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什么都喜欢磨磨蹭蹭的,这种坏习惯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家长还是要注意观察,仔细分析,对症下药。
首先要找出养成这种习惯的原因,
1.孩子天生性子慢,干什么都不着急,即使天塌下来也是如此;
2.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总以为来日方长,不知道珍惜时间;
3.孩子对有些事情没有兴趣,之所以要做,就是为了应付父母或是老师;
4.孩子依赖性很强,没有大人的监督,掌握不了做事的节奏。
磨磨蹭蹭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长期得不到纠正,对于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而言,不利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因此,我们每一位父母,都应该尽快帮助孩子改变这种坏习惯。
对症下药,就是要摸清孩子磨磨蹭蹭的真实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
1千万别总是骂他慢。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骂多了,习惯了,他就会把慢当作他生活的一种状态。你边骂,他心里边想,我本来就是这么慢的啊。你越骂,他只会越来越慢。
2用行动来干预他的“慢”生活。不骂他慢,不代表放任他慢,我们要从行动上来惩罚他。
3表扬点滴进步。用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当他取得进步时,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你的孩子是真的磨蹭吗?在要求孩子快之前,家长也应该反思一下,这件事情你是否已经很耐心地教过他了,他是否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来快速完成。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弹指一挥间,人生已数年。昨天的时间过去了,就永远不可能再重新回来。父母要教会男孩化被动为主动,运用各种合理而实用的方法来有效地掌控和利用时间,学会做时间的主人。
如何改变孩子拖拉的习惯
首先,耍帮助孩子树立强烈的时间意识。
要让孩子意识到时间就是生命,帮助他们从小就树立强烈的时间意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他们做到惜时如金。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态度决定一切。对待时间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每个人最终会如何利用自己手里有限的时问。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小时候的鲁迅在三昧书屋读书时,就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也正是因为他珍惜时间,才给我们留下了那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孩子只有强烈地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才会珍惜时间。
只有强烈的时间意识还远远不够,父母还要教会男孩有效地掌控和利用时间的方法,教他们做时间的主人。
如何改变孩子拖拉的习惯
其次,要告诉孩子合理地安排时间。
学习是孩子目前的主要任务。而学校已经把孩子每天上学的时间安排好,父母可以把精力放在教会孩子如何合理安排放学时间和假期上来,要遵循二八原则,引导孩子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再做次要的事情,学会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如何改变孩子拖拉的习惯
再次,让孩子懂得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节约时间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预先安排,提前计划。父母可以事先给孩子列一张时间表,告诉孩子第二天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要慢慢地帮助孩子养成按计划做事的习惯。从最开始帮助孩子制定计划表,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制定计划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的孩子一天到晚死读书,本该休息的时间都在读书,可是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而有些孩子看似很轻松,可学习成绩却遥遥领先。关键不在于谁用的时间多,而是看谁有效地利用了时间。
如何改变孩子拖拉的习惯
4
最后,告诫孩子要牢牢把握住现在。
寒号鸟的故事人家都知道吧:面对寒冷,寒号鸟不是选择面对,不是选择解决,而是一味地选择逃避,选择拖延,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其结果可想而知:它已经等不到了明天。它用自己的生命付出了蔑视现实的代价……
孩子还小,没有时间的紧迫感,总喜欢把事情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来。要改掉这种不良习惯,光靠说教是不行的,需要父母的积极配合。
当然,不是说孩子做每件事都需要父母去“推”,关键是要习惯成自然。
“一个孩子做事拖拉,属于缺乏条理性的表现。一个缺乏条理性的孩子,即使再有天赋、很聪明,却往往因为管理不好自己的时间,管理不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从而导致真正重要的事情要么没时间做,要么做得差强人意,最终堕落成一个低效能的孩子,远离本该属于自己的成就。那么,如何改掉孩子缺乏条理性和规划性的习惯呢?今天小编就列出五个小方法让家长们参考!”
