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能记住父母的这5个时刻
01
你给他全部关注的时候
实际上,这点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高质量陪伴。每位父母都认为自己足够爱孩子,为他努力工作、加班奋战,累趴了还要陪他玩游戏…但在孩子心里,也许情况并非如此。
我无数次看到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时,孩子在一边玩,大人在一边打电话或和其他人聊天,以至于孩子反复重复一个问题却毫无回应。要知道,孩子是很聪明的,陪伴时你是否专心、专注,他一目了然,而如果我们老是以散漫的状态陪孩子,他只会感受到你的敷衍和应付,而不是爱与关注,又怎么能记住呢?
想起一句话“你能给别人最好的礼物就是你的时间。因为给了时间,就等于给了你永远拿不回来的一部分生命。”
其实,孩子只希望父母跟他在一起的时间能真正属于他自己,你的眼里只有他,他的眼里也只有你,彼此享受这个"身心在一起"的美好时分。
02
你让他感到安全的时候
“孩子会记住你在床边为他们驱赶‘怪物’后的安稳,或在噩梦之后拥抱他们的安心。但同样,也会记得你脾气变得像怪兽一样让他们担心恐惧的时候。”
孩子的世界里,总有许多让他们感到害怕的东西,害怕打雷,别简单的丢一句,“打雷没什么可怕的,胆小鬼才怕呢!”,但其实越这样,孩子就越惊恐不安。当然,也不能和孩子一样害怕,抱在一起痛哭或躲在门缝里……
这时的正确做法是保持心绪平和,让孩子知道有爸爸妈妈在,什么都不用怕。或是体会他的感受,告诉他爸爸妈妈小时候也像你一样害怕打雷,长大后就不怕了。如果你还是个学霸,不如给他科普一下雷是怎样形成的,以及楼顶的避雷针如何保护我们的安全…当他明白雷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且哪些情况下不会带来危险时,整个恐惧警报就解除了!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孩子需要克服的外界恐惧已经够多了,你就别再时不时变成一头怪兽增添恐惧气氛了。
03
你和另一半相处的时候
“孩子会记得父母相处的很多细节,无论是亲昵甜蜜还是争执吵闹。”
从生理上讲,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所以他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这超越了对一切事物的渴望。
心理学家说,如果夫妻双方老是把另一半的缺点挂在嘴边,那么孩子反而容易养成这些缺点。
相反,当我们称赞或尊重对方的优点时,孩子也会往好的信息方面去连接。
04
你的肯定和批评
你对孩子的评价,会象种子一样深埋在孩子的心里,就像《时代》说的那样,“孩子的心像水泥,早期的印象会固化一辈子,在成年后,即使花数倍的精力,也不见得能修正过来。”也就是说,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我们肯定或批评他们会记很久、很久、很久。
从现在开始,在每次话到嘴边时,稍加思索吧!记住表扬是让孩子继续努力的有效手段,而批评的目的是让孩子改掉缺点,以后不再重犯,并且能做对的事情。
05
你的家庭传统
“孩子们都喜欢不期而至的惊喜,但对可预测的、能期盼的家庭活动更是记忆深刻。”
其实,家庭传统不一定是盛大的节日,但也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它可以是每周日去祖母家吃晚餐,每年一次的徒步旅行,爸爸生日时必做的一道菜等等。
而孩子对这些家庭传统的记忆超出我们的想象,记得我们家从前年开始,在圣诞节会和孩子一起玩一个自制的家庭游戏,今年因为有别的安排就忘了。但之后某天孩子突然说,“啊!我们今年圣诞节没玩那个游戏,那可是我们家的传统啊!”
所以不要小看了家庭传统对孩子的影响,至少,这会成为他美好的童年记忆之一,也会让他长大后想家时回味不已。
小鹿2岁的时候,我觉得是时候教会她人类是怎么穿袜子的了。
于是,老母亲耐心示范,小幼崽认真观看。
示范完之后,她满脸微笑地看着我,仿佛在质疑我是不是看不起她。
事实上证明,呵,愚蠢的幼崽。
第一次,她没有办法同时把5个脚趾头都放进去,总是套了这个,漏了那个,失败。
第二次,最后两个脚趾头没进去之前,就开始扯袜子,失败。
第三次,穿反了,脚趾头伸到了脚跟处,失败。
第四次,脚趾终于进去了!
但是...怎么都挪不到最前面,失败。
......
看到这个情景,我就在想,小马小羊生下来半小时就能站立小跑了,爬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生的幼崽,为啥2年了还不会穿袜子啊?
