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反思:孩子听话是最大的优点?

12-20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家庭教育反思:孩子听话是最大的优点?”,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据一项幼儿家长的调查显示:

“您认为自己孩子主要的优点是什么?”

——80%以上的家长选择“听话”、“懂道理”,而对“独立性强”、“有礼貌”、“和同伴友好”、“胆大”及“不怕困难”等5项的选择率极低。

“您孩子的缺点是什么?”

——40%~50%的家长列出“不听话”、“任性”,5%的家长将“爱动”这一幼儿的特点视为缺点。

有30%~50%的家长仍以打骂为“教育”手段。

多数家长都把教育重点放在要求孩子“听话、老实、懂道理”上,而对孩子的独立性则要求不高或不作要求。事实上,“太听话”的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有些不足:独立性差、判断力差、意志薄弱、胆小怕事、易受暗示、创造力低等等。

一般来说,因小时候受到过于严厉粗暴的“教育”或受父母太多的保护而表现出听话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独立性要求的剧增,内心所受到的压抑和潜在的危机就会充分地爆发,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欲。然而,由于他们所受教育的偏差,能力的不足,又会使他们遇到挫折,有的会因此郁郁寡欢,遇事犹豫不决,严重的还会出现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等心理障碍。还有的则出现大量的反社会行为,以自己的格格不入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们许多父母抱怨孩子一长大就越变越“坏”,殊不知,这正是他们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果。

因此,做父母的有必要进行反思和检查,看看是否由于自己过分严厉苛刻甚至高压的态度使孩子受到很大的压抑,从而使孩子表现出过于老实顺从;或是由于自己一味强调孩子要老实听话,而不顾其他方面的发展。如果是这样就有必要改变您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使孩子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什么是家庭教育?


1: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监护人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即监护人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亲戚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准确而言,家庭教育概念如下:

家庭教育是以孩子为视角的父母教育。以孩子的成长和品格为导向,着手于孩子问题行为的辨识与校正,为孩子的生长经历赋予正向感知与信念,同时针对性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与素质(即综合能力),最终达到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教育过程。

家庭教育的范围始于胎教,终于终生!

2:家庭教育,监护人可以体罚孩子吗?

从法律上说是不行的。

但我们是一个流行传统文化,崇尚礼仪廉孝的民族。

从传统意义与现实需要来说,如果孩子行为触即底限与原则,可以体罚。比如经常坐地打滚,蛮不讲理,偷东西等违法行为等等。每位家长要明确底限。

注:体罚不是冷暴力,不是辱骂,不是棍棒出孝子。望子成龙的心情,在孩子的理解中就是压力。所以监护人应该就事论事,不要参杂其它无关的言词。

调查中,经常听到某些家长把工作生活的不易,发泄到孩子身上。负能量满满的。比如,我怎么养了你这个没用孩子?我每天工作那么辛苦你还不争气!

真实案例:一位22岁的孩子,现在性格孤僻,只有2个朋友而且都是老实人,他解释:因为其它人都很虚伪!他非常恨当初的老师和父母。据回忆,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成绩非常好。到了二年级换了一个“嫌贫爱富”的老师,总是对他冷嘲热讽,最后导致厌学,成绩一落千丈。家长由于不懂家庭教育,看到孩子成绩差就骂。孩子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你怎么不去死”?

3:家庭教育,监护人应该注意什么?

(1)错误的赞美,导致孩子自以为是。分清楚什么是鼓励,什么是赞美,什么是炫耀。

一切平常心就好,可以赞美孩子的品行和行为,但不要赞美孩子的天赋。

不要在别人面前“过多”的赞美自己孩子,也不要在自己孩子面前“过多”的提别人家的孩子。前者是炫耀,后者是压力。

(2)穷养误区。现在很多家庭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但他们相信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然后刻意让孩子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艰苦的家庭中。其实这句话只是个例,不能适用所有孩子。孰不知,这种误区会让孩子从小缺少自信,缺少依靠,缺少被保护的感觉。可以让孩子体验“穷”的感觉,但不要长期生活的“穷”的环境中。

(3)富养误区。这类家长相信的是另一句话“在穷不能穷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自己本身是农民,工人,却要送孩子去一些私立学校。导致孩子被同学看不起。不是一个生活水平的人,聊不到一块去。

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去体验一些“富”的世界。让孩子有个目标,开阔一下视界。但不能长期生活在不对等的环境中,否则物极必反。

一句话,正常心态,平常对待。不要太刻意去营造一种虚假的环境。同时富人不要大手大脚,穷人不要砸锅卖铁。生活水平保持在目及范围内的平均水平即可。

(4)帮孩子做事的误区。笔者相信一句话“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家长可以给帮助,给支持,但不要替代!

