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的游戏材料能够吸引幼儿专心操作,帮助其形成自我建构并获得发展。适宜的游戏材料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学习效果,对推动幼儿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和提供游戏材料时,除了要考虑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以幼儿的发展为立足点,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功效。具体来说,要遵循以下原则:
●游戏材料要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 幼儿具有无穷的探索欲望,游戏是幼儿探索未知的途径之一,因此,游戏材料首先要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再不断去探索、验证。如在我们设计的游戏“快乐的捕风机”中,我们提供的游戏材料包括扇子、羽毛和教师自制的捕风机等。我们利用捕风机中气流朝特定方向输送的原理,让幼儿自己扇动扇子,将装置内的羽毛送出排气口。在游戏中,当扇动扇子的力量不足时,羽毛就不容易飞出,如果用力过猛羽毛也不容易飞出,只有找到合适的力度才能完成游戏。 为了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能完成游戏,我们在底座的通风口处加上了一块活动挡板,可控制风流量的大小,也就是说当幼儿在用相同的力的情况下,通风口的大小决定了羽毛飞出的速度。 通过对游戏材料进行调整,增加了游戏的竞争性,幼儿都兴致高昂地要比一比“谁的羽毛先飞出来”。而在一次次的探索中,他们也逐渐了解了捕风机的原理。 ●游戏材料要引发幼儿的精细动作 锻炼幼儿的手指精细动作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选用游戏材料时,我们也考虑到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加强手部精细动作的练习。如在游戏“看谁跳得高”中,我们在卷筒纸芯上绕上钓鱼线,然后做一个立体的小青蛙或者小兔子“站”在纸芯上。游戏时幼儿用手指转动棉签,绕紧钓鱼线后,再突然放手,看看小动物能跳多高。 在这个游戏中,幼儿手指精细动作的灵活度与绕线的圈数等相关,从而直接决定了游戏的胜负。可见,并不是越复杂的游戏材料才具有挑战性,简单的游戏材料经过教师的设计后,同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游戏材料要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为了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教师往往会通过增加游戏材料的新奇性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除此之外,我们觉得游戏材料还要能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我们在设计游戏“潜水艇的秘密”时,为了配合游戏主题,设计了与众不同的环境,以刺激感官。我们以海盗船作为背景图,在空中悬挂起蜘蛛网,教师和幼儿一起戴上海盗帽,幼儿的脸上再画上两撇八字胡,就像即将去探险的“小海盗”。 首先幼儿将“潜水艇”(即瓶子)灌满水,使其沉到水底并拧紧盖子,然后用嘴对着瓶子上连接的管子吹气,将瓶子内的水通过另一端的管子排出,“潜水艇”就慢慢上浮。在这个游戏中,幼儿不仅在操作中探索“潜水艇”升降的秘密,而且他们就像“小海盗”一样完全沉浸在游戏氛围中,全身心地参与游戏。 游戏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想象、启发思考、动手操作,还能提供种种挑战,而幼儿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又会获得无穷的快乐。在设计和提供游戏材料的过程中我们也体会到——物愈简,玩愈乐。也就是说,在游戏中准备的材料和制订的规则简单一些,幼儿反而能玩得更快乐。 专家点评: 睿智地提供游戏材料 我们都知道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不同的游戏材料会引发不同的游戏行为。于是,教师努力地在自主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 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尝试为小年龄幼儿提供形象逼真的模拟玩具——媒气灶、听诊器等,旨在引导幼儿对已有生活经验的联想;我们还为大年龄幼儿提供盒子、绳子、雪花片等材料,以鼓励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寻找、变换各种材料,充分表现各自的游戏主题和情节。在结构游戏中,我们为大年龄幼儿提供插塑等材料,以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而在沙水游戏中,我们添加一些科学探索材料,鼓励幼儿进行建构、想象和探索游戏,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 其实,一位教师在实践工作中为幼儿提供的材料还远远不止这些。除了上述的自主游戏外,为了丰富幼儿的各种经验、达到预设的教育目标,教师还会兢兢业业地为幼儿准备一份份个别化操作材料。如为了促进幼儿的观察能力,我们提供了“找影子”的材料;为了发展幼儿的手腕转动能力,我们手把手地教幼儿将报纸卷成“金箍棒”;为了巩固幼儿图形配对的能力,我们拿出了“喂小猫吃饼干”的材料……我们期待这些材料能“承载”着幼儿到达教师预设的“目标彼岸”,却不料幼儿常常会毫不领情地摇头:“我不喜欢!”“我不想玩了!” 为什么教师认认真真设计的一份份游戏材料得不到幼儿的喜爱,反被幼儿毫不留情地置于脑后?