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秋天怀念心得

08-03

每个人即使对同一件事情看法也是不一样的,是时候应该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写成一篇心得体会了。写心得体会可以丰富我们的思维和提高写作技巧,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选取了这篇文章来为大家解读关于“秋天怀念心得”的最新知识,请将这篇文章收藏起来与您的朋友们分享它!

秋天怀念心得 篇1

初秋的某天我在地里干活,天气不热,蝉鸣声在野草荒藤茂盛中彼此起伏,叫的倒是自在坦荡。

各种各样的小昆虫在眼前飞来飞去,飞的竟是那般的无拘无束,逍遥快活。还没有到傍晚时分竟然刮起了风,接着雨点就落下来了,无情的风雨顷刻便消去了蝉虫的鸣叫。没有估计到下雨,就没有带雨具,只好在茂盛的树叶下避雨。听着沙沙的雨声倒多了几份落寞和伤感,放眼四目朦胧的带有寒意的秋雨凝固在初秋的傍晚,带着凉意的秋风一同袭来,涌上了每一处田园的角落。

在心里感叹着又一个八月了,在四季交替的红尘中,竟是一场秋雨模糊了心眼。

去年八月回家照顾病中的母亲,有一天和侄子一起出去走走,记得盛夏茂盛的树叶还没有来得及郁郁葱葱地活一回。家乡处于高寒地带寒意来的特别早,还没有过完中秋萧瑟的秋风夹杂着秋雨便无情残忍的吹落了门前杨树的叶子。我和侄子走在满是秋叶的乡间小路上,相互默不作声只是心里多了许多的悲凉和孤单。当坏心情来时就像是这场秋雨没有任何预兆,人的心情也会随着秋风扫落叶一样的凄凉,顷刻莫名地感慨、莫名地心痛、莫名地流泪……

母亲,我不曾这样唤您已经好长时间了,在这期间我只能听别人这么唤叫,亦或女儿唤我妈妈,这个时候我也多想深情地唤您一声,然而面对四周茫茫我依旧只能沉默。在这沉默了好久的此刻,伴随着我满眼的泪水,我还是从心底唤出了声。

虽然我已到中年,却能够这样唤您一声母亲,我感到无比的幸福……仿佛又回到了那些过往和您相依为命的时光。

想来您已经离开我了,可我常常把这当做一个幻梦,有时在深夜或因看书或因家庭的事物烦恼而静坐时,便会突然伤痛如焚,悔恨交加。满腔的话语微波涟涟,也许我太过于激动并且太易伤感,深藏已久的话语说出口竟是如此的苍白和荒凉,但我不得不由把这荒凉和苍白隔着时空跟您坦露。

从我模糊有印象的那时起,您便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艰难困苦,不怨不艾,不声不吭担负着种种的劳累和辛苦为我赚取上学的条件,年复一年的为生活而奔忙着,独自吞饮着种种的奚落和嘲笑,却为我用爱和劳作倾注往日。

秋天的怀念,在又一个秋不知不觉中到来时……我又一次在回忆里寻找回味和母亲在一起的共同日子,在这之前早已有种柔软的感恩触动了我的心弦;泪水早已润满了眼眶在依稀的泪光中,我又恍惚见到了母亲,那些甜蜜苦涩的回忆在脑海里慢慢地回放,静静地定格;是不是对母亲的怀念从一滴泪开始,就穿透了心灵所有的幸福和守望?

这一场秋雨打湿了我思乡的弦……

在朦胧的泪光里,母亲再也不是原来健康的样子,笔直变成了佝偻,青丝已成白发,还有满是饱经沧桑的脸。秋天总是很伤感的,就像是旧年的秋天我极不情愿地和大病未愈的母亲离别,母亲是下不了炕的,在临行前夕母亲一晚上都是牵着我的手,欲言又止。我知道她舍不得我走,可又不愿意耽误了我家里的事务,夜深了,母亲终于抑制不住,泪水潸然滑落说了一句让我终生不能忘记的话:“我的丫头啊,你大老远来了伺候了我一个多月,当妈的没能让你吃上一顿好饭,我、我……”母亲再也说不出话来了满是爬满皱纹的脸上全是遗憾和愧疚。我亲爱的母亲,您躺在病床上自己的命都朝不保夕了,心里还惦念着没有给女儿吃顿好饭。

第二天临行前,我一遍又一遍重复:“姆妈,您好好养病啊!”我不敢哭出声来其实我的心早已碎了。还没有走出家门,我明显看见母亲很吃力地直起身子抬头向门口一个劲儿地张望。我折回去看见母亲的手始终没有离开过眼角,之后这竟然成了我和母亲的生死离别,这种抹不去的记忆想起来怎能不让我心如刀割,更是一种撕心裂肺的心痛。

