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孩子真的需要你给的优越感吗

10-23

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积极的,而不是选择压抑孩子!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育儿观念:孩子真的需要你给的优越感吗”,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育儿观念:孩子真的需要你给的优越感吗

大班孩子再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就要离开幼儿园上小学了,最近常跟大班家长聊孩子上一年级的一些问题。有在小学工作的家长会很自豪地跟我说:“我跟校长提出来了,暑假后我带一年级,正好可以带我家的XX了。”有的家长就很羡慕的说:“你们当老师的就是好,孩子可以自己带,自己看着教,多省心啊,这样孩子哪有学习不好的。我家这个还没考虑好到哪上呢?上新青小吧,没人接送,上实小吧,又不在学区。”我却想:孩子真的是放在自己班上自己来教好吗?

将孩子放在自己班上,无非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想对孩子多一些管教,可以多提提自己的孩子,可以让孩子学得更好一些,另外还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学的不好的地方多开一些小灶。孩子真的需要这些更多的关照和更严格的要求吗?孩子在获得特殊“待遇”的集体中会不会感觉高人一等而沾沾自喜,产生崇高无比的优越感呢?在同学的眼里,老师就是XX的妈妈,XX自然是沾满了优越感的人物了。

我们幼儿园可是有明文规定:自己家的孩子不许放在自己班上带的。一是担心孩子老会赖着自己的妈妈,或哭或闹,不好带;二是担心教师会因为心思全放在照顾自己家的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其他的孩子;三是怕孩子自我优越感太强,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记得我园曾经有一个保育员老师,对自家孩子是照顾的特别的细心、耐心和周全。她常常会光顾孩子的班级问寒问暖,她还有一个习惯,每天必须给孩子送三遍水,虽然大家都劝她说,保温桶里的水孩子随渴随喝,哪须送水啊?再说如果全幼儿园的家长都来给孩子送水,那还不乱套啊?她全听不进去,依然坚持给孩子送水。有一天孩子起床后,她又端着杯子跑到孩子的班上,孩子看见妈妈来送水了,皱着眉头说:“妈妈,刚才我已经喝过了,我不想喝了。”她却说:“不行,我知道你喝得太少,你必须把这杯水喝光,要不又要便秘了。”孩子在妈妈的“逼迫”下愁眉苦脸地喝着水。我感觉:孩子此时喝的水比黄连还苦呢!

那天,翻阅《读者》,读到一篇文章《从此不与爱抗争》。作者从自己小学时“妈妈俞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讲起:“那时候,我觉得没有比有个当老师的妈更糟糕的事了。而且,她还是我的班主任。她还那么厉害,尤其对我。如果我能选择,我宁愿我妈是个不识字的农妇,我也宁愿去镇子那头的另一所小学读书,我不怕远。可是那是我小,什么都无法选择。”作者内心一直与“老师妈妈”“抗争”。上了高中,作者终于彻底离开了妈妈的“监管”,一味追逐自由,只想玩个痛快。一次在网吧和人打架,将要被学校开除。“记忆中那么骄傲的俞老师,在我的校长面前,卑微如草芥。一次一次哀求校长给‘我’一次机会。”作者带着赎罪的心拼命努力读书,考上了大学之后,最终才真正感悟到妈妈一直对自己的爱,“从此以后,我不再和她抗争,不再和一颗爱我的心抗争”。过于沉重的爱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不能不说是太大的压力!

我园的董文老师上学期从东园调到了南园,她的女儿刚好在东园上中班,她调到南园后,考虑是否也将孩子转到南园上学时,首先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孩子说,不想转学,舍不得跟班上的老师和小朋友们分开,董文老师尊重了孩子的选择,依然将孩子放在东园上学。后来许多老师都问她,怎么不将孩子转到南园来上学时,董文老师说:“孩子为什么非要跟着当老师的妈妈上学呢?将孩子留在东园,还可以避免孩子自我意识里的优越感,这样的优越感不要也罢,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一辈子都享有父母给的优越感吧!

作为教师家长,真正的“优越感”来自掌握更多的教育技巧,学习相关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拥有更完整的教育理念,在教育上给其他家长做个榜样。因为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优越感,孩子才会在各个方面做到优秀和超越。孩子在集体中是不需要任何人给的优越感的。

作为家长教师,无需一定要将孩子放在自己跟前教,无论你给孩子的是“优越感”还是“压力感”,我想,对孩子的成长都是“弊”大于“利”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观念:孩子,你真的是在撒谎吗?