《游戏材料的“一物多玩”——以泡沫拼接板为例》《为幼儿成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两篇文章让我们对教师如何设计与提供游戏材料有了崭新的认识与思考,尤其是文中的“快乐的捕风机”“翻骰子”“谁和谁好”“潜水艇的秘密”“搭房子”“洞洞墙”等游戏,或许可以让我们从中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原来,幼儿喜欢的、痴迷的、钟爱的是具有童趣的、能不断带来快乐的游戏材料。 所以,教师要多提供一些这样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能在过程中享受“玩起来”的乐趣,让幼儿能在每一次的不同经历中体验“跌宕起伏”的刺激并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真正实现“玩中学”,这才是体现游戏材料魅力所在的关键。 既然我们必须思考并着手为幼儿提供材料,那不妨多想想“游戏材料与幼儿的当前活动适合吗”“游戏材料的特征对幼儿行为的意义何在”“游戏材料能反复吸引幼儿吗”……或许这样的思考能使教师更睿智地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使各种特征的游戏材料在幼儿的发展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上海市幼儿游戏教育研究所 徐则民)“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游戏中蕴藏着教育的契机。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要改变“检查者”的身份,从片面关注幼儿是否会使用材料等问题,转移到根据幼儿发展水平,为幼儿提供有层次的游戏材料。
给幼儿提供有层次的游戏材料
漫画中国网 供图
游戏材料的设计与提供是幼儿游戏的基本保障,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操作、摆弄、探索材料而形成经验。在游戏中幼儿有着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体验和感受着游戏带来的快乐。如果材料提供层次不明、忽视幼儿年龄特征,就会降低幼儿积极操作材料的兴趣,阻碍幼儿深入地参与区域游戏。
教师提供材料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选择和提供既能满足幼儿兴趣与需要,又能与幼儿的发展相适宜、促进幼儿发展的游戏材料。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既能提高游戏开展的效果、又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求,保证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主性、提高学习能力。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和个体差异,教师在游戏材料提供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逐步增加材料数量
关于材料的数量,教师首先要保持现有游戏材料适宜的数量。许多幼儿园对材料提出了量化要求,于是有的教师片面认为材料越多越好,导致幼儿忙于摆放物品,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而减少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活动,甚至不交往。如中大班超市游戏中摆放的奶盒、矿泉水瓶多达20几个,放满了两个篮子,而真正供幼儿选择的其他瓜果蔬菜却太少,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游戏应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过多的材料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还干扰幼儿的游戏,影响了幼儿在交往、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过少的材料又导致幼儿争抢玩具或各抱一堆玩具互相观望,因此材料的数量要适宜。
在保持材料适宜数量的基础上,根据幼儿需求,逐步增加材料数量。在活动区,游戏材料应处于不断变化中,不要最初就把所有的材料都提供出来,而是当幼儿在游戏发展过程中有需求,让幼儿有一定的时间去寻找、发现和获取新的游戏材料,以保持他们对游戏的兴趣。因此教师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定期在游戏区提供新的材料,形成新的刺激点,吸引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去。同时,教师提供材料时不能只投不取(未拿走破旧的材料),导致材料变化不明显。
例如:“加工厂”游戏只是单纯做饼干、蛋糕之类的,久而久之,去“加工厂”玩的幼儿越来越少。教师在发现这一现象后,启发说:“夏天来了,我们的加工厂还可以做些什么东西呢?”孩子们说:“我想吃冷饮,那可以做冰棒、刨冰;还可以做蛋筒、糖葫芦……”于是相应的材料出现在加工厂里,一下子幼儿的兴趣又被调动了起来。
适当调整材料比例
首先,要保持新旧材料合适的比例。我们经过观察发现: 如果新旧材料数量相等,幼儿互相交换材料的现象较多,创造性行为不多;如果新材料比旧材料多一倍,幼儿就会忽视旧材料,而将兴趣放在了对新材料的摆弄、操作上;如果新旧材料比例在1∶10以上,幼儿容易产生争抢或忽视新材料的现象;当新旧材料比例在1∶2或1∶3时,材料的使用效益最大,幼儿容易创造性地使用新材料。
如教师发现前阶段备受幼儿喜爱的一些区域无人问津,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图书、部分蔬菜、奶盒破损严重,教师制作的包子、饺子等食物提供时间过长,幼儿对某些区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就需要对材料进行调整了。
