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日记15篇

04-20

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最新关于“数学与生活日记”的资料,写作之前你会先看看精彩的范文吗?通过文档写作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范文的价值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精读优秀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领悟人生的真谛,为了避免忘记建议您将本页的链接收藏起来!

数学与生活日记 篇1

《数学课程标准》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数学教学要实现的三大目标之一,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关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才能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在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时,同样可以要求学生写他们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包括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体验、学习数学的习惯、学习数学的心情、在学习中克服困难的办法、立志要学好数学的信念、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的成功与失败的感受,等等。总之一句话,让学生写数学情感,就是记录他们学习数学的“心语”,以实现心灵与心灵的对话,知识与情感的融合。

数学与生活日记 篇2

今天,阳光明媚,我们一家四口来到富克斯购物广场去购物。一走进富克斯购物广场,只见人山人海,物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们来到鞋类专柜,只见专柜上面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鞋类全场打5折。

于是,妈妈先给我买了一双价格150元的鞋。然后,又左挑右挑,给我买了价格是350元的运动衣和价格是500元的运动裤。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一家李宁专卖店。我东张西望,左看看,右看看,看中了一双鞋子,我试穿了一下,穿起来很轻松,于是就买下了这双价格为235元的鞋子。爸爸也看中了一双鞋子,说:“管他哪,反正是打6折的。”于是,就买下这双300元的鞋子。接着,我们就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家了。

回到家里,我和妈妈算起了一共比原来优惠了多少元。

150÷2=75(元),350÷2=175(元),500÷2=250(元),235×0.6=141(元),300×0.6=180(元),现在用了75+175+250+141+180=820(元)。原来用掉150+350+500+235+300=1535(元),1535-850=715(元)。

通过计算,我们也看清了:其实,原价是500元的运动裤打5折等类似的促销方法也都是吸引消费者的一种手段,虽然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优惠,但如果因优惠而买回一些用不到的东西,那样也许比不打折更不划算。

数学与生活日记 篇3

有人认为广义的组合数学就是离散数学,也有人认为离散数学是狭义的组合数学和图论、代数结构、数理逻辑等的总称。但这只是不同学者在叫法上的区别。总之,组合数学是一门研究离散对象的科学。随着计算机科学的日益发展,组合数学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因为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是使用算法处理离散数据。

狭义的组合数学主要研究满足一定条件的组态(也称组合模型)的存在、计数以及构造等方面的问题。组合数学的主要内容有组合计数、组合设计、组合矩阵、组合优化等。

组合数学中的著名问题

地图着色问题:对世界地图着色,每一种国家使用一种颜色。如果要求相邻国家的颜色相异,是否总共只需四种颜色?这是图论的问题。

四色定理指出每个可以画出来的地图都可以至多用4种颜色来上色,而且没有两个相接的区域会是相同的颜色。被称为相接的两个区域是指他们共有一段边界,而不是一个点。

这一定理最初是由Francis Guthrie在1853年提出的猜想。很明显,3种颜色不会满足条件,而且也不难证明5种颜色满足条件且绰绰有余。但是,直到1977年四色猜想才最终由Kenneth Appel 和Wolfgang Haken证明。他们得到了J. Koch在算法工作上的支持。

证明方法将地图上的无限种可能情况减少为1,936种状态(稍后减少为1,476种),这些状态由计算机一个挨一个的进行检查。这一工作由不同的程序和计算机独立的进行了复检。在1996年,Neil Robertson、Daniel Sanders、Paul Seymour和Robin Thomas使用了一种类似的证明方法,检查了633种特殊的情况。这一新证明也使用了计算机,如果由人工来检查的话是不切实际的。

四色定理是第一个主要由计算机证明的理论,这一证明并不被所有的数学家接受,因为它不能由人工直接验证。最终,人们必须对计算机编译的正确性以及运行这一程序的硬件设备充分信任。参见实验数学。

缺乏数学应有的规范成为了另一个方面;以至于有人这样评论“一个好的数学证明应当像一首诗——而这纯粹是一本电话簿!”

船夫过河问题:船夫要把一匹狼、一只羊和一棵白菜运过河。只要船夫不在场,羊就会吃白菜、狼就会吃羊。船夫的船每次只能运送一种东西。怎样把所有东西都运过河?这是线性规划的问题。

中国邮差问题:由中国组合数学家管梅谷教授提出。邮递员要穿过城市的每一条路至少一次,怎样行走走过的路程最短?这不是一个NP完全问题,存在多项式复杂度算法:先求出度为奇数的点,用匹配算法算出这些点间的连接方式,然后再用欧拉路径算法求解。这也是图论的问题。

任务分配问题(也称婚配问题):有一些员工要完成一些任务。各个员工完成不同任务所花费的时间都不同。每个员工只分配一项任务。每项任务只被分配给一个员工。怎样分配员工与任务以使所花费的时间最少?这是线性规划的问题。

数学与生活日记 篇4

我们平时看见的足球是用黑白两种颜色的皮缝制而成的。黑皮是正五边形的,白皮是正六边形的,那么如果其中黑皮有12块,白皮有多少块,这就是一个足球几块白皮的数学问题。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非常困难,无处下手啊?