有些家长为了孩子早点回家,就到学校帮孩子打扫卫生。殊不知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依赖,变懒。

正确的做法是,孩子自己去打扫,如果孩子做得不对可以善意的指正。如果孩子要求你帮他一起扫,你回他一句话: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

PS:视角很重要。学会从孩子的视角理解孩子的世界。不要以为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就相当然的认为自己很了解现在的孩子。

4:树立家规,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规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孰不知,家无规,而社会却有制度。

你让一个从小散养成性的孩子,突然走进充满制度的学校,怎么可能快速适应?

假如适应期为一个月,你知道这一个月会发生什么事吗?各种突如其来的约束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多大负担吗?如果学习落下一个月,后面靠自己追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家规”能更好管理类似家庭这种小单位的群体成员。

假如孩子范了错,违反“家规”。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理有据。该怎么罚就怎么罚。是“家规”在惩罚,不是家长凭直觉和情感在惩罚。

“家规”一定要具备公平,公正的原则。

PS:"家规“只是制度,在孩子该表扬的时候,该鼓励的时候,该自由的时候,想到得到爱的时候,不要吝啬表达你的支持和爱。

小孩子的认知很简单,你对他好,他就认为你是爱他的。

总结:不要过度宠爱,不要过度保护,不营造虚假环境,不要过度散养。凡事不要过度。孩子的事”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既然社会是有制度的,那么家庭也要有“家规”。

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


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

中国的教育遇到了新的问题。中国的孩子从来没有像今天的孩子这样生活在种种诱惑和痛苦之中,中国的父母也从来没有像今天的父母这样生活在惶惶不安和忧虑之中。

家庭是人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固然,教育孩子需要家长愿意为孩子付出必要的时间、精力和爱心,但仅仅为孩子付出时间、精力和爱心还是不够。如果没有教育的专业智慧和专业技巧,家长的时间、精力和爱心会让孩子不领情,甚至可能让孩子产生反感。因为父母可能不知不觉以爱的名义、以“我都是为你好”的名义压制、破坏孩子的成长。

我原本是研究“教师教育”的,两年前转向“家庭教育”。因为我发现,仅仅谈论“教师专业成长”是不够的,如果学生没有得到父母的帮助,如果学生的家庭环境没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那么,教师对学生几乎爱莫能助、无能为力。对孩子成长的问题视而不见,这是一个错误;对孩子成长的正常现象过度关注,而忘记了教育的秘密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也是一个问题。

对孩子怎样家庭教育是最好的


家长如何更好的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学会了明辨是非的道理,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养成很多好习惯,比如整洁,比如独立的性格。那么家长如何才能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呢? 以下是四种家庭教育的好方法。

为孩子创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在我的家庭教育里,很轻松,我从来不对孩子大声叱喝,这样的家庭氛围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得学会尊重孩子,让孩子积极的参与到家庭重大事件的决策中。有一年,爱人想换车,不知道是买黑色的还是红色。后来让孩子参加到了这个问题的决策中,孩子给了建议是红色时尚,黑色经典,不会随着流行而被淘汰。就这样我们选择黑色。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的女儿今25岁了,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女儿成长的很快乐,我也很开心。

以身作则,用自身行为来影响孩子

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影响,让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他们要求孩子像爸爸妈妈一样爱清洁、讲卫生、爱学习。只要孩子做得好,他们总是赞美他。我的女儿非常喜欢看书,是因为我们从小对女儿的影响,晚饭后,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拿着书本在学习,看书,这是我们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也养成了女儿的好习惯。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的最好方法。