只是袜子啊......
好气哦!
不过想一想,她现在连大小便都无法控制,你还能要求她啥呢?
对不对?
于是我很温柔地摸着她的头,露出含糖量超标的微笑,告诉她,没关系,你已经很棒了。
几天后,我从厨房出来,看到有个小东西背对着我,在沙发上鼓捣着什么东西,她太专注了,我走到她很身边时,她都没发觉。
天啊,她在练习穿袜子,而且已经成功穿!上!一!只!了!
不知道妈妈们,有没有这种感觉,看到孩子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努力成长着,就很容易泪腺爆发啊。
再想想细节,想想那小背影,想想她用自己的小手独自撑开那有点紧的袜口,努力把自己的小脚趾完全放进去....
一想到这,我这个老母亲就会留下不争气的眼泪。
小鹿学会穿袜子的情景,将会永远储存在我的脑海中,永远无法删除。
而小鹿呢?
时隔多年后,是否还会记得,曾经的一个晚上,她的母亲陪着她一起反复练习穿袜子的场景;
是否还会记得,她把穿着袜子的小脚伸到我面前时,我的喜悦和热泪盈眶;
是否还会记得,喜悦和热泪盈眶后我给她的大大拥抱。
美国《时代周刊》总结过,孩子一生中最能记住父母的五个时刻。
看到这种内容总会自身检视一下,回顾自身,回顾周遭,回顾过去的时光。
做父母的到底会给孩子的脑海中留下什么,孩子能够真切地记住我们什么,我们也想知道答案。
1、你让孩子感觉到安全的时刻
小鹿上一年级的时候被一个男孩欺负了,男孩把这件事当作玩笑话讲给了他妈妈听。
我和男孩妈妈互有微信,私下里关系也不错,后来她在电话里跟我道歉,并且说了这件事。
原来男孩觉得小鹿是个小胖墩儿,并且还当着小鹿的面嘲笑过她。
快要上课的时候,他故意伸脚绊了小鹿,小鹿摔倒在过道,好多人都在笑。
听完之后,我特别心疼女儿,因为她跟我说过,她喜欢李轩昂(就是这个男孩),还害羞的说,长大后我想嫁给他,当然,我把这个当作孩子之间最美好最纯真的倾慕和喜欢。
当时的她肯定很伤心吧。
这件事情发生后,我一直在等着小鹿向我倾诉这件事,可是,她没有。
她没有再提及这件事。
有天晚上,我给她讲了一个关于“生气汤”的故事。
故事很简单。
小男孩霍斯这一天过得很不开心,有一箩筐的烦心事,他带着一肚子怒气回家。
但是,他妈妈却说要煮汤。
当水滚开时,妈妈对着锅子大叫,她要小男孩也照样做。
他们还一起对着锅子龇牙咧嘴、吐舌头、大声敲打锅子。
最后,小鹿被这个故事吸引了,她紧紧地抱着我,眼圈泛红,也不说话。
她越这样,我就越心疼。
我对她说:“宝贝,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可以陪着你,难过了就可以哭,我会像霍斯妈妈一样和你肩并肩站在一起...”
说完后,她开始止不住的大哭,声音越来越大,几乎用尽小小身体里的所有力气。
那一次她哭了整整20分钟,而我就在旁边默默陪着她,抱着她。
她感觉到了安全,感觉到了依靠,这让她放弃了隐藏,放下了顾虑,好好的哭一场,释放自己。
让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自由自在,踏踏实实地哭泣,真的是我们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了。
长大后,孩子就会发现,能哭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因为情绪无罪,哭既不伤害别人,也能放过自己。
2、你给予孩子全部关注的时刻
前段时间,忽然想把小时候发生的趣事记录下来,万一哪天记忆力忽然不顶用了,忘记了怎么办。
正当我来了兴致想要提笔写下来时发现,能记住的事情一辈子都忘不掉。
我清楚的记得二十几年前的夏天,我爸坐在大树下跟我讲着动人故事,我们身边有清凉的西瓜,满天的星星和此起彼伏的蝉声。
那个时候,我感觉爸爸身上散发着我最爱的棒棒糖的味道。
这些画面在我脑海中太清晰了。
我想,小鹿长大后想起我全身心陪伴她的种种细节,比如我们一起看书,一起去乡下摘草莓,一起蹦床......
