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请用正确的方式叫醒孩子!

06-10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天气转凉,请用正确的方式叫醒孩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我们来看看什么叫"杀伤性叫醒"?

即用惊醒的方式,切断启动过程,让人立即恢复意识。这种粗暴的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极糟的影响,带来一系列神经或心理的问题,比如破坏情绪控制、冲动易怒、心境低落、反应迟缓、注意力涣散、攻击人,冷漠麻木,或者哭闹。 因此,叫孩子起床千万别用这几种常见的错误方式!

错误叫醒方式:

愤怒地冲进房间大喊

要知道,留恋被窝,留恋潜意识梦境,是人的共性,带有"到点还睡是错误的"这种指责性的叫醒行为、语言,很容易把孩子的睡眠安全感夺走,加上大噪音的惊醒,足以摧毁所有人幸福的早晨。

一把拉开孩子的被子

这种方式不仅严重摧毁孩子的睡眠安全,而且温度的变化,会突然袭击神经系统,就算孩子"嗖"地坐起来,四肢也是僵硬的。所以,不建议去移动孩子睡眠中曾经拿着的、抱着的、盖着的任何东西,那是他感觉安全的环境,不要碰!

一点都不温柔地拍打孩子

叫醒时,碰触孩子的身体,尤其是粗暴的"拍打",是极具杀伤力的,人类在潜意识的控制下,对于突然出现的身体"袭击",除了会吓一跳外,还会反击。在很多睡眠试验中,"拍打"都是最糟糕的叫醒方式,会马上激怒一头温顺的绵羊!!

反复唠叨不断叫唤

有些父母会使用过5分钟叫一次的方式叫孩子起床,这看似是给了孩子一些"启动时间",但实际上,孩子在完成切换和启动的过程时,不断被你的叫醒打断,每一次都要重来,所以反而越叫越起不来。其实,在睡梦中的人,第一次接收到"起床"的信号,当时人看似还睡着,其实他的脑部已经开始切换了,不需要反复叫,他启动完成自然会起来。

生活噪音叫醒

有些父母不会特意去叫醒孩子,而是用自己起床之后产生的噪音来叫醒孩子,比如走路声、洗脸刷牙声、脸盆摩擦声、谈话声……这种方式虽然不会惊醒梦中人,但会让孩子极度反感。因为在切换启动的过程中,脑部的工作不断被噪音打断,不能在安全安静的环境中完成,导致烦躁地醒来,以及"起床气"。

所以,凡是激烈地砍断睡眠过程,使用过大的声音,或者不间断的噪音,以碰触对方身体,剥夺睡眠安全感等,都是"杀伤性叫醒"方式。

正确叫醒方式:

1、提前告知

前一天晚上告诉孩子,明天早晨你会及时叫醒他,让孩子提前有个心理准备。如果孩子已经习惯由你叫起,则不须特别提醒。但如果时间改变,比如从七点改至六点半,最好还是说一句:"明天我会早半个小时叫你哦!"

2、使用光线叫醒

如果你有可调光的台灯,可以逐渐调亮台灯,然后开着它,悄悄走开即可。光线会替你叫醒他的,因为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是被光线叫醒的, 光线会唤醒视觉系统,由它传递信号给潜意识,并叫醒脑部,启动四肢,这是最自然的一种醒来方式。既安全又有效,完全不需要你费力。如果家里没有这样的台灯,缓缓地安静地拉开窗帘,也一样有效。

3、使用早饭香气叫醒

把香喷喷的早饭悄悄放在床头柜上,香味会通过孩子的嗅觉系统,给大脑温柔地传递"该起来吃饭"的信号。当然,用香气怡人的鲜花也可以达到此效果。

4、使用音乐叫醒

请选一些舒缓的乐曲,并用小一些的音量,通过听觉系统传达信号给脑部,叫它醒来。如果有一些特殊环境音,比如清脆的几声鸟叫、小溪潺潺等也不错哦。

5、轻抚叫醒

对于那些睡得较深、不容易叫醒的孩子,可以使用这个方法。但切记一定要温柔,要轻缓。而且抚摸的顺序要从手开始,然后到小臂、上臂、脸颊……如果被子盖得厚,就隔着被子触碰手部或小臂。当孩子缓缓蠕动并睁眼时,微笑注视他,说声"起床喽!"即大功告成。你的手最好是温暖柔软的,冰冷僵硬的手会有反效果哦。

6、轻唤叫醒

先轻微接触孩子的床,让孩子感觉到这个小小的触动。比如双手先按到床上,或是先坐到床边,然后小声唤孩子的名字,然后说:"现在想起床吗?"征求孩子的意见,会让睡眠中的孩子感觉到安全和体贴。当孩子微睁双眼点头时,给他一个微笑,然后静静走开,让孩子无干扰地完成启动。

7、使用同一个方式叫醒

当父母找到一种对方很满意的叫醒方式,请坚持一直使用,不要没事就变换方式。形成一个人对孩子的叫醒的习惯,这样不仅每次都能成功地叫醒他,而且还能培养孩子对你的爱与依恋。

所以,叫醒孩子最上乘的方式就是温柔与耐心,让孩子感到足够的安全,并用愉悦的刺激传达"醒来"的信号。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用正确的方式培育孩子成长


我来扬州比回自己家乡江阴的次数还多,扬州是人文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完美结合,而对扬州的喜爱是缘于这里流淌着中国文化的情怀。再次登临“扬州讲坛”心里十分忐忑,我是做教育的,研究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新东方也有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教育孩子这事情太重要了,所以我选了来讲正确培育孩子的教育方式。

父母读书的习惯很重要

扬州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很多咖啡馆,很多茶室,可以放一些扬州人文历史的书,当时推动第一批书,50万图书是我捐献的。

家长喜欢读书的习惯很重要。现在大家通过微信微博可以收集到很多信息,但是很多人止步于了解信息,稍微有点深度的信息都读不下去。父母喜欢读书对孩子很重要。但是,如果母亲不喜欢读书,光是父亲喜欢读书,基本没用。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母亲不管多忙,都是主要照顾孩子的,母亲影响孩子更多,母亲的言行情绪志向胸怀,都很重要。在新东方教师中,母亲喜欢读书的孩子成长也比较顺利。

