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成才标准”埋没了聪明的孩子

07-06

众所周知,如果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我们更需要观察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一篇教育笔记应该从哪些方面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要用“成才标准”埋没了聪明的孩子”,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不要用“成才标准”埋没了聪明的孩子”!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很多家长都领着孩子奔波于各种兴趣班之间,尽力把孩子培养成个“全才”的孩子。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家长要做的应是:了解孩子的特点,理解他,创造适合他成长的环境。

但是很多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用社会上统一的“成才标准”去要求孩子,结果不但不利于孩子成长,还可能埋没原本很聪明的孩子。

钢琴、绘画、跳舞……越来越多家长不惜重金让宝宝早早参加各种培训班。

相反,碰到孩子发呆、多动、内向……家长们却认为只是小问题。

但却可能因为统一的“成才标准”强制孩子学习,对孩子成长不利。

一、孩子发呆就是有问题

如果妈妈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一般都会认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在浪费时间。

对此,邹小兵认为,孩子发呆也是一种学习,尽管可能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中。

学习分为“外显性学习”和“内隐性学习”,前者表现为学习英语课程,学习某项技能等,后者则是一种无意识学习。

他还说,其实,在我们觉得什么都没想的时候,大脑也是在储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识去努力地实行而已。

因此,家长应该理解孩子,了解孩子个性、气质特色,顺其自然,让他们的天性得以发展,创造适合他们自由成长的环境。

二、“迷信”智力测试

圆圆快3岁了,在说话、运动、背儿歌、数数等许多方面与同龄宝宝比起来,似乎差一些。

妈妈很着急,买了好几本智力测试和智力开发的书来锻炼宝宝,后来带着圆圆去检查,看看是否有智力问题。

结果在测验时,宝宝的某些能力没有表现出来,不愿意开口发声、没能好好爬楼梯;面对着很低的测试分数,妈妈就懊恼不已,不知道是否还要再测试一次。

“智力测验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据这个分数而贴上"笨孩子的标签",那么就会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对这些孩子的成长发展造成伤害。

”邹小兵指出,目前很多智力测验已经落后于心理学的发展实际,只能测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家长一旦知道孩子智力测验的分数低,就容易产生放弃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笨,从而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很可能因此而抹杀了他们在其他能力方面的发展。

孩子的能力系统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地以一次的测试成绩判断他的智力,也不要因为一两个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认了孩子的整体能力;相反,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综合能力并根据孩子的个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一般来说,八大学习模式,即由注意力、记忆、语言、空间排序、时间排序、运动、社交和高级思维八大系统组成。

很少有孩子面面俱到,关键是发现孩子的优势与劣势,不要将孩子劣势扩大成“问题孩子”,而是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去发挥与克服。

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学一件事情比别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个新环境很长时间不适应等,这些行为都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笨孩子”的表现。

这些都是适应性低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这类孩子的一种行为方式。

“慢孩子”可能学一首诗的速度比较慢,但他们一般相应地会记得比较牢、比较久,这是他们学习事物的一种习惯方式。

而且,这些“慢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具备其他“快孩子”没有的优势——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窃等诱惑时,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孩子一样容易改变,而是抱着审视的态度去接受。

国外学能专家还建议家长让孩子学会控制节奏,慢慢去想慢慢做一些事情,这个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怎么去控制他的行为和一些语言的节奏。

四、孩子“爱动”就是“多动症”

课堂上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安静地听课——这是所有老师都很喜欢的课堂气氛,但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总有一些孩子会说说话,做做小动作等,来扰乱课堂秩序,而这些孩子往往被老师认为是有多动症的。

这类孩子其实属于运动机能占优势,故喜欢用肢体代表语言。

所以,并不是所有“爱动”的孩子都是真的患有多动症。

有的孩子比较聪明,听老师讲了一半课程,就已经掌握了基本要领,知道下面该讲什么了,感觉无聊便开始做做小动作。

对于这类孩子,老师和家长更应学会了解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比如,老师可以在孩子感觉无聊时提个问题,夸奖一下,调动其兴趣继续听下去。

其实,注意力集中有问题的孩子往往创造力非常强,他们的脑子常常冒出一些新的想法。

同时,这些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也经常有冲动的表现,所以学校就会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受到老师的批评。

其实,大人们恰恰忽略了他们的创造性。

正确的方法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着创造性,同时也让他们知道自己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获得成功。

关于“不要用“成才标准”埋没了聪明的孩子”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学会用嘴说话,不要用手“说”


从早上一入园,我的耳边就不停地出现孩子们的告状声:“老师,杨童打我,呜呜……”“贝贝骂我,哇……”“康康拿走了我的椅子……”,由于都是新生,本身早晨入园情绪都不是很稳定,经过这么一闹,班级简直一团糟,吵闹声此起彼伏。

