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开展水上游戏活动,是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要想使得幼儿水上游戏活动取得成功,就必须科学有效地提供水上游戏材料。
一、有针对性地提供水上游戏材料 1.化废为宝的水上游戏材料 诸如易拉罐、饮料瓶之类的废旧材料可通过取舍、添加等方法变成简单的水上游戏材料。例如:在大班水上游戏《救救珠江母亲河》活动中,教师在废旧的AD酸奶瓶上加上了立体的大眼睛和鱼鳍,在瓶身上用多种色彩的即时贴点缀,使得这些本来不起眼的废旧瓶变成了一条条七彩的小鱼。 2.一物多玩的水上游戏材料 在自制水上游戏材料时,教师要考虑到多用性,尽量让一种材料可变化、可重组成多种玩法,给幼儿留有丰富的探索空间。例如:在小沙包外面包上一层七彩的防水布料,它就能在不同的水上游戏中变成不同的操作材料——在《哪吒闹海》水上游戏中成了龙王的贡品;在《天鹅湖》水上游戏中变成了七彩的小珍珠;在《点虫虫》水上游戏中又变成了小虫卵…… 3.与时俱进的水上游戏材料 水上游戏材料只有满足幼儿不断变化的需要,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幼儿需要何种水上游戏材料,从而有的放矢地改进水上游戏材料。例如:在大班水上游戏《汤丸王》活动中,教师把一个个呼拉圈设计为一个个小碗,让小汤丸煮熟后在水中钻入小碗,练习潜水的技能。孩子们在熟练后逐渐变得厌倦,教师就及时地把一个个呼拉圈绑在一起变成一个大碗,让他们练习连续潜水呼吸的技能。孩子们的兴趣被这富有挑战性的材料调动起来,焕发了继续游戏的热情。 二、有层次地提供水上游戏材料 1.不同年龄段,水上游戏材料的层次性 在提供水上游戏材料时,教师应考虑到幼儿年龄、能力的差异,尽可能适宜不同幼儿水上游戏的需要,例如下表:层次 年龄段
小班 中班 大班 初级层次材料 道具材料简单 器材类材料组合 道具材料丰富 中级层次材料 (水面、水中) 操作类材料简单 (水面、水中、水底) 操作类材料开始复杂 (水面、冰中、水底) 操作类材料较复杂 高级层次材料 (水底) 操作类材料简单、单一 集体游戏材料开始多样 情节游戏类材料难度加大 注:道具材料为吹气道具、自制水上游戏道具等;器材类材料为浮板、水泡、呼啦圈、棒类等。 由表可见,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水上游戏活动中,提供的相应材料应有区别。例如:小班幼儿一般比较喜欢简单的操作类游戏材料,但不能合作;中班幼儿能够合作玩较复杂的操作类材料;而大班幼儿则喜欢将复杂的操作性游戏材料运用到游戏情节之中。 2.同一活动中,水上游戏材料的层次性 同一年龄段的幼儿能力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在同一个活动中所需要的材料也不同。教师要对每个幼儿的能力和发展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在提供水上游戏材料时目标要求上逐步提高、操作难易程度上逐步加大,例如下表:层次 活动内容
水中拾物 打水进行 水中拾物粘贴 初级层次材料 可浮材料水面 浮板辅助材料 水中拾物自粘贴道具 中级层次材料 可漂浮材料水中 水球辅助材料 水中拾物自粘贴游泳池边立面空间 高级层次材料 可沉材料水底 自选辅助材料 水中拾物互粘贴合作贴 由表可见,在同一个活动目标“水中拾物”中,教师提供的材料都有所不同。例如:在小班《采莲子》水上游戏中,教师提供了三种莲子:第一种莲子是乒乓球浮在水面上(初级层次);第二种莲子是小沙包球漂浮在水中(中级层次);第三种莲子是实心球沉在水底(高级层次)。幼儿可选择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莲子来参与游戏活动。 三、有变通地提供水上游戏材料 1.改变游戏情景,引导幼儿深入探索 幼儿的游戏热情需要在适宜的情景中激发,为此,教师不仅要创设能够激发幼儿游戏热情的游戏情景,还要及时改变游戏情景以适宜幼儿发展的需要。例如:在小班《莲娃娃》水上游戏中。教师把十个绿色的呼拉圈绑在一起,制成一个立体的大莲蓬,让莲娃娃们乘着小舟(荷叶)去采莲子(乒乓球)。在这样的情景中幼儿练习了水中行走,水中拾物的技能。随后教师提出了新的游戏要求:两个人玩或更多的人一起玩又可以怎样玩呢?引导幼儿学习与同伴合作游戏。 2.改变材料的组合,生成更多的玩法 教师可引导幼儿将材料和其他器材进行组合,从而生成出更多的玩法。例如:在大班《孙悟空大闹龙宫》水上游戏中,教师设计了一支巨型的定海神针,并加入了滑轮设计,使得游戏材料与道具材料相结合,并让幼儿利用金箍棒与其他器材组合,生成更多的玩法。 3.改变器材的投放形式,引发更多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改变器材的投放形式,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器材位置改变后有哪些玩法。例如:在中班《哪吒闹海》水上游戏中,针对闹海的主题情节,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两条活动巨龙,它们既可以是虾兵蟹将的活动器械,也可以是承载贡品的载体,从而丰富了游戏活动。“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游戏中蕴藏着教育的契机。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要改变“检查者”的身份,从片面关注幼儿是否会使用材料等问题,转移到根据幼儿发展水平,为幼儿提供有层次的游戏材料。
给幼儿提供有层次的游戏材料
漫画中国网 供图
游戏材料的设计与提供是幼儿游戏的基本保障,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操作、摆弄、探索材料而形成经验。在游戏中幼儿有着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体验和感受着游戏带来的快乐。如果材料提供层次不明、忽视幼儿年龄特征,就会降低幼儿积极操作材料的兴趣,阻碍幼儿深入地参与区域游戏。
教师提供材料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选择和提供既能满足幼儿兴趣与需要,又能与幼儿的发展相适宜、促进幼儿发展的游戏材料。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既能提高游戏开展的效果、又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求,保证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主性、提高学习能力。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和个体差异,教师在游戏材料提供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逐步增加材料数量
关于材料的数量,教师首先要保持现有游戏材料适宜的数量。许多幼儿园对材料提出了量化要求,于是有的教师片面认为材料越多越好,导致幼儿忙于摆放物品,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而减少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活动,甚至不交往。如中大班超市游戏中摆放的奶盒、矿泉水瓶多达20几个,放满了两个篮子,而真正供幼儿选择的其他瓜果蔬菜却太少,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游戏应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过多的材料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还干扰幼儿的游戏,影响了幼儿在交往、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过少的材料又导致幼儿争抢玩具或各抱一堆玩具互相观望,因此材料的数量要适宜。
在保持材料适宜数量的基础上,根据幼儿需求,逐步增加材料数量。在活动区,游戏材料应处于不断变化中,不要最初就把所有的材料都提供出来,而是当幼儿在游戏发展过程中有需求,让幼儿有一定的时间去寻找、发现和获取新的游戏材料,以保持他们对游戏的兴趣。因此教师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定期在游戏区提供新的材料,形成新的刺激点,吸引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去。同时,教师提供材料时不能只投不取(未拿走破旧的材料),导致材料变化不明显。
