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好动是天性

08-10

毋庸置疑,当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时,我们需要经常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而教育笔记可以某种程度上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你是不是不太清楚教育笔记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好动是天性”,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孩子们普遍都特别好动,整天都“精力过剩”,这让老师们常常感到头疼,甚至觉得有些幼儿似乎有多动症,其实,孩子好动大部分是正常现象。

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较低,很多刺激很容易导致幼儿兴奋,加上幼儿能量较多,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所以就会表现出正常的好动。如果小孩子像大人似的沉稳不动,倒真是件令人担忧的事了.

再就是幼儿的好奇心也会导致幼儿多动。整天和孩子在一起,我发现孩子的好奇心特别强,这不仅表现在他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上,还表现在“动手动脚”上,我常常会发现,无论是什么,他们都忍不住要看一看、摸一摸,甚至把好好的东西拆开来看看个究竟。

还有一点,我们不能否认人的智力是有差别的,有的幼儿智力确实比一般的的幼儿明显高一截。这样的幼儿和一般的幼儿在一起上课,教学内容就会让他们“吃不饱”,他们就学有余力。这些多余的精力怎么办?幼儿是不会安排自己的精力的,于是,就常常表现为不注意听讲,活泼好动,时间一长还会形成习惯。所以我们会感觉他们好动。相反,另有一些幼儿可能知识上有了较多的落后,便失去了信心,因而课堂上很难集中精力,因此就表现为好动。

所以幼儿的好动很大一部分是天性,,只要我们加以合理地引导,幼儿的好动便是可爱的。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一种学习方式。

孩子好模仿的特点,常常与好奇心有关,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事物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的积累,孩子开始模仿电影、电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成人对孩子好的模仿行为应当支持,并给予表扬和奖励,使之强化;对于孩子的不良模仿行为,成人应当制止,因为这种模仿只能导致孩子正确模仿作用的丧失,不良模仿和破坏性行为的出现,进而产生不良的心理。

那么,成人应当怎样对待幼儿的不良模仿呢?

1、应该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可模仿的正确榜样。

2、要引导孩子在模仿中学习正确的东西,摒弃错误的东西。孩子的辨别能力差,成人一定要让孩子有选择地模仿。

3、成人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研究电影、电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正确引导孩子分析人物。分析时不停留于表面情节和人物的直观形象,要教育孩子学习英雄人物的勇敢顽强,憎恨敌人的卑鄙凶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主动模仿一些英雄人物的形象,学习他们的优良品德和崇高精神,促进正确道德观的逐渐形成。

4、对孩子已有的不良模仿行为,成人应积极地加以纠正。如有的孩子喜欢模仿电影中的坏人,成人应告诉孩子,坏人干坏事,如果我们发现,就应该把他抓住,交给警察。这样,孩子就会憎恶坏蛋,而模仿正面形象--警察。

然而,也不宜让孩子经常模仿成人,而应更多地鼓励孩子发表和他人不同的意见,进行独立性的活动,这样才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牛燕红)

玩是孩子的天性和权利


当今社会突飞猛进,各种竞争非常激烈,我们生怕孩子落后于人,又是请家教,又是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培训班、辅导班让人眼花缭乱,孩子们在这样的压力下艰难的成长着。有的孩子每天晚上十一点前别想睡觉,连双休日也被安排得满满的,这样的孩子已经被无情地打磨成了一台学习机器。

事实上,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由此可见,玩对孩子是多么重要。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在孩子的学习中融入娱乐,必然会事半功倍。孩子在快乐的时候,最易于开放思维,接受新事物。

玩是缓解孩子压力的最佳途径。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不会休息和放松,孩子精神上的弦绷得太紧,就可能造成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玩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它同时也是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更重要的,它是孩子的天性,就像孩子们要吃饭穿衣一样,他们也需要玩,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玩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快乐的成长、进步。

我对好动幼儿采取的办法


我们班有一个叫“阳阳”的小朋友,性格非常地活泼好动,一天到晚不停地追来闹去。我们对他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教育,却没有明显的效果。

