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2年级数学《连加连减》优秀教学案例说课稿反思》
《2年级数学《连加连减》优秀教学案例说课稿反思》这是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教学目标:
1.情境式引入(出示例题)。鞋帽商店里有红帽子每顶28元,绿帽子每顶34元,
灰帽子每顶23元。王阿姨买这样三顶帽子一共要多少元?
2.提出教学目标:
提问:要求三顶帽子一共多少元,你准备怎样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
算法展示。注重笔算过程与方法的解说。
(3)小结性提问:
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检验成果。
1、计算:
36+24+17=53+19+27=41+27+13=
2、练习五的第1题和第2题.
3、发展练习:
选52、18、22、10中的其中三个数自己写成一道连加,一道连减并计算。
四、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会的,说给大家听听,好吗?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连加、连减
主备人:彭成燕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的:
1、加强学生对连加连减应用题的理解。
2、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式计算。
3、让学生明白互助友爱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多种解法和加连减式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35+843+5076-2053-678+1943-28
哪些算式可以直接口算,不用列竖式?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教学连加
课件出示:收西瓜
大家看,西瓜丰收了。同学们在帮农民伯伯收西瓜,他们干得多起劲啊。你们想不想也参加进来?但要先帮他们解决一个问题?
出示表格、问题。
师:你看到了什么?
从表中你看到了什么数量?
(第一组28个,第二组34,第三组23个)
你能帮他们解决问题吗?
生独立完成。
展示:说说怎么列式计算的。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以依次列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让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哪种更简便,优化算法。
2、教学连减
课件:运西瓜。
你能观察到哪些信息?
提出什么问题?
生独立完成。
交流算法:可以怎样计算?
(1)85-40-26连减
(2)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40+26=66(个);再算还剩多少,85-66=19(个)
重点让学生说说连减是怎么计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1题,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做一做2题,先独立口算,多找几个学生说说怎么口算的。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28+34+23=85(个)85-40-26=19(个)
连加连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本第26页、27页、28页。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学过,这里着重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这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任务。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重点
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四、说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五、说教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建构知识。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景。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挂图
七、说教学课程
(一)旧知铺垫:
出示西瓜图问:你们看这是什么?(西瓜地)你们想不想去西瓜地里帮助农民伯伯摘西瓜呢?(想)如果想要去帮助就得先通过农民伯伯的小小测验。
1、竖式计算:78+14=72-28=指名板书
2、口算:4+8+5=17-8-4=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情境引入,学习新知
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真是不错,都通过了农民伯伯的测验,下面我们就到西瓜地里去看看吧
1、出示摘西瓜情境图
(1)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师:从画面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第一组摘了28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个西瓜,第三组摘了23个西瓜。
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师:要想求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应该怎么样列式?
(2)列式计算学生口述后教师板书:28+34+23=
(3)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呢?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4)指名学生板书:2862
+34+23
6285
(5)师:为了写法简便,我们可以采用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这样既不容易出错,又简单美观。
师:摘完西瓜我们下一步就该运西瓜了。
【设计意图:本节课安排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连加连减在一年级10以内的加减法已出现过,所以把重点应放在怎样列式计算和合理计算。讨论列竖式的方法,强调了基础性,激活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表达的平台。】
2、出示运西瓜情境图
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1)师:从画面中我们能够得出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们一共摘了85个西瓜,第一车运走了40个,第二车运走了26个。
师:我们能够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列出算式:85-40-26=
师:你们能用刚才这种连写的竖式计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
(2)学生尝试计算。
师: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生:我们可以先求一共运走了多少个西瓜,再用总数减去运走的总数也可以求出还剩多少个西瓜。
生:85-40这一步我们可以口算,剩下那一步再列式,这样可以简便些。
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你们真棒!
