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课件集锦9篇

03-13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提前准备很多资料。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物质的量课件集锦9篇”,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物质的量课件 篇1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本节课依据主体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

按照主体探究式学习,我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堂。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的标签,很快他们带来了自己家中的诸如复方甘草口服液、84消毒液、眼药水、枝江大曲、矿泉水等,实验室诸如硫酸、NaoH溶液等标签。在课堂上我将请他们相互展示,并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多种方法:v/v、m/v、n/v、m/m,从而教师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真正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物质的量课件 篇2

“质量”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其含义也不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明确物理学中“质量”的含义.

本节将质量的概念以“物质的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来作为标准使学生理解,是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在“质量”的概念上不作过多的讲述.在第一节的基础上,理解“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多少”是比较容易的,必须使学生明白:这不是质量的定义.

本节课还介绍了一下天平的使用,应该给学生详细地介绍天平的使用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天平.

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了解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1.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

投影仪、天平、砝码、钢尺、钢钉、铁块、铁锤等.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钢尺、钢钉、铁片、铁锤、玻璃杯、琉璃球,列举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

老师列举的这些东西,我们给它一个统一的名称该叫什么呢?

这些东西都是物体.

铁钉、铁锤是用什么做成的,教室里同学们用的桌椅又是用什么做成的?

铁钉、铁锤是用铁做成的,桌子、椅子是用木材做成的,钢尺是用钢做成的.

如果我们也给钢、铁、木材一个统一的名称是什么呢?

钢、铁、木材都是制造物体的材料叫物质.

我明白了,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非常正确.物体是指具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体积的实物,而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

同学们用的课桌、椅子及教室的门都是由同一种物质构成的,老师这儿的钢尺、钢钉是用钢做成的,铁块、铁钉及铁锤也是由同一种材料——铁做成的.那么桌、椅和门,尺和钉有什么不同呢?

它们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

它们的用途也不相同.

门、桌、椅中用的木材不一样多.

钢钉和钢尺中用的钢的多少也不一样.

应该说是物体中含(用)的物质的多少是不同的.

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ass).质量用“”表示.同学们说我们刚才列举的那些物体中还有什么不同呢?

物体的质量不同.

大家表现得非常好!大家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哪里听说过质量这个词呢?

××电视质量优.

保证质量.

今天我们学习的质量和那些质量相同吗?

不同,今天所学的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生活中提到的质量表示品质的意思,不可混为一谈.

好,刚才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总结了它所代表的含义.接下来,我们看看质量这个物理量有什么特性.

我们还以这把尺子为例.

首先,我们把它弄弯,质量发生变化了没有?

没有.

为什么呢?

因为尺子弄弯以后,里面所包含的钢这种物质是不会变的,而且钢的含量也没变.

很好,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什么呢?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然后我们给这把尺子加高温度,让它熔化掉,质量变了吗?

没有.

为什么呢?

尺子熔化了,就是说这把尺子由固态变为液态,但里面所含钢的量不会有所变化,因此质量不变.

那么我们又可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态的改变而改变.

把尺子交给同学,让大家往后传递这把尺子,在传递过程中,尺子发生什么变化?

空间位置发生变化.

尺子的质量变了吗?

没有,因为虽然尺子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尺子本身所含的钢的量没有变,因而尺子的质量没有变.

我们又可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质量的属性,大家总结一下.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形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大家总结得非常好.我们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质量有大有小,既然有大小就会有比较,有比较就要有单位,那么质量的单位是什么呢?

千克.

不对,是克.

不对,是两、斤.

大家说得都对,质量的单位很多,而且各国都有自己的一套单位,这样交流起来很不方便,19,国际计量大会统一出了一套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要单位是千克,用字母“g”表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辅助单位:如克(g)、毫克(g)、微克(μg)、吨(t).

刚才同学们说的斤和两是我国的质量单位,大家知道我国的质量单位和国际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吗?

