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孩子胆小竟是因为你的一个举动

07-08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园共育:孩子胆小竟是因为你的一个举动”,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有不少妈妈总会跟我抱怨,说自己宝宝为什么总是那么胆小,看见虫子大惊小怪,见到别人也都是畏畏缩缩。对此,我真的很无奈,孩子胆小难道不还是你们自己造成的吗?

孩子其实就是一张大白纸,而我们家长就是一支画笔,孩子的性格、习惯都由我们自己去描绘。生活中,大人很多行为都可能导致孩子胆小,而今天要说的就是原因之一——吵架。下面是一位妈妈分享的故事,我觉得有必要学习一下:

爸爸妈妈吵架,孩子吓的不敢动

那天,我和老公因为琐事大吵了一架,因为都比较冲动,所以把乐乐忽略在一旁,结果这小家伙看到我们俩还以为是世界末日了,一个人蜷缩在墙角,用惊恐的眼神看着我们。

吵架半途,我用余光看到了乐乐,看到他害怕的表情才想起来他一直在旁边看着,瞬间我后悔不已,连吵架的兴致都没有了,赶紧走到他身边把他抱起了起来。

被我抱起后,乐乐依旧紧张地看着我和老公,可能在他心里这个家就要散了,爸爸妈妈也不要他了。于是我就觉得赶快安抚他:"刚刚爸爸和妈妈有些冲动了,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过这个和小乐乐没有关系奥。"

我一个人安慰可不行,于是我就把乐乐抱到老公身边,说:"你看爸爸也没有生气呢,来爸爸笑一个呢!"爸爸看到乐乐不安的样子,也立即露出了笑容。而乐

乐看到警报解除,于是对着爸爸伸开小手,奶声奶气的念叨:"爸爸,抱抱!"

当着孩子面吵架真的是大错特错

夫妻毕竟是两个人,总会有意见分歧的情况,吵架也是在所难免。但是吵架的地点一定要挑选好,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进行,因为吵架对孩子非常不利。

婴儿期

即便是小婴儿,也有听觉反应。如果在这个时期,他们听到爸爸妈妈激烈的吵闹声,那么他们就会感到痛苦,并且全身变得僵硬,封闭起来自我保护。如果婴儿经常封闭自我,那么就会影响到他的听力发育,未来还可能出现感统失调的情况。

幼儿期

这个时期孩子的认知水平较低,他们没办法理解,为什么爸爸妈妈要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他们很可能会认为这是因为自己不好,为此就有了心理负担,并且引起一些生理反应,比如哮喘、免疫力低下等等。

儿童期

看到父母吵架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产生羞辱感,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是坏孩子、做恶梦,甚至在别人面前会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如果你在孩子面前说离婚,那么他们就会一直生活在担忧和恐惧之中,这样的孩子基本没心思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吵架可以,请躲着点孩子

美国科学家做个很奇怪的研究,他们发现夫妻发生矛盾时,适当吵架有益身心健康,死亡率也会比压抑愤怒的夫妻低5倍。只不过吵架可以,但是要做好善后工作,别让孩子受到伤害。

1、要避开孩子

不管事什么原因的吵架,都要避开孩子,所以在讨论事情前,最好让老人带着孩子出去转转。注意千万不要冷战,因为孩子可以轻松感受到家庭气氛不对,他们可能以为是自己做了什么事情导致爸爸妈妈不和,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变得孤僻自卑,不愿与人交流。

2、在孩子面前和好

如果确实在孩子面前发生了争吵,那么一定要在孩子的面前和好,让他知道原来爸爸妈妈吵架只是占时的,他们也会和好。注意吵架之后要安慰一下孩子受伤的情绪,比如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有针对性的宽慰。

3、请承认错误

吵架之后,一定要勇敢的承认错误,比如错误的一方要向另一方道歉,或者夫妻俩向孩子道歉,表示不该吵架等等。因为如果不及时道歉,那么孩子就会认为吵架是正确的事情,并且有样学样。

4、把握程度

双发都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吵架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样也能降低孩子的恐惧感。让孩子有安全感是家中最基本的责任,所以不要因为一些小事互相争吵,以免在孩子稚嫩的心里留下很难愈合的创伤。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家园共育:孩子问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尊重孩子的问题就是尊重孩子的情感,这表达的是一种接纳的态度。不管你问什么样的问题,表达什么样的愿望,也不管我是否顺从你的愿望,我都会认真倾听并积极思考。我的态度表明,你的问题很重要,你的情感很重要,我看到了,我听到了。

豆豆两岁多以后,开始喜欢不断地问为什么:

“怎么下雨了呀?”