【设计意图:学习连减时,就是把连加的例题改变了一下,因为学生已有基础,不会感到很困难,充分让学生讨论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3)把例1例2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连加连减),并板书课题。
同学们齐读课题。
计算连加连减题时,计算方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
(三)巩固练习
为了检查你们刚才学习新知识的情况怎样,老师给你们出了几道练习题。
1、做一做:54+20+16=7+59+20=90-58-24=72-6-40=
2、小动物接力:53+19—()+18—()-7—()-39—()
3、篮球43元,乒乓球拍24元,羽毛球拍28元。体育老师买这三样物品,一共要花多少钱?
4、海港原来有78艘船,上午驶出23艘,下午又驶出36艘。海港还有多少艘船?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通过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帮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巩固了本节课的连加连减知识,同时,也强化了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师小结。
八、板书设计
一共摘了多少个?还剩几个?
28+34+23=85-40-26=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直观地展示出教学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
九、设计感想
本节课先从摘西瓜这一生活场景入手,引入新课,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接着让学生充分讨论算法,比较算法。练习设计层层深入,反馈所学,最终回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整节课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反思】
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设计了开火车进行口算的练习,这里的口算题应该设计两道题为一组,第一道题的结果是第二道题的第一个加数或是被减数。例如:3+4=7,7+2=9;10-4=6,6-3=3,要学生去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而可以渗透连加连减的运算法则。跟着小火车,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和小动物一起探究数学知识。出示小男孩喂小鸡的主题图,学生观察图片中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要学生自己去认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着要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从而编题,训练学生口头编题的能力。
先复习加法题,再进行连加的教学,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时间,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学生自己根据题意,列式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学生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有的是分步列式,先算出5+2=7,再算7+1=8;有的就列出连加算式5+2+1=8,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正确的,我们今天主要研究连加,然后把加法算式和连加的算式进行比较,说一说加法和连加从意义和形式上的区别,要学生更深刻的去体会连加的含义。理解连加算式的意义之后在进行它的计算法则的探究,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如何计算连加,从而通过小组汇报的方式来总结出连加的计算法则。
连减的教学就按照连加的进行,接下来我安排了课中休,要学生做数学操,在放松的同时又调动了他们第二次投入到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又复习了10的分与合。在巩固练习中我创设去羊村的情景,到了羊村之后我们先要停车,出示了停车场的问题,进行了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学生通过图抽象出数学问题,从而去解决。来到羊村之后,小羊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紧接着出示帮助喜洋洋和美羊羊搬南瓜和摘苹果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性都很高,而且编题和列式计算掌握的都很好。
最后,出示看图列式的题目,要学生自己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把探究的新知进行内化,并要学生当小老师讲解这些题,加深学生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相对完整,教学活动安排层次清楚。利用动态演示出数学问题生成的过程,直观形象利于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应注意要多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要学生自己去探究数学知识。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3个数的连加连减,并能计算出得数。
2、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喜欢参加数学计算活动,体验活动的成功感和趣味性。
4、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5、使幼儿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活动准备:
1、教具:仿真人民币,超市用品若干,捐款箱,人物胸牌,统计格,题卡,小票,红旗,奖品,购物篮,塑料袋6个。
2、学具:仿真人民币,铅笔,操作册。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好,走线。
师:小朋友们中午好!今天教师里来了好多的客人老师,和她们打个招呼吧,好,打过招呼之后呢,就不要看客人老师了,转过来和陈老师做好朋友吧,陈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
师:HELLO,我是好上好超市的陈经理,今天特地来邀请小朋友去参加我们超市举办的“超市大赢家”的游戏比赛,想参加吗?
师:让我们一起先排好队,顺时针方向站在安全通道上,脚尖亲脚跟,安安静静地走去超市吧。
2、线上游戏:快乐大巴
师:好上好超市到了,好多健身器材呀!咦,还有玩具汽车呢!我们先来玩玩开汽车的游戏好吗?
