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家教心得

10-27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家教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和培养的重要时期,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培养的重要内容。社会性知识和技能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和技能,社会性发展与培养也不同于一般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境性、模仿性、重复性、内隐性等是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也是幼儿习得心理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重视引导启发而不是教导。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不能依靠成人的要求和说教,缺乏情感体验的道德认知是苍白无力的。研究表明,过于强调道德认知,忽视到的情感,导致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分离,无法形成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

通过模仿和重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儿童的道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最基本的规则意识,虽然幼儿不能描述这种规则,但是内隐的规则意识会自动地影响其行为。比如宝宝在学校里学的儿歌《树叶蝴蝶》:秋风秋风吹吹,树叶树叶飞飞,变成一群蝴蝶,展开翅膀追追。我给她买的昆虫挂图只教了一次,她就知道哪个是蝴蝶,还会自然的把儿歌长出来。

教师与家长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随时随地地,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明辨是非,学有榜样,行有规范,在幼儿幼小的心中播下爱与道德的种子。因为模仿是幼儿期学习的主要手段,所以,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在孩子社会性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孩子的社会化培养关键在园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摇篮,父母必须以良好的道德修养,个性品质,为孩子做出榜样。YJS21.COM

关注幼儿的感受,培养幼儿的情绪能力。情绪能力包括对自己情绪的识别、对他人情绪的理解、情绪调节与情绪表达等,儿童情绪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人际交往和社会行为的养成。如果幼儿很少甚至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则容易产生任性。固执、欺负、胆小、害羞、退缩、叛逆、紧张、焦虑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总之,我们要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理解和尊重孩子,重视引导而不是教导,通过模仿和重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获得良好的社会行为,引导孩子学会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健康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情绪能力。不仅让孩子“动手”和“动脑”,而且让孩子“动心”,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一个智慧的头脑,一棵快乐的心。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浅谈幼儿行为养成


浅谈幼儿行为养成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约翰.洛克使用“白板”这一概念来说明人的意识,儿童心里的原始状态。他作了如下的论证:人的心灵原来好比一块白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任何观念,只是由于后天的经验,才在这块白板上留下了印迹,亦即外界事物对人的感官所引起的作用,而把自己的标记,形象和名称刻在人脑的这块白板上。

案例:家有一女,名果果,刚上幼儿园小班。开学初,对上学充满了无限好奇,终日背着阿姨给买的蝴蝶书包,在每个房间里飞来飞去,书包上抖动的蝴蝶翅膀已无法完全表达其渴切之心。

上学两个星期后,情况急转直下。终于,在第三个星期,果儿挂着泪水,怯怯的却又无比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爸爸,我不想去幼儿园了,我想和阿婆在一起!……之后,果儿用她所有的智慧找出一个又一个理由,只为了不用去两个星期前还梦寐以求的幼儿园!

在2014年的10月底,果儿大病一场,前后持续了20多天。

到现在,果儿已经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节奏,能完全做到高兴去上学,快乐回家来。这之中,爸爸、妈妈和果儿都经历了一段心路共成长的历程。

一、睡觉问题。

开学初,我们不经意间说出了“我们的果儿到幼儿园要做班长哟!”说者无心,果儿却牢记在心。果儿不完全知道班长要做什么,在她的世界中,她所理解的班长就是要在所有小朋友中,所有的一切都要做到最好:要第一个到校;要在涂色卡时最好;要吃饭最快;要午睡最安静;甚至要爸爸第一个到校接她……但是,我们知道,果儿的午睡一直不好。最初,我和果儿妈妈都有当着她的面向老师询问:今天睡得怎么样?现在想想,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千万别以为她只有3岁,不懂问话的意思!

