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今天刮什么风》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03-19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优质课堂,就是幼儿园的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们都会选择准备一份教案,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今天刮什么风》教案教学设计反思》,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今天刮什么风》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今天刮什么风》教案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受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今天刮什么风

一、课程标准:

1.知道利用根据观测比利用感官更准确有效。

2.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受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

3.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4.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5.知道可以用风力.风向来描述和测量天气。

6.知道基本气象观测器材的作用。

7.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

8.了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9.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10.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11.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自制风向标和风力计,用来测量风向和风级。

2.能够用一些轻飘物判断风向和风力。

3.能够识别风向。

4.能够对照风级歌识别风级。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

2.知道风向会改变。

3.了解一些判断风向和风力的方法,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

4.懂得用风向标可以测出风向.用风力计可以测出风速。

5.知道不同等级的风造成的自然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愿意较长时期地记录天气情况。

2.懂得可以用身边的材料自制科学观测器具,树立勤俭节约搞科学的意识。

三、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1.能够自制风向标和风力计,用来测量风向和风级。

2.能够用一些轻飘物判断风向和风力。

3.能够识别风向。

4.能够对照风级歌识别风级。

5.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

6.知道风向会改变。

7.了解一些判断风向和风力的方法,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

8.懂得用风向标可以测出风向.用风力计可以测出风速。

9.知道不同等级的风造成的自然现象。

10.愿意较长时期地记录天气情况。

11.懂得可以用身边的材料自制科学观测器具,树立勤俭节约搞科学的意识。

四、学习成果评价

(一)概念发展

1.不能够自制风向标和风力计,不能用一些轻飘物判断风向和风力,不能识别风向,不能对照风级歌识别风级。

2.能够自制风向标和风力计,用来测量风向和风级,能够用一些轻飘物判断风向和风力。

3.能够自制风向标和风力计,用来测量风向和风级,能够用一些轻飘物判断风向和风力,能够识别风向,能够对照风级歌识别风级。

(二)探究能力:

1.不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不知道风向会改变,不了解一些判断风向和风力的方法,不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不懂得用风向标可以测出风向.用风力计可以测出风速。

2.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知道风向会改变,了解一些判断风向和风力的方法,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懂得用风向标可以测出风向.用风力计可以测出风速。

3.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知道风向会改变,了解一些判断风向和风力的方法,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懂得用风向标可以测出风向.用风力计可以测出风速,知道不同等级的风造成的自然现象。

五、教学准备:

1.手绢.纸巾.纸屑等轻飘物体。

2.木条.小珠子.木片或硬纸板.大头针.泡沫塑料板.量角器.长线.泡沫塑料小球。

3.观测天气的器材.记录本.笔。

六、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老师互动的目的教学反馈

集中话题1.出示诗歌迷:

能解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1.激发学生对风的兴趣

探索和

调查1.“风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2.你平常在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时,注意广播员是怎样预报风的吗?谁能学一学。联系生活利用红领巾或彩色小旗帜在校园里感受风的存在。

3.通过“米”字型的风向方位图和风向标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风向”,并通过讨论进行学习。

4.借助风速计的模型或图片引出“风力”知识。

5.借助《风级歌》帮助学生回想.建立“风力”的感性认识。

6.提供多种材料指导学生动手制作风向标测量风.完成观测记录。

7.描述自己的观测。

1.感受风的存在。

2.观测风向

3.观测风力.能够学会并运用《风级歌》

4.制作风向标.利用风向标测量风,观测风的大小

5.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回顾和

解释1.背诵《风级歌》

2.画一副有关风的画或读一篇有关风的文章。

3.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4.尝试做一次天气预报

巩固所学。

七、板书:

4.今天刮什么风

能解三秋叶,风向:风力:

可开二月花。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风力就是风的大小。

过江千尺浪,风向有:东、南、西、北风力的大小用“风级”表示。

入竹万竿斜。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打一自然现象)八个方向。

4、今天刮什么风

教学目标

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

了解一些判断风向和风力的方法,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

知道不同等级的风造成的自然现象。

教学准备

手绢、纸巾、纸屑等轻飘物体。

观测天气的器材、记录本、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带来的观测风向的物品。

复习引入。

自主学习

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看看,今天刮的是什么风?风吹来的方向。

分小组进行观测。

将自己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上。

小组汇报。

教师小结。

组织学生熟读并背颂这首风级歌。

动手制做风标和风力计。

准备好制做材料。

做好后在小组内进行评价。

连续观测一周的天气情况,把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

课后作业

写出两条能预报天气的谚语。

教学反思:

《今天刮什么风》是三年级科学教材第四单元的第四课,教学中,我采用了手式教学法、实际观测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这节课中我对教材的处理,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对确定教学目标的反思

上完课后,根据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我对课前确定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反思,我认为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正确的,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我确定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风向,会用一些轻飘的物体判断风向。会使用风向标、测风向。2、了解风级,会使用风杯式风速仪测风级和风速。

二、对确定重点难点的反思

课后,我对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反思,我认为,自己确定的重点、难点是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学生往往认为北风是向北面刮的风,实际学生的认识是错误的,北风是从北面刮来的风。学生往往对八个方向认识不清,比如我们说东北方向,而不说北东方向。所以我确定的重点是:1、什么是风向?2、风速可以用风级来表示。难点:指导学生对八个方向的认识。

三、对自己实验材料准备情况的反思

我准备了以下分组实验材料:风杯式风速仪、风向标。材料的准备比较合理充分。

四、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为了更加直观,我采用了实验和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中增加了手式教学法。

1、先让学生认识八个常见的方向。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2、教学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应用了手式教学法,让学生一边用手从东指向西,从北指向南,一边说“东风,是风从东面吹向西面;北风,是风从北面吹向南面。”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让学生拿出学具,动手安装风向标。教师给学生讲授:风的大小可以用风级来表示,风级从零级到12级,共13个级。并且教学了风级歌。给学生讲了可以看红旗飘的方向,看小树被风吹的方向,也可以自己做个小纸条看风吹动的方向来判断风向。

4、教师拿出风杯式风速仪,给学生讲授了使用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分小组到室外进行风级和风速的测量。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风向、风级、风速等知识。手式教学也调动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学中做,做中学;学学做做有快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在不断探究着兴趣教学、快乐教学。对于科学课的教学来说,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就是很好的方法之一。

5、我也反思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一部分的学生对八个方向没有完全掌握。学生的实验能力是不一样的,我应该多指导实验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学生实验能力的长进,也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经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提高的,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加探索,不断进步。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5课《降落伞》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5课《降落伞》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5课《降落伞》教案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从教师的引导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一定的场地和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降落伞,学生非常地开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在学生制作降落伞之前,教师一定要把制作过程介绍清楚,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指导,为后续的探究活动打好基础。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降落伞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

2.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二)科学知识

1.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

2.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2.培养学生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进行分享与交流的品质。

3.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索的精神。

二、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三、学习成果评价:

(一)概念发展

1.不能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不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2.能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不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3.能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二)探究能力

1.不能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不能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2.能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不能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3.能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能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四、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教学效果

一、集中话题

教师:先出示降落伞下降的图片或录像。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降落伞可以把我们安全的从天上带回到地面吗?

