气氛多活跃呀,你唱的多开心啊!你还记得吗,妈妈在哄你睡觉时,只给你念了两遍“游子吟”,第二天就已经完全会背了,妈妈的心啊,已经不能用幸福来形容了!一根大葱,能有几种联想呢?举重,骑马,拐棍,单筒望远镜,金箍棒,吹喇叭!吃惊,震惊!

我的宝贝,你是这么优秀,这么有潜力,妈妈不能一直把你护在翅膀下面。你应该属于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天空!妈妈现在终于明白了,对你的教育或者说培养,不能粗放型的,不能太过去技能化,要培养你的独特的个性,从小的一个良好品格。你就像一匹驰骋的小马驹,妈妈要给你的是奔跑的方向,和广阔的草原,而不是缰绳和羁绊。妈妈要跟你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们互相加油,互相鼓励好吗?

妈妈和爸爸对你的期待很高。但不是要求你将来要多么的功成名就,多么富有。我只要我的孩子,能够生活的快乐,过你想过的生活,能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做一个平凡而纯粹的人!我的孩子,你慢慢长大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展开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妈妈不能每时每刻陪在你身边,你要学会承担!但是,妈妈的心,是会永远随你走天涯。就像妈妈教你背的那首“游子吟”。妈妈能为你做的,只有,扶上马,送一程。接下来的路,要靠你自己走。

我的宝贝,让妈妈跟你一起成长,这是妈妈此生最大的幸福。

谢谢你,我的宝贝,我的天使!

让不爱表达的宝贝爱上说话


让不爱表达的宝贝爱上说话

昭宇2岁多了,可到现在也不喜欢说话,想要什么东西,就用手指,爸爸妈咪如果不给他,他就哭。

偶尔,他嘴里也“哼哼呀呀”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可爸爸妈妈都听不懂。带宝贝去医院看,宝贝又能喊出“爸爸”、“妈妈”、“要”等简单的词语。医生认为宝贝并没有生理上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养成表达的习惯,需要生活中多促进。

昭宇的爸爸妈咪回到家,翻开早教书,仔细阅读,希望弄明白自己究竟错过了什么,为什么宝贝不喜欢表达呢?

专家如是说

其实,从宝贝出生后不久,就能观察到那些爱表达的宝贝通常喜欢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而有的宝贝则显得很安静,不喜欢发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宝贝天生的性格,一方面则是后天的环境。

宝贝表达的第一步

刚出生的几个月时,宝贝只能看和听。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学着安静下来,调整自己来适应这个世界。跟宝贝说话的时候,父母可以鼓励他看着自己的嘴巴,宝贝会看到父母的舌头是怎么动的。

你可知道,宝贝会模仿大人舌头的动作!如果你对着一个新生儿伸出舌头,大多数的宝贝也会朝你伸出舌头,这种简单的早期模仿早在宝贝开始复杂的社会模仿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当宝贝看着爸爸妈妈,他们可爱的小嘴巴不停地动来动去,发出各种有趣的声音时,就已经迈出了学习沟通技巧的第一步。

不久之后,宝贝会开始对着父母发出各种声音。大概在4-5个月大的时候,甚至在3个月的时候,宝贝就开始和父母一起发展音乐节奏感了。父母说“嗯……”并不断地跟宝贝咿咿呀呀地哼唱,宝贝也会朝大人一起咿呀哼唱。在这首个人乐曲中,一家人几乎是同时发声的。

当宝贝对父母咿呀哼唱的时候,还会做更多的事情。宝贝不停地练习那张能发出声音的嘴巴,他们看着父母,把他们的动作和所发出的声音、身体的动作结合起来,宝贝模仿父母,父母也模仿宝贝,他们一直都在学着辨别不同的声音、发出不同的声音。

其实,这种能力在宝贝会说话之后也会派上用场。

婴幼儿心理学家发现:

他们曾经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观察小宝贝,并对他们所表现的各种技能惊叹不已。“起初,小宝贝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学者们问道,“难道这跟哭一样是出自本能吗?好像不是。即使小狗狗被抱出来不跟别的狗一块儿养,只要它长到一定时候,它就能开口汪汪大叫。但是大家都知道,那些与人隔绝长大的孩子几乎完全不会说话……很显然,宝贝是在听了周围的人说话之后,才有了要“说话”的概念。

宝贝是个沟通者

所有的父母们都知道,新生儿是一个沟通者。他们通过手势、表情、肢体动作、不同的情绪表达以及发出的各种声音,来传递信息。父母很快就能学会辨别宝贝不同的哭声,比如,痛苦的哭声和想睡觉的哭声是不同的,宝贝被饿哭了跟他受惊吓而大哭也是不一样的。

宝贝的沟通方式不是口头的,但却是真实存在并且非常有效的。父母听到不同的哭声会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换湿尿布、抱抱孩子、喂宝贝吃东西等等。然后,小宝贝笑了,张着小手去摸父母的脸庞,这时,父母也会用拥抱、微笑来回应,会用鼻尖轻轻爱抚宝贝。宝贝开始信息交换,而父母给予回应,这就是沟通。

