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何处读后感

03-24

接下来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将为大家介绍一篇关于《美人何处读后感》的文章,我们相信在每个人看完作品后,都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记下阅读后的体会和感想,我们应该如何来写作品读后?感谢您来到这个网站我们将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内容!

美人何处读后感 篇1

美人何处?一个疑问引出多少美人嗟叹,不论烽火戏诸侯的褒姒、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玉环、金盘轻舞的赵飞燕,还是苦守寒窑的王宝钏、大观园葬花的黛玉,已别康桥的林徽因,美人一生不论曲折顺畅都在追寻一种成功那就是幸福那就是自己。

命运是残酷的,人们不能做出更多的选择;但命运是仁慈的。无论你想成为什么,你都可以成为你自己。

通过作者安如意对这些女性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并能分辨出一些东西。一切要从自身去寻找,去发现问题,就像身边有很多人总是觉得自己生活的不幸福,而相同境况的人却生活的如意美满,这是为何?

我一直秉承的就是认可自己,认可我们所处的环境,但并不是说就可以不努力,不争取,不上进,而是在你这个环境中做到最好,如果做不到最好,就做到怡然自得、乐在其中。

“只要你追求卓越,成功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兴趣才是驱使人奋发图强的动力,而不是金钱和名誉。只要用心去寻找,别人看似枯燥的学习,就会成为你幸福的源泉。

就像我现在的文控工作,这是一个和文字朝夕相处携伴同行的工作,有些人看似枯燥,不知如何下笔,觉得难度超过干体力活。但是我却不会,文控是一个可以看到全局并上通下达的工作,我可以首先领会领导的要求、上级传达的精神,活动开展的意义、工作下达的指令,把它传递到站队,使站队有针对性的及时高效的开展基层工作,;还可以把站队员工所做的工作、上交的建议、面临的困难反映给相关领导,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规程,使公司运转更加顺畅。

我喜欢我的工作。面对文字就像面对每一张体面的脸。这是我幸福的源泉。

美人何处读后感 篇2

“努力了就会有可能成功,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不劳无获,当你想要得到什么,就需要先付出些什么。

还记得曾经为了一次次考试的高分,我们付出过的一个个夜晚,挑灯夜读,温习旧课,整理思路,只为得到试卷的高分,家人和老师的认可。

还记得曾经为了得到心生爱慕之人的侧目,我们付出的一次次用心,悄悄观察,暗自记下一切关于他的喜怒哀乐,甚至为了他的喜好轻易改变自己,心悦他的目光热切和羞涩,热切的恨不得在那人身上灼烧出一个洞,一旦这种热切的目光被对方发现,还会故意装作若无其事。

还记得曾经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和羡慕,事事做的认真,就连普通的动作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不至于什么时候失态。

“欲将取之,必先予之”想要得到什么,你就要去付出的更多才行,毕竟自古就没有空手套白狼的道理。

“努力了就有可能成功,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这是我听到过的,最简单明了,也道理最深刻的一句话,有时候你可能抱怨,凭什么我们付出的都是一样的,但是别人成功了,而我却没有成功?太不公平了。

其实不必这么想,去否定自己,虽然努力的不一定有收获,但有时候这样赌一把,总要好过坐以待毙,一点都不努力,坐等失败要好得多。

所以,当你为了一件事而拼尽全身力气努力,最终却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也是在大可不必哭天喊地大叫不公平。

说回“欲将取之,必先予之”的话题,我脑海中的故事不禁跟着回到了本书中记载的两个故事。

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之前,有八千子弟跟随,可却在一夜之间因一曲楚歌勾起思乡之情,他们在那夜别了霸王,同夜,虞姬也别了霸王。

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唱出了项羽心中的矛盾之情,那时的他或许可以抛弃一切自杀赎罪于江东父老,可虞姬该当如何?独留她一人,该如何?

