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如何让孩子有坚持到底的好习惯?

06-28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家园共育:如何让孩子有坚持到底的好习惯?”,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少孩子做事情虎头蛇尾,三分钟热度,刚开始时认认真真,却做不到有始有终,时间稍长就坚持不下去了,让我们家长大伤脑筋。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品质,需要我们的耐心和智慧。

一、6岁前,孩子的坚持性水平有何特点?

1、1.5-2岁儿童的坚持性开始萌芽,但3岁之前坚持水平较低

儿童在1.5岁-2岁时已经出现坚持性萌芽,支持儿童在短时间内坚持进行某种感兴趣的活动。儿童到3岁时,坚持性发展的水平仍然较低,他们坚持的时间较短,如果遇到小小的困难,或者任务比较枯燥,一般会失去坚持完成任务的愿望和行动。

2、3-5岁对培养儿童的坚持性非常重要,5-6岁孩子的坚持性进一步提高。

3、3-5岁儿童能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和日常规则来做事情,初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5-6岁的儿童已经能主动克服困难,有时会坚持把事情做完。如坚持画完一副画再去玩,坚持自己穿脱衣服等。他们开始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控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抗挫折的经验和能力,逐渐能接受心理暗示,从而加强坚持性。

二、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坚持的好品质?

1、父母在与孩子的接触中,应该注意培养他们的任务意识。

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孩子在执行任务前,家长要明确任务的重要性及目的,使其明白任务是自己应该且必须完成的,鼓励他们坚持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从而培养其任务意识。

家长可以适当创设一些有一定困难的任务,当儿童在困难中产生退缩行为时,家长及时给与指导与帮助,让孩子懂得在完成任务时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困难,积极相处解决办法,从而培养坚持到底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

2、不要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

家长会处于关心,不分时间、场合经常打断正在专心做事的儿童,这也是使他做事不能有始有终的原因之一。当孩子正在看书时,妈妈不时地问他“要不要喝水”,在看书过程中,孩子不断地被打断,读书的兴趣自然会受影响。儿童的思维活动需要连续性,经常受到干扰,他的心就静不下来,坚持性就无法养成了。因此,当孩子正在一心一意做事时,父母一定不要打扰他,给他一个沉下心来做事的氛围,长此以往,孩子的坚持性会有提高。

3、利用不同的游戏,培养孩子的坚持性。

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促进孩子坚持性的发展。通过这种游戏可以使孩子履行好角色的职责,提高他们对游戏的专注性和坚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坚持性。

安排孩子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告诉他们人人都要坚持游戏规则,要不然就要受到惩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儿童坚持性的培养。

游戏目的: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坚持性,以“小目标”促进“大目标”。

具体游戏:家长给孩子今天的目标是围着院子跑2-3圈,对完成任务的儿童加以表扬。一星期后给儿童的任务是绕着院子跑4-5圈,就这样一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便能达成“大目标”。

4、针对不同坚持性类型的孩子,父母采取不同的教养策略。

儿童的坚持性行为大致存在着兴趣型、服从型和成就型三种类型。

兴趣型的孩子

其坚持性的强弱取决于对活动的兴趣。针对这样的孩子,应根据其兴趣的浓厚、投入的程度来培养孩子的坚持性。家长不仅要在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中培养坚持性,也要适当安排他们参加不那么感兴趣的活动,要求并鼓励他们坚持把事情做完,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坚持性。

服从型的孩子

其坚持性 受制于成人的要求,他们的观念是凡是成人吩咐要完成的事情就需要坚持。父母应根据孩子完成任务的好坏、速度等来表扬、奖励孩子,培养孩子的坚持性。也可以 故意设置障碍,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也要鼓励孩子敢闯敢干,帮助孩子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质,从而提高孩子的坚持性。

成就型的孩子

其坚持性主要依靠成就动机来维持,他们渴望成功,能在活动中主动克服困难。对于这类孩子,我们要帮助他确立成就的目标,提出超出他本人水平,但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这样孩子就有信心又有能力去完成任务。对能坚持完成任务的儿童,家长应给予积极的反馈。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园共育:好习惯的养成,让5加2不再等于0


5+2=0”代表着什么?