很好,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换算是以千分制递进的.大家可以根据这一点,再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想想质量的单位换算应是什么关系呢?

1吨=1000千克 1t=1000 g=103g 1千克=1000克

1g=1000g=103g 1克=1000毫克 1 g=1000 g=103g

现在请同学们关注我们教材中P9的“小数据”,了解一些物体的质量.谁知道这些物体的质量是以什么为单位的?

在小数据栏的最上一行标有“g”,因此,数据栏中的数据都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请同学们从数据栏中查出氢原子和一元硬币的质量,并将其单位换算成以克(g)、毫克(g)、微克(μg)为单位;查出新生儿及成人的质量.将其换算成以“斤”为单位;查出大象和轮船的质量,换算成以吨(t)为单位.

哪位同学可以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

我体重差不多五十五公斤,就是55 g.

同学们的体重是用什么测出来的呢?

有专门测体重的体重计,也可以用磅秤来测.

同学们还了解有哪些测质量的`工具吗?

有台秤、戥子电子秤,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用途.比如,菜市场用台秤,药店用戥子,商店、超市用电子秤.

实验中用什么呢?知道吗?

(出示天平)同学们先来认识天平.

天平的最下部分是底座;从底座向上看有一根横梁,在横梁的中间有一刀口把横梁支撑起来,使它可以自由摆动;在横梁的中间还有一个向上的指针;靠近指针尖端有一个分度盘;在横梁的右端有一个调节螺母;此外还有两个天平盘,用刀口和支架支撑在横梁的两端:每架天平还有自己的一套砝码.

同学们在使用天平测质量,操作之前必须熟记下面的要求.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测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因为手上有汗泥,将砝码弄湿、弄脏后会使砝码生锈、损坏,其质量会发生变化.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容易腐蚀天平托盘,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现在同学们可以按照教材中的提示,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测量几个物体的质量,学会天平的使用.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最后同学们交流、总结天平的使用方法)

天平在使用前必须先调平.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拨到标尺的零位,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正中间或指针左右摆动的角度相等时,天平就平衡了.

在使用平衡螺母调平时,如指针向左偏,则应将平衡螺母往右拧;反之,若指针向右偏,则应向左拧.

调平衡后,怎样用天平测质量呢?请同学们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调平衡后,天平不能再动了.测物体质量时,一般要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估计物体的质量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砝码,如果最小的砝码不能使天平平衡,就要使用游码.

仔细观察指针的摆动情况,若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或指针指在分度盘的正中间,则天平再次平衡,砝码盘中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数,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我们用下面的顺口溜表示出来,看合不合适.

底座水平、游码拨零、横梁调平、左物右码、加码从大、切勿手拿、大否小定、游码补平、求和为秤.

为什么使用天平时物体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换过来不能测吗?

这个问题同学们一起讨论.

我认为左码右物也能测出物体的质量,只不过砝码放右盘时,增减砝码符合一般人的操作习惯,操作方便而已.

我也认为左码右物能测质量,但是计算结果时,应从砝码质量中减去游码的质量,才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关于天平的使用,谁还有问题要补充?

测量结束后,砝码应用镊子放回砝码盒中,游码也要拨回到零位.

还有在取放砝码的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以免损坏天平的刀口.

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如果都清楚了,同学们可以继续用天平完成教材P11中的测量内容.

同学们按教材提示的方法分别用天平测出物体前后的质量,并进行比较.

将塑料瓶剪成碎片后的质量与瓶原来的质量相同.

白糖和水的总质量和将白糖溶于水后的质量也相等.

通过这两个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充分说明了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

这一节的重点主要是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质量测量时必须分步进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例如测液体质量时不可避免地要测出“空杯的质量”.但先测还是后测有很不同的意义)天平的使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使用之前的调节,手调螺母,眼看指针,脑要判断;二是测量,也就是使横梁恢复平衡,应加减砝码,移动游码.