一个人最好每年要读20本以上的书,一个民族的强大与否,和是否读书有关。犹太人每年每人读书65本,日本人每年每人读书接近50本。在海边,老外在晒太阳时,80%的人会在一旁放本书。中国每年每人平均4.5到5本,这个数据是根据出版书数量统计的,但包括了各种教科书。

名牌学校的学生,有相当比例有心理问题。这些孩子很聪明,但是家长给他们灌输的理念很狭隘,从小就是一定要考进名牌大学。一旦进入名牌大学,人生目标没有了。孩子本身智商高,在中学拿第一很容易,但到好的大学就不容易拿了,这时就可能迷茫,或者情感受挫折,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培养孩子要离开父母展翅去飞

作家龙应台《目送》中有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培养孩子是让孩子离开我们。有一个北京男孩,单亲家庭,母亲对孩子过分依恋,有恋子情结,看到他身边有女孩就很妒忌。孩子原本可以进北大清华,但为了离开母亲而填了复旦。没想到才过一周,母亲就对儿子说,我已经在复旦旁边买了房。父母和孩子在一起,为了自己心里觉得安全,但不明白,不放飞孩子,孩子会有多大的麻烦。

马丁·路德·金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中国在努力,教育方针具体是什么?德智体全面发展,德具体是什么?智和体又是指什么?这些都是需要具体定义的。有了定义,就有了方向感。

对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孩子来说,什么最重要?真诚高尚的人格,开朗豁达的个性,勤奋向上的态度,独立勇敢的精神,敢于吃苦的习惯,不怕失败的心理,善于交流的能力,宽容大度的处世,终身依赖的技能。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大学里所学的内容,在大学毕业时有的已经过时了,应该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论。我和马云很接近,他和我一样学英语,创业也相似,一边当老师一边自己创业。我也好,马云也好,都没有依赖于我们学到的技能,和具体业务本身是没有关系的。马云的成功,主要是前面的八条。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多是那样的人。

美国人研究,成功有七大要素:坚毅、自控、合群、热情、感恩、乐观、好奇。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坚毅。

意志力具体体现在对于自身的控制力上,研究表明,有自控能力的孩子未来比较容易取得成功。尽管我们在孩子身上发现天赋,但是把天赋变成才能,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意志力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

我为了锻炼孩子的身体,在家里买了健身器材。我发现他一个人锻炼,练五六下,肌肉微酸就放弃了。但我一看着他,他就能做20个,这就是他发挥了自身的意志力。所以家长和孩子配合,意志力就上升了。

有的孩子控制力天生很好。美国有个实验,把一群4岁的孩子集中在教室里,并把棉花糖放在桌上。老师说要出去办事,不会吃掉棉花糖的孩子,老师回来后就会奖励第二个棉花糖。老师走了,通过玻璃窗观察,有的孩子很快就吃了糖,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吃也忍不住吃了起来,最后有1/5的孩子没吃。追踪到这些孩子40岁时,凡是当时没吃棉花糖的孩子,几乎都获得了成功。验证了当你遇到人生的诱惑,克服之后未来会有更好的收获。

一个完善的人要兼具智情商,情商和逆商

孩子要什么就有什么,肯定缺少控制力。任何要求背后要有条件,孩子要什么,家长要提出要求。我儿子11岁时,要买iPad,说同学都有。我说既然同学有,我也可以帮你买,但得先把20本书读完。儿子说,那我不要了。过了几天,说还想要iPad,我依然说条件不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我在美国时,邻居是犹太人,13岁的孩子要去非洲旅游,向家里要钱。父亲说这个世界到处是钱,你在家扫地,整理屋子,洗碗就会有报酬,孩子就在家里干活。但钱还不够,父亲说你可以去帮邻居家打理草坪,这就是他们的教育方式。

老师、家长对孩子说话是有心理暗示的。如果孩子考得不好,评价的方式不对,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笨。如果孩子认定自己笨,那就完了。有一段时间,我孩子的数学不好。我说数学差没事,我也数学差,但我灌输了错的意念,他会认为这是天生的。后来我改变请了老师,哪十道题是孩子不会的,教会后让他继续做,第二天再重做之前做的题目,两个礼拜之后,数学成绩提高了,他也觉得自己勤练是可以把数学学好的。

一个完善的人,要具备智商、情商、逆商。逆商就是面对困难、挫折、失败等的抗打击能力和自我鼓励能力,情商是被人信任,善于分享,乐于助人。我们有时候教孩子八面玲珑,教孩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不是真正的情商。真正的情商是在一群人中,给予别人信任感。

我不喜欢心灵鸡汤。我们应注重人的内心,人格、性格的建设,培养勇于面对挫折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做到心平气和地生活。

父母怎么样做才能培养孩子这些能力

真爱,不是溺爱;尊敬,不是害怕;规矩,不是打骂;鼓励,不是讽刺。

真爱不是无条件服从,孩子必须对父母尊敬。有的孩子长大后,会对父母产生冲突,那是父母让孩子失去了对父母的尊重。规矩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一辈子也用不尽,一个人学会善良,这是很了不起的事。

母亲从小教我,早上起来扫完地才能上学,所以家里就成为村庄里最干净的人家。没有原则的父母教育出没原则的孩子,并且会失去孩子对他们的尊重。孩子需要原则,这让他们的成长有了土壤,没原则的孩子会经常碰壁,使他们丧失安全感,从而失去进取心。而原则和规矩必须基于正确的价值观,否则会和大众形成对抗,就会被排斥。在原则和规矩后必须给孩子留下放飞的空间,如同训鸟,规矩不是把翅膀剪掉,而是飞行的方向。

梦想是孩子一生发展的动力,梦想和高分数、名牌大学没有关系。不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逼他们去学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东西,这是家长非常不明智的行为。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学他真的热爱的东西,孩子会为自己找到出路。

父母和孩子的正确交流方式


在成长的过程中,确实有很多法门可以帮助我们。

但是有一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是任何方法都绕不过去的— —那就是『和父母的关系,和生命的关系。』

为什么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会这么重要呢?

