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区的小朋友在拼爱心,天天拿了一块面积比较大的碎片,很认真的一片一片地比对。只见他的小嘴抿得紧紧的,眼睛盯着手里的拼图,又在搜寻篮子中的其他拼图。但因为上一次的活动整理时,有人将几片不同缺口的爱心碎片都打乱了,所以天天试了很长的时间都没有成功。这时候我提醒天天:“天天,你看,爱心的接口处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波浪线,还有的是锯齿线的。你只要找到同样接口的,就很好拼了。”于是天天照着我的方法,看看手中的爱心碎片,“这时直线的。”天天小心翼翼地看着我说,我朝他点了点头。接着,天天开始翻篮子中缺口是直线的爱心碎片。没过多久,天天就拼好了一个爱心。
平时我们的拼图都是一整块放在一个地方
,但今天见有写不同的爱心碎片混在了一起,所以刚开始天天很花了很长的时间都没有拼好,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寻找,继续比对。当我提示他可以按照爱心剪裁的形状,找出拼图碎片,再将这些碎片拼接好时,天天就能够很快地拼出爱心。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天天做事情比较有耐心,而且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通过寻找缺口相同的爱心碎片,就能够很快地完成爱心拼图。
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能够辨别不同形状的爱心缺口,于是我决定“将错就错”,还是将所有的爱心碎片混在一起。因为虽然是简单的图形,但是混在一起时,对孩子来说还是在增加了难度的。
开学初我们在益智区里提供了一些按数取物料和拼图等的游戏材料,刚开始孩子们玩得还很起劲,可是一段时间后,他们的积极性就没有那么高了。我们呢寻思着要投放些新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于是,我们结合了本阶段的数学目标和区域研究的重点,觉得纸牌是一种常见的游戏材料,用它可以来开发许多的游戏,因此我们在益智区投放很多标有1—10的数字的自制纸牌。刚开始教他们玩的游戏是按照序列从小到大排,或者是从大到小排。孩子们活动的时候,我在旁边观察,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操作地很认真,有的孩子先把1放在最上面,然后再把2、3、4、5、6、7、8、9、10依次摆上去。等到过了些时候,我回过头去看到他们不知什么时候竟然玩起了新花样。只听见浩浩跟他旁边的俊熙说:“我们来玩新游戏吧!”“什么新游戏”?俊熙问。浩浩说:“就是我们每人拿些牌
,再比比谁的牌上数字大。”俊熙点点头表示同意。只见浩浩和俊熙都拿了一张牌,浩浩的是5,俊熙的是6,俊熙赢了,他高兴地说:“我赢了,我要刮你一个鼻子。”“可以”浩浩爽快地答应了。他们两个开心的游戏着……在他们两个的带动下,益智区里的其他孩子也都愉快地玩了起来,从他们脸上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很喜欢这个新游戏,因为这个游戏感觉更加有趣,能进行比大小,赢了还可以去刮别人的鼻子。等到活动结束的时候,他们玩得还是意犹未尽。
材料投放以后,针对孩子们的操作过程要多观察,发现他们有什么创新的举动,教师可以加以鼓励和支持。
由此看出,活动不但促进幼儿自主性探索能力的发展,而且数学(认识数字、数数、比大小等)思维能力和两两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这次益智区游戏结合了主题“好朋友”,我准备了一些图片:桌子、椅子、茶杯、茶壶、雨衣、雨伞……让孩子们把一对好朋友放在同一个小盘子里。今天佳怡和雨辰在玩这个游戏,佳怡拿了一些图片一个人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羽毛球拍的好朋友是羽毛球,这个勺子的好朋友是什么呢?”她左看右看,说:“他的好朋友是杯子。”我看了看边上的盘子说:“为什么勺子的好朋友是杯子啊?”佳怡说:“我妈妈泡咖啡要用勺子的啊!”我又说:“那这个盘子的好朋友是谁呀?”佳怡找了找说:“是桌子啊,盘子要放在桌子上的。”
本来我预设这个游戏的时候:花的好朋友是花瓶,水壶的好朋友是茶杯。但是在活动中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方式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游戏结果。所以作为我们老师要引导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为某一种东西找出更多合适的好朋友并说说理由,接下来我们就应该准备更多的小图片,让孩子们从图片中寻找灵感,从而发现物品之间的好朋友关系,帮助孩子拓展经验,丰富知识。
孩子们在这一个月的区域活动,看得出孩子的点滴进步,看到孩子不在是独立游戏,已经开始出现了合作游戏,有了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意识,这样培养了孩子的交往意识,给现在很多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提供了一个交往平台,让孩子更加明白同伴的重要性,更加珍惜自己的小伙伴,从而也可以减少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次我在益智区投放了一些成品的拼图和自制的雨具拼图,涛涛和雨辰两人一早便来到了益智区,每人一套成品拼图在游戏,很快又有几个孩子围了上来。涛涛手里拿了一块拼图试图放上去,一旁的昊昊马上制止他说:“这不是放在这里的呀!应该放在那里!”可是涛涛赶紧说:“你不要说呀!我自己会拼的呀!”看着涛涛不愿意自己插手,昊昊有点无奈地说:“那等你拼好了,你给我拼,好吗?”涛涛点头答应了。整个过程中,昊昊不断地试图插手令涛涛很生气,而昊昊总是在催涛涛快一点。而一旁自制的相对简单的雨具拼图根本无人问津。