数学意义上的5加2等于几,恐怕连幼儿园的孩子都清楚。但是教育学上目前有一种“5+2=0”的说法,恐怕很多家长还不清楚。

这里所说的“5”是指五天的学校教育,“2”是指星期六与星期日这两天的家庭教育。教育学上的“5+2=0”意思是说,孩子在幼儿园五天里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和两天在家庭所受的不良影响相抵消了。

不可否认,这样绝对的说法似乎有些偏激,但这样的说法却也明确指出了幼儿受家庭与社会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学校教育冲击的力度之大。

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

三位一体形成合力

研究结果显示,3岁开始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期,如果“5+2=0”的无效教育一直持续,很难想象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

长大后,也许你的孩子会很好、也许你的孩子也很会看人说话、也许你的孩子很适应“社会的一套”……众多的也许中,也许我们唯独缺少一个消极设想。而这个在我们众人眼中可能是万分之一的“误差”,对我们每个个体家庭来讲,那就是百分之一百的后悔与无奈。

一位姓蒋的教授这样总结:人的一生必须要喝两杯水,一杯是苦水,一杯是甜水。今天的家长们几乎都选择给孩子提前喝那杯“甜水”。这种先甜后苦的教育是对孩子的一种不负责任,是“好心”做出的“错事”。

教育不单单是在幼儿园里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是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相信每个家庭和社会都想培养出合格的人,优秀的人才,那就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这样就会为孩子创造出一个更加优良的成长环境,更有利于孩子成长、成才。

家园共育:如何教育任性的孩子


独生子女的任性带有普遍性,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要想让孩子改掉任性的坏习惯,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态度要保持一致。如果意见不同,也要避开孩子,出去商量。

2.在孩子任性的时候,不要胡乱批评,更不能打骂了事,而应因势利导,耐心地讲道理,给孩子说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的道理;

3.转移孩子注意力是解决任性的好方法。如孩子吵着要养狗,可带他到公园去看猴,顽皮的猴子会把孩子的兴奋点转移开,使他从任性中解脱出来。

4.必要时来点“惩罚”。如孩子哭闹得实在不像话,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不理他。即使他不哭不闹了,也要继续“冷淡”他一段时间。待他沉不住气主动搭讪着接近大人时,父母应抓住这个时机,指出他任性的无理之处,让他保证再不这样做。只在这个时候,父母的批评才是有效的。

让孩子多些个性,少点任性

培养孩子既有个性又不任性,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

尊重孩子,但不迁就孩子

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如果父母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而一味拒绝,会导致孩子因合理需要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不满情绪,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

2、不敢提正当要求,一味顺从大人,行为畏缩,胆小怕事。如果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给予满足,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必然为所欲为,自私自利,不讲道理,任性胡为。

与孩子平等对话

只有做到平等交流,父母才能了解孩子提要求的真正原因,才能判别孩子的要求合理与否,才能明确区分孩子的表现究竟是属于任性还是属于个性。

适当给予孩子选择权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1、父母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如要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等,都征求孩子的意见;

2、父母不能让孩子随心所欲,应注意给他们一些限制,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知道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家园共育:七个方法 帮孩子养成不迟到的好习惯!


1、教孩子认识时钟,加强孩子的时间观念

有意识地说一些关于与时间赛跑的故事,做关于时间的游戏,让孩子们感知时间的存在意识。

2、让孩子找到迟到的自身原因

比如是因为我起得太晚,而并不是因为妈妈喊的太迟,或者爸爸的车开的太慢。这样才能让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

3、培养孩子早睡的习惯

很多小朋友睡懒觉是因为晚上睡得太迟,所以培养早睡习惯刻不容缓。8点半就可以上床了,给她读一本睡前故事有助于她睡眠。

4、提前为孩子准备好第二天的物品

当晚将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要带去幼儿园的东西准备好,这样可以节省早晨的时间。有的孩子习惯早晨去厕所,其实是很浪费时间,所以不如将时间调整到晚上来。这样可以节约一点时间早点出门。

5、允许孩子有一点点的赖床时间

毕竟立即清醒对大人来说也是件不容易的事,但你必须得把“叫醒服务”提前到五分钟,否则也是来不及的!