例如:“加工厂”游戏只是单纯做饼干、蛋糕之类的,久而久之,去“加工厂”玩的幼儿越来越少。教师在发现这一现象后,启发说:“夏天来了,我们的加工厂还可以做些什么东西呢?”孩子们说:“我想吃冷饮,那可以做冰棒、刨冰;还可以做蛋筒、糖葫芦……”于是相应的材料出现在加工厂里,一下子幼儿的兴趣又被调动了起来。
适当调整材料比例
首先,要保持新旧材料合适的比例。我们经过观察发现: 如果新旧材料数量相等,幼儿互相交换材料的现象较多,创造性行为不多;如果新材料比旧材料多一倍,幼儿就会忽视旧材料,而将兴趣放在了对新材料的摆弄、操作上;如果新旧材料比例在1∶10以上,幼儿容易产生争抢或忽视新材料的现象;当新旧材料比例在1∶2或1∶3时,材料的使用效益最大,幼儿容易创造性地使用新材料。
如教师发现前阶段备受幼儿喜爱的一些区域无人问津,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图书、部分蔬菜、奶盒破损严重,教师制作的包子、饺子等食物提供时间过长,幼儿对某些区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就需要对材料进行调整了。
其次,要保持成品与半成品的合适比例,这个比例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求相适宜。例如小班成品的数量要多一些;半成品相对较少;而到了中大班,成品的数量逐渐减少,半成品的数量逐步加大,种类逐步增多。但要注意的是即使到了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成品材料数量也不能少于三分之一。当然,这个比例并不是不变,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和想法的改变,适当地调整。因为比例的不同,对幼儿的帮助也是不一样的。
多种方式创造性地使用材料
游戏材料的运用是变幻无穷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最大可能地挖掘材料的玩法,也鼓励幼儿去寻找教室里可替代的材料,只要游戏需要,凡是教室里的桌面玩具、教学辅助材料等都可以使用。这可以提高材料的使用率,并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鼓励幼儿一物多玩与替代:教师可经常鼓励幼儿使用同样一种材料做不同的事情。如冰棒棍,在医院里是体温表、压舌板,在娃娃家里是刀、梳子、勺子,在美工角又是绘画工具,根据特定的环境,发挥材料的效益。又如角色区的小朋友把操作区的珠子当“汤圆”,把科学区的七巧板块又当成了做点心的“刀”,泥工板当成了“扇子”,胶粒积木当成了“梅花桩”。每种材料在每个幼儿手里都有它不同的用途,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鼓励幼儿自制玩具:教师可提供半成品及废旧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做玩具,给幼儿自由发挥的机会,使幼儿在操作中按自己想象任意创造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如在玩医院的游戏时,需要一个挂盐水的瓶子,后来孩子们竟然想到运用科学角的连通器,师生一起自制了盐水瓶,当护士给病人挂盐水时,教师与孩子们都感到一种满足。
使用游戏百宝箱:引导幼儿根据情节需要,自由在“百宝箱”内取自己想要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激发幼儿游戏动机和游戏构思,让幼儿参与材料的更新与制作。如布头、毛线头、果壳、鸡蛋壳、瓶盖等,幼儿可以用这些在成人眼中看来毫无用处的废旧材料,做出小汽车、民族娃娃、手表等,还可以引发更多的游戏情节。百宝箱的提供是针对幼儿对原有游戏材料的不满足而设置,为幼儿提供了再一次选择适合自己材料的机会和条件。
因此,一个好的游戏环境应使材料处于不断的建构中,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使提供的游戏材料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使之具有可变性、新颖性,不断地吸引幼儿,引发幼儿产生新的游戏情节。同时,教师应基于幼儿发展需要,赋予幼儿更大的自由度。教师有目的、分层次提供可让幼儿自由选择的操作材料,但不规定幼儿操作材料的具体方法,使幼儿能够有机会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进行操作,也可以在过程中调换、调整原来设想好的、或更换难度更大的材料,向自己提出挑战,在自己不断创造的“最近发展区”里,以各自不同的活动过程与材料互动,使自己得到满足和快乐。
一。游戏材料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
调查表明,目前很多幼儿园游戏材料布置千篇一律,无论在层次和数量上均不能很好地体现各班幼儿的龄特征和本班幼儿的游戏水平。很多教师常常忽视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游戏需求,在准备游戏材料时随意,主观。甚至为了图省事,看到隔壁大班开展的主题有声有色,就在自己小班里也投放了相应的材料,希望本班幼儿也能出现类似的主题,但结果并没有如愿。幼儿只对其中的小部分游戏感兴趣。这是因为小班幼儿往往满足于游戏的动作,而很少考虑材料间的联系。
二.游戏材料忽视幼儿的需要,缺乏合理性。
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材料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但是很多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上存在很大误区,她们误以为游戏材料越多越好,这导致了材料在使用价值上大打折扣。如,在“娃娃家”提供的玩具材料中,有些材料并非是幼儿的需要。有些教师精心在娃娃家的桌上设置一瓶美丽的花,但在游戏时却时常被幼儿推挤到地上而无人理睬。反而造成了游戏的杂乱无章。
三.游戏材料功能单一。
随着幼儿园的环境设置日趋齐全,先进,许多玩具也变得逼真,完善起来,同时也带来了功能单一,缺乏可变性的不足。如娃娃家从厨房设备到家用电器,家具应有尽有。小小医疗箱,药瓶,x光片样样齐全。如此丰富,逼真的材料是否有利于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呢?让我们通过两个中班的同一主题角色游戏的记录作了一番分析:
班级
中一班
中二班
玩具材料
仿真小家具,茶杯,碗,公事包等;
圆形插片,瓶盖,有色纸,小木棍,仿真碗,小圆桌,公式包,仿真小家具等;
游戏情节
1妈妈做早饭,端着几碗粥出来,爸爸喝完粥,拿起公式包上班去了。
2妈妈买完菜,开始在家打扫卫生,整理家具。几乎所有的材料都被使用过。
3爸爸下班回来,两人一起洗菜烧菜,然后全家一起用餐
1妈妈做早饭,将小纸捏成团做成小馒头。爸爸拿起报纸看报纸。爸爸吃完馒头,送娃娃去幼儿园。
2外公来做客,妈妈忙着烧饭煮菜,用各色小纸做成了各种丰富的小菜。爸爸看到外公年纪大了,忙给外公做了个拐杖。
3妈妈将小娃娃接回来,爸爸用小插片做了个大蛋糕,把木棍当作蜡烛给娃娃过生日,全家还一起唱生日歌。
由此可以看出,中一班的材料虽然具体形象但功能单一,幼儿反而满足与简单的重复操作,游戏情节也较简单。而中二班的大多数具有开放性,可代替性,灵活性,幼儿想象创造的机会大大增加,游戏情节显得丰富。
下面我就针对种种误区提出以下见解:
一。游戏材料应适应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知识经验不同,教师在选择,投放,变换玩具材料时,既不能高于也不能低于幼儿的认知水平。
1。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随意性较强,因而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也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起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受到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这就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其思维离不开具体的玩具材料,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所以,对他们来说,游戏中具有组织能力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材料以及同伴的模仿。
