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孩子的思想特点

03-07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6岁的孩子的思想特点”,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5岁的儿童大肌肉十分发达,跳高、跳舞、律动都做得很好。极喜欢绘画,会学写数目字、文字、日常的工作如穿衣、如厕、系鞋带都可以自己做。情绪稳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做事认真,有责任感,有同情心,事情做得不好感到焦虑,自尊心极强,成功时会感到骄傲。

5岁的孩子思想仍简单,专注能力可达20分钟~30分钟,很喜欢听真实的故事,对问题会生疑向。例如:为什么?怎么变成这样子?小脑袋常生问号,做事持久、有次序,会先想想才做,有耐性及恒心。很好问,成人应耐心倾听及解答。这个年龄很爱家,父母的和睦对其心理影响特别大,需要平静快乐的家庭生活。

儿童在6岁时由于感情异常强烈,情感的高潮高潮常常在相反的极端中摇摆,一会儿在爱,一会儿在恨,母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世界的中心是自己,6岁小孩生气蓬勃、精力充沛、猛烈地向外或向内发展、喜欢尝试新的事物,为因自己要求过于强烈,而难于适应他人。倘若遇到如意的事,能够顺利合作。但稍不称心,则大哭大闹。

6岁的孩子已经是个强壮、会走会跳,极有反叛性的儿童,小肌肉发达,喜欢练习大肌肉的技巧,手眼合作完善,食量大增,非常好动,尤其喜欢竞争游戏。能控制情感,喜怒哀乐表现无遗,感觉及反应能力十分敏捷,开始有矛盾的心理,“服从父母或是听从师长?”“喜爱家庭还是学校?”希望自己能干,但有时又觉得渺小,觉得自己长大了,但又好像仍十分幼稚,很想独立但又觉得自己是个小孩,总之情绪上不稳定。

6岁儿童语言开始完善,能发表己见,好问,能解答,会明白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理解时间、空间的概念,喜欢剪贴,欣赏简单的几何图案,喜欢扮演角色。他们的社交从家庭走到学校,很看重友伴的关系,喜欢团体生活,不喜欢困在家中,对于玩具及游戏有性别之分。

6岁小孩,自以为什么都能做,其实内心很矛盾,因此成人不应完全放心让其独断独行,他们极喜欢群体生活,外界的环境对其影响极大,朋友的选择也十分重要。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一岁左右孩子的特点:认生


正常小儿在发育过程中都有一个认生的阶段。一般从生后5-6个月开始认生,8-9个月逐渐明显,12个月达高峰,并持续一段时间,所以1岁以后的小儿显得更认生了。

认生是孩子认识能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记忆变化。它一方面明显地表现了孩子感知、辨别和记忆能力的发展,即能够区分熟人和陌生人,能够清楚地记得不同人的脸;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孩子情绪和人际关系发展上的重大变化,表现了孩子对亲人和对不熟悉人的不同态度。

对婴儿认生的表现不能斥责,否则会加重他的紧张与恐惧。我们常常采用系统脱敏的心理疗法来克服婴儿的胆小、认生行为。具体做法是:先由妈妈抱着让孩子在远处观望陌生人,然后离得近一点让他与陌生人接触,以后逐渐增加强度,鼓励他与陌生人相处,慢慢地使他的焦虑或恐惧程度降低;家里来了陌生人,不要让他一开始就抱或亲孩子,而应在相互交谈和婴儿与他熟悉之后再亲热,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独立能力得到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认生的现象会很快好转。

3岁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


3岁孩子的主动幻觉生活会帮助他探索并理解关爱和对独立的渴望、抗议以及恐惧等许多复杂的情感。他不仅赋予自己不同的身份,而且经常也给无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特性和情感。你也会注意到,孩子整天在幻想与真实之间自由地跳动。有时孩子会深深沉浸于他虚构的影像中,而不能区别什么时候虚幻结束和真实开始回归。这是正常情感发育的必经时期,因此不应该受到打击。尤其是绝不要开“假如不吃饭,就要锁起你。”或“假如不快点,就不要你了。”之类的玩笑,因为他会信以为真,并在一天的剩余时间或更长时间内感到恐惧。

