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成长故事 10-06

育儿心得: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

我是小四班妍妍的妈妈,妍妍今年4岁了,在她的一路成长过程中,作为爸爸妈妈的我们也在一起成长,学习如何和孩子相处。在孩子出生时,我和她爸爸就商量好孩子的教育理念,我们不以学习为主,不会为了“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而早早的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给孩子过大的压力。我们认为要先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培养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开朗的性格,富有爱心,懂得责任。有了好的人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来才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没有用什么特别方式来教育她。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尽可能的做好表率,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承诺过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给予她充分信任和尊重的同时,也让她学会要有责任心,勇于承担后果。比如给她买的衣服,鞋子选什么颜色,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去的玩具都由她自己来做决定。在她的选择有偏差时会告诉她出现的后果,并适当的建议,如果她不听取建议就要自己承担后果。在和她相处时把她当作大人一样的看待,多沟通交流。每天放学的路上她会告诉我今天玩了什么,老师讲了什么故事,因为什么被奖励了贴贴纸,有多少同学和她交换玩具。每周也会带她看班级的网页,让她讲讲照片上的故事。生活中尽量的鼓励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吃饭,穿衣,上厕所,早上不赖床,每当她做好一件事都及时的予以表扬,或者奖励贴贴纸。

妍妍性格腼腆且慢热。刚上幼儿园时期,放学路上遇到同学和她打招呼,她总是不好意思的躲在我的身后望着我笑,却不去回应同学。在外面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也是站在一边看着他们玩。因此我们每周末尽可能的带她出去玩,多去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她放大胆子加入她们,学习和她同龄的小朋友相处,合作,分享。现在她在班上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每次去公园玩的时候也能和新认识的小朋友玩的很开心。yJs21.coM

有时候我们在路上看到年老的摊贩,都会带着妍妍去买点什么,告诉她老奶奶(老爷爷)生活一定很艰辛,我们帮他把东西早点卖完,这样他们就能早点回家了。遇到年老或病残的乞讨者,也会让妍妍上去给些零钱。从一些生活上的小事教导她要富有爱心。

大多数的时候这些正面的方法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妍妍是个自我意思很强,性格敏感且倔强、固执的小朋友。有时道理讲不通的时候,我们会尝试用她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来转移她的注意力,让她不要再偏执于这件事。当她不小心做了一件坏事取得好笑的效果时,如果大家都跟着笑,她会觉得很好玩,然后反复的、不听劝的做这件坏事。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都视而不见,她就会觉得没意思了,不会再继续下去。也有在不论怎样都无果的情况下,一时急躁动手打了她的时候,看着她泪汪汪的眼睛和不认输的表情,也会跟她道歉说妈妈错了,不该打你。并且意思到暴力只会让小孩害怕,并不会解决问题。后来会在恰当的时机,比如小熊优彼的故事(或电视《图图的故事》)中类似的案例来教导她,让她认识错误并改正。

不同于以上的品德教育,在现阶段我们也给她灌输了简单的安全防范意识。比如在家不能碰电,不能玩火,不能攀窗户;在外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走路靠右侧;不要相信陌生人。3岁的时候就已经教她背会了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

初为父母我们也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边摸索一边学习,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因人施教,以上是我们的一些心得体会。最后祝愿小四班的所有小朋友健康,快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心得:我和孩子共成长


育儿心得:我和孩子共成长

——幼稚园大(3)班蒲浩宇的母亲谢铭育儿心得体会

天下所有父母的愿望:孩子成才,成功,成人!祝愿天下父母愿望成真!

天下任何父母对子女,剪断脐带,放它自由,从此牵挂,唯死分离。对于父母来讲世上最浪漫的事,就是陪着孩子长大自己慢慢老去。

不久前,我拜读了龙应台的一篇《做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文中说:“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是有‘有效期限’的,小孩是老天爷(或上帝)给我们的礼物,当你不珍惜的时候,老天爷(或上帝)就把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了。在孩子最依赖的十年里用心教养,也是做父母最不该偷懒的十年。如果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父母忽略了教养,将来孩子再怎么叛逆,父母也只有摇头、叹息的作用了……”我思索良久,略有顿悟。