学生回答:是因为空气托住了降落伞。

教师让学生讨论:降落伞在下降的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学生开始讨论:讨论过后组织学生在图上用箭头标出降落伞受到的地球引力及空气阻力。

二、探索和调查

教师:你们想自己制作一个降落伞吗?

学生说:想。

教师:先让学生分组根据具有的材料设计制作降落伞的方案。

学生开始讨论。

讨论完成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制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注意安全,线段从四个角下垂到结的长度应相同。

学生分组根据设计方案制作降落伞。

教师巡视并且指导。

制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到室外测试降落伞的下降速度。

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可以由一位同学将降落伞伞面对折两次后,在教学楼二楼上往下放降落伞,下面的同学用秒表记录降落伞从打开到下落至地面的时间。

这样各降落伞下降距离可以控制在基本一致的范围内,下降速度快慢也就一目了然。活动时教师应认真组织,更应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教师:我们已经制作出了自己的降落伞,你们想让它在天空中停留更多的时间吗?

学生回答想

教师: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让学生提出他们的设想。也就是假设。

学生设计实验并形成各自的方案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师生对各组方案进行修正,着重关注各组是否正确控制实验的变量与恒量。

(教师提示学生获得各降落伞的下降速度的数据不能仅凭一次实验,要通过多次实验获得多个数据后再求得平均下降速度,体现科学研究获得有用数据的严谨性。整个研究的过程同样要注意组织,确保活动的安全。)

开始实验,反复几次后获得实验结果。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给予评价。

三、回顾和解释

让学生回去查找降落伞的资料,说说降落伞的种类有多少。

说说降落伞的原理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

5.降落伞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

2.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科学知识:

1.知道降落伞缓慢下降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

2.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2.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进行分享与交流的品质。

3.产生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索的精神。

教学准备:

1.线段、衣夹、手帕、牛皮纸、塑料代、剪刀、秒表、材料袋内制作降落伞的材料。

2.各种各样的降落伞,实验记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同学们在电视、电影上都见过降落伞,降落伞为什么能起到保护人或物的作用呢?它降落快慢与什么有关呢?我们今天来探究。

(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活动一:认识降落伞下降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力的作用。

1.播放降落伞下降的录像。

讨论:降落伞下降时都受到哪些力?

2.汇报。

3.小结。

活动二:制作简易降落伞,并测试降落伞的下降速度。

1.观察材料。

2.提问:制作降落伞时应注意什么?

3.讲解制作方法。

4.学生进行制度。

5.测试降落伞的下降速度。

①学生合作交流。

②汇报。

活动三: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1.讨论: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汇报。

3.根据你选择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4.进行完善。

5.学生活动。

6.集体交流。

三、巩固、评价。

1.提问:通过探究,你都认识到了什么?

2.提问:关于“力”你还有什么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作业:自己设计实验,研究有关“力”的问题。

教学反思:

《降落伞》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其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一个简易降落伞,并能对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探究,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在科学课和实际生活中获得的有关力和运动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增进参与意识和交流意识。

一、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从教师的引导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一定的场地和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降落伞,学生非常地开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在学生制作降落伞之前,教师一定要把制作过程介绍清楚,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指导,为后续的探究活动打好基础。

二、师生交流,明确问题

问题是探究的开始。在学生尽情玩降落伞的过程中发现了现象,提出了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真实的,都是他们迫切想要了解的内容,此时学生的探究欲望已经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

三、设计实验,探究问题

实验需要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行对比实验一定要让学生在实验之前明确“你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在试验中什么应该变化?什么不能改变?”,让学生初步学会控制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才能进行有效的实验!同时充分的交流也是实验的保证!在实际教学中,我为了不影响其他班级的正常教学,让学生就在教室进行实验,许多学生站到课桌上伸直手臂让降落伞自由下落。由于实验的高度不理想,有些实验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尤其是研究“伞线长短对降落伞下降快慢影响”的小组,他们多次进行了对比实验。

如果能在不影响其他班级教学的情况下,让学生从二楼走廊上放飞降落伞,观察对比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四、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在学生对“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进行对比实验的基础上,适时抛出问题:你能做一个下降速度最慢的降落伞吗?这是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拓展思维,综合运用自己今天学到的各种知识进行制作,有效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这也是本课教学一个很好的总结。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第2课《神经》教案教学设计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第2课《神经》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第2课《神经》教案教学设计》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能够做不同部位,不同个体之间的神经反应速度实验并进行解释。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神经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大脑、脊髓和神经是协同工作的,其中大脑和脊髓是人体的神经中枢。

2.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线路。

3.能够做不同部位,不同个体之间的神经反应速度实验并进行解释。

4.能够解释人的神经反应过程。

二、教学重点:

知道人进行各种活动时,神经的反射线路(即反射弧)

三、教学难点:

能说出人体进行不同的活动时,神经传导的线路。

四、教学准备:

人体神经系统挂图,两支削好的铅笔(每人),一块橡皮。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同学们,我们同桌同学之间来做一个游戏,看看谁被打到手的次数多,谁被打到的次数少,每位同学实验五次。

2.讲明游戏的规则和要注意的事项。

3.开始测试。

4.学生汇报实验的结论,并讨论分析原因。

5.共同讨论分析原因后,得出实验的结论。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不相同的,反应快的人不易被打到手,反应慢的同学则被打到手的次数比较多。

6.质疑:我们大家所说的反应快慢是怎么一回事。

引导讨论:将学生已有的前知识引入到即将进行的新知识研究中来。

(二)探究人体内的神经是怎样分布和传递信息的。

1.谈话引入: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知:人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那么外界刺激的信号是通过谁来帮助传递的?我们大脑发出的命令又是通过谁帮助传向身体各处的?

2.学生讨论、汇报。

3.提问:请大家分析一下,向大脑输送信号的神经和传递大脑发出命令的神经会不会是一种神经呢?

4.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不会是同一种神经,因为它们传递信号的方向不相同,传递信号的作用也不一样)

5.小结:

把信号从感官或身体的其他部分传入大脑(或神经中枢)的神经称之为传入神经,因为这种神经的作用是传递感知的,所以又称为感觉神经,把大脑发出的信号(命令)传递到肌肉等处的神经,称之为传出神经。因为这种神经传递的命令大多是分布到肌肉上去的,指挥身体的运动,所以又被称之为运动神经。

6.谈话:神经在身体各部位的分布是否均匀呢?