小班幼儿的玩具材料和同伴的游戏活动都能有效地激发他们游戏动机,帮助他们展开特定的想象。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使他们在模仿同伴的游戏是时也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玩具材料,若同样的玩具材料不足时,就容易发生争抢。因而成人在帮助他们开展游戏时,要注意给他们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以引发他们开展游戏的愿望。为避免争抢玩具,在一个时期内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在种类上可适当少一些,而同类物品在数量上应多一些。
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增强,认知范围扩大,使其想象逐渐变得活跃而丰富。尽管他们主动选择的角色是有限的,但幼儿在选择角色后还能简单地设计游戏情节,把某个角色的几个不同的活动〔或动作〕排列起来,使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如在“娃娃家”中,“妈妈”先喊“娃娃起床”再给他洗脸,喂饭;“汽车司机先把车开到北京,再开到上海,最后开回苏州”等。由此可见,教师需要适当丰富幼儿游戏的连贯性材料,使幼儿能够积极连贯地开展下去,为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打下基础。
3。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大班幼儿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扩展和加深直接经验的丰富,其想象变得活跃起来。在有主题的角色游戏中伴随游戏情节的逐渐展开,而材料本身能够刺激幼儿游戏的欲望。
大班幼儿的想象不仅在内容上丰富,连贯,而且能够充分地通过活动和玩具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想象,使游戏活动表现出浓郁的创造的气息。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游戏的要求结合教育意图而投入游戏材料。例如,“菜场”游戏进行到一半,来了一位“顾客”要买肉骨头,可“菜场”没有现成的肉骨头卖。怎么办呢?游戏似乎只能终止,或者“顾客”改买别的菜。可是,这位“顾客”是因为家中的“外婆”生病了,“医生”说要熬肉骨头汤给她喝。情急之中营业员灵机一动,拿起一团橡皮泥,压扁,再搓成条,然后把橡皮泥的两端捏圆,于是,肉骨头就有了,“顾客”高兴地买回去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具有操作意义的半成品材料。
二。游戏材料应功能丰富,应用灵活。
想象,创造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从以上实验看出,幼儿对于成品玩具或教师自制的仿真玩具只有短暂的兴趣。玩娃娃家也似乎是流水线一样地完成了一天的事。对于成品玩具,幼儿只会问“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而对于一些非成品材料,幼儿就会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因此,我们将原本要制作成品的材料,如纸,笔,剪刀,玻璃瓶,泡沫,塑料。海绵块,彩带,小木棍等分放在活动室里。鼓励幼儿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大胆想象,创造。
材料最主要的特征是具象征性,材料的象征性也是从低级往高级发展的。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代用品和符号物。如中班幼儿医院时,开始提供药瓶,听诊器,针筒等成品玩具,以后逐渐减少。先将听诊器拿走,幼儿就会去寻找类似圆形物的插片,瓶盖等,再用一根绳子串上,变做成了一只听诊器。接着拿走针筒,幼儿会用小木棍插入瓶中代替。又如以上实验中,幼儿将各种纸做成菜,将纸棍做拐杖等。这样既促进了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是那些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玩具更容易引起年幼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游戏行为。而对于一般废旧物品或材料,尽管有较高的智力发展价值,来源上比较广泛,经济上也比较节约,但需要幼儿有更丰富的知识经验,才能组织使用游戏材料。因此,教师在提供游戏材料给幼儿时,应主义根据幼儿象征性水平的差异,选定游戏材料的性质。
三.游戏材料应具动态性。
1.材料的流动性。幼儿游戏材料要以幼儿的实验为基础,具有可变性。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游戏材料也要相应地变化。适当变化游戏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同在一娃娃家,一家有电话,一家有篮子,一家有茶杯。这样一家若也想有其他家的东西,就必须想办法:a去寻找代替物。b自己制作。c到别家去“借”。d去超市购买。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2.材料的变化性。如,废旧的笔管可作“理发店”的烫发卷筒,“商店”将其和油泥结合制成许多飞机,帆船等当玩具卖。“饮食店”则当作吸管给客人使用。这说明材料的可变化性,能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四.新旧材料应具一定的比例和变化。
我们曾在两个同年龄班的角色游戏中投入不同比例新旧材料,幼儿的表现结果如下表:
新旧材料比例
1:1
2:1
1:2-3
1:7-10
1:15-20
对新材料的关注程度
很关注
非常关注
较关注
关注
一般
幼儿游戏的表现
能交替使用新旧材料
重视新材料,使用新材料频率较高
在摆弄新材料的同时,会创造性地运用旧材料
较关注新材料的玩法,但与旧材料配合使用较少
忽视新材料,只有能力强的幼儿会发现并使用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新旧材料的数量相等,幼儿互相商量交换材料的现象较多,但创造性行为不多;如果新材料比旧材料多一倍,幼儿就会忽视旧材料,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新材料的摆弄,操作上;当新旧材料的比例在1:2或1:2时,材料的使用效益最大年,幼儿容易创造性的使用新旧材料。如在“医院”主题中,教师投入放大镜,小公共汽车以后,新的主题“食品检验所”和“流动采血车”便产生了。幼儿还在游戏中赋予旧材料的新意义:放大镜不仅用于看“病人”的五官,还用来检查食物是否新鲜。医疗小器械不仅为病人治病,还可以为爱血献爱心活动服务。幼儿的游戏水平明显提高;如果新旧玩具比例在1:10时,幼儿容易产生争抢或忽视新材料的极端现象,从而阻碍了游戏情节的发展。
五.教师应适时投放材料。
有些教师投放材料时只顾投放而不能及时拿走旧材料,也会导致新旧材料比例失调而使动态变化不明显,从而难以引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动机。
我曾在某大班做过一个比较。同样的游戏主题,前三天提供有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环境,幼儿各个玩得很开心,情绪稳定,游戏持续的时间也很长,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后三天又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幼儿们的情绪就不稳定了,以前的游戏材料还“余趣未尽”,面对那么多的材料,幼儿一会儿想玩这个游戏,一会儿又想玩那个游戏,甚者还有仍砸玩具得现象。幼儿容易分心,游戏时间也很短。
因此,教师应充分观察游戏,敏锐地抓住教育契机,根据不同年龄对材料需求的特点,克服盲目性;并根据游戏的充分观察,及时调整材料,变化材料,使材料具有可变性。
张老师:
您好!
