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想做合格父母?先要了解家庭教育中有哪些禁忌

06-10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必读:想做合格父母?先要了解家庭教育中有哪些禁忌”,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育”是时下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大到整个社会关注其发展,小到它是一个家庭中的头等大事。说到家庭教育,家长们无不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

昂贵的早教课、一小时500块的一对一钢琴课、学费过万的英语班......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所倾注的时间、精力、金钱。尽管这样,可孩子却比过去娇惯、难管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最主要的原因是当下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无论是出在家长的教育观念还是教育方法上,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来一起细数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看你有没有中招。

用成人的要求衡量孩子

很多时候,家长们习惯了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当成自己的某种精神寄托,期望他们按照自己给他们设计的轨道发展。当家长因为自己的良苦用心被孩子辜负而失望时,殊不知,其实孩子才是那个受害者,进而做出反抗。

【对策】

1、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喜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2、给孩子留有30%的自我空间。家长不可以主宰孩子的一切,至少要让孩子知道,家长是尊重他们的,他们有权利决定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自己喜欢的事情。

3、结合幼儿园的教育计划。当家长不懂得如何做衣服时,不妨作个会挑选衣服的人,克隆幼儿园的一些活动,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也实现了家园共育。

只重言传,忽视身教和环境影响

有些家长认为,只有把道理说透了,讲通了,孩子才会懂。所以家长习惯了把“说”作为教育的唯一方式,渐渐的孩子越来越厌烦家长的唠叨,家长生气却束手无策。

【对策】

1、言传。以表扬、鼓励为主,即使批评也要采取正面的,如:“老师说你上课时注意力很集中,要是你能积极举手发言就更好了。”

2、身教。“言传不如身教”,可见这种教育形式的重要。家长积极向上、求知善思、民主乐观的行为,孩子往往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真实的再现出来。

3、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包括家庭文化、心理氛围等,让孩子生活在轻松、祥和的氛围中。物质环境应力求质朴、大方,不要过于奢华。

忽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首先就要有健全人格,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对策】

1、孩子有孩子的心理世界。他们的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都有自己的特点及发展规律。如,听见别的小朋友说假期去海边了,没去过的孩子也会说自己去过。

做父母的常常责怪孩子不听话,也会以为自己的孩子爱说谎,实际上,诸如此类的事情,家长难以理解往往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孩子的心理。

因此要引导和教育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必须了解和研究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2、现在的很多孩子接受不了自己不如别人,有时甚至萌生嫉妒心理。人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基础奠定于儿童时期,对其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教育,它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方向。“小胜在智,大胜在德” 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过分保护,限制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发展

现在很多的年轻父母已经是独生子女,到了独生子女的子女这一代,六个家长围着一个孩子转,自然把孩子保护的很好。

另外也有一些家长也是出于保护孩子的心理,不愿意让自己存在某些缺点(个子小、动作发育迟缓等)的孩子多与外界接触,导致孩子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

【对策】

1、多与孩子交谈。这样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很好地帮助孩子提高认知水平,使孩子认识到交朋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2、创造交往的条件。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在交往中体验乐趣。

3、鼓励孩子的进步。对于存在着自卑心理的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是让他们融入集体的关键。一旦当孩子表现出某种进步就应充分肯定,使孩子逐步树立起自信心。让“我能行”成为这些孩子的信念。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庭教育体会:首先要从自我教育开始


我家孩子今年9岁了,她从入学以来,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很快地适应了学校生活,渐渐的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造就了孩子良好学习习惯.而一个人拥有一个好的习惯,它将使人终身受益.(我不是老师,也不从事有关教育方面工作的,对于孩子的教育,如果从孩子的学习成绩看,也不算成功)