对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来说,父母和家庭是他最初的一个体验,也是他最原始体验的来源。

我们人格的塑造是和我们的原生家庭分不开的。当我们还是一个胚胎的时候,生活在母亲的子宫里,母亲就是一个独立的母体。

但是等我们出生之后,我们的原生家庭就成了我们的母体。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能够独立,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但只要你去看看你的塑造过程,就会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的。你是被整个环境塑造、影响成的。

在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也没有觉察力,你的环境告诉你什么,你就学会什么,你的个性就会塑造成怎样,就像一个无意识的海绵,不断吸收。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独立的,都活在由自己的经历和创伤形成的牢笼里。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童年幼年的经历,都有自己的生存环境,有自己的原生家庭,这些都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也限制了我们的发展。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是脱离父母长大的,还有的人甚至没有见过父母,我的土壤中没有他们,没有我的原生家庭。

但是,你仍然被他们影响着。

一个孩子在成长中脱离了父母,就会处于一种亲子中断的环境。

亲子中断是一种很严重的心理创伤。一个孩子脱离了他的原生父母,他的内心会极其渴望父母。但他又找不到他的父母,所以等他长大后就会发展成两种状态。

?一种是到处去找爱,去找那些可以给他肯定和安全感,让他依赖的人;

?另一种种就是觉得自己不需要爱,用冷漠和隔离保护自己 。

但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和他们的父母紧紧相连。

如果你很憎恨自己的父母,想要中断和他们的连接,所以去否定他们,反抗他们,甚至逆反、无视、评判他们,但这样做并不能中断或者减少你和父母的连接。

事实上,当一个孩子想要中断和父母的连接,无论是通过恨还是分离,结果都不会成功。

有个女生很憎恨她的母亲,因为在她小时候,她妈妈就有很多情人,她不想像她一样,但是长大后,她现实的生活却跟她母亲一模一样。

无论她怎样憎恨她的母亲,她还是在复制她母亲的生活。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想要替父母承担些什么,厄运或者痛苦,甚至去干预他们的生活婚姻,这就会严重导致系统内序位的混乱。

另一位男性,他父亲在他六七岁的时候就过世了。

他父亲去世之后,他就开始迅速成长,想要填补他父亲空缺的位置。

但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经历了一系列接近死亡的事情,有的时候会摔下来,有的时候会被车撞,其实就是因为他想去替代父亲的位置,他和父亲的连接非常强,而且超越了序位的界限,所以就会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想要替他承担死亡。

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而是系统的成员。

我们就泡在家庭的海洋之中,不仅是我们的父母,在他们背后还有我们的祖先。我们的每个毛孔都在呼吸着家族成员的生命,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所以我们必须去了解我们的系统,了解我们的原生家庭以及系统的法则。

我们跟父母的关系跟世界上很多关系都紧紧相关,我们跟父亲的关系会跟我们与成功、事业、长者,上司的关系紧紧相关。而我们跟母亲的关系会跟财富、婚姻、安全感相关联。

我们如果憎恨父母,我们的内在就会始终缺少安全感和资格感,同时还会有匮乏。

原生家庭的概念

我们今天要讲的接受父母,指的是原生父母。

你的原生父母就是给予你生命的人。你的父母和你,包括你的兄弟姐妹,一起组成了原生家庭。

而你和你的伴侣,以及你们的孩子,就组成了现有家庭。

如果你是养父养母带大的,那他们不属于你的原生家庭。或者说,你的父母再婚了,你的继父继母也不是你的原生父母,那只是照顾你的人。

如果是养父养母,其实不能把孩子当做是自己的孩子,不能想着去取代这个孩子的亲生父母的位置,只能把自己看作是亲生父母的代表,他必须去尊重孩子的亲生父母。

你的现有家庭和你的原生家庭是有关的。你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伴侣,很多时候潜意识里也和父母有关。

所以如果你弄不清你和你父母的关系,无法接纳他们,尊重他们,你会发现,很多时候自己是在重复他们的婚姻。

也许你很讨厌你的父亲,但你会发现,你的老公很像他。

或许我们很恨父母,不希望和父母一样,或者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父母,但我们都和我们的原生父母紧紧连接着,从来没有中断。

每一种想要逃离的冲动,都只会用痛苦和不幸来连接地更紧密。

当你不接受父母的时候,其实只是不接受自己的命运。这看上去轰轰烈烈,你的内在也会有一种很好的感觉,但最终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你还是牺牲了。

所以,你一定要留意自己内在的感觉,千万不要被带偏了。

怎样才是真正的接纳父母?

有人可能会说我没有不接受父母,我对父母很孝顺,但孝顺并不是接受父母。

接受父母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术语,里面包含了很多意思。

真正的接受有四层含义。

01 觉察

要把无意识的连接,变成有意识的连接。你要知道你在做什么。

02 规则

把混乱的连接变成有序的,按照系统法则的规则来。

03 尊重

孩子会对父母有盲目的爱,想要替代父母,为父母牺牲,我们要把这种盲目的爱变成尊重。你要知道彼此的界限,抗拒那些想要去做什么的诱惑。

04 重新建立链接

把破坏性的连接变成建设性的连接,为自己的生活提供帮助。

如果一个人可以跟父母很好的连接,去接受父母,那么就会从父母给予的生命里,获得可以建造自己成功快乐人生的所有礼物。

父母给孩子的爱是一切爱的源头和基础,只要你和父母的关系修好了,就会获得平静、滋养、成功,收到生命的礼物。

如果什么事情,你都是靠一个人去战斗,去努力,你会很辛苦。就像堂吉诃德跟风车战斗。

我们需要明白,我们是系统的一部分,我们要去运用系统的资源,跟我们的父母、家族、祖先甚至生命连接,获得力量和祝福,帮助我们实现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

生命的传承

生命是一种存在,或者说更伟大的真实。

从远古传到我们的祖先,再传递到家组成员,传递给我们的父母,然后传递给我们。这就是生命的传承。

父母是从遥远的地方把生命一代一代传给你的人,是生命的传递者,而不是你的造物主,你命运的主宰者。

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我们要做的接受父母,其实就是看见一个更大的识相。我们的父母只是传承了生命,所以我们要臣服于自己的命运,无条件的接受自己的父母。

从生命的河流往下看,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我们有时候会觉得,我们的父母很不称职。