提示一下:利用“所有正六边形的总边数=所有正五边形的总边数”来求解。

过程如下:

每块黑皮有五条边,十二块黑皮共有5×12=60条边,每块白皮有三条边与黑皮在一起,因此白皮共有60÷3=20块。我检验了一下,足球真的是有20块白皮。

数学与生活日记 篇5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商场里、课本上、大街上到处都是它。下面来讲讲我和数学的故事。

星期天早上,妈妈在家忙家务活,拿了100元钱让我去超市买两斤排骨,妈妈还说如果有剩钱,就让我挑选自己喜爱的东西。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兴奋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下楼去。到了超市,我连忙走向鲜肉区,微笑着对我说:“新鲜猪肉,小朋友,要买点什么吗?”我毫不犹豫地问:“排骨一斤多少钱?”“一斤18元,要吗?”“给我称两斤吧。”“好嘞!”只见锋利的刀子在扑通扑通地砍着......这时,我脑子开始算着:18*2=36(元),还剩:100-36=64(元),我心里偷乐了一下:竟然还有64元的零花钱。这时,叔叔已经把切好的排骨递给了我。我朝着食品区走去,眼光瞄到一盒山楂球,价格是10元,于是,我便拿起了它,之后我又拿了一瓶标价是6.5元的乳酸菌,同时心里想着:两样东西的价钱等于多少呢?10+6.5=16,5(元)。于是我从手里拿出20元递给收银员阿姨,阿姨立刻找给我3.5元。我拿着钱转身就跑,我一边跑一边想,我还剩多少钱交给妈妈呢?心里算着:64-20=3.5=40,5(元),在数数手中的钱,哈哈,一分不少。

数学的作用真大,我一定要学好数学。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数学与生活日记 篇6

数学课在语数英三门科目中我既喜欢又讨厌。喜欢的是因为数学课上的数学题很有趣;讨厌的是因为数学课上的公式太多了,有点记不住。

在生活中,那些收银员的叔叔阿姨们最喜欢用数学了。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外婆家,在路上,妈妈想给外婆买点水果,就找了个商店,开始买水果了。我看见妈妈拿了一个又一个的蜜梨,去用秤称,我看到电称上面显示金额:10。3元,可是收银员的阿姨却说:“10元就行了。”话音刚落,我就想:“这一定是运用了小数的约等,把10。3元约等成了10元,这样,妈妈就可以直接把10元钱给收银员的阿姨,不用再去拿那3角钱了。”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希望你能把这些数学给找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

数学与生活日记 篇7

昨天晚上,爸爸教我玩了一个数学游戏。用一副扑克牌,挑出10以上的牌,只用剩下的扑克玩。玩的时候轮流摸牌,每人一半。每局一人任意出两张,一共4张,把4张牌上的数字任意用加减乘除计算得出24,每个数字都要用到而且只能用一次。谁先计算出来,4张牌就归谁。要是都算不出来,那就是平局,拿回自己的牌。最后,谁把所有的牌都赢走,谁就胜利了。

我们开始玩了。第一局,我出的1和7,爸爸出的8和9。我正使劲想,爸爸教给我一个方法,把四个数字分一下组,凑成3、8或4、6或2、12,然后再相乘。我们一起把8放到一边,剩下1、7、9,于是9-7+1=3,3×8=24。还有一局的4张牌是5、5、6、8,爸爸想的复杂了,我一看,直接加起来就是24啊,这一局我赢了。

这个游戏太有趣了,下次我要教班里的同学一起玩。

数学与生活日记 篇8

说起书数学人们定会想起枯燥的数学,呆板的符号,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今天,我发现数学也很有趣了。

今天,我去信箱拿信,发现信上面的邮政编码都是214028,这时为什么呢?我上网查了查,原来21也就是前两个邮编是代表哪一个地区,而21则是代表江苏省苏南地区,4是代表哪个邮区,在这儿,4就是代表无锡市邮局,0是指哪个邮局,在这里,0就是等无锡本市邮局,这里一个数字就代表一个市、镇、村。而这后面的两个数就是表示哪个邮局。了解了这么多,也就是说邮递员要先把一些邮件分发到某个地区,再由这个地区上的邮局分到一个邮区,再由这个邮地局分给投递局,最后,投递局把信件送到收信人的手中,所以邮递员的工作也很困难啊!

