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让你情绪失控?领悟了这四个字,你的苦恼会减少一半

12-21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总让你情绪失控?领悟了这四个字,你的苦恼会减少一半”,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

前几天,读者群里一位妈妈讲了一件烦心事,请大家帮忙出出主意:

她家大宝三岁多,二宝不到一岁,最近大宝对弟弟充满敌意,动不动打弟弟,还总是说:“把弟弟扔掉,打死他,不要弟弟了。”

每当大宝闹腾的时候,大人们就会说:“大宝太坏了,没有弟弟乖。”

妈妈猜想,可能是因为一个多月前二宝生病,她的精力都用来陪二宝了,陪大宝的时间就少了很多。现在虽然慢慢又调整回来,但大宝还是对弟弟“怀恨在心”。

虽然大致明白原因,但有时候看大宝这么闹腾,妈妈的情绪一上来,也会忍不住说他一顿。

结果更糟糕,大宝更逆反了。妈妈一张嘴,大宝就说:“你又说我,你不爱我了!我生气了!”扭头就躲回自己的房间了。

大宝怎么变成了这样?这位妈妈又崩溃又发愁。

暂且不提如何解决,我觉得,这件事的根源在于:妈妈和孩子的心理事实不一样。

2

所谓心理事实,和客观事实是相对的。

我们从小都被教导要“实事求是”,尊重事实。

但所谓的事实,其实并不那么“单纯”,它包括客观事实和心理事实。

举个例子。

我们发微信给对方,但对方迟迟没回——这是客观事实。

“可能是我哪里做得不好,他不喜欢我了,不愿意和我做朋友了”——有人就会产生这样的心理事实。

“估计他正在忙,暂时顾不上回复我”——这又是一种心理事实。

再举个例子。

在街上看到年轻女人开豪车。

在一些人眼里:这个女人不是富二代就是被包养的。

在另一些人眼里:这个女人一定很能干,好想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

同一个客观事实,在不同人的眼中,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心理事实。

就像我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在生活中,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

他们觉得,事实只有一个,自己看到的就是真正的事实,别人眼中的事实应该和自己看到的是一样的。

甚至,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还有心理事实这回事:

我是这么想的,别人也应该这么想——因为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嘛!

你不这么想,那就是你错了!我才是正确的——因为我的看法代表了事实!

可以说,我们的痛苦、愤怒、纠缠、委屈,我们和他人的矛盾冲突,绝大多数来源于此——把自己的心理事实等同于客观事实。

而没有意识到,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事实。

文章开头的母子,她的心理事实是:

大宝、二宝我都爱啊,都是我的孩子,我怎么可能不爱大宝呢?

妈妈觉得,这么浅显的事实,这还用说吗?大宝怎么可能不明白呢?

大宝的心理事实却是:

妈妈只关心弟弟,不管我,她不爱我了。大人动不动就说弟弟乖,说我坏,他们都喜欢弟弟,都不喜欢我了……

你瞧,妈妈和大宝眼中的事实相差了十万八千里,难怪大宝会感到委屈、愤怒,妈妈会情绪崩溃呢!

双方都认为:你明明知道该怎么做(因为我就是这么想的),你怎么就不做呢?

3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都听过的一句话吗?

我们到妈妈那里寻求安慰:“妈妈,我腰疼。”

妈妈一句话就把我们打发了:“小孩子哪有腰啊!”

可是,我们就是感觉到腰疼啊,对我们来说,这就是真真切切的“事实”。

对妈妈们来说,小孩子有什么腰,当然也不会腰疼,这是她们认为的“事实”。

两军对垒,自然是小孩子的“事实”败下阵来,我们闭上嘴,封闭住自己的感受,也压抑住自己的委屈。

这样的事,在我们和孩子相处中实在太多太多了。

因为认定我的心理事实=客观事实,是正确且唯一的事实,所以,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要求孩子。

孩子做不到,那就是孩子出了问题。

比如磨蹭

大人已经火急火燎的了,孩子却磨磨蹭蹭,不慌不忙。

快点快点,我都这么着急了,你还磨磨蹭蹭的,故意和我作对 / 一点都不体谅我——这是大人的心理事实。

大人干嘛总是那么着急,我还想再玩一会儿 / 时间?我没概念——这是孩子的心理事实。

怎么处理两个不兼容的心理事实?——吼

比如写作业

写作业就应该认真专注,最好全部做对,最好主动要求多做些练习题——大人的心理事实。

我不会写/写错一点妈妈就要吼我,写作业让我感到恐惧,我想玩会儿橡皮,想点好玩的事——这是孩子的心理事实。

怎么让孩子表现得符合我们的心理事实?——盯,吼,还有打。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不同的心理事实会导致我们做出不同的回应,而不同的回应真的会让我们得到和心理事实相配的结果——这就是吸引力法则。