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个最好方法是在对他生活的所有方面进行相当坚定的控制的同时,给予他一定程度的自由。让他知道你仍然要负责任,不希望他做出重大的决定。当一位伙伴鼓励他爬树,而他感到害怕时,这时你对他说不,会使他感到安慰,使他不必承认自己的恐惧。在他正在征服许多早期焦虑并对自己做的决定更负责任时,很自然你会给他更多的控制。同时,让孩子感到安全和有保证非常重要。

本阶段末期的情感发育水平

将许多不熟悉的图像当做“怪物”

可以将自己看做包括身体、思维和情感在内的完整人

通常不能分辨现实与幻觉。

4-6岁儿童注意力的发展特点


许多年轻的家长经常抱怨他们的孩子坐不定、立不定,每件事都只有5分钟的兴趣,因而怀疑孩子是否得了多动症。孩子的这种表现恰好反映了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注意就是人的心理活动集中在一定的人或物,它包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做到。无意注意则是自发的,不需要任何努力的。譬如幼儿园教师教小朋友画画,这时就需要有意注意,小朋友要仔细地看,认真地画。突然窗外响起了鞭炮声,小朋友的注意会不约而同地转向窗外,这就是无意注意。正是这种无意注意干扰了有意注意,使老师的上课内容不能进行下去。

在婴儿时期以无意注意为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内容的丰富,活动范围的扩大,逐渐出现有意注意。4-6岁的幼儿,开始出现一种探究心理,有探察一切的愿望,喜欢东看看、西摸摸,只要是新鲜的东西,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同时,由于言语的发展,开始能做到使自己的行为服从成人的要求,有意注意逐步发展。但这时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转移,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往往只有5分钟,所以不要以为这些孩子得了多动症。

幼儿的注意力是能通过培养而加强的,在幼儿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学习目的实践证明,幼儿对学习的目的性越明确,注意力越容易持久。

2.培养兴趣幼儿对某项内容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容易集中而且持久,故幼儿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形象生动。

3.劳逸结合经5-10分钟的学习后要让小儿有几分钟的自由活动,切忌连续作战。

4.创造良好环境学习时尽量保持室内外安静,成人不要在屋内多走动,不要与孩子讲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成人看电视、录象应有所节制,在小儿学习时最好不要看,或应调低音量,以免幼儿分心。

6-9岁儿童情绪发展特点


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优劣的标准,因为这时期的课程都很简单,孩子们大都能得到90分以上的成绩,关键是在注意力、自制力、独立性和培养良好习惯等方面对他们有了更高的要求。

有些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就忽略了孩子的学习能力上的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或不爱写作业、粗心大意,以及性格上的问题:如胆小、爱哭、吃手、发脾气等等,而这些问题在8、9岁时就会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如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情绪不稳定等等。所以,家长和老师在孩子6岁左右就要注意孩子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比如上课能否坐得住,上体育课成绩怎么样,会不会跳绳,协调性方面是否显得笨拙等等。

在智力因素方面,有些6、7岁的孩子智力测试结果在90分左右,推理能力测试结果中下或刚刚及格,虽然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但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些结果不是恒定不变的,如不加以重视,将来就会下降到正常标准线以下。家长不要仅相信自己的感觉,应找心理医生给孩子做心理测试,及时进行训练,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9岁孩子的任务就不再是适应学校生活,而是在学习能力上要求更高,在学习任务上难度明显加大。例如,在语言表达方面,对书面表达方式要求更多,对文字的理解和内在联系要求更深;在数学方面,应用题的题量加大,对抽象思维的要求更高,运算的复杂程度加大。好多家长和老师感觉到三年级对一些孩子来说,仿佛是个坎儿,他们会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障碍,如不及时矫正,就会影响到五、六年级的课程。在这一时期,应重点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1-2岁宝宝情绪发展的6大特点


经常听到妈妈们的诉苦,说自己的宝宝变得不乖了,时不时地和妈妈们抗争,没原由地发脾气或者哭闹,弄得妈妈们焦躁不安。其实,这时候宝宝特别需要妈妈们的理解和帮助,正确发泄情绪。要想做到这点,妈妈们首先就要了解1-2岁宝宝的情绪发展特点。

1.

