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教室里布置了一棵可以变化的树,在给大树装饰树叶的时候,我有意识的让孩子们来尝试一下用对称的方法来剪,孩子们特别的感兴趣,就开始自己折纸,自己画着剪,可不一会儿就发现问题了。
顾雨昕剪好后,成了两片分开的半边叶子。这是怎么回事呀?看到旁边的小朋友已经获得了成功,她着急的寻求我的帮助:“孟老师,你帮我画一下吧!”我没有急于告诉她正确的方法,而是让她再仔细看看老师提供的画好的材料,再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画的。我看到顾雨昕认真地观察着旁边的小朋友怎么做。过了一会,于是她又拿起了一张纸,折好后准备画。刚下笔,李一凡看见了,急着说:“从这边,从这边,要不你一剪,就断了,我给你画。”顾雨昕紧抓住笔,说:“我自己画,我要自己画。”于是她又从另外一头开始画,画好后想了一会儿,一剪,果然没有断。她拿起了第三张纸,这回对折后,看了看纸的两边,然后才下笔,剪好后也没有断。
我一直注视着这一幕,我轻轻的蹲下来问:“刚才怎么会剪断呢?”她说:“得从折的中间开始画,不能从打开的地方画。”我说:“你真聪明,一会咱们把这个方法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听到了老师的表扬,她骄傲的笑了。看到顾雨昕快乐的样子,我感到欣慰,孩子是多么渴望成功啊!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获得了一些有意的知识,还发展了能力,体验了成功感,这种获得是幼儿宝贵的精神财富,多次这样的经历,一定会使孩子成为一个勤于思考和自信的人。
我很庆幸,自己做了一回懒老师,没有剥夺发展的机会。因为孩子只有自己亲身尝试实践获得的能力才会真实而牢固。对孩子我们要放开手脚,给他们充分的尝试机会和条件,对于我们教育者则要学着适时的等待。
相信孩子,理解孩子,等待孩子,是个不容易的过程。但这种相信,等待所带给孩子的,确实是终身可享有的财富。从小培养孩子有一种认真钻研的态度,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这才是我们培养的目的。
昨晚睡觉之前就和聪说好了,明天早晨妈妈一喊就要起,做每件事动作都要快。聪也答应了。早晨,从起床、穿衣到刷牙、洗脸,聪也确实做到了她昨晚答应的,动作基本上也算比较快。但后来吃早饭时却卡了壳。先是坐在那儿不动,两眼发呆,然后就说怎么只有鸡蛋和鱼。在我的催促声中,她很不情愿地拿起了勺子。前两天吃饭时和小朋友互相比的劲头也没了,一会又说肚子疼!真是故态又犯,你急她不急!聪爸见状,说:“你要不快点吃,我就先走了,不送你去幼儿园了!”我说:“你走吧,不要管她了!”这才扒了两口稀饭。一会儿,稀饭又包在嘴里,不动了。真是气人!我的火气一下子冒了上来,不轻不重地给了聪一巴掌!“和你好好讲没用,只好这样揍你!”聪哼哼了几下,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转,这才抓紧时间吃了起来。在我的批评声中,总算吃完了这顿早餐。事后,反思这件事情,我这当妈的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此自我检讨:一、要花些心思注意调整早餐的品种,每天都吃同样的东西,孩子难免会厌烦;二、还要继续修炼自己的脾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否则孩子小,只能屈服于我的家长淫威之下,时间长了,对她的个性发展不利;三、要善于激发起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积极寻找更多更好更适合孩子的方法;四、后面要注意培养聪的责任意识,要让聪意识到很多事情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就有责任有义务认真做好。
虽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有认真地去体验、感受一番等待后究竟有什么收获。这次我做回“等待时间”的有心人,一次区角游戏的交流活动:
师:大家玩得开心吗?
幼:开心。
师:发生了什么开心的事呢?
师:然后呢?(等待了几秒)
幼丙:我们老师带我们到外面做肚皮操,到贝贝家做客,还带我们去图书馆看书。
……
很多语言学者发现,教师容许学生准备答案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常常等待不到一秒钟即点名学生作答。往日,区角游戏的交流活动也经常会出现:“你有什么开心的事?”等类似的问题,提问之后便请举手的幼儿讲述,仅仅满足于“有人回答不冷场就可以”的状态。今天我有意识地等了几秒,在“第一时间等待”(即:教师提问后的等待)之后,弱势的幼儿有时间去思考问题、有时间去整理表述的语言,举手的面的确比之前多了很多。
幼丙不爱说话,不爱表现自己,属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弱势群体”。但今天他却主动要求回答,虽然开始的时候他只简单地说了一句。可能由于不够自信,“我”之后就用眼神求助老师,经过“第二时间等待”(即:幼儿回答中途的等待),他还是勇敢、完整地讲述了他在“幼儿园”的游戏过程。
有研究者提议,教师提问后的等待时间至少应有5秒钟,有人甚至建议应保持12—15秒,等待时间越短,回答的幼儿就越少,给出的答案也越短。当然,等待不是盲目的,教师需根据实际有的放矢的把握,这样的等待会让教师和幼儿双方互赢。这次的等待让我收获了原来那么多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收获了所谓的“弱势群体”的他也能勇敢地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次等待让多数幼儿收获了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路,让所谓的“弱势群体”的他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为了避免孩子在睡午觉的时候感冒,每天午睡我都会为他们盖好被子。可有的幼儿你刚给他盖好,等你一转身他又踢了被子。为此,每天中午我都随时准备为他们盖好被。今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再次来到京浩小朋友身边,只见他眼睛紧紧闭着,可是手、脚却都在被子外边,我俯下身,再次将他的被子盖好。正当我准备起身离开时,他的眼睛却睁开了,见此情景,我摸了摸他的头,假装生气的说,“你看,今天老师都给你盖几次被子了,在这样,老师就不喜欢你了”说完,又帮他扯了扯被子。“老师,你盖被子的时候,像妈妈一样,我喜欢你。”他眨吧着眼睛小声地说。我微微一笑,示意他闭上眼睛快快睡觉。看着他可爱的小脸,此时,我感到一股暖流顿时流遍全身。所有的累,所有的疲倦瞬间化为乌有。有付出就有收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收获的可能不是名也不是利,但只要真心付出,我相信就一定能收获孩子们甜美的笑、纯洁的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像“妈妈”一样,无怨无悔的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在活动室玩游戏时,孩子们总是很兴奋。游戏刚刚开始孩子们就“炸了锅”。看到有的小朋友扔玩具,李志苗大声叫着:“你们别扔了······”张瑞涵边走迷宫边吆喝:“我快成功了,我快成功了······”还有很多孩子在唧唧喳喳的说着,真是一派热闹的景象,但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嘈杂。
于是我拍拍手,提醒他们说:“孩子们,你们说话小点声”。然而不一会儿,有一个刺耳的声音响起来了,李浩找来了一个小喇叭吹起来,我不由的提高了声音:“李浩,你在干什么?”顿时,活动室里一片寂静。“老师,你轻一点,别把我的宝宝吵醒了。”轻柔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我转过身,看见刘子涵正楼着一个布娃娃看着我。看来我在提醒孩子们不要影响别人时我却影响到了她。是啊!
