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笔记:宝宝的计划

11-10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育儿笔记:宝宝的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育儿笔记:宝宝的计划周日早晨,和宝宝一起吃早餐的时候,她突然冒出一句话:妈妈,我想换座位。妈妈很疑惑:换什么座位?宝宝回答说:妈妈,坐我前面的那个女孩子老是抢我的文具,经常拿走我的铅笔,还把我的卷笔刀拿去送给她旁边的小男生。我想跟老师说,让老师给我换座位。

妈妈听了之后,在想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问宝宝:那以前她抢你东西的时候,你是怎么办的了?

宝宝说:我就跟老师告状,让她还给我。

妈妈说:那你每次都告状,除了她每次把东西给你,她以后还有没有抢你东西了?

宝宝说:还是抢

妈妈说:对啊,同样的办法用了三次,还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就要考虑其他的办法了。而且,你看老师去找老师告状,能解决那一次,但是不能以后她还是那样子啊。老是告状也不是很好的解决办法嘛。要不下次她抢你东西的时候,你也抢她的?

宝宝说:那样啊,我抢不过她怎么办?

妈妈心想,也对啊,就宝宝这个温顺的性格,也抢不过那性格火爆的孩子啊。宝宝以前还说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妈妈可不能这样教她。而且,还是要让孩子自己学着解决问题,不能每次都是妈妈冲锋在前,老是去找老师解决。再说,孩子温顺的性格,在一些强势的孩子面前就显得懦弱,如何让她学会保护自己,内心学着坚强也是要注意的内容。

之后,就带宝宝出门办事,到了晚上睡觉之前,妈妈问宝宝说:宝宝,她喜欢跟你玩吗?下次她要跟你玩,你就说再抢我的东西,我就不跟你玩.

宝宝很为难的说:妈妈,她都不跟我玩的。她跟泡泡玩,不过泡泡也是我的好朋友。不过我每次带到学校去的芭比书,她喜欢看的。对了,我还要带一个口红橡皮去幼儿园,我的好朋友让我带去给她看看。然后很高兴的去拿橡皮。

过了一会,妈妈整理好思路,开始给宝宝出主意:宝宝,妈妈现在想出了ABCD四个计划,应该可以帮你搞定她。A计划,明天你带一本你最喜欢的书去,让她看着眼馋,要是她要看,你就说,爱抢我的文具,我也不愿意跟你分享。这个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要让她感受到她所做的事情让你难受的地方。当你在拒绝他的时候一定要表情严肃,态度坚决,知道吗?要让她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B计划用你的口红橡皮。C计划,泡泡是你们两个人的好朋友,你是不是可以和泡泡沟通一下,让她跟那个小朋友说一下。你们都是好朋友对不对?D计划实在这三个办法不行,你再去找老师商量,看老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再找老师之前,你要想好怎么跟老师说,要把这个事情描述清楚;什么时间跟老师说,最好选一个安静的时间,老师可以有时间认真听你的话;然后是找哪个老师说比较能理解你的意思,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宝宝说:好的,我明天先试试前面三个办法,要尝试了才能知道。时间就在晚上放学,小朋友都走得差不多的时候。就说,老师,谁谁谁老是抢我的文具,能不能帮我换个座位?

妈妈说:行啊,先试试前面的几个办法。过两天再看,要是实在没作用,你找老师的时候要清楚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我相信老师一定为帮你解决这个办法的。

周一早晨,在家吃早餐的时候,妈妈说:宝宝,我来扮演你前面的那个女孩子,你来演你自己,看你怎么跟她表达,好吗?

角色扮演完成之后,妈妈说:OK,实在不行,妈妈这里还有E计划了,所以,不要担心。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当中,性格强势霸道的孩子也不算少数,如何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寻找方法,保护自己,而不是一味的要父母的出面。结果如何,还要看后续发展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笔记:严厉的爸爸


育儿笔记:严厉的爸爸

在逍逍遥遥的眼中,爸爸是个充满幽默感、积极乐观的人。只要他在家,兄弟俩经常是笑料不断,格外地疯狂和快乐,以至于不舍得按时入睡,上了床还在叽叽喳喳。然而,爸爸却又不总是那么让人快乐,他对儿子们要求很高,很严厉,虽然快乐的时候很疯狂,但爸爸要是严肃起来,也是最可怕的呢。

逛公园、上街走累了,只要逍遥爸在,大多是不会答应孩子们要抱着走的要求。“你们是男子汉,不兴要抱的,自己走。”他总是这么说。即便是累到气喘吁吁,愁眉苦脸——既然出来了,就要自己走路,坚持就是胜利。有几次奶奶心疼孙子,硬是抱起来,结果是奶奶和孙子一起被批评。