“为什么今天没有太阳呢?”

“月亮它去哪了呀?”

“红灯完了为什么就是绿灯呢?”

“这个井盖是干什么用的?”

“小狗为什么要拉屎?”

……

几乎是只要醒着,他就会不断地问问题,为了让自己变得博学一点,我硬着头皮去看《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去网上查资料,试图把自己变成全能解说员。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因为他从来不是只问一个问题,他问问题几乎都是连珠炮式的:“妈妈,地上这个黑黑的是什么?”

我说:“那是你的影子。”

豆豆:“为什么影子会动?”

我:“因为你在动呀。”

豆豆:“为什么我动他就动?为什么我有影子呢?”

我:“因为人不是透明的,光透不过去,就形成了影子。”

豆豆:“为什么……”

天啊,这个孩子的问题有完没完?这才两岁多,就这样多的问题要问,这个妈妈我做不了,我迟早是下岗的命!这些问题还是能翻书查到的问题,还有些问题根本不是看书就能解决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常常有五花八门的问题要问我们,作为家长,我们经常被问得不知所措,于是立刻搜肠刮肚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回答不出来的,赶紧上图书馆、上网查资料,四处去请教各个专家,好不容易解决了眼下的问题,他们又有了新的问题在等着我们。真是答案有尽,问题无穷。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是继续尽心竭力当一个全能解说员、问题回答机,还是转变方法呢?关键是,我们这样无休止地给孩子回答问题,真的就能让孩子学习到我们希望他们学习的知识吗?我们张开大嘴吧唧吧唧地一通解说,孩子听进去了吗?会不会起到的是相反的作用,让孩子觉得我们很啰唆、很烦,觉得自己很无助、很无知呢?

更关键的是,孩子问这个问题时,他需要的是什么?他真的需要你像个科学家一样解说吗?不!绝对不是!

其实,孩子在问我们问题之前,自己已经在心里把这个问题思考过了,正如阿戴尔·费伯所说,“他们需要大人做的是充当一个回音壁,帮助他们更进一步去探索他们的思想。”

说到底,他们需要的是听见,我问的问题你听见了,需要的是回应,我说的话,你要理解性地回应了。所谓理解性地回应,不是指直接说出答案,而是站在提问者的角度去感受、去思考,理解他远比告诉他答案来得重要。

有很多人认为,孩子问问题是学习的好机会,所以市面上到处都是教人怎么回答孩子问题的书,仿佛每一个父母都得是三头六臂的科普达人一样,他们认为虽然答案很深奥、很难懂,但如果总是对孩子重复的话,孩子一定能变得知识丰富。

当然,由于孩子是吸收性心智,他会很容易地吸收到环境中的一切。当父母对他讲大道理、大理论的时候,即使他不理解,他也有可能照葫芦画瓢给你说出来,看起来就好像记住了一样,这让很多父母无比欣喜,以为孺子可教,自家出了个百年难遇的天才。但实际上,只要父母敢于灌输,每一个孩子都能显得知识渊博。然而,这些知识对孩子而言,也仅仅限于他能说出来而已,与孩子长大后啥样,没有一点关系,否则,天才早就满天飞了。而且这种借回答问题灌输知识的方式对孩子心理还有很大伤害。

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说,七岁之前,他们是生活在梦幻的世界中的,他们需要的是梦幻的、富有想象力的回答,大人一板一眼的科普性答案会损伤孩子的心灵,会提早唤醒孩子,让孩子过早地进入现实世界,这与揠苗助长是一个意思,对于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而言,这是非常大的伤害。

孩子为什么问我们问题?要么他是好奇,确实想知道,但他心里又有些答案想要确证一下;要么就是他有情绪,想对我们说点什么,他的问题只是一个幌子,他真正需要的是倾听。有人可能不理解,这么小的孩子,还会打幌子呀?