物质的量课件 篇3

1、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训练体系低年级“乐于表达”,训练学生对写话的兴趣,能乐于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

2、能够把句子写完整、通顺;

3、能运用好学过的词语造句;

4、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等标点符号。

1、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能够根据提示仿、续或创编故事,并乐于表达。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行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用语言的能力。常常是条理不清、词不达意、牛头不对马嘴。 教学的重难点:

1、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2、“重视文本”根据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

3、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4、培养学生自我修改能力;

师: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朋友。谁能说一说,你交了哪些朋友? 生:我的朋友有同学、邻居、亲戚,有小朋友,也有大朋友。

师:除了这些人以外,你们还有什么特别的朋友吗?

生:有!自然界里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家禽,这些也是我们的朋友。 师:这些有生命的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应当像看待老朋友一样,与它们和谐、友好地相处,甚至还要保护它们。 师:说一说,你们喜欢哪些动物朋友,你对它知道些什么?

1、亲自喂养、接触过的动物,如金鱼、猫、哈巴狗、小鸡、小鸭??

2、到动物园、海洋世界观察过的动物,如老虎、孔雀、海龟、各种鱼类??3在电视(动物世界)和书本上了解到的动物。

3、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读懂习作提示 ,弄清习作的训练目标。

选择你喜爱的一种动物,把它的外形简要画下来,把自己当成“动物世界”的解说员,准备向别人介绍。

生:我家养着一只小花猫,它的头上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身上长着四条腿,还有一条尾巴。

师:你讲得很清楚。可是,如果前面不说是猫,你们能知道所讲的是什么动物吗?不能!这是为什么?“两只耳朵,两只眼睛,四条腿,一条尾巴”的动物多着呢!

生:我知道了,要注意动物的特征,找出动物之间的不同点来。师:你的领悟很好,能举个例子吗?

生:比喻说,鸡的嘴巴是尖尖的,鸭的嘴巴是扁扁的,小猪的嘴巴是圆圆的。鸟类的爪,兽类的蹄,贝类的壳,鱼类的鳞,它们的外形和作用是不一样的。

师:这是采用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动物描述得更加具体形象呢?

1、读一读:○边读边把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改过来,把拗口的句子改通顺。 2评一评:哪部分写得欠具体,表达不准确,相互提议改一改。

3、想一想:自己的感情表达充分吗,还可以怎样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班级交流如何写作物作文。

物质的量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概览:

(一)知识目标

1、进一步加深理解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式量的区别和联系。

3、能熟练运用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概念计算。

4、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通过对解题格式的规范要求,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懂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概念计算。

教学难点 :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 1、1 mol物质所含粒子的个数是以什么为标准得出来的?

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总个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新课引入]教师取一杯水,对同学说:“老师这儿有一杯水,老师想知道这杯水里有多少个水分子,现在让你们来数,能数得清吗?”

回忆初中有关水分子的知识:10亿人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清。

很显然,靠我们在座的大家一个一个来数,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是完不成任务的。那么,能否有其他的方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只要称一下这杯水的质量,就可以很轻易地知道!

连接水分子这种粒子与水的质量之间的桥梁,就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物质的量。

“下面,就让我们来导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推导并板书] 二、1mol物质的质量

微观        一个C原子        一个O原子        一个Fe原子

↓扩大6.02×1023                  ↓扩大6.02×102                  ↓扩大6.02×1023

1 mol C 原子      1 mol O 原子      1 mol Fe 原子

↓                 ↓                ↓

质量        0.012 kg=12 g        x g                y g

相对原子质量         12              16                 56

[讲解] 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若以12C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由此我们可求出x值和y值。

[学生计算]得出x=16  y=56

[设问] 要是1molNa原子或1molH原子的质量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若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

[设问]那么,对于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1 mol的质量是多少呢?离子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 mol 任何原子的质量以g 为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

1 mol 任何分子的质量以g 为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

1 mol 任何离子的质量以g 为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板书] 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物质的原子(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投影练习]