小孩子对付大人,最常用的一招就是撒娇耍赖、皱着眉头脸装可怜,甚至哇哇大哭。这一类的行为被逍遥爸遇到的话,结果总是很惨。“有话好好说,不准耍赖,不准哭!”不但不准耍赖和哭鼻子,更不准任何家人去哄去劝,严重起来还会被老爸打屁屁呢。

逍遥胆子比较小,而且害怕困难(这点遗传自妈妈),上楼梯爬坡,一抬腿就哼哼唧唧喊累,习惯要大人牵着抱着(这是奶奶每次上下楼梯都特意拉着逍遥而导致的);在儿童乐园遇到又长又陡的滑梯,总是直截了当地说“不敢玩”;在公园里遇到高一点的台子,立刻畏畏缩缩,不敢跳,怕摔跤。爸爸很不喜欢你们这样的脾气,所以只要有他在,爬楼梯不准扶栏杆也不准大人拉;再高的滑梯都要勇敢滑下来;该跳的台子就不能用爬的。

月牙塘公园的湖边有一个石滩,上面的石头大如橄榄球小如拳头,逍遥一踩上去,立刻摇摇晃晃,忙嚷嚷着不再走石头。我和孩子奶奶说,石滩那边可以玩水呢,来,牵着走。逍遥赶忙牢牢地拉着大人,逍遥爸却拉开我说:“不要牵,应该学会自己走,摔跤也没关系。”两个小子急了,先是缠着妈妈和奶奶非要牵,看老爸态度坚决,只好放手,但一步都没有勇气迈出去。

几番僵持之后,遥遥想开了,素来了解老爸说一不二的脾气,干脆就鼓起勇气走了几步,摔了一跤,赶忙爬起来接着走;逍逍比较谨慎,我们劝说了很久,他一会儿四肢着地尝试着,一会儿向奶奶伸出小手,反正就是不迈步。奶奶在一边求情,反复地说,还是牵着吧,他一个人走不了。我看逍逍的样子好可怜,心里也恨不得过去牵他,但嘴上还是附和着逍遥爸对儿子说,摔跤没关系,其实很容易的。“不管怎么样,今天你必须自己走出这片石头地。”爸爸说。逍逍哭丧着脸,奶奶也哭丧着脸,祖孙俩一副绝望的样子。

当然,几番犹豫之后,别无选择的逍逍还是万分小心和紧张地迈出了步子,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但最终还是自己走出了这片石滩。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如这片石滩,逍遥遇到困难,困惑退缩的时候,逍遥爸总是会对儿子说:“没有人可以帮你,自己去想办法。”

老人们娇惯溺爱孩子的种种行为,在逍遥爸面前总是遇到阻碍甚至斥责。家里的争吵,有90%都是发生在老人和逍遥爸之间——为了逍逍和遥遥的教育问题。奶奶说他态度太严厉了,好像把逍遥看成大人一样的要求和对待;外婆说他不懂得理解小孩子,“谁家的小孩不犯错误不撒娇,小孩不都是哄大的吗?”

我呢?当逍遥爸和老人争执的时候,我总是站在他这边,替他说话。可有时候看着孩子被爸爸骂,伤心地哭泣着,惊慌失措的样子;或是有时候做错了事情,一见到爸爸就战战兢兢担心被惩罚的紧张样子,还是心疼得要命。只是我不会当面去阻止他或者护着孩子,我总是由着他用他的方法教育,并试着去理解他,等事情过后觉得需要再慢慢跟他谈。

从逍遥很小的时候,他就对儿子要求很严格,给儿子们订立了很多规矩。如有一次爷爷奶奶回家,逍逍不愿去说再见,最后被爸爸吼着去,哭着说的再见。无数次因为儿子不听我的话,或是淘气让我伤心了,最后都被爸爸说到哭起来。

可是,逍遥爸在有些问题上却出奇地耐心。从责骂孩子的原因上来看,我和他是完全不同的。我对儿子说,生气、大声说话都是不好的,下次妈妈如果生气了骂你们,你们就提醒妈妈,要妈妈不生气,不骂人——我遇到问题总是选择哄和劝,责骂孩子通常是因为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气了才大声起来。而逍遥爸呢,他比我善于控制情绪,有时候我生气了他还很平静,所以他大多不因为生气而斥责孩子,他批评和责骂孩子是为了教育,斥责孩子是他的教育方法。虽然我有时候也为了教育而斥责孩子,但基本上我认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凡事都应该以好言相劝为主。