1.教育首先要从自我教育开始

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能光说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好.现在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时提的问题难免会被问住,大人不学习是不行的,所以我们经常会看书.当你看书的时候孩子看在眼里.这样就给孩子起到一个表率作用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在旁边看书.有时候带孩子出去玩,也会提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这样既开阔孩子的视野又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一举两得.我们要求孩子做事情要认真.孩子做完作业,我会给她检查一遍,大多时候都能认真仔细的完成,偶尔有马虎的时候会要求她擦了重写,有时候,她很不愿意,但不能心软,得让她记住,如果第一次做不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做事一定要认真。

2.怎样对待孩子的优点、缺点

如何对待孩子的每一点成绩与每一个错误,是做家长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取得了成绩应该表扬,犯了错误也应该批评,但表扬与批评的尺度很难把握。不鼓励不批评是不行的,可鼓励与批评过急了孩子的心态往往出现反常,除了发现孩子的长处外,许多家长有个坏习惯,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便说:“是不是偷看来的?”当孩子成绩差时又说:“你从来都是这样差的。”尽管是很随意的一句话,却大大伤害了孩子的心。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多鼓励孩子。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不足。我的孩子有很多不足之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胆小,不敢接触人,特别是接触老师,这是一个很致命的缺点。人的一生中主要是与人打交道,不然就会孤立,引起性格反常.再说一个人再有本领,如果不与人接触就施展不了本领,也就成了废品.所以我尽力的跟孩子做工作,培养她敢课堂发言和老师同学多交流多锻炼语言能力.在这里我要感谢老师对孩子学习上的关心和培育.

总之,孩子有了一点成绩家长不要过于高兴;犯了错误也不要轻易发火,一方面要给孩子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错时要抓住时机,理智地对他进行教育,具体如何正确对待还得看当时的情况而论。由此可见,教育与培养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我希望以后做的更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爱好广泛,做事认真,对社会有用的人。

谢谢以上两点是我浅薄的看法,如有不足之处请谅解。

家庭教育:做个“三心”父母


家庭教育:做个“三心”父母

为了子女的锦绣前程,每一个做父母的都用心良苦,而最后的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呢?主要是由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确所致。其实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

“平常心”——抛开“神童”情结

许多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分数,带有严重的“神童”情结,结果忽略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构建。其实培养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一个人是否能成才和成功,智力因素往往仅占20%,而另外起作用的80%却是人格因素”。

“狠心”——让孩子经历磨难

很多父母总是千方百计为孩子遮风挡雨,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殊不知,这样等于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挖了一个温柔的陷阱,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失败和挫折的机会,不会犯错误也不懂得改正错误,自然也得不到经验和教训,因而永远不会学到过硬的本领。失败和挫折是人生的学校,它能折磨人,更能考验人、教育人、锻炼人,使人学到许多终生有益的东西,所以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只会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和欠缺的人格,使他们没有自我奋斗的意识,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精心”——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庭是孩子性格着色的第一个染缸,家人就是孩子行为塑造的第一任教师,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学会生活,有时父母不经意的一笔,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是大写意的泼墨画,或是污染了整张白纸。所以为人父母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如今,有些父母自己挥霍浪费,却要求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己看不起读书人,却要求孩子学有所成,最后教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所以,为了孩子明天的灿烂,父母要精心描绘着自己言行举止的一笔一画。

