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心情驿站”,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今天天气特别的热,高达35度,热的人们都不想出门,不过有事的人再热也得出去,我也是有事的人之一,要去银行开通网银。儿子是个跟屁虫,于是儿子陪我一起去了银行。

我们去了农业银行,先取上号,准备到座位上等着叫号。等候室有几排座,现在只剩前排的一个座位,这时候有一个年轻的妈妈主动往左靠了靠说:“你们娘俩挤挤一起坐下吧,站着累!”我微笑的说了声谢谢。我们俩便坐在了年轻妈妈的身边,这时银行里的大堂经理把不知谁丢弃的一个号送到了年轻妈妈的手中,并说:“用这个号吧,这个号靠前!”年轻的妈妈接过号后,接着把她按的号给了我,并说了同样的话,这些都被9岁的儿子看在了眼里。

一会儿轮到年轻妈妈去柜台办理业务了,显然座位就足够了,儿子小声对我说:“妈妈,你看!”同时手指向了右边,我顺手一看,原来刚才年轻妈妈让座的同时,右边的一位老爷爷也主动向右靠了一下,也给我们让出了半个座位,现在老爷爷的屁股正悬着半边,儿子的意思是让我往左靠,好让老爷爷把整个屁股都坐到座位上去,我明白了儿子的意思,便说:“大爷,往这边靠靠,有座了!”看到老爷爷坐稳了,儿子冲着我笑了。

天底下还是好人多啊,真是身教重于言教,以前儿子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调皮不懂事的孩子,今天上午儿子的做法使我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他也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好孩子!希望儿子以后继续坚持下去,做一个诚实善良有爱心的人!我想家长们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为什么把德放在首位,这个比学习更重要!(山东省寿光市羊口镇中心幼儿园刘爱玲吴洪英)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将心情教育融入幼小衔接中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所谓“心情教育”,就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孩子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

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大量年轻人迷失人生方向的现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立学校加入了推行人格教育的行列,许多学校设置了有导向性的、以“心情教育”为核心的人格、素质教育课程。专家说,“心情教育”就是训练人的本质中最深层的动机,使人的知识、品德和意志都能朝着崇高的目标发展,使人的情感、欲望建立在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爱的训练与体察,是心情成长的营养素。在这方面,父母、老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可缺少。在不少国家,“心情教育”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孩子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学习以爱回报父母,从小培养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品格。孩子的心情素质在爱的熏陶下逐步发展成熟。当孩子成人后,以这种人格素质与其他人相处,就会建立起充满和谐与友爱的社会。人格培养与道德训练,共同构成了“心情教育”的完整内容。

“‘怎样能让我的孩子更聪明?’几乎每位中国妈妈都爱问这样的问题。”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母子综合医疗中心主任仁志田博司说,在他看来,和10年前相比,中国妈妈似乎越来越过分关心孩子的身体与智力的发育,很少有妈妈关心孩子如何形成自己的品格,以及家长行为会对孩子人格产生什幺影响,这个倾向令人担忧。他认为,“智力过人”是父母强加于子女的愿望。其实,培养孩子品格比开发智力更为重要,更让孩子受益终生。特别处于幼小衔接的孩子,入小学后能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以及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心情教育显然非常关键。

注重培养孩子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1.物——我关系:心情教育提倡让孩子体会到,世界上的万物都有它们存在的道理。作为一个人应该从中去寻找它们存在的意义,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参与的活动,才能获得真知,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给予证实或否定。”教师应帮助孩子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中去发现、感受和体验万物的存在和变化,使他们逐步认识万事万物的变化都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鼓励孩子与自然接触,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具有环保意识;并懂得善待身边的事物,如玩具、用品等等。