还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了父母的身份证上面前6个数和我的一样,而后面全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终于,我发现了前6个数字其实就是地区代码而后面的几位数就是出生的年月日0是代表站位,而最后几位数则是防止重复的编码,看来数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啊。

数学与生活日记 篇9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索,就必须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春节即将就要到来,爸爸妈妈需要准备很多礼品,于就是,我们一家人准备去逛超市。来到超市,琳琅满目的零食摆在我的面前,我恨不得将它们全都买下来。

就在这时,妈妈说:“一人只准买100元的零食,只能少不能多,如果谁超出100元,谁下次一样零食都不能买。”我和弟弟听后都感到100元实在就是太少了,根本就不能满足我们两个人的欲望。但就是没有办法,突然我的脑袋里出现了这样的一道数学题:求出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和。我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整个的计算过程,发现能够先将我和弟弟的100元相加,这样我们一共就能够买200元的零食了,等到家后平均分。我讲这个锦囊妙计告诉了弟弟,弟弟听后觉得这个计策不错,于就是我们用这200元买了好多零食。

结账时,妈妈好奇的问我们俩:“你们怎样买那么多零食,也没有超额?”“不告诉你。”我们俩笑着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乐趣。

数学与生活日记 篇10

今天中午,我们吃的是馄饨。

吃着吃着,我突然想起刚刚学习的“合理安排时间”,也可以说是“沏茶问题”。我就问妈妈:“妈妈,一个人做馄饨的每一项工序都分别需要几分钟?一共用了几分钟?”妈妈回答道:“择菜洗菜3分钟,包馄饨10分钟,烧水5分钟,煮馄饨3分钟,一共需要21分钟。你问这个干什么?”,“嘻嘻”我笑了笑,之后又神秘的说:“我用它完成问题。”妈妈一怔,随后又问:“什么问题?”“合理安排时间!”“哦,那你说说怎样才能节省时间?多少时间可以完成煮馄饨?”妈妈问道。“我觉得要用18分钟”我接着说,“首先先包馄饨10分钟,然后烧水5分钟,烧水的同时可以择菜洗菜,最后煮馄饨3分钟,一共是10+5+3=18分钟。”妈妈伸出大拇指夸我很棒。

我很高兴,心里美滋滋的。我又要继续吃馄饨,可爸爸这时候说:“我还有一种方法,只需要16分钟。”我很迷茫,用期待的眼神看着爸爸,爸爸接着说“先择菜洗菜3分钟,然后包馄饨10分钟,同时把水烧开,最后煮馄饨3分钟,不就是16分钟了嘛。”我一想确实是对的,于是我就给老爸说:“厉害了,我的爸。唉,看来爸爸还是比我这个小屁孩厉害啊!”

这件事让我知道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看来以后在生活中要多留意,多思考,才能学好数学啊!

数学与生活日记 篇11

数学对于幼儿来说学起来比较困难,因为比较地抽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多让幼儿接触相关的知识,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生活中现成的数学材料。

一般我们的操作材料大多数来自幼儿的日常生活。如:幼儿带来的玩具、糖、书、衣服……;幼儿捡回来的落叶、小石头、小树枝等;收集来的瓶瓶罐罐、旧报纸、广告宣传单等都成了幼儿比大小、比长短、比厚薄、比粗细、学习数数、排序、掌握组成、加减的好材料。此外小学的植物园也成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好场所,我发现孩子在捡掉落的石榴花托时幼儿对石榴花托的外形、大小、石榴花托的数量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选取了石榴花托的数量问题,组织了“石榴花托”这一活动,引导幼儿数花托的花瓣数量,学习呈封闭型的数数方法,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的结果。让幼儿学习记录和统计,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解石榴花托花瓣的数量,而是希望幼儿通过数石榴花托这一活动,迁徙经验,学会用记录统计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幼儿具有初步的统计、归类能力,他们会自己设计调查方案,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问题。这在幼儿今后的生活中具有深刻的意义。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方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幼儿建构和积累数学经验的良好途径,因为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游戏中,数学问题都是幼儿不断接触并经常遇到的。而此时,游戏玩具就变成了现成的数学操作材料,幼儿在与游戏玩具的互动过程中、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感悟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激发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用积木搭高楼的时候,考虑牢固性和美观性,幼儿就要会选择一样形状、一样大小的积木来搭底层;大的放在下面,小的放在上面,才不会倒掉……在搭建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可以感知形体、大小、重量、对称、数量等的数学知识。

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应注重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使幼儿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幼儿在与数学材料的不断操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提高了主动探索的欲望,与此同时实践操作能力也不断增强。

