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2年级数学《连加连减》优秀教学案例说课稿反思》
《2年级数学《连加连减》优秀教学案例说课稿反思》这是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教学目标:
1.情境式引入(出示例题)。鞋帽商店里有红帽子每顶28元,绿帽子每顶34元,
灰帽子每顶23元。王阿姨买这样三顶帽子一共要多少元?
2.提出教学目标:
提问:要求三顶帽子一共多少元,你准备怎样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
算法展示。注重笔算过程与方法的解说。
(3)小结性提问:
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检验成果。
1、计算:
36+24+17=53+19+27=41+27+13=
2、练习五的第1题和第2题.
3、发展练习:
选52、18、22、10中的其中三个数自己写成一道连加,一道连减并计算。
四、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会的,说给大家听听,好吗?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连加、连减
主备人:彭成燕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的:
1、加强学生对连加连减应用题的理解。
2、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式计算。
3、让学生明白互助友爱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多种解法和加连减式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35+843+5076-2053-678+1943-28
哪些算式可以直接口算,不用列竖式?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教学连加
课件出示:收西瓜
大家看,西瓜丰收了。同学们在帮农民伯伯收西瓜,他们干得多起劲啊。你们想不想也参加进来?但要先帮他们解决一个问题?
出示表格、问题。
师:你看到了什么?
从表中你看到了什么数量?
(第一组28个,第二组34,第三组23个)
你能帮他们解决问题吗?
生独立完成。
展示:说说怎么列式计算的。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以依次列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让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哪种更简便,优化算法。
2、教学连减
课件:运西瓜。
你能观察到哪些信息?
提出什么问题?
生独立完成。
交流算法:可以怎样计算?
(1)85-40-26连减
(2)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40+26=66(个);再算还剩多少,85-66=19(个)
重点让学生说说连减是怎么计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1题,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做一做2题,先独立口算,多找几个学生说说怎么口算的。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28+34+23=85(个)85-40-26=19(个)
连加连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本第26页、27页、28页。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学过,这里着重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这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任务。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重点
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四、说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五、说教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建构知识。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景。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挂图
七、说教学课程
(一)旧知铺垫:
出示西瓜图问:你们看这是什么?(西瓜地)你们想不想去西瓜地里帮助农民伯伯摘西瓜呢?(想)如果想要去帮助就得先通过农民伯伯的小小测验。
1、竖式计算:78+14=72-28=指名板书
2、口算:4+8+5=17-8-4=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情境引入,学习新知
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真是不错,都通过了农民伯伯的测验,下面我们就到西瓜地里去看看吧
1、出示摘西瓜情境图
(1)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师:从画面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第一组摘了28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个西瓜,第三组摘了23个西瓜。
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师:要想求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应该怎么样列式?
(2)列式计算学生口述后教师板书:28+34+23=
(3)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呢?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4)指名学生板书:2862
+34+23
6285
(5)师:为了写法简便,我们可以采用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这样既不容易出错,又简单美观。
师:摘完西瓜我们下一步就该运西瓜了。
【设计意图:本节课安排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连加连减在一年级10以内的加减法已出现过,所以把重点应放在怎样列式计算和合理计算。讨论列竖式的方法,强调了基础性,激活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表达的平台。】
2、出示运西瓜情境图
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1)师:从画面中我们能够得出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们一共摘了85个西瓜,第一车运走了40个,第二车运走了26个。
师:我们能够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列出算式:85-40-26=
师:你们能用刚才这种连写的竖式计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
(2)学生尝试计算。
师: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生:我们可以先求一共运走了多少个西瓜,再用总数减去运走的总数也可以求出还剩多少个西瓜。
生:85-40这一步我们可以口算,剩下那一步再列式,这样可以简便些。
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你们真棒!
【设计意图:学习连减时,就是把连加的例题改变了一下,因为学生已有基础,不会感到很困难,充分让学生讨论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3)把例1例2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连加连减),并板书课题。
同学们齐读课题。
计算连加连减题时,计算方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
(三)巩固练习
为了检查你们刚才学习新知识的情况怎样,老师给你们出了几道练习题。
1、做一做:54+20+16=7+59+20=90-58-24=72-6-40=
2、小动物接力:53+19—()+18—()-7—()-39—()
3、篮球43元,乒乓球拍24元,羽毛球拍28元。体育老师买这三样物品,一共要花多少钱?
4、海港原来有78艘船,上午驶出23艘,下午又驶出36艘。海港还有多少艘船?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通过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帮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巩固了本节课的连加连减知识,同时,也强化了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师小结。
八、板书设计
一共摘了多少个?还剩几个?