6、尝试不同的方法

以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来吸引孩子起床。或者放点轻缓的音乐也是不错的办法。

7、 给孩子一点小甜头吧

比如说能够按时起床的话,妈妈就答应给你做甜甜圈,或者去买你喜欢吃的火腿面包。没有小朋友会抵御美食的诱惑。

孩子进入幼儿园,作息一定要慢慢规律起来。良好的作息时间,对孩子建立秩序感,培养规则意识很重要。小朋友慢慢有了这些概念,才会有好的生活习惯,学习才会有调理。

希望家长们不要忽视小孩迟到的事情,这对他品格和习惯会造成一定影响。在这方面严格要求孩子,你将会收获不一样的惊喜!

家园共育:如何让孩子不在边吃边玩儿?


家园共育:如何让孩子不在边吃边玩儿?

玩儿是孩子的天性,在玩儿的时候,他可以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还能发展智力。但若是孩子总是一边吃饭一边玩耍,那爸爸妈妈可要注意喽!

小孩边玩边吃饭的危害

影响消化吸收

正常情况下,人体在进餐期间血液会聚集到胃部,以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宝宝边吃边玩就会使得一部分血液被分配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从而减少了胃部的血流量,妨碍对食物的充分消化,使得消化机能减弱,导致孩子食欲不振。

容易厌食

孩子吃几口饭就玩一阵子,必然延长了进餐的时间,饭菜变凉,容易被污染,也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加重厌食情绪。如果饮食营养长期跟不上,将导致孩子身材矮小孱弱。

小孩在幼儿园进餐的表现

虽然孩子在家经常不好好吃饭,但他在幼儿园却有着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幼儿园很注重幼儿饮食习惯的养成!

为了防止孩子由于过度兴奋,而影响正常进餐,在吃饭前十五分钟,老师就不会让孩子进行剧烈的运动了。此时,老师会带领孩子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比如听音乐、听故事。还要带领孩子去洗手间上厕所、洗手,避免餐间去厕所。

进餐时,老师会给孩子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为了让孩子们喜欢每一种食物,有时老师还会启发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给食物起好听的名字,然后引导孩子安全、卫生、有礼貌的进食。

进餐后,老师会要求孩子将嘴里的食物咽下后在离开餐桌,还要简单的收拾自己的餐具,并把餐具放到指定位置,最后在半小时以内不进行剧烈的活动。

如何纠正孩子边玩边吃饭的坏习惯

提供适宜的餐具。

适合的餐具有助于幼儿独立进食。塑料筷子易折断、易滑落,可以为幼儿准备竹筷或木质的筷子,长度一般以孩子手宽的三倍、粗细以适合抓握为宜。且最好是四方形状、前端有纹理的筷子,使用起来不易滑落,更方便孩子夹起食物;选择轻便、不易碎、易拿且底较宽较深的碗。

进餐时间规律。

每餐之间少吃零食、甜食、高热量食品。有的家长怕幼儿饿着,本着吃一口是一口的想法,在非进餐时间以各种零食补充,幼儿摄入这些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后,引起血糖增高,大脑中饱食中枢兴奋,摄人中枢受到抑制,会觉得没食欲。有的家长还将零食作为吃饭的奖励,幼儿脑中只想着零食,哪还能好好吃饭?因此,吃饭的时间最好固定,让幼儿在每次进餐前产生“饥饿感”。建议两餐间隔不少于3.5小时,准时开饭。

进餐时速度适宜。

不要狼吞虎咽,也不要磨蹭拖沓。对于吃饭比较费劲的幼儿,家长不要一次盛很多饭,鼓励他多吃一点,但不勉强,一碗吃完不够还可以再添。这样幼儿也会为自己小小的进步而有成就感。幼儿的食欲不是每一餐都很好,有时吃得少一些也正常。

营造进餐好氛围。

进餐前和进餐时,家长不批评或唠叨幼儿,尽量让他保持愉快的心情,并能专心进餐。家长吃饭时不要一边看电视、报纸或书籍,专心吃饭,给幼儿做好榜样,同时可以与幼儿进行愉快对话。在进餐中交谈,应谈论与餐桌食品相关的话题,可以赞扬饭菜的美味,不要强调哪样食物不好吃,从而影响幼儿对饭菜的感受。

相信只要家长稍作改变,就可以让自己的孩子爱上吃饭,吃的安全,吃的健康!