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7.学生实验

测测皮肤里神经的敏感性,通过实验探测到身体的不同部位感觉有很大的差异,说明神经末梢在身体的各部位分布是不相同的,有些部位分布多,有些部位分布少。

(三)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相同。

1.谈话: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分管人类的感觉、运动、语言、思维、记忆和情绪等功能,它是人的高级神经中枢,人类的绝大多数活动都要经过它的思考并做出判断。和脑相连的是脊髓,它位于椎管里,它和大脑共同组成了人体的神经中枢,只不过它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只能分管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排尿反射等。

2.学生活动

同桌同学互做膝跳反射实验。(眨眼反射等)

3.讨论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①从脑发出的神经叫做脑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相关的反射活动是不经过脊髓的,如人“看到红灯停、绿灯行”,相对应的反射活动过程是这样的:(反射弧)

大脑

眼传入神经↓作出反应

(接受红、绿灯信号)(视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腿部肌肉

②从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相关的反射活动是要经过脊髓的传递的,如人的手触摸到仙人掌后,会很快地缩回来,相对应的反射活动过程是这样的。(反射弧)

大脑

上传信号↑↓作出反应

手上感应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

(四)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

第二课神经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中的第2课,它引导学生在《大脑》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神经系统在接受外界刺激时的工作过程。神经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神经的分布及工作原理对学生理解人体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内容大体分为三部分:1.人体神经的分布和组成。2.神经的作用和工作过程。3.用实验测定不同个体、不同部位神经的反应情况。其中,神经系统的作用和工作过程以及人体神经的分布和组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这部分知识比较枯燥、抽象,学生日常生活中看不到摸不着,没有感性认识,因此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如何解决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也成为本课教学成败的关键。

另外,测定神经系统反应的实验目的是加深学生的体验和理解,在实验中应该围绕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来进行,让学生理解人体对外界刺激信息的感受、传递、判断、发出指令和效应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神经”“反应”“感觉”等词汇,但只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对于外界信息如何传递给大脑,而大脑又如何做出指令的传递过程还不明确,小学生还不具备解剖人体的条件,探究信息的传递过程本身也是个解暗箱的过程。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喜欢探究、凡事乐于亲身经历,特别对神经是如何工作的具有新奇感。同时,对事物的认识建立在感性基础上、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够从一些感性材料中自己得出结论。

(三)教学环境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主要教学手段——借助信息技术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如出示人体神经结构图,播放神经分布视频,帮学生化无形为有形;演示拍蚊子的动画,播放青蛙的解剖实验,帮助学生了解了神经传导的动态过程,解决了不能进行人体解剖的难题。最后,借助游戏活动,深化了对本课重难点的体验。

二、预期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脑、脊髓和神经是协同工作的,其中大脑和脊髓是人体的神经中枢。

2.了解人体活动中的神经传导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做出简单的解释。

2.能通过游戏探究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工作过程,能够做不同部位、不同个体之间的神经反应速度实验并进行解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探索神经传递信息的秘密充满兴趣。

2.乐意探究反应速度的差异和解释其原因。

三、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能对人体进行不同活动时神经的传导路线进行合理解释。

教学准备:1.课件2.分组活动材料:铅笔2支,直尺1把,橡皮1块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师:同学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做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所有同学都闭上眼睛,我摸到到哪位同学的头,哪位同学就说一句话,大家一起说出他的名字。

(2)师:再做一个“正反”游戏。老师做一些动作或发出一些指令,同学们作出相反的动作。

师生共同游戏。

(3)交流:游戏中,我们的哪些器官参与了活动?(耳朵、大脑、嘴巴;眼、耳朵、大脑、四肢)

这些器官是在谁的参与协调下完成了顺利完成了刚才的任务?(你怎么知道神经参与了?)

(4)关于神经你知道什么?学生介绍神经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游戏永远是孩子的最爱。课始以游戏导入,引出研究主题,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把游戏与科学学习联系起来,也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交流课前查阅到的神经知识,了解学生已有或前在,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做孕伏与铺垫。

2.探究神经的组成与分布,了解神经中枢的功能

(1)谈话:大脑是人体的“总司令”,它发出各项指令。这些指令就靠神经来传达,你想一想神经应该分布在人体的什么部位?可能是什么样的?

(2)自学第57页的神经分布图及相关说明,播放视频。

(3)师:神经像什么?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神经存在于人体内,看不见、摸不着。先结合游戏及生活经验对神经的分布作合理猜测,再将神经分布图及工作状况做成课件呈现给学生,能使学生获得更形象、科学、完整、准确的认识,使学生的理解得更明确、深刻。

(4)视频中还告诉我们神经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脊髓,关于脊髓你知道什么?

(5)体验活动:膝跳反应,体验简单反射

讲解方法(强调敲的位置要正确)——同位互做。

这是这么回事呢?我们来看科学家做的一个实验:观看视频。

通过该活动,你有什么想说的?

(6)小结:大脑、脊髓都是神经系统中重要部分,所以科学家把它们称作神经中枢。当我们的感觉器官接收到外界刺激时,就会通过神经把信息传给大脑,大脑发出指令,通过脊髓再传给周围的神经,神经将命令传给运动器官,做出各种动作。有时,我们的感觉器官在接收到外界刺激时,会通过神经把信息直接传给脊髓,脊髓再通过神经直接把命令传给运动器官,做出各种运动。

【设计意图】神经中枢的作用及其整个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既复杂又抽象,单纯的讲解很枯燥,学生很难理解。播放“青蛙解剖”的实验视频,直观有趣,有助于学生对大脑、脊髓作用的认识。让学生先进行膝跳反应体验活动,再观看视频,学生亲历了,有了感性体验,自然有话可说,有话愿说。

3.探究神经系统的活动过程,了解神经的传导路线

(1)看视频:打蚊子,讨论神经的传导路线。

(2)小组合作:填写填贴打蚊子过程中的传到路线。

【设计意图】打蚊子的动画,再现了生活中的一个动作,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该动作过程中的神经传导路线,最后借助课件进行解释,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深刻理解了“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

4.自由探究,多方位了解神经的特性

(1)出示3个游戏及规则,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进行活动。

①锁手指游戏:同桌合作,一人手掌伸平准备锁住他人手指,另一人握拳只伸出食指垂直竖在同学手心上,准备被锁。两人一起说口令“金锁银锁,咔嚓一锁”。一个握,一个逃。然后交换,反复五次,记录下游戏结果。

②皮肤敏感性测试:同桌合作,一人闭眼,另一人拿一支笔或两支笔分别去刺他的指尖、手背、肘部、膝盖等身体不同部位。随时记录下感受。

③手脚反应快慢游戏:同桌合作,将橡皮置于手或脚相同距离,在不告知对方的情况下,丢橡皮,看手和脚谁的反应快,躲过橡皮的次数最多。记录下游戏结果。

(2)小组选定两个游戏,并讨论各个游戏的注意点。小结后课件提示。

(3)交流游戏中自己的感受及对这些现象作出的思考和得出的结论。

(4)小结:人体各处皮肤的敏感性是不同的。身体的不同部位反应快慢不一样,不同人的反应快慢不一样。

(5)观看刘翔获得奥运冠军的照片,强调不同的人,反应的速度也是不同的,比如刘翔他听到发令枪声到起跑,最快只需0.139秒。通过锻炼可以提高自身的反应速度。提倡同学们加强体育锻炼。