瞬间的母爱所触动的幸福,只能用时间去慢慢地梳理和品读,才能感觉到全部的情感和意蕴,这是一种怎样的呵护和关爱。我愧疚怎么就没有陪母亲过完她在人间的最后一个中秋节呢?我微微颤动着惊异于这秋天的怀念和欲望,我是因为带着深深的内疚和忏悔的。为什么不依附您的身旁多陪陪您,和您多说几句心里话,听听您的心跳,哪怕只是一会儿,哪怕只是几句。可我只是忙于自己的事务,使您固守病床,望着四周沉寂的墙壁,看着窗外的光影移动,期盼之中一次次频临绝望。其实我知道的`,您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儿女们给您买一件衣服或一斤微不足道的白糖时,再不,在孤独的夜里哥哥就那么漫不经心跟您说上一句抚慰的话,您也会高兴极致热泪盈眶……而今我只能站在秋天的长风里,站在萧瑟残阳的拍动里,站在荒草瑟瑟的坟前,我才意识到很多年来我一直寻觅着所谓生命的意义,竟然不知我生命最大的榜样,就在我的面前就在我的血液里。而当又一年的秋天来到我才知道回头很难,我只有在回忆的流年里慢慢重拾有关于和母亲在一起过中秋的点点滴滴,在依稀的泪光里重温母亲的慈祥,缅怀以往于是常常带着母亲曾给我的温暖而感动着,也常常为匆忙而毫无预料的变故伤心着。每当和姐姐说起母亲,我还能深切的感觉到她的亲切和慈爱。

又是一阵瑟瑟的带有凉意的秋雨,坐在没有任何遮挡风雨的车上,眼里灌进了雨水打得睁不开眼,任凭秋雨打在我的脸上,闭着双目任凭心雨再一次肆意横流……

人生路,难和易都要自己走,世间情,冷和暖总会有人知。秋天的怀念如同一粒失落的种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种在了自己心里,借着秋雨浇灌在迷茫和悲凉中蔓延生长。有时候我在想,假如有一天我没有了思想,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想我不会快乐的;因为我习惯了独处、习惯了对母爱那种天生俱来的思念,本想一个人慢慢地放开思绪,却料想有秋雨多情的陪伴,才滋生出了心底这么多的怀念,我不应该那么的自私只好伏案记录下来上面的文字。

秋天怀念心得 篇2

《秋天的怀念》一读完,给人一种悲伤的感觉。作者。的母亲已身患绝症,也不愿让他儿子知道。不过,要不是作者把生命看得那么轻,可能他的母亲也不会一点儿也不关心自己,而只顾着作者。作者每次砸玻璃或者摔东西的时候,他的母亲并没有拦住他,只是悄悄的躲出去,容忍着他的行为,也在独自悲伤。作者的母亲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但她却没有去治疗,只是希望能和作者一起去北海看花。作者的妹妹告诉作者母亲的情况后,作者终于了了他母亲最后的心愿。但他的母亲最后还是死了。作者的母亲死前还牵挂着作者和作者的妹妹。作者的母亲把所有的爱都用在作者身上,终于燃起了作者对生活的希望之火。

其实,我们身边疼我们爱我们的母亲都有这样的爱,或许是我们未能从小节上发现到,母亲对我们的爱是我们回报不了的,我们只能把最好的,母亲最想要的成绩来回报她们。当我们已进入梦乡时,是我母亲上夜班之时,她正在劳累地翻阅着账本。当我们放学之时,是她们被油烟熏得够呛之时,她正在劳累地炒菜。我们儿时对母亲的要求是数不清的,但母亲的要求只有一点,就是一日三餐吃得饱,有人陪着她们。

母亲就是如此伟大!

秋天怀念心得 篇3

一场细雨过,一阵凉风起,一个转身,秋,自指尖缓慢滑过,心底浮起丝丝缕缕难舍的情愫似湖面涟漪荡开:那风,那叶,那雨,还有暖暖生香的阳光。

暖阳下的秋,处处是美景。随手摘一段置身其中,满目美景如诗如画,触动着内心深处的痛,怦然心动,瞬间,化为一树枫叶的一片红,一缕花瓣的香。微风徐徐拂面,一眸情,一丝香,呼吸间,内心依依难舍的眷恋香红了一片心隅。

一缕微风,一片叶舞,一场花瓣雨。

秋的色弥染眸眼,捧一枚落叶,细数叶脉,纵横交错,重载了多少厚重的希望,多少隽永的誓言,多少刻骨的惦念,多少温馨的期盼。风雨磨练的坚毅在掌心里怒放,在秋里散发微微清香,在心田里溢满暖暖的甜。静坐秋的阡陌,与秋相拥对语,知心的暖意,在秋的美景中嫣然,把这份暖沾上淡淡的馨香,芬芳这一季的心扉。