结果就是,果儿越想睡好,就越是睡不着。

这个结果是谁造成的呢?是孩子?还是家长?每个人早就有了答案。

当有一天,我轻轻地对果儿说:宝贝,中午睡不着也没有关系的!我看到了一双闪烁着异样光芒的眼睛,也看到了一双幼稚而疲惫的眼睛。“但是呢,爸爸有一个小秘密告诉你:当你睡不着时,可以轻轻地闭着眼睛有,想一想今天做过的最开心的事和想要去做的最开心的事。这也是一种休息呀!”果儿没有说什么,但我看得出,她很开心这样去试一试。

放学后,我们也不再追问“睡得怎么样”的问题。其实,不问,我们照样很清楚。只要用心观察,就知道所有的一切,再结合实际情况安排晚上睡觉是否该提前了。

心理学中有“强化”理论,在果儿的睡觉问题中,父母和外界起到的是错误的引导,是负强化;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当对学生要求之切时,正是学生最痛苦、最挣扎之时。适当的预期,对于学生的行为引导能够直到正能量作用。

在贾平凹的新小说《老生》中,提到一个做法:“刘学仁觉得他太能胜任这项工作了,凡是公社开展了任何活动,老皮有了什么指示,他都去各村各寨,大会讲,小会讲,反复讲,讲反复,他比喻要灌输,就和小学生写课文,十遍二十遍地写,才能在脑海里记下来。”

这种讲反复和反复讲,或许有一定成效,但是,永远也脱离不了“洗脑”的影子。

家教心得


家教心得

也许是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的缘故,平时总是责怪、批评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可有时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或多或少可圈可点的地方。就拿我女儿口口来说吧,在幼儿园里她算不上十分地出类拔萃,可她的大度、可爱深受老师和小朋友们的喜爱。做母亲四年多来,虽然一直没有刻意去研究幼儿教育问题,但在不经意间积累下来的几点体会还是很想与大家分享的。

1、别总生活在“比较”里。

孩子性格各异,有的好胜、好强,可有的平和、大度。我觉得孩子这些性格的形式与家庭存在很大的关系,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大人们强化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父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说“xx孩子儿歌背得多好,画画得多漂亮,瞧你一首儿歌都背不出来,画画呢又不喜欢……”“瞧人家有那么多五角星,你怎么那么少呀?”

其实家长说了这些话后早就忘了,可孩子们却很在乎,久而久之,容易使孩子养成样样都要争第一,过分重输赢得性格,而缺少了那种平和、大度的心态和孩子该有的纯真、快乐。

2、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成长故事

从儿女会说话开始,我们家的“从前宝宝”节目就一直没有断过,说起它的经历,这节目还是由我先生开始的。记得有一次孩子缠着爸爸讲故事,可爸爸一直愁不出讲什么,就灵机一动说“爸爸今天给你讲一个从前有个宝宝的故事,怎样?”拍着小手说“好!”那时她还不知道这是一个讲她自己的故事。随着故事的进行,她终于明白了。那一刻她兴奋劲到现在我还历历在目。接下来自然是一发不可收,每当我们有空时,小家伙总是缠着要讲“从前宝宝”,特别是睡觉前。而且每当这时,孩子总是特别认真、听话。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可以讲,讲她的优点、她的缺点、她经历过的事、玩过的地方……这不但丰富了孩子的生活,而且使孩子对自己的成长留下一定的记忆,更重要的是通过总结使孩子从中明白了很多生活中的道理。

另外,家长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把孩子每一阶段的声音、儿歌等录下来,结合“从前宝宝”故事,那样我想效果一定会更好!

家教知识:如何使幼儿养成正确进餐的方法


家教知识:如何使幼儿养成正确进餐的方法

一、循循善诱,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小勺

70%的小班幼儿不会拿勺吃饭,他们大多是在成人过度的呵护中,习惯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他们是真的“幸福”吗?缺少练习的机会的小朋友们,不仅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会不协调,阻碍自理能力的顺利发展,而且对小朋友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极为不利。如何解决呢?家长可利用好听易学的儿歌教会幼儿吃饭的方法:左手扶小碗,右手拿小勺。小勺盛米饭,小嘴悄悄尝,幼儿自己吃,越吃越香甜。家长在家也可以在开口的塑料框上贴个娃娃头或动物头,在碗里放点花生、小糖果之类的,让他们学习用小调羹喂娃娃和小动物吃饭。