读信后了解到您在接新班不久就发现了凯凯的与众不同:这个“性格活泼,非常好动,户外游戏活动非常投入”的孩子,区域活动时间会在各个区之间“游荡”不停、做事不专注、打扰别的小朋友游戏……我想许多老师和您有同感,每个班上的“凯凯们”的确被和您一样认真负责的老师所牵挂。在寻找对策前,我们首先要考虑原因。
凯凯为什么“游荡”
一切行为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弄清原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您的信中这方面的信息比较少,但我想您一定也尝试过分析凯凯出现如此行为的原因吧。不知道您的答案是什么,您看是不是可以从幼儿及教师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凯凯的角度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思考。
关于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有的孩子对什么都兴趣盎然,有的孩子只对某一类活动情有独钟。从你描述凯凯的情况看似乎户外运动更能吸引他,因为“每次户外活动时他总是非常兴奋……非常投入……”然而对于你所创设的区域活动内容,看起来似乎“缺乏耐心,频繁更换”。但是不是也有另一种可能,凯凯是在不断更换游戏的过程中寻找着自己的兴趣所在?他不愿意迁就自己随便玩儿点什么,而是在寻找能够真正吸引自己的游戏?
关于注意力 首先注意力与兴趣相关,幼儿对感兴趣的事情往往注意力容易集中并持久,反之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凯凯也许还没有在区域活动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所以会“游荡”在各组之间。其次注意力是一种能力,任何一种活动都要有“注意”的参与才能顺利进行,它的作用举足轻重。凯凯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这方面的能力不足,所以即使是他感兴趣的“钓鱼”游戏,也很难维持较长时间的注意。
关于“破坏性行为” 你在信中还提到了凯凯“会破坏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或者推倒同桌小朋友的拼搭材料”,这些“破坏性行为”也着实让你有些烦恼和无奈吧?其实幼儿的破坏性行为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因好奇心使用了不恰当的方式进行探索、模仿他人的相关行为、对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不便认知不足、家庭环境的影响等等。从这几方面你可以试着找一找凯凯行为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就会产生效果。
关于家庭的影响 幼儿几乎所有的行为表现都有家庭的烙印,不知你是否向凯凯的父母了解了凯凯在家的情况:他喜欢哪一类的玩具?独自游戏的时候是否情绪稳定且能够专注持久?和小伙伴玩耍的时候是否和谐?经常用什么方式表达不满?家长经常采用什么方式对待凯凯出现的“错误”等等。了解了凯凯在家的表现,就能更清晰地解读凯凯的在园行为了。
从教师方面则需要从以下3个角度进行反思。
观察、分析是否全面 不知你是否对凯凯日常生活与游戏中的表现进行了全面的观察了解与分析判断,而不仅是看到了凯凯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因为只有全面地了解幼儿才能做出客观的判断,从而选择适宜的应对措施。凯凯在生活中的表现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地方?比如是否热心帮助小朋友,抑或特别喜欢关注自然角?平时的情绪状态如何,是容易急躁还是平稳温和?各种习惯的养成情况如何?我想如果耐心观察凯凯的全面情况,你一定能为凯凯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找到答案。
区域内容能否满足需要 从信中得知您开设了“益智区、棋类区、美工区、图书区和建构区”,并“会根据主题活动内容投放适宜的材料”。能够感受到您的用心,因为您“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发展”。您是否反思过这些内容能够满足所有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吗?所有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吗?不知您的这些内容中是否有适合大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科学探索游戏、表演游戏等内容?也许凯凯能从这些活动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一旦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可能有些行为表现就会逐渐改变。
互动方式能否支持发展 区域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介入指导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必要手段。您与凯凯也有一些互动,比如“投放凯凯比较感兴趣的图书、玩具等”,“和他玩起了他比较喜欢的钓鱼游戏,还用竞赛的方式调动凯凯游戏的积极性”,为了维护全班的游戏秩序,规定“每次区域活动时间只能在一个区活动,不能再到其他区域中去影响其他幼儿的活动”。然而正如您体会到的,这些互动方式只产生了短暂的效果,并没有使凯凯的行为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可能需要反思:为什么这些方式效果欠佳?特别是“只能在一个区玩儿”的规定是不是限制了幼儿的自由和自主?