数学与生活日记 篇12

我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数学真的无处不在啊,仔细想一想,真的有很多与数学有关的有趣事情。

我的姑姑开了一家商店,里面有零食、文具、生活用品、烟酒等,很齐全,每次去姑姑那里,替姑姑收钱成了我的乐趣。

有一次我去姑姑家,一位阿姨来买东西,她买了一条毛巾六元,一盒红烧牛肉面3.5元,一块香皂4元,1包瓜子2.5元。阿姨付了20元钱,姐姐说“姿萱:你算算应找阿姨多少钱?”我急忙接过钱去,在心里算:6+3.5+4+2.5=16(元)20——16=4(元)我向姐姐说应找回阿姨4元钱。姑姑连声说:“你的数学很棒哦!口算就能算出来,而且又那么快!”

过了一会儿,一个叔叔急匆匆来到商店里,马上要开会,需要一箱苏打水,姑姑说:“一瓶单买2元,一箱是48元。”叔叔刚买过走后。姐姐问我,知道刚才一箱有多少瓶吗?我脑海里出现一个算式:48÷2=24(瓶)就脱口而出24瓶。姐姐笑着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开心的笑了。

无论简单或是困难,生活中的数学都是那么的奥妙。以前我认为数学很普通,但这次经历给我很大启发。原来生活就是学习的另一课堂啊!

数学与生活日记 篇13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学。不信?这天发生的事就证明了这一点。

下午,妈妈给我二十元钱叫我到超市去买一瓶酱油和一瓶蜂蜜。到超市后,我首先挑选了一瓶“豆亨”牌酱油,需要4。40元。之后,我去买蜂蜜,钱够的只有两种,第一种有8。60元,还有一种只要8。40元。我想:“第一种的六角和酱油的四角能够凑成一元,比较好计算,而且,第一种比第二种贵两角,说明质量也就是第一种好。”

于就是,我拿起第一种蜂蜜和酱油,到收银台付了钱,拿着找回的7元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晚上,小伙伴们请我去滑冰,我爽快地答应了。我想:“这天我要带巧克力去,大家一齐平均分了吃。”带几颗好呢?我想了想,就带十二颗。如果来二个,12÷2=6,能够平均分;如果来三个人,12÷3=4,能够平均分……照这样计算,来1、2、3、4、6、12个小朋友都能平均分。于就是,我拿起十二颗巧克力出门滑冰去了。果然,来了三个人,我给每人分了四颗巧克力,正好分完。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数学与生活日记 篇14

时光似箭、岁月如梭。经过一年的学习,又要放暑假了。

又是一个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的日子。早上6点,我床边上的闹钟忠心耿耿的把我吵醒了,我气极了,只出一掌飞飞掌,把闹钟拍飞了。好了,起床干正事,我站在老爸床边喊了n次起床,他都不理我。这真是对牛弹琴――白费劲。我自顾自的吃早饭去了。老爸终于起床了,一看钟呀!7:20了,还差十分钟就要迟到了!迟到了,又要扣钱,舍不得呀!临走时说:“儿子!要是你今天上午写完十章练习题,我下午就带你出去玩。”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到了12点,我终于写完了,手上一丁点力气也没了,最终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吃过午饭,老爸去开车一开发现轮胎爆了,只能先去修车了。修轮胎的人说:“我这有四辆三轮车,都是两个轮胎爆了,还有两辆小汽车,一个一个轮胎爆了,另一个三个轮胎爆了,修一个轮胎十分钟,你们可以等,也可以过会儿来。”

老爸见状露出邪恶的坏笑:“儿子,算算什么时候来,别让你的玩耍计划泡汤。”唉,认命了!我想:有四辆三轮车,两个轮胎爆了,修一个要十分钟,所以就用4X(2X10)=80(分),而有两辆小汽车,小汽车有四个轮胎,四个轮胎有一个是一个轮胎爆了,另一个是三个轮胎爆了。一共爆了四个轮胎。所以就用(1+3)x10=40(分),再用40+80=120(分)。加上我们家爆的个轮胎,…所以一共是130(分)130=2(小时)……10(分)。老爸夸奖道:“儿子真棒!”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数学与生活日记 篇15

我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乘法,下面是我的发现:

一个球上有6个字,3个球上有几个字?【3*6=18(个)】;

一辆汽车有4个轮子,4辆汽车几个轮子?【4*4=16(个)】;

一只手是5个手指,2个人几个手指?【4*5=20(个)】;

一排树是5棵,3排树是几棵?【5*3=15(棵)】......

生活中还有很多乘法呢,只要我们用心,就会有许多发现!

xx年8月19日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