其次,要保持成品与半成品的合适比例,这个比例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求相适宜。例如小班成品的数量要多一些;半成品相对较少;而到了中大班,成品的数量逐渐减少,半成品的数量逐步加大,种类逐步增多。但要注意的是即使到了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成品材料数量也不能少于三分之一。当然,这个比例并不是不变,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和想法的改变,适当地调整。因为比例的不同,对幼儿的帮助也是不一样的。
多种方式创造性地使用材料
游戏材料的运用是变幻无穷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最大可能地挖掘材料的玩法,也鼓励幼儿去寻找教室里可替代的材料,只要游戏需要,凡是教室里的桌面玩具、教学辅助材料等都可以使用。这可以提高材料的使用率,并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鼓励幼儿一物多玩与替代:教师可经常鼓励幼儿使用同样一种材料做不同的事情。如冰棒棍,在医院里是体温表、压舌板,在娃娃家里是刀、梳子、勺子,在美工角又是绘画工具,根据特定的环境,发挥材料的效益。又如角色区的小朋友把操作区的珠子当“汤圆”,把科学区的七巧板块又当成了做点心的“刀”,泥工板当成了“扇子”,胶粒积木当成了“梅花桩”。每种材料在每个幼儿手里都有它不同的用途,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鼓励幼儿自制玩具:教师可提供半成品及废旧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做玩具,给幼儿自由发挥的机会,使幼儿在操作中按自己想象任意创造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如在玩医院的游戏时,需要一个挂盐水的瓶子,后来孩子们竟然想到运用科学角的连通器,师生一起自制了盐水瓶,当护士给病人挂盐水时,教师与孩子们都感到一种满足。
使用游戏百宝箱:引导幼儿根据情节需要,自由在“百宝箱”内取自己想要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激发幼儿游戏动机和游戏构思,让幼儿参与材料的更新与制作。如布头、毛线头、果壳、鸡蛋壳、瓶盖等,幼儿可以用这些在成人眼中看来毫无用处的废旧材料,做出小汽车、民族娃娃、手表等,还可以引发更多的游戏情节。百宝箱的提供是针对幼儿对原有游戏材料的不满足而设置,为幼儿提供了再一次选择适合自己材料的机会和条件。
因此,一个好的游戏环境应使材料处于不断的建构中,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使提供的游戏材料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使之具有可变性、新颖性,不断地吸引幼儿,引发幼儿产生新的游戏情节。同时,教师应基于幼儿发展需要,赋予幼儿更大的自由度。教师有目的、分层次提供可让幼儿自由选择的操作材料,但不规定幼儿操作材料的具体方法,使幼儿能够有机会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进行操作,也可以在过程中调换、调整原来设想好的、或更换难度更大的材料,向自己提出挑战,在自己不断创造的“最近发展区”里,以各自不同的活动过程与材料互动,使自己得到满足和快乐。
一。游戏材料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
调查表明,目前很多幼儿园游戏材料布置千篇一律,无论在层次和数量上均不能很好地体现各班幼儿的龄特征和本班幼儿的游戏水平。很多教师常常忽视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游戏需求,在准备游戏材料时随意,主观。甚至为了图省事,看到隔壁大班开展的主题有声有色,就在自己小班里也投放了相应的材料,希望本班幼儿也能出现类似的主题,但结果并没有如愿。幼儿只对其中的小部分游戏感兴趣。这是因为小班幼儿往往满足于游戏的动作,而很少考虑材料间的联系。
二.游戏材料忽视幼儿的需要,缺乏合理性。
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材料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但是很多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上存在很大误区,她们误以为游戏材料越多越好,这导致了材料在使用价值上大打折扣。如,在“娃娃家”提供的玩具材料中,有些材料并非是幼儿的需要。有些教师精心在娃娃家的桌上设置一瓶美丽的花,但在游戏时却时常被幼儿推挤到地上而无人理睬。反而造成了游戏的杂乱无章。
三.游戏材料功能单一。
随着幼儿园的环境设置日趋齐全,先进,许多玩具也变得逼真,完善起来,同时也带来了功能单一,缺乏可变性的不足。如娃娃家从厨房设备到家用电器,家具应有尽有。小小医疗箱,药瓶,x光片样样齐全。如此丰富,逼真的材料是否有利于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呢?让我们通过两个中班的同一主题角色游戏的记录作了一番分析:
班级
中一班
中二班
玩具材料
仿真小家具,茶杯,碗,公事包等;
圆形插片,瓶盖,有色纸,小木棍,仿真碗,小圆桌,公式包,仿真小家具等;
游戏情节
1妈妈做早饭,端着几碗粥出来,爸爸喝完粥,拿起公式包上班去了。
2妈妈买完菜,开始在家打扫卫生,整理家具。几乎所有的材料都被使用过。
3爸爸下班回来,两人一起洗菜烧菜,然后全家一起用餐
1妈妈做早饭,将小纸捏成团做成小馒头。爸爸拿起报纸看报纸。爸爸吃完馒头,送娃娃去幼儿园。
2外公来做客,妈妈忙着烧饭煮菜,用各色小纸做成了各种丰富的小菜。爸爸看到外公年纪大了,忙给外公做了个拐杖。