虞姬本来也不是不可活命,但她还是为了给项羽留下一个最好的念想而自刎,以鲜血为霸王践行,她此举,失去生命,却换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深。

而此后不久,项羽自刎于乌江,也与虞姬有异曲同工之妙,以生命给江东父老一个交代。

第二个故事,是汉武帝刘彻与李夫人。

李夫人是平民家的孩子,或许是因为一场预谋进幸给了刘彻,而她高贵的气质,姣好的容颜也不负众望的迷住了刘彻。

可是好景不长,注定是李夫人重病,回天乏术。

平民出身的李夫人家中亲人一朝过上了好日子,若以后没有皇上的宠爱,必定会牵连家中好日子不长,于是这位坚定刚毅的女子从病开始便对帝王避而不见,直至身死。

她的理由是,“夫以色事人,色衰而爱驰,爱驰则恩绝”,她要给刘彻留下的,是最好的一面,让他对她永世不忘,才能保家中一世安稳。

她做到了,可是,这岁月变迁,又有几人能知道,一个女人在临走前的病床上以被掩面誓死不见爱人,是多么心酸和恐惧?

但她还是做到了,用自己的坚持和心酸,换来了家人一世安稳的生活,也算有所得!

美人何处读后感 篇3

最开始接触安的作品是《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七个字让我想到了纳兰容若。容若,那个想起来都让人呼吸为之一痛的大清才子,他出生世家,少年展才,弱冠之年和他心爱的表妹结尾连理。

本是令人羡慕万分的才子佳人,谁又料得到最终的结局是心爱的表妹仙逝,而他也终因思念成疾而魂归天地。如安所说的罢“悲剧的开始往往是毫无征兆,命运伸出手来,把种子埋下,幽秘地笑着,等待花开结果的一天”“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是啊!若人生只如初见之时,他做他的旷世才子,她做她的名花佳人,是否,一切都会不一样。

纳兰的词大多悲且伤,所以,当看到安用纳兰的词做书名时却是抱了玩笑的心态去看,因为我不相信有谁能驾驭住纳兰的词。通篇书看完安的书后,才觉得自己的浅陋,安的文,细腻委婉,犹如江南小巷,总是赋予一种神秘的美感。

《美人何处》不是我看过的她最好的部作品,至于为何会选它来写,我想大概是因为大家同是女子。在安的作品中,即使是一个幸福的结局,也有很多淡淡的忧伤。那种忧愁的感觉更让我想到了古代的女子。

古代的女子只能被封建礼制束缚着没有自由,没有自我的思想,即使有自我的思想也会被扼杀,即使有心仪的男子也会被等级森严的封建礼制束缚着。然而历史就是如此地不公,连一点姓名都不愿给她们留下,就如安所说“历史留给女人的空间总是局促,像一场腾挪不开的舞蹈,底眉敛袖。即使一时的张扬,往往因为名不副实,不能考出生死,不能考出家乡和散落得一片清纯。

”若说美人,也因从商周开始。安也是如此,她的开篇即是周幽王的褒似。似是她的姓,而褒,只是她的家乡,看,历史是如此的不公。

连给他一个名都不肯,却要让她背上祸国殃民的妖女名声。美貌不是她们的错,错就错在她的男人过于爱她,爱到要把山河拱手,只愿换她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候,亡了西周;唐玄宗一寄红尘妃子笑,失了大唐的盛世;只是,那是她们的错吗?

女人一直只是男人为权利而战的借口。

若说红颜祸水,还应提到为政治牺牲的女人。政治联姻,至古有之。历史有名的**之好不就是那政治联姻的产物吗?

在历史上,巴巴地把那个村庄的政治婚姻比作夫妻的和谐与和睦。盗用一句安骂人的口气,真是“香蕉你个芭乐”人家好好的个姑娘被你们当作政治工具,你们不有羞愧之心就罢了,还在那边大肆鼓吹,恨不得天下人都知道你们的龌鹾行为。

据说,这场惊天动地的政治联姻应该是汉朝昭君的对手。不管是否,昭君在战车经过玉门关时,伤心地回头望着长安宫,否则,一把琵琶怎么能让飞雁直线坠落。这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历史,但它给了她极大的荣耀,因为她促进了国家的稳定。

于昭君的政治婚姻相比,西施没有她幸运。她本是涓流溪水旁的一个浣纱女子,姣好的面容使溪水里的鱼羞得沉了下去;二八的年纪使她拥有无限的青春;善良的心态使青山都为之折腰。然而,这一切,都在那一瞬间改变。

他是范吴王夫差的谋士。他把她送到了皇宫。他什么都后悔了。据说西施最终被推下水淹死了。一代美女,终究无好结果,只是,在看到她闭眼的一瞬间,他是否会记起初见时她灿烂如星辰的明眸。看,我想太多了罢,又有谁能过如明皇般爱玉环呢!