28+34+23=85-40-26=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直观地展示出教学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
九、设计感想
本节课先从摘西瓜这一生活场景入手,引入新课,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接着让学生充分讨论算法,比较算法。练习设计层层深入,反馈所学,最终回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整节课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反思】
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设计了开火车进行口算的练习,这里的口算题应该设计两道题为一组,第一道题的结果是第二道题的第一个加数或是被减数。例如:3+4=7,7+2=9;10-4=6,6-3=3,要学生去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而可以渗透连加连减的运算法则。跟着小火车,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和小动物一起探究数学知识。出示小男孩喂小鸡的主题图,学生观察图片中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要学生自己去认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着要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从而编题,训练学生口头编题的能力。
先复习加法题,再进行连加的教学,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时间,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学生自己根据题意,列式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学生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有的是分步列式,先算出5+2=7,再算7+1=8;有的就列出连加算式5+2+1=8,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正确的,我们今天主要研究连加,然后把加法算式和连加的算式进行比较,说一说加法和连加从意义和形式上的区别,要学生更深刻的去体会连加的含义。理解连加算式的意义之后在进行它的计算法则的探究,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如何计算连加,从而通过小组汇报的方式来总结出连加的计算法则。
连减的教学就按照连加的进行,接下来我安排了课中休,要学生做数学操,在放松的同时又调动了他们第二次投入到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又复习了10的分与合。在巩固练习中我创设去羊村的情景,到了羊村之后我们先要停车,出示了停车场的问题,进行了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学生通过图抽象出数学问题,从而去解决。来到羊村之后,小羊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紧接着出示帮助喜洋洋和美羊羊搬南瓜和摘苹果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性都很高,而且编题和列式计算掌握的都很好。
最后,出示看图列式的题目,要学生自己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把探究的新知进行内化,并要学生当小老师讲解这些题,加深学生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相对完整,教学活动安排层次清楚。利用动态演示出数学问题生成的过程,直观形象利于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应注意要多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要学生自己去探究数学知识。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这是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加减法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重点是学会用一个竖式进行两步笔算的方法,以及根据题意列一个综合算式。对于学生来说,这两个内容都不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加减法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重点是学会用一个竖式进行两步笔算的方法,以及根据题意列一个综合算式。对于学生来说,这两个内容都不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为学生创设了帮王爷爷收南瓜的情境,并让情境贯穿于本课新知。由分小组收南瓜引导出连加算式,再由同学帮助王爷爷卖南瓜引导出连减算式,学生即从中学会了列综合算式,又进行了思想教育,两全齐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浓厚起来。
其次,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为他们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我都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本组的计算方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创造,寻求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作为老师,只是学生在出现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给予引导或补充,让学生自己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反思】
这节课开始先复习了一年级简单的连加连减,主要引出计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其中有两道题目数较大,反应出学生口算速度慢,准确率不高。然后出示摘南瓜的情境图,列出算式28+34+22后,让学生自己列竖式,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上黑板板书。最后出现了3种写法,比较三种方法的异同,都能认同写法3最麻烦,在三班大部分学生认为写法1最舒服,最习惯,最容易接受,在四班大部分学生认为写法2最好。我让孩子们从简便方法里面选自己习惯的那一种。到连减,列竖式计算84-40-26,孩子们通过自主迁移,写出了两种写法,但是结果都不一样。比较连减的两种简便写法和连加的两种简便写法,谁和谁很相似,但是说明连减不采用写法2,因为容易出错。但是巧了个位上4-0=4,再减6还是比较好算的,有的学生就说我用方法2算对了。这时我说服他们的方法是,如果40变成46,个位上4-6已经减不开了,还得再减6,这时就很容易出错了。当然,不让他们亲自试错,感受差了很多。之后又向学生说明84-40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就可以不写竖式了,能口算的就口算。
做的好的地方是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写法列到黑板上,并加以分析比较。不好的地方是占用时间长,练习时间短。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连加连减》说课稿反思》
《《连加连减》说课稿反思》这是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
如果说正确把握教材的意图,领会新课标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随时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则是源源不断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断的“清泉“灌溉着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二、说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数学素养培养目标:1)应用意识;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2)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4、寓练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一个悬念“只要猜出大脚印下的数学秘密,就能通向一个美丽的数学城堡。”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调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六、反思