家园共育:如何引导孩子孝敬长辈


家园共育:如何引导孩子孝敬长辈

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家庭中晚辈懂得孝敬长辈,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温馨、幸福。家庭中长幼有序,相互关心,互相宽容,将会呈现其乐融融的气氛对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利的,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从小具有孝敬长辈的好行为呢?

一、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

孩子的奶奶爷爷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形象,起一个榜样作用,我们对父母非常尊重,无论大事小事都尊重老人的意见,有什么样好吃的东西,也先给老人吃,对老人的关怀,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孩子知道了什么是美,什么是善,学会了有好吃的东西,总是抢着说:“爷爷奶奶你们吃!”虽然祖孙几人你推我让,但每次最后还是老人先吃,老人高兴地逢人便夸自已的儿孙孝敬。看到我们给孩子带来了良好的影响,自已也感到很欣慰。

二、肯定好行为,增强正效应

要让孩子做到孝敬长辈这也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鼓励孩子的好行为,时间长了,自然会产生好的效果。周末,我在看望母亲时,顺便带上一些可口的食品,并带女儿一起去,让女儿把食品交给母亲,我的父母见外孙女这么孝敬,乐得合不拢嘴,我们也趁机大大的夸奖了一番。

三、孝心不分早晚,关键要耐心,坚持引导。

我有两个孩子,在她们刚学会走路时,就注意教她们做一个懂得回报、懂得孝敬老人的孩子。比如:出门和长辈说再见,放学和长辈打招呼,坐车给老人让座……我们常年坚持这样做,现在她们都有能自觉孝敬照顾长辈。

总之,若想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做家长的,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让孩子来效仿,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相信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孩子自然会对“孝敬长辈”这四个字拥有自已的理解,也会用自已认为合适的方式去孝敬长辈。

家园共育:如何改变幼儿爱发脾气的习惯


家园共育:如何改变幼儿爱发脾气的习惯

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之一就是逐渐转向自我为中心,这样和容易和伙伴交往时发生一些冲突,然而大班孩子应该有解决纠纷的能力了,但是大部分孩子往往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发脾气、不饶人等现象。发脾气属于人皆有之的正常情感,孩子也不例外。学前幼儿发脾气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是孩子经常发脾气,则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稳定的情绪,不利于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跟家长沟通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老师,我孩子在幼儿园怎们样,在家里经常发脾气还动手,该怎么办呢”?那么,孩子爱发脾气究竟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家园共同携手才能改变这一现象,引导孩子学会管理情绪,学会解决纠纷。

在幼儿园老师如何解决幼儿爱发脾气的现象呢?

首先要加强情绪管理方面的课程教授,让孩子通过活动,结合自身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多关心幼儿,自身做到不对幼儿大声讲话、不大声呵斥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再次,学会分析幼儿的心理,多关注幼儿,当孩子情绪不好时,及时进行沟通,帮助幼儿化解不良情绪;最后,教师与孩子家长及时沟通,家园共育。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第一、当孩子发脾气时,成人不要立马去管制孩子,让他发泄,不要理会他,过一会他自己就会停止发脾气,等孩子平静下来之后,我们抱起孩子心态平和的去与孩子交流,询问原因、分析正误,这样孩子就会容易发现自己的错误或缺点,也会进行改正。如若大人立马怒斥孩子,孩子的自尊性会受伤害,从而愈演愈烈。