否则天下也不会说出“致使天下不重生男重生女”否则“七月七日长生殿,又是谁在那边丝语。玉环只是没有想到,为何盛极一时的自己会落得个马谓坡前死。安说”玉环不知,是以长恨”

安以轩作品中的女性大多以悲剧收场:高阳被杀,鱼幼微被斩首,桃花夫人满溢,西施落水身亡。如有结局较好的,却也无甚有趣如昭君展转嫁人,红拂女平淡此生,王美人的儿子即位了,丈夫却死了。

那些美人,将爱化成等待的姿势。将恨化成无尽的报复,将感激化成无尽的回报,她们是血肉之躯,又是这个时空盛开的花朵。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就且看那美人该往何处。

美人何处读后感 篇4

《美人何处》读后感

人们常说:“美人如花,花如少女。”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位美丽的女子时,会想到她是纤弱多姿、美丽动人,柔情似水的那种一枚。

小说《美人何处》以其生动刻画了一位美丽的女子的故事,吸引了我。我被小说中的女主角所吸引,她的美貌、聪慧、勇敢及善良让我印象深刻。

小说讲述的是两个身份不同的人,相爱的历程。女主角小雪是一名家境贫寒的教师,她有着美丽的面容和聪慧的头脑,却因为家庭的际遇过得十分艰辛。相反,男主角韩三是一名富有的商人,他虽然有着物质上的优越,但才华却不太突出,令人难以相信。

小说从小雪和韩三相遇开始,两人慢慢爱上对方。韩三对小雪的温柔关怀,在习惯日复一日的清贫中得到释放。而小雪则因为韩三的勇气和执着,渐渐感动。慢慢地,韩三向小雪表明了自己的心意,而小雪也毫不掩饰她对韩三的喜欢。

不过,这份爱情的道路并不平坦。小雪和韩三的家庭差距巨大,社会态度也不统一,加上韩三的家族多方反对,他们的爱情在重重阻碍中艰难前行。

但是,这对年轻的恋人并没有放弃。他们坚信着自己所拥有的感情,对于自己所爱的人应该要坚定不移。最终,灵魂深处的真爱进一步使得韩三愿意放弃享乐人生,前往远方浪迹天涯,和小雪相伴终生。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也是关于奋斗与勇气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相信爱情的力量不会断,即使道路坎坷,也会创造一条通往幸福的小路。同时,故事也告诉我们,坚韧、勇气和尊重是爱情的必要条件,没有它们,爱情便不会圆满。

读完《美人何处》后,我的感触颇深,爱情是美好的、独特的;它能调动人类所有的美好情感,也能够让人充满斗志和自信。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爱情的真谛,也告诉我,让爱情变得更加美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美人何处读后感 篇5

很久没有读书了,无意间看到了安意如的《美人何处》,便把玩起来!

安意如的文字,像一阵带着清香拂面吹来的风,让人沉醉其中,却也保持着小小的清醒,给读者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若即若离,时远时近;不疏远,不亲昵。有时,她会把她的想法明确地表达出来,让我看到,这是一个独立的女人。有时,她会把话刻意说的模棱两可,让人去猜,去琢磨。就是在这探寻、揣摩之间,让读一本书,好象一场旅行,一次冒险。

美人去了何处,又该如何寻找?而美人的归宿,无非是英雄的怀抱,抑或香车豪宅之间。其实不然,不同的美人,便会有截然不同的归宿。

正如常言所说,没有无缘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故的失败,命运脉络看似混乱,实则清晰,过程倒也清楚,是萌芽、成长、延续、终结的不断循环。从某种意义上去审视,每个人都在重复着前人的路。幸而却不是绝对的重复,依然存在些许微妙变数。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通过一条重新展开的路,达至的自我境界和目的的不同。

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形形色色的女子绝不会稀少,有太多女子,性格各异,出色出众,如这世间百媚千红,拥有不同的受众。她们的美貌,她们的才智,她们的传奇一直为人们所。