严格要求孩子与关爱孩子一起进行

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享受了许多现代文明的产物。我们既想办法为他提供优越的环境,也不忘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教育;我们会给他各式新奇的玩具,我们也会常常给他讲红军长征过草地吃草根树皮的故事。对孩子严格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在学习中,我们对他严格要求,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对他关爱有加,这就说明了,孩子的教育一定是双向的,要严格也要慈爱。

配合老师,做好家庭工作也要做好学校工作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家长只有与学校与老师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家庭教育是给孩子更多的品德,做人道理的教育,而学校教育主要是教给孩子知识,让孩子用知识武装自己,为以后的人生做准备,找方向。家长只有配合老师,了解孩子想要什么,知道孩子需要什么,然后配合老师的需要进行的家庭教育更加适合孩子,更能让孩子接受。

家庭教育,家长是老师,在人生的第一节课上,千万不要自己的孩子落后,也不要因为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孩子出现任何不快乐!

养出一个听话的孩子是最大的失败


获得奖励、逃避惩罚,是孩子“听话”的唯一动力

普天下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是“听话”是从未被撼动的亘古不变的标准。

“宝宝,你真听话!”——这是我们挂在嘴边不经思考的表扬。

“宝宝,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这是我们脱口而出不容置疑的批评。

“你家宝宝真是个听话的孩子!”——这是我们对“别人家的孩子”带着羡慕的表扬。

“老师,今天宝宝在学校‘听话’了么?”——这是我们对孩子表现最大的期望。

“听话”真的那么好么?

当然了!

在家听妈妈的话,让吃饭吃饭,让睡觉睡觉,让穿衣服穿衣服,妈妈带娃得省多少事啊!

在学校听老师的话,让玩什么玩什么,让跟谁玩跟谁玩,让玩多久玩多久,让不玩马上就撒手,老师带孩子要是都这么听话,三五十个也不在话下啊!

总之,我们要求孩子听话的对象是“照顾者”,或者说,“对他影响力大”的人。

谁有“权威”,我们就让孩子听谁的。我们只要不断的坐在那里发号施令就行了。

让孩子“听话”的受益者,也是他们。

孩子听话,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就比较少。

无论听谁的话,反正不能听“自己”的话。

因为让孩子做主是件太麻烦,太耗费精力的事。

而我们能要挟孩子听话的手段,无非是“奖励”和“惩罚”,也就是胡萝卜加大棒。

听话就奖励,不听话就惩罚,为了奖励,或者为了逃避惩罚,这是孩子“听话”的唯一动力。

听话的孩子,只会成为“被幸福”的人

好景不长。

十年之后,家长退位。

同伴关系,成为孩子生活中影响最大的力量。

同学约我课间去抽烟,说特别刺激。如果我不跟他去,他以后该不带我玩了。

去吧!

高中的师哥约我跟他出去过夜,如果去了就会送新款苹果手机给我。

去吧!

二十年之后,随着孩子进入社会,他的生活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更多的权威。最爱的偶像号召大家去外地看他的演唱会,要花费一个月的生活费,还要逃课。可是,他是让所有人痴迷的人啊。

去吧!

单位领导说,这次涨工资没有我,但是希望我以后能承担更多的工作。他要是对我不满意,万一开除我怎么办?

接受吧!

妈妈说,这个男孩很好,有钱有车还有房,虽然我心里有自己更喜欢的人,但是我挑的人怎么可能比妈妈挑的更好?

认了吧!

于是,我们会看到很多,“被幸福”的人。

他们从小听话,一路顺遂,在别人的眼里万事具足——好工作,好婚姻,好生活,但是他们就是不快乐!

他们学了老师建议的专业,做着爸爸托人找的工作,搂着妈妈做主选定的媳妇,抱着因为丈母娘催促所以不得已生下的孩子,干着老板指派的任务,生活仿佛没什么可抱怨的,但是生活仿佛也没什么可兴奋的。

他们总是没有感觉。

因为,他们过的是他爸爸妈妈丈母娘老板的人生,不是自己的。

所以他的生活总是牵动着爸爸妈妈丈母娘和老板的喜怒哀乐,顺了他们的心,会奖励房子。不遂他们的意,会以死胁迫。爸爸妈妈丈母娘和老板的人生跌宕起伏活色生香的。不仅活了自己的一辈子,连自己孩子女婿员工的一辈子,也活到了自己身上。

但是“听话”的那个他自己,因为不被允许发声,所以从婴儿时代,就被关在一个套子里,没机会长大。

人而为人,终此一生,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成功?家庭?金钱?