比如,孩子不吃饭,在吃饭时磨磨蹭蹭,或是故意嬉皮笑脸不好好吃,我经常会生气,最后是凶巴巴的吼着他们吃完饭;而逍遥爸在这样的问题上却很宽容,很有办法。他会原谅儿子们的磨蹭,笑容满面地用奖励和笑话“引诱”儿子吃饭。又比如,孩子们把玩具洒得到处都是,我和逍遥爸都会要求他们自己收拾,但他们在我面前却很难真正地独立地把玩具收拾干净,最后都留给我收拾了;而如果面对的是爸爸,不论如何他都会催促着儿子自己把玩具收干净。再比如,从外面回家看到奶奶,我们会要求逍遥叫奶奶,但逍遥有时候怎么要求都不开口,忙着去玩。这时候我会放弃要求,而逍遥爸则有可能为一声“奶奶”而严厉地斥责他们。

有一次谈起教育问题,我跟他说,我觉得你对孩子太严厉了,他们经常都在被你批评,这样他们会不喜欢你的,其实有时候哄哄他们就会没事的,你偏要不断地责骂他们。你总是说他们胆小,说他们不听话,这样不好,你应该多多鼓励他们而不是总提起他们的缺点。这样会给他们留下“我在爸爸眼中就是这样一个不好的孩子”的印象。

他则告诉我,他责骂孩子就是为了让他们思考。逍遥爸教过成百上千个学生下棋,有些从小家长舍不得打骂的孩子,到了他那里一样要被他责骂,甚至有时会被打。但是,每个孩子都喜欢他,很多孩子周末宁愿不去玩不去休息,都要到会馆去学棋;孩子们在他那里都会被批评,却还是那么喜欢和相信邱老师。孩子在他那里学到的不仅是如何下棋,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是的,学生时代虽然最怕严厉的老师,但心里也知道,从严厉的、高要求的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也最多。

逍遥爸并不赞成那些所谓的赏识教育,永远都告诉孩子你是优秀的,你很好,让孩子没有危机感,在一种自我欣赏,自我满足的心态中成长。他总说,他棋馆那些成才的学生,无一不是在严厉的家庭教育中培养出来的。现在他要给儿子的正是适当的挫折感、危机感,明确地告诉孩子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让他们知道自己永远都需要不断地努力进步,为此时常让孩子紧张一点、受一些气、吃一些苦是完全必要的。他不想让儿子在家人的呵护中如小皇帝一般地长大,在宽松、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难成为优秀的人。即使是三岁的小孩子,他也希望他们养成不松懈,不断努力的习惯,希望他们学会思考。

这些道理,是我从与他的一次次沟通中总结出来的。从一开始的排斥到后来的理解再到现在,我已经开始充分地支持他的这些观点。“那么,我应该怎么做呢?”我问他。“你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自然一点就好。”他对我说。偏偏我并不自然。我经常是控制不住情绪责骂了儿子以后,又跟儿子说,妈妈不应该生你的气,妈妈不应该骂人……这种时候的我很矛盾。不过,在了解了他的这种教育方法以后,我还是比以前更明确了自己的方向。

一直都希望自己是个温柔和好脾气的妈妈,尽管做到这点难度很大,但我还是尽量去做,并希望当儿子长大以后,回忆中的妈妈是面带微笑的、柔和的、美丽的。所以,虽然我做不到像他那样对孩子严格要求,但我们的教育方法并不互相冲突,所谓严父慈母,我一直在努力成为一个“慈母”,也为我的儿子有一个优秀的、明智的“严父”而欣慰。

可是,老人那种无条件的溺爱,有时候真的是很糟糕……

育儿笔记:莫错过育儿的美丽时光


育儿笔记:莫错过育儿的美丽时光

琪琪上幼儿园之前一直是奶奶和姥姥帮忙照顾,我自己只有周末带孩子。以前还觉得很开心,有小孩和没有小孩一样。可是自从琪琪上了幼儿园回家跟我们一起生活开始,我才知道,我错过了很多很珍贵的回忆,我和孩子之间的美好回忆。突然感觉到很对不起孩子,所以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自己照顾她。

首先学习的就是做饭。虽然琪琪在幼儿园吃过晚饭才回家,但是我还会给她做一些汤或者稀饭。争取每天都能让她尝鲜的同时又兼顾营养。到了周末,我会挑战高难度。包一些饺子。用菠菜汁或者胡萝卜汁和面,颜色好看,孩子能也多吃几个。我目前的宗旨是孩子身体好才是第一位。

