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让孩子全面发展”,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现在许多家长不惜花费大量精力和钱财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过于偏重对孩子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技巧训练的风气愈来愈盛。他们热衷于为孩子作早期定向,描绘设计各式各样的“理想蓝图”,完全无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强迫孩子接受成人的主观臆想。这样做的结果,无疑会给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早期教育不仅仅是智力和技能的培养,还是性格、情感、意志、道德的教育。孩子总会长大成人,而作力一个社会性的人,不仅要具备聪慧的才能和智力,更重要的是具备完整的、高尚的人格。如果说一个孩子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的情感,去爱别人。不懂得如何珍惜、爱护别人的劳动果实,不懂得如何去和别人友好、和善地相处,不懂得这个世界上除了他的存在,他的权力外,还有别人的权力,那么,在日后越来越注重人们的协作关系的集群的社会中,他又如何学会生存呢?

不同智力的人是呈“纺槌”状分布转,天才、神童毕竟是少数,如果人人都是天才和神童,那天才就不成其为天才,神童也就不成其为神童,天才、神童应该在各方面都冠盖人们之首,如果他连普通人应有时素质和人格也不具备,也就无所谓天才、神童。社会的大部分总是由那些普通人所组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人就等同于庸人。家长的人才观不能是狭窄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音乐家、画家、文学家是人才,那些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普通劳动者同样也是人才。

如果因为片面追求智能的开发面忽视了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那么在以后几十年的社会中,普通人群便会由那些人格不全、唯我独尊的畸型之人所充斥,那时还有什么高度的社会文明和科技发展可言呢?

作为父母应该时刻不要忘记要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早期教育,让孩子智力发育更全面!


哪些因素会影响儿童大脑发育?

1.供给充足营养促进大脑发育

儿童智慧的发展与大脑的建构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人类的孩子和其他哺乳类的后代是不一样的,人是在大脑不成熟的状况下出生的,父母的基因搭建了孩子的基本建构。孩子的营养(包括孕前、孕期以及出生后)、孩子出生后经历和体验决定着大脑的结构。如果我们早期教育做得好,孩子的营养给得充足的话,他所经历的事情越丰富,他大脑就会塑造得越精美,孩子就会越来越聪明。

2.早期教育有助于大脑的塑造

孩子在妈妈肚子里是处于一个安静的、黑暗的环境,他大部分的时间是处于睡眠状态。他听到的是妈妈的心跳声,胃肠蠕动的声音,大血管内血液流动的声音,还有妈妈的说话声音,其他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睡觉。孩子出生以后,其大脑内的神经细胞需要不断增殖,自身肥大和功能的健全,营养和支撑神经细胞的神经胶质细胞也需要不断增殖、自身肥大和功能健全。

同时孩子马上面临大千世界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比如看到的各种颜色、听到的各种声音,闻到的各种气味,尝到的各种味道,触摸到的各种不同质地的物品……所以大脑内就必须要建立更多的神经通路,来获取这些信息,并迅速做出反应,或者将这些信息储存起来。

如果我们早期教育做得好、营养给的充分,那么一个神经细胞可以长出上万条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又可以和上其它成千上万的神经细胞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致密的网络来应对外界的信息,并让机体及时做出反应。大脑内的神经通路越致密,孩子所经历的事情越丰富和复杂,孩子就会越聪明。

3.神经髓鞘化使婴儿神经传递更快更准

当神经细胞从传入神经接受信息以后,会对这个信息进行处理,然后把处理的结果通过传出神经通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细胞或者是机体的某个器官做出反应来,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有可能传递的速度过慢、或者传递错了神经通路,或者造成传递信息泛化,所以在传出神经的外面包裹了一层层的物质,才能做到神经细胞分工明确,传递的速度更快、在传递的过程中不至于丢失或者传递错了路线。这种包裹的过程在医学上就叫神经髓鞘化。孩子出生时已经完成了50%的神经系统髓鞘化(主要是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出生后到3岁继续完成70~80%(主要是高级思维和高级情感)。

如何发掘和培养孩子的特长?