【设计意图】各种有趣的活动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有效方法。将学生熟悉的各种游戏活动一一列出,让学生自由选择,不仅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取向,也便于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思考和讨论来解决问题。随时记录下实验现象,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课件方式将三种游戏同时列出,将注意事项同时列出,增大了课堂容量,使学生对游戏要求注意细节一目了然,大大增强了活动有效性。

5.总结应用,提升拓展对神经的认知

(1)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将收获写下或画下。

附:板书设计:

大脑

(耳)↓(腿)

刺激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反应

神经中枢

评析:

借助多媒体,化无形为有形,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神经存在于人体内,看不见、摸不着。小学生又不能通过人体解剖,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借助课件,突破了解剖障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形象、科学、完整、准确的认识,使学生的理解得更明确、深刻。

借助媒体动态呈现了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神经中枢的作用及其整个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既复杂又抽象,单纯的讲解也很枯燥,学生很难接受,“青蛙解剖”实验的视频播放,让学生在事实中了解到大脑、脊髓的作用,“膝跳反应”让学生先进行体验活动,再观看视频,学生亲历了,体验了,对原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的认识。“打蚊子”的动画,再现了生活中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该神经传导路线,结合课件的解释,学生在实际的运用掌握了知识,化解了难点。

本课紧密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直观教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游戏互动等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既有趣味性,更具实效性。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

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

2.神经

·学生、教学其他设计、教学资源等基本情况:

本单元从趣味性、适合性、发展性、探究性、系统性几个方面出发,再一次选择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自己的身体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健康”这个一级主题,“生理与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两个二级主题,选取中枢神经

系统中“大脑”作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围绕本年级探究过程中技能训练重点“交流与质疑”这条主线,安排大量的探究活动去体会、理解大脑的“指挥中心”作用,构建了本单元内容,它既符合生命单元的知识逻辑体系,又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育教学具体内容:

1.通过游戏先了解一下人体神经。2.再由浅入深的认识神经,知道神经的分布、膝跳反射,知道人体的神经中枢。3.再通过实验知道人体神经反应的灵敏度不同。4.最后通过观看录像,对本课进行拓展,要注意对神经系统进行保护。

·教育教学具体目标:1.认识到大脑和脊髓是人体的神经中枢;2.知道大脑是人体的高级神经中枢,俗称人体的“司令部”;脊髓是人体的低级的神经中枢。3.知道神经是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分布全身。脑、脊髓和神经构成了人体的神经系统。

·原来活动设计分析

自我设计思路与过程(《神经》探究活动的设计):

1.通过游戏先了解一下人体神经。

2.再由浅入深的认识神经,知道神经的分布、膝跳反射,知道人体的神经中枢。

3.再通过实验知道人体神经反应的灵敏度不同。

4.最后通过观看录像,对本课进行拓展,要注意对神经系统进行保护。

·自我设计验证实录:(教学教育实录)

一、导入

(师):大家看看桌子上有什么?

(生):瓶子里是酒精。还有棉签。

(生):还有棉签。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活动好不好?

(生):好。

活动一:擦酒精(播放幻灯片)

(点击)请大家仔细阅读一下活动的要求(学生看)

会做了没有?

(学生做)

好,请同学们来说说你们的感觉。

(生):很凉快

(生):冰凉冰凉的

(生):有点冷

(师):为什么会这样?

(生):酒精刺激我们的皮肤了。

(生):冷通过神经传导我们的大脑了。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人体的“神经”(板书)

我们人体中有一个典型的神经反射的实验,下面我们在家一起来尝试一下。

活动二:膝跳反射(播放幻灯片)

(点击)请大家仔细阅读一下实验的方法(学生看)

会做了没有?

(生):会了。

(师):谁来说说怎么做?

(生):要轻轻的敲打。

(生):要注意敲打的位置。位置一定要找准了。

(生):全身放松,在膝盖处摸到一块圆圆的骨头,在圆骨头正下方凹陷处,用拳头轻轻敲下去。

(生):不好站立在那里,还要坐在那里,大腿翘在小腿上。

(师):非常好,说明同学们啊观察的非常仔细。你们觉得还要注意些什么?

(生):注意实验的时候要保持安静、有序的进行。

(生):敲打的时候不可以过重。

(师):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自己说的去试试吧。

(学生做)老师找有膝跳反射的同学

(师):做好了没有,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小腿会弹起来

(生):我发现小腿会动

(生):我发现我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小腿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膝跳反射的动画,加深一下我们对它的认识。

(点击)FLASH(2—3遍)引导出“除了大脑是神经中枢外,脊髓也是神经中枢。”

(播放幻灯片)

(师):神经由脑和脊髓发出,逐渐伸展,分布到全身各个部位。请同学们猜一猜我们人体神经分布均匀吗?每个地方的神经都一样多吗?

(生):一样的

(生):不太清楚

(生):一样的

(生):不一样

(生):不一样

(生):一样

(师):下面我们就来测试一下自己不同部位皮肤里的敏感性。

活动三:测皮肤里的敏感性(播放幻灯片)

(点击)请大家仔细阅读一下测试的方法(学生看)

会做了没有?

(生):会了

(师):谁来说说怎么做?

(生):把眼睛闭起来,让同学用两支牙签的尖端轻轻触碰你身体的不同部位(指尖、手背、肘部和膝盖)。

(生):两个牙签要同时进行

(生):要及时记录。

(师):说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

(学生实验)

(师):做好了没有,谁来汇报你们测试的结果?

(生):有的地方感觉到2个牙签,有的地方感觉到一个牙签。

(生):指尖能感觉到2个牙签

(生):手背也能感觉到2个牙签

(生):肘部和膝盖能感觉到一个牙签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生):神经的分布不同。

(生):皮肤敏感性不同,神经分布也不同。

(生):有的部位多,有的部位少。

(师):下面我们就通过幻灯片一起来了解人体神经分布情况(播放幻灯片)

同时(点击)观察人体神经分布图,完整了解神经分布。

我们知道了我们人体神经分布,那么我们的神经的信息是怎样传递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活动四:拍手跺脚(播放幻灯片)

(点击)请大家仔细阅读一下游戏的方法(学生看)

会玩了没有?

(先请一学生示范,后学生相互玩)

好了没有?

板书:传入神经(感觉神经)、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点击)观看录像:完整了解神经

(点击)运动员起跑反应时间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人反应块,有人反映慢

(生):个人的反应情况不同。

(生):运动员反应比一般人快点。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点击)观看录像

确实每个人神经反应是不同的,通过锻炼身体可以对神经反应速度有促进作用。希望同学们多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我们的神经反应速度。下课!