每天晚上我会让琪琪看一些她爱看的动画片,她喜欢看宝贝一家亲节目。有一只熊妈妈和一只熊宝宝做亲子操,每当看到这时琪琪都会让我和她一起做,而且做得很认真,很开心。看到孩子开心我就会很满足。晚上临睡前我给她规定了“上课时间”和“讲故事时间”。利用将近一刻钟的时间复习外语单词,认识2个生字。目的不是必须让她会讲会读,是让她明白她必须能坐得住,必须认真学习。能坐得住我觉得很重要,我个人经常会和老师沟通孩子上课的纪律情况。琪琪属于活泼好动的小孩,所以上课经常坐不住。一开始我很严厉的批评过她。后来我觉得那样做是不对的。通过每晚规定的“上课时间”我觉得有了大大的改善。从一开始很排斥,到现在主动认真。她明白了必须坐得住才能听得懂,学得快,记得牢。我也会给她一些“奖励”,但这些奖励并不是物质上的。而是一个简单的拥抱或者亲亲她的小脸蛋。这时她就会特别开心,特别满足。“讲故事时间”是琪琪最喜欢的,我给她买了很多故事书,每晚讲3个故事,让孩子自己选择。每次讲完以后我就会问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告诉了小朋友什么道理?她不一定能答的对,但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她能够精神集中,明白一些道理。

通过将近2年的时间,使我明白照顾孩子和教育孩子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生了她就有责任要把她照顾好。母爱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代替的。也许我做的还不够好,但我会继续努力,用我最大的能力让我的小公主健康快乐的长大。

育儿笔记:小趣事


育儿笔记:小趣事xx小家伙手里攥着支彩笔,坐在床上,嘴里不停地嘟囔着“太阳、月亮、星星”,我说:“大白天的,哪来的星星?”小家伙的爸爸开玩笑随口说“我告诉你怎样白天看见星星,你拿根木棒,对着自己的头一砸,就能看见星星了”我没理会小家伙的爸爸,却瞧见xx小家伙正用彩笔敲自己的头。我晕!(以后严令小家伙的爸爸不准当着xx小家伙的面胡说)

早上起来让xx小家伙喝水,xx小家伙东爬西转,不肯过来,我喊“小同志,快过来喝水”小家伙的爸爸说:“不要叫小同志”我说:“不叫小同志叫什么?小朋友?小乖乖?小宝贝?”xx小家伙答:“丫头”

上午,想拿奶奶的眼镜玩,我不让她玩,把眼镜盒放在了小桌子的最里边,xx小家伙便使劲去够眼镜,身体一会向左挪,一会向右移,小脚还踮起来,无奈距离太远还是够不着。终于,她放下了踮着的小脚,两眼盯着眼镜盒,抬起小手对眼镜盒招起手来,嘴里叫着“过来,过来”。眼镜盒是当然不会过来的!(等下午小家伙的爸爸由于需要移开了挡在小桌一侧的东西,xx小家伙趁机绕到小桌一侧,拿到了眼镜盒,此时还不忘扭头对我一笑以示炫耀)

育儿笔记:孩子,别掉了


育儿笔记:孩子,别掉了昨天我带**去据扒,其实是想多点锻炼一下他的精细动作。他单纯拿叉或者单纯拿刀的力度和动作都不是特别好,更何况他双手协调性的据扒的时候更是滑稽得不得了。他经常掉刀和叉,他掉第一次的时候,我告诉他,再掉你就不用吃了!可是,他还是掉了,我也不可能真的不让他吃,我就说:“你不许吃这个小米粥了”。接着我换了一种说法:“你再掉的话,自己去找服务员道歉,请求她帮你换个新的”,然后,他第二次还是掉了,我让他去履行承诺,他拿着刚掉在地上的刀,动作很僵硬、表情很不自然地走到一位服务员前面,把手里的刀递给她,却一言不发,服务员也很聪明,立即拿去换个新的来,等服务员拿个新的刀来的时候,我跟**说:“你要跟姐姐说什么啊”?他竟然跟姐姐说:“谢谢”!他不是忘了自己要说些什么,而是怕道歉,怕姐姐对他发脾气,而且他知道,道歉的感觉不怎么好,他过不了自己心里那道坎!然后我又跟他说:“你昨晚第一次洗碗很棒哦,但是洗碗是不是很累啊?那姐姐帮你洗这些刀叉也会很累的哦,如果你再掉刀叉的话,我就带你进去他们的厨房,把你弄脏了的刀叉洗一遍”。幸好,我**没再掉了,否则,我就真要履行诺言了。

其实,我知道他掉刀叉是因为精细运动不好,但另一方面,没有认真的去注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不能即时就改善他的精细运动,但我可以尽量的让他有这个意识,去认真的注意!