2.人——我关系:心理卫生学家卢格说过:“人类的心理,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幼儿进入小学就像进入一个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际交往的能力。交际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际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如下课后许多刚入学的孩子不会主动与同学交往,有些孩子为此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甚至出现不愿上学、怕没人跟自己玩、怕受人欺负等问题。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我们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包括学会谦虚、有礼貌,能与小朋友分享玩具,不与小伙伴追逐斗殴等等;学会关心和参与集体的活动,包括学会与人商量,会向同伴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决定大家要做的事,在别人需要帮助是,愿意给人于帮助,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学会主动接近老师,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遇到困难时敢于想老师请教,身体不适时能主动找老师帮忙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际能力。教师应该让孩子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学会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教孩子懂得珍惜他人的爱,并学会给予他人爱。懂得珍惜爱,就是让孩子体验爱的美好,知道别人在给予爱时付出的辛劳,从而使孩子产生尊敬、感激之情;学会给予爱,是要教会孩子关心他人,照顾他人。鼓励孩子与更多的孩子经常往来、友将心情教育融入幼小衔接中

好相处。同伴群体交往,会丰富孩子的经验,培养其交往能力,引导孩子注意他人的情感变化,学会关心与理解他人的感情,激发孩子与他人分享快乐和解除别人痛苦的愿望。重视培养孩子与其他人相处的能力。例如,可以带孩子参与公益活动、福利活动等,增进孩子与老年人、残疾人等的交往,关心他人的生活,使孩子从小就具有平等协作的思想与人道主义的精神。

3.我——自我关系:现代社会要求人才具备更高的自主性,而人自身也要求教育能不断发展更高的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能力。帮助孩子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只有较为正确地认识了自我,才有可能更好地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给他们适度的自由和自主抉择、自负其责的机会。帮助孩子发展自我设计的能力。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说:“我将来要当……”,鼓励孩子把远大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问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和引导,把孩子的一些远大理想内化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自我设计蓝图,一步步培养孩子自我设计的能力。帮助孩子发展自我实现的能力。注重促进孩子自我实现欲望的产生和发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从事各种有挑战性的活动,充分挖掘以前不曾被意识到的聪明才智。注重加强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如让孩子知道小学生上课时应遵守的规则和注意的事项。他们的认知还依赖于生动的形象,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具体的活动。按照幼儿的身心特点,采用孩子感兴趣方法组织活动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来帮助他们学会合理地安排课间活动内容、知道下课后要先去上厕所再玩,上课时不可以随便小便等问题。加强对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幼儿心理学讲到:“4到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让幼儿完成适当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通过值日生、小组长等工作让幼儿尝试来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并通过游戏、设置情景等活动让孩子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逐渐培养了孩子的任务意识。同时根据幼儿园活动的内容,让孩子养成每日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由此增强了孩子的任务意识。增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注重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我们创设环境,利用各种活动的情节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如:为了让幼儿养成上下楼梯靠右行的习惯,我们在楼梯的左右两边分别贴上了下楼和上楼的小脚印,孩子看到了小脚印指示后就会自觉地沿着它(靠着右边)上下走。把一些规则运用游戏的情节中,孩子通过游戏对规则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如养成在回答问题前要先举手;别人发言时不随意打断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作好了准备。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孩子来说,心情教育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为了今天的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明天的社会,就要让孩子从小懂得爱父母,爱家人,爱教师、爱同学、遵守规则,让孩子的心情素质在爱的熏陶下成长,到他们长大成人,他们会懂得怎样去建立友爱和谐的社会。[!--empirenews.page--]

在孩子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的时候,孩子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感、新的动力。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把心情教育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从而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发展,专家表示:这个时期的教育非常重要,如果教师能把握好教育的时机,注意因势利导,以“心情教育”为核心的人格的素质教育课程,落实幼小衔接中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幼儿园里,孩子的天性得到张扬,他们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调皮,有的憨厚,作为老师,我们喜欢每一个孩子,班级的老师总是觉得自己班上的孩子比其他班级的孩子更可爱,孩子们也习惯老师对他们的轻声慢语,嘘寒问暖了,有许多的孩子每天到园后都会围着老师,向老师诉说在家中有趣的事情,但是孩子进入小学后,老师更注重的是授课的过程,而不是平时的嘘寒问暖,孩子们在心理上会觉得老师不喜欢他,不爱他。我自己的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有过这样的感觉,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孩子讲清道理,比如,老师刚上课,还不怎么认识你,以后会好的,或者在孩子回家后,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孩子的心灵有依靠,同时也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不能轻易骄傲,也不能轻易自卑,如果还不行的话,可以多和孩子的老师交流,让老师了解自己的孩子。