·自我设计验证结果分析讨论报告:(包括借鉴与不同、属于何种“设计”、优劣分析、意见与建议等)

一、让方法具有科学性。学生要研究“心跳”这一普普通通的现象来研究,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脉搏的方法;其次要让学生来尝试测量脉搏(关键要找准位置);再次要让学生在实验报告中作好如实的记录,并作好数字统计。

二、让研究具有多样性。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本片断中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寻找研究方法、自己进行研究,教师只是指导学生正确的方法,并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统计数据,演化成直观的统计图,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在这些多样性活动中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去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三、让评价具有多元性。在片断设计中,学生将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学习活动出现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评价中仍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科学教学的调控者。并评价始终伴随于整个探究过程之中。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

2.神经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人体的司令部》单元的第二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大脑是通过什么接受信息和传出命令的,了解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是如何工作的。首先用3个“怪病”的例子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通过讨论初步认识神经的功能,接着详细介绍了神经在人体的分布。本课安排的“测皮肤里神经的敏感性”活动,则是帮助学生领会神经在人体活动中的作用,并且能够依据刚刚构建的新知识对上述活动作出解释。通过讨论如何保护神经系统,让学生树立远离毒品,健康生活的意识,最后通过对神经系统研究前沿的介绍,埋下种子,树立长远目标。

本课新的知识点——神经,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十分抽象,然而课堂种种原因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以神经解剖学的实验来验证,因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便成为一个好方法,3个网页出示病例,激趣导入。并且通过多媒体介绍神经的分布及神经传导等,再通过活动测试,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结合实际讨论神经系统是怎样指挥和协调身体各部分的,不仅注重知识的体验、表达,而且强调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本课的两大主线是:充分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实验亲身体验。

本课需要在课前准备搜索好的3个病例网页、实验报告纸、展示神经分布及神经传导的课件,保护神经系统做法的图片及部分人们对神经研究著作的图片等。

本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按要求完成神经敏感度的实验,了解人体较敏感的部位;

●能够简单描述神经传导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

●知道神经参与了大脑的指挥工作;

●知道神经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知道神经遍布全身及分布的大致形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研究神经的兴趣,善于动脑的好习惯;

●树立远离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分布及功能

教学难点:描述神经传导的过程

教学关键:兴趣先导,借助课件,举例说明

教学过程设计

一、阅读网页,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网页,“怪病”资料:

1)新华网(重庆商报)(图),贵州凯里农村一名13岁女孩患怪病,冬季不穿鞋袜,还要用冰水浸泡双脚。西南医院专家再次确诊这名女孩患上极其罕见的“红斑肢痛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2)西部商报:家住皋兰县石洞乡的魏周林突患一种莫名的怪病,无法正常下咽任何食物。久而久之,仅靠流质食物生存的他就只剩下一把骨头。

3)晨报:大连市甘井子区兴达花园苗爱华的丈夫2003年得了一种怪病,全身就像被逐渐冻结了一样,一点点失去了力量,如今只能靠呼吸机来维持生命。(渐冻人)

2.组织讨论:三种病各有特点,但也有相同之处,病例1,感觉不灵了,病例2,3为部分或整个肢体不能动。病例1: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扩张性疾病,由神经传导引起。病例2:根据其临床症状已足以说明,该病人患有假性球麻痹症。“这是一种由神经系统引起的吞咽肌功能障碍。病例3:医学诊断是运动神经元坏死。

3.教师小结并揭题:以上都是由神经病变引起的,想不想认识一下神经?(板书:神经)

【评析】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3个离奇的怪病,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加之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主观能动的加入到探究学习当中。同时,此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对资料的分析能力也有帮助。

二、指导认识“神经”

1.提问:关于神经你知道些什么?

2.学生回答。

【说明】学生年龄虽小,但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却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教育创新的因子。加上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对神经的认识可能是丰富多彩的,也有可能良莠不齐。因而通过这一环节,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研究兴趣,也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当然这一切都具有不可预知性,需要教师能灵活运用。

3.教师呈现课件并讲述:大脑和脊髓称为中枢神经,由它们发出的神经是周围神系,最末端就是我们所说的神经末稍。神经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神经分布于全身各处,有的部位多,有的部位少些。

【评析】神经部分的教学是抽象的,在这里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有初步的认识。在交流的同时,可充分利用图片,并可以讨论神经像不像一棵倒着的树等问题。

三、测试神经的敏感性

1.谈话:我们通过实验初步感受一下神经的存在及敏感性,讲解实验步骤。

2.出示表格,进一步明确注意事项。

(先预测手指、手背、肘部、膝盖、舌头等部位的不同敏感性,分别写上1或2;再和同学共同依次完成实验,并做好记录。也可以测一测其它部位。)

手背手指肘部膝盖舌头

我们的

预测

实验的

结果

3.学生分组实验。

4.对照预测,各组汇报结果。

5.小结过渡。

【评析】假设是科学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尤其在自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测试神经敏感性前,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会对实验的效果产生巨大影响。表格的最后一个空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四、巩固运用

1.讨论:3个病例分别是神经的哪一部分或什么功能出了问题。(区分神经病与精神病)

2.谈话:同学们想知道奥运冠军刘翔的夺冠秘诀吗?

3.讨论:运动员们在参加百米赛跑时,神经系统是怎样指挥和协调身体各部分的?

【说明】分别讨论:在赛跑过程中,从开始到结束,谁在指挥?它先后收到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是身体的哪个部分怎么报告的等问题。

4.举例说明完成其它一些事情时,神经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五、保护神经系统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应该如何保护神经系统

1.禁烟,酒,毒品,尤其是毒品对神经系统的危害最大,(适当讲“东亚病夫”);辐射,生活中电脑,手机的使用要注意时间;噪音对神经系统不利;空气清新剂对儿童神经系统不利。

2.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睡眠、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中国太极、印度瑜珈对神经系统有益。

【评析】学习科学也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六、神经系统研究前沿

1.课件出示图片等资料揭示人们对神经系统的研究工作

2.谈话: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对大脑和神经的兴趣,在下一节课前能有更多的发现。

【评析】通过对神经系统研究前沿的介绍,埋下种子,保持兴趣,树立长远目标。

教学片断赏析

巩固运用部分的教学片断

师: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刚才介绍的3个病例,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他们都是神经病!(生笑)

师: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简称。精神病,也叫精神失常,是大脑功能不正常的结果。两者是有区别的。

师:病例1,目前普遍认为由神经传导引起,这是神经的什么出了问题?

生:是神经传导过程不正常了。

师:病例2,由神经系统引起的吞咽肌功能障碍。

生:是吞咽肌部位的运动神经不正常了。

生:也有可能是感觉神经不正常了,他根本感觉不到食物。

师:病例3,全身都不能动了。

生:这是运动神经不正常导致的。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刘翔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吧,同学们想知道奥运冠军刘翔的夺冠秘诀吗?

生:想。

师:运动员们在参加百米赛跑时,神经系统是怎样指挥和协调身体各部分的?

生讨论

师:现在叫一名同学来回答问题,但大家都有发言权,你可以随时回答,我们以他的回答为准,好不好?