现实条件我们或许没办法改变,但是教育的理念和意识都是可以及时灌输和改变的。

育儿笔记:爱要张弛有度


育儿笔记:爱要张弛有度天气越来越热,夏日消暑西瓜是个很不错的水果,香甜多汁,还爽口解渴,所以基本每天都会切半个西瓜大家一起分享。

甜甜的西瓜,好像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小的时候我会给xx切成小丁,剔除西瓜子,用小叉子给她叉着吃,这样既不会弄一身汁水,也省了吐籽的麻烦,而且我都挑西瓜心,选择甜的地方给她。

xx慢慢的大了一些,开始有意的锻炼她,吃西瓜也和大家一样,捧着一块吃,但小家伙也聪明的很,每块西瓜吃到过半总想要换新的,如果是和我或者xx爸在一起,肯定是不行的,我们会直接拒绝,如果想吃,每块瓜都要吃完,然后再吃新的。可有时和老人在一起就不一样了,奶奶会让她每块瓜都咬一口,然后奶奶吃剩下的。我事后说过一次,但根本不管用,每次只要我不注意还是这样。

那天我正在和xx玩,xx爸切好了西瓜放在餐桌上转身就又回厨房了。xx欢快的奔了过去,嘴里还喊着,吃西瓜喽,吃西瓜喽!我看她自己爬上了餐椅,坐稳了开始拿西瓜,我就没有过去,低头收拾玩具。

也就过了一分钟,xx大喊,爸爸妈妈,快点过来看。我们还以为什么事呢,我和xx爸同时冲向了餐桌。只见xx拿着一块西瓜,痴痴的笑着,指着那碟西瓜说,看看!我一看,火噌噌的往上冒,一碟西瓜六块,每块上面都咬了一小口,把西瓜尖最甜的地方掉了。而她,还自以为很聪明,自己在那呵呵笑呢。

看我面露不悦,xx小心的把盘子推向我,小心的说,妈妈吃西瓜。我说我是不会吃的,爸爸也不会,你这样吃东西很不礼貌,你既然都咬了就把这盘西瓜都吃了吧。我以前怎么教你你都忘了是吧?不是说只能一块一块的吃,吃完才能拿呢吗?你自己慢慢吃吧,我和爸爸会切新的吃。

这么多西瓜她当然吃不了,吃到第二块已经看着我欲言又止了,xx爸赶紧出面说,快和妈妈说对不起,以后再也不这样了。xx也赶快道歉,然后洗手去玩了。

看似是件小事,但岂不知坏的习惯就是从小事养成的,我怕以后孩子可能会变成个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人,毕竟现在家家只有一个小孩,众星捧月般,从小就注定是焦点,她们的生活中一直缺少分享这个概念。从来都觉得,爱要张弛有度,有些良好的习惯要从小打好基础。

育儿知识:宝宝成长的需要


育儿知识:宝宝成长的需要

实际上,孩子在幼儿时期有很多情感需要,这些情感需要的满足,对于成长发育中的孩子来说十分重要的。

家长朋友们知道孩子情感需要吗?------孩子成长的六大情感需要被别人爱的需要家长要经常给孩子以鼓励和赞扬,对他提出的正当要求尽可能地接受并帮助解决,从而让他感受到:父母喜欢我,希望我能进步。取得好成绩的需要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老是有失败的感受,他就会变的灰心丧气。

因此,家长一方面应注意向幼儿提出的要求不宜过高,以免超出孩子的能力限度而使他受挫;另一方面,在提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特点,使他能够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成绩,并享受到由此带来的乐趣。归属集体的需要孩子往往很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习,在集体中得到快乐。

如果长时间独处,孩子的情绪就会受到压抑产生抑郁情绪。家长应该设法为孩子创造与幼儿园同伴共同学习和娱乐的机会。即使孩子暂时不得不离开集体(如生病住院、放假回老家等),家长也要设法通过捎口信等多种途径,让孩子了解到伙伴对他的思念,从而让他时刻体会到幼儿园集体的温暖。自尊的需要孩子学什么、怎么学,玩什么、怎样玩等不要由家长硬性规定,家长应明智地激发孩子开动脑筋去想去做,并让他在自我评价中增强责任感。孩子一旦有了进步,则应及时作出肯定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摆脱过失感的需要有些孩子犯了过错或经历了几次失败,就精神不振,家长此时若再盲目指责,就更容易使其形成心理压抑的状态。