二宝家庭父母必读


老二还没出生,老大就开始出现各种“不讲礼貌”“不可理喻”的行为,等老二出来了,家里两孩子更是争得一塌糊!本想让孩子手足相亲,可照这架势,绝对的手足相残啊,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大不那么争宠?变成有担当有榜样力量的哥哥姐姐?办法当然有,而且就在父母转念一瞬间。有个二胎妈妈很疲倦地和我说:“我终于明白4个月的老二身上为什么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了,原来每次趁我们不在的时候,2岁半的老大都会使劲掐老二,可是为什么在我们面前,他却表现出很爱弟弟的样子,还给弟弟跳舞?”身边的二胎家庭越来越多,我们都希望两个孩子相亲相爱,可是往往事与愿违,老二出生了,老大争宠,甚至老二还没出生时,老大就已经开始各种“不听话”……7岁的农夫也要当哥哥了,周末我们一起出去吃晚饭,最开始七爸是拉着小七,农夫拉着她妈妈,我和她妈妈交流即将到来的二宝母乳喂养的事情,一切都很顺利。过了一会儿七爸觉得小七走得慢,担心影响大家的速度,于是让她骑在了肩膀上。没想到之后农夫发生逆转,开始用各种话题频频打断我和他妈妈的交流,最后竟然发展到要像小七一样“骑大马”!爸爸没在,就要骑在身怀六甲的妈妈身上!反正一路就是各种“不讲道理”、“不听话”。这时走到了一个灯光亮点的地方,我停下来看了一眼农夫,从他的表情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如果光听他说话,那绝对是蛮横不讲理,但看他的眼神,却能捕捉到一种无助和柔弱……我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马上请七爸把小七从肩膀上放下,让小七自己走,然后对农夫说:“农夫,你看,妹妹也自己走了,你能追上她吗?”就这么一个改变,农夫的眼睛里突然冒出了光:“当然可以!”说完马上就往前冲,一下子就把小七追上了。小七一看哥哥追过来,也连忙往前跑。七爸和我趁机鼓励两个孩子互相追:“农夫你跑得真快啊,是妹妹的好榜样!”我们刚说完这话,走在前面的农夫突然转身往后跑,然后在一个地方停下来,转身。我疑惑了:“你为什么不和妹妹比赛啊?”“我肯定能追上她,但是我想让她一点。”说完他就冲了出去,小七在前面被追得嘎嘎乐,农夫在后头很man地说“妹妹,你看我跑得多快!”剩下的路程就在这样的你追我赶里一下就结束了,本来还一路嘟着嘴拉着妈妈手不让走的农夫,瞬间变身为妹妹的“超级英雄”。是什么让孩子有这么大的变化?两个关键词:焦虑和关注。焦虑引发孩子的退行表现:因为家里又要添一个孩子,农夫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影响,爸爸妈妈不只是聚焦在他身上了,所以他很焦虑。因为焦虑就会表现出各种退行行为:把便便拉在身上而不用小便盆、会吃饭的孩子突然要家长喂等,反正就是表现得像一个需要家长照顾的小婴儿,时刻希望得到家长的关注。这种焦虑无时无刻不在,当身边有比自己小的孩子出现时,他也会把这种嫉妒的心理投射到对方身上:见到小小孩不理会,绕道走,只和比自己大的孩子玩;小七骑在爸爸肩膀上的行为引发了农夫的嫉妒,他马上也退行到一个小小孩的状态:我也走不动,要骑在爸爸的肩膀上,我也是个孩子!此时如果和大孩子讲道理:你长大了,不可以这么做了,等等,这些只会激起大孩子的反感:我没有长大!我不想长大!我还是你的小宝宝!你要关心我!你不接纳我的需求我会很难受的!这种难受会促使他做出更多“不讲道理”“不听话”的行为,而这些不良的行为容易让家长情绪失控:都这么大了还这么不懂事!你真是讨厌!我得好好教训你!这样你才能给小弟弟(妹妹)做榜样!父母用“教训”来堵塞大孩子,大孩子的焦虑情绪流淌不出来,于是容易做出更多“不讲道理”“不听话”的行为,让本来已经焦头烂额的家长更是焦躁。如果这时候老二出生了,小婴儿的一切都由着家长安排,父母的对比更强烈了:你看弟弟(妹妹)多听话啊,你怎么越大越不像话,真让我伤心,你再这样我们就不爱你了!弟弟妹妹的焦虑还没处理完,这边父母又冒出“我们不爱你了”这样的话语,大孩子的世界遭到毁灭性打击。回到文章最开始的那个故事,为什么老大私下里掐老二,却在家长面前表现出非常爱弟弟:“因为哥哥觉得是弟弟夺取了爸爸妈妈对他的爱,所以他恨弟弟,他通过掐弟弟把怨气都撒在他身上;又因为他不希望爸爸妈妈从此不爱他,所以他要讨好爸爸妈妈,而最有效果的方式就是爸爸妈妈喜欢什么我就做什么,爸爸妈妈现在喜欢弟弟,我就在他们面前给弟弟跳舞。”“可恨”的老大背后其实是“我很可怜,爸妈你们关注我吧!”的呐喊!关注催生出大孩子“老大”的感觉:让小七下来自己走,就是告诉农夫“妹妹和你一样,没有受到特别照顾了”。这样一来,农夫就可以恢复到大哥哥的正常状态。再加上我们的鼓励“你是妹妹的好榜样”,一下子让农夫有了“大哥”的感觉,“除了能追上你,我还让着你,让你先跑很多很多!”有些充满智慧的妈妈,会反其道而行之,我的表姐就是这样处理她四岁的大儿子和8个月小儿子之间的关系的:“丁丁,这会儿妈妈就陪你,不陪弟弟了。”“好耶!”不一会儿,几个月的弟弟开始在床上哭。表姐不支声,继续给丁丁讲故事。过了几秒钟,丁丁有点坐不住了“妈妈,弟弟在哭呢”“没事,让弟弟哭一会儿吧,他可以照顾好自己。这会儿是妈妈和丁丁的时间。”“妈妈……”丁丁跑过去哄了一下弟弟,弟弟还在哭。“我们继续讲故事吧。”“妈妈,弟弟哭得好伤心啊,你去看看他吧”此时的丁丁已经带着哭腔在请求妈妈了。“好吧,一会儿妈妈就过去告诉弟弟,是哥哥心疼他了,请妈妈帮忙照顾弟弟。”所以善待老大的“退行”行为,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手足相亲还是手足相残,就在父母的一念之间了!

