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留些时间让孩子主动探索”,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不要按照成人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如果孩子还小,可以给他多提几个建议让他选择。

妈妈从市场上买回一个菠萝,年幼的宝宝被这个从未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这位母亲可能会有两种方式对待孩子。

一种方式是:母亲耐心地告诉孩子:“这是菠萝,是可以吃的。它的外面很硬,有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哦!它很重,你提不动它;但是它是圆的,你可以滚动它。你闻一闻,它是不是很香啊?现在我们把它拿到厨房去切开,切好后用盐水泡一泡,吃起来就又香又甜了。”

另一种方式是:母亲告诉孩子“这是菠萝。”好奇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菠萝采取行动,比如他可能摸了一下菠萝,赶紧又把手缩了回来,并且对着妈妈喊:“妈妈,这个菠萝很刺手,我被它刺了一下。”妈妈回应说:“是的,孩子,菠萝会刺手,不要紧的。”孩子又抓起菠萝的叶子想把它拎起来,可是菠萝很重,孩子很快就把它放下了。“妈妈,这个菠萝很重,我拎不动它。”“是的,菠萝很重。”孩子可能又尝试着滚动菠萝,结果它真的滚动了。孩子高兴极了:“妈妈,我把菠萝滚动了。”妈妈也很高兴:“你真能干!”“妈妈,我闻到一股香香的气味,菠萝是不是可以吃的?“对,孩子,菠萝是一种水果,是可以吃的。”“怎样吃呀?”“把皮削掉,切成一片一片的,然后用盐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了。”

这两种方式有什么区别?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吗?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第一种方式使孩子很快就学会了有关菠萝的一些常识,但是由妈妈直接告诉孩子的,不是孩子自己发现的。将来妈妈又会带回来一件新的东西,孩子也可能会像这次那样等着妈妈告诉他关于这个东西的知识。

第二种方式最终也让孩子了解了有关菠萝的常识,但都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的,孩子不仅懂得了菠萝的特性,他还学到了认识菠萝的方法,你可以摸它,可以拎它,滚动它,闻它,切开它,尝它……两种方法的结果很不一样: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学到了知识,可是他是被动接受的;第二种方式孩子也学到了知识,速度比较慢,但是孩子同时学到认识事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孩子体会到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大部分父母可能都在不自觉中采用了第一种方式对待孩子,这其实是剥夺了孩子主动学习的机会。所以,我们给父母下面这些建议,帮助孩子建立主动学习的习惯:

不要按照成人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如果孩子还小,可以给他多提几个建议让他选择;

◇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准”;

◇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更不要在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

◇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给他提些建议;

◇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m.Yjs21.coM

◇不要代替孩子做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的工作,也不要养成整天看着孩子做功课的习惯,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让孩子主动关电视去学习的妙招


让孩子主动关电视去学习的妙招

我们都想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而习惯的培养又不是一朝一夕的,并且在实际的生活中肯定会和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摩擦”,出现这种情况都会影响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情绪,看看下面这位智慧妈妈,在孩子“看电视足球和阅读习惯培养”遇到冲突时是如何理性解决的?对那些容易着急上火并且缺乏教育艺术的家长非常受用!

1、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有一个月的时间了。每天我下班回家,都需要在他的作业本上签字,并且对他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和生活习惯三项习惯评分,打ABC.可乐(儿子小名儿)像往常一样告诉我他作业做了什么,然后我会帮他查漏补缺,看看是否有遗漏或者存在对老师要求的误解。

可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经过之前一个月的养成,在我看来进步不小。不过昨晚我们准备给阅读习惯评分的时候,有些犯难了。因为可乐昨天回家做完作业就去户外运动,然后看动画片、吃饭、跟妈妈回顾作业,之后就到了上床睡觉的时间。

阅读习惯的要求是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并大声朗读给爸爸妈妈听。

我希望他能养成按时睡觉的好习惯,保证身体;同时不希望为了养成一个习惯而影响到另外一个已经养成的好习惯。所以,就在我们犯难的时候,我主动跟可乐说,“宝贝,现在到了睡觉时间了。我们洗漱上床。明天早上我们再阅读好吗?这项阅读习惯评分,我们先不勾,好吗?”

可乐看着我,点点头。

2、可乐早上有一个在我们看来不好的习惯,就是要看一会儿体育节目。他是个十足的足球迷。这个习惯我还没有想到很好的纠正办法,也不急于纠正。因为在大人的适当提醒下,他知道每次控制时间,并且看了之后心情愉悦的去上学。

所以今天早上,可乐又如往常一般,打开电视看足球。

这时我看看表,提醒他:"亲爱的,现在6:30,我们7:30出门。你还记得昨晚我们说好早上阅读的事儿吗?"

小朋友这时候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怎么肯轻易放手呢?

他边看电视边说,“我看完就去阅读。”

这时候,我父亲,他的外公在一边着急了,“可乐,没时间了。我们过十分钟就吃饭了。吃完饭,我们还要。”老人操心的都是孩子生活上的事情。

3、我想,提醒孩子一次就够了,多了他会反感。并且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是有责任感的,只是临界点不同。

过了一会儿,可乐自己真开始着急了。因为他知道,阅读习惯的评分还没做。他非常看重老师的评价,并且在老师面前要面子。

只见他,一手拿书,一边耳朵听着电视,嘴里还嚼着东西。好家伙,这是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架势啊。那怎么行啊。

若是平常,我早爆发了。

这次我情绪没有激动。这可得感谢周末家庭教育志愿者课上老师们的教育。

4、这时候,我问:“宝贝,你觉得你一边读书,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哪件事情能做好?”

我本来期望他说什么也做不好。

哪知他来了句:“读书可以。”

当孩子给了出乎意料答案的时候,大人会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而影响之后的谈话质量。不过这次我还是耐住了性子,问他:“哦,为啥呢?”