二、耐心引导,打消幼儿依赖的心理

班上常常有这样的幼儿,会吃但不愿自己动手吃,一定要等人喂。午餐时经常会有这样的镜头:一个小朋友,小手抱在胸前,手不拿勺也不扶碗,依赖心理和习惯性让他们在这里等着教师来喂。你喂他,嘴张得老大,一吃一大口,不喂就坐那里看。教师说一句,才吃一口,吃的时候也不扶着碗,吃一口就会把手拿开歇一歇,一句话:吃饭真累。对于这样的现象,家长和教师之间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性:坚决动嘴不动手。大人们可以多提醒幼儿,可以坐在旁边看着他,可以帮他把饭热一热,但是,坚决不能喂他。这很重要,家长在家里一定要做到这点。现在随着季节的变化,天气越来越冷了,饭菜也会凉的很快,如果都要等着教师去喂是万万不行的,也不利身体的健康成长。建议家长可以让幼儿先吃少点,再逐渐增加,直到吃完。

三、持之以恒,帮助幼儿改掉挑食的不良习惯

挑食的现象在班上是比较普遍的,其实挑食是非常不好的习惯,不利于幼儿健康,请家长与教师共同配合,来改变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

1、餐前引诱,调动情绪

家长在家里每天吃饭前向幼儿介绍一下菜的营养价值,尽量以正面引导为主;周末的时候可以带幼儿一起去买菜,丰富菜的名字和简单的吃饭,尽量让他们每种菜都要尝试,幼儿园里每天的菜都是做营养分析的;在班级主页上增设幼儿园每周菜谱,让幼儿早有准备,家长在家再丰富一下,鼓励他们都去吃一吃。

幼儿还处在直觉思维的阶段,他们易受具体事物的直接影响,同时幼儿们都非常喜欢模仿大人。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重视每天饭菜到班后的诱导工作。特别是遇到幼儿不太喜欢的菜,家长用夸张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出自己对这个菜的喜欢。如“青椒土豆丝”,有些幼儿不要吃,就可以夸张地用力的闻闻菜的香味,做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这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起来了,就会去吃这个菜,甚至还要添菜。

2、浅尝即止,逐渐加量

不愿意吃的东西摆在面前,是一种压力,非常影响进餐的情绪。这时对量的有效控制,有助于给幼儿减轻心理压力,更容易接受本不愿接受的食物。“浅尝即止”是第一步,尝一小口,试试味道。因为少,所以只是浅尝,压力相应的就会比较容易排除。这一步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得让他的身心慢慢的适应食物、接受食物。“逐渐加量”是一个慢慢的过程,由少到多,大人们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等待。表扬得适时给予,让他的行为及时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给他信心,感受到来自家长和教师的关心。

3、巩固保持,奖励肯定

点滴的进步来之不易,一定要保持住。这时抓住幼儿“爱表扬”、“好表现”的心理,给予幼儿一些言语上、物质上和行动上的奖励,不但会让他的好习惯养成,还会让他更自信。五角星是他们的最爱,是最好的物质奖励。家长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个评比角,准备一些好看的贴纸,每周记录他在家用餐的情况,如果一周下来,幼儿吃的好的,就可以买个他喜欢的小礼物,调动他的积极性。

4、注重幼儿进餐后的卫生教育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他还提到:家庭教育中“娇生惯养”是对幼儿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收拾餐具、擦嘴、擦手这些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就应该自己做,这也是培养自我服务的机会。“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们在家长和教师不断地提醒协助下,慢慢的,从“不觉到自觉”、“被动到自动”,他就能独立去完成,渐渐地就会变成习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可一旦养成了好的习惯,就要使幼儿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促进其健康发展。

习惯养成记:小豆豆自觉完成家庭作业


写这篇时大家会不会觉得豆妈是个超级得瑟狂啊,怎么那么爱显摆啊,好吧,不喜欢的可以用你们的手机、钱包、大钻戒来砸我,豆妈统统收下哈!