有一次,正是午参前准备的时间。其他幼儿正在安静地坐着。只见阳阳小朋友一个人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弄得其他幼儿非常得反感。我看了也非常生气。这时,俞老师送来了碗筷等餐具。我随机一想,何不让阳阳小朋友来给大家分一下餐具,这样,既可以安抚其他幼儿的不满情绪,也可以让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我请他来为大家服务了。没想到他对于这一安排很满意。开始高兴地为大家服务了。只见他认真地分了起来,有几个小朋友要自己挑选餐具,他就严厉地批评他们,摆出一副很认真负责的样子;有几个小朋友要随便讲话,他走过去也会指责他们。被他这么一说,那几个小朋友们一下子又都静了下来。看到这一现象,我心理暗喜。

于是,经过那次事件之后,我就请阳阳小朋友做我们班里的观察员了。让他来注意观看我们班有哪几个小朋友不安分了,马上把他们“揪”出来,告诉老师或者自己帮他们指出缺点。这一做法,他既没有了时间去“胡闹”,也培养了他为大家服务的心理品质。

其实,有的时候要教育那些特别调皮的幼儿,一味地批评或指责,会看不到效果。而如果换个角度去进行教育,反而会受到一想不到的效果。

幼儿观察记录:“好动”的宝贝


观察周期:一个月刚入学时,崔喆然小朋友的奶奶就告诉我们:"孩子一直都是她带,爸爸妈妈一直上班,很少顾及孩子,在家里,我也比较惯着他,小班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怎么上,不管是吃饭还是生活上能力都比其他孩子稍微弱一些,希望老师多看着点。"有了奶奶这样的说法,崔喆然小朋友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般来说,爷爷奶奶看孩子都会比较溺爱。

观察记录:

第一周入园孩子如奶奶所说,来了之后就自由走动,根本坐不住,当大多是孩子有秩序地坐下或活动时,他总是一个人走来走去,不知道该做什么。中午也不睡觉,早餐午餐基本不怎么吃。我想:孩子可能是刚入园,老师需要多一点耐心,多给孩子一些时间来适应园内的生活。

第二周入园早上一来,我就告诉崔喆然小朋友,先坐下来与小朋友交流,看看有什么快乐的事情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周六日都去哪里玩了。开饭前,所有的小朋友都安安静静,小手背后,然后老师给孩子们盛饭,放在桌子上时,这个孩子就自顾自地拿起饭直接吃了。此时,我注意到了。马上来到他的身边,说:"宝贝,你可能还不知道,在老师盛饭的过程中,小朋友需要安静的等一下,当所有的小朋友都有饭吃了,老师就会说,小朋友们请吃饭,然后才可以吃饭的"。这时,崔喆然小朋友点了点头,放下了勺子。

第三周入园入厕时,老师会告诉孩子们排好队,一个一个上,可是今天崔小朋友又犯了一个错误,不仅没排队,还推别人。

此时我并没有去责备孩子,而是走到孩子跟前,耐心地说:"入园后咋们不管作什么,都有一定秩序,如果小朋友都不排队的话,上厕所肯定会你推我搡,这样不仅特别乱,而且小朋友特别容易摔倒,发生安全事故。"说完后,崔喆然小朋友乖乖地站到了队伍里面去了。

第四周入园早上一来,崔喆然小朋友主动地说:"老师早上好,我很开心,吃饭时开始准守规矩,开始自己动手吃饭,一天比一天好了。"…………..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孩子在教室自由走动的现象,比前几周好多了。

教育总结与反思:

每一个孩子生来都是"好动"的,这并不是坏事,作为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多点耐心,一点点去纠正孩子做的不好的方面,让孩子慢慢养成好的习惯,而不是扼杀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

孩子的不良习惯不会再一天天地责骂中改变的,作为老师更多地需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一点点地区改变,用爱的教育去感化孩子。

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


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

女儿已经8岁了,回想起这八年来女儿的成长之路,我略有一些感慨: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做家长的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训练,并创造性的运用一些独特的教育方法,孩子没有学不会、做不到的。

记得女儿只有两岁时,我就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引导她自己吃饭、穿衣、穿裤子、扣纽扣。我只帮她做一半,另一半由她自己学着去完成。在她5岁的时候,有一次朋友来串门,看到女儿把自己的小皮鞋擦的亮亮的,惊得瞪大了眼睛,忙问:“你是怎样教育的?”我指着孩子的皮鞋说:“开始擦的时候