“因为读书是一件重要的事儿。”听到儿子的这句话,我听懂他似乎认识到读书是件重要的事儿,心里有些高兴。

“宝贝,既然读书是一件重要的事儿,那读书的时候妈妈认为就不能同时做别的事情啊。要专心致志。”

可乐想了想,歪着头问:“妈妈,我在苏州看书的时候,是专心吗?”

“嗯!”我猛点头。“那时候宝贝可专心呢。”可乐国庆长假在苏州图书馆看书的时候,确实专注呢。

这时我继续说,“妈妈已经看出来了,宝贝现在有些着急了。肯定心里想要是昨天我就把课外阅读这件事儿做了多好啊。”“妈妈知道宝贝是很喜欢读书的。也很有兴趣。”

5、话说到这里,他径直站起身,说,“遥控器呢?”我屏住呼吸,等待。

有点儿出乎我的意料,他啪一声把电视关了!他可是还没怎么开始看心爱的足球比赛呢。能这么舍得,我觉得很不容易。

后面的发展相对就顺利多了。即便他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我相信他也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下次会比这次好。

至于这次阅读习惯打什么分数,在我看来,似乎不那么重要。只要不违背大原则并较为实事求是的情况下,应尽量给孩子以鼓励。

因为我理解,习惯的培养非一朝一夕,需持之以恒,且反反复复。

只要我的孩子能每日精进一小步,对我们的家庭来说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俞敏洪:让孩子主动学习的秘密


中国有句古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中,从农业社会一下进入了商业社会。而现在的中国对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本身的认识又不完整,中国人在商业社会里坑蒙拐骗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小企业都陷入这样一个慌乱中间,而在这样一个慌乱中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诚恳,但孩子诚恳后又在外面受别人欺负;我们教育孩子善良,结果我们发现善良的孩子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我们就会反思,是不是该教孩子投机取巧一点,是不是该教孩子更加凶悍一点。我们成人做的一些事情,有些时候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展示了不好的东西,对孩子本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教育孩子的方针出了问题。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人品教育

现在的中国进入了对家庭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面有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标准。比如说,我们的标准是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孩子只要能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加成功。这虽然是标准,但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标准。为什么错误,因为它最后变成了家庭的惟一标准。而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人品是否高洁是一个标准,个性是否健康是一个标准,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象力是一个标准,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勤奋精神是一个标准,有没有摔倒在地上敢于爬起来的精神也是一个标准。中国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孩子们来说考高分,成绩好就是标准;孩子五六岁会弹钢琴,就会得到奖赏。我们中国的成人世界里从不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真心朋友作为成功的一个标准,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有钱,有地位,有财富。

我自己深深的陷入到这样的痛苦之中,许多人见到我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俞老师,你现在也进入中国富豪榜了!”假如说有一天学校倒闭了,我一分钱都没有了,还有人认为我是一个成功者吗?如果我成了一个身无分文,必须要靠自己的力气赚钱的人时,还会有人过来告诉我:“俞老师,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那时候我才觉得这个人是我真正的朋友,真正认可了我的成功。我本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不是因为我赚了钱,而是我有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一个心中没有邪恶念头的人,从小到大,我没有做过一件伤害别人的事情。当然有时候话语上一不小心说了一句伤害别人的话,这是有可能的。有些话脱口而出,别人会觉得不舒服,我可以向他表示道歉,但是伤天害理的事情我肯定没有做过。

我觉得我成功的第二点,在于我非常愿意去帮助别人。其实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地位都是可以帮助别人的。我现在有条件可以向甘肃的地震灾区捐款300万元,可以为甘南建造一所新东方希望小学,我很乐意去帮助他们。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也可以帮助别人。大家都认为做事情需要自己有才能,但还有另外一种办法,我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从小就特别热爱劳动,我干农活,干家务活,我在14岁的时候,就获得了我们县里的插秧冠军,17岁时,我是县里优秀的手扶拖拉机手,我父母的勤劳带动我的勤劳。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好也不坏,老师根本就不关心我。但我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干了四年。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有人说我傻,有人问我这样打水有什么好处。我相信好处是会有的,你做一件善事,它的回报今年可能会出现,也有可能是10年后出现。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当天就要求回报,那你一定是个势利眼,也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你不要求回报,回报也会来。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觉得你是好人,他们能不伸手帮你吗?当然,我打水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我有困难时他们会来帮我。但是10年后的1995年,新东方已经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那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特意换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扫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他们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这些人的加入奠定了新东方发展的基础,新东方才会不断地做大,做成美国的上市公司,做成了今天的规模。

从我的经历我想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在外惹是生非,别人指责你的孩子时就会说:“这个孩子家教不好!”他们不会说老师没教好,新东方外语没教好,叔叔阿姨没教好,人家会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你的孩子没出息,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是父母种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我们教孩子教的是人品和道德,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要他是被尊重的人物,他的一辈子就会活得特别顺利。父母亲可以想一下,你们是想做一个倍受欢迎的人,还是一个处处被防范的人?好多家长无形中都在教孩子小家子气,教孩子占便宜,教孩子怎样想办法超过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怎样生存。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