我们觉得大宝坏,总是批评他、惩罚他,时间长了,大宝就真的变得顽劣,处处和大人做对,对弟弟心怀恨意。

我们认为大宝是善良的,他只是希望妈妈能给他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注,我们就给他需要的,时间长了,他真的就变得友爱、懂事,性格阳光。

4

这几年,总是有孩子跳楼自杀的新闻。悲剧发生后,父母失声痛哭,追悔莫及。

他们觉得:自己是爱孩子的啊,对孩子严格是为了孩子好啊,孩子怎么就不明白呢?

但是,在孩子那里,他感受到的却是:动辄被打骂、被羞辱。

孩子的心理事实是:爸爸妈妈不爱我,我一无是处,给他们丢脸了,他们后悔生了我这个孩子。我是没有价值的,不如去死……

如果这些父母能早点意识到孩子的想法,也许会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

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1. 通过学习,了解自己。

面对同一个客观事实,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理事实?

不同的成长历程、性格、眼界和认知,会塑造出不同的心理事实。

同样是半杯水,缺乏安全感的人会发愁“只有”半杯水,内心丰盛的人会庆幸“还有”半杯水。

认知水平高的人,看待问题会更加灵活、有弹性,擅长换位思考,从而看到有不同的选择——他们会尽量争取双赢的结果。

认知水平低的人,会固守僵化、偏执的思维模式,认定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别人都是错的,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自己痛苦,别人也痛苦。

通过学习,了解自己,觉察自己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心理事实。

通过学习,提升认知,觉察自己的心理事实是否有局限性、是否偏执。

把自己弄明白了,周围人也会受益。

2. 通过学习,了解孩子。

每个人都是依据他所认为的事实发出行为的。

你认为大家都爱你,你自然会回馈善意。

你认为大家都讨厌你,你自然会进行防御和攻击。

孩子也一样。

所以,当孩子的行为让你感到抓狂、崩溃的时候,冷静一下,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孩子的行为背后,表达了他怎样的心理事实?

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理事实?

他的心理事实和我的心理事实有什么不同?

我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双方的心理事实更加趋于客观、更加一致?

当你想清楚了这几个问题,解决方法也许就呼之欲出了。

当然,能想清楚这些问题,靠的还是学习,不断反省,提升认知。

3. 尽量做到这八个字:觉察,表达,聆听,沟通。

觉察自己和孩子的心理事实,

表达自己的感受,

聆听孩子的感受,

沟通彼此的感受,使我们对问题的看法更全面、更真实。

在事实层面,人与人的看法和行为可能相差甚远,每个人认定的事实都不同,但在感受层面,我们每个人都是相通的,它是我们彼此理解的纽带。

我们很少觉察自己的内心,不太习惯于表达感受,也不擅长聆听对方行为背后的声音,即使已经身为父母——在这一点上,孩子是我们的天使,他在提醒我们,需要补上这一课。

4. 最后,警惕两个词:必须,应该。

当你的话语和内心独白中总是出现这两个词时,你就要警惕了。

你需要反问自己:

我认为的“必须”“应该”就真的是“必须”“应该”的吗?

这是客观事实,还是我的心理事实?

我的心理事实就一定是完全正确、且唯一正确的吗?

有没有可能,别人的心理事实也有道理?

有没有可能,事情可以不“必须”“应该”如我所想?

不仅在亲子关系中,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也是如此。

试试看,减少这两个词的使用频率,会让你的痛苦和纠结减少很多。

你会发现,你看待世界的眼光发生了变化,你的心也变得平和,甚至慈悲。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孩子性格一半遗传 一半后天


心理遗传学是遗传学中发展最慢的,这个学说还没有系统化。据说性格一半来自遗传,一半来自后天。“根本性格”是心理遗传学中性格的深层部分,即:活泼、开朗、冷静、急躁等几方面受遗传影响很多,现在几乎已经成为定论。

“根本性格”的遗传,关系到家庭气氛,而一个家庭轻松民主或严肃沉闷的氛围,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最终性格的形成。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在社会生活中接触的范围扩大,他的性格趋向社会性,受环境的影响加深。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人的性格为混合型,性格再开朗的孩子也有内向的时候,而急躁的孩子在处理事情中也会表现冷静的方面。是“根本性格”不起作用了吗?不!“根本性格”是在多数情况下、在关键时候起作用。面对一个只剩一半的苹果,有的孩子会满怀感恩地想:“太好了,我还有一半苹果”,而有的孩子会不免沮丧:“就剩下这半个苹果了!”