他们确实会,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不信,你看下面发生在我家和我任教的幼儿园的真实例子。

有天,豆豆问我:“妈妈,影子怎么这么黑?”

我:“嗯,真的呀,影子还真是挺黑的。”

豆豆:“你的影子黑吗?”

我:“你说呢?”

豆豆看了看:“你也有个黑影子。”

我:“对了,我的影子也是黑色的。”

豆豆:“妈妈,爸爸为什么说我是黑黑的孩子?”

我:“你不喜欢被爸爸说成黑黑的孩子。”

豆豆:“我以后不许爸爸说我,我不是黑黑的孩子。”

说完,豆豆委屈地撇了撇嘴。原来说了这么半天,核心问题是最后一句,爸爸可能开玩笑地说他黑,他心里不舒服了,而他对我说出来了,这个情绪也就释放出来了。可如果我也是抱着科普的思想,告诉他为什么人有影子,影子为什么是黑色的,我能知道孩子到底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吗?孩子的情绪还能释放出来吗?孩子能有一种被看见、被听到、被理解的感觉吗?

有一天,幼儿园的一个小女孩问我:“老师,人为什么是从小往大长,而不是从大往小长呢?”

这个孩子的问题一出口,看着她难过的表情,我马上就知道她其实不是在问问题,而是在倾诉,于是理解性地回应她:“你希望自己现在就很大了。”

她:“是啊,我希望我现在就跟大人一样大,我妈妈整天管着我,我想和爸爸一起出差,她都不让!”

我:“你想和爸爸一起出差,可是妈妈不同意,这让你很难过。”

她:“嗯,爸爸要坐地铁坐火车才能到,那很危险!”

我:“哦?”

她:“可危险啦,我妈妈昨天给我看了一张图片,是一个女人掉到地铁里被轧死的照片,到处都是血呢!”

说着,她紧紧地靠在我身上,一脸的惊恐。我抱着她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妈妈给孩子看这种暴力血腥的图片,这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过了一会儿她又问:“爸爸坐地铁会不会死?我好害怕啊!”

我没有直接告诉她爸爸不会死,因为她的担心还在心里,我需要进一步让她发泄情绪。所以,我只是抱着她亲了亲她的额头,继续理解她:“你担心爸爸坐地铁出事,你想保护爸爸!”

孩子哇地哭出了声,边哭边喊:“我真的好害怕啊!”

后来我和家长沟通完才知道,很久以前,孩子的妈妈给孩子看过一张有关地铁事故的图片,孩子就记住了。由于记忆深刻,她认为这就是昨天发生的事情,结果这次她爸爸要出差,她得知爸爸也要坐地铁,就非常害怕,本能地,她就想陪着爸爸一起出差,保护爸爸,家里人根本不知道实际情况,还以为这个孩子贪玩使性子呢!

所以,当孩子带着情绪问我们问题时,做家长的切忌直接回答问题或者不耐烦地打发孩子,要知道,这是他们向你敞开心扉倾诉自我的时刻,我们要做的仅仅是理解性地聆听,可以重复他们的问题,或者说出他们的感受,让他们得到理解后倾吐自己真正的心声,让他们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

那么,面对孩子因为好奇而提出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要立刻回答他们的问题。

立刻回答孩子的问题不仅没有任何作用,而且会剥夺孩子自己思考的权利,那是我们在替他们做智力练习。如果你觉得这个问题真的很重要,那等孩子自己思考完后,你再找机会给他提供所谓的“正确的”答案。有人担心会错过机会,没办法向孩子灌输这种正确的答案,其实,这个世界本就是多元的,哪有什么答案是唯一正确的?再说,和孩子在一起是开放性的,孩子成长的时间这么长,他一定会再问你这个问题,你也绝不会没有机会告诉他答案。可是,事实上,如果你给他机会让他自己回答自己的问题,他则很有可能给你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答案。

比如,有一天豆豆问爸爸:“爸爸,月亮为什么有时候是弯的,有时候是圆的呢?”

豆爸非常激动,儿子终于给他机会来讲科普了!他清了清嗓子,激动地说:“这个问题我一会儿告诉你。”

说完赶紧整理思路,想要从天文学、历史学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解说。

整理完后,他自信满满地去找豆豆:“你知道为什么月亮有时圆有时弯吗?要不要爸爸告诉你啊?”