因此,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过失,让他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克服胆怯的需要当孩子对陌生的活动产生胆怯的心理而不愿参加时,家长的任务不是催逼他去做或吓唬他,而是有意识地引导他避免不幸和伤害。当孩子不小心跌倒磕破膝盖,这时家长千万不能大惊小怪地制造恐怖气氛,而是安慰他:不要紧张,血流出来还会在身体里长出来的。对孩子害怕的事情,家长要加以解释,以消除他的顾虑。情感的建立会形成一种无声的动力,情感过程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家长心里有了孩子,孩子就愿意和家长在一起,就产生了亲切感,

家长尊重、理解、关心孩子,孩子就更加尊敬家长。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孩子自觉地接受家长的教诲,还可以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育儿心得:我的可爱宝宝


育儿心得:我的可爱宝宝

背景:

宝宝已经快四岁了,在幼儿园读小班。平时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三代人住在一起,长得白白胖胖,思维很活跃,能说会道,是个人见人爱的小男孩。在家中全家人对他宠爱有加,可以说是全家生活的重心。但是,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也出现了一些让家长担忧的问题:宝宝的运动能力和自理能力相对于同龄的孩子来说比较弱。

实录一:

1双休日,爸爸妈妈带宝宝去公园玩,走进公园不多久,宝宝就站住了,并拉着爸爸的手说:“爸爸,我走不动了,你抱我吧。”

2幼儿园里,小朋友们下楼活动,其他小朋友都排着队在前面走,宝宝一个人在后面,抓着扶手,小心翼翼地,一步一个台阶,很慢很慢地下楼,旁边还需要老师扶着。

3在家里,吃饭的时候,宝宝自己吃两口就把勺子一放,说:“妈妈,我的手累了,你喂我吧!”

4在家上厕所的时候,宝宝跑到马桶前面突然停下来,大喊“妈妈、奶奶”,等着大人给他脱裤子。

分析:

对于宝宝的这些问题,我们通过思考分析,觉得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

1全家人对宝宝宠爱有加,呵护备至。很多事情都帮他做好,使他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

2家长有时比较心急,不够耐心。有些事情宝宝可以自己做,但家长看到宝宝做的不好或者太慢,就忍不住去帮忙。

3宝宝体重较重,动作相对比较笨拙,比如在下楼梯时,他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重心,总是担心会摔倒,便会小心翼翼,不敢迈步。

对策:

宝宝的这些问题让我们意识到之前我们对于孩子的照顾有些过于周到,让他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并且产生了对家长的依赖心理。找到了原因,我们便开始有针对性的想办法让他锻炼提高。

首先,为了提到宝宝的运动能力,动作协调性,我们全家一起动员起来。双休日的时候,只要天气合适就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到一些运动场所,踢踢球,跑跑步。在工作日,没有时间带他出去,就在家里多活动。可是,因为比较胖,宝宝在家不太爱动,让他跑步,他在客厅里跑了一圈就说累了。后来,我们发现宝宝对电视中流行的一些竞技类节目和闯关的节目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利用这一特点,设计一些情节,并利用家里的玩具等设置关卡让他也来闯关。经常是爸爸做裁判兼主持人,妈妈、宝宝、奶奶作为选手进行比赛,这样宝宝运动的兴趣就大大增强了,总是很积极地参与进来,有时还会提出自己的想法,自己设计比赛方法和关卡。这样使得宝宝在快乐的比赛中增加了运动量,宝宝的运动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其次,对宝宝最薄弱的下楼梯环节进行专门练习。因为家里楼梯台阶比较高,宝宝有恐惧的心理,我们就先找了高度比较低的台阶来锻炼他。等到他对自己有了一些信心,我们再鼓励他尝试自己家的台阶。在宝宝下楼梯的时候,爸爸在下面做好保护,让宝宝有安全感,大胆地下楼。虽然一开始有些难,宝宝一步步走的非常慢,也不会左右换脚,但是相对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对此我们给予了他很大的表扬,让他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地,宝宝下楼梯不再要我们抱了,更多的是自己去尝试。在幼儿园,老师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教他下楼梯左右换脚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宝宝下楼的速度明显加快了,并且也学会了左右换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另外,对于宝宝的自理能力,我发现其实有些事情他自己还是能做的,可是因为之前我们照顾得过于细致,导致他有了依赖心理。后来,我发现,宝宝很喜欢帮着大人做事情,总说自己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好帮手”,有时不让他帮忙他反而会不高兴,闹脾气。于是,我就借此机会告诉宝宝:在做别人的好帮手之前,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好帮手。宝宝听了有些似懂非懂,我又告诉他: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那怎么能更好地去帮助别人呢?所以,在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好帮手之前,宝宝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脱衣服、穿衣服等等。这回宝宝算是听明白了。并且也开始努力学着做自己的事情。而我,也是耐住性子,即使宝宝再慢,我也不帮他。看到他做得不好,我就在宝宝做完之后,再帮他检查一遍。看到宝宝有一点进步,就表扬夸奖他,作为奖励,我还会让他帮着做一些家务,并夸他是大人的好帮手,这让宝宝很有成就感。当然,宝宝也有懈怠的时候,这时,我总会说:宝宝,难道你不想成为大人的好帮手了吗?这句话好像有魔力一样,让宝宝打起精神去做自己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宝宝的自理能力也有所提高。