我女儿学习水平现在处于中等,但我从来不以此作为女儿是否要努力的标准。我和我老婆的教育理念相反。我老婆是女儿不进前5名就会生气,而我刚刚相反,我女儿第15名我很高兴,我每次都会对女儿说:“你看你们班40个同学,你15名,后面还有25个人,你多厉害!”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比如说,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当父亲说:“老子没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样没出息吗?”孩子就会想,你说你没出息,那打麻将时我看你也挺开心,你没上大学也挺开心,为什么非要我上大学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但是我在树立榜样方面遇到很多问题,我的工作是要用电脑的,但是我打开电脑,我女儿就会以为我在做其他的事情。虽然我对女儿讲我是在工作,但是我女儿不相信。没办法,后来只要我女儿学习,我就拿一本书在我女儿旁边看,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的父母对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父母是不认字的,但是父母身上的优点我耳濡目染,成为我做人的准则。我以我父亲为例。我父亲是个木工,是架大梁的,他是我们那方圆15里的专家。我父亲是一个一高兴就可以不要工钱的人,因为架大梁家的人都要请喝酒,我父亲一喝高兴就不要钱了。因为往家拿不回钱,我母亲就跟我父亲打架,我父亲长得很壮,我母亲很瘦小,结果每次都是我母亲打我父亲,父亲从来不还手。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特别的无所谓,任何时候都不伤害我的母亲。我母亲属于个性特别刚强的人,有时候说的话我听着都挺难受,但我父亲从来没有还过嘴。所以呢,我老婆怎么训我,我都是不回嘴的,我觉得我应该向父亲学习。父亲的大度变成了我身上的一个优点。我母亲带给我的东西更多,有两样东西是我从小就学会的。第一,要勤劳勇敢。城市里的家长让孩子勤劳勇敢是家庭教育最核心的东西。好多人会说,我们孩子连学习功课都忙不过来,怎么勤劳勇敢啊?家务我都帮他做完了,他怎么勤劳勇敢啊?虽然我现在条件很优越,但我还是想办法让子女们勤劳勇敢。不像我那个时候,你不劳动的话,就饿死了,农村的环境注定不需要我父母说我就会去做。

我母亲带给我的第二点,要乐于助人。我母亲是一个特别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小时候有两件事给我印象最深。第一件事情,有一次下大暴雨,我当时八、九岁,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容易受父母影响。当时,家家户户都晒着玉米,我母亲带着我姐姐,我,我父亲,我们一家四口人一起把邻居家的稻谷全都收回去了,等到要收我们家的稻谷时发现那些稻谷已经被淋湿了。当时我很不理解,母亲就给我讲了两点,首先,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就要去帮助人家,他们家里没有人,如果我们不帮他们收,他们家一年的粮食就会淋湿。其次,如果邻居之间相处得不好,是不可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的。我母亲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第二件事情,有一年粮食欠收,我们家就剩下不到20斤的粮食,母亲居然分出一半的粮食送到邻居家,当时我很不愿意,而母亲却说:“没事,我们家人少,还可以用菜掺着米吃,邻居家人多又没有米,不分给他们米会有人被饿死的。”从此那户人家和我们的关系就特别好,经常主动帮我们收割,因为他们认为我们是好人。到现在,我母亲都是我们村最受尊敬的人。

做任何一件事情,你都要想一想,我有没有伤害别人。比如说,我们大人有的时候喜欢在背后说邻居和同事的坏话,而且说的时候不回避孩子。我跟我老婆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议论东家长西家短,哪个人人品好,哪个人人品不好,哪个人小气,哪个人不小气。结果有一次我女儿从学校回来,跟我讲她们班哪个同学好,哪个同学不好,哪个同学小气,哪个同学势利眼。我跟女儿说不能说同学的坏话,同学天天跟你在一起,她们身上如果有你认为的缺点,你放在心里,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习同学们的优点。我女儿立刻反问一句:“你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不也议论很多叔叔阿姨吗?我为什么不能说同学的坏话?”一句话让我无言以对。从此以后我就跟老婆定了一个规矩,在孩子面前不能议论别人的缺点,一定要说对方的好话。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爱心——心情教育

如上所述,现在家庭教育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教育孩子有良好的人品,第二就是要进行心情教育。我女儿天生就比较内向,是一个很文静的孩子,我儿子就很外向,每天都要爬上爬下好几次,我女儿做事情慢条斯理,我儿子就比较急躁,这些都是天生的不同。除此之外,孩子的智商也不同,我目前还没有看出我女儿和儿子智商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因为他们年龄差距比较小。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班里,有的孩子永远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他智商确实高。而我们的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在中间,甚至后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应该怎么办?孩子是有区别的,但是只要你的孩子没到白痴水平,只要孩子能正常的走进教室上课,就能够做出重要的大事来。比如胡雪岩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但最后变成了最厉害的商人,而且还心怀大志,这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是中国企业家协会的副会长,这个协会有一千多个企业家,北大清华复旦毕业的还不到二十个,剩下的全是普通高校毕业的,甚至还有的是农民、工人、大专生、中专生等等,但他们都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所以教育只能决定人生的一部分,不能决定一切。

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的男主角是美国最有钱的人士之一,但他曾经也是穷光蛋,家里贫困,没上过大学,靠推销东西为生。有一次他在纽交所门前碰到了一个满面笑容的人,那个人是个股票经纪人,他就以为当股票经纪人很幸福,于是他就努力当股票经纪人。后来他认识了一个股票经纪人培训班里的人,那个人开始看不起他,后来发现他玩魔方很厉害,而这个人恰巧也有同样的爱好,于是被这个人的魔方技巧深深的吸引了,他们两个也成为了好朋友。这个人因此获得了机会,变成了美国最有名的股票经纪人,实现了亿万富翁的梦想。

这个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在影片的最后,这个人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他启发我们每一个人,真正的幸福不是别人送来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十分娇惯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如孩子看上一个玩具,家长不买他就不走,最后家长没办法只能给买了。于是孩子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只要他坚持家长就会让步。我在给儿子买东西前,会分析他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的给他买,我是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他买。比如我女儿在国外上学时,班上的孩子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我家虽然有台式电脑,但是用笔记本电脑会比较方便,而且家里也不缺钱,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白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她能背诵下来30篇新东方的英文励志文章,就给她买。结果两个星期不到,她就背得滚瓜烂熟了,我就给她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也把孩子喜欢的方式变成她做另外一件事的动力。

