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电视孤独症”的防治

12-15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孩子“电视孤独症”的防治”,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近年来,外国有学者发现,随着电视的普及,儿童孤独症患者有所增加,多见于3-7岁的儿童。

国外学者经观察研究后指出,患“电视孤独症”的儿童,即使再经过良好的教育,将来仍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也就是说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很好地生活。

4岁的小宇,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半天,大大的眼睛只盯着荧光屏,对于其他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不愿意活动,不愿意游戏,不愿意和别人说话……久而久之,他孤独、怕羞,见外人不敢抬头,不和其他孩子玩耍做游戏,连公园的摇马都不愿意坐。YjS21.com

显然,小宇患上了“电视孤独症”。

患“电视孤独症”的孩子会——

●长时间地看电视,觉得离不开电视,整天与电视为伴,不关心周围的事物,对玩具不感兴趣,也不喜欢接触小朋友。

●不看电视就会焦虑不安。

●看电视时不让别人打扰,还时常模仿电视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能将电视节目中的故事情节背得滚瓜烂熟,文不对题地应用于日常生活,有的还出现自言自语等反常行为。

这类患儿性格孤独,缺乏生活经验,缺乏学习能力,缺乏责任心,缺乏应对环境的能力,不能适应社会,情绪波动不稳。

原因——

由于儿童的思维能力较差,行为模仿性较强,过多地看电视,可使大量的电视信息深深地渗透到儿童的性格和行为之中。往往是电视看得越多,对儿童的影响越大。

危害——

这些孩子由于处在孤独之中,既忘记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他人的存在,陷入虚幻的情景之中,常常会想入非非,心理严重变态。

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学习能力,所以积累不了生活经验,不会处理日常生活,不会与他人交往,不知道如何对待周围的事物,没有适应社会的能力,长大后很容易成为心理不健全的人。

“电视孤独症”的防治

●要严格控制儿童看电视的时间。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最好不超过0.5-1小时。

●要选择适合儿童看的电视节目。内容要和儿童的年龄相适应。适合儿童看的节目有动画片、木偶片、儿童文艺节目、知识小品、智力竞赛等节目。凡不适合儿童看的节目,家长应坚决不让孩子看。

●家长自己要尽可能少看电视。家长中至少要有一个人和孩子在一起,给他讲故事、玩游戏,转移他对电视的注意。

●孩子看电视时,家长应该陪着,给孩子解释电视节目中的某些适合孩子的内容,帮助孩子理解。之后,可以让孩子复述电视内容,培养孩子的分析、表达、记忆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宝宝会患上"电视孤独症"妈妈造吗?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心理出现问题的人们越来越多,而我们传统的认知当中,更多的关注与身体状况,对心理问题不够重视,说起儿童和心理疾病,仿佛二者是完全绝缘的,其实不然。据心理专家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心理病态,都是源于儿童甚至婴儿时期。现在很多孩子会出现"电视孤独症",家长们很有必要扫一扫这方面的盲区。