然而,红颜祸水却成了她们的代名词。容貌姣好是错吗?父母的给予是她们无从选择的。因着那些贪色男子、是非争斗让她们的美貌成为祸水,在人们眼中的却是毁了她们一生的根源。才智无双是错吗?自己的能力是她们生存的理由。就是有了她们的才智,才会吸引那些,成就一生传奇。

可是,她们的一生是悲惨的,有了美貌、才智却失去了爱,这是痛苦的,我想她们宁可拥有一份完整的、真心的爱,也不要拥有这些令人追逐的美貌与才智吧,她们总是被人们当作物品,在政治与利益中推来往去,有谁曾真正在意过她们心中的想法,有谁曾问过她们的意愿。也许,在世人眼中,她们只是一个拥有美丽外表的花瓶罢了。

其实美人,最动人的地方不在面若桃花,樱桃小口,不在妖娆的身段,纤细的腰支,柔顺的青丝,而在于智慧,在于情商。

却也不得不提到机遇二字。

如若唐太宗那一年没有广选天下美女,武则天永远不会进入唐宫,她后来也只是个村野农妇而已,更不会有中华民族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倘使咸丰皇帝不是好,爱听戏,兰儿便不会因小曲唱得好而受他关注,也就不会有之后野心勃勃的慈禧。

然而,她们生来是弱势的,是要等着男人来挑选。

但武则天也好,慈禧也好,那个选中她们的男人,也只不过是她们生命中的过客,是通向自己人生顶峰的垫脚石。对于武则天和慈禧这样的女人,容貌,身材,这些评判一般女人的标准,在她们身上倒已不再重要。被世人记住的,恰恰是她们的的智慧,她们的才华!她们让自己成功“跃龙门”,跻身皇室的才华,她们操控局势和生命中那些男人的本领,抑或她们治国的智慧。

诚然,亦有很多先天优势很强的女人。

红颜弹指老,天下若微尘。当芳华已逝,待尽,曾经那些引以为傲的资本都成为可怜的笑话。最后,只有那智慧,会凝成胸口的,窗前的,仍然是那样美丽的容颜,不曾改变。

然后你发现,对一个女人的成功而言,智商固然重要,情商无疑更重要。

其实不光是女人,世人皆如此。

想起一句话:红颜弹指老,天下若微尘……

美人何处读后感 篇6

秘书***陈铭

《美人何处》的作者是安意如,一位小有名气的当代女作家,不过她终究不是什么大文豪,她的作品也称不上是名家大作。我之所以被这样一本书所吸引,是因为那些意味深长的文字和睿智的写作打动了我的心,也是因为她那群不同的美女让我感触良多。在闲暇之时或在欢愉之际,一本《美人何处》荡涤着我的心灵,宛如沸腾之后的水花悄悄氤氲兀自飘去。

董桥曾说他最迷恋装帧。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漂亮,但是不够精致,就像这本书的内容一样。冲着安意如才看这本书,当然是因为看了他写的《人生若只如初见》。

书的前半部分我还是很喜欢的,感觉宛若徜徉在美美的古代,可是后把部分便释手了,因为文字和爱情不再美丽……

所以,只记下读前半部分的所想所感罢了!

安意如的文字,像一阵带着清香拂面吹来的风,让人沉醉其中,却也保持着小小的清醒,给读者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若即若离,时远时近;不疏远,不亲昵。有时候,她会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让我看到这是一个独立的女人。

有时候,她会故意说的模棱两可,让人猜测、琢磨。就是在这探寻、揣摩之间,让读一本书,好象一场旅行,一次冒险。

美人去了何处,又该如何寻找?而美的目的地无非是英雄的拥抱,或是香车与豪宅之间的拥抱。其实不然,不同的美人,便会有截然不同的归宿。

正如常言所说,没有无缘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故的失败,命运脉络看似混乱,实则清晰,过程倒也清楚,是萌芽、成长、延续、终结的不断循环。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在重复前人的做法。幸运的是,这不是绝对的重复。还有一些微妙的变数。