用肢体语言表达的羽姬

年轻的父母带着朋友,走进婴儿房去看望她3个月大的小宝贝羽姬。羽姬几分钟前刚睡醒午觉,对人有点儿挑剔,但看到父母来了,她还是非常高兴,羽姬踢蹬着胖嘟嘟的小腿,大声地发出“咯咯”的叫声,把小手伸向了父母。

“她是在跟我们打招呼呢,她是在说‘父母,很高兴看见你’。”羽姬的父母解释说,接着她又对女儿说:“我也很高兴看见你,羽姬。”

朋友感到很奇怪,她对宝贝了解不多,在她看来,羽姬发出的声音简直跟噪音没什么两样。

“我知道,你肯定以为我疯了,”羽姬的父母说,“但她的确会用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绪,我知道,她会这样做,我能说出她什么时候难过,什么时候高兴。”

“这太神奇了。”那位深感疑惑的朋友说,她俯下身子,用鼻尖轻轻触碰宝贝的脖子。

“哦!”羽姬一边叫着,一边昂起头来,虽然有点儿受惊,但她仍然在笑。

“这是她表达惊奇的方式。”羽姬的父母说。

羽姬父母可不是什么育儿天才。任何注意宝贝发音的父母都会告诉你,他们完全能够理解和解释孩子的声音、手势、动作所表达的意思。

促进宝贝学会语言表达6个游戏

1模仿发音

抱起宝贝,在他面前做出张嘴、吐舌或其他各种表情,并用亲切温柔的声音和宝贝“谈话”,让他们注意到你的口型和面部表情,逗他发音。逐渐地,宝贝就会发出应答似的声音来和父母“交谈”。这也是增进亲子感情的有效方法。

2放童谣CD

选择节奏欢快的童谣CD,随时放给宝贝听,每次放几分钟就行。父母也可以自己学会童谣以后唱给宝贝听。喜欢听歌曲是宝贝的天性,童谣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最适合小宝贝听。

3唱摇篮曲

宝贝哭闹,或者每次睡觉前,父母都可以给他唱摇篮曲。这可以让宝贝很快安静下来,或为他们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4学小动物的叫声

父母可以用滑稽的表情,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给宝贝听。拟声词很容易引起宝贝的兴趣。你也可以在模仿小动物叫声的同时,模仿不同小动物的动作,这样更能引起宝贝的注意。

5听父母讲现在的事情

父母用亲切的声音、变化的语调,跟宝贝讲他们当前面对的事物和事情。比如,对他们说“宝贝在摇小铃铛”,“父母正给你换尿布呢”等等。这可以教宝贝在情景中理解语言,父母也会养成和宝贝说话的好习惯。

6拍拍手点点头

和宝贝面对面坐好,握住两只小手,教宝贝对拍。边拍边说:“拍拍手。”然后不握宝贝的手,看其能不能自己拍。同样的方法,可以教宝贝做点头的动作。这可以锻炼宝贝理解语言的能力和模仿力。

六大策略让顽皮宝宝变乖


爸爸妈妈们,当你面对顽皮的孩子,开始时,不要立刻限制孩子的活动,此时能做的也许只是需要一点点特别的关注。当你冷静下来后,不妨试试下面的策略,总有一个会见效的。

适当丢脸策略

如果孩子早上起床后因为磨蹭或打闹而耽误了上学的时间,不妨就让他穿着睡衣去学校。父母还可以当着同学的面,给孩子大大的分别拥抱和响亮的吻别,对6岁以上的小“男子汉”来说,这个方法特别有效。

挨饿策略

如果孩子经常不吃完饭菜,那么索性饿他一顿。在直接送孩子上床前,让孩子看着父母把他喜欢的饭菜吃光。

零用钱策略

从小就可以给孩子一些零用钱,但是当他做错事的时候,必须受到扣钱的惩罚。如果孩子实在很顽皮,当月的零用钱被扣光甚至要倒扣时,你可以让他先欠着钱,然后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作为抵押。一直到下月“发薪日”,他还清了欠款才能赎回玩具。

劳动策略

不要担心自己在奴役孩子,要尽早培养孩子为别人服务的习惯。对小孩子来说,煮简单的食物、打扫房间、帮父母拿拖鞋和啤酒是光荣的任务。

“失去”策略

如果孩子老是学不会自己收拾玩具,那么就给他一个最后通牒。如果24小时内还不整理干净,那么他将永远失去这些玩具,而且父母也不会再给他买玩具了。如果孩子还是不听话,那么就要把最后通牒执行到底,因为一旦食言,孩子将永远不会把父母的话当真了。采取这个策略前,父母要先考虑清楚,是不是真的舍得把自己花钱买的玩具扔掉。

罚站策略

在家里设立一个受罚点,而且最好是在能看得见客厅或厨房,甚至是游乐室的地方。当孩子顽皮做错事的时候,他必须站在那里反省,同时看着没有犯错的兄弟姐妹游戏、吃饭。

相信《让宝贝不说“狠话”的策略》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