在上学的时间上,我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孩子的觉不够睡,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替孩子安排好时间,孩子早上起得早了,中午的时候应该让孩子睡一觉,以保证孩子下午有更多的饱满的精力投入学习,在饮食上,也应该改善改善,因为孩子的身体好了,才可以在各个方面都好!

第四个问题: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小学生家长。

有关这个问题,只要你往新华书店走一走,就可以得到很多的经典的标准的答案,我曾经看过两本书,一本叫《哈佛女孩刘亦婷》,一本叫《教子走进清华园》,这真是两本值得各位家长看的书。《哈》书是一个成功教育的范例,书中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都有详细的介绍,学习上细到怎样叫孩子学语文、数学、英语,还有叫孩子怎样写好作文;《教》中是一个男孩子成功教育的范例,书中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阶段向各位家长介绍了他的教子经验,写书的人叫李德生,孩子叫李啸峰,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到书店去买来读一读,将对自己的教育有大的帮助。

“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

“心情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大量年轻人迷失人生方向的现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立学校加入了推行人格教育的行列,许多学校设置了有导向性的、以“心情教育”为核心的人格、素质教育课程。如由于美国的破碎家庭多,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一些学校专门为离异家庭的子女设立课后辅导班,委婉地将这种辅导班称为“香蕉班”或“彩虹班”。辅导班上,老师鼓励孩子们倾吐内心深处的隐痛,排解因父母离异带来的精神痛苦和不良心境。然而,这样做能否达到学校的初衷,尚不得而知。

专家说,“心情教育”就是训练人的本质中最深层的动机,使人的知识、品德和意志都能朝着崇高的目标发展,使人的情感、欲望建立在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爱的训练与体察,是心情成长的营养素。在这方面,父母、老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可缺少。在不少国家,“心情教育”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孩子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就学习以爱回报父母,从小培养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品格。孩子的心情素质在爱的熏陶下逐步发展成熟。这种人格素质在孩子成人后,运用到社会上去与其他人相处,从而建立充满和谐与友爱的社会。这种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那样,使人感到幸福、愉快、轻松。人格培养与道德训练,共同构成了“心情教育”的完整内容。

儿童内心世界的心情辞典


在你孩子的小脑袋里,总有太多的事情在发生和进行;太多的情感在出现或消失;太多复杂的情绪让他无法清楚地表达。现在,有个机会让我们来听听看,如果孩子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心情,他会对你说些什么。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你的宝贝(还有他的小伙伴们)很有些戏剧演员的天赋:情绪化、喜怒无常。他常常是前一分钟还腻在你身上撒娇,下一分钟可能就坚决地推开了你的拥抱。昨天还告诉你:“妈妈我最爱吃烧土豆了。”今天却面对你端上来的热气腾腾的土豆做出无比厌恶的表情。

因为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词汇量都比较有限,不足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他们只能以行动——甚至是比较夸张的行动来传达他想传达的重点。(这其实是人之常情。想像一下,当你身处语言不通的异乡,不是也一样要用夸张的手势和表情来试图与人交流吗?)虽然有的时候孩子的情绪发作会让你觉得不可理喻,但他们这些怪异的表现却总有一个有理有据的缘由:争取独立、要求平静的生活或者是处于某种欲望……