起初,我的处理方法是:挨个询问情况然后调解,“杨童不能打人,打人是不对的,跟他说对不起”,“康康,你为什么要拿他椅子,”可是我的口干舌燥并没有换来安宁,仍然哭的哭,闹的闹,疲惫不堪。

晚上回家懊恼不已,这样下去怎么行?或许是我的做法不对?这时看到女儿正在跟弟弟玩耍,我就问她喜不喜欢爱告状的同学?女儿说“不喜欢”“为什么?”“动不动就告状让人烦,多大点儿事。”女儿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是啊

,多大的事呢,何不让他们自己解决?于是我改变了对待告状的态度和方法,引导孩子自己处理同伴间的冲突,杜绝他们小题大做,张口就告状的坏习惯。

首先,我让孩子们自己说说喜欢跟哪个小朋友玩,为什么喜欢他?其他孩子在听别人说的时候就能多少知道自己哪儿做的不让人爱。这时我就介绍那些爱动、调皮的孩子的特点,尤其他们身上的“亮点”大加赞扬,让他们知道受表扬的感觉竟然是这么好,从而萌动做好的念头。

同时告诉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如果小朋友用手碰你一下,那不叫打,那是因为他想和你交朋友,想和你一起玩。交代几个喜欢用手碰小朋友的幼儿,如果想和好朋友玩耍,用小嘴巴说,不要用“手”说。

幼儿好比一张白纸,如何书写成章,怎样绘制这幅图画,不但是我们的工作,更是我们的责任,面对问题的发生,我想主要是我们和家长没有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做到疏通有节。

,老师用手摸到了,是出汗湿透了裤子。有时老师也这样,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有时也这样?”在小朋友“是”的回答声中,强强放松了紧紧抓住裤裆的手。

孩子的心是单纯的,透明的,同时又是脆弱的,他们需要呵护,需要爱抚,需要老师和他共守一个秘密。我为强强守住了秘密,挡住了尴尬,实际上维护了他的自尊心。在他晶莹的泪光里分明充满了对老师的信赖和感激,这种维护和信赖更拉近了孩子和老师的心灵之距。

“老师,不要伤心,还有机会!”

今天区域活动的时候我参与益智区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扑克牌,我先和他们讲解游戏规则,大家都清楚了,游戏正式开始。大家都积极参与,小眼睛都紧紧的盯着出的牌有没有重复的,那样就可以收了。游戏紧张的进行着,大家互相提醒有没有一样,随着游戏的进行,我和萱萱小朋友手里的牌越来越少了

我们要用心培育孩子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我们要用心培育孩子”!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母亲,和大家一样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唯一和大家不一样的是,我还是一名从教二十年的幼儿教师。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我比大家更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我觉得小学是儿童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个阶段,不仅是儿童学习掌握各种基本技能、掌握人文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重要时期。

也是儿童个性发展,包括建立道德行为规范、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

许多名人在回忆自己的小学时光时都感慨万千,认为小学阶段的教育为自己的一生留下了难以磨灭和不可替代的印记。

现在很流行一种说法: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有太多的家长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为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班,以为学得越多、学得越早,孩子的发展就越好。

其实不然。

好的发展一定是循规律而行的。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孩子发展。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从孩子升入一年级开始,我就非常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每天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而且刚开始的时候我一直陪着孩子。

孩子写完以后我们再一起检查,现在孩子已能独立完成作业了,但还是有点粗心。

虽然孩子的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注重孩子品格的培养。

我觉得让孩子成才,必须让孩子先成人。

我有是一个幸福和睦的大家庭,孩子有爷爷奶奶、还有一个姐姐。

从小我就教育孩子吃东西前要先给老人吃,要懂得孝敬老人,现在孩子无论有什么好吃的也会分给爷爷奶奶。

这一点我非常欣慰。

此外,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孩子往往会因为任性犯下一些小错误,如果家长一味的帮忙承担,孩子就缺失了担当的意识和勇气。

所以,在孩子承受能力范围内,还是应该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上个周日,老公要去淄博一趟,孩子想跟着去玉黛湖玩,可是作业没写完,他心里很不情愿,可最终他没去成。

原因是我说过“周六把作业写完,周日的时间可以自由处理”,可是这次他没写完,那只能留在家里先写作业,这是他自己造成的结果,怨不得别人。

虽然他心里有些不高兴,但我知道这对他来说并不似没法接受。

只有真正遵循孩子发展的规律、教育的规律,家长最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愿望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愿望不等于科学,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成人的思维和视角来培养孩子,最终的教育结果难免以失望收场。

小学应该是孩子成长的天堂,孩子的天性是自尊自信、活泼好动、爱问为什么,爱动手、好实践、求知欲望强。

孩子想“翻跟头”,总盼有人给他“搭台子”。

如果他能翻多大跟头,就有人给他搭多大台子,他就会感受到生活是快乐的,成长是幸福的。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