,我总是让孩子在一边看着,替她擦一只,另一只由她自己擦。现在这些事她自己基本上都能自理了。”擦一只皮鞋后,再将两只皮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孩子自然明白为什么要擦的道理。而在大人擦皮鞋的过程中,孩子也可以学到擦皮鞋的方法,这里没有丝毫强迫的意思。孩子自然去模仿着去做,一切尽在不言中。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很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所有的孩子没有一个是天生的笨蛋和懒汉,一切都看他们背后有什么样的家长。

从孩子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开始,我就经常带着孩子出门散步,这时我便发现他对不平坦的路面特别感兴趣。即便看到挺平常的石阶、楼梯,他总要从我的胳膊弯上溜下去,然后牵着我的手去走一走。虽然孩子的步伐因此更加蹒跚,但她却在这种不常有的尝试中得到了在平常路上不能得到的快乐。所以这时的我们不妨放开手,让孩子从一开始学走路时就学会失败和摔跤,只要他们能够不断地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总有一天她会明白:人的一生不可能都走在没有坡度和难度的路上,今后的几十年将要面对许许多多艰难的、不平坦的路,只要自己勇敢的去面对、去战胜它,将来就会走到人生中充满无限风光的顶峰。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家长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但在满足孩子愿望的同时,又把精心设计好的“笼子”把孩子给装了进去。

但你可曾想过,孩子应该天真烂漫地度过童年的时候你却把他牢牢的封闭在你为他设计好的“笼子”里,那你这只“小鸟”还能展翅飞翔吗?

排头兵的动力

“今天我排头,我是跳绳冠军,我是最棒的!”要离园了,冠囡小朋友飞舞着两条小花辨,站在了排头位置,那种自豪的令其他小朋友羡慕的神情犹如站在了冠军的领奖台上。而我班的孩子曾不止一次地获得过这样的奖赏体验,极大的激励了所有孩子的活动兴趣,并使我们老师和孩子的情感更加亲密、和谐!这就是我们的“排头”效应。即无论是小朋友们在一次讲故事、玩游戏、户外活动或者是孩子的拣拾碎纸片的一个小的动作、帮助别人的一句暖心的话,我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孩子们也为此争取着、努力着,一次又一次地登上他们自己的排头宝座!这种精神奖励,对稚嫩的孩子来说,比吃了糖块还要甜!

正因如此,在“排头”体验中,每个幼儿都拥有了表达自己的自由空间,在让他们信心倍增的同时,使得个性不同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了成功的机会和无尽的乐趣!

在开始阶段,有很多孩子对排头无动于衷,在众人面前羞于展现自己,只因孩子们在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心理活动和能力发展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我喜欢与幼儿在一起,我要真正的了解熟悉每个孩子,我要因材施教,启发想象,让他们主动发展

分享不是与生俱来的天性


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还是独生子女的子女,因为没有兄弟姐妹的原因,再加上,有些孩子整天待在楼房里,和其他孩子接触的比较少,他们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性,但同时他们谦让与协作精神却很差。于是一些“小霸王”,便产生了。我所教的班级是小班,再通过对孩子的观察与了解之后我发现,大多数的孩子不会与其他小朋友一同玩玩具,一般都是各玩各的,中大班我也了解了一下,一般也是这种情况,一般都会认为拿到自己手里的玩具那就是自己的,就只能自己玩,别人不能玩。一旦别的小朋友拿走了自己的玩具,会哭闹,或者告诉老师,或者再去抢回来。而当看着别的小朋友手里的玩具好玩的时候,就会去拿去抢。

每当遇到孩子抢玩具的时候,老师就会过来调解,有时让抢了别的小朋友玩具的孩子把玩具还回去,批评一顿,告诉他在不能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有时两个孩子相持不下的时候,老师会把玩具收走都不用玩。可是不管老师怎样告诉,还是孩子抢夺玩具的现象还是不断地发生,好像总有段不清的官司要处理。

孩子们到底是怎么了,老师是那样的三令五申,不断的批评,为什么这种现象还是在不断的发生呢?一天,又有两个孩子争夺一个玩具了,被抢的孩子大声的哭闹着,我便向抢玩具的孩子所要玩具,可是这个孩子就是不给。最后我把玩具夺过来给了被抢的孩子,被抢的孩子不哭了,可抢玩具的孩子又大声的哭了起来,这可怎么办好呢?我突然想到,让两个还商量商量如何?于是,我一边哄着那个抢玩具的孩子不要哭,一边鼓励他说:“你自己和小朋友商量一下,你说‘小朋友把你的玩具给我玩一会吧!’”于是那个抢玩具的孩子试着说出了那句话,令我没想到的是,当他说出了这句话之后,小朋友竟然把玩具给了他。两个孩子有高高兴兴地玩了起来。原来孩子之间不懂得如何去沟通呀!