我们和众多儿童心理和行为学家一起开发了这本小小的“儿童心情辞典”,希望可以帮助你了解在宝贝内心世界发生的一切。

场景一:母女间的小较量

孩子的行为:你1岁的孩子一进卧室就一头扑向一叠你刚刚叠好的干净衣服。你温和地对她说:“宝贝儿,别碰那些衣服。”她回头冲你笑笑。你的声音变得更加严厉了:“你离那些衣服远点儿!”她却开始用脚踢那些衣服,很开心的样子。现在,你开始大声嚷嚷了:“马上给我停下来!”孩子停了下来,明显是被你的声音吓到了。

解读宝贝心思:“如果你想让我别那么做,只要说‘不行’就可以了。我听不懂你说的什么‘你离那些衣服远点儿!’是什么意思。那个句子太复杂了。还有,为什么你不肯让我碰那些衣服呢?我明明刚才看见你也在弄他们呀,你可以,我为什么不能呢?”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来自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儿童行为专家NELSON教授告诉我们,1岁左右的孩子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如果你说“不要碰桌子”,孩子的大脑很容易忽略句子的前一部分,也就是说,他听到的很可能是“碰桌子”。所以,如果你想阻止他做什么事,还不如简单地告诉他:“不行!”并且重复几次——因为我们不敢确定你说一次孩子就听清楚了。要想效果再好一些,你可以找到另外一件孩子可以做的事,转移他的注意力,并满足他想找点乐子的愿望。

场景二:一场玩具保卫战

孩子的行为:和小朋友玩的时候,邻居的孩子拿起了你女儿的天线宝宝玩具。“这是我的!”她立刻尖叫着扑了过去。你告诉孩子再过5分钟就轮到她玩了。但没有人听你的,一场争夺战已经开始了。

解读宝贝心思:“让别人分享我的玩具?你疯了吧!我怎么没看到你让别人分享你的东西呢——比如你的车、你的电话,还有你的钱包!还有,你老是说‘几分钟’,‘几分钟’是什么意思?如果我先找到这个叫做‘几分钟’的东西,那它也是我的,不给别人!!”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小孩子往往把全部心思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根本无法顾及其他人的感受。还有,他们对于时间,几乎没有概念。所以,改变一下战略吧。你可以这么说:“等到广播里的这首歌唱完了,就轮到你玩玩具。”同时,为了避免“战争”,你可以在孩子的小伙伴们来访前,先把他们最常争抢的玩具收起来。别太担心,孩子们总有一天会学会分享与礼貌,只是现在你还需要耐心地给他们当当裁判。

场景三:马戏演出意外前奏

孩子的行为:你计划了很久,咬牙买了昂贵的票,预备带孩子去看大马戏团的演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你自己小时候想看一场马戏的那种渴望至今还铭记在心。可是,当你们在喧闹看台的第一排就坐,演出开始的时候,孩子却开始又哭又喊,吵着要回家。

解读宝贝心思:“这里又吵又拥挤,每个人都穿着奇怪的衣服跳来跳去,就像我在动画片里看到的小怪物。我一点也不喜欢!我只想离开这里!”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很多你认为会让你的孩子高兴的东西其实往往会吓着他们。如果你打算带孩子去参加某些隆重而且热闹的活动,最好多花些心思帮他做好心理准备。可以给他看一些与他将要面对的场景相同的录相、书等。耐心地给他讲讲他将会遇到些什么状况。这样,等他真正身临其境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陌生了。

场景四:遭遇一相情愿的尴尬

孩子的行为:一家人到海边玩,儿子专心地在沙滩上挖一个坑。这时,你发现了一只小螃蟹——一定能让儿子高兴得尖叫起来的东西。你试图吸引儿子的注意力,但他却毫无反应,依旧继续他枯燥的,在你看来毫无意义的挖沙游戏。

解读宝贝心思:“当我正在专心做某件事的时候,别试图用你认为有意思的东西来转移我的注意力。把心思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对我来说实在太麻烦了。”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当你发现了新鲜有趣的东西,当然很想跟自己的孩子分享。但小孩子却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行动。他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外一件事上。如果你真的很想让他看那只小螃蟹,最好把螃蟹放进小盒子里,递给孩子,让他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看。要知道,专注地玩耍可以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对他来说也很重要哦。