理解并接纳凯凯的行为
关爱、理解及接纳幼儿不仅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专业能力的体现。因为您是新接的这个班,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对全班小朋友做全面的观察与了解,孩子们也需要时间适应与您的相处。对于凯凯,需要先接纳他的行为表现。您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多静观少干预 在一段时间内减少与凯凯的直接互动,在区域活动时仔细观察凯凯的表现,记录他选择过哪些区,每个区停留了多长时间,操作了哪些材料,与小朋友起争执的原因,等等。对于小朋友的告状,可以鼓励他们“自己解决”,从而观察凯凯如何面对同伴的质疑和疏远,以及他解决冲突的方式。
多交流深了解凯凯为什么“游荡”?为什么打扰别人的游戏?为什么原本很喜欢的“钓鱼游戏”不一会儿就“累了,不想玩儿”了呢?其实,和凯凯聊一聊也许会帮助您了解到凯凯的想法,也许就能理解凯凯的某次行为。也可以和凯凯聊聊热播的动画片、说说最近的一次郊游等等,让凯凯放松心情,逐渐感受到老师的宽容和关爱,对老师产生信任和依赖,同时您也能更深入地了解凯凯,为今后的互动交流寻找更佳的策略。
有要求正强化 从信中了解到您是“和孩子们商量后”制定了“每天只能到一个区活动”的规则,虽然不了解您和孩子们协商的过程,如您是如何引出这个话题的?孩子们提出了哪些想法又是如何聚焦意见的?可以肯定的是您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幼儿的表达权利。然而,这个规则对凯凯们没有完全起到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反思了。相信通过实践您可能也感觉到“每次只能玩儿一个区”的规则还是有待商榷的,它有可能使部分幼儿不得不持续自己已经不感兴趣的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自主选择。对于已经是大班的凯凯,可以也应该通过一定的要求帮助其建立规则意识,这个“要求”一定是符合凯凯的实际、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并随时关注凯凯的情况,及时肯定他的进步,正面强化其专注游戏、善于探究等行为。
多维度择定区域活动内容
有效的区域活动是满足幼儿个性化需求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是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幼儿通过自主选择、主动参与游戏过程、在与材料和同伴及教师的互动中获得发展。从您的来信中可以看到您为幼儿创设了若干区域并根据主题提供了相应的材料,在这里再罗列一些择定区域内容的方式与您分享。
依大班幼儿年龄特点5~6岁的幼儿爱学好问,愿意参与有挑战性的活动;合作意识更突显,喜欢和同伴一起活动;活动的主动性自主性水平明显提高,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动……因此,大班的活动区内容及材料应具有开放性、挑战性,能够引发幼儿的合作及探究,使幼儿获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满足和快乐。
依幼儿兴趣及时生成 目前大部分活动区内容和材料多和您班一样,由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提供。但在日常活动中教师也应留意幼儿的关注点,并分析判断能否成为区域活动的内容之一,如外出游玩后幼儿对某个建筑产生兴趣并试图搭建,教师就应允许幼儿调整现有的搭建主题;参观超市或邮局后,有小朋友提出在班上开个超市,教师也应积极回应并提供幼儿需要的材料。依幼儿兴趣生成的区域活动内容更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同样,询问并发现凯凯对什么感兴趣,提供相应的材料,相信凯凯的专注力会大大提高。
依整体情况适时调整 一成不变的内容、材料、玩法、规则一定不被幼儿喜爱,也不符合教育的规律和要求,因此活动区的内容、材料以及规则等一定是动态的,教师要在区域活动时适时退后,着重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从幼儿的兴趣、与材料互动的有效性等方面判断当前的活动内容和材料是否需要调整。
适时适度支持幼儿的游戏
区域活动赋予了幼儿很大的自由度,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内容和伙伴,选择材料和玩法,虽然是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但也离不开教师多种形式的支持。
确保游戏中幼儿最大限度的自主 幼儿能否在“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上有充分的自主,是每位教师应经常自问的。如何保证幼儿的自主?首先,教师要相信幼儿有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并能够自主探究;其次,在幼儿游戏时教师要多看多听少插手,相信幼儿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支持幼儿自己制定规则或自主体验规则的重要,如不规定某个区必须几个人玩儿,让幼儿在拥挤甚至争执中体验规则的重要,并自己制定规则。
观察幼儿是否需要帮助 教师虽然不要盲目介入幼儿的游戏,但也要密切关注幼儿的游戏动向,当幼儿有需要时及时给与支持。幼儿表达需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孩子直接使用语言求助,他们会大声呼唤老师“这个我弄不好……”有的孩子用眼神求助,他们不断张望老师并表露出为难的样子;有的孩子需要老师持续地观察,当幼儿准备放弃时教师可以及时介入,帮助幼儿克服困难继续游戏。
选择适宜的支持方式 如何灵活运用支持方式,需要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不断尝试和反思。第一,同伴互助,当某一幼儿有困难时可以请其他小朋友通过示范、讲解、合作等方式提供帮助;第二,材料支持,默默地递给幼儿一个有可能帮助他解决问题的材料,也能起到作用;第三,讨论交流,和幼儿一起讨论他所遇到的困难,交换各自的想法,再鼓励幼儿反复尝试,可以帮助幼儿重建自信并大胆尝试。
不要忽略与家长的合作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成长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幼儿在这两个场景中的表现是否一致能够反映出幼儿发展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了解凯凯在家的表现,如,做什么事情最专注?家长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是什么反应?采取过哪些措施和方法?效果如何?您可以从中反思和判断自己对凯凯的指导方式是否适宜。
达成一致认识 对凯凯的诸多情况,需要您与家长达成一致的认识,才能有利于家园合作,有效帮助凯凯调整行为。您可以通过家访、面谈、开放日及照片实录等方式和家长交换信息并倾听家长对凯凯的判断。
摸索有效方法 如果凯凯确有影响其健康发展的“问题行为”,那么家园就要共同制定相应的措施,采取一致的态度和方法,耐心帮助和引导凯凯逐渐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提高注意力,并体验和同伴合作做事、友好相处的快乐。
经常互通信息 家园合作的重点之一是通过保持联系得以彼此了解幼儿在家、园的情况,因此可以与家长建立沟通机制,定期互通信息,坦诚交流,相互支持。也可以将沟通内容适时反馈给凯凯,如:“老师听妈妈说你昨天在家是自己收拾的玩具,真棒,今天你一定也能收好活动区的玩具!”让凯凯感受到老师和家长对自己的关爱,从情感上愿意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指导。
不知如此解答能不能解决您的问题。总之在区域活动乃至一日生活中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学习与发展的环境,并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是每一位教师应不断思考和实践的。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学前研修部 马春杰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孩子变得越来越灵活并有自己的想法,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活动区游戏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的过程和幼儿自主选择、操作与摆弄材料的过程融合起来进行的。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游戏质量。而影响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游戏材料。丰富而适宜的材料,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是决定幼儿主动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玩耍中各种能力得到提高。
近年来我国幼教专家和幼教实践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幼儿园游戏进行了研究。
如北师大的冯小霞教授、张燕教授、上海的林茅、南京师大的赵寄石教授,华东师大的华爱华等对游戏课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但大多集中在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环境的创设、教师的指导、幼儿间的交往能力以及有关科学探究区材料投放的研究。而深入探究幼儿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活动区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仍是游戏的一个热点问题。