欲静,风不止;欲念,风带走。我是一片红叶,随风飘逸蹁跹,看人间风情万种,赏世间百媚千态,读万物炎凉冷暖。

绵绵一季秋雨,缓缓敲打我的心坎,低语诉说着心事。绵绵秋雨将一帘心事氤氲,声声柔,语语情,滴滴落在心灵深处,渗透神经的每一处,生出丝丝的念:一段过往;一段情缘;一段浪漫。浅喜和着深爱顺着脸庞滑落,与落下的秋雨缠绵在一起,染红枫林一片。

时光轻轻地走过,经过的.每一处成为难舍的美好回忆,我只能用淡淡的墨描绘满满的爱读给你听,记忆深处的温润,轻轻掠过湖心站立成一枝莲,静静地成为永远的温婉。

摘一枫林深处,搭一茅屋,与自然相拥,随着时间的流逝淡淡老去。当思念萦绕满怀时,切一壶香茗,闲步山野,采一片悠悠白云为笺,携明丽的阳光为笔,研绵绵细雨为墨,书一纸满满的爱,将秋之静美安暖于心。

秋的美,安然、悦目、醉心。

秋天怀念心得 篇4

在母亲还没有逝世之前,自己却没有尽最大的努力让母亲过上好的日子,多么遗憾啊。这是xx在秋天为您阅读后精心编辑的怀旧情怀。希望能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写出一篇好的作文。篇一: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离去,我从没想过这会是永远的告别。

当邻居的年轻人背着我去看她时,她呼吸困难,就像她的艰难生活一样。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史铁生的母亲对史铁生无私的爱。母亲希望在身体非常虚弱的情况下,给残疾的儿子史铁生带来阳光和幸福。因此,史铁生取名于秋的记忆,实际上是为了纪念已故的母亲。

在母亲将去世之时,他给予她的更多的是麻烦。史铁生觉得愧对母亲,“愧”已经无法改变。这让史铁生的心深深埋下了悲伤。

现在,秋天,史铁生怀念母亲的快乐时光。唯一能报答母亲的就是上文中母亲临终前没有说完的一句话“与妹妹在一起要好好活着”。与前文中母亲在时所说过的“我们俩在一起要好好活着。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怎能不引人垂泪?篇三: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生活中处处有爱,它们无时无刻都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在课间里,在家中,在每一个角落,到处都洋溢着爱,然而,这些爱中,母爱最平凡,最普通,母爱也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

在《秋天的怀念》中,一位病入膏肓的母亲照顾一个双腿瘫痪的儿子,最后母亲去世了,在又一个秋天,妹妹推着“我”去看菊花,表达了他们对母亲无限的思念,我都形容不出这位母亲有多爱她的儿子,她的病已经严重到了那种地步,还不告诉家人,并且还忍着剧烈的疼痛全心全意地照顾儿子。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种爱,因为它太棒了。这种爱比海深,比天高,比山重。直到母亲奄奄一息,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时候,还在惦记着子女,怕他们这样,怕他们那样,最后,不放心的离开了人世。

读到这儿,我无声地落泪,这位母亲图什么呢,她就图子女幸福安康,她不图报答。这就是母爱。

每个母亲都爱她的孩子,甚至为他们牺牲自己的生命。 文中,母亲在“我”瘫痪时,总是会偷偷落泪。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妈妈也是这样的,别说“瘫痪”了,就是得了什么炎啦,像肺炎,妈妈们也会着急,在病痛折磨我们时,我们的妈妈们也会悄悄地落泪,我们可曾观察过,我们可曾体会过母亲所给的那一份深深的爱。

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是高尚的,母爱是最大的!

秋天怀念心得 篇5

静静的合上书卷,沉浸在《秋天的怀念》中,默默地品味着母爱的平凡与伟大,生命的无奈与坚强.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史铁生。她说的是母亲无私的伟大母爱。当他儿子瘫痪时,他的脾气变得暴躁起来。

这使母亲的心很痛。她一直想带儿子去北海看菊花,并鼓励儿子像菊花一样好好生活。但在母亲想陪儿子去看菊花的那天,她突然去世了,临死前还在为孩子担心。

多伟大的母爱啊!她不带任何功利,心中只装着孩子,唯独忘了自己;她坚忍不拔,即使在绝望的时候,也要教会孩子们怎样好好地活;是太多的母爱维系着我们这个可爱的世界:如《穷人》中的渔夫的妻子;《麻雀》中的老麻雀……

看到最后几段,我差不多想哭了,喉咙想有什么在里面,说不出话来,她真是个好母亲,自己在大口大口地吐鲜血,在临昏迷前,在艰难在呼吸着,脑子居然满脑子在想女儿。这位母亲真是无私而伟大。

假如,我是她的儿子,我一定会听她的劝慰,不让好担心;假如,我是她的儿子,我会听她的劝,不在愤怒和悲伤,假如,我是她的儿子,我会陪她看菊花,让自己犹如菊花那样灿烂。假如……

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每个母亲的爱都是无私和伟大的。再好不过了。我妈妈不是吗?