场景五:令人费解的执着

孩子的行为:玩“认形状”的游戏时,你18个月大的女儿一次又一次地试图将一个三角形的积木塞进一个方形的孔里。你把那个三角从孩子手里拿走,试图演示三角应该放进三角形的孔。可是小家伙丝毫不理会,还在争抢中用一个大方块积木打了你的头。

解读宝贝心思:“如果我不是尝试过各种可能的方法,我怎么能知道那个三角不能塞进方孔里呢?我不但要学习了解我能做什么事,还得知道我不能做什么。还有,别以为我是白费力气,我是在练习我的精细动作呢。”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在你试图帮助孩子之前,先问问他是否真的需要帮助。如果他在拒绝你的同时又显得很焦躁,你可以试试温柔地把着他的手给他一点指引,但保证是他自己在完成“工作”。很多时候,做父母是非常需要耐心的。在你的孩子慢慢适应自己越来越能干的同时,你也需要适应自己越来越不被需要。

场景六:对浴缸的顽强抵抗

孩子的行为:女儿通常很喜欢洗澡。但是今天她却一反常态,似乎非常怕水,在你试图把她抱进浴缸时又哭又喊。

解读宝贝心思:“昨天洗澡时我发现肥皂泡泡都从浴缸底那个圆洞洞里漏走了,我很害怕自己也会从那里漏下去。”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当你的孩子表现得非常恐惧,请尊重他的感受。来自多伦多的儿科专家TOBIN说:“我们并不是总能了解我们的孩子,就像他们也常常觉得我们不可理喻。”孩子们会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被允许跑到街上去,跟那些漂亮的汽车打个招呼。同样对于他们突然表现出来的情绪,我们也要给他们些时间来度过难关。所以。如果孩子突然坚持不肯到浴缸里洗澡,那就暂且来一次海绵浴吧。

场景七:总是“不”字当头

孩子的行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就成了儿子最喜欢的语言。你问他:“你饿了吗?”他一边一口吃下两块小圆饼干,一边干脆地回答:“不!”。你友好地邀请他:“我们一起来跟天线宝宝做游戏吧。”“不!”他严词拒绝,同时却开始在玩具筐里寻找他最喜欢的“小波”。

解读宝贝心思:“我那么喜欢说‘不!’是因为我本来会说的词就不太多。而且,我喜欢看到我说‘不’时你生气的样子,这让我觉得自己很有权威。”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随便你那爱说“不”的小家伙去展现他的个人意志吧。如果你觉得他实际上很想要你提供的某个东西,你还是照旧给他,故意忽略他的拒绝。另外,换一下提问的方式也是个办法。如果问他:“你吃晚饭吗?”没有效果,倒不如说:“这盘鸡肉真香啊。我想我一口就能把它都吃光。”

场景八:成长的反反复复

孩子的行为:每次玩滑梯的时候,女儿都要求你抓着她的手帮她滑下来。但今天她却一反常态地让你靠后站,她要自己滑。而从小公园回家的路上,她却又突然不肯自己走路了,一定要你抱着她。

解读宝贝心思:“有的时候我想当大人,有时候我只想做回小婴儿。还有的时候我又想当大人又想做小宝宝。我知道你可能觉得很难理解。唉,有的时候连我自己也理解不了自己。”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你需要学会容忍孩子变化无常的情绪。当他把你推开的时候,不要表现得很生气。两岁多的孩子正在磕磕绊绊地学会独立,而这个时候,如果他知道你就在身边,就会表现得更加自信。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面对太多新的情感、责任和能力而觉得应接不暇--这方面,跟青春期很像。而与青少年不同的是,小宝宝语言能力还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复杂感受。