1molH2O的质量是        g;1molNaCl的质量是        g

1molNa+的质量是        g;1molS的质量是        g

2mol NaOH的质量为      g,其中Na+为      g

[讲解] 由以上我们的分析讨论可知,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我们将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也就是说,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比。

[板书]三、摩尔质量

概念:1mol 物质的质量叫做物质的摩尔质量。

符号:M     单位:g·mol-1或  kg·mol-1

m

n

关系式:M=

两种方法:H2O的摩尔质量为12 g·mol-1;1mol H2O的质量为18g

[讲解] 依据此式,我们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与构成物质的粒子集体联系起来。

÷M

×M

÷NA

×NA

小结:

质量                物质的量               微粒数

(g)                (mol)                (个)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7 例1和例2

练习:

1.       0.4gH2在O2中燃烧能生成多少molH2O?

2.       20gA和14.6gB完全反应生成12.4gC和0.2molD,则D的摩尔质量为多少?

3.       2g AO32-中核外电子数比质子数多了3.01×1023个,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32)

4.       某固体仅由一种元素组成,其密度为5g·cm-3,用X射线研究该固体的结果表明:在棱长为1×10-7cm 的立方体中含有20个原子,则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32        B.65.            C.120      D.15

物质的量课件 篇5

一、教材分析

《物质的量》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在学生学习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后,建立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其中“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学生必做实验。

二、学情分析

对于定量认识物质及化学变化,学生初中学习过基于质量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并且掌握情况较好。所以当学生接触“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概念,是比较难主动使用的。所以教学过程,应该突出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使用过程,在使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的建立,确实为化学研究链接微观和宏观,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概念的内涵,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描述微观粒子的量,学生初步掌握微粒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2、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验或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数据,并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

四、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2、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涵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六、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任务1]教师引导: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学生活动:

(1)通过对化学方程式定量意义的讨论,发现化学方程式既能定量地讨论质量关系,也能够定量地讨论个数关系,而且个数关系要更加简洁。

(2)发现微粒数量太大,直接表述微粒数量不便于计算;

(3)类比生活中用“堆量”处理较大个数的经验,提出微粒个数的“堆”概念。

[任务2]教师引导:如何设计“堆”的个数便于化学计算。

学生活动:利用国际单位制的定义,尝试计算,在计算中发现这样的“堆量”设计,让每一“堆”微粒的质量刚好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任务3]教师引导:明确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车常数、摩尔质量等概念的定义。

学生活动:

(1)延续之前关于“堆量”讨论的思路,尝试理解物质的量概念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相关规定的目的。

(2)通过实践计算,熟悉相关概念的关系和计算方式。

(二)环节二 气体摩尔体积

[任务1]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关注到电解水实验中氢气氧气体积比与物质的量比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

(1)明确电解水实验中氢气氧气体积比与物质的量比刚好相等,提出。

(2)提出“条件相同时,物质的量相同的氢气与氧气,它们的体积也是相同的”的猜想;

(3)利用教师所给数据,完成对猜想的验证。

[任务2]教师引导:给出1mol不同固体、不同液体体积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单位物质的量体积的影响因素,及气体物质的特点。

学生活动:

(1)通过对比和计算,发现不同固体、不同液体单位物质的量体积不相同,而只有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单位物质的量的体积相同。

(2)从微观角度分析影响单位物质的量物质体积的因素,找到对于气体,微粒之间的距离是远大于微粒本身大小,是影响体积的主要因素;

[任务3]教师引导:明确摩尔体积的概念,分析专门讨论气体摩尔体积的价值。

学生活动:建立摩尔体积的概念,明确相同条件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宏观上的气体的体积比可以直接反应微观上气体微粒的个数关系。

(三)环节三 物质的量浓度

[任务1]教师引导:回顾物质的量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讨论对于溶液,如何建立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关系。

学生活动:

(1)回顾之前所学知识,明确物质的量相关概念的内涵和计算方式。

(2)根据老师对于溶液问题所提出的计算要求,设计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任务2]教师引导:以精度为切入点,讨论如何配置0。100mol/L的NaCl溶液。

学生活动:

(1)明确教师所提精度要求,反思已知实验器材不能满足精度要求;

(2)在明确教师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出“大肚”“细颈”的容量瓶;

(3)结合容量瓶的精度要求,明确使用容量瓶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任务3]教师引导:引导学生设计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完成操作流程。

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设计操作流程,并明确操作的注意事项;

(2)主动设计“烧杯中溶解在转移至容量瓶中”“多次洗涤转移至容量瓶中”等为实现实验精度的“特殊操作”,并理解每步操作的目标以及不进行该操作的造成的误差;

(3)两人一组完整完成实验操作。

七、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课件 篇6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本节课依据主体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

按照主体探究式学习,我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堂。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的标签,很快他们带来了自己家中的诸如复方甘草口服液、84消毒液、眼药水、枝江大曲、矿泉水等,实验室诸如硫酸、NaoH溶液等标签。在课堂上我将请他们相互展示,并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多种方法:v/v、m/v、n/v、m/m,从而教师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真正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探究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主体探究式学习认为: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新知识。

采用主体探究式学习,学生不再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从课本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物质的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等基础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协作来获取新的概念。

学生首先自主阅读课本感受概念,然后在三个具体实例的练习中运用概念。

(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1mol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2.1克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物质的量课件 篇7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质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体的质量是学生认识多彩的物质世界的基础,是学习密度、重力、压强、浮力等一些关键力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容易接受,同时学生的一些直接的经验会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建立正确的质量的概念。

天平是学生第一次使用的较为精密的仪器,所以本节课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和保护精密仪器。另外,正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可以为以后学习密度的有关知识做好准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质量的概念

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学会使用天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

打开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养成善于探究、

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质量的概念与单位

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

4、教学用具

学生用具

托盘天平、橡皮泥

教师用具

演示托盘天平、橡皮泥、食盐两包、鸡蛋、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

质量的单位有那些?

回答课本上的问题?

这里在讲课应着重估测,所以要先让学生明白1千克到底有多少?出示两包食盐这为一千克。再让学生进行估测例如一个鸡蛋一名学生等,最后给出练习加以巩固。以要想知道物体准确的质量是多少则需进行测量?测量的工具有秤,课件可展示各种秤,最后说我们实验室里用的是托盘天平,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25分钟)

(1)认识天平的结构

学生边看课本边看桌上的天平认识天平的`结构,可通过课件一个一个指让学生报名称。注意在说结构时应介绍几个重要部分的作用,如:

一是 指针和度盘,用来指示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刻线时说明天平已平衡。二是平衡螺母,在天平调平时使用

三是 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时使用,其中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应用镊子

(2)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

再让学生仔细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并思考以下问题:(5分钟问题用课件展示)

(1)测量前:A.天平应怎么放?B.游码应怎样移? C.平衡螺母怎么调?

质量的单位有那些?

回答课本上的问题?

这里在讲课应着重估测,所以要先让学生明白1千克到底有多少?出示两包食盐这为一千克。再让学生进行估测例如一个鸡蛋一名学生等,最后给出练习加以巩固。以要想知道物体准确的质量是多少则需进行测量?测量的工具有秤,课件可展示各种秤,最后说我们实验室里用的是托盘天平,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25分钟)

(1)认识天平的结构

学生边看课本边看桌上的天平认识天平的结构,可通过课件一个一个指让学生报名称。注意在说结构时应介绍几个重要部分的作用,如:

一是 指针和度盘,用来指示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刻线时说明天平已平衡。

二是平衡螺母,在天平调平时使用

三是 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时使用,其中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应用镊子。

物质的量课件 篇8

汉语拼音6 j p x(第二、三课时)