育儿观念:孩子,你真的是在撒谎吗?

事件:

今天下班比较迟,儿子又跟同学点点一起回家吃饭去了,下班后和老婆一起去接儿子,进门后我的老同学(点点妈妈和我们夫妻是同学)就很义正词严的告诉我们:你们儿子今天又撒谎了!老婆的脸马上变了颜色,儿子听到了也似乎感觉不妙。原来,放学的时候,儿子要跟同学回来,同学的妈妈就跟他说:你到办公室跟你爸爸说一声,要爸爸同意了,才可以去。于是儿子就跑到楼上的办公室,但因为我在开会,不在办公室,于是儿子便下楼跟她说:我爸爸同意了,我们走吧。后来因为带着儿子的包不方便,同学的妈妈便上来放在我的办公室才发现我并在办公室。于是几个人便认为儿子撒了谎,便出现了文章开始的一幕。

儿子是个性格外向的小伙子,喜欢到同学家去玩,特别是点点家,在和儿子的聊天中,儿子告诉我点点妈妈的要求是必须是我同意才可以去他们家,但他在找不到我的情况下,不知如何解决,又担心他们会离开,于是为了达到点点妈的要求而去他们家,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表达。于是就发生了前面的一幕。听完之后我跟儿子说:假如以后找不到我的话,就告诉阿姨,让阿姨打电话给我就可以了,儿子很开心的点点头。

策略:

一、理性的面对。

撒谎并不什么新鲜事物,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此类经历。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撒谎有时是一种人际沟通技巧,但在我们目前的社会道德常识体系中,人们常常记住其向“恶”的一面,而忽视其向“善”的一面。

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并不少见,很多父母都会发现孩子经常会说一些并不存在或并未发生的事件,也常会为此而担心苦恼,忧心忡忡,甚至大发雷霆。其实作为父母,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冷静下来,与孩子做好沟通交流,真正了解孩子的意图与目的,切忌冲动上火,不问青红皂白,一顿呵斥如疾风骤雨,过后却又后悔不已,但给孩子已经留下难以弥补的伤害,也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和谐。

二、正确的引导。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孩子也在寻求各种不同的解决方式方法,在他们的眼中,没有严格的评判标准来权衡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恰当,但对于目标的达成意识确实非常强烈,会想方设法的围绕欲达到的目标寻找各种方法来解决,但绝对不是在主观意识上去进行我们所谓的“恶念”的行为,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父母我们在了解孩子真正的意图后,应该给与理解,应该给与正确的引导,而不是简单的去上纲上线,随意的给孩子扣上一个帽子。

正如儿子所碰到的这件事情一样,他这样的解决方式,对于他的年龄来理解,并无不妥,只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而已,只是我们成人带着社会性评判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行为,假如我们在跟孩子的沟通之后,了解他所存在的困惑,告诉他如何正确的去表达现实,如何去求助的方式等等,相信下次再碰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就已经有了应对的方法途径,一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感悟:

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很多家长并不一定会在意孩子偶尔的“胡说八道”,或者简单的评价,武断的批评,但我们的一番大道理并不一定能够让孩子入心,也未必能够理解,不给与解决问题的帮助,只能算是事倍功半的忙碌!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花开的过程,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一种等待慢慢成长的心境,与孩子平等的沟通与交流,用自己的童心去感悟孩子的内心世界!!

育儿观念:读懂孩子的“需要”