第二、不要被孩子的脾气所要挟,孩子往往用发脾气来要挟父母,以达到他的目的。如果父母让步的话,在孩子面前表现得低三下四、畏首畏尾,或者是出于怜悯、同情、娇惯而屈从,最后以无条件地满足相妥协,这实际上是纵容,强化了孩子发脾气的不良行为。长此以往,孩子的脾气就有可能越来越坏,人也会变得越来越粗暴、任性,成为一个要挟父母的行家,因此父母千万不要被孩子的脾气所要挟,而应采取其他方式消除孩子的脾气。

再次

第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眼看孩子要发脾气,父母迅速地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开去是很有好处的。但父母的这种努力必须及早地进行才会有效。比如说,母亲和孩子一起上街买玩具,孩子因母亲没给他买他想要的玩具而发脾气。“我们就要过马路了,现在看看两头有无车来。看那个骑车的男孩,看见没有?看他穿的衣服多好看,待他过去,我们就过街。听那卡车的噪音,真要震耳欲聋啊!现在我们终于过去了。那么现在我们该往哪边走呢?”因为母亲的滔滔不绝,孩子不愉快的情绪也就被转移了。

第四、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分清是非,对孩子的各种要求要进行分析,合理的、有条件满足的要求,应该给予满足;一时不能满足的,应说明情况,讲清道理;对无理要求,坚决不能答应,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冷淡处理:对好发脾气又无法说服教育的,不妨采取不予理睬的方法,家长可以表现出漠视冷淡的态度,且家长之间的态度要一致,使孩子感到没有同情者,几次以后好发脾气的性格会改变过来。如果发脾气时有伤人或自伤的行为,必须加以约束和制止,或引导孩子去做其他感兴趣的事,分散其注意力。

发脾气属于人皆有之的正常情感,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正确引导,就会杜绝乱发脾气现象。更重要的是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还应该建立和谐、美和、有爱的家庭环境,这样孩子才能身心健康成长。

把思维训练坚持到底


把思维训练坚持到底

在朋友的介绍下知道LOGIGO,它是来自德国的儿童学具,应该说是集学习和玩具于一体,重在开发3--12岁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潜能。现今的社会,儿童的早期教育已经提高到一个超乎寻常的地位,在智商大战中,思维能力是诸多能力的核心所在,而本品旨在开发此项重点,所以倍受我的关注。

我在网上查找了许多相关资料,决定购买。在徐州一家专卖店,我为当时三岁9个月

的女儿买了一套适合第一阶段,三——四岁孩子用的逻辑狗,包括4本书+智力魔板1块+光碟1张。

原本我想跳过第一阶段版本,直接买四到五岁的第二阶段用具,以为那样可以经济实惠些,可在网上一番查找,多方消息告戒我,还是不能跳跃这个阶段,应该让孩子从开头适应这套学具,还因为学具相对难一些,四岁孩子做三岁孩子的题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店里,店员也向我这样建议,所以心里就更有底了。我买的是家庭套装,不是幼儿园用的卡片版,98元。又把第二阶段的(4--5岁)也买了,118元。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幼儿园都普及“逻辑狗”了,但女儿的幼儿园还没有,所以只好先行自己的所谓“家庭教育”了。

终于给女儿买到“逻辑狗”,我无法想象它的奇妙,但我宁愿相信,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可以!拿回家,就开始给女儿玩,第一张,很还有兴趣,但方法不对,不注意听题目,也不听我指挥和阐述。在做滚小球的时候,发现他的视线不和正规的一样,会随着线的中断而改变,所以一下把前面做的答案都改了。又教给她,拿远一点,让视野开阔一些。

在女儿玩的过程中,隔壁邻居的小孩也来了,七岁的她对这玩具更感兴趣,这让我看到了希望,我一直把兴趣放在孩子学习的首位,有了兴趣就有了一切。我要和女儿一起坚持,把思维训练进行到底!