性格开朗的人基本上一生都是性格开朗的,性格内向的人,基本上一辈子性格内向。虽然多数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开朗、活泼,但事实上,哪一种性格都各有利弊,不能完全决定人生。

四个家庭的账单:二孩你生吗?


一个娃花费大两个娃累够呛

两千多年前,孟子见梁惠王时,描述了他理想中的生活:“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这段话讲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生有所养、老有所医、病有所治、死有所葬,是当今社会保障的重要目标。随着社会进步,政府不断出台惠民政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省最快明年落地,我省还相继出台了关于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医改等相关的措施,民众所能享受到的政策红利越来越多。

政策所能起的作用是要多为民众减压,让人们轻装前行,少一份焦虑。本期策划聚焦四个普通家庭的生育支出、医疗负担、养老需求、丧葬现状,反映出的是一个家庭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折射出的是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下普通民众的现实状态。

经过34年独生子女政策影响,国人的育儿观念从“粗养”一步步走向了“精养”。在这种情况下,生养一个孩子每个月的花费都以几千计,对普通的上班族来说,一个孩子的费用尚且勉强承担得起,如果再生一个呢?能否再为孩子提供优质的生活保障?工作如何衔接?孩子谁来看?种种问题让许多家庭纠结不已。

一个娃每年花费万元起

12月7日,胡静到单位领取了生育保险的报销费用,“居然报销了8000多元!也就是说,减去自己出院时负担的一部分,自己还赚了几千块钱!”

在太原一家单位做财务工作的胡静,孩子刚满一岁,出生在太航医院。“之前挑选医院时发现,私立医院比公立医院贵很多,生孩子的费用由低到高顺产为3000到5000元左右,剖宫产5000至10000元以上,检查费用2000—3000元左右。我家孩子出生时脐绕颈三圈,只能选择了剖宫产,住院一周,花费5500多元。出院时,直接用医保卡结算了3000多元,余下的自己缴纳。”之后,她的家人把检查费用单据凭证整理好交到了她的单位,单位又交到社保中心报销。

出院没多久,大把大把花钱的日子就此到来。

“如果你是母乳喂养,那么恭喜你,保证营养的同时还能省去一大笔钱。可是像我这样母乳不够吃的就惨了,我儿子现在吃的是荷兰进口的奶粉,每桶240元,每个月四桶,光奶粉钱每个月就得将近一千块钱,一年是12000元。这只是普通价位的奶粉,部分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一桶就要三四百元,简直吃不起。”

小胡告诉记者:“如果有老人帮你带孩子,你就偷笑吧,因为一个保姆每月工资最低也得1800元以上”。

其他花费呢?小胡给记者算了一下账:尿不湿一个月200元;幼儿到六七个月的时候,需要米粉、果泥、磨牙饼干、面条类的食物作为辅食陆续添加,还要补充钙铁锌、益生菌等,每个月也得几百元;婴幼儿奶瓶、吸管杯、餐具、餐椅、辅助电器等需要一千多元;四季的服装如果穿“百家衣”的话能省下不少,否则一年四季的衣服钱也得好几千;浴盆、马桶、小牙刷、沐浴洗发水、护肤品、洗衣皂等700元左右;孩子睡的小床、各种儿童推车、扭扭车、安全座椅、玩具等“加起来又是好几千”。如此算下来,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费用需要两万以上。

“孩子稍大一点,纸尿裤不用了,二段、三段的奶粉也略便宜一些,但还会增加一些其他的费用,比如办张游乐场或者游泳馆的年卡之类的,所以每年花在孩子身上的钱不低于万元。”小胡强调,这只是一个普通收入家庭的花销。“如果你给孩子报了早教班、亲子班之类的,那么,每年的花费就得翻倍了。另外,还得祈祷孩子无病无灾,健康成长。总之是有种养不起的感觉。”

教育投入花费巨大

三岁,到了入园的年龄。是上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让家长们很纠结。其实,无论是公是私,每年的学费伙食费均在万元以上。

胡静的表姐王东东有一个4岁的儿子,在省委机关幼儿园上中班,每月的学费500元,伙食费每天15元,每年万元左右,其费用情况可视为太原公立幼儿园的代表。“因为公立幼儿园太少,满足不了家长的需求,难免出现一些拉关系走后门的情况,就会另外产生一些费用,你懂的。”她笑着说。