1、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在练习看算式画圈中,虽然我演示了一个学生得本子,如果在这里再拿几本学生的本子上来演示,让学生自己来作一个评价,这样的话会更好。
3、在上完新课后,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连加连减得例子。
【反思】
本节课教学连加、连减,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主要是在计算的过程中要分两步计算才能算出来结果。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我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开始,我通过让学生根据图中小女孩摘南瓜的图,自己编故事并表演动作,把图中的意思表达出来,学生们都很积极的把自己编的故事说出来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把题中的数量关系表达了出来:第一筐有4个南瓜,第二筐有2个南瓜,小红有推来了一个南瓜,一共摘了7个南瓜。
我本来想先让学生列出两道算式,再把这两道算式整合成一道算式的,结果学生一下子就把连加的算式说出来了,因为学生对于连加、连减的算式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我就直接跳过了那个步骤,直接进行下面的教学了。在接下来教学连减的过程也是和连加的过程差不多。在连加、连减教学完以后,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连加和连减的计算顺序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对于他们的计算顺序也都比较熟悉。在后面的练习中,我也是尽量先让学生把图所表示的意思说出来,得出数量关系,再进行列式计算。
本节课不足:在练习的时候,理解题意时,我应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大胆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二年级美术《自画像》教学反思》
《二年级美术《自画像》教学反思》这是一篇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自画像》是湘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4课,本课围绕学生成长的需要,安排了画自己头像的美术教学活动,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自画像》是湘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4课,本课围绕学生成长的需要,安排了画自己头像的美术教学活动,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这课的学习内容是观察性绘画,学生对着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画出并介绍自己的形象特征。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特色是,让学生照镜子认真观察自己的头像,面部的特征,找出自己的特点,说出来并板画出各种脸型及总结出作画步骤。上课开始的激情导课环节,引导学生大胆的做出喜怒哀乐惊恐的表情,激发了全体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民主导学环节请几位脸型长的有特点的学生上台当大家的模特,呈现发型课件,让学生比较了解,找出与自己接近的发型。接着让学生代替老师板画总结出几种常见的脸型:甲字由字国字申字,再由另一名学生演示画出自己的头像(这个过程,我只根据头发的走向用色粉笔帮助添画出头发的线条)并与台下学生共同总结出自画像的作画步骤:先画脸型,再画发型,最后画五官。整个环节,我改变了由教师演示成为学生板画演示,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有效的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最后检测导结环节选出优秀作品上台展示,让他们介绍自己画的,同学互评画出了外貌、五官有特点的作业,大家都感受到了自己作品还有改进的空间,真正的提高了课堂实效。
这节课有部分学生能抓住自己头部特征,大胆、有个性的表现出他们天真质朴的神情。不足之处是:绘画元素不够多元化。
总之,这次授课,学生提高了欣赏评述能力、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力;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推荐自己的能力,增强了对美术学习,对生活的热爱。
【反思】
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把学生与家庭、学校、社会、祖国、世界联系起来,让学生初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教材图画简单明了,色彩鲜明。有趣的活动吸引了学生。这不同与以往的教材,以前简单的依靠教材,现在利用了很多的课程资源。如,电脑、网络、实验室等。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生活体验出发。学生始终处于愉快地学习氛围当中,看镜子,识自我;画自己,欣赏自我;说自己,评价自我。在教学时,要一环扣一环,首先应激发行为动机,使其乐于去做,看看自己。其次提要求,使其知道做什么,认识自己。接着提供行为范例,教师以自己为例,介绍自己,使其学着去做。最后是鼓励行为实践,正确认识自己,欣赏自己。学习的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笔去认识自己。课堂中的活动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单纯的进行线条练习教学,学生难免觉得枯燥。教学中我大胆采用了分组、分类学习的教学形式:①“一笔画”游戏(练习从里向外、从外向里的.绕线方式),②“涂画”(作涂线写生,在写生中体会涂线的作用)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自我需要出发,两个学习内容难易不同,却各有情趣,给了学生自我选择的余地,每位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能动的参与到相关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去,为他们的自我发展提供了适当的机会,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节课上我从“我”字着手,教学设计处处从学生个体出发,通过输入个性化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修饰、设置个性化的标题三个教学环节,促使学生挖掘自我介绍中个性化因素,使学生有内容表达、有意愿表达,最后达到个性化作品的完成。本节课上我还努力让学生多角度分析、多途径方式解决问题,以达到操作方法的多样化的目的,如我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软件启动方式、让学生任选一项幻灯片的版式、让学生任选一种文本框的形式、让学生任取一个标题名等等,都是在追求操作的多样化,学生张扬的个性在作品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在本堂课上,我很能感受得到学生对个性的强烈追求,而这正是我教学中最想得到的东西也是最想达到的境界。在本节课中,我努力构建层次化的学习方式,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让学生介绍的内容多样化是本课一个难点,多次试教曾走向过两个极端,一是提供填充的的模版,学生介绍内容统的过死,虽学习效率较高,却导致介绍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给自己写一份自画像,却又遇上化时过多质量打折的困境。不足之处:1.时间分配上尤显不足。课始情境引入应突出重点,情节需要简化;对学情估计不足,学生输入文字环节化时过多,导致课时延长。2.教师点评尚欠到位,使教学未能更深一层;比如学生作品由于追求个性色彩搭配过于花梢,有的孩子个人介绍内容过于成人化等等,教师未能及时点出问题。3.道德教育尤欠深入。本节课的主题是展我个性,学生的个性确实在作品中得到了最真实的展现。但现实生活中人的个性张扬是有限度的,表现在课堂上,“如何在遵守秩序、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个性”这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有机渗透的。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二年级小学数学教案反思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