2.背诵学过的声母。

二、游戏中学习“j、q、x”与“ü”相拼去点规则。

1.请3个同学带上“j、q、x”的头饰到前边来,小“ü”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孩子,戴上小帽子也到前边来,他只要见到“j、q、x”三个声母,马上就会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站 在“j、q、x”的身旁就成了“ju、qu、xu”。

2.教儿歌:

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 q x就摘帽,摘了帽子不是u,还是ü ü ü。

“小ü碰见j、q、x,去掉两点还读ü。”

“j、q、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了帽子就摘去。”

q - ü →

x - ü →

3.请同学想想箭头后面应写成什么样的音节?教师补写板书:

2.自己练习试拼,体会和掌握拼音方法。

3.指名拼读jia qia xia,教师纠正。

(3)指名拼。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3个声母朋友“j、q、x”,我们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能正确书写,而且学会了“j、q、x”与“ü”相拼去点的规则,同学们学得不错,老师奖励每个学生。

一、复习声母“j、q、x”和“j、q、x”与“ü”相拼去点的规则

1、 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哪些人在做什么,读读音节,正确回答。

2、 在读词语中巩固带调拼读的`方法,复习整体认读音节、轻声。

3、 “喂小鸡”因“喂”“小”的韵母没学过,图中没有出示词语,学生可照着“洗衣服、搭积木”说出结构相同的词语来。

4、 单独出卡片“鸡”,让学生到儿歌里找到这个字,认读出来。

5、 多次读词语后要指导学生认字,告诉学生“服”单独念时,念fú。

1、 让学生带调拼读红色音节,

2、 找找还有哪几个音节自己也会读,如yì、tǔ、dì等,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3、 老师再指导读儿歌,儿歌的内容画面上有,不必讲解,学生能正确朗读就可。

1?做游戏“找朋友”。

五名同学分别戴着j、q、x、u、ü的头饰,让j、q、x分别找ü做朋友,组成音节,并去掉ü上两点,全班同学一齐拼读。2?拼读音节,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连一连,读一读。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5个字,学习了儿歌,同学们学得不错,老师奖励每个学生。

汉语拼音6 j p x(第二、三课时)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物质的量课件 篇9

教学要求:

1、懂得利用恰当的夸张,才能写得更具体、生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通过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学习孙悟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感受孙悟空足智多谋、英勇善战。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为到西天取经,他们一路斩妖除魔、历经坎坷。这一日,他们来到了火焰山,却被它给挡住了去路。这山到底有何威力竟能难住孙悟空,你们想知道吗?

4、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你们想知道孙悟空是如何一借芭蕉扇吗?

2、自读同桌合作(左边的学生找铁扇公主的话,右边的学生找牛魔王的话)

3、注意提示语,读好一个角色的话,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6、学了二借,你觉得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

从那些词看出来的?

读《西游记》故事。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塑造了神猴孙悟空光彩照人的'一术形象。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充分表现了孙悟空嫉恶如仇、敢于斗争、不怕困难的性格特点。

课文主要围绕“三借”展开,在教学三借前我先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了解火焰山条件很差,要想通过必需得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了解孙悟空所担的重任,非得借到芭蕉扇。再此基础上学习三借,这样学生就能帮助学生体会孙悟空的人物性格。三借的教学主要以朗读、表演的形式来体会孙悟空嫉恶如仇、敢于斗争、不怕困难的性格特点。一借我用了录像和文中的关键动词结合,通过学生有感情朗读来体会孙悟空的足智多谋。二借通过三步朗读,首先同桌合作分别找出文中铁扇公主和牛魔王的话自由朗读。其次指导学生抓住提示语再次练习朗读。最后同桌合作分角色表演这段内容,体会孙悟空的足智多谋和有些粗心的性格特点。在三借的教学中由于前面的内容太长导致拖时。

喜欢《物质的量课件集锦9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物质的量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