公立幼儿园不好进,私立幼儿园就是最佳选择。太原的私立幼儿园费用每月1400元至1600元不等,伙食费每天15至20元,年收费18000元以上。还有个别高端双语幼儿园,年收费在3万左右。

有些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期间,选择报了一些兴趣班,多为舞蹈、棋类、美术、英语班。每节课几十块钱,英语班最贵,一年上下来,得一万以上。

胡静告诉记者,她单位同事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报了四个培训班,每年学费需要一两万元。

这还没到真正花钱的时候,胡静说,“上了初中、高中,那花费没有最贵,只是更贵。”胡静的表哥张云强的儿子今年高三,他的一份账单让记者惊讶不已。“2010年孩子小升初,好处费带学费花了7.5万,3年在学校附近租房住,房租5万元。补课费平时一学期至少5000元,都是上大课的价钱,一节课90分钟,50元。从初二放暑假开始,在汾阳上小课,一个假期学费1.5万元,中考前政治历史补课80元一节。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一直没有给孩子上过1对1,即使这样,初中总花销大概20万元。”

“高中,儿子上了一所民办高中,3年的学费3万元。高一、高二晚上在小饭桌吃饭,一个月350元;高三开始中午晚上都在小饭桌吃饭一个月1000元。高一、高二一周补两门课,100多元一节,总共花费3万多。今年夏天报了一个数学班,10天花了9800元。至现在,高中花费10万多元。”张云强说,和班里的其他学生相比,“儿子的花费算中等。”对他来说,为了儿子的成绩上得去,明年能考个好大学,裤腰带勒得再紧也无妨,“就这一个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啊!”

两个娃养得费劲累得够惨

去年5月,我省“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前,曾有一项调查:夫妻一方户籍在我省,50岁以下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家庭中,女性总量为5.48万人,有生育意愿的为3.58万人。根据调查结果及对全省现有独生子女婚育现状分析测算,2014年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在2020年前,全省可累计多出生约18.96万-23.8万人,平均每年多出生2.7万-3.4万人。

但在“单独二孩”政策的前期调研中,城市家庭生二孩的意愿与农村家庭相比相对较低,记者发现,许多30多岁的夫妻考虑的不仅仅是经济成本,而是抚养两个孩子精力、体力上吃不消。

35岁的程捷,是胡静的闺蜜,是一个9岁女孩儿的母亲,一个单独二孩的“先驱者”。去年政策刚落地,两口子一商量决定再要一个孩子,今年7月,她的小儿子降生。如今,她的生活忙乱不堪。

因为婆婆身体不好,老公工作较忙,大多数时间,她独自照看儿子,“在这个年龄,这确实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精力体力完全跟不上。每天都处于睡眠严重缺乏的状态,我现在最盼望的就是让我睡个自然醒的觉。”

她还是女儿的司机和陪读。周二、周四下午,程捷去接女儿放学然后急匆匆地奔到英语、数学辅导班。周六上午,她靠在女儿舞蹈班的窗外,看着女儿穿着粉红舞衣,和小朋友一起默默听老师的口令抬腿、转圈……下午,她“提溜”着犯困的女儿,赶往钢琴培训班,看着女儿不情愿地用小手敲打琴键……

如此的亲子画面在多少家庭中上演。

而程捷并非报班最多的家长,“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丰富她的生活,这些课程有的是她喜欢的也征求她的同意后才报的。”

“家庭条件允许的话,肯定要给他们最好的。”这是程捷对自己的要求。“大女儿一年光小饭桌和报各种班的费用得20000元以上,小儿子也得两万元,我的产假马上也要到了,还得雇一个保姆来看孩子,这样算下来,我一年的工资都不够这些支出的。”

程捷想起来一个生过二胎的朋友曾经告诉自己的话:“原本以为大孩子可以带小孩子,但没想到,实际上养两个孩子花费的精力完全是翻倍的,是吃二茬苦,受二茬罪。我现在完全赞同这个观点。”

多种压力下两个娃养不起

与程捷不同,胡静的小叔子高伟夫妇坚定地不要二胎。“对于我们80后的一代人,房奴,车奴,孩奴,卡奴,个个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养育一个孩子就很吃力。现在物价这么高,奶粉贵、看病贵、入园贵、择校贵、买房贵,每年乱七八糟用在孩子身上的费用少说都要几万,如果生两个孩子,家庭条件好一点也得成孩奴,家庭条件差一点根本生不起。如果不能好好教育,那还不如不生!”