在整个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这几项要点:

1。家长不要管她,让她自己独立完成。后来发现孩子边做边嘀咕,自言自语说明她在思考哦。

2。有错不急着说,督促她检查。检查之后,自己对答案。然后针对性地说出错误,重点让她说。

3。多鼓励,所交流,不要打击她,及时夸奖,否则丧失兴趣。

4。不要做多,一天1到2张即可。反面也必须做,是对正面的巩固和再思考。

5。专门写一个记录,要坚持。记住:欲速则不达。快乐学习,不要打击孩子。(我有时是急了许多,不好。)

女儿一直都很爱玩“逻辑狗”,并且抢着和我玩,我喜欢用“玩”这个词,因为所有的学习都该在玩中学会的,以高昂的兴趣,乐天的态度,一本正经的学习只能是死学,没有太大的意义。

这套玩具,有让孩子动手操作的结实模板,有吸引人眼球的色彩鲜艳风格独特的图片,还有孩子们津津乐道的主题,关于交通,关于色彩形状等等,全面系统性地在玩乐中训练孩子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我越来越多的听到孩子说:“妈妈,我又全做对了!”“妈妈,我成功了!”还有什么声音比它更动听呢?逻辑狗能做到这样,就足够了,在乐趣之外更有意义!

为此,我们应该把思维训练作为玩耍的首要目标坚持下去。

家园共育:如何应对经不起批评的孩子?


女儿4岁10个月,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我们平时很少批评她,可是,现在她不管在家里还是幼儿园都接受不了批评。老师批评她,她就不想去上幼儿园;我们说她做错了,她就很不高兴甚至哭闹。也许是我们原来这种过多的表扬让她成了这样。请问现在应该怎么办,才能引导她接受批评?

——彤彤妈妈

彤彤妈妈:

你好!

喜欢表扬、抵触批评乃人之常情,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但适应批评的能力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素质,否则孩子将难以正常地社会化,长大后一旦面临批评,更容易采取不健康的反应方式,不利于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那么,当孩子经不起批评的时候,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呢?一般来说,孩子听不得批评,主要有如下几种原因,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逐一排查,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关系不良。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彼此良好的关系是孩子接受批评的基础,在校如此,在家庭也是如此。如果孩子只对特定批评者的批评"不感冒",就要考虑批评者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否出了问题,从密切与孩子的关系做起,好的关系之下,孩子才能听进去对方的批评。

赏识过度。"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有其道理,但赏识教育并不完全排斥批评。如果一个孩子极少挨批评,就难以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一旦面临批评,就可能毫无思想准备而难以承受。彤彤妈妈对孩子以表扬为主是对的,但日常教养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引入批评,这样才能帮孩子意识到批评和表扬同样常见,从而增强对批评的适应性。

认知偏差。孩子对批评的排斥也可能是认知偏差造成的。这个年龄的孩子,由于其年龄特点的限制,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往往容易以"非黑即白"的思维对待表扬和批评,受到表扬就觉得自己什么都很棒,被批评了就否定整个自己。在这样的认知模式之下,孩子就容易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反抗批评本身,因为他不愿意体验批评带来的那种挫败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办法让孩子学会全面地评价自己,让他们认识到受到批评并非一无是处,每个人都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善于纠正自身的不足就是最棒的。

负面示范。"身教胜于言传",父母的行为方式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微妙影响,他们对待批评的态度也是如此。家庭生活中,如果父母本身就对批评过分敏感,孩子就容易从父母的应对方式中感受到批评的可怕力量,并习得父母对待批评的方式。这就要求父母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而不能仅仅给孩子讲空洞的道理。

方式错误。孩子受不得批评,也可能是批评者不懂沟通技巧、批评的方式不够科学所致。比如,批评应该是陈述错误行为的事实,然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非家长宣泄对事情本身的情绪,但有的家长分不清二者的区别,把批评变成是辱骂。再比如,批评要针对具体的事件,而非否定整个人,但有的家长批评起来就对人不对事。再比如,批评之前最好先肯定孩子行为中积极的方面,这样孩子才更容易接受批评的内容,但有的家长上来就全盘否定孩子的行为,一开始就造成孩子的对立情绪等等。所以,批评是一门艺术,家长只有认真学习沟通技巧,才能让自己的批评声声入耳。

由上述分析可见,帮助对批评过敏的孩子接受并适应批评,是个需要多方面协同努力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家长坚持科学引导的同时,也要端正心态,学会等待!

喜欢《家园共育:如何让孩子有坚持到底的好习惯?》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园共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