仔细一想,世界上的母亲哪有不爱儿女的呢?母亲们不辞劳苦地养育自己的儿女**,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却不是图报酬,有时甚至连一句感谢的话都得不到,但她们什么时候抱怨过?她们还不只是一心希望自己的儿女成才?

每个母亲都爱她的孩子。不管他们有多任性,妈妈们总是会容忍他们,容忍他们,理解他们。尽管有时儿女们犯了错、母亲责骂他们,还不一样是为他们好吗?母亲们就像一把把不闻不问的雨伞,永远为儿女们打开着,为他们挡风挡雨;母亲们宁愿自己受风雨摧残,也不愿意让儿女受到一丝伤害。

母亲们对儿女说的任何一句话都是善意的,希望给儿女们指出一条光明的路。母亲们但愿永远陪伴儿女共度时光,但她们从不自私,从不把儿女硬留在自己身边,而是永远在儿女的身边当“守护神”。

啊!母爱是无处不在的!当你遇到困难时,当你生命受到威胁时,……你会深深地感到,母爱是无私的,是奉献的,是伟大的……

从这位母亲身上,我看到了一份伟大的母爱,这体现在母亲对儿子的关怀和安慰上。当儿子暴怒无常的时候,她就悄悄的走出去,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的走进来。她对儿子说:

“听说北海的花开了,我推你出去走走”母亲这样做是为了让儿子鼓起对生活的勇气、信心。母亲还握着儿子的手,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好好活……”。

“好好”两字饱含着多么大的鼓舞啊!

母爱是感人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使沙漠中的母骆驼为了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水滩中;母爱使在油锅中被煎的鳝鱼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而始终弓起身子;母爱使在**中的废墟中的孕妇直到产下婴儿方含泪辞别世间…… 其实母爱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是母亲觉得这样做对孩子好她们才会去做的。亲爱的妈妈,如果我长大成为一个诗人,我会赞美你;如果我是一个歌手,我会赞美你!

秋天怀念心得 篇6

1.

站在从小长大的老梨树下,思绪随着泛黄的白梨果摇曳在秋的风中。透过老梨树斑驳的空隙,细碎的光线,斜映在我的身上,岁月掠过沧桑,洗礼着记忆的风霜。思念穿过云淡风轻的天空,折射在老梨树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思绪在老梨树的枝叶间蔓延,那些尘封的岁月,在脑海中逐渐清晰了起来。一件件往事有了清晰可见的纹络,写在了老梨树的年轮里。回首,明月照古今,奶奶的笑容绽放在微黄的白梨果上,时而明媚,时而模糊。

那年的秋天,在白梨果泛黄的时候,奶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年我只有九岁,就失去了疼爱我的奶奶。停放在老梨树下大红的棺材,一直刺痛着我的心,多少个午夜梦回我都从噩梦中惊醒,泪水顺着眼眶滴落......

在我的记忆中奶奶布满皱纹的脸上,一脸的愁苦。穿着长褂子的奶奶,迈着三寸金莲的小脚,细碎的步子,拖着她风烛残年的身体,承载着岁月的风霜。奶奶在看到我们这些小孙女围绕在她的身边时,她的脸上才会露出慈祥的笑容。这些的孙子孙女中,奶奶是最疼爱我的,因为我从小就懂事,知道奶奶生活的辛苦。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从小就没了妈,奶奶在我身上倾注了更多的爱,我也是裹在奶奶的怀里长大的。那时的我总想帮奶奶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为奶奶分担些生活的重担。可是,每次我都是越帮越乱,只能站在门口,看着奶奶忙碌的身影进进出出,细长的身影夹在了岁月的门缝里。兀自站在时光的路口,回忆。独自推开记忆的闸门,锈迹斑斑的铁锁,砸在脚趾上,让我的心生出丝丝的疼痛。

每当春暖花开时,这棵老梨树就迎寒绽放满树雪白雪白的梨花,给衰败的老院子增添了无限的温馨和浪漫。招引来美丽的蝴蝶在梨花上翩翩起舞,风从天空吹过,掠过老梨树的枝头,淡淡的清香飘荡在院子的上空。闻着醉人的花香,记忆拂过心头,时光在无情地侵蚀着岁月的沧桑,几分痛在心底荡漾。