关于“我们要用心培育孩子”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没了胶水以后


寒冷的冬天来了,我们把教室打扮得漂亮些好吗?”孩子们说:“好!”于是孩子们情绪高昂地围在一起,用自己亲手制作的果子和绿叶布置我们班级。这时,俊俊急切地喊道:“老师,我们没有胶水了。”我只好请别的老师去领胶水。等候的时候,俊俊又喊了起来“老师,你快看,彬彬在干吗?”大家都围过去,只见彬彬一手拿着绿叶,一手沾着自己的口水在往绿叶上的背面涂抹,再粘到墙上。他抬起头,得意地说:“我的办法不错吧?”小朋友都喊了起来,“好什么?真脏”看着这一系列动作,虽然我也觉得有点恶心,却没有批评他,而是说:“你们说,没有胶水时,还可以用什么代替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站起来说:“可以用面粉加水,在火上煮成糨糊,还可以用面条……”我夸奖了每个发言的孩子。我在想,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恰当的方法,我们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呢?批评和训斥都是不正确的做法,及时引导孩子去观察、去辨别、教孩子辨别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不可用的东西。在教学中,应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手段,让孩子懂得更多,知识面更广,使他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的画需要用“新”看


孩子的画需要用“新”看

画画是幼儿园多数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可有的家长不赞同。今天下午离园时,我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动物乐园”画作带回家给家长展示,刚出园门,我就听见一位家长不耐烦的说:“快上车,回家我在看,小孩子的画没什么好看的!”

是鹏鹏妈妈的声音,我很无奈,很郁闷,她能否耐心的听孩子讲完话,让孩子喜悦的心情得到展现,用心的注意一下孩子的画作,会发现孩子这次会有意想不到的进步,哪怕是他只把小草画出了绿色,只将大树画出了树干,我们要及时为他加油、鼓掌,那么他下次一定会给我们呈现出更新颖的作品。

而鹏鹏家长焦躁、淡漠的表情,会让孩子失去前进的信心,我们成人是不能用“好不好”“像不像”的标准来判断孩子作品的,因为孩子是纯真的,他们的独创作品是他们的用心之作,他希望时刻得到老师、家长、他人对他的肯定和认可,我们不能忽视孩子的情感。因为看孩子的画,如同从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我又和鹏鹏的妈妈进行了电话家访,说明了我的想法及对孩子应有的态度,鹏鹏妈妈深有感触,我也告诉她,我要将鹏鹏的作品粘贴在主题墙上,让他知道,老师和小朋友都喜欢他的创作!

鹏鹏,老师和妈妈相信你会成为一名小画家的!

胶水没了所想到的


新学期刚开始,秋姑娘就踏着轻盈地脚步走来了,我告诉孩子们:“美丽的秋天来了,我们把活动室打扮得漂亮些好吗?”孩子们说:“好!”于是孩子们情绪高昂地围在一起,用自己亲手制作的果子和绿叶布置我们班级。这时,家俊急切地喊道:“老师,我们没有胶水了。”我只好请别的老师去领胶水。等候的时候,家俊又喊了起来“老师,你快看,海滨在干吗?”大家都围过去,只见海滨一手拿着绿叶,一手沾着自己的鼻涕在往绿叶上的背面涂抹,再粘到地上。他抬起头,得意地说:“我的办法不错吗?”小朋友都喊了起来,“好什么?真脏”看着这一系列动作,虽然我也觉得有点恶心,却没有批评他,而是说:“你们说,胶水没有时,还可以用什么代替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站起来说:“可以用面粉加水,在火上煮成糨糊,还可以用面条……”我夸奖了每个发言的孩子。

我在想,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恰当的方法,我们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呢?批评和训斥都是不正确的做法,及时引导孩子去观察、去辨别、教孩子辨别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不可用的东西。在教学中,应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手段,让孩子懂得更多,知识面更广,使他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要用心呵护每个孩子的心理成长


从托班开始,这些班级里的孩子就与自己结下了不解之缘。眼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每一年都在变化。早已将这些孩子当做自己人一样亲密、熟悉。班级里的孩子对自己也有一些熟悉感和信任感。每当孩子们遇到什么难事或者伤心事,我也成了这些孩子咨询或者倾述的对象。

还记得那天上午,孩子们做完早操准备喝牛奶,我正忙着给孩子们倒牛奶,擦桌子。欣怡吃完饼干牛奶,轻轻地问我:“阿姨,我偷偷地告诉你一件事情。”我也低下头问她:“什么事情啊?”“我爸爸妈妈吵架了,所以我的作业还没有做过”孩子低着头有些难过。原来她是因为爸爸妈妈的事情而感到难过,更因为她没有完成作业感到不安。我安慰了几句,并答应她不要担心作业的事情。这件事跟老师沟通了以后