给予适当鼓励,激发无限潜力——鼓励教育

关于如何鼓励孩子的问题,我先讲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虽然28分,老师还是没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因为还是不及格的分数。这个老师很聪明,她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的成绩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这次还是90,一减就是0,上次95,这次93,一减就是﹣2,这样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剩下了20分,就是这个同学。老师把所有同学两次考试的分数差写在黑板上,问了个问题:“哪个同学进步最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某某,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进步了20分。这种鼓励方式不但没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励色彩。这个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他想无论我考到48、68、88都是全班进步最大的,我有无数进步的空间。老师做了件聪明的事情,孩子就觉得有广阔进步的空间,从此这个孩子就喜欢上了物理,并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老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为孩子更加看重家长的一言一行。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的孩子是全班最后一名,你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呢?大部分家长的反应都是打一顿或者骂一顿。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没有办法,他就考了0分你怎么办呢?你还不断的伤害他,到最后他可能就不学了。我建议家长朋友们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去想一想,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到底有多少差距。难道没上大学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了吗?绝对不是!就像我刚才说的,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不管做什么都是有出息的。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教育孩子和驯养动物是一模一样的,现在很多做父母的还不如动物园的驯兽员。驯兽员驯动物有两种方式,第一,鼓励,绝对的鼓励;第二,限定,甚至是惩罚。我曾经问一个驯养海豚的驯兽员,为什么他训的海豚能从水中跃出,并从那么高的圈钻过去?他说其实海豚开始是不会做的,他先把这个圈放在水里面,被训的海豚谁钻过去就给它一条鱼吃,没钻过去的就不给吃。海豚也不笨,很快明白了吃鱼的方法,后来海豚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当然动物肯定不能像我们人一样那么聪明,比如说我告诉你,这个圈你钻过去,我就让你上北大,你肯定就钻过去了,因为你知道这个东西对你有利。海豚不会知道利益的关系,但是海豚明白一个道理,只要我钻过这个圈我就有鱼吃,没钻过去就会挨饿。紧接着驯兽员就把这个圈提出水面一半,让海豚继续钻。海豚发现圈不在水中了,只能跳过去。逐渐的,圈被不断提高,大概要提10-20次,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海豚跳圈的训练就完成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在看海豚表演的时候,凡是从那个圈跳过去的海豚一定会游到驯养员的身边去要鱼吃,因为它知道每次跳过去都能吃到东西。

从上面海豚的例子中家长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鼓励和限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比如说孩子得了0分,你要鼓励孩子下次考到10分,那孩子一想,考到10分还是挺容易的,你就可以加些条件。比如说这个孩子爱吃麦当劳,你就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诱惑,答应孩子考到10分,就带他去吃麦当劳,然后再把孩子的分数一点一点加上去。比如说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万不要说下回你要考到90分,或者把孩子臭骂一顿。你要对孩子说,60分已经不错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里的同学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进步,你明天要比今天进步,这个孩子的分数在潜移默化中就上去了。他每上去一点,你都要鼓励他。当分数考得更低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误,爸爸妈妈支持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在鼓励的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定规矩。我儿子特别喜欢吃冰激凌,我老婆每天就让他吃很多,把牙齿都吃坏了。我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规定他一天只能吃一个冰激凌,而且必须吃完晚饭半小时以后才能吃。我儿子那时刚4岁多,不知道半小时是什么概念。我就告诉他,那个长的针走到什么地方就是半个小时。我儿子一会儿看一下那个钟,半小时看了100多次。总算熬到半小时了,迫不及待的吃到了冰激凌。第二天时,就变成看十几次了,到了第三天就变成看两三次了,到第四天他知道反正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吃,就玩去了,等到他想起来吃的时候半小时已经过去了。只要是正确的事情,父母都要鼓励孩子,同时要给孩子定规矩。立了规矩以后,父母一定不能随便更改,更改就会出现问题。

最后我要谈家长会犯的另外一种毛病,叫做才能综合症。父母特别想让孩子变成小天才,其实这是父母的虚荣心在作怪。中国父母会犯两个毛病,第一,凡是自己不会的东西会让孩子会,希望孩子在某个领域中获得成就。所以很多家长就强迫孩子从小学这个学那个,没有任何意义。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慢慢的成长。我女儿很喜欢弹钢琴,从5岁就开始弹,弹着弹着就变味了,一级一级的考上去,每个星期都要上课,每次都坐一个小时不能动,结果把我女儿弹钢琴的兴趣全部扼杀掉了。我女儿不想学了,而我老婆强迫她学。我问我老婆,你的孩子在10岁的时候就过了钢琴十级,请问她10岁以后还学不学弹钢琴?如果她10岁以后不学,那从她1岁到10岁学钢琴有什么用?你如果不是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伟大的钢琴家,那么你让孩子10岁就通过十级考试是没有道理的。第二,你让孩子这么学,让她对钢琴失去兴趣了,她根本就不爱弹钢琴了。我和女儿说,爸爸不强迫你学,也不让你考级。爸爸这辈子很后悔的事情就是不会演奏乐器,演奏乐器可以排解郁闷。学习钢琴原则上不是为了让你考级,而是为了帮你寻找抒发心情的渠道。未来你一定会进入社交圈,如果你能在朋友唱歌的时候进行钢琴伴奏,这样你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如果你不想学,能不能保持你现在的水平。我女儿其实是很喜欢钢琴的,作业做累了,就弹半小时钢琴。这以后她每个礼拜跟老师学一次,学习钢琴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人品教育,其次是心情教育,第三是鼓励教育。最后一点,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吃苦。