奶奶说:当年她跟爷爷是从关内一路逃到东北的,其中的艰辛自不必说。一路上风餐露宿,漫无目的,最后走到了八虎山脚下的柳条村,淳朴的小山村接纳了这对苦难的夫妻,我们家现在的老院子就是当年一户王姓村民全家闯了关东,低价卖给爷爷奶奶的。奶奶经常会念叨起,说他们是好人,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们,让我们铭记他们一家人的恩情。奶奶在搬到这个院子时,托人在外村的果树园里买来了这棵梨树,就栽种在院门外,奶奶说:老梨树是我们家的一份子,像我们的亲人一样。

秋天,满树的白梨果在郁郁葱葱的枝叶间闪着金黄色的笑脸,像个可爱的娃娃,隐藏在绿叶间,调皮地捉着迷藏。一闪一闪的,在阳光的照射下煞是好看。金黄色的梨咬上一口满口生津,甜丝丝的感觉沁入心脾。那时,我们家是村里唯一有梨树的人家,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白梨果就成了我最好的零食。奶奶把摘下的白梨去皮,给我熬白梨罐头,在加上点小姑从外地带回来的冰糖,那果汁酸酸甜甜的,喝上一口生津止渴,那种味道让我至今难忘。

老梨树下,时常有奶奶的身影。奶奶总是坐在树下给我缝补衣服和纳鞋底,奶奶做的鞋即暖和又舒适。奶奶还喜欢坐在树下教我识字,奶奶找来一些纸板,剪成各种图案,在纸板上写满字。奶奶还给我讲很多的故事,讲许多匡扶弱小,抵御外侮的童话和民间故事;父亲给我买的“小人书”成了我童年的伙伴,我坐在奶奶的怀里,一页页耐心地给我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白毛女》等故事。在上学前班之前,我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字。是奶奶的爱给了我幸福快乐的童年。

奶奶走的那年秋天,白梨果结得格外的多,它像奶奶的脸,带着笑容。奶奶生前说过:“人都会有一死,死后去了另一个世界享福去了。”我知道奶奶是怕我难过,在哄骗我。我怕失去奶奶,奶奶死了,没有人照顾我了,我要奶奶,我就要奶奶,奶奶不要丢下我!太阳明晃晃地照射在大红的棺材上,大伯,姑姑和我父亲给奶奶亲手穿上了大红煅子的寿衣,盖上了棺材盖。我的哭声早已淹没在了哀乐中,泪水汹涌而出,我小小的心在那一刻被撕裂得破碎成一片一片。

流转的记忆,淹没我的内心。风,从树梢掠过,思绪随着微黄的白梨果随风飘舞着......

2.

奶奶是个有故事的人,奶奶的一生极其坎坷。

我七岁那年的秋天,从河北老家来了一个亲人,他是爷爷同父异母的弟弟,二爷来那天的情形我还记得十分的清晰,那天飘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冷风嗖嗖地穿过了裤脚,不由得让人一阵阵颤抖。二爷刚一进门就给奶奶跪下了,他说:他母亲当年做了很多错事,对不起爷爷和奶奶,请他们原谅,他这些年过的也不好,当年他母亲处心积虑地把爷爷和奶奶赶出了家门。他继承了太爷爷的家产,可是世事无常,继承了家产的二爷被划分为“地主”,被民兵拉去挨了“批斗”,头上带着半米长的帽子,胸前用大字写着“地主”,后又被关进了“牛棚”。家产也被没收了,二爷被放出来时都已经五十多岁了,当年的老屋和部分田地归还了二爷。风烛残年的二爷孤苦无依,想念远在东北的大哥一家,只是他没有想到,我的爷爷在我父亲两岁时就过世了。半个月后,奶奶送走了二太爷,我看到一向坚强的奶奶在送走二太爷那天,眼睛里闪着晶莹。一切的恩恩怨怨在那一刻都烟消云散吧!

要说这事还得要从头说起,这也是后来父亲对我讲的。爷爷和奶奶的老家在河北省宝抵县(如今已划归天津市)。爷爷的父亲,也就是我太爷爷,是当时宝抵县远近闻名的大财主,家大业丰。而且我们李家在清朝时还出了一个大官,我虽没有机会亲自翻看那本家谱,更无法去考证那位荣耀门庭的祖先的名字,只是到了我太爷爷这一代,就是普普通通的小地主了,靠着收取佃户的租金过日子。我太爷爷不务正业,有点像曹老夫子笔下的贾宝玉,淡薄功名,沉迷于红粉,家业在我太爷爷这代逐渐走向衰落。

我太奶出生在没落地主的家庭,跟我太爷爷是从小定的娃娃亲,封建社会婚姻不容你自己做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太奶不仅长的漂亮,而且人心地善良,心灵手巧。可不知为什么太爷爷就是不喜欢温柔贤惠的太奶,在生下我爷爷后,不久就生病去世了。