人与人的区别在于通过一重新的方式达到的自我境界和目的的不同。

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形形色色的女子绝不会稀少,有太多女子,性格各异,出色出众,如这世间百媚千红,拥有不同的受众。她们的美丽,她们的聪明才智和她们的传奇故事总是被人们津津乐道。

然而,红颜祸水却成了她们的代名词。容貌姣好是错吗?父母的给予是她们无从选择的。

因着那些贪色男子、是非争斗让她们的美貌成为祸水,在人们眼中的倾国倾城却是毁了她们一生的根源。才智无双是错吗?自己的能力是她们生存的理由。

正是凭借她们的聪明才智,她们才会吸引那些身处困境的英雄,成为她们生活的传奇。

可是,她们的一生是悲惨的,有了美貌、才智却失去了爱,这是痛苦的,我想她们宁可拥有一份完整的、真心的爱,也不要拥有这些令人追逐的美貌与才智吧,她们总是被人们当作物品,在政治与利益中推来往去,有谁曾真正在意过她们心中的想法,有谁曾问过她们的意愿。也许,在世人眼中,她们只是一个外表美丽的花瓶。

其实,美最动人的地方不在于桃花、樱花嘴、妖娆的身材、纤细的腰身、柔软的青丝,而在于智慧和情商。

却也不得不提到机遇二字。

如若唐太宗那一年没有广选天下美女,武则天永远不会进入唐宫,她后来也只是个村野农妇而已,更不会有中华民族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倘使咸丰皇帝不是好女色,爱听戏,兰儿便不会因小曲唱得好而受他关注,也就不会有之后野心勃勃的慈禧。

然而,她们生来就软弱,等待着男人的选择。

但武则天也好,慈禧也好,那个选中她们的男人,也只不过是她们生命中的过客,是通向自己人生顶峰的垫脚石。对于武则天和慈禧这样的女人,容貌,身材,这些评判一般女人的标准,在她们身上倒已不再重要。世人记住的是她们的智慧和才华!

她们让自己成功“跃龙门”,跻身皇室的才华,她们操控局势和生命中那些男人的本领,抑或她们治国的智慧。

诚然,亦有很多先天优势很强的女人。

比如栗姬,她的条件、机会都极好,在当时的汉宫里独受宠爱,又生了皇子,基本上胜券在握,却因为自我感觉过于良好,失去了本应有的警惕之心和看清事物的眼界,导致最后的一败涂地。

与之相反的,是杨玉环。她天生的任性是她独特的资本,也是她致命的缺陷!毕竟,皇帝不同于凡夫俗子的情人,他能包容一切。

然而杨玉环是智慧的,她用“娘子”这个称号,拉近了自己和李隆基之间的距离,让他们的爱情,变得平凡却不平淡;她用一缕青丝,轻松地打破了自己被逐出宫的险境。正所谓“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她看到了在这一缕头发之后,还有夫妻间浓浓的情愫。由此看来,她得宠,不光是因为她丰腴的体态,更是因为她的洞察力,和对于皇帝心态的把握。

红颜弹指老,天下若微尘。当芳华逝去,时光飞逝时,曾经引以为豪的京城却成了一个可怜的笑话。最后,只有那份智慧,才会凝结成胸前的朱砂痣,窗前洁白的月光,依然是那么美丽的脸庞,没有改变。

然后你会发现智商对女人的成功很重要,而情商更重要。

其实不光是女人,世人皆如此。

想起一句话:红颜弹指老,天下若微尘……

美人何处读后感 篇7

高中时同桌介绍的一本《人生若只如初见》让我认识了安意如,以细腻深入的古典诗词赏析独树一帜,影响广泛。她像是一个拥有避世之心的修行者,用本来看似平凡的文字拼凑出一个隐居自在的世界,给仰慕古典诗词很久但无法更深入了解的我打开了一扇门。

《美人何处》是一本品读历代佳人的倾城际遇的书。“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没人的形象在古典文学中是寄托情怀的重要载体,因为美人之美代表了人世间所有最高洁的事物,也因为美人之脆弱易损所蕴含的无常之感。

历史上,总是有女性的角色被刻意放大。当一个王朝绝望时,它会安排一个掘墓人上台,让他自己完成。但是一场大戏不能只有一个英雄。 一个人工作太辛苦了。 妇女必须得到妇女的帮助,才能使它变得美好。