"电视孤独症"的案例 童童是一个4岁的小男孩,他时常会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半天,两只小眼睛只盯着荧光屏,对其他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不愿活动,不愿和别人说话,连对吃饭也没有多大热情。久而久之,童童变得孤独、怕羞,见了外人也不敢抬头,还不愿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儿,就连摇马都不会坐。当小童童的表现真正引起妈咪的注意时,这种行为已经非常顽固了,根本改不过来,妈咪只好带他去医院的儿科心理门诊。经过检查发现童童患有贫血,生长发育程度也较同龄孩子慢,只相当于2岁大,童童被医生诊断为"儿童电视孤独症"。"电视孤独症"的临床表现1.患儿表现为每天长时间地看电视,让人觉得他们离不开电视,整天与电视为伴。而不关心周围的事物,对玩具不感兴趣,也不喜欢接触小朋友,不让看电视就会焦虑不安。2.患儿在看电视时不让别人干扰,还时常模仿电视中人物的动作、语言,仿佛自己就是电视剧的人物,并能将电视节目中的故事情节背得滚瓜烂熟,文不对题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有的患儿出现了自言自语等反常行为。3.患儿性格孤独,缺乏生活经验,缺乏学习能力,缺乏责任心,缺乏应付环境的能力,不能适应社会,情绪经常波动、不稳。 引发原因与危害由于儿童的思维能力较差,所以行为模仿性较强。当他们过多地看电视时,就会造成大量的电视信息深深地渗透到他们的性格和行为之中。往往是电视看得越多,对患儿的影响亦越大,常对身心健康造成如下危害:1.由于处在孤独之中,常常既忘了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了他人的存在,完全陷入虚幻的情景之中想入非非,日后心理变态严重。2.缺乏学习能力,积累不了多少生活经验。只会在家中处理日常生活,不会与他人交往,不知应怎样对待周围的事物,也没有适应社会的能力,长大后很容易成为"心理不健全"的人。"电视孤独症"的治疗1.要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特别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0.5-1小时,并且看电视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6点半至7点半。2.看电视时要选择适合孩子看的电视节目,内容要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适合儿童看的节目有动画片、木偶片、儿童文艺节目、知识小品、智力竞赛或反映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的节目。凡不适合儿童看的节目,家长应坚决不要让孩子看。3.时间允许时父母最好陪孩子一起看电视,同时要给孩子解释电视节目中的适合孩子的内容,帮助孩子理解。当孩子看过电视之后可让孩子复述,这样既可使孩子尽快从电视中摆脱出来,又可培养分析、表达、记忆和判断是非的能力。4.父母要尽可能地少看电视,以免孩子跟着自己一起看。家长更不应该只顾自己看电视,而把孩子扔在一边不管不顾,随便他们怎么样。5.有空隙时间时父母要常和孩子在一起,给他们讲讲故事,和他们多做游戏,或带到户外进行活动。平时注意培养孩子对生活产生多种兴趣,并扩大活动范围,转移孩子对电视的注意和依恋。

识别孩子的孤独症(下)


认知与知觉障碍

描述1

正常宝宝:宝宝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不停的发问、探索,喜欢看动画片,对玩具更是爱不释手,能用玩具玩出很多花样,对大小、形状、颜色、季节等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很多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

孤独症宝宝:宝宝对游戏、玩具等不感兴趣,而对另外一些东西则表现出特别的偏好,比如车轮、锅碗瓢盆等圆形物体,生活习惯一成不变,比如坚持要坐固定的位置、坚持使用同一把椅子、走固定的路线、玩固定的玩具,一旦他的秩序被打乱,他会异常烦躁。难以理解各种概念,不懂得如何自由组合、灵活运用各种概念。大多智力低下,但也有些宝宝对数字、日期、地名、路线等的记忆超常,对音乐十分敏感,能很快地掌握钢琴、电子琴等乐器的演奏技巧,将来成为所谓的“白痴学者”。

描述2

正常宝宝:宝宝很小的时候就会对声音、光线、味道、疼痛等等有正常的反应。比如,听到妈妈的声音,会转过头去寻找;看到颜色鲜艳的物品,会用眼睛去追随……

孤独症宝宝:宝宝对声音、光线、味道、疼痛等觉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过于敏感,或者过于迟钝,表现出对某种感觉有特别偏好或者对某种感觉反应激烈。比如,有的宝宝经常来回踱步、转圈、反复蹦跳、摇摆头部,不厌其烦地重复同一个动作;有的宝宝对声音特别敏感,一听到某种声音就会显得十分恐惧;有的宝宝痛觉迟钝,经常有自伤行为等等。

孤独症自我测试

下面的测试回答“是”计1分,累计达8分以上者,说明宝宝可能有孤独症倾向,应及时咨询就诊。

1.对声音和语言反应迟钝。

2.与其他儿童一起游戏或交往困难。

3.厌恶学习。

4.对各种危险活动缺乏应有的认识。

5.固守现有的习惯不变。

6.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7.常常无缘无故地微笑。

8.不喜欢被人拥抱。

9.精力异常充沛,坐不住。

10.不愿和任何人有目光接触。

11.过度偏爱某些物品。

12.喜欢旋转圆形物体。

13.重复、持续地做某些怪异的动作或玩某些单调的游戏。

14.性格怪僻,对周围漠不关心。

帮助孤独症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


在情绪调节方面,与普通儿童可以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并根据社会的一般准则来调节情绪不同,孤独症儿童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情绪,也不了解社会交往中的潜规则,无法根据他人的看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当焦虑、紧张、害怕或伤心时,孤独症儿童常常会采取一些不恰当或不对的方法来解决。