1.给孩子修剪神经突触

孩子出生时大脑内大约有50万亿个的神经细胞的连接点(医学上称为突触),到了3岁暴涨20倍,所以3岁前也是孩子一生中学习速度最快的3年。但是随后过多的神经连接有可能使得神经冲动传递的速度就要减慢,于是就要对神经突触进行修剪

2.修剪突触原则:优胜劣汰、用进废退

修剪的原则:“优胜劣汰”“用进废退”即:依据孩子自身的体验和经历决定使用机会多的突触被永久保留,并且逐渐强大;使用会少的突触就会被修剪掉。突触的修剪一般从8、9岁开始,到14岁就修剪结束达到成人的水平。当某项技能的突触修剪完毕其发展关键期就结束了。

3.修剪神经突触激发孩子的

突触的修剪对儿童发展潜能是极其重要,因为当孩子每一个第一次出现都可能预示着一种潜能的初现。以后每一次的体验或经历都会强化大脑内的神经连接,而每一个被强化的连接都将可能成为孩子大脑的永久构建部分。而潜能就会被激活成为孩子的一种特殊能力。

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教?

1.抓住儿童发展关键期

神经修剪的过程同时也是是孩子发育关键期,孩子在这个时期学东西非常快,但是一旦修剪完毕,就是发育关键期结束了,我们再想让孩子掌握这个本领或者技能的话有可能就掌握不了了,有可能学习时间就比原来多得多。所以要强调孩子相应的技能应该在发育关键期内进行相应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善于发现孩子特长潜能

家长的陪伴对孩子成长有重大的意义,同时需要家长理解并尊重孩子。为孩子提供一个积极的、情感安全、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通过各种感官亲密接触大自然和其它各种事物,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经历:陪伴中及时发现孩子特有的“第一次”,鼓励他反复学习和体验,成为一项永久的“技能”保留下来。

3.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提供各种玩具、游戏、用模仿“现实世界”的任务来鼓励孩子们主动操纵物体时,帮助他们掌握发育过程中的应该学会的技能,掌握自我服务的本领以获取和体会掌握该技能的经历。鼓励孩子多与小朋友交往、合作,学习并提高交往的技巧;在陪伴中及时发现精细动作发育迟缓的孩子,及早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及时给予干预,不要错过发育的关键期。

早教为什么要早

早教给家长提供如何陪伴孩子,如何互动的育儿方法。

▌以前,我看到孩子乱扔东西,本能的觉得是孩子调皮。现在明白,其实这是孩子空间敏感期的表现,孩子通过“扔”来感知生活的空间。

▌以前,我看到邻居的小孩子哭着闹着要整个苹果,自己却明明吃不完,觉得孩子难伺候。现在明白,其实孩子是在感官的敏感期,他是在追求视觉上的完美。

为什么我们在成年后会忘记3岁前发生的事情,弗洛伊德最早提出了婴儿期记忆缺失这一概念。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并非真的忘掉了这些事情,而是由于个体对性和攻击冲动的压抑,把早期的记忆存进了大脑的另外一个地方,也就是潜意识,因而将童年的记忆阻断在了成人的意识之外。

也就是说,成人之后,我们不能从大脑中提取到3岁以前的记忆。

3岁前的记忆能被唤醒吗?

有些人认为:3岁前的婴儿是有短期记忆的,而且能记住很多东西,但是大部分科学家认为婴儿不具备外显记忆,发生在该阶段的时间无法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因此无法被换回。

也有些人认为:婴儿的记忆如同“快照”,这些感觉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我们没有找到靠近的方法,只要能找到正确的途径,就一定能唤醒这些尘封已久的记忆。

3岁之前发生的事情到成年后会忘记,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

对一个成年人来说,3岁前的记忆是模糊的,但感觉却是清晰的。当一件类似的事情发生时,这种感觉有可能被激活,甚至会左右人们对事件的看法。因此,虽然3岁前的某些记忆消失了,但是对人们认识事物、感知世界的影响是确实存在的。

我们提倡的早期教育,是对视、听、触、味、嗅等多种感官的训练,是对记忆认知、行为习惯、语言情商的锻炼,是对自立能力、探索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

或许你已不记得自己曾经吃过哪些食物,但每一样食物都为你的成长提供了能量;或许孩子在长大后不会记得指导过他的启蒙教师,不记得背诵过多少儿歌、故事,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诸如:感统协调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对事物的基本认知能力将伴随一生。