为了更好的开展活动区游戏,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我园提出了活动区游戏材料适宜性的研究。试图研究游戏材料的投放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使材料成为不说话的老师,让幼儿在操作材料过程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对象:本园小班、中班、大班幼儿150名,年龄3——5岁。
(二)调查方式:
1、广泛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撰写资料综述。
2、观察法,幼儿区域游戏活动时教师现场观察记录并分析。
(1)观察记录幼儿操作材料的情况、游戏内容。
(2)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频次和持续时间
三、研究效果
(一)材料投放与教育目标相结合
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活动区游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如何有计划、有目的的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在材料投放之中,一直是我们研究探讨的重点。教育目标是通过层层分解而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教师要对本班幼儿当前的教育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从而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如:中二班,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的近阶段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结合目标与“变”的主题探索活动相结合,在美工区中教师投放了彩泥、胶泥,各种颜色不同的纸张(报纸、皱纹纸、卡纸、宣纸)娃娃家投放了蜡烛、气球,自然角投放了小蝌蚪、小鸡和小鸭等。幼儿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五颜六色的泥团团,可以变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各种漂亮的纸可以折成许多好玩的玩具,将这些玩具放在水中,发现它们逐渐的就变了,皱纹纸将水染的五颜六色;宣纸折的小鸭子一会儿就湿了倒在了水面上;卡纸折的天鹅坚持性最强;为娃娃过生日的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变小了,气球用嘴一吹慢慢的变大了,小蝌蚪先长出了后腿、后长出了前腿,逐渐变成了小青蛙,小鸡、小鸭也长大了。在这一系列观察操作探索活动中,幼儿的兴趣非常高,他们发现了许多事物的不同变化,使预定的教育目标与幼儿的发展紧密结合,促进了幼儿能力的提高。
(二)材料投放与活动区特点相结合
活动区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形式,教师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和发展目标开设不同的活动区域,使他们在这里可以尽情的展现自己的才华。活动区内容不同,投放的材料也不同。为此,教师根据活动区不同的教育功能和我们所分解的不同的材料层次,投放不同材料,切实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大班在科学角,投放了电线、电珠、塑料、毛线、电池、手电筒、万花筒、纸条等材料,促进幼儿探索、尝试和发现材料的内在不同,激发幼儿对生活中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小二班在建筑区投放了各种不同形状、颜色的大纸箱,并在建筑区的分隔物上粘贴形状各异的建筑图片,幼儿在搬弄、摆放、围拢、堆高的过程中,发展了小手的灵活性和空间知觉,提高了构建的能力。中二班在美工区投放了纸盒、纸杯、纸绳、纸盘、彩色纸、瓶盖、毛线、石子、小棍、果壳、彩泥等,并摆放一些具有艺术色彩的作品,让幼儿在这个环境气氛中引发艺术灵感,使幼儿在制作、绘画、捏泥的过程中想象力、创造了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小一班在娃娃家投放了小推车、摇篮、药箱、图书、洗衣服的用具等,每个幼儿都玩的那么投入,合作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为各个活动区投放不同的材料,更加激起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他们在游戏情景中操作,在合作中学习、探索,在玩中成长。
(三)材料投放与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兴趣和需要往往反映在游戏中。教师只有深入观察了解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才能使材料的投放更具有针对性,用材料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能力。在研究中,我们采取观察记录的方法了解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反映及需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以角色游戏为主,中班以培养幼儿的交往经验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为主开展结构游戏、美工游戏等,随着幼儿空间知觉和数行等逻辑思维的发展,大班主要开展了科学游戏、棋类游戏等。小一班幼儿在娃娃家中非常喜欢为娃娃洗衣服、做饭,过生日,但是缺少有关的材料,教师观察到幼儿的兴趣后,及时投放了“肥皂、凉衣绳、水龙头、调料瓶、照相机、生日蛋糕等”,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中二班幼儿在自然角中观察到小蝌蚪的变化,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合幼儿的兴趣开展了以“变”为主题的探索活动。教师在活动区中投放了适宜幼儿观察探索变化的材料,如: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照片、彩泥、胶泥、蜡烛、气球、各种颜色不同、质地不同的纸张,大小不一的纸盒,小鸡、小鸭、小蝌蚪等,幼儿完全沉浸在游戏之中,在游戏中尽情的探索发现。大班在科学区老师发现幼儿对万花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千奇百变的各种花纹很是好奇,手不断的转动,观察它的变化。教师及时投放多个万花筒,利于更多的幼儿观察探索。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想办法,怎样让这么美丽的花纹留下来,应孩子的要求投放了彩色纸、笔、颜料等供幼儿将看到的花纹画下来。当幼儿又对万花筒的花纹是如何产生的发生兴趣时,教师与孩子一起找来了不同颜色的玻璃,游戏又进入了一个高潮,花纹是怎样产生的主题探索活动生成了,幼儿开始了新的探索、新的尝试。
(四)材料投放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结合
皮亚杰提出:教师应了解儿童,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成人化,要重视儿童的特点,
要适合儿童发展的水平。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认为在活动区游戏中要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突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投放材料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前,能够预先作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并在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向目标迈进。如;大班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准备在科学区投放探索斜面变化的材料时,三位教师认真研究材料的使用和玩法,经过精心的分析、研究和考虑、分解,制定出投放材料的层次和步骤。首先提供平面、斜面和小球,鼓励幼儿发现球在平面和斜面上的不同运动方式。然后,提供幼儿可以变换角度的斜面,幼儿可能会发现斜面的角度不同时,球运动的变化。接着提供长度不同的斜面,让幼儿操作观察。在此基础上提供不同的斜面,不同的球体,引导幼儿比较、发现其中的秘密。中二班在泥塑区,先投放彩泥,当幼儿逐渐掌握了搓、团、压、分泥的技能后,对一些泥工工具、豆子、小棍等辅助材料有了需求,于是教师与孩子一起准备这些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并且根据不同孩子的需要投放了羽毛、玻璃瓶、纸盘等,随着幼儿能力的不断发展,逐渐投放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使材料的层次性更加突出,促进了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位教育家曾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通过对材料投放适宜性研究的初步探索,使教师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材料的投放上,我们的研究探索还很不全面和深入,如:怎样根据幼儿的兴趣在音乐区、语言区投放相应的材料,如何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不同的材料,突出材料的丰富性等,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使材料的投放更全面、更丰富,能够吸引幼儿更多地、自主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让幼儿有更多的动眼、动手、动脑的机会,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全面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等等。这些理念上的追求,主要通过材料来实现,因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如何科学合理地提供材料,让幼儿取之有道,玩之有趣,学之有益?我们通过解析4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阐述在区域活动中材料提供方面的优化策略,践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一、增与减