最后我想告诉家长朋友们,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财富、地位全部交给孩子,你的孩子终身都不一定会幸福。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的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怎样让宝宝学会主动收拾玩具


鼓励孩子交换玩具

若孩子对自己拥有的玩具不大懂得珍惜,你也很难培养他收拾玩具的好习惯。

玩具再好,孩子玩久了也会腻,腻了就不珍惜。不妨结交几个有同龄孩子的朋友,一起定一个玩具交换日,鼓励孩子将自己不想玩的玩具拿出来交换(在交换的过程中大人不要干涉或给孩子太多的建议)。

有了这样的日子,在平时你就可以提醒孩子要好好保管玩具,因为玩具要完好无损才可以拿去交换。同时还可以多给孩子准备盒子箱子或是抽屉之类的收藏空间,建议孩子将要换的玩具和不换的玩具分开保管。这样既能增强孩子收拾玩具的主动性,还培养他思维的条理性。

让孩子懂得自己收拾玩具是美德

找一个适当的时候,如给孩子讲完一个关于“勤劳”的故事后,你拿出纸笔,写上诸如“勤劳的爸爸妈妈”、“勤劳的宝宝”之类的题目,与孩子展开自由交谈。

你可以先问孩子,“爸爸妈妈每天上班,是不是很勤劳啊?”孩子肯定说是,然后你就在爸爸妈妈一栏的下面写上“上班”,接下来还可以谈“买菜做饭洗衣”之类的事。谈完父母,很自然地就可转到孩子的身上。“宝宝能做什么?”在大人的提示下,孩子会很努力地想,然后一件一件地告诉你他能什么,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他每说一件事,你都要认真记下来,让他感觉到你对这种品德的认真和重视;最后,按着他自己所说的,你为他设计一张表,以此作为日后的教导及每日的监督。

别给孩子买太多玩具

我的一个朋友家里就像开了玩具店,玩具多得不但装满了孩子卧室的抽屉,地板上还有几大塑料筐。其实,只要稍微冷静思考一下就能明白,孩子的玩具太多,他玩都玩不过来,还有精力和能力去收拾吗?

教导孩子管理玩具

孩子眼中的玩具是有生命的。我的孩子每天都要给她的玩具小羊喂奶,给小熊洗澡、洗头,给HELLOKITTY铺床睡觉。家里总是横七竖八地摆着她的玩具。

有一天,我问她:“想不想让你的玩具有房子住?”她可能没这么想过,但我这么一问,她立马积极响应。于是,我带她去超市买了一个中号的整理箱。回到家后,我们就一起将所有的玩具安置在箱子里了。

这以后,玩具房子就归她掌管,想玩玩具的时候自己拿,不想玩的时候就把玩具送回“房子”。睡觉前我常会提醒她去和猫狗“说晚安”。当然有时她说今晚想让小猫睡在沙发上,我也不勉强她。只要她对管理玩具有责任感,我的目的便达到了。

家长的榜样作用

最后,千万别忘了,你的行为方式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我还没见过哪个衣服鞋帽书报摆放不齐的家庭能培养出一个懂得自觉收拾玩具的孩子。

育儿知识: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


育儿知识: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

孩子经常磨磨蹭蹭的,对家长来说可是心急坏了,做事磨磨蹭蹭,经常迟到,效率低……这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来说可不是好事。

那么孩子为什么办事效率如此之低,跟不上家长的节奏呢?这个问题除了我们之前常常提起的,孩子的能力不足,成长还不够之外。也有可能是孩子真的缺乏对时间的概念,缺乏时间管理的能力。

育儿经验丨这七大步骤,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不再磨叽!

什么是时间管理呢

时间管理就是对时间进行合理规划与控制,有效利用时间的能力。一个人的一生时间是固定的,谁能更加有效地管理时间,谁就能获得更多知识,取得更大的成长。所以说时间管理的能力,其实是孩子人格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时间概念的发展是有年龄阶段的

虽然时间观念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但是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上来说,12岁以前的孩子,是脑神经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也是他的认知能力发展逐渐成熟的过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行为跟不上意识。因此很多时候无法和我们成年人一样对时间有精准的掌握,所以大人们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评价孩子的行为,给孩子一点时间。

0-3岁

此时,孩子对时间的概念是从无到有的。尤其是刚出生的孩子对白天与晚上是没有概念的。0到3岁的孩子,他是从缺乏对时间的知觉体验,慢慢过渡到以知觉参与对事件的记忆,然后把这些事件记忆跟时间联系起来。比如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该睡觉。

3-6岁

3-6岁属于幼儿阶段,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幼儿阶段初期,孩子只懂得“现在”,对于“过去”和“将来”没有什么概念。到幼儿中期,孩子逐渐知道比较大的时间单元,比如理解“今天”,“昨天”和“明天”的概念,但是对于“前天”,“后天”,这种相对长的时间概念,也不一定能理解;一直要到幼儿后期,孩子才会逐渐的过渡到更大一些的时间概念,比如春夏秋冬是四个季节。但是他对于单元时间的长短是没有办法估计正确的,比如:一个小时、一分钟有多长。所以对于学前的孩子来说,我们要是要求他10分钟做完一件事,对孩子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孩子根本不知道10分钟有多长。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对孩子来说拥有明确的时间观念和拥有对时间进行管理的能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活大有益处。那么我们该如何将时间观念植入孩子的大脑,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呢?