心情不好的时候,别去教育孩子


前些天,接到一个家长提问,问我孩子不听话怎么办。说实话,我接到的提问有很多,方方面面都有,类似这种笼统而简单的提问,是我最不希望见到的。原因很简单,这种问题没有任何有用信息给我做出判断,但往往隐藏的故事有很多,让我无法给出一个有效的回复。如此提问的朋友往往纠结于提问的这一点也苦恼于这一点,可是经过深聊你会发现要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点不在这个提问的焦点上。我需要不断的层层发掘事情最真实的一面。网络咨询不比面对面交流,有许多信息是被层层过滤和加工过的,这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还会干扰判断。

不出所料,随着交流的深入我发现这位家长遇到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急性子妈妈没办法忍受慢性子孩子的故事。妈妈是一个精明干练的人,做事雷厉风行,所以她希望她的孩子和她一样。可是孩子偏偏就是做不到。妈妈给布置任务,慢腾腾的反应,慢腾腾的去做,这让妈妈无法接受,忍不住的对孩子发火。以前还好,妈妈一生气孩子立马听话,可是渐渐的无论妈妈什么发火训斥孩子都变得无所谓了,我行我素。孩子开始任何事都不与妈妈说了,被问话也是半天吭一声应付了事。其实孩子还是挺优秀的,成绩中上,知道主动学习,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处理的比较好,没有什么坏的习惯。

我想,这位妈妈并不是真的对孩子不满意,她只是想让孩子变得和自己一样干练,但是忽略了教育的方式,一般都是简单粗暴的批斗。对于孩子来说,行为风格的转变非一日之功,这是件很难的事情。妈妈的做法让孩子时刻处于一种压力大、情绪上烦躁的状态,但这种压力与情绪的烦躁他没有合理的方式释放,只能积压。当这种压力让孩子越来越不舒服越来越难以忍受的,有意无意的他选择了反抗,以沉默来反抗这一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反抗也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但妈妈不懂这些,她看到的更多的是自己的辛苦付出。不断的和我抱怨她付出了有多少,孩子不能理解她的辛苦。她说她都是为了孩子好,总不能让孩子长大像他爸爸那样做事磨磨磨叽的……聊得内容很长,但说到这里我想我大概明白了这位妈妈为什么满是苦水。她很可能把自己与爱人间沟通中的不满转化到了孩子身上,看到孩子像爱人一样他就无法忍受。与爱人的交流也许会充满争吵,但孩子只有被教育的份儿,只有听话的份儿,只能被动的接受这种出于善意的教育,这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发泄情绪。而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孩子弱势的一面。

考虑到以这种沟通方式我在这位妈妈的夫妻间的事情上不适合说太多,我把我的看法委婉的告诉了这位妈妈。她沉默了很久回复了我两个字:“谢谢!”又隔了几分钟她又回复一句:“谢谢你陪我聊了这么多,非常感谢!”聊天到此结束。我不知道我到底有没有帮到这位妈妈,帮到这位孩子,但我想以这位妈妈的能力,她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带给孩子更多的的成长!

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不管结果如何,以当事人的立场来说都是无法评判对错的,或者说每个家长都是怀着善意教育孩子的。有几个人是不疼爱自己孩子的呢?爱是我们的情感,但我们还有更多的情感。当你心情不好时,当你对孩子心怀成见时,总会做出一些不太恰当的教育孩子行为。孩子单纯而直接,他们会反抗,所以你们间的交流越来越不顺畅。越是如此你越想千方百计的让孩子听自己的,反而让这种痛苦的交流如同中了魔咒般恶性循环。更令人无奈的是,这样的生活场景比比皆是,却不容易被我们自己察觉到。

毕竟,在父母这个伟大的身份背后,我们都只是滚滚红尘中一个平凡的人。是人,就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类似的故事我碰到的不能说是很多,但绝对不少。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也许就是为人父、为人母了,我只希望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能够对自己的情绪多一分观察,千万不要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去教育孩子!

家园共育《心情驿站》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心情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