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巴菲特将370亿美元的财产捐给比尔·盖茨的慈善基金会,并宣布将来的遗嘱:“在我去世之后,请把我99%的财富用于慈善事业。”他实现着财富取之于社会,再归还给社会的理念。
巴菲特大慈大爱捐赠社会,同时也非常爱他自己的子女。他有三个孩子,自从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就开始记录孩子的成长,每年写一本,共写了三十本,里面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以及他教育孩子的经验体会。可见他是何等重视后代的培养教育。据说他的三个孩子都不依靠他,都有自己的事业,又很支持父亲的慈善义举。“财富不是留给子女的”恰恰是印证他对子女教育的成功的经验之谈。
美国有一家周刊做过一个调查,请世界强企业退休CEO们填一份问卷,其中前10名大企业的老板对其中一个问题都有相同的回答。这个问题是:如果人生可以重来过,你认为什么是你绝对不能错过的?这十个老板都说了同一件事——如果人生可以重来过,他们一定不放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相同的回答不是偶然巧合,而是他们共同遭遇过的事。可以想到,这十个老板在苦心寻找商机赚钱的时候,没有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让子女们卧进金窝银屋里享受着父辈创造的物质财富,待到后来才发现孩子们没有成长好,没有成器,有的不但不能继业承志发扬光大,倒成为纨绔子弟“败家仔”。
我猜想,他们每个人都遭遇到不同程度的子女问题而苦恼、悔恨着。把财富留给子女的后果,既是“弊大于利”害了他们,又不能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蒙辱了人性的爱心。
古人有“脊土种松柏,穷人子读书”的说法。有意识让孩子的生活过得差一点,是有利于成长的,大爱大宠倒是培育不出优秀人才,还可能收获到事与愿违的苦恼。
无论是富人还是寻常百姓家的父母,在创业致富、在经营谋生的生活历程中,巴菲特的话是金玉良言。特别是富人,要正确认识财富,将财富以捐献这一良好的方式反馈给社会,帮助困难的人,同时别忘记关爱自己的孩子,一定不要放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这样,到老了的那时候,你就是个对社会有贡献的慈善家,有一个无憾无悔没有叹息只有幸福欣笑的完美人生。
近日,日本著名幼儿潜能开发专家池江俊博受西安福田幼儿教育机构邀请,在西安市图书馆举办了《早期教育成功之秘诀——全脑的力量》讲座,现场数百名幼儿教师及家长参与。
池江俊博建议家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要阻止孩子的探求行动,3岁以前的孩子正是依靠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刺激大脑、开发大脑的。
忌:
这些误区会让孩子迷失方向
误区一:“右脑教育”优于“左脑教育”?
澄清:有些“右脑”理论这样描述——“记忆在右脑的东西是一辈子的,永远不会忘记;记忆在左脑的东西是短暂的,时间一长就会忘记”,这样的说法,其实并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事实上,人的左脑和右脑的功能差异是相对的,左脑和右脑是以各种不同的信息处理水平相互联系、协同活动着的。不管什么科目,既与左脑有关,也与右脑有关。只用左脑或右脑就能学习的科目是没有的。而一些右脑机构批评“现在的学校教育只是使用左脑,而忽视右脑”,认为“要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开展右脑教育”,这种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误区二:“左手左脚”可以锻炼右脑?
澄清:有些早教机构推出所谓“右脑增智”或“右脑开发”的训练,无视“左利手”、“右利手”的自然习惯,强行要求孩子用左手左脚,称之为开发右脑提高形象思维的基本训练。这样不仅打乱了正常发育的进程,可能会造成某些孩子口吃,严重者会导致儿童性精神分裂症。因此,要澄清对有关大脑功能的认识,正确认识右脑教育的弊端,以免走火入魔。
误区三:用“压抑性”手段推行右脑教育?
澄清:不少家庭进行右脑教育的手段比较粗暴,给孩子安排了很多“右脑练习题”,这等于又把家庭变成了学校。这种“强迫手段”,违背了教育社会化的一般进程,教育效果亦不佳。有些父母则埋怨孩子不聪明,不自觉地使用语言暴力,这些家庭教育中的粗暴习惯都是会令“右脑教育”的成果打折扣的。
误区四:右脑教育=放任孩子乱涂乱写?