1、家长要摆正心态,发挥榜样作用

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人,我们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要有时间观念,规定时间要做某事,就一定要做,形成规律地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2、抓住关键期,培养节律性

在孩子0-3岁时,要能够抓住这段时间观念形成的关键期,培养孩子规律生活的习惯,也就是节律性。将孩子的日常生活时间固定,比如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刷牙洗脸,什么时候睡觉……随着孩子长大,2-3岁时可以逐渐引入更长的时间概念,比如“今天周末,我们去公园玩”、“时间到了,该回家了”,逐渐让孩子对时间节点有概念。

3、让孩子学会认识钟表

孩子在5、6岁时,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应该教孩子学会认识钟表。让孩子对小时、分钟、秒等时间概念有印象。除了教会孩子认识钟表,还可以教会孩子看课程表,认识到每节课的内容,也可以让孩子知道每一个课程是有时间限制的。一定不要等孩子上学了才开始培养时间管理能力,这时已经有些晚,当孩子习惯了依赖家长来安排时间,再摆脱依赖就很难了。

4、进行预估时间的练习

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一些预估时间的练习,可以给孩子买个闹钟或者计时器,最好和孩子一起挑选,选他喜欢的,这样孩子会感觉到选择权与自主意识。拥有了自己的钟表,孩子就能预估家长做饭的时间,预估自己完成作业的时间,还可以让孩子看看自己预估的时间与闹钟显示的时间是否一致。

5、让孩子理解时间的深层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预设题目,帮助孩子理解时间的意义。比如“假如我有星期八”、“假如我有一天时间做校长”,“假如我回到过去”,通过这些预想,告诉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做非常多事,时间是很宝贵的,让孩子学会珍惜时间。

6、与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表

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安排一个计划表:要完成一件活动,可以通过什么样的目标确定,分解成多少步骤,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去完成,先从小的事情开始。接着要培养孩子对事件的排序能力,给事情排一个轻重缓急,这实际上就是时间管理能力的综合运用了,这项能力掌握得好可以说是受益终身的。在给孩子制定表格时,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他是有可支配权的,我们还可以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让孩子有动力去根据时间表做事。

7、放手让孩子去实践

在有了一定的时间表,孩子也有一定的时间管理能力之后,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实践,让孩子合理地去安排自己的时间,同时一定要给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从小就学着去安排、支配自己的时间,使得孩子懂得这个时间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育儿观念:给予时间,让孩子慢慢长大


育儿观念:给予时间,让孩子慢慢长大

案例背景:

我们的家庭有点特殊,我们是单亲家庭,孩子从我离异开始,就由我的父母就是孩子的外公外婆带大,孩子的外婆因为觉得父母离异孩子可怜所以倍加怜惜孩子,很多事情都会帮孩子做好。而我在开始的那段时间里,也觉得自己妈妈对孩子这样的照顾没有什么问题。也因为忙于工作的关系,没有很多的时间陪伴孩子。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开始渐渐发现很多的问题开始出现。动手能力差、专注力不够、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

案例一:不要帮孩子多做,要多让孩子自己做。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隔代带大,很多本应该孩子自己学着动手做的事情,都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帮忙一手包办,这样的结果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很差。我们家孩子中班的时候连自己穿脱衣服都还不是很熟练,因为在家外婆都会帮他做好一些他日常应该自己动手做的事情。有次我刚好在家,孩子跟外公在外面玩回到家,因为出汗所以把外套脱了,半小时后我提醒他可以把外套穿起来了,话音刚落,外婆拿着他的外套就帮他套上了,我顺口说了句:吴毅然,你都那么大了,还要外婆帮你穿衣服,你不难为情吗?孩子却回了句:怎么了?这有什么问题吗?我很诧异孩子会有这有的想法,他既然那么理所当然的觉得这些是大人应该帮他做的事情。从那天开始,我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跟父母说好,不要帮孩子做太多事情,当孩子要求大人帮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大人先要衡量,这件事情孩子是否可以独立去完成?或是,可以协助及鼓励孩子独立去完成。当他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适当的表扬一下他,孩子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做任何事情都变得很积极。当然这中间需要有个过程,但是慢慢就会发现孩子动手能力及积极性明显提高很多。现在吴毅然在家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也会帮大人折叠衣服跟整理房间等。

案例二:专注力不够、开小差

吴毅然上了拼音班我才发现他专注力很差,上课的时候很多的小动作,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他的心思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很多时候在其他小朋友都跟着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他都跟不上节奏。开始发现他这样的行为的时候,我很生气,很严厉的呵斥了他,但是基本没起到什么效果,他依然会在上课的时候出现这样的问题。有次他下课,我问他:吴毅然,你今天上课为什么还是跟之前妈妈说你的时候一样呢?你还是很不认真哦!孩子的回答是:这些我都会啊。我当时问他:课本上的你都会了,那老师说的一些重点你还记得吗?你可以告诉妈妈吗?老师要求你们回家要做些什么呢?他说:你不是也有听吗?我告诉他:不对哦,是你在上课,你的老师告诉你的,怎么会是要妈妈去记着呢?应该是你告诉我,老师要求些什么?他说:我不记得了。我后来告诉他:因为你上课开小差,你没有很认真的听老师讲话,所以你现在都不知道老师的要求,那我们肯定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如果你一直都是这样的话,接下来,我们都会被老师批评哦。你说怎么办呢?后来他带着愧疚的告诉我:妈妈,我下次会认真听老师讲的。这件事情以后我也有去网上搜集了一些针对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文摘。现在社会什么都讲求效率,步调原本较慢的孩子,被迫在快、快、快的节奏中打转,根本无暇慢慢而专心地完成一件事。所以现在,我会很耐心的等他慢慢完成他正在做的事情,当然也会适当的提醒他时间的概念。孩子现在虽然还没有完全改正他的这个缺点,但他正在慢慢改变着,我相信他会变成越来越好的样子。