我们想要他们多做点什么,但是,如果我们去回溯他们,去看见他们背后的父母,就会发现,他们也是在一个不完美的情况下被塑造出来的,他们也是不自由的,受到了很多限制,和你一样不完美。

孩子与父母常见问题的具体表现

第一,孩子拒绝接受父母,他不接受现实中的父母,觉得他们不配,没有资格。

但是,当你去贬低、拒绝自己的父母,你只会带来内在的空虚和不完整,所以很多孩子会抑郁,会没有力量。

一个不能接受父母的人,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非常想要证明自己,想要展示自己的力量,但是他内心深处知道自己没力量。

我有好几个朋友都是这样的,在外界光鲜亮丽地展示自己,有钱有身份,似乎什么都有了,但实际上他的内在很虚,没有力量。

尤其是当男孩子不能接受自己的父亲,女孩子不能接受自己的母亲的时候,会更加明显。

因为我们从同性父母这边传承的力量很大,当你不能接受他们的时候,就会失去很多资源。

第二,父母并不是明智的。

他们可能想要给孩子很多有害的东西,包括想要让孩子替自己承担很多困境和不公平,表现明显的是一些妈妈。

因为有些妈妈很弱,自己没有力量,就想让孩子去承担,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父母。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要分清自己的权利和责任范围,有些东西是属于你的父母的。我们需要明白一件事情,如果我们过多地想要替父母承担一些东西,只可能去削弱他们的力量。

相反,只有我们尊重他们,尊重他们发生的事情,他们才会有力量。爱是需要带着觉察和尊重的。

第三,在一些家庭里,父母失去了权威,孩子得到了权威。整个家庭中,孩子最大。

这样的一个家庭藏着一个隐患,就是孩子长大以后会没有安全感。

因为,一个孩子,只有从小感受到父母的强大,他们才会有安全。反之,他从小到大都是父母处于弱势,自己最大,这样一来,虽然他在家里很强大,但是出去之后,他就会没有安全感。

如果你在家庭里觉得有问题,不应该求助于孩子,而应该求助于伴侣或者自己的父母。否则孩子会觉得,自己对父母有责任有义务这么做。那么他就会很痛苦,越过这个界限和序位。

但事实是,没有一个孩子可以填补父母的情绪需求。

而作为孩子,我们要看见父母,承认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承认他们是父母,我们是孩子。

如何接受父母、接受生命

-01-

我们要看见自己的父母。我们刚才讲了序位、归属这些,就是要看见父母的序位位置。

-02-

要承认父母的资格。你只有先承认父母的资格,才能承认自己。你要承认,他们是大,自己是小;他们给予,你接受。

有时候孩子觉得父母不配或者想要给予父母,其实就是没有承认他们的资格和尊严。你还要尊重他们的婚姻和彼此关系。

我们没有对父母评头论足的权利,也不应该期待他们过去应该对你好一点。接受父母就意味着,承认父母给你的已经足够多了,哪怕真的没有给你多少。

事实上,接受父母并不意味着你会和父母紧紧连接在一起,没有自己的空间,恰恰相反,当你能够无条件的接受自己的父母,你会真正和父母分离。

-03-

要尊重父母,把自己曾经承担的那些属于父母的责任和能量,用一种仪式或方法,全部交还给父母。

有时候我们承担了很多情绪,愤怒、抑郁、悲伤,这些情绪很强烈,来得莫名其妙,却又去不掉,那么很有可能,这些情绪都是来自于你的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员。

如果你发现自己和父母很像,那是因为你想要替他们承担,重复他们的命运。

-04-

我们要从内心去感恩,感谢他们把生命给了我们,感谢我们和生命连接在一起。

-05-

我们要看见自己的家族,我们要去看见更大的真实,父母也承担了很多痛苦,承担了他们父母和家族给他们的责任。

就要把这些不属于自己的能量和连接全部交换掉,因为我们其实不仅和父母紧紧连接着,还和我们的家族紧紧连接着,我们身上甚至还承担了很多不属于我们的能量。

-06-

去连接祖先和生命的源头,将所有家族成员都纳入自己心中,给他们一个位置。

在这个时候,我们再次去和生命的源头连接,就会获得极大的祝福和力量。

这时候你就会明白,你身上拥有的资源是无限的,你是一个被祝福的人。任何时候,当你需要的时候,你就可以让你家族的力量和你连接着,去运用它。

-07-

去连接生命的源头,再次去超越。

接受其实是对命运的谦卑,当你感受到生命,感受到轮回,感受到世间的苦乐,感受到自己和存在本身连接着,你就会发现,所有限制你的一切其实都是幻想,都是可以放下的。

我们会在这个层次上进入空性,去跟另一个更大的存在连接着。

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正确方式


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正确方式

一、首先您要问下自己:我会和孩子说话吗?别急着回答,我们先来做个测试题吧。

爸爸妈妈可以把苹果(其它水果或是东西都可以)放在平时固定摆放的位置上(水果架)。这时候测试开始了如果您想让宝宝帮您拿苹果,您会怎么对宝宝说呢?

A.宝宝,苹果(手指示强调),帮妈妈拿个苹果!

B.宝宝,帮妈妈拿个苹果,好不好?

C.宝宝,去那儿(固定摆放的位置方向),帮妈妈拿个苹果,好不好?

D.乖宝宝,您能帮妈妈一个忙吗?(得到答复后再继续)妈妈吃苹果,你帮妈妈去水果架拿一个苹果,好不好?

好了,问题结束,现在请您选择在平时生活中,您一般采用类似哪种形式的沟通方式?您的宝宝能理解您的意思,并完成您给他的任务吗?

二、答案来了,来看看您和宝宝说话的方式正确吗?

(1)如果您经常用A模式和宝宝说话:

您可能会发现,宝宝有的时候会不理您,对于您下的命令全当“耳旁风”。尽管您可能会重复而耐心地说几次,但效果不佳。您只好自己动手了。您可能会在合适的时候教育您的宝宝,但即便是事后总结教育,真正的效果又如何呢?通过育儿论坛上的发帖,我们发现很多爸爸妈妈的这种方式效果并不明显。

这是什么原因,是您的宝宝没有爱心,还是听不懂您的话呢?