这些经历让我深刻地反省自己之前的教育方式,照顾好孩子的一切对他真的有益吗?对孩子还是需要适当地放手,要给他锻炼的机会,否则孩子怎能更好地成长呢?现在,宝宝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作为家长我们还是要接受之前的教训,给他更多的锻炼机会,帮助他更好,更健康地成长。

实录二:

宝宝性格活泼开朗,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记忆力也很不错。平时在家里,表演唱歌跳舞都很愿意。可是那一次却不愿意在幼儿园小朋友面前讲故事。

这学期开学不久,幼儿园要进行讲故事比赛,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两个故事,让家长为孩子从中挑选一个,帮助孩子一起准备,先在班级中进行选拔。我为宝宝挑选了一个相对简单一点的故事《欠妈妈的吻》,希望宝宝在班级选拔赛中能勇敢地去展示自己。就在班级讲故事的前一个双休日,我认真地将这个故事讲给宝宝听,并让他重复故事的内容。一开始,宝宝还比较感兴趣,可是当听说要将整个故事都记下来,他就开始不想听了。后来,在两天的休息时间里,我不停地在宝宝面前讲《欠妈妈的吻》这个故事,希望他能将故事内容记下来,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到了星期天的晚上,第二天就要比赛了,可是宝宝还是不能独立地将故事完整讲下来,这让我非常着急,不免责备起他来:“讲了那么多遍,你怎么还是记不住呢?到底有没有认真听妈妈讲啊?”宝宝也有些难过。后来在睡觉前,我又将故事的内容重复了几遍才让宝宝睡下。

第二天我去接宝宝,走出幼儿园,我问:今天在班级里讲故事了吗?宝宝告诉我有些小朋友讲了,有些没有。我接着问宝宝他有没有上去讲,他说没有。我有些失望,“为什么不去呢?妈妈不是教你讲了《欠妈妈的吻》这个故事吗?”只见宝宝低着头回答我:“你不是说我讲的还不够好吗?我还不能讲好这个故事,所以我就没有在班级里讲。”我听了宝宝的话,有些难过,真的是这样吗?

分析:

是什么原因使平时挺爱表现的宝宝不愿意上台呢?事后,我对此重新思考了一番。

首先,我觉得我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他的要求过高,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我以为讲个故事很简单,没有预留足够的时间让他准备,认为宝宝听几次就能记住了。可是,我忘了他还只是个不到四岁的孩子,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他。其实,后来宝宝已经能将整个故事的大概讲下来,只是偶尔需要一点提示,对于像他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这样已经很好了,可我却要求宝宝能一字不落的独立讲述整个故事,这对于他来说太难了。

其次,我没有想到,无意中几句抱怨的话却让宝宝失去了自信,不敢在小朋友面前展示自己。这也让我意识到,有时大人不经意的话语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欣赏和鼓励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人的欣赏和鼓励可以培养宝宝的自信心,受到的表扬越多,孩子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学习就越努力,相反,受到的表扬越少,孩子随之产生的自我期望和努力就越低。可有时家长却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当宝宝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时,就会忍不住抱怨,却不知这些抱怨对宝宝的伤害有多大,即使这些话是在你不经意间说出的。

对策:

这件事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不切实际的去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给宝宝多一些肯定和鼓励,少一些责备和抱怨,并且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千万不要在不经意之间伤害了宝宝幼小的心灵。