第一招:一分钟专项训练
(1) 训练孩子专心做题。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根据年级不同,难度可以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让孩子感觉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写不出一个小题。(计算不仅练速度,还锻炼专注力)
(2) 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书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 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我班上一个孩子的数字书写特别差,而且非常慢。这学期,我让他每天练习一分钟“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他给我看了最近几天的练习成绩,原来一分钟最多能写5组,现在最多可以写9组,而且还写得工整好看一些。
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时间。同时也提高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的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习三至五组。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练习时间以一星期为宜。
可以通过奖励积分机制引导孩子参与,因为孩子可能第一次有兴趣,第二次好玩,第三次就不新鲜了。设定挑战小目标不断激励尝试。
第二招: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不断的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来,家长就更生气,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扬。如刚开始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给1分或2分钟,孩子会很快做好,家长要作大吃一惊状呼道:“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样子。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现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这样的话。但千万不要说成“现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写作业也这样快就好了”。只表扬,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过表扬,会激发孩子内在快的动力。
我还是认为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孩子毕竟小,一畏的表扬会迷失方向,也不利于心理承受力的成长。哪件事做得好就表扬,做的拖沓的也要及时指出来。但避免孩子受到表扬高兴的时候泼冷水提以往的拖沓行为。要是批评那就在错误正当时,孩子体会到拖沓不好的时候趁热打铁。
第三招: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布置一些家庭内部的作业,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会布置什么读英语,孩子刚读完英语,家长又安排做奥数题。等等。总之家长给孩子安排得相当充分。孩子也看出问题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有孩子空闲时间,家长就会安排任务。所以,孩子的对策是,化整为零,在写作业的时候边写边玩。这样拖很长的时间,由于老师的布置的作业没有完成,家长也不会另外安排任务。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就玩了。
对策: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时候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家长布置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甚至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如果玩他喜欢的玩具,或者打一会儿游戏,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等。就是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随着孩子长大,会越来越希望独立和自主,逐渐给孩子自主的空间,去决定自己要做的事情,这也更利于孩子成长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第四招:从生活习惯训练
只能从生活习惯抓起啊,先给他规定时间,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儿。一位家长说,她女儿早上起床穿一双袜子要十分钟,孩子在床上把袜子理呀理,理得家长冒火。什么吃饭,穿衣,洗漱能拖时间,尽量地拖时间。
对策:通过训练缩短孩子生活自理行为的时间。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在比赛之间先教孩子怎么穿得快的方法,手把手地训练。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有取胜的可能。甚至有时候不经意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快。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学习中才会快起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孩子最大的榜样就是离自己最亲近的父母)
也可以用记时完成某一件事情,规定时间完成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第五招: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到晚上十点,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这时,我觉得可以给孩子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要保证孩子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很多家长规定孩子九点钟上床睡觉。所以到了晚上九点,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就不再写了,要求孩子必须睡觉。作业没有完成,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以后,孩子就会抓紧时间完成了。这个是狠招,家长要具体分析孩子作业的量,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超标了,就不能用这个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这一招。
如何改掉孩子拖拉的坏习惯?
一位家长说:孩子上一年级,作业拖拉,每天花大量时间来督促,还不一定能完成作业。为了培养孩子自觉、按时完成作业,我们想尽办法软硬兼施,也没见效。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支招:
可从孩子做作业的预备工作是否足够、环境配合是否理想方面思考并运用辅导策略。
1、找出孩子不能顺利完成作业的原因,连续几天观察孩子做作业情形,找出困难所在。一般初入学孩子因握笔能力不佳,笔画掌握不好而速度慢。
2、培养先完成功课再玩的习惯,作业是每天的例行工作,父母向孩子说明作业与学习的关系,更应坚持做完作业才能玩的原则。
3、了解作业是否过多。低年级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约半小时,作业量过多,影响孩子学习兴趣,了解孩子作业量和所需完成的时间,及时与老师沟通。
4、找出干扰专注的因素,桌面上的东西常是转移孩子注意力的主要因素,清除桌面及临近区域的杂物,可避免边写边玩的情况。
此外,须重点提示的是,孩子在做作业时,父母不必过分干预或过度指导,这样只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养成非要成人陪伴才肯做作业的习惯。父母除了给予必要的辅导(教导、检查、提醒)外,须让孩子明确,做作业是必经的学习历程,让孩子逐渐适应每天做作业的作息制度。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