一般认为,区域活动的材料要尽量丰富,只有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才能满足幼儿的自由选择,才能实现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但是在许多的材料中,教师如何呈现,如何控制出现时间及频率,这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即,材料适时的增与减。如大班区域活动,教师设置了4个大区域,每个区域提供了1—3种内容不同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教师的材料提供是以主题的开展进程为调整依据的,4个区域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无论是从操作方式还是材料性质来看,每个区域又都有着一定的承接性。如写生画是操作方式的相同;“我的交通工具”、“美丽家园”都是提供的环保材料,是操作材料相同;“停车场”、“军旗游戏”则是因为孩子的学习兴趣依然很浓厚,于是继续保留。
二、难与易
区域活动中的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个内容也可以有不同层次的材料提供。就如天平上的标尺,它的原点不是在两头,而是在中间,根据幼儿的能力及需求,提供同一内容领域、不同操作难度的材料。如大班益智区的“拼图游戏”,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新增添了“拼图游戏”材料,以星级标志来区分操作难易程度:★为平面的黑白图形拼图,教师提供样图,幼儿根据操作模板进行拼图;★★为平面的故事连环画拼图,教师根据故事剪拼而成,幼儿可以独立拼贴,也可以参考范画进行拼贴;★★★为立体拼图,教师将拼图放大至60*60cm的标准,并将其贴在相同大小的立方体盒子上,幼儿在多面中寻找正确的面进行拼图。
在尊重幼儿发展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我们允许幼儿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发展“,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挑战星级的出现,为所有孩子玩同一个区域内容提供了可能,同时不同难度材料的提供又考虑到了幼儿能力水平的差异,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水平进行选择,不强求孩子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的调整使每个孩子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单一与多元
所谓单一与多元,是指在区域活动的材料提供中,幼儿的操作是开放式的还是封闭式的,即完成操作的方法是只有一种还是有多种方式的。
(一)单一型的活动材料。一般以数学操作材料为主,最长见到的是关于数的分合组成之类的游戏材料,有的用花瓣颜色的区别进行分合学习,有的用图片拼接的方式巩固点数,有的用投掷雪花片的方式进行加减运算。在贯彻《指南》的实践中,我们针对大班幼儿数学学习的目标(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字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和空间关系。)通过区域活动来实现幼儿的自主探索,并在探索中不断获得经验的积累。如大班益智区的“买菜”,教师在区域中增添了许多食品包装盒,并且标明了单价,单价的呈现方式有两种,分别是点卡和数卡。幼儿根据不同的要求完成购物单,以此来巩固10以内的加减运算。从“买菜”的案例中,可以发现,教师紧紧围绕前两条目标做了文章:一是买菜的情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价格的概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清晰,他们不仅热衷于买东西的情节,也逐渐开始关注价格的内涵,他们在比较体验的过程中逐渐感知了数字的有用与有趣,知道价格对于生活的意义。二是价格与实物进行匹配。孩子们感知了数、感知了量,更清晰地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甚至能逐渐建立起便宜或者贵的比较观念,这对孩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三是紧紧结合学习目标。购物单的出现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个隐性的知识巩固的过程,恰巧是这个过程,远比单一的加减法更能够吸引孩子。
(二)多元型的活动材料。在美工区、科探区等活动区域中,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没有限制玩法及操作顺序,孩子们可以自由随性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摆弄材料、探索发现,并能获得他们想要的成功,这就是材料本身决定的。如大班科探区“望远镜”,教师提供了各种规格的望远镜,另外还准备了一些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各种碎纸片,以及一本记录本。记录本分为两种,一种是空白的,孩子只需在本子上记录自己用望远镜看到的事物就可以了。
教师通过小小的一个望远镜,将《指南》所指出的几个关键词都关注到了:一是自然。区域环境的空间很小,为了拓展孩子的视角,教师将幼儿园的自然环境通过望远镜引进了教室,借助工具吸引孩子去观察自然。二是探究。不管孩子是先发现目标物还是根据提示去找目标物,都需要孩子不断地去调试望远镜的焦距,去发现望远镜镜片的秘密。有些孩子可能只是在摆弄望远镜,可他发现了调焦转钮,这就是成功;有些孩子能够通过调整焦距去发现更远的地方,这更是成功。三是能力。孩子的能力是在实践探索中锻炼出来的,根据观察去记录,这是一种思维整理的能力;与同伴交流、比赛,这是一种社会适应、交往的能力;坚持不懈地去寻求答案,并总结经验,这是一种逻辑概括的能力……从中,我们看到了多元型的活动材料在促进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四、猜想与验证
区域活动区与集体教学活动的区别在于学习方式上的不同。集体教学的目标是在教师的引领下逐步建构并达成的,而区域活动是通过孩子与材料的直接接触,在对材料的感知、操作、改造中完成经验的架构,它的学习不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因此,要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有意义的经验,就需要我们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即:猜想、操作和验证。
(一)猜想。猜想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漫无目的的随想,这种猜想主要指向审美创造类的艺术领域的区域活动;一种是根据已有条件,顺着提示进行思考,寻找答案,这种猜想更多地运用在科学探究等领域的区域活动。如大班美术区。教师在区域中提供了非常多的废旧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教师与孩子共同搜集的,有形状不同的纸盒、瓶罐,各类厚薄、颜色不同的纸张,各类大小、粗细的吸管、纸杯等生活用品和一些美术创作所必须的笔、剪刀、胶水等。教师还在区域的墙壁上提供了一些主题图片,鼓励幼儿根据主题进行独立的美术作品创作。在进行这类创作时,孩子对于作品的想象往往是漫无目的的。面对丰富的材料,他们创作的作品往往比较简单,持续创作的时间也会比较短。而当教师提供了主题之后,孩子的思维就相对有了针对性,他们的猜想会围绕主题如何构建作品,如何用已有材料去创造新的物品,他们会因为有了目标而去猜想创作的方法并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从无目标的自由创作到根据自定的目标进行创作并不断完善。
(二)验证。验证是检验孩子操作是否得当,了解孩子关键经验是否建立的一个过程。《指南》提出,要提高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自我检验就是实现自主学习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只有掌握了自我验证的能力,幼儿才能对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评估。如大班数学区“种花”。教师提供各色花朵,请幼儿根据花盆身上的数字进行数字的分合学习。为了帮助幼儿进行自我检验,教师在每份操作材料后面附上了该数字的分合式和答案,一方面可以让幼儿进行自我检验,另一方面还能帮助有困难的孩子完成学习。当孩子操作有困难时,可以自己依照答案提示进行操作,化解了孩子的学习难度。这是对孩子学习能力的一种关注,它降低了教师的指导成分,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方式。
探索幼儿园学习性区域活动材料的优化策略,是一个不断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的过程。我们将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积极探究,努力践行《指南》,激发幼儿自主学习,满足幼儿个体差异的发展需要,真正将《指南》精神落到实处。
导读:幼儿园常见的“角色游戏”、“构造游戏”、“表演游戏”都是成人研究幼儿游戏时,按幼儿游戏过程中主要游戏行为分类命名的。
新入园托、小班幼儿开展游戏,投放哪些玩具材料,才能吸引幼儿玩起来?