育儿观念:读懂孩子的“需要”每当临近放学,或者点点家长送孩子到活动室门口的时候,有些家长会正巧碰到我在组织点点们做一些游戏,因为今年我担任艺术课程,所组织的的活动以音乐游戏居多。家长们会有一些好奇心,更不会错过监督或者欣赏的机会,他们会站在门口或者躲在窗口看看自己家的点点在班级里表现怎么样,“学得”怎么样。三岁左右的小班点点们,很多游戏还是需要我在前面表演示范,他们跟在后面模仿的。当然,对于绝大部分点点们来说,伴着生动活泼、欢快情绪的音乐,辅以老师在前面声色并茂地表演,他们也会受感染,会身临其境中有模有样地跟着老师手舞足蹈起来,当然,也有个别例外的点点,有时他们会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有时会坐在小椅子上静静地看着老师或者其他小朋友们表演,而这时,在外面偷偷观察的家长就忍不住批评埋怨了:“宝宝,你怎么不做呀?”“宝宝,你也跟着老师后面做呀!”“宝宝,别的小朋友做得多好,你看你,怎么就不动呢!”……而被批评被要求的小点点们,要么斜着眼睛看一眼家长,勉强动几下,要么就装没听到,继续我行我素。在跟这类宝宝家长的聊天中,我知道他们很为宝宝这样的表现着急,在这里分享一个宝宝妈妈跟我聊天时的焦虑:“我家的宝宝淘气,请老师多严厉教导,不要对他太好了,上课时你要求他动起来,他不是不会做的,他没有学习的概念。”宝宝妈妈言辞中透露着对孩子在班级活动表现的万分忧心和焦急。我给宝宝家长回复:“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质,淘气的孩子往往很聪明。宝宝有脾气,耍性子时光严厉是不行的,还必须给他讲清道理,否则他表面上服了心里不服,会更逆反。我们不能要求自己的孩子方方面面都十全十美,所以我们得慢慢来……音乐游戏中我不可以去强制宝宝,有些曲子他可能愿意欣赏(听),有些曲子他愿意动作表达,我观察过在音乐游戏中宝宝并不是一直坐在那里不动的,他也有动作表达的时候,尊重他的意愿和情感表达,只要他在课堂上没有做一些过于出格的事,我觉得没有必要硬逼着孩子按照成人的标准去做……”在与宝宝妈妈更深层次的沟通中,这位宝宝的妈妈最后也认同自己的宝宝在家也喜欢音乐,尤其钟爱听音乐这一事实,我们在彼此的交流中更加理解了孩子,学着读懂身边的孩子并达成初步的共识:孩子的学习并不仅仅表现为遵循老师或家长的模式按部就班地模仿,他也需要拥有自己独特学习方式的空间。动是种学习,听也是种学习,我们老师和家长所能做的就是要保护和呵护好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并尊重他们主动学习的各种方式。倘若为了迎合我们成人的标准,迫使孩子们做一些他们能力不能及或者无法认可的事情,既有可能伤害了他们的自信和自尊,过早收获内疚、自责、羞愧的负面情感,又有可能疏远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依恋关系。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都在为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而努力,但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又会在现实的生活中无意识地做出了一些伤害孩子自信和自尊的事情。比方说三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主要还是在发展大肌肉的运动能力,而且这种运动正处在开始发展阶段,精细动作控制的能力还处在发展的萌芽阶段,他们眼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灵动有生命力的……,当我们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不会埋怨孩子画的小雨点怎么是奇形怪状、色彩斑斓的,怎么上了幼儿园小班还不会写数字……。也许我们潜意识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能干一些,能够更早一些掌握成人世界的高级价值、高级情感、高级技能,可是孩子成长的规律又和我们的生物学知识非常一致:人为催熟的任何生物,都是存在严重发育和发展缺陷的!作为家长或教师,我们需要蹲下身来,在尊重他们身心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多问孩子一个为什么,多一些耐心和倾听,我们就能发现他们的世界不仅天真浪漫、生动有趣而且内涵丰富,有着他们这个年龄段独有的且不可复制的精彩。请让我们,这群孩子身边最亲近的教育人——对他们的引领和支持尽量不要超于他们实际成长的需要,学着一起跟随点点们成长的脚步完善、成长、进步吧!

我问:“琪画得真好,能告诉我你画里有什么吗?”琪说:“我的画里有小动物。”我问:“有什么小动物呢?”“有只小鸡,还有白雪公主。”琪回答。我指着酷似小鸡的一块红色问道:“这是小鸡,对吗?”“嗯”“我也看出来了,这是小鸡的嘴巴和眼睛。”我试着用笔帮着添画细节,琪的眼神里透露着欢喜。“那这是什么呢?”我指着更大块的红色问道:“这是白雪公主和怪兽战斗,白雪公主打不过怪兽,孙悟空过来帮她打怪兽。”三岁的琪竟滔滔不绝起来。倘若没有蹲下身来,看似不经意间和点点聊起画面的内容,我也许永远也看不到孩子看似平常的一幅画后面深藏着的如此丰富的内容。琪宝贝一样的小点点们,真的很了不起!