豆豆:“因为她的圆衣服脏了,洗了还没干,只能穿弯衣服了啊!”

看,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回答啊!

其次,让问题回到提问者本身。

可以把问题拿过来反问孩子,让他们自己思考、回答:“对呀,为什么人会走路,小猫却会爬呢?”“你说呢?”你可能会担心孩子太小,答不上来,其实你放心好了,他问的问题,即使没有正确的答案,也是有大概的答案的。虽然这个答案不符合你理想中的科学答案,但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就是充满童趣的回答,而不是一板一眼的正确答案。

而对于大孩子,即使他也答不上来,起码你问了他,就是给了他思考的时间,所以即便他一时答不上来,你们一起去查书,去询问其他人,不也体现了你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吗?这种启发他自己寻找答案的效果要远远好于你给他灌输答案。

再次,鼓励他向其他地方寻求帮助。

如,豆豆问:“这个车为什么不开呢?”我也问:“嗯,为什么这个车不开呢?如果我们能问问司机就好了。”结果豆豆马上走到司机那儿问:“叔叔,你的车为什么不开呢?”司机没见过这样勇敢好问的孩子,高兴得不得了,不光热情地回答问题,还把他抱到车上摸方向盘,玩反光镜。

事情虽然很小,但起码给了孩子一个信念,那就是除了家庭,这个社会也是可以信赖的,这个社会有很多很丰富的资源,家里解决不了的问题,社会上其他人有可能帮助他解决,同样,如果他需要帮助,会有很多人愿意帮助他。

最后,不要打击孩子,更不要嘲笑他们的问题。

不管孩子问的问题有多么让你恼火,都不要打击他、嘲笑他,比如,孩子问:“我为什么不能吃很多糖呢?”你可以反问他:“看来你很想吃很多的糖,可是为什么不可以呢?”或者鼓励他向外人寻找答案:“这个问题我们可能需要问问牙医哦。”

孩子问这类问题其实只是表达一种愿望,希望能不受限制地吃糖,而不是真的会去吃很多的糖,我们尊重他们的问题就是尊重他们的情感,表达的是一种接纳的态度:不管你问什么样的问题,表达什么样的愿望,也不管我是否顺从你的愿望,我都会认真倾听并积极思考,我的态度表明,你的问题很重要,你的情感很重要,我看到了,我听到了。

家园共育:给孩子快乐的12个方法, 你知道吗?


对父母来说,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有感受快乐的能力。真正的快乐可以滋养孩子的心灵,让他对周围变化繁复的世界有足够的抵御能力。

一、给他一些发呆和闲逛的时间,给他们一些望着天空的云发呆的时间,让他们可以不受约束地去抓小昆虫,堆个样子奇怪的雪人或者是看蜘蛛结网。这些活动都将给你的孩子一个自己去探索世界和追求快乐的机会。

二、教会他帮助周围的人,快乐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庭中,在周围的大环境中都是一个有价值的成员,自己的行为是非常有意义的。要让孩子产生这种感觉,你就需要多为他制造一些给予别人帮助的机会。

三、更多的身体活动,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孩子的体能和力量,更大的好处是让他有机会开心大笑。这些让孩子保持活跃状态的活动有助于减轻压力,让孩子们能用一种更加健康的方式呼吸。

四、大声笑,当你大声笑的时候,就释放了紧张的情绪,同时吸入更多氧气,这样能让你在很短时间内就精力充沛,情绪高涨。

五、多创造几种表扬的方式,当你的孩子取得进步,掌握了一种新技能,或者是完成了某个任务,不要只是简单地对他说:“乖孩子”,或者“做得不错”。其实奖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会你的孩子去体味成就感带来的满足。

六、保证孩子吃好吃“对”,正确的饮食可以缓解情绪波动,对身心的健康都有好处。对小孩子来说,最合适的零食和小点心应该是:低脂酸奶、新鲜水果或者果脯,当然还有全麦面包,在上面抹一点点花生酱或者水果着哩,孩子一定喜欢。

七、发掘他内心的艺术世界,让孩子接触包括音乐、舞蹈在内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有好处的,能够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发现自身的价值。