拥有这些,而感觉不到快乐的人,充斥在大街小巷。仿佛永远置身在浓重的雾霾中,辨不清面目,看不到方向。

一个“听话”的孩子,过的是别人的人生。

做自己人生的主人,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自己做选择,这个动作本身,比做出的选择是什么,对不对,都更重要。

因为“选择是否正确”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一个再主观不过的结论。

因为所有的“幸福”,不过是自己的一种感觉。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看似“人生赢家”,却行尸走肉。

有人每天苦逼创业,却意气风发。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不幸?

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

从小听话,被父母安排吃饭睡觉,安排玩具课外班,安排小学中学,安排大学专业,安排结婚生子的人,很多会在中年的时候忽然觉醒,在生命过半时回首自己的前半生,发现虽然意义重大,却都是对别人而言。

而自己,仿佛从来没有活过。

很少有人,能够像画家高更一样,35岁的时候,辞去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告别美丽的妻子和家庭,远遁到他最爱的“茂密的植物、永远蔚蓝的天空、慷慨的大自然、简朴的生活”的南太平洋的小岛上去画画,过“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即使到最后,因为医疗条件简陋,高更因病死于神秘原始的塔希提岛,但是“军人马革裹尸还”,画家长眠于画中,还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么?

无论你认为“好”,还是“不好”,这是他自己的选择,这就够了。

否则,世界上不过再多一个长吁短叹行尸走肉的股票经纪人罢了。

是的,我们很难做出这样的选择,在中年危机,重新回顾自己没有主权的一生的时候,我们最常做出的“改变命运”的“示威”就是——出轨。

出轨是最能让生活发生戏剧性变化,而最便捷,成本最低的方式。

也是对自己前半生“听话”的生活的一种抗议。

一段新的感情,一个新的人,一个新的希望。人生仿佛重新焕发了生命。

通常,最多支撑一年半载。这个雄心勃勃的“重新开始一段自己选择的生活”的努力,会被呼啸而来的丈母娘的哭诉,老婆要自杀的威胁,还有孩子哀怨的眼光消耗殆尽。

他依然还是习惯“听话”的。

他习惯听任何人的话,唯独不会听自己的话。

更何况,所谓婚外情,也不过是对自己“听话”的人生的一次补偿的尝试而已,未必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和继续抗争的动力。

所以,不了了之,一切又回到“听话”的轨道上来。

这,是很多人的的人生。

这可能也是,一个“听话”的孩子的人生。

允许孩子“不听话”,Ta才有机会“听自己的话”

别再以“听话”为标准,教育孩子了。

别再以爱为名,夺走他对自己生命的自主权。

允许孩子解决自己的问题,当他的行为对我们没有实质的影响的时候,给他更多的允许。

当他的行为的确影响到我们满足自己的需求的时候,让他自己找到解决方案,而不是蛮横的要求他,必须按照我们说的做。

让他自己处理和小伙伴的争执。

让他自己决定要不要和第一次见面的阿姨打招呼。

让他决定要不要去学画画,钢琴和跆拳道。

让他拥有自己选择朋友的权利。

让他拥有大哭的权利。

允许孩子“不听话”,这样他才有机会“听自己的话”。

相信我们不是孩子的救世主,孩子有能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意义的智慧。

看到孩子在“不听话”背后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和自主的权利吧!那正是他生而为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最终目的。

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对儿童来说非常重要,家庭中亲情和血肉的力量,使孩子对家庭有了最高的信任度。因此,家庭对孩子的指导、教育、要求以及对孩子的信心都是最具支配力的。