育儿观念: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育儿观念: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可偏偏孩子的幸福感越来越低,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不少家长误读了幸福,误读了孩子。

幸福是一种主体积极的心理感受;是对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得到满足时的一种主观体验,一切与促进人身心健康成长相关的积极感受都是幸福的。由此可见,没有主体的“需要”,就不可能产生“需要得到满足时”的幸福。

试想,当食物、玩具已经多到享用不尽的时候,它还能引起孩子的幸福感吗?如果一个人已经有许多双鞋子,而没有多一条可以换洗的裤子,可我们还是不停地只给他鞋子,而不给他裤子,他会快乐吗?可见,要想提升孩子的幸福感,首先要了解孩子最需要什么。因为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既是孩子发展的过程,也是幸福感产生的过程。

就现代城市中的儿童而言,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食物、衣服和玩具,而是大量的心理需要,比如,需要被关注、需要游戏、需要信任、需要同伴(同龄或异龄)、需要自由、需要尊重、需要爱与被爱、需要分享情感、需要倾述、需要表达、需要被理解、需要舒适的环境、需要知识、需要安全感、需要老师的关心、需要锻炼、需要一定的规则、需要丰富的刺激、需要参与一定的社会性活动、需要动手、需要鼓励、需要获得成就感(需要体验成功)、需要亲近大自然、需要和谐幸福的家庭、需要获得责任感、需要感受美、需要自控、需要赞美、需要创造、需要公平、需要归属感、需要被接纳、需要偶像或权威……

可见,孩子的需要并不简单,孩子的幸福是与其精神世界、心理的成长紧密联系的,一切与孩子内在需要一致的活动都能给孩子带来幸福,反之则不然。

所以,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并为此提供适宜的条件。而现实生活中孩子内在的需要往往处于边缘化。现代家长一方面高举着要尊重孩子的旗帜,一方面又极力控制着孩子的精神世界。比如孩子自行选择的生活方式处处受到成人的种种限制,家长往往以自己的意志和想法来支配孩子,各种兴趣班、各种限制充斥着孩子的生活。我们的家长习惯于给孩子计划未来、越俎代庖,坚定地认为有他们的参与和把握,孩子未来的幸福就胜券在握,认为自己需要的,就是孩子需要的。然而,孩子与成人处在生命不同的阶段,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需要。

孩子今天的幸福将直接关系到明天的幸福,建议家长要努力做到这几个方面。一方面,给予孩子无私的爱,这是孩子获得幸福的基础。不管你有多忙,都要抽时间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触碰到这份爱,这不仅是孩子渴望的幸福,也能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发现其内在的需要。另一方面,家长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自主,培养他的主体意识,让他有选择、决策的权利。幸福是自己对生活的主观感受,需要孩子自己去体验、去追求。如果是一个没有主动把握自己生活能力的人,何谈幸福呢?

育儿观念:过分的溺爱真的对孩子好吗?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也格外的溺爱,有得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因为家里的原因没有吃好穿好,就想在自己孩子身上多话点时间,去爱护他们。我们幼儿园就有一位小朋友名叫诺诺,都上大班了,可每天早晨来幼儿园都是不情愿,感觉永远没有睡够的样子。经过观察和了解,诺诺还有个姐姐在外地上学,妈妈去照顾姐姐了,她经常和爸爸呆在一起,诺诺的爸爸只要她要什么?爸爸就买什么?只要诺诺在家不哭不闹就行,什么都依着她。诺诺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情是看电视,然后在穿衣吃饭上幼儿园。天天早上起来看电视就是导致诺诺能像其他孩子那样,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在诺诺这件事情上来看,爸爸确实很爱自己的孩子,可这样的爱真的好吗?它真是孩子要的正确的爱吗?