澄清:有家长认为,右脑教育就是“释放孩子的天性”,因此放任孩子们的任何习惯和言行,比如,孩子喜欢乱涂乱写,就认为他在画画和文学上有天赋,所以采取放任态度,置之不理。其实,“释放天性”并不是指家长可以撒手不管,即使是正在施行“右脑教育”的阶段,家长仍然要对孩子进行合理的约束,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培养他们的纪律性和社会性意识。辛文M⑧
宜
亲子小游戏有效开发宝宝右脑
神奇的纸盒
玩法:把家里使用过的纸巾盒留下,往里面放进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让宝宝摸一摸,请他在拿出来之前说出名称,或者给他指令,按指令拿出东西来。对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给他否定的指令,如:“请你把不可以吃的东西拿出来,请你把不是圆的东西拿出来”等。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使用一些奖励的方法,如:拿对了糖果,就把糖果奖励给宝宝吃,拿错了,糖果就归妈妈吃。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4岁的孩子,由于宝宝使用触摸觉和视觉来进行判断,可刺激右脑发展。
会滚动的箱子
玩法:把家里买回来的电视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纸皮包装箱留下,让宝宝钻进去缩紧身体,然后滚动纸皮箱子,孩子会乐不可支。为了避免伤着孩子,你最好在每次滚动箱子之前大声问他:“准备好了吗?”确定他做好了准备才开始,滚动的幅度也可以根据孩子的适应情况而调整。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玩,因为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平衡感,也能发展孩子的右脑功能。
美丽的手镯
玩法:把用过的信封留下,横剪成一个一个环,然后和孩子一起在环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把它套在手腕上当手镯。妈妈先做一个引起孩子兴趣,然后放手让他做,以鼓励为主,不要计较做得是否漂亮。
提示:这都是多种感官配合的活动,既有手的动作,又有颜色的感觉、图案设计等,对发展孩子的右脑很有帮助。
说梦
玩法:很简单,让宝宝把昨晚做梦梦见的东西说出来。一般来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睡觉前,妈妈可以跟孩子讲故事帮助孩子入睡。白天醒来时,诱导宝宝说说梦里的故事。
提示:人的梦境实际上就是无意识中右脑描绘的形象。鼓励孩子做梦醒来后立即把梦境讲出来,这样做就等于再现右脑的形象,有利于刺激右脑;同时,它还是协调右脑和左脑的有效手段,对大脑整体的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右脑潜能开发。
温馨提醒:这些都是开发孩子右脑的活动。当然,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只是做各种各样的右脑训练,没有配合语言文字等抽象符号的学习,他又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所以,除了要注重右脑开发,更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左右脑协调的活动,让孩子的大脑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宗禾
家长提问1
很多幼教机构打着“右脑开发”“一目十行”“超强记忆力”的噱头吸引家长消费课程,但实际上效果并不好,到底如何认识“右脑开发”和“全脑教育”?
“一目十行”“超强记忆”
是夸张的表述,不能成
为幼儿教育的根本
福田幼教机构理事长吴恒莉女士谈到,自美国罗杰斯教授以《右脑的力量》荣获1981年诺贝尔奖之后,全脑潜能开发在全球范围得到了高度重视和推广。人7岁以后依靠理解记忆,而7岁以前的大脑就像一个照相机,用拍照功能将看到的画面记录下来。全脑潜能的开发是情商和智商的开发,在英国称为全人教育,记忆力的开发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一目十行”“超强记忆”是一种比较夸张的表述,并不能成为幼儿教育的根本。
讲座现场,池江俊博表示,科学地开发大脑潜能,并不是为了使孩子成为绝顶聪明的天才,而是为了能帮助孩子充分地发挥天赋的智能与体能潜力,不留遗憾地、更好地成长。
家长提问2
教育孩子哪个年龄段最重要?
爱和鼓励最有利于促进孩子大脑发育
池江俊博指出,9岁孩子的脑就发育到成人的程度,6岁以后大脑的发育速度就变得迟缓,0到3岁是大脑发育的黄金阶段,人脑发育90%是在3岁之前完成的,这个阶段是最有效的大脑潜能开发时期。
如何开发孩子的大脑?池江俊博在现场介绍到,通过传递好的讯息刺激孩子大脑工作,增大脑容量。大脑就像一个容器,幼儿时期是通过优良的刺激,促使这个容器变大。什么样的刺激是优良的刺激,能有利于大脑开发呢?池江俊博表示,暴力的电影、负面的语言就是属于不好的刺激,这样的刺激会在大脑中形成屏障,阻碍孩子接受更多的讯息,好的讯息不一定是唐诗、算式,爱和鼓励是最好的讯息。
家长提问3
别的孩子能背三字经、百家姓,我家宝宝却连一首儿歌都记不住。是不是先天记忆力比较差?
注意力决定记忆力
孩子的记忆力与注意力有密切的关系。很多孩子常被批评“这么简单的都不会,是不是脑子不好使”但孩子讲到他喜欢看的动画片时,却会滔滔不绝地细数里面的人物。池江俊博说他的女儿上幼儿园时非常喜欢洋娃娃,有一次女儿拿出了三十多个洋娃娃,整齐的两两一组、三两一组的排好,给每个娃娃都起名字、和他们说话,一个小时过去了女儿仍旧乐此不疲,最令人惊讶的是她能记住自己和每个洋娃娃说过的话。每个孩子都有超强的记忆力,培养孩子的记忆力首先要培养他做事情的专注度。
孩子在玩积木的时候,很多家长会主动表示和孩子一起玩,“盖个房子、车库……”家长玩得乐此不疲,而孩子可能只是笑着看或转身玩别的去了,实际上家长破坏了孩子培养注意力的机会。适当地让孩子一个人专注地做某事是很重要的。
家长提问4
每当我夸奖女儿“你是妈妈眼里最漂亮的孩子”时,她却总是低下头说,“我不美”。如何让孩子自信起来?