家庭教育概述、家庭教育的内容


所谓家庭教育就是在家里或家庭开展的教育。具体说,就是父母或长辈在家里开展的对子女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活动。传统上以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正规的课程、教材、教法、甚至认为家庭教育是随意的。

这在某些情况下有一定的道理,但这样理解家庭教育显然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因为家庭教育也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活动,尽管它没有学校教育中那样的教材,但它的内容是固定的;尽管它不一定像学校那样坐在教室中接受教育,但家庭处处是教室;尽管它的教学方法看上去“不专业”,但活泼的形式恰恰是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的真谛是通过无形的方式实施有形的教育。然而,对特殊儿童而言,其家庭教育的某些内容则体现出自己的特点。例如,聋儿的听力语言训练需要和学校教育相似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对此,特殊儿童的家长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家庭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即把儿童培养成为国家、社会和家庭贡献力量,自己生活幸福的守法的公民。

当然,不同的家庭,对教育目的的表述可能是不同的,但守法、健康快乐、幸福生活的目的不变。

对于特殊儿童而言,教育目的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具体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措施上相应增加一些而已。

家庭教育的内容

家庭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家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然后才是决定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

一般情况下,家庭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令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潜能充分发展和遵纪守法。这四个方面又可以概括为三种具体任务,即健康身心、塑造人格和辅导功课。大体上家庭教育的内容可以分成下列几个方面。

1.塑造社会需要的内容。社会需要的内容的含义或范围非常广泛,大到法律法规的遵守,小到买东西排除都属于这个范围。

2.矫正缺陷和不良行为。家庭教育的内容之一是祛邪扶正。那么,那些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缺陷行为和不良行为,如撒谎、偷盗等都是需要矫正和消除的。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既是儿童上学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也是他们将来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4.文化知识的辅导。在儿童接受基础教育的各个年级,文化知识的辅导已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5.成家立业的内容。成家立业的内容实际上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内容之一,它包括的内容很多,例如恋爱、婚姻的内容,理财的内容,生儿育女的内容,处理家庭矛盾与关系的内容等。

对特殊儿童而言,家庭教育还要加上一些针对不同儿童特点开展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