知道这种情况后,我知道班里还有一些孩子和诺诺一样,我在自己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开展了一节宝宝应该在什么时间看电视的?怎样做是正确的,我们不应该怎样做?在活动过后,我随机访问了班里的几个家长,问了问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家长说最近孩子回家看电视很自觉,看一会,只要家长一喊就能关电视睡觉,家长对孩子的进步也感到欣喜。对于家长我开了一次有关爱的主题会《过分的溺爱真的对孩子好吗?》,在活动期间很多家长也有同感,对孩子爱的尺度把握的不是少就是多,也和家长探讨了应该如何正确的爱护自己的孩子,使他们健康成长。

育儿观念: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晚饭时间到了,饭菜已经上桌,5岁的儿子一休在玩具角落玩积木,爷爷叫到:“宝贝,快来吃饭了!再不来饭就冷啦!”儿子边玩边说着:“哦,知道了。”还是没有放下手中的积木。我轻轻的走过去,问到:“宝宝,你是想现在去吃饭还是玩一分钟?”儿子看着我的眼睛,笑眯眯的说:“妈妈,我想再玩一分钟去吃可以吗?”过了一会儿,只见他放下手中的玩具,边走到餐桌边说:“妈妈,一分钟到了吧,我来吃饭啦!”

天气变冷,我回到家,发现老人在追着儿子穿外套,一个追一个逃。儿子见我回家,一下扑到我怀里,我抱着他问:“宝贝,天气冷了,你是要穿这件黄色外套呢,还是穿新买的红色马甲?”他想了想说:“红色马甲吧。”于是自己噔噔噔的走到房间去拿衣服了。。。。。。

回想曾经的一幕:吃饭时间到了,家里总要经历一场争吵,孩子磨蹭,一次次提醒他吃饭却仍在玩玩具,于是我一次次大声的叫他,接着没收玩具,哭闹,生气。。。。。。于是闹得一家人心情不快。似乎每个家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命令孩子做这做那,孩子却总是不听,甚至和你唱反调。于是家长生气,孩子哭闹,结局总是不能圆满收场。面对这样的场面,大家都会把责任放在孩子身上,都是孩子不懂事,不听话。其实,家长只要动点小聪明,适当的尊重一下孩子,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家长觉得,让孩子来选择做主,这样会助长孩子的娇气,是对孩子的溺爱,家长也会失去权威。其实,孩子只要感受到你对他的理解,反而会回应给你更多的尊重。从小事做起,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权利,比如吃饭时用筷子还是勺子?今天吃苹果还是橙子?现在去睡觉还是再玩5分钟?你想画画还是搭积木?每一次的选择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平等的对话,每一个的提问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成人对孩子的尊重,同时也能避免成人和孩子的冲突和矛盾,让家庭更加和睦。让孩子从小在自己的小事上学会做决定,那么,长大以后,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大人。所以,让孩子成长,先让孩子来选择吧!

育儿观念: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育儿观念: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尊重孩子,这是我在尹xx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里面学到的。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孩子的每一个决定、行为其实都有他自己的想法,无论是表现很棒的时候,亦或是故意捣乱表现糟糕让父母很尴尬的瞬间,他都是想好的。我们需要耐下心来听听孩子的想法,哪怕是听起来有点离谱的想法,都不要打断和否定他,更不能大声地斥责,和表现出“怎么有如此可笑的想法”等,这样会让他不再愿意敞开心扉向我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失去自信心,我们也就没有机会去和孩子良性沟通。尊重孩子,我们才能更好地和孩子交流,才能引导孩子走向自己的世界,拥有属于自己的蓝天!

尊重孩子还表现在父母须及时认错。记得有一次,我和齐齐爸爸因为穿衣服的事情忍不住大声地吵了几句,齐齐很不开心地说“你们因为衣服也吵架”,当时我立即意识到自己在孩子面前失礼啦,“对不起,妈妈错了,不应该大声地说话”,齐齐很快就回应了我,“妈妈,没关系,下次不要再这样啦”,自然他的心情也平静了许多,至少不是不开心。

面对孩子,我们需要甩开疲惫,忘记工作,把自己变成孩子的好朋友,这点说的容易做起来难!毕竟我们每天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需要有很好的EQ去控制自己的情绪,足够的定力去面对周围的环境。就拿大家热议的兴趣班来说,他喜欢画画,报班涂涂画画,接触更多的小朋友,也没有什么不好。如果他不喜欢,甚至反感某些兴趣班,那不如用这笔学费和大好周末出去旅游,亲近一下大自然。孩子的选择,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和尊重,珍惜自己的金钱和时间!