新投放的成品拼图无疑更吸引孩子的注意,一是新材料的投入总能激发孩子参与的愿望,二是成品拼图颜色鲜艳,图形更为美观,三是孩子们都乐于挑战。涛涛虽然在拼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可是他并不愿意让昊昊插手他的游戏,他想独立完成。这样的孩子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他往往认为独立挑战更能显出自己的“厉害”。有的游戏更多的需要合作,而这样的游戏孩子想独立完成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而一旁“观战”的昊昊便没有很好的做到一个旁观者,显得很没有耐心,对于一些良好游戏品质的养成也是我们需要有所注意,慢慢引导孩子逐步养成的。
只见他又开始重新挑选石头,这回是三角形、圆形的顺序,完成了另一条有趣的石头路。
其实在益智区里已经投放了很多可以用来排序的材料
,比如上个主题的“小火车”,椰子罐等,但是在以往的区域观察中,并没有发现很多孩子对这类排序材料感兴趣。
在这一次的材料投放后,我并没有要求孩子们要在益智区使用石头来排序,因为我觉得石头可以玩出很多花样,能让孩子们在自己的探索中去发现,去游戏。而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就看见了嘉嘉对石头的兴趣,我本来以为他会拿着石头来搭房子等,但是在他的摆弄下,竟然用石头来排列,很是让我意外,原来一直以为孩子们不敢兴趣的操作也可以那么受欢迎。
细细思考,有时候教师在对新材料的投放上不需要处处讲明玩法,让孩子自己去创造玩法,他们就会更喜欢。还有一个原因是,之前给孩子们画过石头路,这让他们拥有了玩石头的经验,于是一拿到石头,孩子们结合自身的经验自然而然地开始了他们了探索之旅。
故事:整整四天,缘缘一改以往到处游荡的游戏习惯,常常静静地坐在益智区,不停地摆弄着拼图。今天他又坐在那里,选选这个,挑挑那个,看小朋友们在摆弄,就想伸手去帮忙,可总遭到了同伴的拒绝,渐渐地她开始不耐烦,视线开始转向其他区域的小朋友,最终他离开了……
他来到建构区,看见女孩们忙得热火朝天,就想上前帮忙,女孩子用厌恶的眼神看看他,说:“走,我们正忙着呢!”源源便识趣地站到一边,他也不甘寂寞,拿起一个旺仔罐子就在地上滚了起来,罐子发出了咕噜咕噜的声音,女孩们便提出了抗议,缘缘只好放下罐子,又走进教室,开始游荡。
分析:拼图是缘缘的最爱,爱动脑筋的缘缘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游戏,刚开始材料的提供很适合缘缘的最近发展区,随着孩子操作能力的不断提高,游戏材料的提供很明显的缺乏层次性。所以导致孩子觉得索然无味,放弃了拼图来到建构区,谁知女孩们不需要他,只好开始游荡。
对策:1.在投放拼图材料时,应呈现它的层次性,可提供大小不一、多少不等、难易不同的各类拼图。这样既适合不同能力的幼儿,让能力弱的幼儿吃饱,又让能力强的幼儿吃好;同时适合同一幼儿的不同发展时期,体现材料的递进性。
2,当老师发现孩子开始游荡时,应及时关注,询问幼儿是否遇到了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这样就避免了孩子的游荡行为。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探索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区域活动是以幼儿的关键经验、兴趣、需要为主要依据,预设活动内容,提供适宜的活动情境、多样化的活动材料,明确活动规则,幼儿自主选择并主动与环境、材料、同伴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发展的活动形式。它以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这种区域性个性化的活动深受幼儿喜欢。区域的环境和创设有多种形式,现在我就如何发挥益智区其更大的价值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区域以精贯穿
《纲要》中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环境资源,重视建设节约型社会,创设和谐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给予更多新颖刺激,为幼儿良好游戏奠定基础。幼儿游戏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应有利于引发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
我们在创设益智区的时候也考虑了这一点,通过本区的空间设置到游戏材料的投放都做了精细的打算,从刚开始创设益智区到后来观察幼儿调整益智区的位置等等很多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二)给予更多吸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轻松氛围纲要中提到:幼儿游戏场所形成和谐、温馨和心理氛围,使幼儿游戏感到轻松与愉快。