父母教育孩子的禁忌


1、居高临下

这可能是传统遗留下的问题,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时,总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专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总以父母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评有时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们也会“口服心不服”。因此,专家建议:父母们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

2、求全责备

毕竟还是个孩子还小,当他在整理被褥、画画或者投掷皮球时没有做好,父母不应苛刻对待他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们总是苛刻地对孩子说,“你还差得远呢”,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3、频频夸奖

别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要不停地夸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励孩子。过度的无谓的夸奖只会使孩子骄傲自满,而且,听惯了父母夸大其辞的赞扬后,在步入社会后他们很可能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4、过多限制

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个样。父母过多的限制会让孩子感觉收到束缚,这是孩子最为反感的。

5、关心过头

“今天谁来了电话?”、“日记上记了些什么?”……每件事情父母都要问个明白。要知道过度关心,只会让孩子反感,因为,孩子会感觉自己的世界一直收到父母的干扰,自己的生活空间被在压缩,从而丧失特长发展的机会,甚至,引起我的逆反心理。

6、全盘否定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有些父母常容易犯的错是批评的太过,诸如“你总是撒谎”“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等,这些话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导致拒绝接受批评教育,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绪。

7、是非不分

“这孩子喝酒快赶上他老爸了。”这句话到底是在表扬孩子还是在批评孩子呢?可能孩子们的理解中褒奖的成分会更多些吧!所以,父母在批评孩子是,一定要就事论事,并且让孩子知道他错在何处。

8、贬损他人

偶尔把自己的孩子和同龄小朋友做些横向比较是自然的,但父母更多的是看到别家孩子的优点。这样的教育,怎能起到好的效果。

9、事事代替

现在有许多父母事事都不让孩子干,不让孩子有自己作决定的权利,究其原因是怕孩子做不好或避免孩子遇到挫折后的伤心,但对孩子来说,不经历失败,怎能从错误中学到东西。况且,孩子在将来的某一天,终究要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的,如果现在没有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他便无法自己把握将来。

10、不作楷模

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己首先没做好榜样,当孩子效仿父母的一些不恰当行为时,父母又要千番指责。言传身教,没有身教,言传就无从谈起,因此,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才能起到垂范作用。

家庭教育-好父母是学出来的


“亲生后母”现象在现实中比比皆是,实在让人心痛。孩子是她们亲生的,她们从主观方面、从内心非常爱孩子,但由于观念陈旧,方法错误,好心办了坏事,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在陕师大附小第一届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陕西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少梅教授认为,好父母是学出来的,家长们要不断交流、学习一些好的教育观点,并从自身做起,做最好的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各种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的养成中做好榜样,才会远离“亲生后母”现象,把孩子培养得健康、阳光。

包办和不陪伴是常见的“亲生后母”现象

“亲生后母”现象主要有哪些不好的表现?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媒体曾报道过一些比较极端的例子,有的亲生父母,因孩子的不听话,或成绩差,就把孩子打得遍体鳞伤,甚至能把孩子打死,这是最极端的“亲生后母”。

其他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就是陪伴问题,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应该多陪伴,但现在父母多以工作忙、需挣钱、没时间等理由,长期不在孩子身边,或即使和孩子在一起时,也是不停地打电话、看手机、玩电脑等,种种行为表现出对孩子的漠视,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

还有的“后母”,包办孩子所有的事情,如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早上醒来,“后母”为孩子穿衣,挤好牙膏、打好洗脸水、盛好饭、收拾好书包、系好红领巾……结果等孩子上中学、上大学了,还是没生活自理能力,被同学嘲笑,自卑、怨恨由此产生。

种种“亲生后母”现象,给孩子最终带来的都是苦恼、茫然不知所措。

陪伴成长不是“物理空间”上的在一起

远离“亲生后母”现象,家长的学习很重要。李少梅教授说,身教重于言教,好父母是学出来的。做了父母,更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才有可能做好父母。

二年级学生家长王先生的困惑是,现在社会对家庭教育很关注,各种家庭教育的讲座、书籍层出不穷,众多的方法、理论也很多,但听完看完后,还是觉得很茫然。听得太多,反而不知道该如何做了。