好习惯,慢慢养成,急不得

作息习惯,齐齐保持的不错,其实也是我们做父母严格要求自己的结果。有段时间,齐齐让我们讲故事,经常讲完一本了还没有意愿睡觉,开始我想孩子好奇喜欢听就依着他吧,反正也没有浪费时间,后来我才发现,晚睡会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上火,生病,抵抗力差等。齐齐爸爸就想了个办法,每次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他就说“谁来当灯管?负责熄灯的重要工作”,齐齐争着上前,“我来我来”,熄灯了!别放松(⊙o⊙)哦,这是第一步,躺下来,齐齐又说“妈妈,我睡不着,我想聊天”,我就得赶快配合“装睡”,他看见我不理他,他也就开始进入美梦啦!早睡会增强抵抗力,并且晚上休息好第二天精神很好,早饭吃的也不错。

吃饭,我简单地说几句,因为这个真是需要父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首先,我们要做些孩子喜欢吃的饭菜,且要饭菜多样化。可以想象,天天东坡红烧肉,次数多了谁都不想再吃了。其次,饮食以清淡为主,经常给孩子炖汤喝,不易上火且吸收好。最后,吃多吃少自己吃,吃完要自己收拾饭碗和洗碗。让孩子意识到吃饭是为了自己不饿肚子,让自己长得更健康,以及家务劳动,人人有责!

日常行为习惯,刷牙、洗脸、大小便自理。我几次让齐齐小朋友自己洗脸,他都说“妈妈你给我洗不是挺好的吗?我长大了再自己洗不可以吗?”我就开始给他解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妈妈不可能一直陪伴你,感觉略有改善,偶尔自己玩玩水“洗完了”。后来我就和他说“求人不如求己”,还故意让他最后洗脸,他就有点着急啦,想当第一吗?自己洗吧!果然见效,照例,洗好洗不好,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洗!今天写心得,我故意问齐齐,为什么洗脸要自己洗,他说“求人不如求己”呀!我顿时茅塞顿开,原来如此!O(∩_∩)O哈哈~

和小朋友相处。齐齐目前表现的还是较自我,不过正在慢慢地意识到“有舍才有得”,学会宽容和理解!这点应该是我自己做的不到位,总是喜欢掺合,特别是在他和小朋友相处的时候。同样是今天,他很好地和同学果果玩耍和解决了两个人的矛盾。他们两约好了一起玩,可是只有一个玩具飞机,齐齐和果果都喜欢,争执不下,果果就走了,大概几分钟后,齐齐拿着飞机说,“果果给你玩吧”,(⊙o⊙)哇,我想,他在几分钟里面想了很多,是要飞机呢还是和好朋友果果一起玩?孩子,独乐了不如群乐,你已经知道和体会到了!

以上习惯和未来好习惯养成,我坚信没有一个是很轻松的任务,急不得,放松心情,顺其自然(不是放任哦,是疏导有方)!对了,齐齐爸爸最近的“自我管理”法不错,特别提一下(今天是父亲节,表扬鼓励呲牙笑),早上去幼儿园前,齐齐总是不紧不慢,我们都急得很,可又不能催这只上帝送给我们的“小蜗牛”,爸爸就想了个办法,“你慢慢地吃饭、洗脸没有关系,反正时间是你自己的,晚点去,有可能玩不到玩具,还有可能迟到哦”,果然,他开始神速吃饭和穿鞋,孩子绝对关注自己的那些事(小贴纸、玩具、被表扬:))!

因材施教,多亲近大自然

齐齐很喜欢科普类的电视节目,《我爱发明》、《大真探》、《原来如此》等,所以我就给他买些科学全景图来一起阅读。阅读是段美妙的过程,这个过程他学到了不少知识,且很愉悦和享受,最大的收获是体会到快乐学习!用心地观察孩子的兴趣是育儿很重要的一部分,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能引领孩子克服困难,勇于挑战,且收获颇丰!

亲近大自然,多陪孩子走出去看看!我们安排多些时间去感受自然带给我们的惊奇、色彩、感动、美丽和壮观!至真至善,用大自然的美去熏陶我们的孩子!在水泥钢筋屋里学到的是有限的东西,而大自然告诉我们的却是无穷尽的,了解自然,学会真正地善待生活,热爱生活,保护环境,让孩子从小就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

如果说阅读是让我们想象自然,那么走近自然就是让我们触摸自然,感受不一样,但同样妙不可言!