八、别对孩子吝啬你的微笑,向你的孩子展示一个放松、会心的微笑,孩子从中感受到的安慰肯定可能是你想象不到的。

九、专心听孩子说话,记得要把你的两只耳朵都给孩子。如果孩子对你说话的时候你正在忙着其他的事情,一定要停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那里。不要打断他,不要插嘴,也不要催促,即便他讲的事情你已经听过一遍了。

十、放弃所有的完美理念,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到最好,但如果做父母的试图帮助孩子改正或者“收拾”他们造成的不够完美的结果,其实反而损害了孩子的自信心。

十一、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孩子从小形成这样一个概念: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每一次当孩子遇到困难,无论是和小伙伴闹了别扭,还是新买的拼图怎么也拼不起来了,你就可以用这样的办法来帮助他解决问题。

十二、给孩子一个发光的机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为什么不给他机会把优点展示出来呢?只要你对孩子的特点表现出热情,你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激起他的自信和自尊。

家园共育:夸奖孩子的动作,你会做几个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是对于自我意识仍不健全的孩子来说,父母一个简单的爱抚动作,一个富有深情的眼神,都会给孩子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学会一些简单的夸奖动作,对家长尤为重要。

你有多久没有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了?上一次微笑着摸孩子的头是什么时候?在和孩子一起走路的时候会习惯地牵起Ta的小手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几个简单易行的夸奖孩子的动作吧。

动作一:温暖拥抱

拥抱可以让人更年轻、更有活力,它能让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当孩子进步的时候,如果觉得语言过于苍白,那就什么也别说,张开你温暖的臂膀,给孩子一个个大大的拥抱,让孩子在你的臂弯里感受到爸爸妈妈的体温。这会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肯定和荣耀。

动作二:温柔抚摸

抚摸是孩子的一种心理情感需要,也是父母传达赞赏和爱意的一种肢体语言方式。当孩子主动承担家务时,当孩子热情帮助他人后,亲切的抚摸一下孩子的头顶,相视一笑,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动作三:亲亲宝贝

亲吻堪称是亲子密语,心理学家说:“正是母亲的第一个吻,教会了孩子如何去爱。”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让我们继续用亲吻来表达对他们努力后的赞美,流露对他们成功后的祝贺。

动作四:竖大拇指

不要吝啬我们的大拇指,让它在恰当的时候对孩子竖起。长此以往,你将会看到赞美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将植入孩子的心里,更能通过孩子传递的更远,让孩子学会欣赏他人,赞美他人。

动作五:欢呼击掌

当孩子演出成功时,当孩子比赛胜利后,当孩子费劲周折完成一道智力题时,都不妨与孩子欢呼击掌。如果再加上一句:“祝贺你,我为你骄傲!”就更加完美了!别小看了这小小的击掌,这简单的动作里传递着催人奋进的力量,是家长对孩子辛苦付出的回应和夸奖。

另外,请记住,在做以上任何动作的时候都别忘了加上具有永恒魅力的真心微笑。孩子需要我们的微笑,就像我们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

家园共育:家园共育这些忌讳一定不要犯!


幼儿园老师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幼儿园及幼儿园老师的接纳和信任程度决定了这个孩子在幼儿园的童年生活质量。

和宝贝一起遵守幼儿园的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都有一套自己的规定,其目的是在某些方面硬性约束孩子,让幼儿园的管理松紧有度。可是,在部分家长眼里,幼儿园的规矩如同虚设,给老师的工作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其实,家长如果对幼儿园的规定有异议,可以与老师沟通,切忌漠视自己的孩子违反幼儿园的规定,家长面对的,仅仅是自己家的孩子,可是,幼师面对的,是全班甚至全校好多孩子,或许有些规定对于某一个孩子来说并不适应,但是,请相信,规定绝对是为了绝大多数孩子更安全的成长而建立的。

遇事冷静的和老师沟通

经常在幼儿园见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家长为了孩子在幼儿园时的一点小磕碰,跟幼儿园老师闹的剑拔弩张,一个劲地埋怨老师推卸责任,甚至和老师动手。

家园矛盾不可避免,但是家长在找老师“理论”之前请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切不可一时冲动与老师起冲突,这样不仅伤了老师,也会伤了孩子。

再忙也要参考学校的亲子活动,多和老师沟通

经常有家长打电话来请假说不能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其实,幼师知道,家长们很忙。但是,孩子的第一负责人是家长,最应该了解孩子在学校表现的也是家长。幼儿园组织各种活动的目的在于给家长提供了解孩子的机会,增进亲子间的交流,如果家长不参加,受到损失的,是孩子。

还有一部分家长几乎从来都是“默默无闻”的存在,从来不在微信群里交流,从来不与老师沟通,这样,老师怎么发挥家园的作用,怎么更好的因材施教呢?