·自伤行为,如用头撞墙

·破坏、报复行为,如乱摔东西

·惩罚行为,如踢打小动物

·攻击他人,如用手或脚打他人的身体

·朝他人吐唾沫、

·对他人进行辱骂或对他人做侮辱性的手势

·大声哭喊、尖叫

·躲藏起来,让别人找不到

·一直念叨别人的不足,总是想一些消极的事情

因为孤独症儿童常常会存在情绪调节困难的问题,所以当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家长应及时采取措施,首先需要让孩子知道以上的方法是不对的,对自身的问题解决没有帮助,其次需要教孩子学会采用其他合理的方法,最后当孩子开始采用恰当的方法解决情绪问题时,家长应及时给予强化。在这三个步骤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对的、因为什么而获得奖励都应该具体明确地告诉孩子,并考虑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下文将会介绍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物理方法:孩子学会做一些增加心率和释放能量的事情,应该至少持续10分钟。

放松方法:孩子学会做一些消缓能量的事情,尽量能自己独处一会儿。

社交方法:孩子可以向他人需求帮助,学会倾诉。

调节认知方法:孩子可以学会进行自我暗示,增强自信心。

基于爱好的方法:孩子可以做一些平时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愉悦身心,但是家长需要注意好时间,尽量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不然孩子由此学会通过“发脾气”来获得想要的东西。

其他方法:带领孩子尝试做一些没做过但新奇的事情;家长需要尽量鼓励孩子,适时提供建议和解决方法;家长可以教孩子学会幽默,适时可以哈哈大笑;家长可以采用“社交故事法”,帮助孩子了解交往的步骤和规则;家长也可准备一些小东西,包括耳塞、泡泡糖、软球、可捏的玩具、有香味的物品、可用于洗脸的水等,帮助解决孩子的“小烦恼”。

NK-IA04J(数码)型经颅磁刺激仪是由从事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专家共同研发,用于脑病治疗的家用型医疗设备。

它的研制是以现代神经生物学、神经电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磁生物学一级临床脑病治疗学为基础,通过特制的治疗发生体输入特定的重复性经颅刺激,直接透过颅骨作用于脑细胞和脑血管,可以改善脑细胞的代谢环境,增加损伤细胞的可复性,舒张脑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干扰和抑制异常脑电、脑磁的发生和传播,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适用于预防和治疗抽动症、多动症、缺血性脑血管病、颅脑损伤、失眠症及脑疲劳综合症。该产品属于高科技物理治疗设备。

NK-IA04J(数码)型经颅磁刺激仪是方便患者在医院外治疗而设计的家庭型台式治疗设备。纯物理治疗,对人体无伤害,其性能稳定、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疗效显著

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是应用低频频谱交变电磁治疗技术研制的用于脑部疾病治疗的最新型重复性的综合脑病治疗设备。主机内存多种治疗频率和治疗强度。

治疗时主机可同时显示输出的治疗信息。该设备通过治疗帽中多点电磁发生器,输出特定能量的负极性重复性交变电磁,直接透过颅骨达到脑内较深层组织,作用在脑细胞和中枢神经上,使细胞带电量增加,携氧能力增强,改善脑细胞的代谢环境,增加代谢酶活性,使受损的脑细胞代谢加快,增加损伤细胞的可修复性。干扰和抑制异常脑电、脑磁的发生和传播,使脑电活动能力增强,促进脑功能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和改善孩子的自闭。

别将孤独症误为多动症


在儿童心理门诊,常遇见孤独症的孩子被家长误以为是多动症前来咨询。孤独症的孩子可以出现一些类似多动的行为,但和多动症却有很大的不同。

儿童孤独症是发生在儿童时期的一种严重的全面发育障碍,常起病于3岁以前,主要临床表现为:

一、社会交际障碍:这些儿童突出表现为对父母无感情,当父母离去时无依恋的情感,父母回来无愉快的表示,把他抱起时身体不知贴近人,受到伤害也不知向父母寻求安慰;他们非常孤独,不会与小朋友交往,不参加小朋友的游戏,常常独自一个人玩耍。