3妈妈将小娃娃接回来,爸爸用小插片做了个大蛋糕,把木棍当作蜡烛给娃娃过生日,全家还一起唱生日歌。
由此可以看出,中一班的材料虽然具体形象但功能单一,幼儿反而满足与简单的重复操作,游戏情节也较简单。而中二班的大多数具有开放性,可代替性,灵活性,幼儿想象创造的机会大大增加,游戏情节显得丰富。
下面我就针对种种误区提出以下见解:
一。游戏材料应适应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知识经验不同,教师在选择,投放,变换玩具材料时,既不能高于也不能低于幼儿的认知水平。
1。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随意性较强,因而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也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起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受到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这就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其思维离不开具体的玩具材料,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所以,对他们来说,游戏中具有组织能力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材料以及同伴的模仿。
小班幼儿的玩具材料和同伴的游戏活动都能有效地激发他们游戏动机,帮助他们展开特定的想象。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使他们在模仿同伴的游戏是时也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玩具材料,若同样的玩具材料不足时,就容易发生争抢。因而成人在帮助他们开展游戏时,要注意给他们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以引发他们开展游戏的愿望。为避免争抢玩具,在一个时期内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在种类上可适当少一些,而同类物品在数量上应多一些。
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增强,认知范围扩大,使其想象逐渐变得活跃而丰富。尽管他们主动选择的角色是有限的,但幼儿在选择角色后还能简单地设计游戏情节,把某个角色的几个不同的活动〔或动作〕排列起来,使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如在“娃娃家”中,“妈妈”先喊“娃娃起床”再给他洗脸,喂饭;“汽车司机先把车开到北京,再开到上海,最后开回苏州”等。由此可见,教师需要适当丰富幼儿游戏的连贯性材料,使幼儿能够积极连贯地开展下去,为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打下基础。
3。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大班幼儿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扩展和加深直接经验的丰富,其想象变得活跃起来。在有主题的角色游戏中伴随游戏情节的逐渐展开,而材料本身能够刺激幼儿游戏的欲望。
大班幼儿的想象不仅在内容上丰富,连贯,而且能够充分地通过活动和玩具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想象,使游戏活动表现出浓郁的创造的气息。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游戏的要求结合教育意图而投入游戏材料。例如,“菜场”游戏进行到一半,来了一位“顾客”要买肉骨头,可“菜场”没有现成的肉骨头卖。怎么办呢?游戏似乎只能终止,或者“顾客”改买别的菜。可是,这位“顾客”是因为家中的“外婆”生病了,“医生”说要熬肉骨头汤给她喝。情急之中营业员灵机一动,拿起一团橡皮泥,压扁,再搓成条,然后把橡皮泥的两端捏圆,于是,肉骨头就有了,“顾客”高兴地买回去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具有操作意义的半成品材料。
二。游戏材料应功能丰富,应用灵活。
想象,创造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从以上实验看出,幼儿对于成品玩具或教师自制的仿真玩具只有短暂的兴趣。玩娃娃家也似乎是流水线一样地完成了一天的事。对于成品玩具,幼儿只会问“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而对于一些非成品材料,幼儿就会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因此,我们将原本要制作成品的材料,如纸,笔,剪刀,玻璃瓶,泡沫,塑料。海绵块,彩带,小木棍等分放在活动室里。鼓励幼儿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大胆想象,创造。
材料最主要的特征是具象征性,材料的象征性也是从低级往高级发展的。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代用品和符号物。如中班幼儿医院时,开始提供药瓶,听诊器,针筒等成品玩具,以后逐渐减少。先将听诊器拿走,幼儿就会去寻找类似圆形物的插片,瓶盖等,再用一根绳子串上,变做成了一只听诊器。接着拿走针筒,幼儿会用小木棍插入瓶中代替。又如以上实验中,幼儿将各种纸做成菜,将纸棍做拐杖等。这样既促进了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是那些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玩具更容易引起年幼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游戏行为。而对于一般废旧物品或材料,尽管有较高的智力发展价值,来源上比较广泛,经济上也比较节约,但需要幼儿有更丰富的知识经验,才能组织使用游戏材料。因此,教师在提供游戏材料给幼儿时,应主义根据幼儿象征性水平的差异,选定游戏材料的性质。