(一)家长承担教育的宏伟使命

教育的基本义务是普天下所有人应有共思进步的责任并为此付出行动,教育的高级境界是普天下所有人为此努力后的社会民心纯朴,风化祥和。熊培云说:“社会到底是人的集合,中国社会,就是中国人的社会,只有个体强大,中国社会才会真正强大。”天下之大,而由无数个以家庭为单位组成。泰戈尔说:“母亲不仅仅属于家庭,而且还属于世界。”所以我更强调家庭的作用,家家进步,那国家能不进步?我们还对教育诚惶诚恐?然而我们身边不乏有一部分人总觉得教育是学校该完成的任务,他们认为是交出一份学费也就顺便交出了作为父母承担教育的责任,这是很荒唐和愚昧之举。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但是不能说每个孩子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一个孩子断然成不了国家的全部,但是对一个家庭来讲,孩子真是全部。所以,我常常认为,教育孩子如果按责任分配,家庭应该占百分之六十,学校占百分之三十,还有社会百分之十;或者换句话说,教育孩子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完成的使命。

然而我们今天的许多父母由于工作的忙碌或者应酬的频繁的缘故,很多时候对于教育子女的义务选择主动放弃,在此我想说,教育的成效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的是一点一点渗透出来的,“教育是熏陶出来的”。

比如2014年的6月,我带上我5岁半的孩子回四川农村,交通不便利,长时间的雨水使其山路格外的滑,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孩子滑倒七八次之多,衣裤上沾满泥草,膝盖的破皮,孩子毅然完成一路的行走,一路上,我只是给孩子说;“妈妈小时候在这条山路上走了很多年。”其实,孩子本是生活的探险家。常常我们所耳闻有关组织部分给孩子制造“挫折教育”的机会,我一向就怀疑,我总觉得教育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润物细无声。

(二)家长蹲下来和孩子沟通

我总认为我们的世界被成人弄得千疮百孔。当我们有时惊诧某孩子飞扬跋扈地颐指气使的情形时,其实我们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我们身边总有一些焦躁的家长,只要孩子稍微犯错,家长的权威马上就实施了,告诉孩子,这不能,那不该,该这样,要那样等,当人们说这孩子和那孩子的不同时候,其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比如孩子在成长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或委屈,而我们中有些家长见不得自己孩子受委屈,去学校找老师或校方论理,我倒不是说家长不能为孩子维权,但是家长们要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庇护总是有限的,孩子的成长之路总得有自己走的时候,有时不如在孩子跟前示弱,别认为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是什么都能的人。当如果真的在孩子面前我们呈现我们的弱智,会增强孩子的自信,或许孩子对我们的呵护远远多于我们对他们的。

我家孩子每天有个必须要告诉我们的一件事:“今天你最高兴的事”。这个想法是孩子的爸爸创作,开始时,孩子总说他什么吃的,或者什么玩具,后来有次我告诉孩子:爸妈小时候没有上过幼儿园(当然是事实),后来我发现孩子把幼儿园里一件又一件的开心事给我们汇报,似乎是想给我们补上这个人生缺陷一样,当然这个过程我发现孩子享受着校园生活,乐于进园。对于父母来讲,还有什么能比孩子如此眷恋的成长摇篮——校园更满意的呢。

(三)家长心若向阳,孩子无畏悲伤

没有什么能比把“爱”“阳光”“宽容”植根于孩子心中更可贵了。在此,我写下吉诺特在《父母与子女》中的一段话,权当内省或勉励。

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谴责;

在敌对中长大的孩子,常怀敌意;

在嘲笑中长大的孩子,畏首畏尾;

在羞辱中长大的孩子,总觉有罪;

在忍耐中长大的孩子,富有耐心;

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满怀信心;

在赞美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激;

在正直中长大的孩子,有正义感;

在安全中长大的孩子,有信赖感;

在赞许中长大的孩子,懂得自爱;

在接纳和友谊中长大的,寻得了世界的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与其是在教育孩子,不如是父母来过一次成长,我们都一直在路上!

育儿心得:与孩子共同成长


育儿心得:与孩子共同成长

提起孩子,每一位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天,都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宝宝今年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在这两年多的幼儿园生活中,宝宝一天天都在成长,从他开始蹒跚学步、咿咿呀呀学语、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讲故事……每天都有让我吃惊的变化。在整个育儿的过程中,孩子在成长,我们家长也在成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更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

记得孩子刚刚入园不久,有一天晚上准备睡觉,他脱了衣服,一边叨咕着儿歌一边把衣服一件一件叠整齐放在边上,我问他为什么叠整齐,他回答说叠整齐了明天好穿。

宝宝要参加幼儿园的讲故事比赛,有一天回家来给我们练习讲故事,听完这个故事,我确实不敢相信他可以记住整个故事的内容。

虽然是一件件小事,对我的触动却是很大,孩子的能力不能低估,我们家长平时总觉得孩子太小了,这件事也做不了,那件事也做不了,什么事都想替他做了,长此以往,会使孩子失去很多动手的能力,也会慢慢不爱动手,不爱动脑。