另一方面,儿童尚不具备成熟的判断力及选择能力。他们没有能力来左右自己的生活,安排自己的人生,正确的家庭教育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于好的家庭教育状态,不同的家长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有的家长认为要把孩子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才,有所成就;有的只希望孩子一生幸福平安;还有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拥有财富或显贵的地位。这些都是家长们的期待,无所谓对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的成功一定是和社会大背景融合在一起的,个人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融合不可分割。因此,现代家长在为孩子规划发展前景的时候,一定不能孤立地只求让孩子拥有更多的知识、能力以及更高的分数,而是要更多地考虑他们步入社会后,如何在社会生存中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如何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什么是品格高尚的人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第一是孩子应该具有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如诚实守信、热爱和平、宽容理解、与人合作等,这些都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必备的基本品质,是一个家庭给予孩子所有教育的重要根基。第二是要传递给孩子所在国家或社会的主流价值。主流的价值观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不会去崇洋媚外,不会丧失中国人的气节,但是与此同时,孩子又要有世界的眼光。至于孩子们的学习、未来能有多大能耐,则是随着孩子的禀赋和机会来造就的。

家庭教育:爱是最好的教育


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马上就要开始高中三年的住校生活了,从她出生到现在,还从未真正离开过家,相信她应该很快会融入集体生活,也很快会开始投入到高中的紧张学习中,而我也需要转变角色,慢慢适应小鸟离巢的失落。

女儿从咿呀学语的小婴儿到今天亭亭玉立的青春少女似乎只是转瞬间,回首来时路,有烦恼有辛劳但更多的还是甜蜜与幸福。不敢说自己有什么教育孩子的经验,作为过来人,把初中三年的些许感悟与年轻妈妈们分享一下吧。

以我与孩子十五年多的陪伴心得来讲,我觉得,爱是最好的教育,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差不了!

一、关于性格培养

孩子属于那种不是特别自信外向的孩子,但也并不自卑拘谨(幼儿时有些敏感胆怯,多进行鼓励之后慢慢改变了好多),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善良、阳光、温和、沉稳的少年(孩子会说所有的爸妈都这么想~),有一位年长的朋友曾经评价过孩子是“每临大事有静气”。刚上初中时担心过青春期逆反的问题,但目前来看孩子基本上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脾气肯定有急躁的时候,对父母的话也时常有反驳,但不严重,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她的苦恼与快乐都能及时与我们分享,有意见分歧也可以理性平和地和我们进行沟通交流。我觉得其实很多时候,所谓逆反是父母给孩子贴上的标签,家长在指责孩子逆反的时候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换一种方式会不会更容易相互理解?

二、关于家庭氛围

作为父母,如果说要给自己打分的话,其实我觉得我们差不多可以打80分以上吧。一直以来始终是以正面的、积极的态度去教育引导孩子,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兴趣爱好都能够及时地关注支持保障,遇到问题也基本上可以积极面对,努力解决,不焦虑、不回避、不放弃,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也要努力做好,孝敬父母、认真工作、诚恳待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孩子,同时,家庭的气氛比较轻松和谐,让孩子在宽松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当然,我们也存在很多不足。其实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存在问题的折射,如果孩子的成长出现了情况,父母一定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家庭教育出现了缺陷,特别是自身哪里还有很大不足,否则再训斥孩子再严格要求也于事无补。这个观点我一直是认同的,但是在实际教育中还是难免会言行不够一致。比如说丫头的性子有些急,细细想来其实我也如此,平常有事儿难免着急,慢慢的孩子也就受到影响了;再比如我在生活中有些懒惰,母亲在这里时常常把家务活全都包揽了而我乐在其中,这种惰习也传染给了孩子;还有老公对孩子生活方面限制较多,虽然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但是也影响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等等。希望我们能更加冷静、更加理性、更加平和地与孩子相处,最重要的是平等地对待她,尊重她的想法,积极主动沟通,也要以身作则,用正确的行为引导孩子树立健康向上的三观,这样的亲子关系才可以更和谐。

三、关于成绩看待

孩子初中阶段的成绩起伏不定,好的时候年级一百来名,差的时候也到过四百多,语数英三科都有过滑坡,其他科目也常有反复,孩子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也是在慢慢转变中。说实话,成绩下滑的时候不着急那是假话,中考毕竟是需要用分数说话的,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是一点可能也没有。但是,光着急也是没有用的。作为家长无法替代孩子学习,但可以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她支持她。