太爷爷又娶了个二房进门,二太奶伶牙俐齿,得理不饶人,是个厉害的角色。

那年,我爷爷也成了家,迎娶了本村最漂亮的姑娘,爷爷和奶奶感情很好,恩恩爱爱,过着幸福的日子。

刚进门的二太奶使出浑身解数,又极尽温柔体贴地照顾着太爷爷,把太爷爷哄得十分高兴。二太奶不知吹了多少枕边风,人前当好人,人后使拌子,因为二太奶的巧嘴如簧,太爷爷对它很是信任,说什么二太奶人精明,勤快,是个持家过日子的好手。最后把家权交给了二太奶,全家的吃穿用度,大小开资都要经过二太奶,二太奶有了实权更加扬眉吐气,在家里吆五喝六,耀武扬威。可怜我那老实善良的奶奶,可怜的小媳妇,在家里没了地位,还要看着她的脸色行事。二太奶还经常找茬,不惜用栽赃嫁祸的卑劣手段陷害我奶奶。

我奶奶和二太奶同时怀上了身孕,太爷爷高兴的合不拢嘴,我们李家人丁兴旺,又后继有人了。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我奶奶生下女儿,我二太奶却生了个儿子,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旧社会,只有男孩才可能继承家业。二太奶在这个家里更加的趾高气扬了。二太奶生下孩子后竟然没有奶水,在太爷爷跟前说:让我奶奶给自己的孩子断奶,去奶小叔。一个丫头片子没有,只有带把的才能继承李家的香火。

太爷爷听信了二太奶的馋言,强迫我奶奶去奶小叔。现在想来,二太奶奶残忍霸道可以理解,太爷爷的行为就有点让人接受不了,照理说,一个是他的儿子,一个是他的嫡亲孙女,手心手背都是肉。

奶奶不依,被关在黑屋子里,可伶我的大姑姑吃不到奶水,饿的嗷嗷大哭。我年轻的爷爷看着孩子挨饿,媳妇受罪,终于忍无可忍,放出了关在黑屋子受尽了折磨的奶奶,抱起孩子,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逃出了家门。真佩服当时爷爷的做法,像个反抗旧社会的勇士。逃出家门的爷爷发誓,今生不再踏入家门半步,直到我太爷去世时,爷爷也没有回家。

逃出家门的爷爷奶奶不知道去向何方,出门时慌乱身上又没带多少钱,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哪里又是容身之地呢?爷爷扶着奶奶,奶奶抱着孩子,跌跌撞撞的一路向北,晚上太黑,不好走,夜里又太冷,又不得不走,一路上走走停停,吃了太多的苦,遇到太多的磨难,其中的辛苦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最后,爷爷和奶奶来到了东北的这个小山村--柳条村。淳朴善良的村民接纳了他们,给了他们很多帮助,爷爷和奶奶牢记在心里,经常念叨着他们的好。连日来的劳碌奔波,我襁褓中的大姑姑生病了,高烧了几日后,没能抢救回来,竟然夭折了。奶奶抱着大姑姑的冰冷的身子,对天长鸣,心中对二太奶和太爷爷的仇恨凝聚成了火山。

在东北安了家的爷爷奶奶,心情也慢慢的平静了。先后又生下了大伯,大姑,小姑和我父亲四个子女。日子虽然贫穷却也快乐着,眼看着日子一天天好过了,在我父亲两岁这年,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一个女人带着大大小小的四个孩子,日子的艰难是可想而知了。

我大伯是家中的长子,一天书也没有念过,十五岁的大伯帮着奶奶早早地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我大伯人老实木纳,身体又长的矮小,最严重的是我大伯本就不高的身体还弯着腰,外号“李老弯”的大伯,说媳妇成了困难。

说起这事,奶奶的眼睛总是湿润的。说她对不起大伯,大伯弯腰的毛病,是当时的生产队组织每户出一个男劳力--修辽河大坝。不出人的人家,不给分口粮。

我奶奶找到了生产队长,好话说尽。生产队长黑着脸,不出人就是不给口粮。还说你家大小子可以出劳力啊!奶奶苦苦哀求,他还是个孩子,怎么能跟着成年人干那苦累的活。

两个月后,回到家的大伯,已经没有了人样。身子弯的像个虾米,大伯满脸黑乎乎的,全身上下沾满了泥土,站在门口的老梨树下,那样子把家里人都吓坏了。

回到家的大伯断断续续地说出了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大伯年龄小,却跟大人一样地干活,中午的休息时间,累了就睡着冰凉的大坝上,大坝上的风很硬,久而久之的大伯就落下了这个毛病。