我平时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但不强加,他喜欢什么就去学学,博学多识总是好事。虽然对我们家长来说平时要上班、做家务,还要带孩子参加兴趣班,确实很辛苦,但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能养成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习惯。总之快乐成长,快乐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让孩子拥有一颗平常心。结果固然重要,但无论结果好坏,都要学会总结,既要总结成功也要总结失败。我们家长在与孩子接触时,一定不要满腹牢骚,诸多抱怨,事事都要向好的方面看。多让孩子做选择,增强孩子自信心。

养成生活的好习惯。吃饭不挑食,打针不怕疼可谓是所有家长的头疼事,在这些方面我觉得家长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比如在打针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例如说:“打针一点都不痛,好像小蚊子叮一下”,“宝宝真勇敢,像奥特曼一样,一点都不怕”等等这样的语言来引导孩子坚强一些。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教育,无时无刻陪伴在孩子身边的不仅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爱,更有数不尽的安全隐患。我们在与孩子交流时,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比如在家里原理插座、开水,在外面要远离水塘边等。

只有孩子健康平安,家庭才会幸福。

育儿心得:我与孩子共成长


育儿心得:我与孩子共成长

我有一个3岁的女儿,小小的、美美的、可爱的;我有一个大家庭,我们三口子与父母、祖母同住,暖暖的、热闹闹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的女儿一天天长大着,我的心智也随着她的成长一点点更成熟着。

由于我们家家庭成员多、年龄偏大,作为家里的小小人,人小鬼大的她也总有自己的那一份优越感、依赖感。爷爷奶奶在的场合,她需要的东西总是爱指挥他们给她取来;爸爸妈妈在的场合,她需要的东西如果是我们不提倡的(比如棒棒糖、薯片),她会哼哼很久“要那个……要那个”就是不说名字出来。如果是我们不反对的,她会问“可以吗?好吗”,经同意后自己去拿;其他小朋友或者邻居在的场合,她需要的东西自己早就一溜烟跑去拿了。所以就从拿东西就能看出独生子女宝宝家庭教育方面的一点端倪:祖辈的宠爱,不过也造就了小家伙看“山水”的精怪。很多家长会觉得自家宝宝会看脸色、见风使舵是机灵、好玩,话是这样说,但我也担忧会不会把孩子变成“小滑头”。于是,作为教育我家小宝的“带头人”,我和我老公一起想了一些自认为有点小作用的方法:

第一、不在孩子面前说成人的不是。就是我们在女儿面前,及时发现对方有什么差错或者不对的地方,也不要大声的指责,在耳边轻轻提醒或者事后说一下,这样有利于建立家长的威信和形象。当然有时候我们2人故意做一些不对的事情,如不洗手就吃饭、回家鞋子脱了东倒西歪等,然后就2人唱双簧一样说说对与错。女儿在旁边看着的时候,往往一边笑一边学话:“不洗手就吃饭,当心肚子痛;妈妈的靴子腰断了,摊在地上真难看”等等。

第二、不总是用“我要打你了”来威吓孩子。总是看到很多家长会说:你再不听话,我要揍了。这句话到底有多少用,我自己觉得用处不大。打孩子可能可以解决一两次问题,但长期以往,孩子也麻木了,家长也弄得身心疲惫。另外有的家长只喊不打,弄得“狼来了”一般,孩子也对你的这套方法不感冒。还有的孩子会因为家长的打骂造成心理上的问题,与成人的疏远,甚至有的孩子还会把打人这种方法运用的自己生活中,一不顺心或者不悦,就打人解决问题。我家女儿不听话的时候,我老公曾打过她2次,结果有一次还失手打伤了宝宝的小嘴唇,弄得全家唏嘘不已。事后老公想到了另外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打”女儿最爱的娃娃“巧虎”。女儿因为自己不乖,爸爸要揍巧虎的时候,她马上蒙住眼睛不敢看,每当这个时候,老公就会假装打一下,然后我在旁边扇风和女儿说:快和爸爸说宝宝不会再乱扔东西了,爸爸别打巧虎了。女儿果然乖乖的给“巧虎”说情,挺奏效的。