生:好

师:在赛跑过程中,从开始到结束,谁在指挥?

生:大脑

师:它先后收到了哪些信息?

生:先听到发令的枪声

师:这些信息是身体的哪个部分怎么报告的?

生:是耳朵

师:耳朵怎么报告的呢?

生:听到声音以后,耳朵就把声音通过神经传到大脑

师:然后呢?

生:然后大脑做出判断,就让腿跑

师:大脑是通过什么让腿跑起来的呢?

生:通过神经传导

师:什么神经?

生:通过运动神经

师:对,通过运动神经让肌肉收缩、舒张,才跑起来的。短跑最重要的就是起跑,刘翔为什么起跑那么快呢?

生:因为他的神经灵活,能很快的把信息传递给大脑。

师:嗯,同时大脑的反应速度也要怎么样?

生:快。

师:下面谁还能举一些例子,说明完成其它一些事情时,神经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生:……

师:比如我们有尿了,想上厕所!

【片断评析】幽默可以提高师生课堂上的兴致,使课堂气氛活跃和谐融洽;一名同学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的形式,充分调动全班同学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精心设计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

2.神经

课程标准: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并进行解释。

2.能够开展模拟活动,认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3.能够对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做出简单的解释。

科学知识

1.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

2.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索神经传递信号的秘密充满兴趣。

2.乐意探究反应速度的差异和解释其原因。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

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

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并进行解释。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

层次2: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不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

层次3: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

探究能力:

层次1: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不能进行解释。

层次2: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并进行解释。

层次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并进行解释。能够开展模拟活动,认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教学材料:人体神经图纸、相关图书、视频资料、水杯、暗袋、漫画、大头针橡皮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教学效果

一、集中话题

1.游戏:根据教师指令和动作,做出相反的动作。

2.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些什么想法吗?仅靠大脑就能完成整个过程了吗?耳、眼起了什么作用?四肢呢?那么,耳、眼接受了刺激后如何传到大脑呢?大脑又是靠什么指挥四肢做出反应的呢?神经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呢?关于神经,你还知道些什么?我们全身的神经都与什么相连呢?

二、探索和调查

1.全班查找资料,完成表格,师巡视指导。

2.汇报想法,不同的补充。

3.提问:刚才我们的暖身游戏,从我们的耳、眼接受刺激到四肢作出反应,其中的信息传递过程是怎样的呢?请你们分组用水彩笔在人体神经图上画一画,用线与箭头来反应信息传递的过程。

4.分组画图,汇报想法,展示结果,相互评价。

5.提问:是不是我们所有的活动,都需要大脑去指挥控制呢?

播放搔扒反射和膝跳反射的视频资料。

6.小结。

7.提问:那么你们知道一个这样的信息传递的过程实际上需要多久呢?

8.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开始的实验。

10.提问:通过刚才的游戏,你知道了什么呢?

11.提问:每个人的反应速度不同,那么同一个人的不同身体部位的反应速度相同吗?比如:手和脚?为什么?

12.组织学生进行丢橡皮的实验,并记录结果。

13.提问:通过刚才的游戏,你知道了什么呢?

14.组织学生进行神经敏感性实验。

15.提问:通过刚才的游戏,你知道了什么呢?

三、回顾和解释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如果说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那么神经是什么呢?

2.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有没有产生什么新问题呢?课后还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继续研究,将结果与你的同学交流。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第3课《感觉》教案教学设计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第3课《感觉》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第3课《感觉》教案教学设计》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人体的“司令部”》的第三课。旨在学生了解了《大脑》、《神经》之后,通过《感觉》进一步加深对大脑功能的了解。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

3.感觉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人体的“司令部”》的第三课。旨在学生了解了《大脑》、《神经》之后,通过《感觉》进一步加深对大脑功能的了解。作为复杂的大脑机制,目前我们人类不是十分了解,所以本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作为最敏感的动物——人,有着特定的感觉器官,它是高度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人有五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这些感觉器官收集到的信息,通过传入神经传入大脑,由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再通过传出神经,控制肌肉,使之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对五种感觉器官有所了解,对五种感官的作用范围也会有一些大概的描述。但是,如果将他们所了解的内容和神经、大脑联系起来,就形成了认识上的瓶颈。尤其是对一些科学词汇的理解,如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信息、中枢神经等。解决这个“瓶颈”的办法就是通过活动加深理解并了解什么是信息,通过讨论和讲解了解信息的传递过程,以及脑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为宜。第一课时安排四个教学活动。一是通过一些现象,认识五种感觉器官的功能,使学生了解到五种感觉器官分别是由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构成的;二是通过一个小活动引发学生讨论“眼睛是怎样看到东西的”,再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课件介绍,使学生明白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其中对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有初步的了解;三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课件介绍认识听觉器官及听觉的形成;四是通过拓展活动,使学生认识错觉。第二课时安排三个教学活动,一是给学生提供一组词汇,用来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触觉,再给学生一个不透明的纸袋,让学生通过触觉辨别纸袋内的物体;二是进行一个演示试验,让学生感受到味觉和嗅觉的作用;三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课件,介绍触觉、嗅觉、味觉的形成。

根据相关内容的调整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不同的词汇描述各种感觉功能。

能够对错觉进行浅显的解释。

能够写出不同的触觉体验

能够解释感觉和脑、神经的联系。

能通过触觉判断出袋子里的物体。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的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了解到有感觉器官收集到的信息会通过神经传入大脑,经过大脑加工以后,又会通过神经传给肌肉。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人体器官对生存的意义。

享受到科学学习的快乐。

意识到感觉对我们了解周围环境是重要的。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了解我们的感觉

1.讨论:怎样知道在我们所处的环境周围有些什么?

2.学生汇报。

3.让学生列出由下列现象所认识到的各种感觉功能。

记录表:

暖和的衣服花香立体音响落雨糖果桔子汁绒毛玩具看见一颗星鼓雪

感觉器官

【评析】这部分活动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对感觉器官的原有认识,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到身边的事物通过感官提供给我们丰富的信息,明白了“信息”这个词汇的含义。

二、认识视觉

1.出示色盲图,让学生说出看到了什么?

2.讨论:我们是怎样通过视觉器官——眼睛看到东西的?

3.教师通过课件进行讲述(从discover上截取)。

4.学生复述从课件中了解的内容。

三、认识听觉

1.讨论:我们是怎样通过听觉器官------耳朵听到声音的?

2.教师通过课件进行讲述

3.学生复述从课件中了解的内容。

四、了解错觉

1.依次出示错觉图

2.提问:哪个线较长?那个梯子较高?中间试管与哪个相接?台阶总是由低向高吗?

我们的眼睛是否欺骗了我们?

4.讨论:是否感受到大脑在我们看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评析】利用discover的电视短片,加上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信息在人体中的传递、加工过程的作用。这是一处解决教学难点得很好手段。在错觉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到视觉的欺骗性,更会认识到聪明的大脑是么的重要!