先来交代一下豆豆的入园情况:豆豆是今年年初上的幼儿园,本来要上小班的,但是一看小班的小朋友都特别小,年龄基本上差不多,但在里面豆豆是最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小班的老师看面相不太和善,(呵呵,豆妈以貌取人了哈)也有小朋友在哭,怕豆豆受这个气氛的影响不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突然看见中班的老师带小朋友出来做活动,老师是个小姑娘,很有亲和力的那种,豆妈一下子就被那个老师征服了,和园长商量将孩子放到中班,由于是私立的,这点还是比较灵活的,(感觉在北京上公立的幼儿园比上大学还难,外地的小宝贝伤不起啊)中班的小于老师也同意收豆豆,最后豆豆做为一名插班生就直接上中班了,今年9月份又跟着于老师上了大班。

入园前豆豆可以从1数到20,1-9的数字也是基本上都能写出来,只是不标准罢了,写字我们也没有刻意地教过他,给他买了个小擦板,他自己啥时高兴了就写几个,有一天他自己抱着板子过来让我看他写的3字,虽然写的不是很规范,但也让我感到很意外,美美的赞扬了他一番,然后小家伙的劲头更足了,愣是自己学会了与1-9的数字。在这里我总结了一下,豆豆认数字基本上都是从扑克牌上认识的,一边玩一边让他识数,再慢慢地区分大小,边玩边学习,这样效果挺好的,孩子记得快,也能静心地学!

由于上的是中班,从一入园就要开始写字,数字还好些,拼音完全没有写过,而且每个字母一写就是一篇,这对刚入园的豆豆来说压力太大了,每天放学回来又想玩,心里还想着做业,让玩吧还不好好地玩,让写做业吧又拿着笔在那玩,而且还必需是让妈妈陪着,好吧,陪就陪着吧,可人家就是不着急,写一个玩一会,可我这还得做饭啊,再好的耐心也被磨没了,开始对儿子大吼,然后儿子在那大哭,我在一边生闷气,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得有一个多月,最后因为我妈生病然后我就带着豆豆回老家了,在家里的两个月,让豆豆和我哥家小子一起上幼儿园,回家后写的字也少,只要求每个字母写三行,也是有了小伙伴,两个一起比赛,做业就写得超级快,虽然很不工整,要在以前我肯定会给他擦掉让他重新写的,妈妈说,别对孩子要求太高了,会握笔就很不错了,做什么都得有个过程,想想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整天只知道玩,7岁了才上的学,这个急不得,都是慢慢练出来的!想想妈妈说得话还是很在理的,也就没在纠结,豆豆在姥姥家开开心心地过了两个月。

回北京的时候已经是暑假了,到了九月份,又跟着上了大班,我担心大班的学习量太大,想让他在中班在呆一年,可他不愿意,就要上于老师的班,其他老师的班他不上,没办法,只好顺着他了。还记得上学得第一天他就特别兴奋,发了新书,而且老师说他们现在是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了,得给小班小朋友做榜样,回来得时候还戴了一朵小红花,艾玛,这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开心得不得了,每天放学回来后洗洗手开始吃东西,吃完了自己写做业,以前是写两行玩十分钟再写,现在是写一半玩一会再写,前段时间老师教了珠心算以后,回来给我们显摆算算术,我和爸爸夸奖了,而且爸爸还给买了个他钟意的奥特曼玩具,偶尔老师还会给得个“优”鼓励一下,这下一发不可收拾,回家后自己写做业,而且一页的算术题他三五分钟的就做完了,再也不用我陪着写,有时我站他身边的时候,他反道会说,妈妈,你做你的事情去啊,别老看着我啊!遇到写生字的时候也会托拉,然后我就鼓励他,写完了等爸爸回来给爸爸一个惊喜,然后他就很认真的写了,而且老公也很给力,回家一听说儿子做业写完了,就故意做出很惊讶的样子,儿子高兴得都能蹦起来!我发现对于我们的表扬他更再乎爸爸的多些,所以爸爸们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声,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吧!