其实,更多的原因不在宝宝,而在您的说话方式上。因为您的语言里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和鼓励,而您的事后教育里如果带有过多的抱怨,效果更不好。孩子是不能理解他有什么义务的,他需要的是鼓励和参与的兴趣。

在这里要提醒您,您可能在其他事情上也有同样的情况,记得要尝试经常去鼓励孩子!

(2)如果您经常用B模式和宝宝说话:

您可能会发现,宝宝有时会出现执行的错误,他可能会给您拿来其他的水果,或是拿了一袋的苹果。难道是宝宝听力有问题听不懂您的话吗?

不是这样的,而是您下的命令语意不清晰、语言信息太少,孩子一时不能判断去拿什么、去哪儿拿,所以出现了执行的错误。对于三岁以下的宝宝来说,通过直接的口语去快速判断后面隐藏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

同时也要提醒您,您平时和宝宝说话的方式词语可能有些贫乏,给宝宝的语句太简短。所以我们建议您要习惯使用长一些的复杂语句和宝宝说话,如果宝宝听不明白,您可以重复几次,但不要拆成短句或是词汇来表达意思。

(3)如果您经常使用C模式和宝宝说话:

虽然宝宝能很好地完成您的任务,但您可能会发现,宝宝平时和您说话的时候,也喜欢用大量的肢体动作来表达他的意思,而不是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意思。有的时候表达不能完整,或是大人不太理解他的意思,他就会非常着急,甚至语言结巴。

这是什么问题呢?

这种现象是隐藏在许多家庭中的问题,是您把孩子的言语理解能力弱化了,长期用肢体动作、眼神暗示等形式配合语言来表达意思,孩子也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随着孩子的成长,所需要表达的意思会越来越复杂,这时这种类型的孩子就会出现语言表达的障碍。

所以,针对2岁以上的宝宝,当您和他讲话的时候,建议您尽可能减少肢体动作。

(4)如果您经常使用D模式和宝宝说话:

您的宝宝不但很乐意接受您的任务,还会完成得比较好。因为在您的命令中,您不但首先尊重了孩子的意愿,而且激发了他参与的兴趣。

同时您可能还会发现,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强,甚至会使用比较长的句子来表达他的意思,他经常会使用一些您没有教过他的词汇来表达他的意思,尽管有的时候他表达得并不那么贴切,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没有关系,您需要做的是耐心地倾听,等把孩子的意思听明白以后,用更标准或更贴切的语言帮孩子总结,这样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更大地发展。

三、爸爸妈妈跟宝宝说话时要注意的事项

1.禁止用娃娃语,比如吃饭饭、喝水水等。

2.不能把完整语句拆散成词汇方式来表达,比如,“香蕉,苹果,宝宝,吃这个,那个?”应直接使用规范的、完整的语句,比如“宝宝想吃香蕉还是苹果?”如果您考虑到孩子太小可能听不懂长句才这样做,那您可以多重复几遍,或使用的句式长度或难度略高于宝宝的理解能力,但不要拆句子。

3.规范语言,不要模仿孩子说话。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限的,比如他表达开灯的时候,可能会说“亮亮灯灯”,打电话会说成“叮叮话话”。这些不规范的语言形式是孩子语言能力尚未成熟造成的。如果您在表达这些意思的时候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就会起到不良的影响,让孩子以为他的表达是正确的。

4.减少肢体言语表达形式,尽量使用口头言语来表达。在孩子难以理解的时候再适当地配合以肢体动作。

5.在和宝宝说话的时候语句要清晰、连贯、易懂,不要使用复杂的词汇。

家长对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


傍晚时分,我家孩子坐在对面做作业。她 11 岁半,六年级。和孩子班上家长聊过做作业的事儿,极少数孩子不需要陪伴,大部分家长都觉得小学阶段还得陪伴,但陪伴的方式有讲究。孩子幼儿园阶段,我和孩子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留下一些隐患。待孩子上小学的最初两年,也没有及时抓孩子的日常习惯,导致孩子上三年级的时候,分心问题比较明显,如今也在和这个顽疾作斗争,但是日渐转好,效果明显。

做作业之前有“三问”

以前我们让她在自己的房间里做作业,但是孩子管不住自己,她希望我能陪伴在她身边。后来我们就让她坐在餐桌上做作业,一旦发现小手上拿着玩具或零食,立刻就给她收走,课外书也收到一边,让她的四周清清爽爽。我们家的厨房是开放式的,和客厅连在一起,餐桌比较大,她坐在我对面,我工作用的电脑也放在餐桌上。她做作业,我工作或做家务,灯下一片宁静。我们吃过饭后也立刻把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餐桌上没有饭菜的踪影,变成了办公桌和书桌。这就避免了孩子依然停留在就餐时的松弛状态,而开始紧张起来,知道要用心对付作业了。

我们不愿意给孩子贴上“不专注”“自控力不强”的标签,我们想,我们的孩子大概就是需要更多一些的训练。事实上,只要耐心坚持训练,她就能慢慢变得专注。家长的信心、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训练的过程,是教会孩子方法,授人以渔的过程。家长必须认识到这么做是有长远好处的,不要怕烦。

我们的训练方式是:当孩子放学时,一定和她聊几分钟,了解:

1. 今天各科作业的量有多少?

2. 各科作业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觉得难?你打算怎么下手搞定这个难点?

(后来这个问题也演变成:这科的作业是体力活儿还是脑力活儿——所谓体力活儿就是指类似抄写生词之类的,这种作业我们都让她放到精力不济的时候去做)

3. 今天计划先从哪一科开始做,为什么?比如精神好就从难点开始搞定,精神不好就先干“体力活儿”

不能只问“作业多吗?”