还是遥远的伏羲女娲的蒙昧里,就已经衍生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曼妙。

姬宫涅和褒姒,无疑就是其中一对,或许,还是格外引人注目的一对。她不给他一个笑,却替他担了“祸水”之名。他偏给她一个玩笑,待我拱手江山讨你欢。

如此为她负上亡国谥号。却各自心甘情愿。

褒只是她出生的地方,斯只是她的姓。历史留给女性的空间总是有限的,就像一场无法移动的舞蹈,低眉毛,紧袖子。即使是一时的张扬,也往往因为名不副实,生死攸关,家乡又散落一片净土。

褒姒似乎是女人中的幸运儿。她或多或少有一个姓氏和籍贯,甚至有一些经验。

褒姒的传奇开始于周宣王时期,也就是周幽王的爹,当时有童谣:“月将升,日将没;弧箕,几亡周国。”人人虑有变,未知应在**。

宣王闷闷不乐,回到宫中听人奏道一位前朝宫女怀孕多年产下女婴,心知有异,招来询问。老宫女说夏桀时,有龙降于王庭,自称褒城二君,桀收龙涎藏之。到了先王时不慎打翻木椟,龙的涎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当时还是小女孩的她踏足其上,心有所感而受孕。

为怕王怪罪,女婴已丢弃。

这当然又是鬼话,是为了说明褒姒是祸国妖物而敷衍出来的履历,不足信也。我们唯一能相信的是,褒姒是一个弃婴,被褒市一个叫姒的家庭收养。彼时的褒城,是今日陕西汉中的一片土地,以今日汉中与西安的距离,已难衡量褒城对国都镐京的遥望。

总之,就在离国都不远的地方,就在周幽王登基三年的时候,褒国战败了。十几岁的养女褒姒,被氏族首领当做赎罪的礼物,献到宫廷来。

这一年,正是公元前779年。褒姒进周王宫时,距周朝建立已有200多年。不是每一个周王都有周文王和周武王的仁爱和霸道。他们连周穆王的浪漫都没有。

如果朝中没有周公、召公这样的英明**,就不能重用。因此,周小川的衰落已经慢慢蔓延开来。

这就像历史的一个大转盘,夏有姒履癸,商有伊帝辛,周有姬宫涅,三个末世之君有相似的荒谬,直让人怀疑他们彼此是不是互为前世今生。你看,桀的身边有欢乐(音尾),纣的身边有妲己,你的身边有赞美。通过战争,这三个女人到达男人的方式奇迹般地相似。

桀伐有施氏,得妺喜;纣征有苏氏,得妲己;幽讨有褒国,得褒姒。

他们的会面似乎暗示了结束。他们将来的分离也将是由于战争。

从此周幽王爱上了这个不爱笑的美人,他只看见了她容颜姣好,身姿妖娆,却不晓得她淡漠的容颜后藏着怎样的悲苦前因。书中提及的造琼台、制美裳,鸣钟击鼓、歌舞觥筹,但永远不要过于相信文字,书中记载的可能不是真相,而是后人的铺陈。

奇怪的是褒姒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即便幽王为她废掉了家世显赫的申后和太子,立她的儿子伯服为儲也不能使她喜笑颜开。一个不爱笑的女人,往往对很多事都不会太热切,“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像是她的骨血。所有这一切似乎是那个叫kikuni的男人的一厢情愿。

褒姒的冷在古往今来的帝妃中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即使是同样美丽的喜和妲己,多少也会在皇帝的脸上忍不住微笑。而她的冷像是一堵冰墙,将幽王隔离在外,只触得到冰凉。

面对忧郁冷淡的褒姒,若不考虑两人身份上的差异,姬宫涅可以看做褒姒的奴隶,再三殷勤探问,都只有一句“妾无所好。”再为为何不笑,褒姒高傲回应“妾平生不笑。”

于是这个男人不服气,他不信堂堂周幽王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只想逗她一笑,便许下千金之诺。于是就发生了一幕空前绝后的闹剧。后来的皇帝无论多么荒谬,都没有勇气效仿。