宝宝的情绪主要与生理需要相关

1-2岁的宝宝还不能完全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生理感受,所以,当他饿了、渴了、尿裤子了或者拉便便了,他有时就会大声哭闹,希望妈妈能快点来帮忙。

2.宝宝容易冲动

很多妈妈都深有感触,1-2岁的宝宝会突然拼了命地大哭起来,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这是因为宝宝这时的情绪具有冲动性,常常处于激动状态,来势汹汹,不能自制,好像全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所支配。

3.宝宝的情绪不稳定

有一句话说:“天气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这句话充分说明1-2岁宝宝的情绪非常不稳定,主要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

比如,宝宝因为得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大哭时,如果妈妈递给他一颗糖,他会立即笑起来,即使眼角还挂着眼泪。这就是“破涕为笑”。

4.宝宝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

1-2岁的宝宝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如语言、表情和身体动作,也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情绪完全表露在外,丝毫不加控制,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一直到幼儿晚期,他们才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情绪。

5.与非生理性需求相关的情绪出现

1-2岁宝宝的情绪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不再只有原始情绪了,与非生理性需求相关的情绪相继出现.

比如,因自主活动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焦急情绪;受到父母的表扬而产生的自豪;看起来比较“泛滥”的同情心,如看到别人笑他也笑,看到别人哭他也哭;看到新异事物表现出的惊奇情绪;做错了事而产生的内疚情绪;对没见到过的东西产生恐惧情绪。

6.

愉快接纳宝宝的“不乖”

1-2岁是宝宝独立意识萌芽的一年,宝宝会从一个“乖宝宝”逐渐变成一个“小坏蛋”,他们开始不听你的话,甚至和你反着来;有些事情哪怕自己做得一团糟,他们也要自己做,并且乐在其中……这些都是宝宝独立的表现,妈妈们要愉快接纳,并用温暖、积极的方式引导,陪伴宝宝度过这一年。

四岁宝宝的心理行为特点


三到六岁的宝宝行为逐渐显示出宝宝的情绪和思维,下面着重来看一下四岁宝宝的心理行为特点。

体力

非常好动、嘈吵,最喜欢向别人挑战,假如说“我不相信你会做”,他会真的做出来,小肌肉活动发达,剪贴、系带、画图都很技巧地做到。

情绪

很玩固及会发脾气,不大理会别人的感觉,碰到惊慌的事情或意外的事件,情绪之起伏可能影响以至成年。

智慧

对自己开始有一个整体的观念,以前认为手是手,脚是脚,并非自己的一部分,现在觉得除了手脚以外体验到整个身体,甚至会有“心”的存在。例如:两三岁时不知道母亲的意向,不管母亲心里想什么,但现在会察言观色。4岁有惊人的想象力,有时根据他所编成的故事,使成人觉得他在说谎话,其实他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线还分不清楚。

社交

非常健谈,心理所想的,嘴巴就表达,对于生日会提出请谁不请谁的意见了。

行为上应注意之点

由于丰富的想象力,对事实与虚构分不清。因此别以为他是存心说谎的坏孩子,假如处理不当,会因为伤其自尊心而引起自卑感。成人应了解其心理现象,别加上莫须有之罪名,应耐心地解释及提醒,到4岁半以后这种真实与虚构分不清的现象慢慢消失,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飞人、一只怪兽,电视上的真假动作亦慢慢学习把真实和虚构分开。

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被人称赞是这个年龄最显著之心理现象。成人应有坚定的原则去照顾及引导,应耐心地满足其因为好奇所引起的发问,并多做户外活动,以发泄其旺盛的精力。

了解6岁以下儿童心理的五大特点


种好庄稼,首先要了解它的生长规律,何时播种,何时施肥,皆有规律,不可乱来。教育也是如此。

父母必知的3-6岁幼儿

心理发展5大特点

年龄特点

一旦孩子开始进入三岁这个阶段,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不可思议和奇迹。比如突然孩子蹦出一些特别奇怪或者特别有哲学的话,很容易发火,开始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让我们不能理解。

事实上3-6岁孩子,应该是除青春期之外的另一个非常复杂和叛逆的不好收拾的年龄,在我看来,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能否健康成长比青春期来得还要重要。