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


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情,凡事,都不可以操之过急。育儿,同样如此。

之前,我总是担心,儿子的说话问题,吃饭问题,现在,儿子两岁零九个月了,说话问题解决了,吃饭也不成问题了。

大概就是从上个月开始吧。我拿出之前给**买的图片,找出他最爱吃的“山竹”的卡片问他,“宝宝,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居然说:“爱吃的山竹。”我一下子惊讶了,我记得我教过他山竹,可是我没有教过他“爱吃的山竹”。然后我又拿出葡萄的卡片问他,他告诉我那是“好吃的葡萄”。我很欣慰,儿子居然会自己加上定语。但在这之前我的确没有教过他。我想可能是平时给**吃水果时,不经意说“宝宝,来,快来吃,这是宝宝最爱吃的山竹”时,**记住的。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给孩子灌输知识,这比坐下来教他的效果要明显的多。

我的孩子发育晚,因为我们走路就比较晚,一岁半才刚回自己走。而且,我的孩子不爱说话,比一般的孩子说话都晚。**爸就不爱说话,**爷爷更是不爱说话。遗传因素占一部分,但更主要的是孩子懒得开口。尽管我们每天都和他说,他只是用很少乃至我们听不懂的语言与我们交流。多说情况下,都是行为代替语言。

之前我也很着急,总是认为孩子的发育有问题,怎么人家的孩子都会走了,**还不会走呢;怎么人家的孩子什么都能说了,怎么**说话还是不行呢?现在想想,其实也就是时间的问题,孩子的发育有早有晚,晚一些都很正常。我妈常说的一句话,孩子不会不用急,到了时候,自然就会了。估计我是让一下早教的文章给蛊惑了,什么零岁计划,1岁如何,2岁应该如何的文章给搞乱了。欲速则不达,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些天,我也发现,**的记忆力很好,有很多事情是在他不经意的情况下记住的,我们去超市玩,我告诉他这个是苦瓜,那个是南瓜,回到家里,我拿出相应的图片,他就能说上来。新认识的图片,只告诉他一遍,第二天问他,他也能说上来。

我最喜欢和**一起享受晚上的时光。每天晚上我和**在睡觉前,一起认图片,数图片,认动物,讲故事,最后再用积木打着节奏说上几段《弟子规》。**高兴,我也快乐。

育儿,真是件快乐的事。

给家长30条建议:如何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提倡什么?

提倡好的习惯,好的作风。特别是家长要以身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思维的有序性,也有益于孩子责任心的养成。但应从小教育,一旦错过最佳教育时期,再去矫正将相当困难。

2、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对一切来自他人的帮助都应心存感激,对于一切妨碍他人的行为都应心存愧疚。如能养成及时表达内心感受的习惯,既可以与他人心灵沟通,又可以避免遗憾的产生,从而使自己处于健康、积极、主动的生活状态。

3、做事有计划。做大事要从小事开始。不能太宽容孩子的心血来潮和胡思乱想,要让孩子习惯于行动之前做计划,并使计划趋天可行。

4、讲究卫生,干干净净地迎接每一天。孩子的形象与状态容易影响孩子的心态。如:剪去长指甲,经常换洗衣服,经常洗澡,不使自己发出异味、书本上不乱涂乱画等。

家庭教育反对什么?

1、反对将就孩子的坏脾气。孩子和性格、脾气对孩子后天的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

2、反对给孩子造成一些“隐性压力”。弄不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3、反对对孩子自信心的伤害。每个孩子都有其成功的落脚点,都有可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孩子有获得公正主价的需求。要从尊重孩子的人格去滋润孩子的心田。4、必须坚决反对这实在在的“家长作风”,改变学习是孩子唯一出路的观念。今后的社会承认的是孩子的能力和素质,而不是学习成绩。学科学习对孩子来说只是一个墨点,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培养。如果孩子学科这习不好,万万不要放弃,只要把孩子培养成为有道德、有爱心、有公德心的人,将来一定会对社会有用的。