全家人只有我父亲念过书,后来我父亲还当上了村小的老师。我的两个姑姑缝缝补补帮衬着家里,我的姑姑长的像奶奶一样的漂亮,手又灵巧,来家里说媒的媒婆踢破了门槛,媒婆巧嘴如簧,说的天花乱坠。离我们家八里外的上道铺村,有户人家的小子和我大姑姑年龄相仿,人长的俊,又在村子当会计,有文化,有见识,是个耍笔杆子的文化人,就是腿有点瘸,不过人家里条件好,给出了丰厚的彩礼钱,和十担粮食。奶奶有些动心了,这些彩礼钱正好给大伯娶上一房媳妇。

这家人的名声不好,这小子的母亲是出了名的厉害角色,泼辣,爱占小便宜,本村的姑娘没人愿意嫁过去。大姑和我父亲不同意,可大伯一哭二闹,折腾得没了法,大姑及不情愿地点了头,为了大伯自己做出了牺牲。

上道铺村村口有一条五、六宽的大河,只有两条木头搭在了河面上,是通往外面的通道。大婚那天,大姑姑穿上了大红的嫁衣,样子美的像月亮里的嫦娥,身材高挑,凤眼含黛,不由得让人产生一丝丝怜惜。大婚的那天早上,我奶奶躺在炕头装病,说什么这身体犯了病,没法招待亲家,让媒人过了话,把新娘子送到河边。瓦蓝蓝的天空宁静而高远,河两边的树木黄绿相间,清澈的河水映照着新娘子美丽的倩影,折射到天空上,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大姑姑抬头看看天,又转身看看送行的亲人,径直向独木桥走去,大姑姑的心里一定在怨恨奶奶,奶奶竟然这样狠心,这样对待自己的.亲女儿。其实奶奶的心里比任何人都疼,为了能给大伯多攒点娶媳妇的钱,省去了婆家的招待费,也只能舍了女儿。

3.

至今让我一直怀念的是奶奶为我做的一种叫做“烀饼”的美食。“烀饼”,是河北地方的一种小吃,是用玉米面儿做的,穷人们都能吃得起,饭和菜一锅出,这样即省时又方便,深受广大百姓的喜欢。

每当秋天的时候,奶奶把收获的玉米挂在窗前,金灿灿的,映着奶奶布满沧桑的脸。奶奶说:“等到玉米干好了,就磨成面,给我摊烀饼吃。”秋日的雨水少,火热的太阳照射在窗前的玉米上,我总是站在窗前抬头看着这些玉米宝贝,期待着它快些干透了,好早日吃上奶奶摊的“烀饼”,奶奶摊的“烀饼”外焦里嫩,松软可口,想着想着不由得让我垂涎欲滴。奶奶总是站在我的身后笑,说我是个“小馋猫”。奶奶还说:“一定要等到玉米干透了,这样磨出来的面才精细,做成的饼才好吃。”几日后,奶奶把挂在窗前的玉米摘了下来,放在簸箕里,搓成玉米粒,还拿来了铁签子,只见奶奶左手握住了一穗玉米,右手拿着铁签子对着玉米棒的根部,一用力,玉米粒就噼里啪啦地落在了簸箕里。不一会儿的功夫,簸箕里的玉米都被奶奶搓成了玉米粒。只见奶奶端起簸箕走到了大门外,顺风站在老梨树下,奶奶的手上下翻飞,簸箕里的玉米绒随风飘到了空中。像蒲公英的伞,又像街边老柳树的柳絮,漫天飞舞着,飘飘荡荡,带着奶奶沉甸甸的爱。

奶奶把簸箕里的玉米粒装在了面袋里,足足装满了一整袋。我知道奶奶就要去磨坊磨面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的农村经济还很落后,村里还没有通上电,先进的机械化粮食加工厂还没有面世,全村的百姓还是用最原始的磨台磨面。直到后来,我父亲开了粮食加工厂,才解决了村里人磨面的困境。

奶奶瘦弱的身体,一双颤颤微微的小脚丫儿,扛起了一整袋的玉米。无法想象奶奶是哪里来的力气,竟能背起比她身体还要重的粮食。我拿着笤帚跟在奶奶的身后,村里的磨坊在我家后院废弃的土房里,墙壁上已经挂满了厚厚的蜘蛛网,棚顶上的木头房梁经过常年累月的腐蚀,早已经变得漆黑,像风烛残年的老人,凸自沉睡在那里。磨坊的地中间安置着一个磨台,我和奶奶刚到磨坊,前一个磨面的村民正好刚磨完,我见奶奶跟他热情地打着招呼,那人装起了白如雪花的面粉,哼着小曲离开了。村子里的石磨坊成了村民日常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磨面工具。