第二课时

一、认识触觉

让学生在记录纸上写出他们所体验的不同的触觉。

软的------尖的------黏的-----

硬的-----粗糙的-----

凉的-----光滑的-----

热的-----糊状的-----

思考:这些信息是怎样传递给大脑的?大脑又会作出怎样的解释和判断呢?

活动:提供给学生一个纸袋,里面装有十个触觉不同的物体。告诉学生不要朝袋子里看,靠感觉判断出是什么物体。

学生实验

展示袋子中的物体,让学生比较判断的多少。

二、认识嗅觉和味觉

1.让五个同学一起到教室的前面,蒙上眼睛面向同学坐好,并捏住鼻子。教师把准备好的不同食物切成小块,把食物样品放入学生的嘴里,让他们说出是什么食物。用不同的食物重复这一过程。

2.讨论:捏住鼻子后,为什么我们辨别食物会出错?

3.教师通过课件讲述触觉、嗅觉、味觉。

三、总结全课。

教学片段赏析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是如何看见物体和听见声音的,现在我们来看几幅图片:这张图片中是A线段长还是B线段长呢?

生:B线段长(多数学生这样喊)

师:看起来真的是B线段长。

生:不对,应该是一样长。(少数不同意见中的一个)

师:为什么你会认为一样长呢?

生:我以前看过这样的图片,好像是一样长。

师:好吧,还有没有认为是A线段长,奥,没有。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准确知道结果呢?

生:用小尺量。

师:好,那你们就用小尺实际测量以下。

生:老师,老师,是一样长。

师:真的是一样长吗?可是我们的眼睛告诉我们是哪一个长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好像是看得并不太准确。

生:有时候我们的眼睛会有误差的。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幅图片。这两个梯子哪一个高呢?

生:看起来,是第二个高,但是,好像是应该一样高。

生:好像是第二个高。

生:我用小尺量过了,是一样长。

师:是吗?我们一起再量一下。

生:真的一样长。

生: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

师:是我们的眼睛骗了我们吗?

生:应该不是眼睛,应该是大脑。

师:为什么你会认为是大脑呢?

生:眼睛只是收集了一些信息,是大脑做出的判断,所以我认为是大脑欺骗了我们。

师:你解释得确实精彩,别的同学是否有其他看法?

生:我认为还是眼睛骗了我们,是眼睛收集了错误的信息,大脑才会判断错误。

师:两位同学,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了你们已经明白了感觉器官和大脑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我们常说的“眼见为实”并不一定是真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提高我们大脑对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做出准确地分析和判断。现在,请同学再看两幅图片,找一找,中间的试管和那一部分连接?楼梯是否总是向上?

【片断评析】将这一部分安排在本课的最后,可见教师的意图是作为本课的总结,用来检验学生是否明白信息、感觉器官和大脑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设计的目的基本达到。这说明前面词汇的设计,课件的制作促进了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很好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

3.感觉

课程标准:

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

2.学会探究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的形成过程。

科学知识

1.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

2.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和交流。

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

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

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层次2: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不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

层次3: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

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

层次2: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

层次3: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并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材料:不透明的杯子、相关书籍、模型、视频资料、醋、盐水、糖水、苦丁茶、吸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教学效果

一、集中话题

1.游戏:出示不透明杯子,判断内部的物体。

2.提问:刚才的游戏里,你身体的哪些器官起到了作用?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3.提问: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听见声音、感觉到冷热、闻到气味、尝到味道呢?

二、探索和调查

1.分组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2.汇报各组的发现。

3.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4.提问:我们的感觉可以完全相信吗?

出示书上的图画,让学生进行目测判断。

出示一组液体,让学生遮住眼睛、捏住鼻子进行判断

5.提问:从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想法?如何才能准确进行判断呢?

三、回顾和解释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提问:有没有产生什么新问题呢?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继续研究,将结果与你的同学交流。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感觉

一、课程标准:

1.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二、教学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

2.学会探究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的形成过程。

(二)科学知识

1.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

2.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和交流。

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三、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1.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

2.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

3.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四、学习成果评价:

(一)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层次2: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不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

层次3: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

(二)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

层次2: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

层次3: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并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材料:

不透明的杯子、相关书籍、模型、视频资料、醋、盐水、糖水、苦丁茶、吸管

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教学效果

一、集中话题

1.游戏:出示不透明杯子,判断内部的物体。

2.提问:刚才的游戏里,你身体的哪些器官起到了作用?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3.提问: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听见声音.感觉到冷热.闻到气味.尝到味道呢?

二、探索和调查

1.分组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2.汇报各组的发现。

3.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4.提问:我们的感觉可以完全相信吗?

出示书上的图画,让学生进行目测判断。

出示一组液体,让学生遮住眼睛.捏住鼻子进行判断

5.提问:从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想法?如何才能准确进行判断呢?

三、回顾和解释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提问:有没有产生什么新问题呢?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继续研究,将结果与你的同学交流。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

3.感觉

教学资源开发

人类之所以能够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是因为我们能够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发现周围世界的变化,由此去征服自然界。在三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学习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训练学生如何利用感觉器官参与探究活动,那时的学生只是意识到感觉器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的事情,到底人体有哪些感觉器官、它们如何工作、感觉器官怎样协调工作等,学生没有深层次的了解。《感觉》一课,正是帮助学生建立感官概念,了解感官意义,为今后科学实践活动中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打下基础。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大脑》、《神经》之后,通过《感觉》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大脑功能的了解。作为复杂的大脑机制,目前我们人类不是十分了解,所以本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感觉器官包括眼睛(视觉)、耳朵(听觉)、鼻子(嗅觉)、舌头(味觉)和皮肤(触觉)。眼睛是视觉器官,使我们可以看见形形色色的事物。耳朵是听觉器官,具有收听声音以及平衡身体的功能;鼻子是嗅觉器官,对于各种气味的刺激很敏感。舌头是味觉器官,可以接受甜、酸、苦、咸等不同味道的刺激。皮肤是触觉器官,是接受温度、压力、疼痛等的感受器。通过眼、耳、鼻、舌、皮肤可以将外界信息传向大脑,从而使人产生各种感觉。这些感觉器官收集到的信息,通过传入神经传入大脑,由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再通过传出神经,控制肌肉,使之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本课的教学内容由以下活动组成:

活动一:导入部分,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我们可以怎样知道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情和变化呢?引出学生对感觉器官的认识。

活动二:认识视觉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视觉获得的信息有一定的欺骗性,需要大脑的甄别。可以利用一些图片和实例来说明。

活动三:认识听觉是声音信号由耳朵接受并传递给大脑。这部分的教学可以简化,因为耳的学习在四年级已经接触。

活动四:通过一些物体对皮肤的刺激,认识触觉的形成,同时了解触觉的作用。

活动五:认识嗅觉和味觉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感觉器官,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活动,认识嗅觉和味觉为什么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感觉器官。

在教学的最后环节,可以让学生小结感觉器官的重要性以及与脑之间是怎样工作的,从而深层次的体会到:感觉器官的共同作用可以提高学习和工的作效率。

根据相关内容的调整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在不同的体验活动中认识人体的感觉器官。

能用语言、图画及各种形式对感觉进行正确描述。

能设计活动来认识嗅觉和味觉之间的联系。。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的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知道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协调工作能提高效率。

初步解释大脑与感觉器官之间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感觉器官对于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价值。

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分享研究成果的乐趣。

愿意在生活中用感觉去认识周围的事物。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讨论: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和变化呢?