案例三:缺少安全感、缺乏自信

我是一个相当严厉的妈妈,孩子很小的时候摔倒哭闹要抱抱的时候,我都是不管他怎么哭都从来不会去抱他,而是要求他自己爬起来,每次应对孩子哭闹我也都是大声呵斥他不许哭,哭是没有用的。虽然我的理念是对的,但是我的方法却是用错了的。作为妈妈,我很少会夸孩子或者表扬孩子,大概也是因为这样的关系,孩子比较脆弱,很容易掉眼泪。对自己也没什么自信。幼儿园大班的第二学期老师选他在周一升旗仪式上台演讲,虽然演讲稿他没有背下来,但是对于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那长长的稿子他可以那么顺溜的念下来,已是不容易的事情,我那次无意夸了他一句:吴毅然,你很棒哦!那次以后我渐渐发现孩子自信了很多,我也开始试着不那么吝啬的去表扬他,比如他有在练跆拳道,每次升级考试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他很棒。因为他可以较同步学习的孩子早的去参加升级考试,说明他很认真的在学习自己喜欢的事物。渐渐的发现,他有时候会自己要求说:妈妈,你给我出些数学题吧,100以内的加减法都可以哦。我也会时不时的告诉他:妈妈很爱你哦,也会经常给他一个爱的拥抱。这样的过程下来,我发现孩子改变很大,他变得自信、独立、内心充满着满满的爱,会去关心爱护身边的其他孩子。我很感激老师给他上台演讲的那个机会,引导孩子的同时也一并让我学习到避免对孩子溺爱的同时给孩子更多的关爱。

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学会对自己负责。多给孩子更多的时间,让他们慢慢长大。

怎么教育孩子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靠的是孩子的自觉性。

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情形大多都是父母跟在后面监督、催促着孩子,一松懈下来,孩子也变得懈怠、只想着玩。

比如教孩子学钢琴,家长一放松,孩子就打马虎,结果孩子学得痛苦不堪,家长陪得也心力交瘁。

其实,想让孩子主动学习,下面这5点十分关键:

1

不过分唠叨、督促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沉迷玩耍忘记学习,就会忧心忡忡、焦虑万分,于是赶紧催着、提醒孩子去学。

可渐渐就会发现,刚开始说或许有点效果,孩子乖乖听话学习,可是后来唠叨越多,孩子越不自觉。

很多孩子的内驱力,都是在父母日复一日的唠叨中被消磨殆尽的,变得拖延、懒惰、懈怠。

于是演变成这样的情况:父母不说,孩子就不主动学,到了后来甚至说都说不动他,因为孩子已经觉得厌烦,对学习越来越丧失兴趣。

因此,父母生活中一定要减少唠叨说教,长话短说,引导孩子懂得为自己负责,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应该是家长天天操心。

2

早早定好规矩、严格执行

我们首先要清楚,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一次两次形成的,它是一次次的行为,不断重复而形成的。

要形成良好的习惯,前提就是要按照正确的要求去做。

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不在于家长每天催促,而是要求孩子每天做到。

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及早给他定好学习的规矩。

定好规矩后,父母要和孩子一起严格遵守,不按规矩来就给予相应的惩罚,比如减少玩的时间。

坚持原则,不要随意变化,否则就会破坏规矩的有效性,最后形同虚设。

让规矩来督促孩子自主学习,而不是家长絮絮叨叨的督促。

3

不包办代替,创设宽松的家庭环境

培养孩子内驱力,最关键的一点是给孩子自主感,那就是孩子感到行为可以由自己决定。

家长可以多用启发的方式来指导孩子,在按照规矩的基础上,多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

鼓励孩子自己安排学习,这样可以发展孩子的主动性。

除了父母的参与方式,家庭氛围也很重要。严厉的气氛并不适宜大脑思考,学习是大脑的活动,大脑如果处于恐惧和惊惶之中,是不可能出现积极状态的。

家长不要将家庭气氛营造得过于严厉、苛刻;尽量包容、宽松一点,少拿孩子与别人家孩子作比较,少一点威胁,多一点鼓励。

4

给孩子设立适当的学习目标

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常常与他探讨,协助孩子树立明确且适宜的学习目标。

一个适宜的目标能够激励孩子努力追求知识,主动地学习。

除了自主感,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另一个关键,就是让孩子产生学习上的成就感。

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的目标要求应该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并做到因人而异。

让孩子通过完成一个个阶段性的小目标,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觉得自己能行。

孩子对每一次学习都感到愉快、喜悦,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浓厚兴趣。

5

家长以身作则

父母还需要格外注意,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想学好,而是环境影响了孩子。

喜欢看电视的家长,试想一下如果自己下班后只会看电视,却叫孩子去写作业,这样的做法孩子会怎么看呢?

孩子是懂得比较的。如果你的孩子做不到主动学习,首先要思考一下自己做到位没有,自己做好了再去教育、启发孩子。

育儿知识: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的办法


昨天傍晚,遇到了豆豆妈,她一看到我,就抓住我的胳膊,说:我真的要心梗了,我老公出差3天了,我一个人弄娃,受不了,这孩子写作业天天磨蹭,一二年级还好,作业不多,再磨蹭,也不会太晚,现在三年级,作业开始多了,每天都要搞到10点多,才能把作业写完,觉睡得比人家少,玩的也比人家少,成绩却直往下掉,我也想给她提高,做做课外作业,可没时间啊。

豆豆妈的苦恼应该是很多妈妈的苦恼,孩子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也不少,但是成绩却不见好,其实,孩子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在于学习时间的长与短,而在于时间管理。

学习好的孩子,会在短时间里轻松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做课外作业,看课外书,提高自己。

学习不好的孩子,效率低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很困难,更别说看课外书、做课外作业了。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孩子有所作为,必须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提高效率。

一、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意识

要告诉孩子时间是宝贵的,它永远不会为你停留,你在这件事上浪费几分钟,在其它的事上就会损失几分钟,比如晚上如果写作业磨蹭,不仅没有玩耍的时间,而且睡觉的时间要比别人少,要想做时间的主人,必须要抓住时间,不让它悄悄地溜走。