给家长的30条建议

1、夫妻共同做家务,以便夫妻双方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教育。

2、将一切时间都献给孩子,形成以孩子为主的生活日程表。

3、做有预见性的父,不做事后诸葛亮。

4、不以自己的模式塑造孩子,支持孩子走自己选择的道路。

5、持之以恒,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6、不向孩子隐瞒生活中的阴暗面,并根据孩子年龄和成熟程度慢慢给孩子解释。

7、夫妻共同研究如何培养子女,并努力保持一致。

8、重返童年,陪孩子一起娱乐、玩耍。

9、父亲努力去说:“我爱你,孩子!”,并用行动传达你爱。

10、避免说谎话、假话、脏话、牢骚话,以免污染孩子的心灵。

11、夫妻之间避免吵架,以免使孩子产生恐惧和不安,或上行下效。

12、避免在孩子面前谈论单位人事方面的分歧,以免因自己的好恶影响孩子对人对事的看法。

13、避免在面前流露对钱、权的不正当想法,以免使孩子产生特权思想和金钱至上的意识。

14、不占公家的便宜,以免使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15、孝顺长辈,为孩子做出表率。

16、不要动不动就让孩子写检查,以免使尊重与被尊重、教育与被教育渐渐易位、谈化、走形。

17、与孩子一起学习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最好能先行一步,使孩子能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18、让孩子多多体验成功。这是抵御不良媒体的关键。

19、孩子上网之前先立下规矩。如:每天使用计算机一般不超过一小时,不泄露个人和家庭秘密,学会选择浏览健康网站等。

20、丰富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广泛的兴趣,尤其是热爱户外运动。

21、引导孩子学会交往。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在伙伴的友谊之中,是避免虚拟时空诱惑最重要的保障。

22、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做到量力而行。要使教育获得成功,遵循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以此考虑教什么、怎么教。

23、要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不要急于求成。

24、家庭成员纯朴配合、协调一致,使孩子的品德和行为按统一的要求发展。

25、把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家庭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孩子在一个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26、有理智、有分寸地关心爱护孩子,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力戒溺爱。

27、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严格要求孩子,严而不厉,严而不出格。

28、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出榜样,即要言教,又要身教。

29、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成长。家长不必要时时处处都参与的生活空间,孩子有孩子的世界。要引导处理好同伴关系。

30、家长要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表现出在追求知识上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并以此来影响、教育孩子,激发孩子的主动性,进而转化成自身的不懈努力。

全面关心,使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

德育方面。要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远大理想立志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培养孩子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关心他人,艰苦朴素。目前,要特别注意对孩子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祖国为人民而勤奋学习的教育。

智育方面。要时时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一切活动都要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形成一种高度重视,平时光是问一问是不够的,必须深入了解情况,有时要参与孩子的学习。可以共同研究探讨,提前看看书,备备课参与孩子的学习当中去。牺牲点儿喝酒、搓麻的时间,多陪读陪练,方可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如上课前做好预习,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课后及时巩固训练,放学后要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阅读课外书时遇到生字、生词,自己动手查字典,遇到不懂的问题要请教他人。直到弄懂为止。总之,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体育方面。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特点是爱动,家长必须适度的引导孩子运动。不能由于玩的过度,影响休息和学习,要鼓励孩子做些正当的安全的有益的活动,以促进孩子的健康和发育。应该保证孩子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要睡足十个小时。看书写字要注意光线适中、不能太亮或太暗,以免造成近视眼,饮食方面要教育孩子不偏食,样样菜都要吃,以吸取多种营养,控制孩子吃零食,影响发育,还要教育孩子讲究卫生,每天要刷牙、洗脸,经常剪指甲、洗澡、洗头,勤换衣服等等。

宝宝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


儿童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学家加得纳提出。这一教育理论将人的智能分为8个方面,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其理论更注重儿童智能的全面开发。

多元智能教育理念的具体教学内容

语言智能。培养、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通过孩子对童话故事的喜爱,培养他们自己听故事、说故事的能力。

音乐智能。让孩子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以及音色,从而使孩子爱上音乐艺术并培养良好的音乐表现力。比如唱歌、弹唱弹奏以及简单的填歌词等。