心里表现及养育措施

一.内部价值观的自我构建

1、三岁以前,孩子需要健康的心里营养让他足够相信这个世界和自己的亲人;

2、三岁到六岁,在健康心理的基础上他们要形成自己处事的态度和方法,形成初步的社会规则或价值观;

3、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比我们更容易难过、无所适从。

因此,当发现孩子在做错某件事的时候不要先急着批评她,或者孩子在某件事上犹豫不决的时候不要先急着催她、不耐烦地吼他,请先冷静地想一下或和他谈一下,找到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他指明方向。

二.追求完美和秩序敏感期

1、对一件事情要怎么做或者一个东西应该怎么放,放在哪里有强烈的支配欲望;

2、即便很小的事,在受到他人干扰和打乱的时候会十分不安,会哭闹;

那么,在孩子因为这样的情绪或者不满而抗议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道歉,是尊重,而不是毫不在乎,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这样将来我们的孩子才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才懂得和不同的人保持不同的安全距离,才懂得对不喜欢或者不如意说NO,才懂得排泄不健康的情绪。

三.自我审美的构建

1、突然很在乎自己要穿什么,自己选衣服而且经常摆弄,要求妈妈买和小朋友一样的衣服,就算天气冷也要坚持穿得帅气漂亮;

2、会观察、评价别人穿什么(丑、好看等);

4、故意走得趾高气昂要别人关注他,夸他,小女孩表现得明显一些。

这是培养孩子自信和自我欣赏最重要的时期。很多成年人,崇拜一个人崇拜到发型要和他一样,衣服要和他一样,甚至走路姿势、面部表情都要和他一样,就是因为幼儿时期的自我审美没有建构好。因此这一阶段要及时引导孩子学会欣赏自己,发自内心而不是靠物质等保障建立自信,以后他才会从容的欣赏别人,才不会嫉妒、盲目地崇拜和模仿。

四.婚姻敏感期

1、当他们开始喜欢当爸爸或者当妈妈,会用心地照顾自己的“孩子”,一个布娃娃或者一个小动物的是时候,说明孩子进入了婚姻敏感期;

2、他们会一起商量谁当爸爸谁当妈妈,这个家什么事情谁做主等;

3、渐渐会延伸出真实的想法,比如要和某某结婚,有固定的喜欢的对象或要好的同伴,会有占有欲,开始有恋父或者恋母情节。

这个阶段,家庭里每个人的角色和各成员间的关系会对孩子以后的婚姻、情感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每天都在争吵的家庭,即便有爸爸有妈妈,孩子的心理也会受到创伤。所以如果不可避免成为单亲家庭,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去否定另一半,不要排斥孩子和另一半相处。在和睦的家庭里,在保证夫妻正常恩爱关系的同时也应理解孩子的恋父情节或恋母情节。

五.性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正常的心理发展,到这个年龄,不可避免会对自己和异性不一样的地方产生好奇,对自己身体的一些部位开始探索。

不搞性神秘,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引导,是3-6岁幼儿性启蒙的重点。当孩子迷茫的时候我们还在遮遮掩掩,那么他们就会更迷茫,迷茫到以后就会变本加厉的找回来,过早发生性关系并且不懂得自我保护。所以,对待幼儿任何性探索行为和疑惑,有问必答,科学引导,不粗暴打断,不羞辱谩骂,还可以借助一些书籍绘本带着孩子去了解,就像了解我们的身体其他部分一样。

3-6岁是一个很复杂的年龄阶段,孩子出现这些情况的时间可能不相同。但如果这些都没出现,也不要庆幸,因为一些人为的原因(家庭的变故,养育者的过多干预和掌控等)让孩子的心理发展滞后或者停止,并不是好消息。希望大家多去和孩子互动,多观察孩子,多陪伴孩子,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让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孩子,这样的教育才是是最好的。

3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3岁儿童的智力发育很快。就记忆而言,读书给孩子听时,只要多读几遍。孩子就能完全记住,如果一旦中间说错了一点点就会给你指出来。唱歌也如此,学得好、记得牢,教几遍以后就能唱。就这样,3岁儿不但能记住那些具体的、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而且还能记住那些听来的、自己说过的抽象的事物。这就是3岁儿在记忆方面的一大特征。