以前只是问一句“今天作业多吗?”是很不够的,不够专注的孩子往往会避重就轻,把麻烦的作业放在后面,而孩子觉得作业麻烦,是因为孩子没学会分解麻烦(好多大人都还不会呢,何况大脑处在发育中的孩子)。

比如 5 年级时,学校发了一本《国学》,要求孩子们每周背诵几首古诗,她当时最怕背诵,那怕什么我们就提前搞什么。我就专门指导她如何学会高效背诵古诗,比如教会她发现这首诗压什么韵,找出写景的关键字词,有时会找出配有画面的朗诵视频给她看,帮她理解这首诗在讲什么。

总之,帮她学会花几分钟掌握一首诗的几个特征,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多了,我经常会和她比赛谁背得快,当然我总会让着她。当时,周末首先安排时间背诵三首古诗,这样到了布置有背诵古诗作业的那天,她就一点都不害怕了,心情轻松,做作业就快。

我们陪伴孩子写作业,重点在帮孩子掌握方法,逐步强化自我管理,不会让孩子失去自主性。孩子尝到掌握方法管好自己的事情的甜头后,慢慢就会主动和我们交流今天作业的难点,以及她自己是怎么思考这个难点的,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协助,哪些她自己能搞定。

如果老师布置了作文,她一般都会先思考要写什么,大致会写哪几点,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等打开作业本的时候才去思考要写啥。到了6年级,她已经开始主动估算各项作业需要的时间,虽然还是会有偏差,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作业本签字不可马虎

等需要在作业本上签字时,我们都不马虎。爸爸检查数学作业,如果发现有错,不会直接告诉她哪一题有错,而是告诉她,这里面错了两道题,自己找,迫使她自己再次检查一遍自己的作业,强化检查的习惯。

到发现了错题后,接着和她讨论为什么会出错,是概念没理解,还是省略了必要的步骤。爸爸特别重视要求她具备一遍就做对的能力。每周会回顾本周作业的质量,比如为什么这一周数学作业甲+这么少,而甲-这么多?是粗心大意,写得不工整,还是其他原因?要求她下周必须扭转局面,要多争取作业的高质量,多得甲+。

最近数学测验,她得了99分,沮丧自己没得100分,错了一道很简单的题,我们就告诉她,如果平时作业甲+较多,得100分的概率就高多了。这样她就会把作业质量和考试成绩联系在一起,会主动提升做作业的质量。

我负责检查语文作业和英语作业。语文作业我只看老师上次的打分,如果不是一百分,我就会仔细看错在哪里了。如果是一百分,我就不管了。我对语文学习的看法是,阅读是基础,我平时会花校多心思帮她物色课外读物,她的阅读量在班上可能排第一。

纠正孩子错误方式要正确


谁都难免犯错,小孩子更容易出错,家长在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方式一定要正确,否则不但起不到预期作用,甚至产生反效果。宝宝两三岁时,家长会发现,原本听话乖巧的宝宝变成“小杠头”,画画或写字错了一个地方,帮他纠正,宝宝开始和你唱反调,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有时很扭捏,怎么说就是不跟别人打招呼,甚至眼睛看别的地方,让大家都下不了台,怎么办?

宝宝的家长碰到这样的情况,先会想到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其实更应该关注的是:这样的表现是否是年龄特征,还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些问题。

从1岁半开始,孩子就开始有自我意识,喜欢自己以独立的个体存在。当大人指出她的不足时,自然会产生逆反的心理。

对于三周岁的孩子画画或写字,我们不应该太多关注像不像,对不对,要注重孩子自我的表达和创造力、专注力的培养。即使需要给宝宝指出不足的地方,作为家长,应该先肯定好的地方,再委婉地说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相信孩子一定会更愿意听家长的话。

扭捏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常见的表现。家长不要觉得自己没面子而迁怒于孩子,一般来说,胆子小的孩子特别扭捏,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和鼓励。当碰到熟人时,家长可以热情地招呼,同时,以介绍的方式邀请孩子参与,如果孩子不配合,千万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指责。

育儿心得: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育儿心得: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一、先倾听再出主意

孩子会经历很多“危急时刻”,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无忧无虑。不仅仅要帮孩子走过这段时刻,而且帮忙她消化理解害怕、生气、失望、尴尬、悲哀这些情绪,对于父母来说是很关键的。

二、每一天都会跟孩子说一次“我爱你”,每一天都会给孩子一个拥抱,我们总认为爱是就应用行动来表示的,但是,为了让孩子明白怎样去表达,我们还是就应要常常虚实结合一下。

三、善用表扬和鼓励

由于好好吃饭有包饭的习惯,而且吃一口饭要十分久的时光,以至于吃顿饭要一两个小时的时光,我每次喂饭都催她要吃快点,不能慢吞吞的,再之后我就只有夸奖她了,她吃进一口我就表扬一下。但是到此刻已经夸成了习惯,她也不以为然,无所谓了。所以,家长必须不要滥用表扬,如果把孩子每一天正常该做的事(像自我收拾玩具、走路之类)都拿来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会把它当做谋取利益的交换条件,或是要挟家长的资本。

四、避免批评和指责

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没有好处的。个性是当已经有人对某件事向她提出批评的时候,再在旁边横加指责,我认为是十分错误的,那样会很伤孩子的自尊,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时候,就就应心平气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透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她自我对故事中的行为进行评判,然后将故事中的行为与他的行为进行比较,让她明白自我的过错,最后表扬一番她的长处,告诉她这件事虽然做错了,但是没关系,只要能改正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棒,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

顽皮孩子的正确教育方式方法


很多家长都会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不听话。但是,孩子为什么会不听话你知道吗?面对不听话的孩子,该如何教育呢?不少家长气愤难耐会打骂孩子,但是打骂是否有用吗?

接下来,来帮你解答,你的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孩子会不听话

孩子在两周岁前后,会开始变得不听话。两三岁的孩子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调皮了,并且“犟”了,有自己的小想法。这种不听话有三方面的原因。

1.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孩子的自我意识在满两周岁之后渐渐觉醒,对“我”的力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会更加自主和积极地去参与活动。孩子想要参与所有事情,但是往往和家长的想法、做法相违背。如果家长勉强孩子,孩子就会反抗,并且内心会受挫,“不听话”由此产生。

2.宝宝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孩子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喜欢接触任何事物。如果家长对此不理解,并且认为孩子是在调皮,对孩子的活动进行制止,甚至打骂孩子,这样的话孩子就会不高兴也就不愿意听话了。

3.宝宝的运动能力发展了

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孩子的活动能力也在增强,因此十分希望能够有更大的独自活动的空间,所以会一个人不断尝试新鲜的事物。此时,倘若家长制止孩子的行动,孩子就会感觉不满,也就变得不听话了。