数学逻辑智能。通过游戏活动,教会孩子们能够运用数字运算。例如:通过开商场、开医院的游戏,来认识货币,并学会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空间智能。指认识三维空间的能力。。通过美工活动和做游戏培养孩子前后左右上下的空间概念。例如:画画写生活动,通过对描画对象的观察体验感觉空间概念。

肢体运动智能。通过日常生活和形体活动来发展孩子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

内省智能。指认识自我和善于自我反省的能力。让孩子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例如:在数学活动中或者相识礼仪活动中认识自我,以及自我和别人的区别。

人际关系智能。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孩子在陌生环境中有效地认识他人、理解他人,能够在人际活动中学会察言观色,能和不同的人进行交往。例如娃娃家,开医院等游戏。

自然观察者智能。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收集探索自然现象、植物以及动物的能力。

让孩子学会面对痛苦


乐乐曾在大人的帮助下,养过一只小鸡,从鸡宝宝一直养成长出鸡冠的小公鸡。在小鸡成长的过程中,孩子观察到小鸡长出翅膀了,长出小鸡冠了,小鸡在院子里遛弯时喜欢在泥地上扒土玩等等,感受到无比的快乐。可是在城市的家里怎么能养鸡呢?一是鸡的粪便太臭,尽管经常清理还是会污染家里的空气;二是小鸡长大了要打鸣,不符合物业管理的要求。但是我没有武断地趁孩子不在家时把鸡杀掉,我觉得这样做会伤害孩子,不如让孩子面对养鸡的各种经历。

我先把平时和孩子玩过的“捕小鱼”的亲子游戏又讲了讲,告诉孩子为什么捕到小鱼就放回河里,捕到大鱼才送到鱼市。过了一段时间,又告诉孩子,我们常吃的鸡腿、猪肉都是把小鸡、小猪养大了变成的美味。还讲了猪皮可以做什么,猪毛可以做什么。乐乐慢慢地接受了把小鸡变成美味,也能够观察姥爷杀鸡、接鸡血、拔鸡毛等过程。我还事先拔了几根好看的鸡毛留着给他玩。

但是刚过了两天,乐乐早晨醒来就不开心,说:“我梦见小鸡了,我最不喜欢杀掉小鸡了。”“你不是喜欢吃鸡腿吗?”“我喜欢超市里的鸡腿!”见孩子还没有真正面对这个现实,我说:“如果你觉得很难过,就哭出来吧。”孩子哭了一会儿(我一直静静地等待着),说:“爸爸做的鸡一点儿都不好吃。”的确,老公一向擅长烹饪,可那天做的鸡是炒的不是炖的,嚼不动;鸡血豆腐也没煮熟。乐乐最喜欢吃血豆腐了。“真是的,太不成功了。”我表示赞同。见孩子情绪好了,我立刻说:“乐乐现在学会面对痛苦了,太好了!”他也笑了。

我想:孩子自己经历痛苦,化解痛苦,比我的开导更有效果。

学会“面对痛苦”,并合理化解,是孩子要经历的一种情感体验。

首先父母要认识到这一点,然后才能合理疏导。通过小鸡的到来、喂养、失去的全过程,孩子体会到了快乐、痛苦这些真实的内心体验。

仔细想想,我们人类不也是要经历出生、成长、死亡这个过程的吗?

我们很快能够学会享受快乐,我们也应该很快学会面对痛苦、失意,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5方面入手,教你全面开发孩子潜在的天赋


孩子潜在的天赋:音乐、运动、绘画、语言、性格等方面。

(1)音乐

唱歌会使小宝宝对节奏敏感。在几乎还站立不稳时就会按音乐的节奏摇晃。在播放宝宝熟悉的曲调时,他们会鼓掌。听音乐一般能使大脑得到训练。

(2)运动

婴儿的运动能表明其将来从事体育运动的天赋。

在怀孕第7周时,婴儿就开始学习运动,2岁时婴儿已经能够翻跟头和保持身体平衡。到4岁,小孩学习运动的阶段就结束了。

(3)绘画

颜色会促进小艺术家成长。婴儿在出生后第4个月到第8个月可以准确地观察其周围环境。不久后,婴儿就开始寻求表达方式,复述自己所看到的颜色和画面。有些宝宝很早就有良好的色彩感。