李少梅教授建议,家长学习很重要,但学完以后要进行不断的反思、内省,应用到平时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才会有所提升。另外,对于家长来说,不需要懂太多家庭教育理论,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规范自己的行为,控制好情绪,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并不是自己一定要放弃工作,在家一心一意带孩子。

因为关注孩子,陪伴孩子,并不一定要时时刻刻陪在他身边。举个例子,在《爸爸去哪儿》的一期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把父亲和孩子放在一个封闭的房间内一小时,看他们如何交流,这其实也是看父亲的教育方式。当时刘晔一直在看手机,而孩子一个人在旁边玩,这种“陪伴”孩子显然感受不到父亲的爱,陪伴效果很差。

真正的陪伴是营造出和谐氛围,和孩子平等交流,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不管是学习、玩乐、阅读,都非常快乐!

好习惯养出来 再不要为孩子整理书包了

培养孩子的各种好习惯,将会让他受益一生。而这些好习惯,李少梅教授总结主要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道德习惯、阅读习惯、学习习惯、交往习惯等。

生活习惯贯穿在家庭生活当中,重要的原则就是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保证孩子日常生活规律性,家长不要包办。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后,每天的书包就应该自己整理,开始对自己负责。最好是每天晚上做完作业,根据课表,将第二天上课用的书本、文具等,装进书包,看似小事一桩,其实是孩子为自己负责的开始。如果一直是忙整理书包,偶尔拉了课本,孩子就会埋怨家长,将怨气、责任推到家长这边。所以,从今天起,家长们再不要为孩子整理书包啦。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们要从自身做起,不要车窗抛物、随便丢垃圾、闯红灯、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等,孩子自然会跟着家长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阅读习惯一定要养成,越小、越早养成,孩子越早受益,因为阅读可以使人思考、宁静、反思,不会冲动,而阅读习惯的养成,一定是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为孩子挑选适合的读物。图画书画家、太阳娃儿童美育课程总监黄丽女士认为亲子阅读列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孩子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会合乎规范,遇到一些问题时,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学习习惯养成,家长切忌不要打扰孩子的学习,在孩子学习时,一会送水果,一会提醒他这错了、那写得不好,这样会严重打扰他的专注力,造成学习不专心、做作业拖拉的毛病。

好沟通听出来 多观察多听孩子说

放学后,一年级的凡凡回家给妈妈说:“妈妈,亮亮是坏蛋,他朝我洒水,还弄湿了我的书,撕烂了我的本子,我很想打他。”

听到这样的话,有的家长会说:“没事,你打他,不要害怕,不能让他欺负你!”

有的家长会说:“你告诉老师呀,一定要让老师知道他的不对,要老师帮忙,要不以后再欺负你怎么办?”

有的家长可能会问:“不会吧?亮亮不是你很好的朋友吗?怎么会做这种事?”

…………

以上的命令、说教、怀疑式的家长回答,其实都是不良沟通。良好的沟通应该先通过观察孩子的表情、语气等,引导孩子说出更多的内容,确认真正的问题所在,才能帮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武断地告诉他怎么做。

再举个例子,孩子在家里看电视,声音开得很大,但家里又来客人了。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做呢。有的家长会直接命令:“把电视关了,到一边去!”有的会训斥、责骂:“没看到家里有客人吗?这么没礼貌,把电视关了!”……

李少梅教授建议,良好的沟通应该是分三步走,“行为+感受+影响”,可以告诉孩子,你这种把电视声音开很大的行为不好,可以这样沟通:“电视声音太大了,我心里很烦,因为影响到我和客人谈话了,你能不能关掉电视机或把声音放小点?”

这种尊重孩子的沟通方式,才是良好的沟通方式,当然,有时对一些不良习惯养成的孩子不一定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经常用这种方式和孩子沟通,孩子会很阳光。

家庭教育的种种误区,你中招了吗?