商贾的千金买笑,人们摇头却忍不住羡慕叹赏,因为它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可烽火戏诸侯却浪漫到了让人切齿。困惑的国王似乎并不觉得他在浪费国家的完整和国王的威严。诸侯们面对这一场盛世闹剧,无言以对,可也只能顺从离去——霎时间,烟尘滚滚东驰去。

古有明训: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

战争如期爆发。废皇后的哥哥申侯在京城像镐头一样牵着沙漏。幽王和伯服被杀了。在烽火台上,没有匆忙的亡子,没有美丽的赞美微笑,只有真正的亡国城。

直到公元前771年,他们才度过了8年。八年的相伴、宠溺丝毫没有捂暖褒姒的心,连一个笑容也只是劳动千万人的烽火才出现。她为何笑?

她在连环火灾中看到了什么?没有人知晓。在我看来,她的所作所为都带着自己的个性,没有人能强迫她,不笑时不论你怎么煞费苦心,要笑时,即便代价是倾国倾城。

这样一个神秘的女孩和我一样,仿佛世界上唯一可以衡量的就是她的心情。

史书上短短的记载里记不完全幽王的情愫,而褒姒的结局也不可知,生死难测。也许她的一生是世人难以想象的,她的道路从来没有天堂,只是她再难遇到像幽王这样肯为她红颜一笑而调戏天下的男人。

美人何处读后感 篇8

《美人何处》的作者是安意如,一位小有名气的当代女作家,不过她终究不是什么大文豪,她的作品也称不上是名家大作。之所以被这样一本书吸引,是因为安意如那隽秀的文字和灵动的文笔叩响了我的心扉,更是因为她笔下那一群别样的美人们让我感触良多。在闲暇之时或在欢愉之际,一本《美人何处》荡涤着我的心灵,宛如沸腾之后的水花悄悄氤氲兀自飘去。

宝玉说道,男儿是泥做的骨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然而,浩浩汤汤历史中记载的却是被人们称为“妖孽”、祸国殃民的妲己,大臣口中“狐媚惑主,谋朝篡位”的武则天,有倾国倾城色去误国灭朝的陈圆圆。读完《美人何处》,才知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柔情似水的女儿也有男儿般的铁骨铮铮,命运多舛的女儿也有男儿的执着坚韧,只得问一句“铁马金戈天下,改朝换代江山。成王败寇尽男儿。因何将祸水,长与女儿担?”

一句偈语“成住坏空,人生长短,并无别事”落在书的封面,让人沉思片刻,人生的“成住坏空”男儿如此,女儿亦如此。褒姒、小龙女、杜丽娘、鱼玄机这些传奇的女子都在《美人何处》里出现过,而我想提及的却是让我为之心悸的王宝钏和林徽因。都说人生禁不住等待二字,而宰相千金抛却荣华苦守寒窑十八年,只为当年山盟海誓,只为见心爱的人一面。一份执着的信念,一颗坚定的心,让一个从前的金枝玉叶不得不背负整个家庭的重负。即使年岁渐加的她不再粉面含春,即使她飘逸的青丝早已成为白发,但一个有情至此的女子如何不让人感喟。都说:“情不知所以起,一往而深”,宝钏的至深情意也算是终有所获,平贵与她的再度重逢便是最好的'见证。林徽因,那个从人间四月天里走出来的女子,才情横溢,堪称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奇女子。但让人们真正记住她的不是她那动人的容貌和曲折的爱情经历,而是她建筑师的身份。为了保护北京及其他地方的建筑,她和她的丈夫四处奔走,为了国家利益,她坚韧独立地去对抗顽固蒙昧的现实,即使四处碰壁,伤痕累累她也在所不惜,因为一盏忠贞的爱国明灯始终照亮在她的心头指引着她前进。

“谁说女子不如男”,在男权社会中女儿们尚如此有情有意、忠贞爱国。而今男女平等的社会中,我们必将迈步从头越,学习和汲取她们身上优秀的品质和精神。我想《美人何处》里的美人若只是外貌美未免太过于肤浅单薄,她们真正的美应该是那更为闪烁的女性的光芒,也许她们的传奇不再,但散发的精神却历久弥新。

无论何时何处,情谊之深,爱国之重,男儿有,女儿亦有,天下之事,匹夫有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