师:这是一辆开往北京的“快乐大巴”,被我摸过头的小朋友,请你们先上车吧。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就要开,嘟嘟嘟、嘟嘟嘟,车上现在有几人?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就要开,嘟嘟嘟、嘟嘟嘟,你们几个快上来,车上现在共几人?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要到站,嘟嘟嘟、嘟嘟嘟,你们几个请下车,车上现在剩几人?
二、集体活动
1、学习3个数连加
师:我们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小朋友手上已经戴好了“爸爸”“妈妈”“宝宝”的胸牌,请你们选择和自己相同颜色的胸牌,组成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并且,请根据你们胸牌的颜色,选择相应的家庭代号,轻轻的坐下来。
师:比赛正式开始!我为每个家庭准备了20元的备用金,今天的比赛规则是用钱用得合理,完成工作最迅速的家庭,就是我们的冠军家庭。现在请每组家庭派一名成员来领取备用金。
师:我们要开始购物了,请每个家庭去超市购买三样物品,买单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名幼儿组成的家庭自由购物,音乐)
(师扮演:亲爱的顾客朋友们,欢迎光顾好上好超市,由于现在是下班时间,是购物高峰期,人员拥挤,请您带好您的宝宝,管理好您的财物。祝愿大家生活愉快!谢谢!)
(每个家庭排队买单)
师:请每个家庭分别说说,你们买了什么?
师:我们买的3样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钱呢?
师:哦,刚才已经买过单了,但是陈经理想知道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超市大赢家”第一回合的挑战开始了!请每组家庭派出一名成员,在黑板上计算出你们买的三样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钱。在这个环节中,哪组家庭最先完成工作的就是第一回合的冠军!
(引导幼儿一起操作,列式计算。选出暂时领先家庭,贴好红旗。)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幼儿述说自己的计算思路)
师小结:真不错,要计算三样物品一共多少钱,就用三个数连加。
2、学习三个数连减
师: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大地震,由此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民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帮助日本群丛度过难关,全世界人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受灾的日本人吗?
师:好,好上好超市正在举办募捐活动,请每个家庭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帮一帮那些可怜的人们,捐款的金额不限制,也就是说你们想捐多少就捐多少,但是,捐款也是有要求的哦,在捐款之后,请在黑板上记载好你的捐款金额。
(捐款与记录)(师:谢谢!您真有爱心!谢谢!受灾的人们会感谢您的!谢谢,你是爱心小天使!)
师:各组家庭请注意,20元备用金,超市购物花了一些,捐款花了一些,还剩下多少钱?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呢。这可是“超市大赢家”第二回合的较量了,请每组家庭派出一名成员来大显身手。
(引导幼儿一起列式计算,评选领先家庭,贴好红旗)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
师小结:哎呀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我也是这样想的,要想知道还剩下多少钱,就要用钱的总数,减去第一次花掉的,再减去第二次花掉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连减。
三、分组活动
师:每个家庭剩下的钱不多了,可是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怎么办呢?(幼儿:赚钱)
师:好,超市有一些工作需要各位帮忙完成,这可是第三回合的较量哦,哪组家庭先完成工作可以为你的家庭争得一面红旗。
力量组:超市的玩具柜套圈摆乱了,需要一定的力气来整理哦,因为你们是力量组的,请你们把每个圈内的计算题算出来,套在和它得数一样的套圈娃娃身上,用线连起来。
智慧组:超市又到清帐的时候了,请你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帮陈经理把这些帐单的结果算出来。
(幼儿工作,教师巡回检查,核对。评选出第三回合领先者,贴好红旗。)
四、交流小结,延伸生活,师幼道别
1、评选冠军,颁发奖品。
师:那么,哪组家庭是今天的超市大赢家呢?好,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今天的冠军家庭!好,现在开始发放奖品。
师:冠军只能评选出一个,没有得到冠军的家庭并不是很差,你们也是最棒的!加油,在以后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也来尝尝拿到冠军的滋味,好吗?
2、“超市大赢家”的比赛结束了,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帮爸爸妈妈做好家庭收支记录,做个理财小管家哦!