一方面要多学习研究教育政策,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长,帮孩子树立正常的学习思维和人生目标,必要时该报班就得报班,该严盯也要严盯,完全依靠孩子的自觉性是不够的!记得从初三下学期开始我们按照班主任老师的要求每天进行打卡(主要是针对自觉性不够高的孩子),就是每天晚上做好计划,最后的完成情况发给老师,孩子一开始不以为然也嫌麻烦,可我觉得既然是老师要求的,同时也能够督促自己提高效率,增强责任感,就一直盯着她每天打卡,最后基本上是坚持到了中考,我觉得对于她的成绩提高很有用处。再有英语的百词斩,最初是新东方的老师建议的,每天30个单词背诵,我设置了闹钟提醒,每晚9点半雷打不动背单词打卡,即使她不愿意我也严格督促绝不让步,慢慢就成了一种习惯,中考前一天也没有漏掉,现在还在坚持中。要相信点滴的力量!

生活方面则应该多放手鼓励孩子独立自主,生活上自立的孩子学习上也可以自主学习,这是相辅相成的能力。当然,必要的后勤保障也是很重要的,孩子学习确实辛苦,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作为父母,则一定要克服情绪化,不推卸责任不回避问题,真正去爱孩子关心孩子,严格要求她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成绩的提高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能焦虑烦躁。我一直跟孩子说,我们尽力了就好,努力之后就坦然接受结果;但同时,我又告诉她,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进步,结果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中考前我们全家一直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几乎没有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况。我觉得孩子中考发挥出色这也算是一个重要因素吧。

四、关于兴趣爱好

孩子从小喜欢画画,大概是从小学开始学习,儿童画、国画、水粉、素描都涉猎过,她最喜欢的就是动漫,虽然到了初三绘画课基本属于停滞,但她随手涂鸦的习惯一直保持着,基本上每本课本、演算纸上都有一个个的小人儿,每每我也担心这样会影响学习,不过想想也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吧,孩子说过将来也许大学会选择动漫设计专业,有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动力,如果她确定这个选择,我会支持她的!最近为了犒劳自己还网购了电子绘画板,天天号称“摸鱼”~还参加了几次漫展,虽然穿得奇装异服我完全欣赏不了也假装拍手叫好。。。

还有一个爱好就是读书,说到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我绝对可以骄傲,从她幼儿园开始我就不断地买书、订杂志,一直到现在每年用在阅读上的花费少说也得有上千,我觉得读书就是一种需要,就像吃饭、呼吸一样,而且读书也可以让孩子减少沉溺电子产品的时间,更别说通过阅读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能力,提升情商,塑造品格,百利无一害。有时候我总想给她推荐一些名著,但往往无效,对于看什么书她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许这个阶段她读的书没有那么经典,但总是开卷有益,更何况过一阶段她可能又喜欢上另外的类型了。虽然并不一定能直接体现在成绩的提高上,但长期积累,总会有厚积薄发的时候,希望这个好习惯一直保持下去吧!

五、关于共同成长

网上有人说“想想就害怕,在所有的职业中最需要训练却最没有训练的职业,那就是父母这个职业。”也因此就有学者强烈提议:“既然承担着教育职能,作为父母的人就必须经过国家考试,对经过考试及格者发个作为父母的资格证书。”仔细想想确实是非常有道理,所谓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是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自己无法控制的,父母并不曾经由我们的同意就制造了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生命,那也必须对这个宝贵的生命体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来,否则就是极不负责的自私的行为!

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父母成熟的过程,没有人生来就是优秀的父母,都是在与孩子共同成长中历练提高。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父母关注的内容都不一样,需要学习的东西也不同。特别是孩子越来越大,懂得的知识越来越多,如果父母不能紧跟孩子的步伐,不断汲取新的营养知识,就会落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也会越来越深。我的作法就是努力跟随孩子的爱好和每个阶段的特点,读她爱看的书,了解她喜欢的游戏,熟悉她当下关注的热点,始终保持与她同频共振,有共同的话题。比如说,她最近特别喜欢《魔道祖师》、《镇魂》,我就也去看书,看动漫或者电视剧,哪怕是看不进去,也要大概涉猎一下,起码混个脸熟,她跟我聊的时候我能时不时地回应一下。另外,即使是她的兴趣和爱好只要不存在原则性问题,即使我欣赏不动或者无法认同,也不动辄大惊小怪甚至无端指责反对,尊重、信任并包容孩子的想法。比如孩子参加漫展或者玩手机游戏,只要是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并合理地进行时间规划我都是允许的,我还甚至在我的手机上装上了她喜欢的游戏,试着玩了一下结果很悲摧地像个白痴一样乱转,学了好几天也没有学会,被闺女取笑了好久,但是我这种谦虚好学且始终保持与她的同步性还是受到了表扬。。。因为她初三学业紧张,我也曾受她嘱托每天登录她的奇迹暖暖帮她签到并操作一些我至今都没有搞明白的步骤获取奖励。还有给她买的书一般情况下我也都会翻看一下,我们经常就书中的情节展开热烈讨论,因此她也经常给我推荐她喜欢的小说。这些虽然都是细微的小事儿,但做起来也并不容易,不过收获还是蛮大的,我与女儿始终保持着亲密的聊友关系,相互推荐喜欢的帖子、图片,也时常交流对事物的观点与看法,其乐融融。