三.游戏材料应具动态性。
1.材料的流动性。幼儿游戏材料要以幼儿的实验为基础,具有可变性。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游戏材料也要相应地变化。适当变化游戏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同在一娃娃家,一家有电话,一家有篮子,一家有茶杯。这样一家若也想有其他家的东西,就必须想办法:a去寻找代替物。b自己制作。c到别家去“借”。d去超市购买。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2.材料的变化性。如,废旧的笔管可作“理发店”的烫发卷筒,“商店”将其和油泥结合制成许多飞机,帆船等当玩具卖。“饮食店”则当作吸管给客人使用。这说明材料的可变化性,能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四.新旧材料应具一定的比例和变化。
我们曾在两个同年龄班的角色游戏中投入不同比例新旧材料,幼儿的表现结果如下表:
新旧材料比例
1:1
2:1
1:2-3
1:7-10
1:15-20
对新材料的关注程度
很关注
非常关注
较关注
关注
一般
幼儿游戏的表现
能交替使用新旧材料
重视新材料,使用新材料频率较高
在摆弄新材料的同时,会创造性地运用旧材料
较关注新材料的玩法,但与旧材料配合使用较少
忽视新材料,只有能力强的幼儿会发现并使用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新旧材料的数量相等,幼儿互相商量交换材料的现象较多,但创造性行为不多;如果新材料比旧材料多一倍,幼儿就会忽视旧材料,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新材料的摆弄,操作上;当新旧材料的比例在1:2或1:2时,材料的使用效益最大年,幼儿容易创造性的使用新旧材料。如在“医院”主题中,教师投入放大镜,小公共汽车以后,新的主题“食品检验所”和“流动采血车”便产生了。幼儿还在游戏中赋予旧材料的新意义:放大镜不仅用于看“病人”的五官,还用来检查食物是否新鲜。医疗小器械不仅为病人治病,还可以为爱血献爱心活动服务。幼儿的游戏水平明显提高;如果新旧玩具比例在1:10时,幼儿容易产生争抢或忽视新材料的极端现象,从而阻碍了游戏情节的发展。
五.教师应适时投放材料。
有些教师投放材料时只顾投放而不能及时拿走旧材料,也会导致新旧材料比例失调而使动态变化不明显,从而难以引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动机。
我曾在某大班做过一个比较。同样的游戏主题,前三天提供有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环境,幼儿各个玩得很开心,情绪稳定,游戏持续的时间也很长,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后三天又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幼儿们的情绪就不稳定了,以前的游戏材料还“余趣未尽”,面对那么多的材料,幼儿一会儿想玩这个游戏,一会儿又想玩那个游戏,甚者还有仍砸玩具得现象。幼儿容易分心,游戏时间也很短。
因此,教师应充分观察游戏,敏锐地抓住教育契机,根据不同年龄对材料需求的特点,克服盲目性;并根据游戏的充分观察,及时调整材料,变化材料,使材料具有可变性。
角色游戏是象征性游戏的一种,3—4岁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象征性动作主要由“物”所引发,而这个“物”,大部分情况下就是孩子手中的玩具或者说游戏材料。也因此,角色游戏的材料提供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小班幼儿的象征性游戏行为。而“渐变”——即慢慢变化所提供玩具的数量、种类乃至性质,就是我们常用的材料支撑策略。
活动实录:第一天
薇薇在娃娃家里学着妈妈的样子做家务,一会儿擦桌子,一会儿洗饭碗,正忙碌着,突然看到了放在一边的洗衣机。薇薇迟疑了一会儿,拿起娃娃家床上的枕头和被子塞进了洗衣机,看样子,她是想学着妈妈的样子洗衣服。可薇薇突然停下来了,左右环顾,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又过了一会儿,薇薇走了,她已经忘记了,洗衣机里还有衣服。
看到桌子便擦桌子,看到洗衣机便准备洗衣服……薇薇的游戏动作带有明显的由“物”而发的特征,可薇薇洗衣服的活动为什么会戛然而止呢?薇薇到底在找什么?明天,我要增添几样和洗衣服有关系的东西,看看薇薇会有什么反应。
活动实录:第二天
薇薇一进娃娃家就看见了洗衣机旁边的新玩具:放有小勺的塑料肥皂粉盒和大大的天蓝色伸缩晾衣架。薇薇看起来很高兴,拿起肥皂粉的盒子,用小勺往洗衣机里放了一点“肥皂粉”,关上洗衣机的门,安静地在洗衣机旁坐了下来。这时候,娃娃家的“爸爸”不停地在薇薇和洗衣机之间穿梭经过,薇薇有些恼怒地将“爸爸”推开了。终于等到衣服洗好了,薇薇转身拿起晾衣架,玩了一会儿,才开始将洗衣机里的枕头和被子拿出来,往晾衣架上夹。
薇薇好投入呀!她在洗衣机前待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正儿八经地洗衣服、晾衣服,这一系列的游戏动作有将近五分钟的时间。薇薇推开干扰她看着洗衣机工作的“爸爸”,这个动作说明了她的游戏是有目的的行为。显然,这些逼真并且相互有联系的材料吸引了孩子,支撑着薇薇完成了整个洗衣服的游戏情节。
我想,既然薇薇对夹衣服产生了兴趣,不如多投放一些不同种类的衣架和不同种类的衣物(如衣服、袜子)进娃娃家。接下来 会发生什么事呢?