2.小组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

3.学生汇报,相互补充。

4.学生归纳人体的几种感觉器官,教师板书。

【评析】导入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调动了学生对感觉器官的原有认识,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到身边的事物通过感官提供给我们丰富的信息,为下面教学中对感觉器官的具体认识打下了伏笔。

二、认识视觉

1.教师提问: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一定是真实的吗?

2.学生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可以通过实际事例来说明理由。

3.教师为各组提供医学上辨别色盲的图案,学生观察。认识眼睛具有盲点。

4.教师为各组提供错觉图,学生观察。认识眼睛具有欺骗性。

5.讨论:如何减少眼睛的欺骗性。

6.资料学习:视觉的产生和视觉的工作

【评析】提供的两份图案,让学生在亲历的探究体验活动中,感受到错觉,进一步认识到我们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需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还要训练自己“聪明的大脑”。

三、认识听觉

1.讨论:我们是怎样通过听觉器官——耳朵听到声音的?

2.教师通过自制课件进行讲述。

3.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

【评析】教师在认识听觉环节,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因为耳朵的构造、作用等,在四年级已经学过,学生有认识基础,教师只要简单的把声音信号进入耳朵,由听神经将声音信息传送到脑的过程做一展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就能够加深理解。

四、认识触觉

1.教师讲述:一个同学蒙上眼睛,其他同学用不同的物体去刺激蒙上眼睛同学的皮肤,猜猜这些物体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学生游戏:敏锐的皮肤

3.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感知的。

4.师生小结:皮肤也是一种感觉器官。

【评析】游戏使学生在判断的过程中,认识皮肤也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同时也体会到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一种互补性。

五、认识嗅觉和味觉

1.谈话:当你感冒鼻子不通气的时候,你还可以品尝出食物的味道来吗?当你站在自己家的门外面,不进家门,你可以知道你的妈妈为你准备的晚饭是什么吗?

2.学生在组内广泛交流。

3.游戏活动:小组内的一名学生蒙上眼睛,用舌头去品尝食物的味道,然后捏住鼻子再去品尝食物的味道,前后两次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4.学生交流活动体会。

5.教师小结:味觉和嗅觉的关系是很密切的,通常我们感到多种多样的味道的感觉,是由于味觉和嗅觉协同作用的结果。假如没有嗅觉的作用,茶、咖啡、奎宁等溶液的味道便没有什么区别了。又如感冒时,鼻子不通气,便降低了对食物的味觉感受性。

【评析】味觉和嗅觉是一对比较特殊的感觉器官,实际上学生在生活中有经历,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两种感觉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活动就是学生的生活亲历,体现了生活就是学生学习的源泉。

六、课堂小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小结。

教学片断赏析

师:每个同学都有过感冒的经历,你能说说感冒时候的感觉是怎样的吗?

生:难受,不愿意吃东西。

生:吃东西的味道都是一样的。

生:嘴里什么味道也没有。

生:有时鼻子也不通气。

生:什么气味闻不出来。

师:同学说了那么多感冒的感受,谁能说说为什么鼻子不通气,我们就品尝不出食物的味道呢?

生:它们是相通的。

生:它们的关系可能密切。

生:也可能是闻到的气味可以增加味道感觉,品尝到的可以增加闻到的感觉。

生:反正我感觉它们有关系,具体的不太好解释。

生:就象我放学回家,在家门口我就能知道妈妈做的是什么饭。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鼻子闻倒的,根据气味猜测出来的。

师:还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他的这个活动过程。

生:闻到气味以后,应该是大脑作出的正确判断。

师:可见同学们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那我们就通过活动感受一下。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片断评析】客观的说,这部分教学不是最精彩的环节。我选择的目的是基于以下思考:为什么我们的教学没有得到学生的承认和喜欢?原因是我们设计的活动,离学生的生活有距离。有的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都是一些“小人精”,“小人精”只能说明学生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但他们的薄弱环节是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如果教学中,我们设计脱离生活的活动,那将是对学生致命的打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实际场景,激发他们关注生活的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生活是科学学习的营养供给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达到既动脑又动手的目的。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第15课《吹气投篮》教案教学设计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第15课《吹气投篮》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第15课《吹气投篮》教案教学设计》这是一篇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今天儿童的游戏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所接触到的几乎都是现成的玩具。手工玩具可以让学生感受制作的乐趣,“吹气投篮”利用环保的素材制作,使玩具的功能呈现出简单又好玩的面貌。

15.《吹气投篮》教案

教材分析:

今天儿童的游戏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所接触到的几乎都是现成的玩具。手工玩具可以让学生感受制作的乐趣,“吹气投篮”利用环保的素材制作,使玩具的功能呈现出简单又好玩的面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吹气投篮”的原理,利用不同素材制作有趣的手工玩具。

2、操作目标:学会运用身旁日常生活中可再利用的素材进行创作。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

3、情感目标:贯穿“绿色常识”,做个保护地球的“小卫士”。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吹气投篮”的原理,制作出形态各异、造型有趣的“吹气投篮”玩具。

难点: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进行联想和创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绘画制作工具、做好的玩具。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课前仔细预习。

——讨论

尽可能利用回收物品的做法对地球妈妈有什么有益的地方?

——导入

与学生们一起学习一下课本,看看收集了哪些材料,引入

绿色环保”的感念。

——思考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物品展示出来,一起想一想、说一说,它为什么要这样做。鼓励学生有不同想法。

——游戏

可使用范作进行投篮比赛,进一步理解预习的内容。学生在比赛活动中了解怎样利用吸管制作吹管?怎样做小球?

——发展

思考并交流,说说你准备怎样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让学生拥有充分思考、动手、想象、创作的空间。学生中有独特性的想法应及时鼓励,即使无法立即做到,也应该保护创造的积极性。教师巡视时,多关注材料使用的安全性。

——示范

一个小小的“吹气投篮”,就是一个小小的童话世界,创设有趣的情境,更符合儿童爱玩的天性。怎样才能使“篮筐”的造型更美更特别呢?预习了书本上的范例后,学生们会有更加跳跃的思维方式:水果、昆虫、花草、动物。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身旁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及材料都是随手可得的,用点心思及创意,会有截然不同的想法。

——讨论

你准备怎么做?

——作业

自己制作玩具。

——评价

让学生展示作品,来做一个比赛,在比赛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可以制定一个简单的比赛规则。

相信《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今天刮什么风》教案教学设计反思》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学三年级四年级英语教案教学反思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