1.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与自己教育不教育关系不大;

2.认为自己忙,身心疲倦,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

3.认为家庭教育是空洞理论,是听起来好听,用起来不管用;

4.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放任自流,顺其自然,过问不多;

5.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学习的教育,学习的教育就是做作业、上补习班;

6.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上各种辅导班、音乐美术、钢琴等;

7.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提要求,至于怎么学习,不知道,也不愿意探究。

家庭教育讲座——今天如何做父母


今天上午听了唐老师的家庭教育讲座——今天如何做父母?让我感触倍深。专家在课上给我们举了好多案例,是啊,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所能遇到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专家的建议:

1、身教重于言教

2、以身作则(榜样力量)

3、从小培养幼儿好思维,好人生

4、用大拇指激发幼儿的潜能

5、幼儿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老师和家长就是在这张白纸上画画的人,画的好坏取决于我们这些在白纸上画画的人。

6、常抽时间带幼儿去图书馆和书店、家园互动、关注身边家庭教育的成功人士进行学习

7、表扬要有针对性,对幼儿所做的事进行表扬、对幼儿做事过程中的亮点进行表扬等等

8、6周岁以前的幼儿每次看电视不能超过30分钟、6周岁以后上小学时不能超过40分钟

(如果幼儿想一直看的,要转移幼儿看电视的兴趣,而不是强制性的关闭)

9、习惯的更改至少要三周

10、淡化孩子的不良行为,强化孩子的优良行为

1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孩子顶嘴父母先要冷静


为人父母大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不听话真气人,孩子顶嘴更气人。遇到孩子顶嘴,用有的父母的话说,简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是真的没有办法吗?不是的。因为父母们所用的方法在解决孩子顶嘴问题上没有奏效,所以说没有办法。没有奏效不等于没有办法。为什么父母们不说自己没有找到好办法教育孩子,却把问题都推到孩子身上?这就是父母们感到生气和没有办法的愿意所在。

当孩子与父母顶嘴时,父母首先要冷静,要控制住情绪。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控制不了自己,给孩子一样“顶”,必定是矛盾激化,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在孩子看来顶嘴的目的,并不是把父母压下去,想战胜父母,而是想通过说理来让父母改变最初的想法。在父母看来,目的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孩子顶嘴,太没有礼貌了,也丢了父母的面子,如果不把孩子震住,父母在孩子面前就没有威信了,以后也难以教育,甚至有的父母感到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孩子将来难以成人。这是父母们主观的想法。那么客观上讲,父母的要求是不是就一定正确呢?应该说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顶嘴是双方的事,如果有一方面冷静一下可能就顶不起来。假如父母的说法不对,那么孩子的顶嘴就另当别论了。现在看来,顶嘴的结果是很难有效解决问题的。还可能因为孩子不服,父母大打出手,破坏了家庭和谐的气氛。

在孩子与父母顶嘴的情况下,父母要认真考虑一下这个问题。顶嘴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坏孩子。父母一旦得出顶嘴的孩子就是坏孩子的结论,会减弱教育孩子的信心。事实上,顶嘴的孩子并非都是不好的。如果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并且是正确的或者是有道理的,父母就不要随便给孩子下不听话的结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承认自己的不足。如果是孩子不正确,或者说,针对顶嘴这件事有探讨的余地,父母可以有以下三中处理问题的方法。第一种是,父母控制情绪,不与孩子顶嘴,给孩子充分讲话的机会,让孩子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如果孩子说的正确,父母应该改变自己的想法采纳孩子的意见。但是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尊重他人,不要跟他人顶嘴,说话与其要和蔼。如果孩子说得不正确,父母应该心平气和地让孩子接受父母的要求。第二种是,父母应该跳出顶嘴的圈子,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共同与孩子争论"顶嘴"问题。这种争论绝不是顶嘴的延续,而是把激化矛盾的顶嘴,转化为一种讨论,通过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明辨是非。这样做,孩子辩论的才能得到发挥,正确的观点能够得以显现,错误的认识能够得以纠正。第三种是,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段时,包括一开始的家庭教育,父母应该确定正确的方法。比如,孩子顶嘴,无论是孩子正确,还是父母正确,都要通过一定方式方法来促使双方接受正确的要求,这就是我们提倡的民主式的家庭教育。这就是说无论做父母的还是做子女的,都要服从正确的。在孩子面前,父母的说话语气很重要,这关系到孩子接受父母意见的程度。如果语气生硬,正确的意见孩子也很难接受,应该说父母的诚恳态度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如果孩子顶嘴对父母不礼貌,父母也不要发火,而是应该教育孩子,无论对谁,包括对待自家人都应该讲文明懂礼貌。