孩子不听话如何教育

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耐心地劝解孩子,不要和孩子对峙,不然结果不是家长向孩子妥协,助长孩子遇事不满意就哭闹的任性脾气,就是家长忍不住打骂孩子,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

1.转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都会有逆反心理的时候,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一定要耐心教育孩子。如果沟通半天也没效果,要做些别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过一会儿再来教育孩子,效果会更好。

2.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不听话通常由一些特殊原因或者内因所致,因此家长一定要好好观察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解析,从而找出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如果孩子受了委屈,不高兴,但是又不说,没有办法缓解,可能会通过和家长对着干来发泄。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尽可能地释放出自己消极的情绪。如果孩子生病了感觉不舒服,但是家长们没有察觉,还像往常一样对待孩子,孩子也会很“犟”。

3.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则

制定明确规则是一个好办法,但是要保证孩子能够理解。例如告诉孩子““过马路时一定要抓紧大人的手”。如果孩子不习惯服从这些规定,家长就要再想办法。例如,孩子因为感觉自己被忽视而欺负妹妹,就让他帮妹妹洗澡、吃饭,然后找一段时间和孩子单独相处。如果孩子因为害怕黑而不肯上床,那么可以在孩子的床头留下手电筒。

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吗

尽管打孩子会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但是有会出现不得不通过体罚来教育孩子的情况,不少家长会因为一时生气而打孩子。家长要学会掌控住情绪,尽量避免打孩子,可以借小朋友不听话带来的自然后果来教育他。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最好的状态就是不要体罚孩子。如果孩子犯错了,家长不要一时冲动就打孩子,因为如果打孩子往往会有反效果。可以将内心不满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例如对孩子说:“你的做法让我很失望!”“我现在真的很难过!”。不仅能够让自己的心情平复,而且可以让孩子换位思考,自我反省。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用过于批评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来承担他的错误所带来的后果。如果孩子还小,家长可以教会孩子如何修正错误。例如,将果汁打翻了不能喝了,孩子还需要清理地上的果汁。孩子可以从中了解到自己的错误造成怎样的影响,也会深刻反省,避免今后再犯这样的错误。

3.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家长不必过分追究孩子犯的小错误,而是通过给孩子警告的眼色、缩短孩子看电视的时间等方式来让孩子吸取教训。例如,孩子没有整理房间就没收孩子的零食。家长最好明确告诉孩子今后应该怎么做,需要达到什么样的保准,表达对孩子的期望。

4.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多次警告后,孩子仍然我行我素,家长需要平复自己的情绪,沉着应对。如果情绪失控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孩子会感觉内心受到伤害。在这个时候,孩子注意到的是父母愤怒的情绪,而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5.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如果不得不打孩子,需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会挨打以及打多少下,如果下回犯错误应该怎么做。

不要打得过重,也不要把打孩子当做发泄的途径,更不要还没有搞清事情就打孩子。家长打完后一定要告诉孩子“打你我们也很难过”。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尽管他做了错事,但是父母的爱不会改变。打他只是希望他下回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6.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小于两岁的孩子由于各方面发育未成熟,没有规则意识。这个时候通过打来教育孩子,不仅没有效果,还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当孩子渐渐长大,不仅自我意识得到发展,自尊心也逐步增强。六岁的孩子已经明白道理,所以家长凡事要将理,切勿随意打骂。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1.立规则

不理解或者已经将行为规则遗忘的孩子往往就会不听话,不愿意和家长配合。此时,请家长再次提醒让孩子明白,切记表情要柔和、态度要温和,明确提出或说明你的要求。家长不能抱着孩子不听话的心理来向孩子做出说明。例如对孩子说“你什么时候才能够听话”。这样孩子反而会更加调皮和执拗。

2.作榜样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尽管知道指示和规定,但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如果孩子没有行动或者没有按指示做,家长就会觉得孩子不听话。因此,家长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例如:如何坐好,如何收拾房间、如何摆放物品等。

3.严肃谈话

家长打骂、处罚孩子时常常会带有愤怒、疲倦之类的情绪,孩子不仅身体上会痛苦、心理上也会害怕,意志上也会受到压制。因此,孩子很难接受父母的长篇大论,也不懂得反省自己,至于改正自己的行为就更难了。家长应严肃地和孩子来一场交谈,要让孩子明白道理。先让孩子停止自己的行为,到角落和孩子交流,这样比起打骂惩罚孩子,更能让孩子思考反省自己的行为。

4.耐心纠正

孩子的行为有累积的过程,不良的行为会演变成坏习惯。反之亦然,纠正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请多一些耐心。如果孩子不讲道理或者有其他不当行为,家长不可以任其发展,要随时纠正孩子的行为。若是家长缺乏耐心,孩子的不当行为会加剧。

5.家园配合,共同教育

实际上,孩子拥有较强的自尊心和社会意识,对荣誉也很在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在乎老师的看法。因此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来纠正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在家睡觉不乖,老师可以让小朋友讲一讲自己在家中的情形,并且表扬那些按时睡觉的孩子。

这样做反而比反复叮嘱孩子更有效果。

孩子不听话是父母不会说话吗

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而且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孩子的自主意识也会增强。如果家长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加注在孩子身上,总是命令孩子去做事情,恐怕无法达到效果。家长要多表扬和肯定孩子,不要经常批评孩子,要以平等的心态和孩子交流,学会和孩子换位思考。

1.尊重孩子,在和孩子说话时切勿忙着其他事情。

2.要明白孩子的行为的意义所在,并且将孩子想要说明的意思表述出来。

3.如果孩子有情绪,家长要先对此表示认可与理解。

4.当家长拒绝孩子时,要表示对孩子的理解,和孩子讲话时态度要温和。

总之,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同样的内容,对孩子的影响的差别也很大。即使家长没有发现这种影响,也不代表不存在。有时家长表扬或者批评孩子时,或多或少带有自己的情绪,却忽略了孩子。如果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可以让孩子更加积极、有自信,孩子也会觉得自己能行。

孩子内向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果孩子不是特别活泼或爱跟人互动,大人都会给他们贴标签说:这孩子太内向、不善交际或性格太孤僻。

其实,每当大人这样说的时候,无意中会给小朋友传递一个讯息:内向好像是不好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违背自己的内心去迎合大人,做个外向的好孩子。

可是,让他们变成一个外向孩子对成长就是好的吗?未必!