,老师也十分理解孩子的心情,没有责怪她,反而安抚了她的不安情绪。

一件小事解决了,她也恢复了往日的快乐心情。所以孩子跟我的距离又拉近了一步。往后的日子里,也常会有一些许的事情,孩子都会找我聊天。有的或许是幼儿园的小事,有的也许是孩子们生活中的烦心事。我都会乐此不疲的与他们闲聊、开玩笑或者是安慰。阿姨的职责虽然是保育工作,但是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同样要用心呵护每个孩子的心理成长,看到孩子们的快乐,我自然比他们更加快乐!

不要宠坏的孩子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小心不要溺爱,下面几点建议,帮助家长不要宠坏了孩子。

一、设定简单明了的规矩

你可以这样想:如果你把话说死,不留下重新解释的空间,就可以避免以后的争论。好好琢磨琢磨下面两句话的区别:“哦,好吧,你可以吃一块饼干。”(这给你的孩子留下了无穷的希望,也许要第二块也没问题哦!)和“你可以吃一块饼干,不过,不能再要第二块。就这样。”

二、不管怎样都要坚持这些规矩

规矩就是规矩。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时候:我们对孩子说不能再吃第二块饼干,可是之后又会劝告自己其实没必要这么苛刻。这里的窍门是眼光要放长远。也许这一次吃第二块饼干确实没什么问题,可是你真的想要每次你设定了一个规矩之后就来反悔吗?如果你第一次反悔,可能以后都会反悔。

三、不要对孩子的乞求让步

这很好理解——一旦你这样做了,就等于是告诉你的孩子乞求这招儿好使,不是吗?比如,孩子不听话,哭着要孩子,很多家长心一软,就把玩具给孩子了。时间长了,孩子就知道不满足他的需求时,他就会用哭的方式来得到家长的让步。

四、让你的孩子说服你

如果你的孩子想要某样东西,而你还没想好要不要随他,那就让他给出充分的理由来吧。他想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如果他说他的作业都做完了,钢琴也练完了,你就完全可以放心地答应他嘛。

五、要求孩子做完家务活儿以后才可以玩

什么家务活儿都不会干,对你的孩子来说没有一点儿好处。有研究表明,能把家务做好并有责任感,有助于孩子具备应对挫折的能力。

六、不要害怕让孩子失望

我们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伤心难过,不过,有句话说得好:“你不可能总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且也有研究表明:学会接受失望,会让你的孩子受益匪浅,他在今后的人生中会更懂得如何应对心理压力。

七、让孩子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努力争取

很多专家都认为,如果想要的东西得到太容易,孩子们就会被宠坏,因为这会让他们认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如果你的孩子想要一辆新自行车,你就可以建立一套表现好的奖励机制,让他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地挣。

爱无止境,这样做对吗?当然不对!如果您想自己的孩子有教养,建议您为孩子制定一些基本的规则,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知道怎样做是对的,哪些行为又是不受家长欢迎的。

引导孩子有事要用语言表达


我们班一个叫范智岩的孩子,这个孩子的母亲是中学教师,按理说,孩子应该发展得很好,可是,现状是:孩子个头长得比其他孩子小,但是惹事的本事却不小。上课不认真听讲,排队不好好排,反正不守规则的时候总是有他。其他的孩子不守规则的时候老师提出处理的结果,他们会平静地接受,可是这个宝贝一旦老师说出他不守规则时的处理时,轻则会言语吵闹,再就是大哭大叫,甚至尖叫,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也影响到其他的小朋友。警告、耐心说服都无济于事,而且最近有变本加厉的趋向。

中班的孩子,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而且对自己行为造成的结果应该学会接受,可现在是中班的下学期了,这孩子再这样的话会越演越烈。通过观察发现,这个男孩是第二个孩子,前面有一个不幸夭折了,父母对这个宝贝格外珍视,对一些出格的行为不能及时引导,孩子遇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大吵大闹,通常都会得到满足。所以这孩子把这种方法当成一个法宝,在家用,到幼儿园也拿来用,不分场合,不分地点(我揣测他的心里应该是这样想的)。但是在幼儿园里老师、小朋友不会牵就他的这种行为,就造成了这样的现状。

于是,和其他两位老师碰头商量,这孩子应该怎么办。我们发现对他的教育需要家园合力,觉得有必要和家长沟通一下教育方法的问题。同时引导孩子有事情要用语言表达,而不是哭闹的方式。目前这孩子有了小小的改变,缺乏的只是坚持。相信我们只要坚持下去,这孩子会变成一个好孩子的。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不要用“成才标准”埋没了聪明的孩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孩子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