经济原因不是高伟不要二胎的唯一原因。“毕业工作这几年,我们好不容易逐渐适应了现在的工作环境,业务也熟练了很多,正好遇到事业的上升期,要是生二胎的话,老婆前前后后又得耽误2年时间。另外,二胎谁来带?作为上班族,管孩子的时间有限,我家孩子是奶奶带大,好不容易上幼儿园了,家里的老人也该休息了,大家都松了口气!要真的生了二胎到底由谁来看呢?老人精力肯定不够,让老婆辞职回家,家里财政就更吃紧了……”

高伟的态度让他的父母无法接受,“有钱富养,没钱穷养呗!我们那一代人,家里养几个孩子的多的是。”高伟反驳:“现在已经不是我们小时候了,孩子讲究教育质量,养得金贵。我小时候成天外头跑着,你们也放心,但现在你们见过三五岁的小孩独自在大马路上走的吗?大环境如此,把这一个孩子保质保量拉扯培养大就不错了!”

独生子女伤不起

程捷的丈夫老赵,牢牢站在“支持生二孩”这一边。作为家中独子,“小时候就很羡慕别人家有哥有姐有弟有妹,所以不想让我的孩子太孤单,让她有个伴儿。”

因为“没有伴儿”,老赵从自身出发说明独生子家庭如何“伤不起”。“我家只有我一个孩子,所以当初选择大学选择工作的时候,我爸妈坚决反对我涉足军人、警察等风险系数偏高的职业。我的一个发小也是独生子,上大学时生重病去世了,两位老人备受打击,失去唯一的孩子,对他们来说是无法弥补的灾难。这件事情和屡屡看到的‘失独’家庭的新闻,都深深刺激着我,一定要两个孩子。”

而“421”的家庭结构,也加重了独生子女肩上赡养老人的负担。老赵的父亲前段时间住院做手术,20多天的时间里,把他和妻子差点累趴下。“上班,照顾孩子,陪床,天天连轴转,我爸一出院,我和我老婆先后就病倒了。要是有个兄弟姐妹的帮衬一把该多好。”

而在这本生育的观念账里,重男轻女的现状也不得不提。

“生儿生女都一样”这话已经讲了30多年,在当下社会中,不少老年人的观念也有所转变,但一些有女儿的单独家庭,还是能感受到长辈希望他们“再生个男孩”的压力。老赵如今是儿女双全,他也总给亲戚朋友灌输思想,“我总是劝他们,再要一个吧,管他是男是女,都是个交待,关键是孩子多个伴儿。我感觉,真正放开二孩或许也是国人转变育儿观念的契机,应该值得期待。”

撕掉一半的母爱


离学校放假只有最后的四天日子,记得当时大雪封山,交通受阻,寒风刺骨。就算穿着加厚的羽绒衣也挡不住冷风的侵袭,就一个感觉“冷”。

教室里发着暖烘烘的火,老师们已没有先前的紧张课业,所以没那么忙碌,准备着放寒假前的工作安排,和孩子们围炉而坐,畅谈着各自的新年愿望,有的孩子想要妈妈买新衣服、有的孩子希望爸爸买辆新的自行车。只有一个小女孩的一句话,让我的心头为之一颤!因为她的回答让我倍感惊讶,她说:“我的新年愿望是,我一定要让妈妈不打牌了,多抽时间陪陪我”!一句极其朴实的言语,竟然导出一个孩子的纯正内心,成为她新年的愿望······

其实老师们早就注意到了这个漂亮的小女孩了,只见她衣着单薄,不善言笑。刚来学校时,总是喜欢一个人坐在板凳上,一脸地忧郁。看着别的小朋友玩儿,她都无动于衷,小朋友叫她一起去玩呢,她都懒得去理会。还有每次吃饭的时候量也大得吓人,最喜欢吃肉了,可以吃到三瓢子的肉。与同龄小朋友显得有点不一样。我们从一个不到六岁孩子身上看到她背后似乎隐藏着什么故事。旧景重现,又一次,只见她孤独的和板凳作伴儿,我不由走过去陪她一起坐着,顺手拉起她的手拥在我的怀里。我问她“你怎麽不和小朋友一起去玩?”她说:不想玩。“为什么呢?”小露低下头不吭声了。我又问她“你是不是想妈妈了”?没想到这一问竟打开了这个小女孩的话匣子,她说:“我妈妈只喜欢打牌,成天就知道打牌,不打牌就受不了。”她还说爸爸和妈妈离婚了,她还有个姐姐,是爸爸以前的老婆的····这一连串的问题让我明白,小露有一个复杂而又特殊的家庭环境。对于小女孩家庭的复杂化我也略有耳闻,据说她妈妈只要上了牌桌连一日三餐都可以尽免。更有甚者,对于放假在家的孩子就时常借住在别人家或是就带在麻将馆里,顺便吃点老板的饭菜。孩子要妈妈陪吧,她会不耐烦的推开孩子,叫她到一边去玩,等她赢了钱,给她买好吃的。。。。。。。