晚上就可以做“烀饼”了,我高兴地蹦着跳着,一路小跑地跑回了家。秋日的太阳直射在我们祖孙二人的身上,暖洋洋的,

回到家的奶奶开始烧水和面,和面的水温可有讲究,太热了不行,面烫熟了,做出来的“烀饼”没有嚼头。水温太凉也不行,和出来的面,不柔和,做出来的“烀饼”就会很硬,没有了那种酥脆可口的感觉。只有水温刚刚好,做出来的才最好吃,入口后的口感是外面酥脆,里面鲜嫩松软,越吃越爱吃,越吃越想吃。

只见奶奶把大铁锅烧热了,把和好的玉米面糊糊均匀地,薄薄地摊在烧热的大锅底上,然后在面糊糊的上面再均匀地撒上一层事先准备好的“饺子馅”,紧接着开始烧火加热,可别小看了烧火,这其中要掌握好火候,火候太大了容易烧糊;火候小了容易疲沓;只有火候适中摊出来的饼才会结成焦黄的烀痂。也容易铲下来,还不会碎,不一会儿的功夫,满屋子飘出了菜馅的香味儿,这时的“烀饼”就可以出锅了。

整个冬天,奶奶经常给我做这种“烀饼”吃,每次都变换着不同的菜馅,农村的冬天家家都会贮藏很多的大白菜,所以,白菜馅,酸菜馅,是做的最多的,也是最好吃的菜馅。整个冬天我在奶奶精心的照顾下,瘦弱的身体一天天的强壮了起来,我的个子也长高了,小脸上泛起了红润的光泽。

转眼春暖花开,奶奶的身体却每况剧下,瘦弱的身体裹在了宽松的衣服里,一头银发发出了刺眼的光茫。奶奶的食量越来越少,我看着奶奶日渐塌陷的眼窝,我小小的心就会生出阵阵的疼痛。抚摸着奶奶布满沧桑的脸,我的眼泪会在眼圈里打转,我怕失去疼爱我的奶奶,没有了奶奶就没有人照顾我了。奶奶生病了,去医院取回化验单的父亲坐在炕沿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汗烟,化验单上亦然写着“食道癌”。奶奶越来越瘦了,连水都喝不下了,最后只能靠输营养液维持生命了。这年的秋天,我慈爱的奶奶去世了,和我爷爷合了坟,爷爷奶奶的坟墓静静地守护在西山的松林边。

在奶奶去世后的三十多年里,我再也没有吃过像奶奶做的那种口感的“烀饼”了。酥脆松软的“烀饼”成了我记忆无法抹去的回忆,那里装着奶奶满满的爱。

秋风呼啸,满树的白梨果随风摇曳着,像奶奶的笑脸,永远落在了我的心中......

秋天怀念心得 篇7

被儿子拒绝了。终于有一天儿子同意了,但是母亲因为病得太重而去世了。

合上书本,我静静地坐着,文字中的场景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泪水仿佛是破碎的珠子,静静地流淌。“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有哪位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儿女呢?哪些父母不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

有哪位父母在儿女当难之时不挺身而出呢?此外,文章中的母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儿子的幸福

说着,说着,我便想起了母亲,想起了一段深情的往事,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里。

记得是去年的冬天,我三更半夜地发起了高烧,母亲急速地穿上了大衣,真不知母亲**来的这股劲,驮着我一颠一颠地向医院走去,母亲累得气喘嘘嘘,一只手紧紧地扶着我,有时伸出另一只手撑在树上。虽然是寒冻腊月,可是我却见到母亲的脸上淌着成串的汗珠儿。

来到医院,因为烧到了39。5度,所以需要输水,还得输三瓶。医生说,我们明天再来。今天太迟了。

但母亲说,孩子的病不能推迟,否则会重病。医生给我扎了针,我便躺在床上睡着了,母亲在旁边看书,周围很静,只听见钟表“嘀哒、嘀哒``````”的声音来伴随着我入睡。

到了早晨,医生给我输第三瓶水时,我被惊醒了,模糊中看到了母亲依旧在床边看书,不过母亲眼睛布满血丝;不过母亲头上多了几根银发;不过母亲的书快看完了。我用微弱的声音说:“您怎么没有睡觉啊?

”“啊,你醒了,哦``````我睡了,也刚醒。”母亲说着,便不知不觉地打了一个哈欠,我明白了,我什么都明白了,我一下扑到母亲的怀抱里,大哭起来。

“母爱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母爱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母爱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母爱是路,领你走向黎明``````”这不是诗篇,而胜是诗篇,这不是赞歌,而胜是赞歌。有多少位名家文人对母爱的赞美。

今天,我想站在草地上,大声地对全世界的孩子们说:

“母爱无价”

幼师资料《有关秋天怀念心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秋天怀念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