孩子住校以后,两个周才能回来一次(中间一周的周末可以一起吃饭),也不能带手机,平常交流的机会可能会比较少了,但我相信,我们之间的感情不会因为距离疏远。我可以预想到,每次见面时我们会有说不完的话,她会有更多的快乐与我分享。

孩子一天天长大,总有一天要远离我的怀抱,走向属于她的远方。但,只要有爱在,我们的心就会永远在一起。

家庭教育底线是不“丢人”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李双江老师那个不争气的儿子李冠丰(原名李天一)终于在正月十五前因涉嫌轮奸案被警方抓捕。家门不幸,儿子造孽,李双江一气之下住进医院。

近些日子,印度频频曝光强奸案、轮奸案,想不到我们这里也发生如此骇人听闻的强奸案、轮奸案,且有星二代参与其中。记得前几年,一位警官在电视节目里说,夏天是强奸案高发期。我曾经以为印度天气较热,可能也是一个频发强奸案的原因。看到李冠丰等人涉嫌轮奸案的报道,我感到这次与季节没有关系,更多是与家庭教育有关。

这两天,李冠丰等人涉嫌轮奸案再次引发社会公众对青少年教育的热议。特别是那些劣迹斑斑的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们又被一一盘点,令人看到如何教育好下一代已经是不容忽视的迫切问题。

昨天,一位中学教师告诉我说,现在的家长过于关心孩子的成才教育,而基本上对孩子的做人教育放任自流。一位家长曾经和她谈起培养孩子成才的宏伟规划,这位老师跟家长说:你先不要考虑如何让孩子成龙成凤,出人头地,天下第一,还是要先想一想别让孩子出门“丢人”。

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过于偏重功利教育、成才教育,忽略了做人教育。青少年教育出现了问题,家庭、学校、社会都难辞其咎,各有各的账。鲁迅当年学医,愿为国民丢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尽一己之力。后来他看到日本人砍中国人的头,一群中国人围观,竟然还有中国人叫好,深感国民光有强健的体质,精神完蛋了,仍然没有希望。于是,他放下手术刀、拿起笔,从事文艺,要让中国人的精神得到拯救。今天,很多为人父母者都有必要想一想:自己给了孩子健康的身体、宽敞的住宅、豪华的汽车、一辈子花不完的金钱,就是没有教他如何做人,当孩子犯了法被关进监狱,你给他的这些东西又有什么用?他跑到监狱里去了,关几年出来好身体还有点用。倘若犯了死罪的话,好身体也真是没有一点用了。

我曾经热心参与过一个时期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现在,我不知道青少年社会教育是如何搞的,脱离的时间太长了。我以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经常在一起交流研究,有分工,有合作。比如,家庭教育要侧重孩子的做人教育,底线就是那位中学老师说的“别让孩子出门‘丢人’”。孩子在学校上课,回家一堆作业,周六周日还上各种补习班,学习的内容大都是考试的知识,升学的知识。孩子做人的知识谁来教?谁来负责?什么时间学习?父母责无旁贷要担当起孩子做人的“家庭教师”。“子不教父之过”,母亦有过。从理论上说,学校应当负责孩子的全面教育。实际上,现在老师只能偏重“授业解惑”,“传道”做个大面上的事情,很难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孩子都施以卓有成效的做人教育。价值体系多元的社会,社会教育也有点“远水不解近渴”。我丝毫没有要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开脱的意思,只是想借李双江儿子这件事,谈一点个人对家庭教育重要性和底线的认识。