曾记得下大雪的时间里,有人看见她妈妈穿着时髦的黄色长羽绒衣,摩登的朝麻将馆的方向走去。可谁知道,她女儿却只穿着一件夹克衫而冻的瑟瑟发抖。女儿正在学校为没有添加的衣物而备受煎熬,老师打给他妈妈的电话不是无人应答就是关机,保育员阿姨只好把自己孩子的衣服给这个可怜的孩子添上,试问,这个电话不能接吗?不够三百米的一段路就这么难走么?为自己女儿添加一件保暖衣不是一个母亲的份内之责吗?在这么冷的天

,女儿想妈妈来看一眼算是过分的要求吗?这很奢侈吗?一个不到六岁的小女孩总是让很多人看见他在街上孤单地走着,无助的徘徊着。写到这里,想到江苏电视台播放的《人间》,同样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因为爸爸病倒,在上学的他,请假远赴深圳想找回他的妈妈,在公园见面的那一刻,小男孩在妈妈面前跪地而泣,而妈妈却无动于衷的样子。带给孩子的"礼物"却是声声斥责。。。。。。

我无语,就算山间的花草也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才能绵延不息!更何况一个没有母爱呵护的孩子,那不就像鱼儿离开了水,万物失去了阳光,船儿失去了舵手一般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利欲熏心的社会环境下,人的道德底线是否也在沦丧,连伟大的母爱也要在妈妈的字典里慢慢褪色,消逝殆尽。可怜的妈妈,你可曾知道,一个女人,家庭的失败也许淡化了希望,而不顾孩子的死活自我的活着,那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吗?

爸爸妈妈一定不能纵容孩子的这四个坏习惯


孩子从生下来,就需要父母的关爱,甚至每个孩子都希望爸爸妈妈多多宠着自己,想想自己小时候也希望这样,直到自己做了爸爸妈妈,当然对孩子多加呵护也是必要的!但是,爸爸妈妈要理智,千万别宠坏了,如果孩子出现了下面的行为,一定要制止,不能惯着!

1.大人说话假装听不见

一提醒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他就像没听见一样,直接漠视大人的话。

分析:事事做提醒,下指令,会让孩子养成被动的习惯,渐渐地还会厌烦,不想理会你说的话。这种习惯发展下去,会让孩子变得目中无人,不懂尊重别人。

纠正方法:说话时尽量走到孩子跟前,告诉他该做什么。让他看着你,并且回答“好的,妈妈。”轻抚他的肩膀,呼唤他的名字,关掉电视等行为都会有助于集中他的注意。如果他不听话,告诉他后果是什么。

2.得不到就发脾气,甚至动手

一要玩具,父母不肯,就大发脾气,看电视时只看少儿频道,转台慢了都要闹一番?

分析:在人前一闹,愿望就被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任性、粗暴。将来遭遇拒绝、遭遇挫折,哪还有好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纠正方法:孩子发脾气时,应该默默地把他抱起来,或是平静地注视他,等孩子自己安静下来。妈妈们要知道,这种脾气暴躁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不要觉得孩子这是“变坏了”,去责怪、训斥他。

3.说大话,夸大事实

人家有2辆小汽车,孩子就说自己有5辆,人家考了90分,硬说自己考了100分,争吵起来,不依不饶。

分析:你可能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哈哈一笑就过去了,但如果说大话变成一种习惯,证明孩子的虚荣心越来越强。

纠正方法:了解孩子说谎的目的,告诉他即便是说谎,目的也不一定能达到。谎说多了,别人可就不信了。纠正这种现象,对比较小的孩子,讲故事是很好的教育方法。

4.过分依赖父母

早上等着妈妈帮穿鞋,晚上等着妈妈帮收书包,发现上学没带水彩笔,气急败坏地给妈妈打电话,“快送过来!”

分析:这样会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遇到一点小事就开始着急慌张,遇事从没想过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纠正方法:大人平时切忌过于代劳、过于保护;交流的时候,多向孩子提问,激发她的思考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完成事情;建立孩子的成就感及自信。

好的习惯就像一抹清新的阳光,照亮了孩子前进的道路,孩子就会少走弯路了!