父母应为孩子购买彩笔,让孩子绘画 。

如果父母发现小孩在二三岁时到处乱写乱画,就应该扩大小孩的视野,例如带孩子参观博物馆,与孩子一起翻阅挂历等。

(4)语言

念诗和多说话会唤起婴儿的语言兴趣。语言天赋既是天生的,又是教育养成的。与婴儿多说话至少会促进婴儿的语言兴趣。小孩小时候说话多,长大后也往往很健谈,所以,父母要让小孩多说,说错了也没有关系。

(5)性格、感情方面父母是榜样

每个小孩的个性都不一样。但控制我们的感情的大脑区与听、看或运动一样也依赖于外部的刺激和经验,他们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发育成熟,而父母则是婴儿与外界交往的第一人。

父母要多关心小孩,多倾注爱。这是父母能够为孩子形成好的性格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得到许多爱和悉心照料的小孩往往形成稳定的性格。

你的面子受损,别让孩子买单


无论作为宝妈还是宝爸,应该都会有带娃出门的恐怖经历,无论购物旅游还是办事就餐,各种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上,只要带着小娃,不亚于带上一颗不知何时就会炸响的重磅小炸弹,甚至比炸弹更加麻烦——

也许是因为困了累了饿了,也许是因为什么事情没有遂了心意,也许是因为嘈杂和无聊,也许根本就是无端而来的心情不爽,小祖宗不知道被按错了哪个按钮,扯开嗓子开始闹起来,轻者嚎啕大哭,重者满地打滚,哄了抱了都没用,分贝可能反而会更高一点,当家长脊梁骨立刻被数道目光做成的利刃戳得鲜血淋漓,流的汗能湿透羽绒服,背负着这比喜马拉雅山还大的压力,你这时会怎么办?

很多父母在这种情境下很可能内心升腾起一阵难以按捺的烦躁,立即发飙把孩子劈头盖脸的臭骂一通,没底线一点直接呼巴掌,就算不能把孩子立时吓懵,止住哭闹,也能成功的划清界限撇开责任——不是我不管教,实在是孩子太熊啊!

这样做很可能挽回了一些面子,但是烦躁的你是否意识到那个被你修理的孩子现在到底几岁,到底适不适合成人世界的社会法则来要求他?

一个孩子赤条条的来到世间,只有动物性,他的世界非常简单——饿了要吃,困了要睡,不爽了要发脾气,喜欢的东西就要拿。并且一旦有需求就想立即被满足,不会考虑条件和场合。要让这只自由自在的小动物慢慢进入并适应繁文缛节的人类社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能够理解简单的指令,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

明白简单规则所在并知道怎样遵守,还需要一年多;

区分家里和公共场所的规则有所不同,至少要三岁左右;

懂得自我控制和排解情绪,起码要四岁了;

能成功让自己的情绪时刻不失控,需要学龄的孩子才能真正做到。

这个进度还是在家长原则界限清晰,并且引导教育得当的情况下,育儿技巧差一些的话,这个进度还要往后拖。

所以说,基本所有学龄前的儿童在公共场合都随时有失控的可能性——所以规定上学的年龄是有讲究的——指责这群小动物没素质不懂事儿给你丢人,不觉得有点强人所难吗?

为了自己在陌生人面前那点莫名其妙的面子,当众教训甚至羞辱孩子,置孩子的自尊为何地?不怕娃儿长大了找你计算当年心理阴影面积吗?

遇到宝贝在公共场所失控哭闹,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分以下三步走:

首先,理解——没有所谓的无理取闹,所有的哭闹都是有原因的,请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试图理解他们,说出他们心中的话:“妈妈知道,你累了不想走了”“妈妈明白这个东西特别好玩,你很想继续玩”“妈妈晓得,这里很无聊你不想待下去了”

其次,沟通——让孩子说出心中的诉求,和孩子商量解决的办法,甚至可以讨价还价,找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妈妈可以抱你上楼,接下来你自己走好吗?”“我们可以再玩三分钟,妈妈数100个数,然后就走好吗?”“再等妈妈一下,一会儿出去妈妈可以买冰激凌给你吃哦”