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家长

这个社会,对幼师的误解真是太深太深了。以至于不少家长觉得,幼儿园就是哄孩子的地方,我交了钱,老师就应该把孩子哄好。但是,真诚的想说一句:幼儿老师不是保姆,家长也不是幼师的领导。并不是交了钱,所有的老师都要唯唯诺诺任劳任怨。

新时代的家园关系是平等的,幼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重要力量,没有领导与被领导之分。家园之间最好的相处之道在于彼此理解,相互尊重。

家园共育的真谛——尊重与宽容,也唯有宽容与尊重才能使得家园和谐,老师才会有足够的信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最终让孩子受益。

家园共育:14个锻炼孩子的小游戏


下面这些小游戏,老师可以布置在活动区的生活自理角当中,可以在过渡环节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当然啦,准备上小班的孩子,在家里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哦~

1、串珠子

材料:各种珠子、细电线丝、粗细不同吸管块、瓶盖、盒子。

玩法:

在细电线丝的一头打结,另一头从珠子孔穿过,整条电线丝穿完后,把头尾打个结而成一串珠子。

按珠子的颜色、大小或形状有规律地串珠子。

将这些材料用来装饰各种物体,例装饰手帕装饰纸碟等等。

将各种珠子、吸管块或瓶盖进行分类送入相应的盒子中进行分类。

2、串项链或手镯

材料:粗细不同的吸管(剪成一小块)、钓鱼绳。

玩法:

将钓鱼绳的一头打结,自由选择各种粗细不同的吸管从钓鱼绳的另一头穿过,最后打上结。

将材料按大小不同的吸管排序。

3、串瓶盖

材料: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瓶盖(中间穿个孔)、钓鱼绳。

玩法:

将钓鱼绳的一头的打结,再自由选择瓶盖从钓鱼绳的另一头穿过,最后将钓鱼绳的头尾打结。

将这些材料按大小或颜色不同的瓶盖排序。

4、水果宝宝排排队

材料:用轻泡剪成各种不同水果宝宝或各种树叶(在上面穿两个孔)、钓鱼绳。

玩法:

将钓鱼绳的一头打结,另一头穿过水果宝宝或树叶宝宝的两个孔,整条钓鱼绳穿完后,放在桌上或贴在墙上排排队。

按水果或树叶的不同形状、颜色或大小有规律地串。

把不同水果或树叶分别贴在相应的树上,练习按物体不同特征分类。

根据树上的物体数量挂上相同数量的水果或树叶,练习按数挂物。

5、彩链

材料:各色布条(长8厘米、宽1、5厘米)且布条的一头缝有纽扣、一头有扣眼。

玩法:

将一条彩条的两端对扣后,另拿一条从中穿过,再将扣子扣住,以此类推。

把不同颜色的布条有规律地扣在一起,做成彩链布置活动或送给小动物。

将布条扣成一长条,用来跳绳。

6、水果树

材料:布制成的水果树(上缝有纽扣),各种布制水果(上缝有纽扣)。

玩法:

将各种水果上面的扣眼分别系在树上,练习扣纽扣技能。

将相同水果扣在同一棵树上,或按水果的颜色不同来系等。

在每个水果上贴一张动物或人物卡片,幼儿在树上扣上一个水果,并讲述图上的内容。

根据树上物体的数量系上相同数量的水果,学习按数系物。

7、小动物穿新衣

材料:鱼、蝴蝶等小动物的布块(上缝有纽扣),半圆形、圆形的小布块(上缝有扣眼)。

玩法:

将半圆形或圆形的小布块系在小鱼、蝴蝶身上的扣眼上,即:给小鱼装饰鱼鳞,给蝴蝶装饰花纹。

边扣边数数,最后比比看谁扣得最多。

小动物穿完新衣后,手持动物与同伴互相对话或讲述故事。

8、小雪花

材料:长8---10厘米,宽2厘米的布条5---6条,且布条一头钉在一起,上面缝有一粒纽扣、圣诞树。

玩法:

将每条布条的另一头分别系在中间的纽扣上即成了一朵小雪花,最后挂在树上装饰圣诞树。

扣完后手持小雪花到表演区表演。

扣完的小雪花用线有规律穿起来,并扣在墙上当挂饰。

9、神奇的袋子

材料:多功能手袋3个(上面分别缝有布扣、纽扣、扣眼、拉链)、小花、皮带等。

玩法:

将多功能动手袋套在木板上或放在地毯上,幼儿就可在上面练习扣纽扣、拉拉链、扣按扣、系皮带。

将玩具放在袋中练习分类、排序。

将袋子套在身上到音乐区表演。

将袋子套在身上,学袋鼠跳。

10、小动物穿新衣

材料:布剪成的小动物模型(上缝有按扣眼)、小花形、圆形、半圆形的小布块。

玩法:

将小花形或半圆形或圆形的小布块上的按扣对准动物身上的按扣眼按扣。

边扣按扣边数数,最后比看谁扣得最多。

小动物穿完新衣后,手持动物与同伴互相对话或讲述故事。

11、果子成熟了

材料:布制成的果树(上缝有扣眼),布剪成的各种水果(上缝有按扣)。

玩法:

将水果上的按扣对准果树上的按扣眼按扣,表示果树上长了很多水果。

学习按水果的名称、颜色或大小分类或排序按扣。

边扣边按扣边数数,如一个苹果,两个……

12、按扣魔方

材料:按扣魔方玩具。

玩法:

打开盒子,将小方块的魔方的尖端对准扣板按扣。

选择不同颜色的小魔方组合成不同的图案。

按颜色有规律地按扣,练习按颜色分类或排序。

边扣边数数,最后比比看谁扣得最多。

13、按扣积木

材料:各种形状的按扣积木。

玩法:

将两块按扣积木上的扣眼与按扣对准按扣,组合成不同造型的物体,如小动物、小路、树等。

将不同形状的按扣积木搭建房子、动物等不同的物体。

将不同颜色、形状的按扣进行分类、排序。

14、装饰手套

材料:轻泡剪成的小花、塑料螺丝、手套的模型。

玩法:

将塑料螺丝从手套上面的洞穿过,再把小花套在螺丝上,最后把螺母套上螺丝并旋紧,这样就将手套装饰上漂亮的小花。

按颜色不同或形状不同分类装饰。

把小花换成各种小动物,幼儿把小动物旋在手套上后,可进行讲述活动。

手套装饰花后将手套的套在指头上当指偶可进行讲述活动。

家园共育:你是个合格的家长吗?测试一下!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巨大的影响。父母自身的素质,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是否正确,将对孩子一生的成就和幸福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不可替代的。

一个孩子的教育虽然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组成,但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却是终其一生的。事实上,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今天的我们,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做了家长,就算不合格也没人会让我们下岗。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我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难免会出现失误。优秀家长是少之又少的,以下是优秀家长具备的基本素质,测试一下吧!

优秀家长具备5颗心:

1.对孩子有极大的耐心。

2.有原则的爱心。

3.坚持不懈的恒心。

4.细致的关心。

5.保持童心。

优秀家长会摆正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1.给孩子绝对的安全感。

2.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德智兼顾,对孩子实行全面的培养。

4.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做朋友,虚心向孩子学习。

不合格家长常犯的5个错误:

1对孩子期望过高——造成孩子的无望。

2对孩子过度保护——造成孩子的无能。

3对孩子过度干涉——造成孩子的无奈。

4对孩子过分溺爱——造成孩子自私、不懂感恩。

5对孩子过多指责——造成孩子的自卑自闭。

一个优秀的家长,不仅仅要养育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更要注重于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感染孩子,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让孩子自觉地效仿。这是最正确,也是最简单的家庭教育方式。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家园共育:孩子胆小竟是因为你的一个举动》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园共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