二、指导孩子合理规划时间

每天孩子放学后,父母要指导孩子根据作业记录本来安排写作业的时间和顺序,比如语文作业需要多长时间,以此类推,这样就能规划出写作业的时间,还要告诉孩子精力充沛时,可以背诵一些东西,写一些需要思考的作业,精力不济时,可以写一些抄写的作业,这样也能提高效率。

三、让孩子独立实行计划

在孩子的书桌上放一个闹钟,每门作业设置的时间一到,闹钟就会响,以此来提醒他做每门功课的时间,让他学会看着时间做作业,减少磨蹭,增加紧迫感。

四、父母事后要和孩子进行沟通

孩子一开始实行计划时,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不能按时完成,这时,家长千万不要责怪、惩罚孩子,而是要冷静地和孩子分析,是自己磨蹭耽误了时间,还是预估的时间不够,根据孩子的回答来进行引导和调整。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是自己时间的主人,他必须对自己负责,只要在规定的时间段把自己的事情认真完成,剩下的时间自由支配,自行安排。这样会让孩子有掌控感,能体会到独立自主的乐趣,能生出成就感和责任感。

寒假 8招教你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


第1招:用好手表和闹钟

孩子做事拖拉,很大原因是因为孩子们总是在做事时忘掉时间。闹钟却从来不会忘记任何事,除非你忘了给他上弦,而且闹钟的铃声具有一种家长没有的权威,有时候“铃一”比家长的“该起床了一”更有效果。还可以把时钟设定成在白天时每半小时报时,这样孩子在家时,也会有点“紧张”气氛了。

第2招:一心一用

要想让孩子利用好时间,首先就要让孩子养成一心一用的好习惯。专心致志的品质其实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从生活入手。比如,穿衣、吃饭、收拾书包、洗衣服等生活上的事情采用限时完成法,需要多长时间,事先和孩子一起设定好,然后督促孩子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样的计时劳动、计时阅读、计时讲故事等小竞赛,会有不错的效果。或者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特级教师主编的《新华学习报纸书》内容丰富,生动有趣,适合开拓孩子的视野,扩展知识面,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好书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良师益友。

第3招:一心二用

时间的流逝是随时随地的,教孩子利用好零碎的时间,在一心一用的基础上学会一心二用,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效率。比如在晨跑或洗澡时听英语录音,在盥洗池旁贴一张词汇表,每天刷牙时熟记一个生词……

其实,这正是“统筹方法”的运用。当然,这种一心二用一定要在保证不影响“正事”的完成效果的基础上进行,更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坚持不懈。

第4招:多花5分钟

5分钟,一个不起眼的时间,可如果利用好这5分钟,会让很多事情变得简单和高效。比如,每天让孩子在做完作业后,坚持用5分钟的时间检查一下,或者预习一下明天的功课,那就会让孩子省去很多修改错误的时间,而且在第二天的学习中会感觉轻松;让孩子用5分钟检查一下有没有遗漏东西,这样就会省掉他回来取东西所花费的时间。

让孩子养成多花5分钟整理东西的习惯,把常用的与学习有关的东西都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将重要的学习用品和资料用一个纸箱或抽屉装好,避免用时东翻西找,浪费时间。当孩子养成随手整理的习惯后,效率自然会有质的提高。

第5招:跟孩子来个约会

守时是当代社会一个十分重要的品质,让孩子养成言而有信,准确守时的好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孩子看电视或玩电脑时,要事先约定多长时间,约定的时间一到,马上就要停止;在带孩子出去玩时,要求他在约定的时间内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如果不能按时,就以取消活动来作为惩罚。经过几次这样的约定,孩子自然会形成看着时间办事的习惯了。

第6招:教孩子说“不”和“请”

“他们非要让我去打游戏……”,“她们要我一起去买东西……”从众、合群,几乎是所有孩子的脾气,虽然并不情愿,但对别人的请求不会说“不”,让孩子的时间就这样浪费掉了。一个词怎么也想不起来,一道题就是不会做了,孩子却不向家长和老师请教,虽然自己解决问题的精神可嘉,但学习会求助别人,学会说“请问……”却是当代社会十分必要的。因为一个人毕竟不能当全能冠军。

让孩子面对诱惑学会拒绝,面对超过自己能力的问题时学会求助,是养成高效习惯的必要条件。

第7招:孩子的时间“相对论

自己喜欢的事,1小时相当于1秒钟:不喜欢的事,1秒钟相当于1小时。这是对著名的相对论最简洁的解释。对于孩子来说,当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一两个小时也不觉得久,而且做得很好;而当他不情愿地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每过5分钟就要抬头看看表,而且做事也是拖拖拉拉耗时间。

相对论是无法改变的,但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的兴趣,把枯燥无味的学习变得轻松一些。这样,孩子做事时自然会变得高效起来。

第8招:别跟生物钟对着干

除了挂在墙上、戴在手上的钟表,还有一个看不见的时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生物钟。当孩子在午饭后或“开夜车”时昏头昏脑,家长就不要指责孩子效率不高了,因为没有人能跟“生物钟”较劲。当然,生物钟也是可以利用的:在一天中,让孩子利用早晨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抓紧学习较难的功课,解决较复杂的问题;也可以安排孩子在每天的同一个时间段学习同一科目,久而久之,生物钟就会记住这个规律,每到固定的时间就会形成兴奋点,从而使孩子的学习更具效率。

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年人注意力集中一次最多50分钟,而孩子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因此我们不能让孩子连续学习时间过长,否则自然会让孩子效率下降甚至产生副作用。应该让孩子每学习30-45分钟,就休息10-20分钟。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多留些时间让孩子主动探索》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让孩子学会乘坐电梯教学设计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