活动实录:第三天
薇薇似乎迷上了洗衣服,角色游戏一开始,她就飞跑进了娃娃家,很快就发现了洗衣机旁的新材料:竹篮子里的娃娃衣服和袜子。薇薇动作麻利地把篮子里的衣物倒进了洗衣机,衣服很快就洗好了。她利索地将衣服全部拿出,很有耐心地把衣服和袜子一一夹到晾衣架上。显然,她并没有注意到晾衣架的大小及衣物大小之间的关系。可是,薇薇很快就发现了什么,动手把夹好的衣服袜子拉下来,并将袜子有目的地往小的衣架上夹。
我兴奋地看到了因游戏材料的变化而带来的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材料支持着孩子的新发现、新想法、新玩法。接下来,我是继续竭尽所能地去搜罗和洗衣有关的材料还是放一些形状像某些洗衣物品的低结构材料?最后,我决定放一块熨衣板(高结构材料)和许多的瓶瓶罐罐(低结构材料),看看薇薇会怎样吧。
活动实录:第四天
薇薇似乎已经习惯了,一进娃娃家,先左右看了起来,显然,她在找今天的新玩具。当薇薇发现了那个小小的熨衣板的时候,她又一次开心地摆弄起来,一会儿把它当宝宝的床,一会儿把它当滑板……
薇薇的表现,再一次鼓励了我:谁说熨衣板只能是整理衣物的工具呢?游戏中,孩子可以赋予物品任何意义。游戏是孩子们的,我们只能静候一旁,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需要,用逐步增加新材料的方法,让孩子的游戏兴趣保持甚至逐步升温,不断在游戏中获得新的体验。
在社会性游戏中,幼儿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社会性的模仿,“假”的场景,“真”的情境,洗衣机旁的肥皂粉盒、小勺、晾衣架这些互相关联又有操作意义的细节呈现,使孩子进入“真实”的游戏情境。随后,低结构材料的提供引发了孩子尝试使用替代物的游戏行为,“以物代物”的游戏能力逐渐得到发展。
“渐变”,是一个谨慎耐心的过程,支撑着孩子的游戏兴趣和游戏情节发展;“渐变”,是一个理解尊重的过程,提醒着教师读懂幼儿的游戏需要和发展要求。“渐变”,督促着我们细心观察孩子的游戏,在陪伴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专业性成长。
导读:幼儿园常见的“角色游戏”、“构造游戏”、“表演游戏”都是成人研究幼儿游戏时,按幼儿游戏过程中主要游戏行为分类命名的。
新入园托、小班幼儿开展游戏,投放哪些玩具材料,才能吸引幼儿玩起来?
玩具材料投放的依据是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托、小班幼儿最接近的生活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典型经验,是教师投放玩具材料的直接参照。如:“家庭”、“汽车”和“医院”是幼儿最接近的生活范围,“喂娃娃和烧饭”是家庭主题中的典型经验,“打针”是医院主题中的典型经验,“开车”是汽车主题中的典型经验,相关的玩具材料围绕这些主题呈现,就能吸引幼儿玩起来。
不同年龄段幼儿开展游戏,材料投放有何区别?怎样才能适宜?