家庭教育“身正”是关键


作为家长,我们都知道一个好习惯对孩子一生发展的意义。但很多时候,这种道理一旦遇到现实便如同“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其实,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还是我们这些“秀才”们自身的习惯不好。比如,如果我们自己就爱看电视、爱上网购物或打游戏,那么,我们很难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个不看电视、不爱上网的人。同理,如果我们家长自己不爱读书,那么,我们的孩子极难养成阅读的习惯。

我成为一名父亲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及时扩大书房,利用一切资源给孩子营造舒适的阅读、游戏氛围。比如,孩子小的时候购置一些益智玩具和幼儿绘本,稍大一点陪孩子阅读系列的经典绘本。到现在,无论多晚睡觉,孩子总要去她的书柜里取出一本书,让我们给她读。

6年的育儿体会告诉我一个简单的道理: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教师,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成为一名身体力行的好老师,成为影响孩子一生发展的好老师。我们不能把一个行为习惯存有明显缺陷的孩子推向学校和社会,并让孩子与他人一起承担这个责任。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对我们行为习惯再规范的时候,有时候甚至是一种人格升华的契机。比如,我们与孩子对话需要用文明用语,不会带脏字;与他们一起过马路的时候,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而这一过程中,家长与孩子的角色无形中已经发生了“翻转”。他们的倾听,我们的讲述,大家都卷入一次学习教育之中。

家庭教育:是结束更是开始


是结束更是开始

五月的幼升小已过去三个月,我仍能感受到,考前的彻夜不眠,赶考的雨中狂奔,考后的焦急等待。幸运的是,孩子录取最最心仪的学校,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成全了我们的期待。

拼民办是买不起学区房又不甘草小的唯一选择。经历过,才懂。中班确立的目标,大班下开始的冲刺,在接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我都不敢相信,而他却相当淡定,或许从一开始在意的始终是我,孩子并不明白这场竞争的残酷。

我是一个强势焦虑严厉的妈妈。他是聪明善良懂事的孩子。

他12个月开始接触绘本,从小喜欢看书,习惯睡前阅读,爱泡书局,逛超市先奔图书区。他的房间有自己的书架,每隔一段时间会补充新书,他爱看的书常常会反复看,比如汤姆系列,比如神奇校车。阅读是他早早养成的好习惯。

他幼儿时期,每次外出,我都会指给他看路牌,这是他接触生字的方式,因为喜欢记各种公交线路,路过站台,都会把所有站名给他念一遍,现在我们公交出行都会问他应该坐哪一趟车。

他的玩具极少电动,常玩拼图,积木,插排,磁片,可以一个人专心的玩很久。有一段时间看到家里有扑克牌,我就顺势用牌来跟他玩找规律的游戏,还教他玩24点,简单的运算就在玩的过程被运用,他常常会很快找到不同的算法,我们还会互相出应用题来打发路途中的无聊。

他中班开始上课外班:乐高搭建跟英语,曾经我也无头苍蝇般咨询其他家长给孩子上哪个针对幼升小专门的机构,后来因为不想让他周末耗在培训里迟迟没有付诸行动,直到大班寒假,我突然感到时间紧压力大,跟他商量后报了学校附近的冲刺班共10次课,两个月时间每周日都到学校周边转转,对周边环境越来越熟悉,尽管没有从大班开始上幼升小课程,他每次的课堂表现几乎满分,这也给了他很大信心,事实上,我当时对今年的面试预估远远不足。

他在农历年后开始每天固定时间刷题,书目大多搜罗了的推荐,包含目标学校往年的真题,何秋光,32讲,一年级as,他独立做题我核对答案,错题再一起讨论思路跟解法,这样持续了整整两个月。直到临考前两周,停止新题,我将所有错题整理整理成册,在考前一两天再跟他做一次梳理。

幼升小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它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其中一个环节。作为妈妈,我会反思在这个过程中的不足,比如自己的情绪管理,我也会多去关注孩子入学的适应,帮助他顺利平稳的度过这一时期。

喜欢《家庭教育反思:孩子听话是最大的优点?》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