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不存在谁胜谁负问题的,但必然地存在教育和被教育的问题。因此,当孩子与父母发生顶嘴时,就发映出父母的教育与孩子的反教育问题,如果方法得当就能够接受教育,或者改变教育内容,另行施教。这里核心问题是教育的态度、方法和内容问题。做父母的应该从教育子女的全程高度来看待孩子顶嘴问题。不断确定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充实切合孩子实际的教育内容,把顶嘴带来的教育阻力变为促进孩子进步的动力。

我们常常用下面几个方法来纠正孩子顶嘴的毛病。

如果你的孩子平时很懂礼貌,那就简单地和他说:“那是顶嘴,不可以这样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你的孩子认识到错误,以后也不会再犯。

不要马上给予反驳,直呼其名,或者用讽刺的话来对他。你越是平静,越是和平时一样,效果会越好。

如果他一直和你顶嘴,那就不再理他。离开房间并告诉他:“在你学会好好和我说话之前,我不会理你。”

指出孩子说的那些让你感到不愉快的话。“你大声朝我喊,这对我来说不公平,这样会使我很不开心。在这里我们已经玩了两个小时了,我觉得很不错了。我们现在必须回去。”

提出积极的建议。急脾气的孩子发脾气是很常见的事情。如果是他不愿意离开运动场,那处理的方法就相对简单了。“我知道你现在不想回家。何必这么不开心呢?你可以和我商量下次再带你来这里。有时候,我们必须走;但有时,当我看到这对你来说很重要时,我会留下来多陪你一会儿的。”在遇到别的情况时,我们需要学会采取更多的方法。当孩子玩得正酣时和你顶嘴,或者放学回家后为了一些与你无关的事情郁闷时,你就该试着和他说:“你平时不是这样和我说话的啊!幼儿园里什么事情让你不开心了?也许我能帮你。”

当然,还有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

当到了全家去疗养院探望大姑妈的日子时,你的孩子却使劲地跺着脚,大声喊着:“我不去!”你也许该采取一些策略(这些可以用来借鉴的方法,会帮我们解决一生中你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你可以和他说:“大姑妈非常想见到你,你去那里很重要,让我们想想下午我们去玩什么会让你更开心呢。”你的建议可以从去的车上就开始,计划怎么出去玩,建议带上他的一个小朋友同去,或者在回家的路上吃饭时,让他选择餐馆。这样的方法还可以用在那些不愿意去看病的小孩子身上。在结束了拜访或约会以后,给孩子一点乐事是没错的。作为一个大人,我们也时常这样对待自己。“嗯,如果我明天完成了任务,我将在午饭时赏给自己一个奶昔。”我们应该学会在完成一件困难的任务后给自己一点奖励。这就是我们也应该将这个方法用在孩子们身上的原因。

如果孩子的顶嘴来源于家庭琐事,如把衣服放到洗衣机里,帮着洗碗等,那你一定要坚持让他去做。你可以让他试着挑几件衣服去洗或者帮他一起洗碗,但一定要让他明白家里人要互相帮助。没有老师会让孩子一个人去解决难题,在家里更是如此。在孩子心里建立这种理念,可以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园共育《必读:想做合格父母?先要了解家庭教育中有哪些禁忌》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