我们班在益智区中创设了一个益智墙,把整个墙面充分的利用了起来并创设一个情境,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通过创设良好的轻松氛围,使幼儿更好的进入这种轻松的游戏状态。
二、材料投放以趣贯穿
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通过动作来学习的。”这个观点已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大家逐步重视幼儿活动中的动手操作。操作的实质在于幼儿利用材料进行动手操作来主动探索发现物体的关系。其中动作是基础,操作材料媒介。主动探索是方式,物体间的关系是认识的对象,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要求幼儿通过主动、积极的探索活动去寻求答案,其程序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幼儿操作——发现和明确问题——展示操作结果——概括形成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从最初的随意摆弄到有序的操作,在不断的成功或失败中逐步调节自己的认知方式,从而获得经验,形成知识。如小班学习一一对应,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几个有瓶盖的多与少;这时,教师应让幼儿自己去随变摆弄,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展示操作结果——把瓶一对一拧在瓶嘴上比较多与少。这样,幼儿就能够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有关感性经验,在操作活动中,幼儿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他们不仅可以获得物体间的数学关系,同时也能探索出获得知识的方法。
三、教师引导以妙贯穿
为幼儿良好发展提供支架,《纲要》中提出: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需要教师善于把握机会,在生活中、在教育活动中找到让孩子动手操作的契机,巧妙地进行指导。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延时帮助,要知道这正是孩子发现创造的好机会。
当幼儿发出请求,我会首先判断幼儿是不是真正需要帮助,是不是真的遇到了难题。我会尽量先鼓励幼儿"你再试试!""你能够做到的!"当你观察后发现,孩子确实是遇到了问题,也不必急着将结果告诉他,而应该指导他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获得答案,语言的指导可以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还是应当留给幼儿。如:在百变拼板中,小朋友一个拼图没办法完成,就来请我帮忙,我说你自己也行啊!我就在一边引导他,"不信你试试!"家豪完成了,他多高兴呀!实践表明:许多时候,通过教师巧妙的指点,幼儿只要再稍微努力一下,问题就能够解决。幼儿的求助,更多的是需要教师的一句巧妙的指点。巧妙的指点无疑是对幼儿最好的智慧启迪。
四、幼儿学习以乐贯穿
充满魔力的益智区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他们在其间自行操作、摆弄、摸索、尝试,在不断的发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走进了智慧宫。那五颜六色的几何形体让孩子们既摸到了形又欣赏了色,不知不觉比较了大小又区分了高矮;那变幻多端的小小橡皮筋让孩子们感到创造力的神奇;在棋子的对弈中体味出成功所付出的艰辛。在那奇妙的思维、有趣的想象中不难看出孩子们的天赋和潜能,感受到智慧的翅膀在翩翩飞舞。让孩子们拥有一块这样的天地吧,相信那智慧的光环定会闪现出更绚丽的色彩。
在操作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感知觉,调动幼儿充分运用五官观察比较,感受物体的形状,识别物体的颜色,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理解形体的等分。在拼摆游戏、造型游戏中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地发挥。
通过各种棋类游戏、拼摆游戏等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对益智区的兴趣,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在棋类游戏中幼儿的分析、综合、推理、概括能力得以发展。在棋类游戏中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取胜的信念、规则意识及坚强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得以锻炼和发展。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细心、专心做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幼儿交往技能的发展。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益智区适当降低难度》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益智幼儿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