玩具材料投放的依据是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托、小班幼儿最接近的生活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典型经验,是教师投放玩具材料的直接参照。如:“家庭”、“汽车”和“医院”是幼儿最接近的生活范围,“喂娃娃和烧饭”是家庭主题中的典型经验,“打针”是医院主题中的典型经验,“开车”是汽车主题中的典型经验,相关的玩具材料围绕这些主题呈现,就能吸引幼儿玩起来。
不同年龄段幼儿开展游戏,材料投放有何区别?怎样才能适宜?
答:幼儿随着年龄增长,经验越来越丰富,在游戏中表现出的表征、合作、构造、规则等行为水平随之提高。因此,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行为有水平层次上的差异。一般来说,形象化玩具随年龄增长而递减,低结构的材料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但由于发展速度的差异,同一年龄的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并不绝对同步,所以材料的投放除了有年龄上的差异更要考虑材料的弹性化,考虑同样的材料对不同年龄幼儿的潜在功能。
在同一游戏时段内,只投放同种类型的玩具好,还是投放几种类型的玩具好?
幼儿园常见的“角色游戏”、“构造游戏”、“表演游戏”都是成人研究幼儿游戏时,按幼儿游戏过程中主要游戏行为分类命名的。
然而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样玩就怎样玩。在同一游戏时间段内,幼儿游戏常常是既有表征行为、又有构造行为、还有合作行为与规则行为,游戏行为很少孤立的出现。如:一个幼儿用“雪花片”搭个“吸尘器”,然后,提着吸尘器到处吸灰尘。这里既有“构造游戏”又有“角色游戏”。所以,教师应该为每一个不同兴趣、不同经验、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各种游戏准备可供选择的游戏材料,而不是按照成人的分类标准来组织游戏。
游戏主题环境是否需要预先固定?
小年龄班幼儿开展游戏需要在某一个阶段有一部分相对稳定的主题环境的预先布置,即固定的空间、固定的玩具材料,有利于幼儿熟悉游戏环境,使他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满足游戏的需要。但随年龄的增长,游戏环境的构建应逐渐转向以幼儿为主,游戏主题和内容由幼儿自主决定。
游戏中玩具材料的投放方式一般有哪些?那种方式最好?
游戏中玩具材料投放的放式有多种多样。
从游戏时间上看,可以在游戏开始以前投放和游戏过程中投放,前者依据昨天的游戏情况,后者依据当天游戏过程中产生的新需要;
从材料对幼儿发展的功能看,可考虑区隔空间分类投放,既可依据发展的领域,也可依据课程的领域;
从幼儿发展的主体意识出发,可以将各种材料集中投放,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行选择材料,自行搭配材料。
材料的投放方式是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需要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是《纲要》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康轩学习型幼儿区域活动”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设计了各类区角的游戏材料,为幼儿获取相关经验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支持。本文以语言角“三只小猪”游戏的设计和材料投放为例,诠释如何使幼儿的语言学习游戏化,并渗透其他领域的发展内容。
“三只小猪”游戏的设计和材料的投放
游戏的玩法设计
材料的投放和使用
游戏一:根据故事内容开展拼图游戏
1.在阅读区投放故事书《三只小猪盖房子》。
2.在益智区有梯度地投放故事拼图。
游戏二:拼插故事背景板,并运用角色插牌开展静态表演
1.在益智区投放故事背景板,供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自主拼插,并让幼儿运用角色插牌进行静态表演。
2.邀请“故事妈妈”和幼儿一起表演三只小猪的故事。
游戏三:利用故事背景板和角色玩偶开展动态表演
1.幼儿用玩偶进行动态表演。
2.让故事情境和区角融合,幼儿进行绘本剧表演。
一、拼起采
为了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前期经验,教师首先在阅读区投放了绘本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然后请“小馆长”为大家简要介绍故事内容,以吸引更多的幼儿来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获得了语言和科学领域的发展:能根据连续性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情节,比较清楚地讲出故事主要内容;经常反复看图书,喜欢把听过的故事或看过的图书内容讲给别人听;能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找出拼图线索,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等等。
在幼儿初步了解了故事内容后,教师用故事拼图拼出了三种难度不同的作品,投放到益智区。具体的玩法是,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自己的发展水平,参照教师的作品,将故事拼图按4块、9块、16块三种拼法拼出来,这些拼图背面配有文字描述,以方便幼儿自我验证。
二、演开去
随着幼儿对故事内容理解的越来越深入,幼儿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表演欲望也越来越强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进行学习。为此,教师进一步在益智区投放了故事背景板,以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拼搭故事背景板,并用静态的故事角色插牌尝试初步的表演。然后,教师结合“故事妈妈”活动,邀请若干较有表演天赋的幼儿家长来园和孩子们一起用玩偶进行动态表演。孩子们都非常投入地参与到表演中来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又及时投放了相应的材料,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表演需要,幼儿获得了语言、健康、社会等领域的同步发展:能根据故事情境感受不同语气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思;能比较完整连贯地讲述故事内容;能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如大灰狼的出现)产生害怕、担忧、高兴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体验到故事所表达的情绪情感;愿意动手动脑探索游戏材料,尝试自己拼搭故事背景板并乐在其中;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尝试和同伴合作表演,等等。
三、嗨翻了
动物玩偶表演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兴趣了,他们常常自己在区域内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看来,排演绘本剧,开展“真人秀”的时机已成熟。于是,我们大胆尝试将绘本剧和区域游戏相结合,在准备阶段,将各个区域打通。孩子们根据自己选择的角色,利用家长提供的稻草、纸盒子等材料搭建了小猪的家,并把自己想扮演的角色画下来,做成头饰,在每天的游戏时间进行尝试性表演。回家以后还把当天的表演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装订成册放在班级供同伴分享。终于,一个比较完整的绘本剧通过孩子们的“集体创编”产生了。孩子们还邀请家长来观看他们的表演,大家都嗨翻了!绘本剧表演不仅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更让幼儿在艺术、科学、社会等各领域也得到了渗透式发展:在动手制作头饰、记录表演感受以及装饰房子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绘画水平得到了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在盖房子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材料,体验生活,学习建构;在协作表演中,孩子们的集体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学会了遵守游戏规则,并勇于挑战困难,团队精神和社会归属感得到了培养。此外,教师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到绘本剧创作表演中,共同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
幼儿园游戏《为幼儿成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游戏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材料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