答:幼儿随着年龄增长,经验越来越丰富,在游戏中表现出的表征、合作、构造、规则等行为水平随之提高。因此,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行为有水平层次上的差异。一般来说,形象化玩具随年龄增长而递减,低结构的材料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但由于发展速度的差异,同一年龄的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并不绝对同步,所以材料的投放除了有年龄上的差异更要考虑材料的弹性化,考虑同样的材料对不同年龄幼儿的潜在功能。
在同一游戏时段内,只投放同种类型的玩具好,还是投放几种类型的玩具好?
幼儿园常见的“角色游戏”、“构造游戏”、“表演游戏”都是成人研究幼儿游戏时,按幼儿游戏过程中主要游戏行为分类命名的。
然而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样玩就怎样玩。在同一游戏时间段内,幼儿游戏常常是既有表征行为、又有构造行为、还有合作行为与规则行为,游戏行为很少孤立的出现。如:一个幼儿用“雪花片”搭个“吸尘器”,然后,提着吸尘器到处吸灰尘。这里既有“构造游戏”又有“角色游戏”。所以,教师应该为每一个不同兴趣、不同经验、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各种游戏准备可供选择的游戏材料,而不是按照成人的分类标准来组织游戏。
游戏主题环境是否需要预先固定?
小年龄班幼儿开展游戏需要在某一个阶段有一部分相对稳定的主题环境的预先布置,即固定的空间、固定的玩具材料,有利于幼儿熟悉游戏环境,使他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满足游戏的需要。但随年龄的增长,游戏环境的构建应逐渐转向以幼儿为主,游戏主题和内容由幼儿自主决定。
游戏中玩具材料的投放方式一般有哪些?那种方式最好?
游戏中玩具材料投放的放式有多种多样。
从游戏时间上看,可以在游戏开始以前投放和游戏过程中投放,前者依据昨天的游戏情况,后者依据当天游戏过程中产生的新需要;
从材料对幼儿发展的功能看,可考虑区隔空间分类投放,既可依据发展的领域,也可依据课程的领域;
从幼儿发展的主体意识出发,可以将各种材料集中投放,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行选择材料,自行搭配材料。
材料的投放方式是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需要的。
幼儿园在组织区角游戏过程中常受材料收集、制作、收管之困扰。我园自实施同轨班级区角游戏材料联盟后,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丰富了各班区角游戏材料内容,既解放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又让区角游戏妙趣横生。
一、实施同轨班级区角游戏材料联盟——方法巧
1.自由结伴成立联盟
我园带班一般采用小、中、大循环式,即一组保教人员承担同一届幼儿从小班到大班三年的保教工作。基于这种情况,我园纵向地将同轨的小、中、大班各一抱团为一个单位的区角游戏材料联盟(如:小一班、中一班、大一班结为联盟),共同收集、创作并共享区角游戏材料。各班教师先填写愿意结为联盟的班级入选。因采取自愿组合,有些班级倍受欢迎,有些班级则反之,幼儿园分管负责人根据各班受欢迎的程度结合平时所了解的情况与各班教师交流,共同审视前阶段区角游戏开展和材料制作收管的情况,提出指导性和建设性的建议,形成新学期区角游戏材料制作的工作思路和方案。而后根据教师的自行选择做一些沟通和调节,进行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尊重教师的意愿,成立志趣相投、风格类似、能力互补的联盟。幼儿园为了完成科研课题攻关工作,建立了数几个强强联手的联盟,以保证高标准展开科学研究,并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推进全园联盟工作水平提升,也便于形成较完整的小、中、大全套区域游戏的材料。
2.制定联盟共守“条约”
各联盟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三个年龄段的区角游戏的计划,周密考虑小、中、大过渡衔接,充分体现前铺垫和后递进的关系。在材料制作和共享方面提出需要共同努力和遵守的一些约定。包括各年龄段的特色体现、游戏开展的连贯性、主题推进的思路、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以及材料的数量、工序、使用方法、整理等。有些联盟还将材料提供的数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每班创设区角游戏的数量要充足,小型的区域不多于4人,提供材料数达班级幼儿数的1.5倍等。
3.分工合作创制材料
联盟是成品材料的共享单位,更是材料创制工程的协作组织,联盟内成员以本年龄班为主阵地,兼顾辅助其他年龄班的材料设计和制作。有了这个协作的过程,更有利于联盟内成员整体把握整个联盟内区角游戏材料概貌,方便融通使用。游戏的材料要针对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制作。如:同为银行的货币,小、中、大的标注方法则要有层级,通过实物、点卡或算式等分别标注;同为娃娃家的创设,玩具的设置就要顺应平行单一到分工合作的递进。