就说这些吧,育儿路上,斗智斗勇,任重而道远......无法一一道尽。参天大树,需要我们给他足够的空间成长!

感谢幼儿园举办的这次活动,让我们能有机会和老师、家长分享交流育儿经验!孩子身上还有很多不足,如过于自我,缺乏耐心,推推打打。。。我们会认真学习其他父母和老师提出的育儿心得,努力帮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再次感谢老师们对孩子的用心观察和耐心教导,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快乐、祥和、健康的成长环境。

育儿观念:给孩子发泄的时间


育儿观念:给孩子发泄的时间

早上,杰杰开开心心地走进教室,看到我就马上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可是打完招呼

,他往建构区一看,发现已经坐满了6个小朋友,这时,他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脸上开

心的表情消失了。我说:杰杰,怎么啦?妈妈马上解释:他在家就说要来玩积木。我说

:”哦,原来想玩积木,现在玩不到没关系,等会区域游戏的时候再玩。”可是他生气

地对妈妈说:“你叫你,来晚了。”妈妈说:“我在家就催你了,你自己慢吞吞还责怪

我。”我说:“那你等会玩也一样的。”他马上生气地说:“可我就是想现在玩。”我

见他站着不动,就走过去说:现在玩不到了,我们就等换一样,要遵守游戏规则。他看

了我一眼就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趴着一动也不动。我说:“我来和你一起玩。

”边说边把玩具塞到他的手中,可以是他手一甩。这时,妈妈说:“你用理他,让他冷

静一下,等会就会好了。”过了一会儿,他还是没有玩其他的游戏,但是他开始和旁边

的小朋友聊天了。杰杰对建构区很感兴趣,早上一来园就想进入这个区域,为了每次都

能玩到这个区域他每天都要求妈妈送他早一点来园。在这次来园中,他因为没有玩到心

目中的游戏而显示出了不高兴的心情。我想通过老师的安慰,让他能够释怀,可是没有

用,后来接受了妈妈的意见,让孩子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老师进行旁观。不过,在接

下来,要和幼儿进行一次谈话,让幼儿明白参与各种区域游戏的好处。

育儿观念:给孩子更多的爱


育儿观念:给孩子更多的爱

转眼孩子就六周岁了,也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了。相比较三四岁的时候,她现在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不是完全服从于大人的指挥了,也就是俗称的第一个叛逆期了。因为我跟她相处的时间较多,有段时间只有我和她两人,生活中难免会有争吵,多数是我希望她动作能快速一点,她却有点慢吞吞。其实,慢是孩子的天性,她没有那么强的时间观念,也不会理解为什么妈妈要那么着急。虽然我会责备催促她,但效果不大,该慢的还是很慢,丝毫没有因为我催促而有所改善。慢慢地我也发现,如果在时间较紧的情况下,采取鼓励和奖励的方式和她交流,她会更好更快地完成自己的事情。加上平时看到的一些育儿理念,讲到孩子就像一只蜗牛,而家长要适应带着她慢行。她慢有她的道理,她正一步步适应自己做人的方式、脚步,好的习惯并不是生来就会的。这一孩子和家长的矛盾,家长可以理解为孩子的叛逆,不听话。其实不然,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应该是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理解。另一方面,家长也应该听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对自己提提意见,这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一天吃饭时,孩子拿着一张纸,假装上面列了爸爸妈妈的缺点,她来读出来。其实都是她自己心里想的。大方向是爸爸没有缺点,妈妈有。从第一条开始,说出了妈妈十几个缺点,妈妈都要崩溃了。。。可是仔细一听,总结得很对。妈妈是真的要好好改改了。饭后陪她练琴,一般我会强迫她练多少遍,那天我改了,我说:“你累了就休息会吧。”她说:“真的吗?”我说:“是啊!你都指出了妈妈那么多缺点了,妈妈当然要改正了。”她很开心地说:“妈妈,我不累,我再练一会。”因为我们多了沟通,孩子学习起来也主动,家长也不用苦口婆心地劝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说,多沟通,多关爱,亲子关系会更上一层楼!总体来说,给孩子更多的爱,用爱解决各种难题,孩子会更健康快乐地长大~

喜欢《育儿观念:孩子真的需要你给的优越感吗》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新生开学需要做哪些调整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