面对内向孩子,父母最应该做的事情是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接纳自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给孩子独处的空间、批评要适度......

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

内向的孩子,一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当别人突然对他发问时,他会思考同类型的事件。

因为提取记忆跟思考是一件很费时的事,所以面对突发事情时内向孩子会显得有些迟钝跟不知所措。

给孩子独处的空间

性格内向的孩子,一般都喜欢独处。他需要一个安静,适合思考的地方,来消化他们在外界获取的所有信息。

内向的孩子更注重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情绪的改变,独处对他们来说就是充电,让自己恢复充沛的精力。

批评要适度

内向孩子自律性较强,做事会考虑后果,一般不闯祸。如果他们做了错事,告诉他们后果和解决的方法。

内向孩子的理解能力较强,能听懂教导的话;相反,如果过度指责批评,反而会让他们放大羞愧、内疚、自责的感觉,从而失去尝试的勇气。

传授交往的技巧

表达的技巧

内向孩子心里总有许多悄悄话,他或许会以为自己不说别人也知道。父母要提醒孩子,话要说出口,别人才会明白你的想法。

拒绝的技巧

其实孩子不会拒绝,更多的是不懂得怎么拒绝。教会他拒绝的方法,他就知道怎样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追随内心想法了。

最后,其实内向孩子更珍惜友谊,爸爸妈妈可以鼓励孩子去多交几个好朋友。

教会孩子正确发泄情绪的方式方法


当孩子学会了认识自己的情绪后,随着他们的语言表达日益熟,就会更加容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我最近在游乐场就见到一个3岁的女孩,她对妈妈说,I'm sad; I need a hug(我好伤心,我要一个拥抱)当时,我就特别惊讶,这么小的孩子不仅可以清楚表达自己的情绪,还给出了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们说的“高情商”的表现。

但如果孩子还无法很好表达或者她的情绪太过激烈,那我们还是需要教会一些正确的发泄方式,避免出现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破坏物体的情况。

一:画画

这个是小D经常用的方式,当她特别生气时,我会给她一支红色蜡笔和一张白纸,引导她自己有多生气画出来。她每次握着笔边画边乱涂时,我就在旁边平静地说,“真的很生气!太生气了!”然后等她画完,我就会对她说,我们一起把这些“生气”撕掉吧。对于小D这个年纪来说,也许她还不完全懂这个意思,很多时候也许只是“转移注意力”。但当她一旦建立了这样的联系后,这样的方法就会自然成为她今后发泄的途径之一。

二:带着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向上面提到的,小D反反复复就是无法自己拿起手指食物而非常沮丧。对于这类的情绪问题,最有效方法就是给孩子一些提示,启发她用其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代替孩子做,孩子之所以会觉得沮丧,就是因为她感到了自己的“无能”,这时如果你代替她做,并不能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因此对于消除她沮丧的情绪没有帮助。

发泄不良情绪的最好办法有三个:

A:是运动。

运动可以消除心理疲劳,也可以疏散心中的不快。那种不让孩子运动的父母是最不明智的。

B:是释放。

找个知心朋友谈谈心,聊一聊,把心中的不满、抑郁释放出来。所以孩子们有时和同学在电话里、网络上交流并不是坏事,当然要控制时间、有节制。

C:是要忍耐。

一位非洲总统问邓小平同志为人处世有什么好的经验,小平同志说了两个字:“忍耐”。忍一时风平浪静,退步海阔天空。有句话很经典:“难管之理宜停,难为之人宜厚,难处之事宜缓,难成之功宜智"劝解人不要钻牛角尖,很难的道理先不用讲,很难处的人先让着他,很难做的事先缓一步,很难取得的胜利用智慧去获取。

三:武力发泄”

遇到极端情况,孩子的情绪实在太激烈而无法平复时,也可以提供给孩子一个安全地带,让孩子用“武力发泄”。小D目前还没使用过,我家邻居4岁男孩有时会用,他妈妈在他屋子里的一角会放几个软垫子供他跺脚乱踩,同时还给他准备了几个“压力球”,可以让他随意踩和捏。中心思想就是,与其让孩子用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者破坏物品的方式来宣泄,不如主动提供一些安全的地方让他发泄。

教宝宝正确发泄不良情绪不要单纯着眼于宝宝的不良发泄,而要探究宝宝不良发泄的原因 宝宝有了不良发泄,父母们都会为此着急烦恼,一般说来,宝宝产生不良发泄原因有以下几种:愿望、要求得不到满足而想通过极端手段达到目的;内心的消极感受(如恐惧、愤怒)无法表达而借助不当手法发泄;被否定、受挫折时通过不良发泄摆脱压力;社会环境或家庭教育不当引起宝宝养成不良发泄的习惯。

不要轻易因宝宝的不良发泄而妥协,而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 一些家长,出于对宝宝的疼爱,既看不得宝宝哭闹,又怕宝宝撒泼,常常是宝宝一有不良发泄,就无条件地“投降”,满足他(她)的所有要求。这样更会使宝宝认为,不良发泄是迫使大人就范的灵药,从而变本加厉。

不要因宝宝有不良发泄而焦躁烦恼,而要始终以慈爱和理智面对 宝宝的不良发泄也常会使父母心烦意乱,甚至方寸大乱,其实谁没有乱发脾气的时候每更何况不懂事的孩子呢?所以,父母要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以关怀的慈爱的心情来面对孩子的不良发泄,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

不要依靠粗暴压服孩子的不良发泄,而要教育孩子正确调节方式 性格暴躁父母惯于用简单粗鲁的压服方式遏制宝宝的不良发泄。这样表面效果显著,实际上宝宝的不良情绪并没有得到舒解,又加上遭到压抑的痛苦,可说是雪上加霜,后患无穷。公正地分析,平等地交流,正确地引导才能让宝宝心服口服,改掉坏习惯。

写到这,我不禁又要感叹,育儿的真谛归根到底就是“陪伴”而不是“控制”,陪伴她去体验去经历,而不是控制她成为我们心里那个“理想的人”,对于情绪是这样,对于育儿的其他方方面面都是如此。我和你们,一起,继续修炼,共勉!

相信《天气转凉,请用正确的方式叫醒孩子!》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天气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