二、言语发展障碍:有的儿童表现为沉默少语,喜欢用手势或叫喊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有的常常自顾自地说话,不管对方听不听、回答不回答;他们常常用词不当,以致使人不知所云,有的甚至不会用你我他等代词。

三、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这种儿童常墨守成规,反对对生活习惯作任何变动;他们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游戏不感兴趣,而对一些不是玩具的东西例如锅盖、热水瓶、电插头、车轮、砖头、光滑的墙面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他们经常来回踱步、转圈、反复蹦跳、摇摆头部,甚至有自伤行为,如以头撞墙、咬手等。

这些儿童多有智力低下,但有的在某些方面却具有特殊的能力,如对路线、数字、地名、人名、日期等有超常的记忆,很快即能掌握电子琴、钢琴弹奏等。

他们在体格发育方面一般都正常,常规的体格检查也不会发现异常的体征,因此这些孩子常不会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以致得不到早期发现和鉴别。

儿童孤独症的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遗传、脑损伤等引起的脑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家系中有同样疾病、精神发育迟滞、言语发育迟缓及精神病者比一般人群发病率要高。孤独症的治疗,主要靠特殊培训教育,且愈早发现,愈早干预训练,效果愈好。近年南京、长沙、北京等地均成立了孤独儿童训练中心,将这些孩子集中起来训练,或有专职的心理医生定期指导家长开展家庭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孩子孤独症家长的三个误区


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连最亲的父母都很难走进,他们外表看起来纯净、漂亮,但接触起来却像星星一样冷漠,不可捉摸。相对于大部分正常家庭来说,这些孤独症孩子的父母从孩子降生就伴随着普通人无法感知的艰辛和痛苦,每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几乎被拖垮的家庭。如果家里的孩子不幸跟孤独症挂钩,家长可以做哪些弥补和努力?专家指出,一旦孩子患上孤独症,家长极易陷入三大思想误区,走出误区是关键。

误区1:不断求医寻偏方治疗

许多父母不愿意承认孩子已经患上孤独症这个事实,他们相信孩子可以痊愈,不断求医,千方百计找各种偏方、秘方给孩子治疗,让孩子受到很多无谓的痛苦。

虽然这是出于父母的一片爱心,但由于父母的态度给孩子一种缥缈的希望,随着希望的一次次破灭,也带给孩子一次次的打击和伤害。

你应该这样做→接受现实进而调整生活

福州资深特殊教育工作者、高级育婴师潘彩芸指出,孤独症孩子如果一直停留在医疗阶段,对于孩子以后的康复工作、教育及成长期都会受到连带的影响。

“家中有个孤独症孩子,多少会影响家庭正常生活,比如大量的医药费、父母的精力透支等,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长远的。”潘彩芸建议父母接受现实,并且适当调整家庭生活,做一个全盘的考虑和计划。如果在最佳时间内孩子得到专业的、科学的、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干预,大部分孤独症孩子是可以正常化的。“家庭固然要迁就孩子,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如何配合家人的生活,把影响减到最低程度。”

福建小风车儿童发展中心教学主任、心理咨询师谢巧菊则提出了特殊儿童家庭气氛的重要性。“父母的情绪与个性对孩子的心理与个性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能告诉孩子,‘不要怕,爸爸妈妈和你们在一起打这场仗,有什么困难我们一起克服!’这样的态度对孩子该是多么大的鼓励和安慰,当然,这些话不一定说出来,只要让孩子感受到就成了。”

误区2:老给孩子同情和特殊待遇

残障不是罪,谁也不愿如此,但很多父母得知孩子患上孤独症时,往往对自己有着自卑、内疚或羞耻等复杂心理,想以各种方式来弥补孩子。

于是,这些孤独症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下,总是成为同情和怜爱的角色。由于潜意识里老把他们当作“病人”,所以父母对他们格外宽容,即使犯了错,也姑息了事。

你应该这样做→及早训练孩子独立

一个婴儿出生几个月后,父母就会训练他坐、爬、走路、说话,再大的时候训练他大小便、自己吃饭等等。其实,残疾孩子也一样,不要老把他当成病人,事事都照顾,这样反而助长了他们的依赖心理。

潘彩芸认为,家长应该有一套家庭使用的“规范”来引导孩子独立,即使是他们犯了错,也应该给予适当的批评,否则很容易养成自怨自艾或霸气十足的性格。

“当然,有时由于孩子身体不便,或有实际困难,父母可以从旁辅助,但要尽可能地让这些孩子可以自己处理日常生活,进而引导他上街、买东西、代办事情、坐公共汽车等等。父母要舍得放手,如果不能培养孩子自立,当有一天你不在他身边时,谁来照顾他?”