4.交接推介利用共享
每学期结束时组织区角游戏材料的推介和交接活动。联盟内各班在自己的“摊位”上晒出一学期创生的区角游戏材料,通过登记表和PPT演示介绍本班成品材料的功能和用法,而后将备材料推磨传递给联盟内的其他班。交出班级要分类别讲透彻,接收班级要听明白理清楚,保证日后最大化利用材料。
二、同轨班级区角游戏材料联盟——意义大
1.省时减耗,提速增量
建立联盟后,减少了制作游戏材料的成本。幼儿园内部对比统计显示,联盟建立前后每班级每学期减少了近两干元的制作材料费用。更重要的是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教师的时间,减轻了工作量,赢得了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比率。建立联盟后,区角游戏材料的做工和牢固程度也有所增强,缺损比以前少了,材料的总量大幅度增加,为组织丰富的幼儿区角游戏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有了对全局游戏材料的整体把握,实现了一物多用、一物巧用,大大地提高了游戏材料的利用率。
2.凝心聚力,激趣增效
在建立游戏材料联盟之前,各班的游戏开展基本上处于单线的独立作战状态。在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评比之前,甚至还有少数班级保密本班的制作方案和材料,失去了许多交流切磋的机会。以往还常因保管不善或处置不当造成材料损失。少数收管得好的,也要闲置三年后再使用,基本忘却了当时的使用方法。所耗积存空间很大,卫生消毒也是难题。建立联盟后及时共享使用当前材料,打破了这种僵局,激活了协作的机制,成员之间相辅相成又互惠互利,在制作交流商磋中获得乐趣,产生成就感。
因自由组合双向选择,使教师产生了危机意识,各自都很努力,希望成为组合下一轮新联盟受欢迎的对象。联盟内群策群力,多人轮回使用同一材料,通过几次推敲、揣摩融进了各成员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思考,同种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功效悄然发生着变化,材料采集、制作的质量都呈螺旋上升趋势。
三、同轨班级区角游戏材料联盟——窍门多
1.归类整理要有条理,推介共享不厌详尽
随着主题的更换、教育活动的推进、幼儿兴趣的变化、发展要求的递进,我们必须阶段性地更换游戏活动的材料。一学期下来,游戏材料的类别达到几百种,数量也上千。有序列地收集整理显得很重要,不然就会乱着一团糟,不能很好地传递交接和调档使用。我园尝试从教育活动主题和区角类别两个维度将材料归类整理,操作更方便,查找更快捷。(见例表)
学期末,联盟内推出代表逐一介绍本班的材料,有些材料先后重复使用多次,每次不同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点须细说分明,提供了使用时实景照片和录像便一目了然了,让接受的老师心领神会。除了现场的介绍和交接之外,我园充分利用园内网站和共享群建立游戏材料资源库,让联盟内成员随时可以查阅材料的名称和数量,拟出本班的利用计划。
2.组合升级服从需要,创生补充不可或缺
材料的升级更新很重要,在新的年级接手了上届班级传递的材料后,不是全盘的照搬机械恢复使用方法,而是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区角游戏组织的需要做适当的增补或更新。这是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和幼儿自主性的体现。当然资源库的名录也要随之及时更新。在材料的创制过程中,为减轻教师负担兼顾节约成本,我们遵循以下几点原则:财力许可下优先考虑购买现成材料;能改装组装就不重新制作;鼓励幼儿自行制作或以物代物创生材料;适可利用家长资源支持班级材料创制。
小范围的区角游戏材料联盟收到了较大的功效。我们思考如果将这种做法推广到特色园、友好园、相邻园的园际之间,建立更大范围的区角游戏材料联盟,让一个地区、一个集团的区角游戏材料流动起来,让教师们在区角游戏的材料创生工作中互动起来。区角游戏质量的提升可能会受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那时区角游戏材料的联盟会为更多的老师和幼儿带来福祉。
主题名称
区角类别
游贱名称
游戏材料
玩法简介
制作人
我是
大班哥哥
姐姐啦
生活区
夹豆乐
筷子、玻璃球、雨花石、动物嘴巴盒
给小动物喂食,可以自由夹取也可比赛
小芝
米妮的发卡屋
发卡、丝带、发箍
让幼儿练习系蝴蝶结,装饰打扮米妮
益智区
找双数
数卡、笔、记录卡、双卡模具盒
看看数数,幼儿练习记录
英子
飞行棋
飞行棋2~3盒
引导幼儿学习方法、了解规则
找家
二次分类板、不同颜色图形
引导幼儿按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
美工区
标志设计师
标志的底图、颜料、水笔
为班上各区域设计标志图
小淳
喜欢《小班游戏材料的提供》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游戏,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材料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