育儿观念:育儿心得之宝宝识字


育儿观念:育儿心得之宝宝识字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的希望。我们也不例外,晴晴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就设想了很多如何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也会阅读一些育儿心得。但是,等到晴晴出生后,我们才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别的小天使,没有什么方法是万试万灵的,只有根据孩子的特性来适当引导,配合孩子一些天性,才能做的更好。

晴晴从小就是好奇心很重的孩子,对所有不认识的事物都有很大的兴趣想要了解,记忆力又很好,重复几次就能掌握,而一旦了解后也会愿意像个小老师一样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与大家分享,于是借助孩子的这些特性,我们开始摸索最合适的教育方法。拿宝宝识字来说,我们从最开始的有意引导到后来孩子的自学,不知不觉中,3岁多的晴晴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字。总结了一下,我们的心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1、好奇心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给晴晴买的第一本故事书开始,在给晴晴讲故事的时候我们总是用手指着书上的文字,一个字一个字的念,于是,小小的晴晴开始对这些文字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几次之后,只要我们拿着故事书讲故事,她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指着念,读多几遍,连蒙带猜的她就可以读通整本书了,那时的她可能还没有意识说要学认字,但是对文字的好奇给她以后学识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带她出门,她会特别留意街上的店名招牌、广告等,一定会问怎么念,然后跟着学。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后,她看到熟悉的字就会煞有介事地自己念出来,我们都会及时送上掌声与鼓励,碰到不认识的字她首先会读半边,呵呵,这时如果读错给她纠正,再次遇到的时候还会特意再问她记不记得以加深印象,这样日积月累,以孩子惊人的记忆,结果常常我们料想不到的。

2、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细节,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喜欢读书看报,孩子也一定会静心坐下看书。

3、营造氛围:晴晴识字始于2岁左右,刚开始我们是有意识地营造家庭的“汉字氛围”,即在家里的很多地方都贴了的汉字画,还有一套身体部位,小动物,生活常用物品的图卡,每天都会与晴晴做“我念你指”的游戏,我们念文字要求晴晴指出对应的图片,她很快就能熟练的做到,然后,我们开始改变游戏规则,变成“我指你念”,我们指图片或者文字,要求晴晴念出来,念对了就会大大鼓励一下,不对的通常也是念成了图片上的其他字,我们就先告诉她她所念的是哪个字,再引导她再想想我们指的究竟是哪个字,总之不轻易的说她错了,这样即使念错,对她识字的兴趣也不会有太大冲击。认的字越多,得到大家的鼓励、表扬也越来越多,这也更刺激了孩子爱认字的兴趣(这应该就是时下流行的“鼓励教育”吧)。

营造氛围还有很多方式,比如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可以用儿童故事机放些如经典的《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等,孩子反复、无意识的听,会在不知不觉中背诵下来,如果这时她手边有相应的书本,孩子半读半猜的,很快大部分的字就都会认了,时间长了,全书就会读了,她也爱上了看书,再后来,可以自己看一些新儿童书。

4、互动很重要。学习的过程中,与孩子充分互动,孩子每一次关于文字的疑问,我们都会尽快的给予答复和反馈,否则,慢慢的她就会对文字失去兴趣;另外,上幼儿园之前,孩子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里,而我们则要工作无法时刻陪伴,这时除了让她玩玩具随意画画等,我们还会给孩子适当看些电脑电视,有一段时间,她爱上玩IPAD,于是我们就在平板上下载了几套儿童识字软件,课时内容从易到难,每个汉字都配有图片,解释、语音朗读以及相关词组,练习部分则会有跟读和听写,晴晴对这种互动式的学习非常喜欢,所以她都不用问我们,自己一个人可以跟读完好几课时,一般几次后,自己在测试模式下,大部分自己就会读了,但前提是要把握时间,每天不要玩超过1小时。

5、循序渐进。对于孩子识字,我们主要采用的是“从阅读完成识字法”,即学习很少量字即开始阅读。除了第一次的100个左右的“人手足耳鼻口”等单字之外,晴晴对于文字的学习主要来源于故事书,通过故事的内容再进一步加深孩子对于文字的理解,同时也配合着IPAD上的识字软件学习一些单字。当然,我们在选择书的时候都会注意从易到难。这样,刚满三周岁,她已经能够独立阅读《小玻系列》、《淘气宝宝系列》等低幼读物,据本人保守估计在300-500字(无法具体统计孩子的认字数量)。

以上是我们在教孩子识字方面一些心得,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继续给予指导,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育儿笔记:宝宝的计划》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宝宝班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