我要求孩子们要轻轻讲话不打扰别人,自己也要遵守。于是我走到李浩身边,悄悄对他说:“请你小点声,可以吗?”我又用同样的方式提醒了其他孩子,活动室里一下子安静里很多。看着他们秩序井然地游戏,我在心里默默感谢刘子涵,是她提醒了我。
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身的言行来引导孩子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言传身教”。
实习的时候,听一位家长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回家后看到自己的孩子总反穿着鞋,衣服扣子总是扣错的,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家长的这句话深深地刻在我心里。是啊,孩子要离园了,我们应该要多看他一眼。教育无小事,特别是在幼儿园,孩子们的衣食起居更是我们的大事。
很多看似平淡的小事里面包含的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离园前我们应该看什么?这里面有大学问。有经验的教师在孩子离园前,一看服装,孩子穿戴整齐了没有!别让孩子在冷天冻着,在夏天晒着。把每一个幼儿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这本身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看孩子的精神面貌。一天下来,孩子心情怎么样?心里有什么变化?有经验的教师都能洞察出来,并及时和家长聊一下,与孩子谈一下,消除孩子的不快,解开孩子心里的小疙瘩,深入到孩子小小的内心世界里去,这种细微的观察,有着更为丰富的教育内涵和更深入的教育效果。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学习了一天,就要回到爸爸妈妈身边了,我们怎们来衔接呢?——“看”,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只是那么充满关爱的一“看”,提醒孩子扣子扣整齐,衣服领子翻好,检查一下孩子的鞋子是否穿整齐等等,谁又能说这里面没有一种师生互动呢?正是这种无声的交流,孩子体味到了老师对自己“母爱般的深情”,从中懂得爱、学会爱。这也是一种礼仪教育,孩子和教师之间的“明天见”不是习惯用语走过场,而是有了鲜活的实际内涵。
希望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在每一天活动结束的时侯,都不要忘记这个看似细小而又重要的教育环节:快回家了,让老师再多看一眼!
半天的活动带下来,老师的身心都感觉疲惫了,特别是嗓子口干干的、痒痒的,声音哑哑的。每次餐前活动的15分钟,是最不愿开口说话的时候,我一般会组织孩子欣赏故事、名曲、动画片等活动,但是在欣赏的时候总会把故事、名曲、动画片中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提出来教育孩子,而且总有孩子在欣赏的时候会开小会、做小动作,需要不断的提醒。所以在这个时候是比较难熬的,既希望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觉得不能放过教育的契机,所以还是忍不住用又干又哑的声音进行教学。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大个子”在问旁边的小朋友“什么东西越洗越脏?”“什么东西坐着睡,站着也是睡?”……一连串的问题,让我突然有了灵感,为什么不让孩子来当一回老师,让孩子来管孩子呢?
今天餐前活动时,我问孩子:“今天谁愿意来当一回老师,给大家来猜谜语或者脑筋急转弯?”很多孩子都争先恐后的举起了手。第一次尝试我请了知识渊博的“大个子”,我坐到了旁边。小朋友都很期待的看着“大个子”,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他不仅出谜语给大家猜,还学着我的样子说话:“我请举手的小朋友”、“好,请你”“你的答案不对”……整个就像个小老师,把课堂纪律控制的非常好。小朋友也很喜欢这个小老师,积极动脑猜答案,实在猜不出来的我就让“大个子”揭晓答案。几轮下来,幼儿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同时学到了不少知识,我也只是稍作提醒,不会觉得嗓子痛。
有了第一次的尝试,得到了不错的效果,于是我就安排每周2~3次这样的活动,很多孩子回去请家长教了很多的谜语和脑筋急转弯,带来给小朋友猜。几周下来,很多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也得到了成就感和满足感,还学到了许多知识,我的嗓子也没有那么哑了。
有时候,要学会做一个“懒老师”,又不能冷落了孩子,何不尝试这种方法,让孩子管孩子,岂不两全其美?(梁丰幼儿园钱晶莹)
喜欢《老师让你赢一回》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老师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