误区3:怨天尤人痛苦逃避

家庭破裂、倾家荡产、把孩子当弱智和精神病治、求学无望……孤独症孩子,从降生开始就伴随着痛苦。选择放弃还是艰难前行?在最初的打击过后,则是摆在每个家庭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专家指出,早发现早训练,可以改变孤独症孩子的命运。通过科学的培养,许多孩子可以具有语言和自理能力,有特殊能力的孩子加以培训还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但令人遗憾的是,相当一大部分家庭选择了痛苦和逃避,他们的麻痹大意,也在耽误着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机。

你应该这样做→接纳孩子并激发他的潜能

苦难在表面看来固然是种不幸,但是老天往往借此机会磨炼我们的信心,激发我们生命的潜能,说不定反而有更大的作为,甚至于成就。

在中外历史上,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司马迁、左丘明,比如美国的罗斯福总统、海伦凯勒、贝多芬等等。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的缺陷,终其一生他们可能只是一个平庸的人,但因为这些刺激和打击,才使他们更加奋勇上进,刻苦自励,成为一代伟人。

当然,这些要落实到现实生活中要有着千百倍的坚强和勇气,但潘彩芸很坚定地想请这些父母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潜能,只要你引导有方,他们都有机会做得很好。像肯尼,虽然只有上半身,依旧可以骑摩托车、玩滑板、学好数学,其他孩子又有何不能呢?”

而谢巧菊也认为,“孩子既然不可避免地残障了,那么父母必须心平气和地面对,处之泰然。一个智商只有五十的人经过训练,也可以担负简单的工作,更何况其他。所以,父母对孩子要有信心,接纳他、相信他,相信在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下,必然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肢体残缺只是某些器官无法使用而已,并不可悲,也不可怕。只要你愿意相信他是位天生的冒险家,他就有能力在满园的荆棘中栽出新绿。否则一味地呵护,结局只会使他的内心跟着残缺。”潘彩芸最后这样告诫这些特殊父母。

儿童孤独症的基础小常识


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与儿童感知、语言和思维、情感、动作以及社交等多个领域的心理活动有关,属于发育障碍。很多国家对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进行调查,加拿大为万分之十,美国为万分之四,日本为万分之七。我国尚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从有关临床病例的统计中发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比例大约为5.1左右。调查研究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儿童孤独症患者的父母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孪生子女中,单卵孪生子中若有1个患孤独症,另一个的患病率高达36%左右,而双卵孪生子中却没有这种现象。这说明孤独症的发生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最新医学研究发现,儿童患者脑中鸦片素含量过多,故常出现孤独、麻木症状和感情交流障碍等。到目前为止当前有多种病因学说,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儿童孤独症,尚未明确。

儿童孤独症常见以下行为特征:

(1)与周围人的情感交流受限,孤独症患儿不同程度地分不清亲人或陌生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不望对方的脸,回避眼光的接触。喜欢独处,一人玩反而自在,缺乏同情心。

(2)保持固定生活模式:对生活环境要求刻板,家具的移动,以至饮食起居的改变都会引起他们情绪变化,比如:发怒或恐慌,有些患儿严重得甚至连吃饭时坐的位置、碗和筷放在什么地方,甚至上厕所用哪个便池都不能改变。

(3)言语障碍,儿童孤独症患者多言,但领会能力低,常用词不当。发音不正,发出怪腔怪调。

(4)孤独症患儿常坐不住,活动过度,以脚尖走路。他们的注意力分散,习惯东张西望,或作伸颈、装相等怪异姿势。

一般来说,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就可诊断为儿童孤独症:

(1)对人普遍缺乏情感反应,严重影响社会性相互作用;

(2)语词性和非语词性交往和想象性活动严重减少;

(3)刻板、重复或仪式性行为,严重约束生活活动。通过治疗,可减少行为症状、促进发育,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游戏、拥抱、家庭、药物疗法等。

警惕儿童“吃出来”的孤独症


近些年来,儿童孤独症患者呈增多的趋势。儿童心理卫生学专家指出:儿童孤独症患者典型特征是性情孤独——有的表现为神情淡漠、行为迟钝;有的则表现为恐惧胆怯,整日沉默寡言;也有的异常敏感,情绪易于激动或暴怒。

对于儿童孤独症的发生机理,过去认为是由于脑部机能障碍及后天教育方式不当所致。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亦与过量食用“酸性食物”密切相关。

现代生活中,人们的餐桌多是高脂肪、高糖分、高蛋白的“营养型”、“精细型”食物,而蔬菜、杂粮等“粗食”偏少。研究表明,高脂肪、高糖分和动物性食物中的磷、硫、氯等在人体内易于形成酸性物质,故有人把这类食物统称为“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杂粮等食物中富含钾、钠、钙、镁等成分,在人体内表现为碱性,这些食物被称为“碱性食物”。注意膳食的“酸碱平衡”,有益于机体内PH值的相对稳定,使各种代谢功能协调,进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儿童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过量食用酸性食品的儿童,会渐进性地出现一系列症候——手足发凉、容易感冒、皮肤抵抗力降低,常哭闹不安,免疫功能亦下降;严重者殃及大脑功能——钾、钠、钙、锌等碱性矿物质离子是大脑发育和维持大脑功能所必不可少的物质,若摄入量过少,则可导致思维功能紊乱,对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目前,粗粮正逐渐被细粮所代替,饮食精细化。尤其是相当部分独生子女,糖果、巧克力等含糖量高的零食不断,更易于形成“酸性体质”。因此,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不可忽视儿童孤独症的预防。婴儿应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碱性矿物质,有益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较大的儿童应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碱性食物”。

当然,防治儿童孤独症要采取综合性措施,除讲究膳食的“酸碱平衡”外,还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锻炼,多参与集体活动。切勿让孩子长期过“封闭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孩子终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应及时请教医生,妥善施治,并进行有关诱导训练。

孤独症儿童情绪的日常训练


情绪,是人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孤独症儿童在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处理以及语言沟通等方面存在着障碍,以至于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但是作为孩子的训练者和家长一定要认识到正确认识和处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是一切教育和训练活动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中做好孩子的情绪调整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日常的教育训练中孩子的情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需求未被满足

由于孤独症孩子在表达和交往上存在着障碍,致使许多涉及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不能被别人了解而未被满足,因此孩子对大人会以情绪作为一种警示和发泄。

第二,被要求做不愿做的事情

许多孤独症孩子都比较“懒”,他们习惯沉溺于自己的活动和“游戏”中,当他们被别人强行的从自己的世界拉出来还要被迫或被要挟着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时候,他们除了发脾气别无选择。

第三,身体疾病

有的孤独症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脑部机能障碍(如脑波异常等),脑波异常可能会使他们莫名其妙地打头或者哭闹等等,也可能因为其他病变(如:牙痛、感冒、头痛、肚子痛等等)无法表达而导致情绪的发生。

对孩子的情绪问题处理的主要对策有:

第一,仔细观察现象,准确分析原因。

致使孩子产生情绪的原因有很多而且很复杂,找准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其次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原因之后再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二,内因决定作用,外因指导内因。

由于语言交往障碍,许多孩子不能正确并恰当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因此教会孩子运用适合其自身能力的正确的表达方式,为孩子和他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这对于许多孩子情绪的调整起着决定作用。

第三,及时调整情绪,适当宣泄情绪。

孩子有了情趣时,大人要做的是及时帮助孩子调节情绪,切忌让孩子在心里积压太多的负面情绪,时间久了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此外还可以帮助孩子适当的宣泄情绪,例如多带孩子去做他喜欢的运动,带他去他喜欢的地方,做他喜欢的游戏等等。

相信《孩子“电视孤独症”的防治》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诚实的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