第三、不要总对孩子用“我很忙”的借口。每天下班回到家,真的很累,但我必做的事情就是陪女儿玩。玩颜料、玩扭扭车、玩橡皮泥、玩纸头或者看绘本,甚至一起吃吃小饼干聊聊天也觉得很有趣。晚上女儿洗好澡睡觉前,我也总会陪她再游戏一会。到临睡时她总会要求我讲一个故事或者唱歌给她听,搂着我的脖子入睡。这样的感觉我很享受,虽然我的工作只能放到她熟睡后做、造成我每天入睡时间都在11点左右,但是我也不后悔每天花几小时陪她一起说话、游戏。09年参加了心理学教授曹子方老师的报告,内容就是0-3岁幼儿的心理健康培养。她就说到“幼儿3岁前不能离开父母,不能把孩子以任何借口扔掉。早期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情感。”曹教师还举了不少例子告诉我们早期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也让我获益匪浅。况且我相信,你现在怎么对她,她今后也会怎样回报你。

这是我在女儿成长中的小心得,但在其他方面也还有让我头痛不解的困惑,需要我继续寻找有效的方法,和女儿共同成长。

育儿心得:倾听孩子,共同成长


育儿心得:倾听孩子,共同成长

我虽然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但不是一个好爸爸。不用说倾听孩子,就是让我陪陪孩子,我也只会说:“没时间。”我会有一百个理由推辞,有时候一周回家吃不了几顿饭。用老人的话说:“现在的年轻人,只管生,不管养!”

当我参加完家长会,静下来仔细想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才体会到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会一天不如一天,孩子随年龄增长,心理需求也越来越多,父母能做到的接送上、下学,穿衣,吃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我欠家人、孩子的太多,太多,此时想起,孩子看到我回家时的眼神,喊道:“爸爸回来了。”遇到双休日,孩子也会说:“爸爸你还要加班啊?”假期里,孩子不止一次充满期待的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带我们出去玩啊?”唉!想到这里,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我真不是一个好爸爸。其实孩子很容易满足,和他们捉个迷藏,看到了假装没看到,他们高兴。带他们到田野小路疯跑,摘几朵小花,他们也会在梦中乐得闭不上小嘴。

社会在不断进步,孩子们的小脑瓜里装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有时候他们想到和要做的事情,一个成年人不细细琢磨都难以对付。这就需要和孩子多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

现在孩子的教育,我认为这三点尤为重要:首先,保证他们的安全,健康成长,身体是一切活动的本钱。其次,教会他做人,要做一个有素质,有德行,对别人有用的人。第三点尤为重要:要想做到以上两点就要学习和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与他共同成长。

家长只有放下架子,能和孩子成为好朋友。他才会听你话,采纳你的意见和建议。愿意和你说出他的想法,家长才能更好的了解和帮助孩子成长。这并不是放纵不管,而是让孩子在关键时候能听取你画龙点睛的指点。

每位家长一谈到孩子这个话题,就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事。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少发命令,学会倾听,学习和孩子沟通,借着孩子的成长,让我们自己再成长一次。

育儿心得:和孩子一同成长


育儿心得:和孩子一同成长

从孩子呱呱落地到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直至进入幼儿园学习,在这个成长过程当中,带给我很多惊喜,同是我也付出了很多精力,也收获了孩子成长的点滴进步,我们处于当今社会,子女的家庭教育成为人类特别关注的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要怎样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样做好幼儿教育便成为我们每位家长的难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存环境,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与深远,我觉得我们要以培养孩子成为懂礼貌遵纪守法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优秀学生为目标,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去学习去实践,在积累经验时不断进步,所以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必须是从父母做起,以下是我教育孩子的体会与经验,我也非常愿意和各位家长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经验与心得。

一养成良好的求知欲:

给孩子提问的空间。孩子的求知欲很强,他们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如果孩子在问为什么的时候家长不回答或者责备孩子问得太多,这样就会抹杀他们的好奇心,作为家长应多让孩子提问,或者家长有“不会”的问题也可以“请教”孩子,如果孩子不会也没关系,和孩子一起找答案,这样问题解决了,孩子也养成了遇事动脑筋的好习惯。我在孩子还没有入园的时候经常出去带着她去超市购物,顺便教她认识一些蔬菜水果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经常接触到的东西,一次在超市买苹果时不小心碰到一个苹果掉在地上,而且滚得好远,孩子自告奋勇地跟我讲要去把苹果追回来,她快速跑过去追回了苹果交给了我,随即又从购物车里拿出一盒点心“啪”扔地上了,她这样的行为让我很吃惊,同时心里也生成了一股怒气,正准备训她,但我发现她根本没有发现我的变化。正想问她时,她却开口了:“妈妈苹果掉地上会滚,为什么纸盒不滚呢?”我很意外她这样的举动,也很惊讶她提出这样的问题,当然那股怒气也烟消云散了,便耐心地带她观察盒子的形状和苹果的形状,告诉她:“苹果会滚是因为苹果是圆的有弧度,滚动时不会受阻,而盒子是方形的有角会产生阻力导致盒子不能滚动。”对于我的一串回答,她好像听明白了,于是我又问她:“妈妈想不起来还有哪些是可以滚动的东西,可以给妈妈找到吗?”她一听也很乐意帮助我高兴地拉着我的手:“妈妈跟我来,看看这个西瓜,还有那边的球,还有这购物车上的轮子……”我很庆幸当时没有训她,让她有机会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也让我明白孩子学习任何东西都是要经过疑问和实践的。

二、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

学会放手,要让孩子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尊重孩子的发展需要,作为家长不要总是想着孩子还小,什么事情都不会做,大人什么事情都包揽下来,其实不然,有时候我们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孩子明白养成好习惯是从小事做起的。记得我家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几乎天天早上都很忙(因为两个孩子都要上学)每天要提醒带手帕和接送卡,我不提醒准会忘记,我觉得我这样也太忙了,便交待她要自己带好上学需要带的东西,而她给我的回答是:“我不记得也没关系,只要妈妈记住就好”听了这样一句话我就给她讲:“你现在上幼儿园了,应该要做些事情了,要养成好习惯呀。”她还是不以为然:“妈妈是大人,我是小孩,大人就应该做好所有事情。”看来跟她讲是不能接受的了,要想个办法让她吃一次亏才好。第二天我故意不给她带手帕就带她下楼了,到了一楼我故意装作不知情地说:“唉呀,你忘了带手帕,快上楼拿去,现在还来得及。”她却纹丝不动指望我去给她拿:“妈妈你去拿,上学不带手帕是会得蓝色雪花片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不会给你拿,你自己去吧,我在这等你,还不去就会迟到了。”可她还是不动,而我也是不动,我想着今天我就狠一点,让你长点记性,我拿出手机“七点五十了,还不快点就会迟到了哈”她一听眼泪都急出来了,虽然我有点不忍,但我还是坚持住:“妞妞乖啊,快去吧,这次你上去拿了,下次就记住了,再也不会忘记该要准备的东西了,我在这等你,你快点,就不会迟到了,老师也不会给你蓝片片了。”听了这番话虽然不情愿去,但是看这情形我也不帮她,她只好哭着上楼拿了来。在上学路上问她:“还要不要依赖妈妈呀!”她的回答是:“再也不依赖妈妈了,自己东西自己准备好,不让妈妈操心了。”自从这次之后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事情,而且偶尔她还会提醒我会忘记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家长很有必要放手让尝试着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培养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三、尊重孩子:

注意倾听孩子关于他自己的事情,让孩子有表达的自由,是对孩子个性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进行人文教育,让孩子们情商智商都会提高,更能够有效地通过沟通知道孩子的心里所想,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放学一般都是我主动问她在幼儿一天都干了什么,吃了什么,学了什么……一天晚饭后收拾完毕我就在客厅看电视,孩子在房间里玩小汽车,突然跑到我跟前:“妈妈我跟你讲点事。”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回答她:“好”然后她就开始讲了,说实话,她说了些什么我都没听到,因为我在看电视,就听到她问我一句:“妈妈你觉得好不好笑?”而我还心不在焉地问她:“你刚才说了什么呀,我没听到,你再说一遍好不好。”她立马就提高声音:“妈妈,你就知道看电视,都不听我讲话的。听到这里我立刻意识到是我忽视了孩子讲话,我连忙关了电视,跟她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一定认真听她把话讲完,她见我这般诚恳也就原谅我了,就开始了我们的聊天,讲了今天在学校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有哪些小朋友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她也摆了一副自信的模样,表示她也要做得最好,要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次的小事情让我明白倾听孩子说话很简单,更重要的是经常倾听孩子讲话不但能从孩子那里得到快乐,也能让我们得到孩子的信任并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孩子成长的路上点点滴滴的情景历历在目,各种滋味在心中萦绕,更多是和孩子一起收获成长中快乐,收获孩子带来的惊喜,这一路孩子在成长,作为家长的我也在不断的调整育儿方法,和孩子一同成长着。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