经过这次之后,每逢遇到孩子争抢玩具,我都会教那个抢玩具的孩子怎样与其他小朋友商量,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没想到这招还挺好使,一般情况下,孩子都会被商量通。久而久之,有些孩子也学会了与其他小朋友商量,当他们想玩别的小朋友手中的玩具的时候的时候,他们会说,“你的玩具给我玩一会儿吧。”而别的孩子也会慷慨大方的分享出自己的玩具。然后我会让孩子说谢谢!当然,有时也会遇到不够大方的小朋友,这时我会帮着商量一下,或者在教给他一句话“你玩够了,再我玩会儿吧!’到了这时,再难商量的孩子都会被商量通的。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孩子们也不用哭了,也不用抢了,还能够开开心心的玩玩具,并且学会了分享。

除此之外,我还有意识的发给孩子不同的玩具玩,告诉他们如果玩够了,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交换,以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懂得与人分享,从中找到快乐。

我也渐渐明白,分享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它也是教出来的呀!

正确引导“好动的孩子”


常听一些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快累死我了,一点儿也坐不住,玩具仍得满地都是,你跟在他后面收拾不清,他还动不动就发脾气,真烦人。一般说来,大多数幼儿在一定时期内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频繁、目的性不专一、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爱发脾气,对此,家长不应抱怨,而要施加一些积极的心理影响,对孩子进行心理矫正,帮助孩子尽快改掉这些毛病,否则,一旦养成习惯,进入学龄期,就会与学习产生矛盾,加重学业负担。孩子不能持久地做一种游戏,常是家长随他的注意力转移而迁就的结果。如果他不能对某一件事持续注意一段时间,半途而废,家长就坚决地孤立他,则会使他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受欢迎的,从心理会慢慢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正确的指向。比如,家长正陪孩子搭积木,刚玩一会儿,孩子又要去骑车子。此时家长千万不可答应他,为他搬车,如果这样,他骑不了几圈,一定又要干别的去了。家长应表现出对玩积木仍有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新想法来吸引孩子,对骑车的事像没听到一样。假如孩子非去不可,也要强令他收拾好积木才可转入其他游戏,使孩子形成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的心理导向。这样,无形中孩子在一个游戏上的注意力就会逐渐延长,慢慢就会自动的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对孩子的情绪,家长也应进行适当的调控。仍以搭积木为例,由于孩子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及身体协调能力的不成熟,往往还没有搭出他想要的模型就散了架,因而发脾气,甩手不干。家长应教给他一些基本的搭建方法,帮助孩子搭成他想要的模型,让孩子觉得游戏有趣,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成功,孩子的情绪就会慢慢好转,对训练注意力集中也大有好处。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动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表现,只要把好动引到正确的方向,孩子的缺点就会成为优点,使他的一生受益无穷。

如何改变小朋友的好动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如何改变小朋友的好动”,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小朋友安静了,你们想不想听昨天没有讲完的故事吗?“想”。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于是,我就开始讲故事,可是刚刚讲了两句,有一个小朋友就说:“我要去解小便”,我点点头示意,可是那个小朋友还没有走到厕所,后面的小朋友有好几个都嚷着说:“老师,我也想去厕所”,于是,我就放下手中的书,让他们一起去,可是,王一同和翟浩然小朋友没有解出小便,我就问他们:“为什么没有小便还要说上厕所”。

他们两个人都说:“错”了,我就让他们都回去了,可是,在站队时,又有小朋友说我要去解小便,让他们去后,他们还是没有解出来,这时我就开始反思幼儿有这种现象,是不是我活动组织的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于是,我在转换环节上又加了一些新的手指游戏和儿歌律动,在做新的游戏时幼儿都没有起哄上厕所的了,有了很大的改变。

有时候,幼儿出现之中现象,是因为教师组织活动时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不感兴趣,就会找出理由做别的事,因此在以后的活动中,所选择的组织形式,要新颖,要生动有趣,使幼儿积极参与,投入其中,自然就不会起哄了。

不知道本文“如何改变小朋友的好动”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好动是天性》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什么是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