总结,在孩子学习的问题上,爸爸妈妈们不要急于求成,在我们看似简单的1+1,对孩子来说那就是一道练习题;不要单独给孩子讲学习知识,让他通过游戏边玩边学;对孩子的表现要及时的给力肯定和鼓励,偶尔给些小礼物会,会起到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家教经验:如何从小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教经验:如何从小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托班育儿知识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如何刷牙以防长蛀牙虫时,我们就教给了幼儿一首蛀牙虫的歌,时时提醒幼儿每天早晚刷牙,而且让小朋友亲自示范正确的刷牙方式,小朋友都认真仔细的看,表现的很棒。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例如:我们班的幼儿年龄差异比较大,所以对年龄较大的小朋友来说,自理能力当然不同。有的在自理能力方面表现特别棒,会自己穿脱整理衣服,会自己擦屁股等较难的事情。而有的相对差一些,还需加强练习,所以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3.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在吃饭的时候,像我们班许蓝总是会撒饭粒,经过老师的培养和练习,许蓝已经掌握了吃饭的技巧,进步了很多。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幼儿园小班育儿“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育儿心得:和孩子玩也是一种德行教育


育儿心得:和孩子玩也是一种德行教育

儿子爸爸是个非常非常喜欢孩子的人。在我们有孩子之前,他也很喜欢去逗别的小孩子玩,那时觉得可能是爱孩子才去逗吧。可是等自己的孩子生下来之后,才发现逗孩子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在我们许多大人看来,逗孩子是一件很好玩的事。但于我看来却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目的是逗大人高兴。可是给孩子带来的却是习惯的错位形成及人生观的偏差,也许我说得有点言过其实,但至少这是个人真实的想法。

就拿前几天来说,儿子早上起来拉尿,那尿很黄。自己刚想借此机会教育儿子要多喝水,结果爸爸来了一句:“儿子,你本来就姓黄嘛!所以尿尿黄黄的也正常”。弄得自己哭笑不得,儿子也明知我要说什么,但因为爸爸这么一说,立马就转变了口气,“妈妈,你以后别老是叫我喝水了,爸爸都说我姓黄了。”可气啊。当时就把爷俩狠狠地训了一顿,绝无下次。

成人觉得捉弄孩子很好玩,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理上带来影响。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逗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

行为习惯:孩子需要养成这些好习惯


整理了行为习惯:孩子需要养成这些好习惯,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有个好习惯的孩子,不管去哪里,都会受到大家的喜爱。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好习惯,这会让我们以后更容易成功。那么,怎样才能够拥有好习惯呢?相信大家都知道,好的习惯需要从小培养。

一、好习惯对人生的影响作用

1.克服困难

在困难面前,好习惯的人会去挑战它,不会逃避。因此,一定要让孩子拥有一个好习惯。

2.助人成功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规范去做,如果不讲条理的话,就容易放弃,也容易失败。所以,一个好的习惯能够帮助人成功。

3.容易交朋友

在平时和他人的相处中,需要互相尊重互相忍让。如果自己没有好习惯的话,会容易导致和他人之间出现摩擦,不利于搞好人际关系。

4.做事积极

拥有好习惯的人,做事情有始有终、积极向上。

5.心态好

拥有一个好习惯,意味着拥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也会更加靠近成功,利于孩子的性格发展。

二、要从小培养的好习惯

1.要学会反思

让孩子知道,在犯错误之后,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同时要进行反思,这样下次才不会再犯。

2.做事有计划

一个人做事能不能成功,很多时候与做事情之前是否已经计划好有关系。因为我们经常听过一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做事情有计划,不仅可以使事情做起来简单轻松,而且还能让别人对自己的信心感到放心信任。

3.完成自己所要做的事情

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完成,不要太过于依赖别人,平时也要乐于助人。

4.心态乐观

教会孩子每天都要微笑,这样一来会让自己变得有自信,二来身边的人也会觉得和你相处很愉快。

5.一言既出,肆马难追

一诺千金不管在什么方面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孩子从小就要学会守信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喜欢《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家教心得》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道德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