教学反思: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用到的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再列式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能各抒己见,说的问题新颖而且切合实际。
幼儿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这是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教学重点在学生能借助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以及掌握其计算方法。
最近,我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连加、连减》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而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绝大部分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的结果,学生往往忘记第一步的得数。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其次,引导学生看图也是关键。因此在上这节课时,要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例题的投影片稍作改变,使小鸡吃米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来了、又来了”用连加计算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一图多用,让小鸡吃完米“走掉、再走掉”,让学生感受“去掉、再去掉”用连减计算的生活经验。同时,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本课设计时重点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当学生计算熟练后,第一步算式下画的横线不用再画,第一步的计算得数也只要记在脑子里就行了。
最后,还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我引导学生看算式先画○,后说计算过程来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深化新知。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今后学习数学埋下种子。
【反思】
《连加连减》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教学重点在学生能借助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以及掌握其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层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搬南瓜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先搬来2个南瓜,小女孩又搬来1个南瓜,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然后又通过摘丝瓜这一事件,先摘了3条丝瓜,又摘了1条丝瓜,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
在看懂图的基础上,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讲故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将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对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教方法,熟记运算顺序
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来确定运算的顺序,然后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用第一步的得数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在让孩子回答口算答案时也要多强调计算步骤,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
数学是民主化、个性化和活动化的课程,因此在教学本课内容时一定要多提供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自己的教学语言有时重复较多,这点还需要注意,语言应当精炼简短,课堂效率才能有所提高。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课后随笔》
《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课后随笔》这是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这个教学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经学过,在这个教学活动里主要教学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后记《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加减法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重点是学会用一个竖式进行两步笔算的方法,以及根据题意列一个综合算式。对于学生来说,这两个内容都不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为学生创设了帮王爷爷收西瓜的情境,并让情境贯穿于本课新知。由分小组收西瓜引导出连加算式,再由同学帮助王爷爷送西瓜引导出连减算式,学生即从中学会了列综合算式,又进行了思想教育,两全齐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浓厚起来。
其次,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为他们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我都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本组的计算方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创造,寻求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在展示交流中互相质疑,补充回答,完全是学生自己在自主学习。作为老师的我,只是学生在出现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给予引导或补充,让学生自己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反思
最近,我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连加、连减》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而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绝大部分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的结果,学生往往忘记第一步的得数。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其次,引导学生看图也是关键。因此在上这节课时,要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例题的投影片稍作改变,使小鸡吃米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来了、又来了”用连加计算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一图多用,让小鸡吃完米“走掉、再走掉”,让学生感受“去掉、再去掉”用连减计算的生活经验。同时,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本课设计时重点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当学生计算熟练后,第一步算式下画的横线不用再画,第一步的计算得数也只要记在脑子里就行了。