为什么你的孩子总生病?


有些年轻的爸妈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的孩子老是生病,每个月总有十天半个月要病一次,真是头疼。不得不说,养育孩子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有的家长从容不迫,孩子却活泼健壮;有的家长紧张兮兮,孩子依然三天两头生病。可见,缺乏正确的养育方法在年轻父母的群体中还是很明显的。孩子体弱多病,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原因。

纵容孩子偏食的坏习惯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简直到了极端,在饮食上偏执的迎合孩子的口味。每次都准备孩子喜欢吃的食物,不喜欢吃的食物根本不上餐桌。要知道,长时间的偏食容易导致体内营养不均衡。对于长身体的孩子来说,更不利于骨骼和肠胃发育。

一妈建议:想要帮助孩子改掉偏食的坏习惯,首先在吃饭的时候,家长不要过多的唠叨孩子偏食这件事,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愉悦的就餐环境。其次,家长可以提高菜肴的色、香、味,让孩子对不感兴趣的食物有新鲜感。箱仔是个典型的肉食动物,对青菜的抗拒让我苦不堪言,后来我就把蔬菜剁碎用来做肉丸子,没想到小家伙还挺爱吃。

不限制孩子吃零食

孩子的肠胃还没发育完善,没有节制的吃零食对肠胃真是一大灾难。不少孩子把洋快餐中的油炸肉类当主食,把饮料和汽水当开水,这不但增加了肠胃的负担,还有肥胖的风险。其次,中医认为,常食燥热的食物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肝旺脾弱”的现象,而这种体质最容易被感冒光顾。

一妈建议:家长尽量要让孩子少吃零食,并且对零食的种类要严格把控。糖果、碳酸饮料、油炸食物、膨化食品等种类尽量少吃。肝火旺的宝宝应多吃一些降火的食物,如谷物、绿豆汤等。脾弱的宝宝在饮食上要减少辛辣、寒凉等刺激性食物。

睡眠时间和质量不达标

小儿的睡眠时间比成人要长,不少父母自己有晚睡的习惯,也纵容孩子跟着熬夜。要知道,早睡的孩子往往都是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更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而晚睡不但会影响夜间生长激素的分泌,还会导致精神状态极差。

一妈建议:家长就算有重要的工作要熬夜,也必须要先哄孩子入睡,并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睡眠要求,保证时间和质量。睡眠足,热爱运动的孩子,可以有效的提高免疫力。箱仔也是个睡前爱折腾的孩子,不过在入园之前,箱妈就严格执行晚上九点之前睡觉的计划,不但避免早上赖床,还让孩子更有精力参与户外互动。

给孩子穿的实在太多了

最近晚上流行一句话,叫做“有一种冷,是我妈觉得我冷”。想想也是醉了,家长总担心孩子感冒是不是穿少着凉了,却从不认为其实是穿多流汗了。给孩子多穿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孩子活泼好动,穿太多容易流汗,被风一吹,反而更容易着凉感冒了。

一妈建议:相信上面说的这种情况,不少家长还在执迷不悟吧?小儿的衣服的确要随着温度的改变实时增减,但千万不要担心宝宝着凉,就拼命给孩子裹的太厚。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就可以了,冬天要注意肚子和脚部位的保暖。

喂养过于“科学化”

虽然我们倡导孩子均衡饮食,肉、蛋、蔬菜水果尽可能多样化。可不少家长却过度推崇“现代西化营养学”的文章,严格按照指标来喂养孩子。殊不知,西化营养学最大的问题只分析食物的成分,却忽略了属性。比如,深海鱼虽好,但却是寒性食物,长期食用会出现腹泻、湿疹、咳嗽等状态。

一妈建议:小儿饮食要营养均衡,这本没什么大错。不过,家长在给孩子补充营养素的时候,要考虑到宝宝的身体状态。比如,多动的宝宝不适合吃鸡肉和羊肉,湿疹、哮喘、腹泻、咳嗽的宝宝不适合吃水果酸奶等凉性食物。

一生病就用抗生素

很多父母一看宝宝生病,就立刻想到用抗生素或者激素。其实,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只能祈祷杀菌作用。如果宝宝生病是有病毒引起,抗生素不但不能摧毁病毒,反而会杀死肠道内的正常细菌,导致病情加重。

一妈建议:孩子出现腹泻、发烧、咳嗽等病情,要谨慎只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次数,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同时也降低儿童肥胖的可能。如果医生建议吃抗生素,要严格遵循医嘱。

滥用补品和营养剂

小儿发烧咳嗽是常见的病症,不少家长总觉得孩子生病亏了身体,于是病情一好转就开始给孩子大补。其实,此时孩子的身体还没完全恢复,肠胃消化功能也相对薄弱,急功近利的滋补方式反而不利于吸收。其次,网络上不少洗脑的“育儿科普文”,让更多的年轻妈妈热衷于给宝宝补钙、补锌、补铁......