心里也会升起阵阵温暖吧。
心理学家李雪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我的一位来访者喜欢打篮球,小学时候,有一次打完篮球身体畅快淋漓,带着这份满足和快乐,儿子迫不及待的想回家和爸爸分享。
刚说没两句,爸爸立刻接过话鼓励孩子:打篮球,这个爱好很好啊,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力,你要好好坚持下去,打好篮球!
听完这句话,儿子感觉身体里流动的能量一下子全被憋回来,淤堵在心中,愤怒却又无从发泄,因为爸爸没有说错任何话。”
对,这位老爸说的没有错,但是孩子想要的是“我想和你一起分享这份喜悦和满足啊!”
你能看见他当下的样子,当下的感受,你能感受到他的满足,你也能看见他的难过。
所谓高质量的陪伴,全身心的关注,莫过于此。
3、你和另一半相处的时刻
前段时间有篇很火的文章叫《爸,你早就不爱我妈了吧》,父母是否相爱,孩子十分明白。
孩子会记住父母相处的很多细节,无论是甜蜜亲昵还是争执吵闹。
文章里有段话是这样说的:
“相恨相杀的父母,在孩子心中种下恐惧和悲伤,让他穷尽一生也难以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
相亲相爱的父母,在孩子心头撒下安稳和阳光,让他拼尽全力也要找到自己心中那片芬芳。”
我跟鹿爸恋爱的时候,有次他给我发了一张图,图片是他偷拍他爸妈去扫墓的情景。
末了发来一句话:“他们爱了一辈子,我也想和你肩并肩一直到老,我爱你,除非更胜往昔,永不平淡......”
一方面佩服小鹿爸的情话技能,一方面羡慕他爸妈的爱情。
他爸妈相亲相爱了一辈子,到现在每周都会出去约会,一起去吃好吃的东西,去钓鱼,去拍照,去打牌。
孩子看在眼里,放在心里。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
4、你肯定或批评他的时刻
如果从小父母说你是善良的,你潜意识里也会认为自己就是那么善良的人,所以会一直保持善良的行为,因为你觉得那像你。
如果你的父母总是恶毒地批评你蠢,长大后你就自认为表现出聪明时是偶然,表现出笨拙才觉得“像你”。
这就是肯定和批评的力量。
我朋友小爱跟很多人一样,童年里最痛恨“别人家的小孩”,但最伤她的不是这种比较。
是她妈妈不分场合,不分时间,随时随地跟来家里的客人“分享”她的糗事,事无巨细地吐槽她如何不懂事。
客厅离她的房间很近,她妈妈边说边笑,声音透着墙壁直穿她的心脏。
有几次她真想冲出去,告诉妈妈,求求你别再说了。
但是她不敢吱声,不敢反驳。
因为只要她一冲出去,说的话做的事就会成为她妈妈下一次吐槽的谈资。
每次提到这些事,小爱的胸口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一样,这也成为她心中难以磨灭的痛。
虽然我希望小鹿可以尽力做好每一件事,但我不会让她活在批评,比较,贬低,怒骂的阴影当中。
就像她当初学穿袜子一样,如果我当时没有控制住自己的脾气,直接吼了过去“穿袜子都不会,笨死了”也许就没有后来自己偷偷努力的后续剧情了。
5、家庭固有的传统时刻
《时代周刊》里说:“孩子们都喜欢不期而至的惊喜,但对可预测的,能期盼的家庭活动更是记忆深刻”
那是你与孩子们心照不宣的仪式感。
“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现在年味变淡了,但几乎所有人都会记得小时候过年的场景。
我也是,我记得每一个节日的场景,特别是元宵节。
因为到元宵节的时候,我就可以拿着妈妈捏的面灯到处走街串巷,里面的香油滋滋的冒着香味,对妈妈热切表白就是“这个真好看真好吃”。
工作过后,再也没有机会和父母一起过元宵节了,但是我妈会坚持做面灯,年年如此。
去年的元宵节,本打算像平常日子一样糊弄过去,吃点汤圆,发个朋友圈。
看到我弟给我发的图片,眼泪就绷不住了。
还是想给妈妈表白一句:“这个真好看,肯定很好吃”