3岁小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关心,兴趣很浓。对所有事物要刨根究底地问个没完。这是由于孩子对这些事物怀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就努力观察、学习、询问和尽力想理解。可以说,智力的发达与否全在于兴趣如何。3岁儿时期正是对什么都有极浓厚的兴趣的时期。因此,作为大人应该尽一切力量培养孩子的这种兴趣,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非常重要。

1、2岁小儿都害怕很大的声音,3岁儿则害怕那些看得见的东西如动物、假面具、黑暗等。主要原因是,虽然孩子已开阔了眼界,看得多、听得多,但尚未能真正理解这一切。比如说,1岁的孩子看见狗也不会害怕。这是由于情感尚未发达,同时尚不知道狗是什么东西,对自己有什么害处之故。但到了2、3岁时,看见狗咬人,人们都怕狗,逐渐懂得了狗是可怕的动物,于是就开始怕狗了。等到大些,知道了只要喜欢狗,狗就不咬人以后,就又不怕狗了。

3岁儿童已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了,很少像2岁时那样一发火就躺在地上滚来滚去。加上自制能力也多少强了些,那种攻击型的态度少了起来了。3岁儿的喜悦已不是一般物质性的,会因为使爸爸妈妈高兴而高兴了。因此,又把3岁这一年龄叫做捧人的年龄。做什么事只要妈妈高兴,就会神气十足,兴致勃勃地去干。另外,也能懂得一些幽默的话了。

6岁以前的孩子任性的原因


面对六岁以前的孩子任性有很多的原因,面对众多孩子任性的原因,需要家长要怎样去管理这样任性的孩子的嫩。家长们可以通过我们下面的内容了解对于不同原因任性的孩子应该怎样处理。

1、孩子任性的性格原因

孩子任性的家教原因

典型个案:

一位来访的年轻母亲诉苦说:我们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任意妄为,全家人谁都得听他的。那天非要晚上去买他喜欢的饮料。我们说已经晚了,明天再说。孩子就以哭闹甚至哭得死去活来相要挟。沟通中了解到,男孩不满3岁,别看年纪很小,在家里权力却最大。男孩主要由爷爷奶奶带大,在他们家族中就这么一个男孩,爷爷奶奶非常溺爱,“要星星不给月亮”,结果越来越任性。而且,爷爷奶奶还把孩子任性当成口头语挂在嘴上,当着孩子的面总是“这孩子真任性,谁都得听他的”。

心理咨询师解析:

性格是生活的产物。“极端自我中心”的生活环境必然培养出任性的孩子。有些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珍宝,“有爱无教”或“重爱轻教”,一味娇惯溺爱,把孩子摆的地位过高,使之处于特殊化的地位,成为家里的“中心”,让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过度膨胀。家长一切由着孩子,迁就放任,一切服从孩子,让孩子指挥一切。独生子女的这个问题在隔代教育中尤为明显。独生子女的成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确表现出一些不良的个性和心理问题,笔者的一项比较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任性。而成人当着孩子的面反复地述说孩子的任性,好比给孩子贴上一个消极的标签,就足以把孩子“引导”成一个任性的人。这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也叫做“标签效应”。可以说,孩子的任性常常是成人“培养”的结果。

2、孩子任性的生理原因

典型个案:

我的儿子今年4岁,我发现他最近越来越不听话了,凡事都得由着他的性子来,非常任性。以前我们说什么,孩子都非常乖。记得好像是从不到两岁,孩子就开始任性不听话了。我和他爸爸对他说什么,他嘴上总是“不,不,就不”。而且开始不近情理地发脾气,耍威风,嘴上一说要什么就非马上到手不可,不肯妥协、忍耐和顺从。后来好长一段时间似乎好了一些,但今年又犯病了,不光是嘴上说“不”,而且任性地发脾气,跟大人对着干。那天他正蹲在脸盆前玩水,我看到他脸上的汗水,顺口说道,快洗洗脸,看多脏。没想到孩子盯住我,不动声色,明显地故意对抗。我连说几次,孩子似乎上来任性的劲头,就是不洗。结果,我大吵大闹,他大哭大叫,闹得非常不愉快。

心理咨询师解析:

孩子的任性有时是年龄特征的表现。孩子的成长,不是匀速平稳发展的,有比较好看管的平稳阶段,也有比较棘手的不平稳阶段。最初,孩子不知道“自己”,玩弄自己的小脚就像玩弄别的玩具一样,表现很乖。伴随语言的发展,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一岁左右说出第一个词,一岁半左右开始知道了自己的名字,两岁左右开始会说“我”。这时,孩子的心灵面临着对社会的顺从和体现自我的对立和矛盾中。孩子开始要表现自我,凡事都喜欢说“不”,到处玩弄自己的“否决权”。为了确立自我意识,自然要对抗父母。于是让人感到孩子开始学会任性了。这就是“第一反抗期”的表现。随之而来的是一段较平稳的阶段。到四岁左右,孩子又进入一个特殊的年龄段。他们和处于第一反抗期的两岁孩子一样,心理不平衡,不安定,不调和,情绪不稳,脾气暴躁,表现粗野,时常胡闹,最喜欢拒绝别人的要求,和别人对抗,不顾忌别人的心情,有人称之为是软硬不吃的“小暴徒”,表现很任性。

3、孩子任性的病理原因

典型个案:

6岁的晓伟是个学前班的男孩,平时不爱惹是生非,很乖顺,邻里都说他是个“乖小子”。可经常一阵一阵地脾气暴躁,冲动上火,在学校和老师、同伴冲突不断。昨天,又和同学发生冲突,和老师顶撞。老师怕他冲动,请来了他的母亲。没想到这下更麻烦。晓伟一看妈妈被请来了,立刻激动起来,怒不可遏,当即冲进办公室,打翻了老师的办公桌,然后跑入教室,推翻了好些课桌,完了又冲了出去,就像一头发怒的小狮子。老师和妈妈谁也劝不好,拦不住,面面相觑,一起摇头叹息:晓伟到底犯了什么毛病,这样任性?

心理咨询师解析:

晓伟的行为属于爆发型人格障碍的表现。爆发型人格障碍的孩子,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出非常强烈,而又无法控制的愤怒情绪甚至暴力行为。其情绪和行为具有突发性、不稳定和反复性。由于控制能力差,容易与别人发生争吵或冲突,往往可以因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突然爆发出非常强烈的愤怒或暴力行为。每次在暴怒或暴力行为之后,十分内疚懊悔。在间歇期表现正常,能与人正常相处,但过不了多久,暴怒或暴力行为等又会重新表现出来。这种孩子的挫折耐受力差,遇到刺激强度即使很小,也能触发强烈的情绪反应,给人的感觉是任性地胡闹。

4、典型个案:

我的女儿今年6岁,就该上学了。各方面发展挺好的,有一点让人不放心,就是从小脾气非常大。一阵一阵的,有时候犯起脾气,就任性地胡闹,谁的话也不听。那天,她说喜欢同伴穿的一件裙子。我知道她的脾气,就赶紧给买来了。谁知又不对她的心思。好家伙,这就开始发脾气,又哭又闹,怎么劝说也不行。没办法,我和她爸爸只好先回自己的房间,让她去闹。说来也怪,不久就听她在外面安静下来,看起了电视。

心理咨询师解析:

正所谓一个孩子一个脾气。所谓脾气,在心理学上叫做气质。气质是孩子身上最早出现的个性特征。如果有机会去妇产医院参观,您就会看到,小生命一降生,就有不同的气质特点:有的大哭大闹,以宣告自己的诞生;有的则轻声细气,默默地来到世上……出生后不久,他们也有不同表现:有的比较活泼好动,哭声响亮,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有的就比较安详宁静,声微气小,反应比较缓慢……这都是不同气质特征的最初表现。以后,不同的气质类型使童心中的个性特点更为鲜明。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其中胆汁质的孩子大多脾气急,性子倔。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和父母“顶牛”,对着干,让人感到非常任性。但他们的任性时间短暂,时过境迁,很快就会好起来。

不同的孩子任性有着不同的原因,家长如果想要彻底的改变孩子任性的坏毛病。家长只有先是了解孩子的坏毛病,才能找到解决孩子这些问题具体的原因。希望我们的内容可以帮助到宝宝。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5-6岁的孩子的思想特点》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故事6岁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