一妈建议:我从来都不主张给孩子吃补品,家长在给宝宝大补之前先要了解,宝宝真的缺吗?你给宝宝吃的补品,真的可以增强免疫力吗?明明正常饮食都可以吸收到的营养素,偏偏通过剂品来补充。我见过很多宝宝一喝液体钙总就拉肚子,也有因补充带腥味的铁剂出现呕吐的情况。此外,有些成人的补品含有性激素,切勿给孩子食用。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


每个人都有权了解、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也一样。不管什么情绪——包括愤怒——都应该表达出来。当孩子发火时,做父母的不应该压制孩子,而是要帮助孩子学习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强强在幼儿园翘首企盼爸爸的到来,一看到爸爸的身影,他就立刻扑了上去:“爸爸,爸爸,你怎么这么晚才来啊?我的冰淇淋呢?”“哦……糟糕,儿子,爸爸今天开了一天的会,下班晚了,把买冰淇淋的事忘记了。”爸爸一脸尴尬。强强听爸爸这么一说,小脸气得一下子扭曲了,跳着脚冲爸爸喊:“你早上答应给我买的,我都等了一整天了,我还告诉了奇奇,说今天我爸爸会拿着冰淇淋来接我!你是个大骗子!我讨厌你!”强强的哭闹让爸爸觉得在众目睽睽之下很没面子,于是生气地说:“闭嘴,你怎么能这样和爸爸讲话,太没大没小了!”爸爸边说边去拉强强的手,想快点离开,但强强不但不配合,还开始对爸爸又踢又踹,爸爸只好连拉带拽把他拖到车里……愤怒从何而来?人在受到伤害、感到挫败,或失望、不安时,常会发怒,这是因为我们的心灵需要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简单地说,愤怒是心灵的一种防御机制。大部分孩子都是根据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做出反射性的行为。他们在生气时,会立即发火或用攻击性的行为表达愤怒。如果不在小时候教他正确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等进入青少年时期,攻击性和暴力程度都会增强,甚至可能成为具有所谓爆发性性格的成人。盲目扼制孩子的情绪等于摧毁孩子的自信心处理3~6岁孩子的情绪,最关键的是帮助孩子识别情绪、感受情绪。首先,要搞清楚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强强因为爸爸忘记承诺而失望、挫败,进而产生愤怒。这时,帮助强强释放愤怒的最好方法就是接纳和聆听。一味地指责和说教无济于事,相反还会火上浇油,让孩子的失控愈演愈烈,甚至小小的自信心都被一点点地摧毁。当强强兴奋地冲向爸爸要冰淇淋时, 如果爸爸蹲下来——这个姿态本身就能缓解强强的情绪,这样说:“爸爸今天做了件错事,你能帮帮爸爸吗?”以便孩子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失望的事实。要给孩子时间释放情绪、体会情绪。在相对平静时,拥抱、安抚孩子,不要说:“我知道你生气的原因。”而要问:“你为什么生气?是不是爸爸忘记给你买冰淇淋,让你很失望?”得到孩子的回答后,继续问:“怎么做才会让你觉得好一点呢?”这些问话可以帮助孩子弄清自己的情绪,并给以启发,让他知道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问题。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孩子随时随地都在模仿大人,榜样的力量比口头教育大得多,想要孩子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家长的以身作则最关键。如果家长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还指望孩子在这方面做得多好吗?父母要注意保持冷静,不要平时教育孩子不能乱发脾气,自己遇到问题却纵容情绪肆虐。父母言行不一致会让孩子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发怒,小孩却不能?为什么别人可以对我发脾气,我却不能这样对别人?”这样的双重标准,非常不可取。当然父母也不是圣人,总有失去耐心的时候,如果事后我们能意识到错误,并及时向孩子道歉,孩子就可以从中学到至关重要的一课,即大人也在努力学习如何更好地把握情绪。为了家庭的和谐和安宁,培养情绪的正能量至关重要。我们的日常行为会形成一种家庭模式,并通过我们的孩子代代相传。

喜欢《孩子总让你情绪失控?领悟了这四个字,你的苦恼会减少一半》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四个太阳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