无论离家多久的孩子永远不会忘记家的味道。
孩子最能记住父母的5个时刻说完了,你会发现孩子能记住的,永远不是你给她买了多少玩具和漂亮衣服;她能记住的,永远是她想拥有的,她想感受到的,她想看到的。
这些也都会是她永远铭记的。
孩子能够记住爱,此刻开始我们就可以创造爱,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孩子记忆中的繁星点点,灿烂星河。
这几日回家,姥姥经常跟我抱怨:小温馨一点都不听话,总是唱反调,爱把对她说的话当耳旁风,听到当没听到一样。这样的问题不只是小温馨有,相信其他的家长也经常会遇到。面对孩子不听管教,作为父母确实也非常头痛。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昨晚上姥姥给小温馨倒水洗脚,小温馨也非常喜欢洗脚这件事。倒完水之后她很自觉的脱掉袜子,撸起裤子,拿了一个小板凳坐下来准备享受洗脚的乐趣。这时姥姥催促着说:“宝贝啊,你快点洗啊,洗完姥姥也要洗。”小温馨洗了三五分钟,姥姥边叫她起来,边准备拿毛巾给她擦脚。
这时,小温馨开始把小手伸进水桶里拍打捣乱起来。姥姥一看她把衣服袖子都弄湿了,立刻喊道:“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快点起来,别洗了。”说着强势得将小温馨抱起。可小温馨根本不听也不配合,双手伸到水里,袖子大面积湿透了。姥姥气得打了她的小手,责怪她不听话,总调皮捣乱。
孩子本身就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小温馨很享受洗脚的乐趣,如果姥姥不在一旁催促着她,强迫着她,她应该会继续开心的享乐着。可孩子是敏感的,当她发现自己要遭到强迫时肯定会做出一些事情来阻止。于是,她就故意的开启捣乱模式,把小手伸到水里,然后弄湿了衣服。
我跟姥姥商量,孩子三岁多了,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在洗脚,就不要去干扰了,你一直说她也未必会听,倒不如让她再多洗一会脚,强迫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孩子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们干嘛要以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呢?如果孩子不想配合,我们就觉得孩子不听话。孩子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如果突然遭到阻止,又怎么能听我们的话?
昨天晚上在和小温馨去饭店里吃饭,paul和姥姥找了个靠近沙发的位置坐下,而小温馨却不乐意,自己找了另外一个位置坐下。任凭paul和姥姥怎么喊,她都不理不睬。Paul在一旁埋怨:“这孩子怎么一点规矩都没有,和她说话爱答不理的。”后来,我跑去paul的位置坐下,小温馨也大哭大闹得跟了过来。
我给她擦掉眼泪,一边安抚着她的情绪说:“宝贝,你这样哭闹是不对的。这个是公共场所,是不允许大声喧哗的地方。如果你再这样,妈妈只能让你出去了。”小温馨立刻停止了哭闹,我试着抱她到我的腿上,继续说道:“爸爸和姥姥已经选好了位置,那么我们就一起坐在这里。”说完,我拿起桌子上的号码牌告诉她:“你看,待会工作的阿姨会根据这个号码牌上菜,我们既然坐在了这个位置,就不能乱换了。知道吗?”
小温馨拿着号码牌安分得坐在我的腿上,随后上菜的阿姨也过来了,小温馨也识趣的将牌子递给了她。Paul一直觉得小温馨比较听我的话,所以很多时候都会让我去和小温馨交流。但我怪他态度太过强硬了,遇到问题只会去制止和强迫,而不懂得先和孩子沟通,倾听她的需求。孩子其实很好哄,她并不是不想搭理你,只是她知道你已经坐在了这个位置,和你说了也没用。既然你都不会配合她一起坐她想坐的位置,那她又怎么愿意听你的话呢?