最后,还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我引导学生看算式先画○,后说计算过程来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深化新知。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今后学习数学埋下种子。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重点,特别是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这节课的重点。我根据这一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学得形象,活泼。从中自主感悟出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这堂课有很多不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小鸟图”和“飞机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描述图中的故事。在描述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描述事情的能力,并愉快自觉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在“飞机图”情景问题中,出现了不应出现的错误,是教师的疏忽。在这一环节中给学生造成了误解,本来连加连减是很抽象地知识,又出了技术的错误。使学生在理解上出现了扭曲,在本环节中应以动态情节出现,由抽象转化为直观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机会,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摆一摆,说一说”和“画一画,算一算”环节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机会和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学中玩”,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不但让学生在做中、玩中愉快地学习,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家校合一”环节中,让学生回家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这样让学生感悟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起重要作用。
3、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教学的精髓。在“小鸟图”中,在分布看图是,在数小鸟时,先不写数,待学生感到重新数时,再写。这样能让学生感悟数字的简洁美。在列式计算时,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数一数渗透了验证、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发展
掌握知识是发展情感,态度与能力的基础。在教学连减时,学生根据连加的运算顺序自主探究连减的运算顺序。学生可以大胆地去尝试各种方法,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节课,为学生设计了丰富的学习活动,并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探索知识创设情境,为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条件。但是在本节课中课堂组织环节衔接欠缺,利用时间不够合理。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利用课件向孩子展示一幅小蜜蜂采蜜、送蜜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从实际情景中因出计算问题,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计算问题的过程。
首先,我利用课件,向孩子展示小蜜蜂采蜜、送蜜这两幅情景图,让孩子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结合情景图理解算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列竖式,让孩子观察、比较中,发现连加连减竖式简便写法的简便之处,从而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其次,我在教学连加连减过程中,加入了两个练习环节。第一个练习我设计了三道连加题在花朵中,三道连加题难度逐渐增加大,即训练了孩子的口算能力,也给孩子在动手笔算过程中体会简便写法的简便之处。与此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计算也可以是很有趣的。
而另外一个练习,我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孩子在送小蜜蜂回家的过程中,完成连减的练习。练习中,即巩固、加强了孩子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互相帮助的情感。
在教学的最后,我还设计了一只没有算式只有得数的小蜜蜂,让孩子思考,哪些数连加或是连减可以让小蜜蜂回家。学生在刚才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上整节课的练习,学生想出了许多算式。这一环节我拔高层次,让学生在思考和计算中发散他们的数理逻辑思维,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即巩固、加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的情感。
但是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观察连加竖式的时候,我经验不足,在对于一些竖式上的小毛病,我没有抓住这个教学机智,让孩子去发现那些小毛病,因此在连减计算过程中,仍有这样的小毛病存在。
通过这次的教学,明白了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善于扑捉学生资源,更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王丽锋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应发挥需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放手给学生,我从以下方面进行:
首先我从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入手以此巩固学生对笔算加减法的掌握。三位数口算是在一年级学习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中发现像这样一个算式里面包含两个加号或减号,我们把它分别称为“连加连减”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其次,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列出连加算式,组织学生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分几步计算?再反馈交流让学生明白连加、连减得算理,并让学生在组内尝试解答。
最后让学生总结在计算连加、连减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课堂时间把握不好,做后的练习题没有来得及处理。
回顾整堂课,我感觉最不足的地方是对教材不熟悉,《连加连减》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对这个知识点,我采用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而没有针对学生的尝试做一些分析,综述尤其是比算术式的写法只是针对学生的尝试结果说明了算理,而没有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特别是简便写法的竖式没有做重点讲解。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不是太好,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通过此节课,我明白了教学中的重点就是知识点,难点就是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熟悉教材,备好课,备好学生,加上老师的创新就能上好课。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会以次节课为起点,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反思自己,多钻研,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努力的我会迎来美丽的彩虹。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这个教学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经学过,在这个教学活动里主要教学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先用“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让学生复习口算,并要求说出9+3+5、16-4-8这两道算式题的运算方法,为例1、例2的学习作铺垫。学生都能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学习新知时,利用情景:少先队员帮农民伯伯摘西瓜来引出例1的学习。让学生看图提出自己的问题: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最后再让学生一起来解决: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列出算式:28+34+23。学生基本都会用两个竖式来解答,在此基础上再教学生写出这个连加竖式的简便写法,学生很自然地就学会了,教学效果较好。
有了例1的学习,在例2的教学中就相对比较轻松了,学生列出算式:85-40-26后,直接让学生写出它的竖式简便写法,很大部分学生都已掌握。例2还有一个教学特点就是这道算式的第一步可以用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上学期学过的知识,第二步再用笔算,说明能用口算计算时尽量用口算,口算有困难时再用笔算。
在学生计算时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个位满十时忘了要向十位进位,个位不够减,向时位借十后,十位忘了退一。这个问题是学生做计算时的一个通病,所以我在教学时严格要求他们进位和退位一定要点点,但愿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信《《连加连减》说课稿反思》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双减政策下老师教学反思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