最后,安抚——情绪是需要宣泄的,假如说你遇到了伤心事正在掉眼泪,来个人跟你说,不许哭看你多丢人,你是不是很想踹死他?如果你家娃儿情绪崩溃什么都听不进去,也要给他一个时间和空间让他可以宣泄掉情绪,你要做的只是把他转移到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地方,拥抱他让他慢慢平复,然后有事好商量。

当然,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和无礼过分的行为,依然是要温柔而坚定的拒绝和阻止,但那是因为你的教育原则儿拒绝阻止,而不是因为挽回面子而发泄怒火。

处理过程中关于周围的奇怪目光和议论,请为了孩子屏蔽忽略之,作为家长,你要做的是尽力保护孩子,而不是为了一群不相干的人而伤害孩子。

另外我也要声讨一下现在的舆论环境,近两年各种媒体上口诛笔伐所谓“熊孩子”声音是一浪高过一浪,大帽子一顶一顶的砸下来,一看见公众场合孩子哭闹,就是没素质没教养没公德甚至没良知,骂得酣畅淋漓好过瘾,但是可有人想过你指责声讨的只是小孩子?没有发展到学会控制自己的小孩子!你们当真觉得,孩子面对着这个陌生嘈杂,气闷拥挤,无聊透顶的成人世界,就都应该一个个的全部乖乖听话?多难受都必须得忍着?不忍着那就是没素质对不起社会?

有人要说,我们不是针对孩子,针对的是家长对失控的孩子管教不好的错误。

说这话的人一定是没当过父母,至少没当过一个倔强孩子的父母,要知道孩子一旦崩溃失控,那不是管一管就能不哭的,你越简单粗暴的让他不哭,他越会哭得厉害。关于控制自己的技能,家长即使努力在教,你得让孩子慢慢的学习不是?谁也不是娘胎里蹦出来就知书达理的啊!

而对于饱受身体和心理双重巨大压力的带娃家长,又有多少人体谅呢?哪怕他抱孩子抱得手要断了,哪怕他已经费尽口舌和孩子讲道理,哪怕他为了转移孩子注意力用了浑身解数,这些都统统没有人看见,只要孩子一哭闹吵到了人,那就是千夫所指。

路人们呐!你们能不能讲点道理?你们口口声声说家长孩子没素质,那请问你们听孩子哭闹几声就跳起来骂有没有素质?

说到素质,有一种重要的素质叫做宽容和理解。身在美国带娃出门,我经常经历这种时刻:

在医院的候诊区,孩子因为不愿进屋大吵大闹,护士微笑的和我说,“我懂的,他两岁嘛!”(在美国有terrible2之说,意即两岁左右的孩子就是会很可可怕)

在超市结账排队区,坐在购物车上的孩子因为不耐烦而开始尖叫,排在我后面的白人老太太主动和孩子做互动游戏,好让我能顺利结账。

在餐厅等上菜的时候,孩子因为太饿而大声抱怨,我正考虑要不要拎他出去,邻桌的男士递过来一架菜单折成的纸飞机,成功的转移了小朋友的注意力。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经常让我感受到充溢在整个环境里的善意与温暖,这才应该是真正的素质吧。

小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本就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无论过去还是未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不停的在发生,为什么要上纲上线,提升到道德的层面上呢?大家有义愤填膺的力气,不如呼吁我们的公共场合的硬件设施多加考虑孩子的需求——商场里设几个儿童角,饭店里多几个儿童餐椅,办事等待区放几本童书——比起抱怨熊孩子,这难道不是更加有效的解决方向吗?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长大的过程,他们会做出很多在大人眼里无法接受的事情,但他们只是孩子呀,那是就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

当他们哭泣时,当他们迷茫时,当他们不知所措的时候。。。。。

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耐心,安抚他们,试着理解他们,因为你就是他们全部的依靠,是他的整个世界。

孩子们终将长大,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陪伴,静等花开!

愿我们的环境,少一些戾气,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学习社会规范的过程中,更多的感受到爱护和包容,而不是指责与挑剔,这些固然来自家长,也来自路过孩子的每一个陌生人。

喜欢《让孩子全面发展》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让孩子不再咬手指教育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