日常生活中,我也经常会对小温馨发号指令,比如说好明天去游乐园玩的,可第二天早上她一直赖床不肯起来,喊了多次就是没有用。当发现都快到中午十二点了还没出门,我难免也喊得声嘶力竭。
后来我换了一种方式,走到她的床边,悄悄地告诉她再不出去玩游乐园就要关门啦。然后假装要离开的时候她突然爬了起来说:“妈妈,你快点给我穿衣服,我要出去玩呢,不然时间来不及了。”看看,这个时候小温馨比我还着急呢。所以,不要觉得孩子不听话,想想是不是换一种方式会更有效果呢?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理解事情的程度,我们不能任何事情都以我们的节奏为主。当我们在和孩子提要求的时候,要看看孩子是否正在做自己的事情,不要时不时的去打扰,这样不仅引起孩子的反感,还容易导致孩子专注力不集中。
我们总是认为自己高高在上,孩子小,就该听我们的决定。大吵大囔的结果基本无济于事,想让孩子听你话,首先得反思自己的行为。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的身教示范。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不要靠打骂去驯服孩子。
孩子就是孩子,她也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何况每个孩子的性格也不一样,所以教育方式也会不一致。如果你只是隔空对话,不尊重孩子的需求,那么她自然也不会尊重你。当我们在和孩子设定规矩,树立威信时,也别忘了让孩子缓冲一下。孩子的成长路上,慢慢来。
育儿观念: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许多父母都不太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是替孩子完成,希望能为孩子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实,责任心是孩子做人、成人的基础。因为有责任心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道德水准,否则他就不可能对事情负责任。责任心也是做事情的标准之一,没有责任心就不可能认真去做事。
美好教育认为:父母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的好习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听取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建议。父母可以适当地与孩子谈谈家里的花销添置及人事来往,并请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请孩子出主意想办法。当父母经常聆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有价值的建议的时候,孩子就会在心中产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2.不要鼓励孩子告状。如果孩子常在父母面前说别人如何如何,那么,他就是在学着怪罪别人。作为父母,您要是听从孩子的告状,就等于是对他们说:“妈妈会帮你处理这些事情。妈妈知道你还太小,应付不了这个。所以只要任何应该让妈妈知道的事,就要告诉妈妈。”这种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一般来说,对孩子的告状,妈妈应该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不喜欢你打别人的小报告。”当然,父母必须考虑到安全的问题。如果别的小孩正在做比较危险的事情,孩子跑过来告诉你,你肯定要重视。
3.让孩子心中有爱,关心他人,善待他人。父母要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心,必须要求孩子主动关心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父母生病的时候,让孩子学会照顾父母。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鼓励孩子给父母送上一份生日礼物。
4.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父母要把每件要求孩子做的事情,对孩子交代清楚,保证孩子能完全理解。耐心指导孩子做家务,以鼓励、表扬、奖励等方式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反馈。
孩子需要适应期,很容易理解,老师需要有一个和宝宝相互了解、相互适应的过程,也容易理解,那么家长为什么也有适应期呢?
这里所指的家长是指带养宝宝的人,她可能从宝宝出生一直带到宝宝入托,在此期间和宝宝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影不离。一旦宝宝上了托班,便有失去一样随身物品的感觉,每天好像掉了什么东西,很不习惯。于是宝宝不在身边的时候,脑海里总牵挂着,担心宝宝的冷暖和饥饱,担心宝宝的情绪。此时家长已经不知不觉有了焦虑情绪。
家长如果能正确理解这种适应期,相信老师会照顾好宝宝,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适应新环境,有坚定的信念让宝宝去经受这种必要的锻炼,那么这种适应期就会顺利度过。
有的家长喜欢躲在教室外面偷偷地观察孩子的情况,这样做对孩子是不利的,因为孩子迟早会发现那一双熟悉的眼睛(孩子尤其是不会说话的孩子心灵感应的能力特别强),一旦发现,孩子对班级活动就会失去兴趣,便会不停地寻找,找不到就会哭。如果长期有一双眼睛在悄悄观察她,可能会引起孩子心理焦虑甚至会让孩子养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请相信孩子有无限的潜能,请相信老师有无限的爱心。因为这是让宝宝健康成长的唯一的选择。
一、让孩子获得友谊。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学会怎样进行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二、给孩子一定的决策权。孩子对于强加给他们决定都是排斥的,是指导还是控制孩子的行为,对他们性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
三、教会孩子调整心态。当孩子陷入痛苦或忧虑之中时,父母应当帮助他们找到摆脱的方法,如采取听音乐、阅读、骑自行车或与朋友交谈等方法,让孩子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尽快恢复愉快的心情。
四、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家庭收入特别丰厚的孩子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愉快,他们只不过对所拥有的感到满意。过分的给予会使孩子产生“获得就是幸福的源泉”的错觉,这种基于物质满足的愉快往往难以持久。
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为孩子提供各种活动和多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必要的引导,以培养其爱好。如果孩子能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孩子可能会感到更加快乐。
六、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愉快的性格形成主要得益于父母所创造的环境。著名心理学家法迪斯说:“在孩子学会语言之前,他们是从感情的氛围中得出自己的结论的———这个世界是一个令人忧虑、愤怒的地方还是一个安全、愉快的乐园。”在幸福家庭里成长的孩子成年后具有乐观性格的,比在不幸家庭里长大的孩子要多得多。
乐观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具备的,但是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拥有乐观的条件。只要家长们能从小就培养孩子乐观的去待人待物,那么孩子以后也会具备乐观的品质。千万不要把悲观的情绪灌输给孩子,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生活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相信《育儿:家长要时刻记住自身的责任》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开学家长要做好准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