拥抱是传达爱最好的方式
很多家长听到孩子说:“我不想上学了”,便断定孩子是不爱学习,但也许孩子只是因为害怕学校门口一条凶猛爱叫的狗,便不想去学校。女儿说自己不漂亮一定有原因,并不能说明她完全不自信。作为家长应该耐心地和孩子分析,把问题具体化,有利于逐渐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
交流是脑开发的重要环节。当孩子想要说话,或者伸手指某个东西的时候,要主动问孩子:这是什么?是个红色的小汽车。喜欢么?……更多的交流可以让孩子得到满足,当他的关注不被重视时,没有掌握语言的他们只能选择哭或者踢打,久而久之不利于性格养成,会变得焦躁。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家庭中并不缺乏爱的鼓励,很多母亲都会说“妈妈爱你,宝宝是最棒的”。池江俊博表示,拥抱其实是最有效传达爱的方式。
家长提问5
我的孩子刚上幼儿园五天,老师说他特别喜欢推别的小朋友,这是为什么?
负面的语言让孩子成为你眼里的那个“不好的他”
从实践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的肢体语言是在表达“心理需求不被对方认可”,渴望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希望被对方认可或关注,便会产生这种行为。老师和家长首先应该“阻止”,然后了解原因,告诉他“小朋友不喜欢这样,妈妈和老师也不喜欢”。
切勿反复的批评,这样会对孩子造成负面的心理暗示,使孩子心中积蓄了不好的情绪,以后想发泄仍然会用打人的方式。生活中,命令式的语言“把衣服放到洗衣机里,你去吃饭,你去学习”,“这不行那不行”这样的语言都属于心理暗示。有的家长聊天时,会说“我的孩子怎么老是慌慌张张的”这样的话。实际上,你认为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看孩子的眼光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孩子在生命形成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竞争。如何帮助孩子形成输赢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着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道理也许如同,爸爸妈妈不能仅仅因为孩子某一次的考试排名或试卷上的分数,而确定孩子的整体学习水平。
事实上,这就是竞争!整个过程无非是组织一群孩子,从此处开始、到彼端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有孩子赢、有孩子输。“赢”的孩子感觉非常棒,那么别的孩子呢???
同样的道理,输的感觉也并非糟到一塌糊涂——仅仅是这一次没有赢而已。有时候,生活会很公平,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未尝不是件好事。作为父母,责任之一在于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因为他最终会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独自面对外面的世界。
面对失败应该多鼓励孩子
流传一个有趣的讨论——竞争是很消极的事件,在任何一项以学校为基础的比赛当中,孩子们不应该相互争斗。因为,当结束时,赢家只有一个。同样明显的是,有赢家,也就意味着有输家。
没有孩子愿意成为一个失败者,也同样不会有家长,为自己本来该赢的孩子的失足大意而鼓掌称好。??
但有时,爸爸妈妈不得不做出万全的准备,因为“下一次”总是客观地存在着。
你可以对孩子说:“我们谁也不知道你们班的哪个小朋友会成为未来的奥运冠军”、或者“你好朋友的生日快到了,为什么不送她一双溜冰鞋呢?看看她能不能打破上次她在体育嘉年华创下的记录”。??
别将“赢”的概念局限了
爸爸妈妈要让孩子明白,参与很关键。在参与的过程里,以自己的方式来完成并面对,也是一种赢。这也意味着,当孩子积极、努力地实践他所学习到的技能和本领时,正是一种无形的回报,毫无疑问,他的这份坚持已然让他成为一名赢家。??
事实上,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不变的真理:通常,幸运的孩子从来不赢。
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各样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有依恋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脚等动作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细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肤触摸的敏感期、执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数学敏感期、绘画敏感期等等。
出生不久持续到一岁多一点,是口腔敏感期。无论成人怎么阻止,孩子总把手放进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万不要认为不干净而去阻止孩子,否则会留下心理隐患。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证入口的东西相对干净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东西让孩子用口腔去探索!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如果顺利渡过,以后再也不会用嘴啃食物之外的东西。有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习惯,甚至延伸成别的不良行为,例如:爱吃零食、吐口水、骂脏话!都在一定程度与口腔敏感期没过好有关。
和口腔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时爱用手扔东西、用手指抠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只是在进行手臂肌肉运动的练习)。与手的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时候常常两三个敏感期同时交叉出现。
两岁多的孩子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亲爱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非要想办法把他这毛病改掉不可。其实这是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国外的教育专家常说两岁孩子的哲学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我们也应该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乱贴标签。
顺利渡过物权意识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现特别明显时不要和他较真顺着他即可。这个时间差不多要三四个月(视孩子情况不同而定)。之后寻找到适当的机会,即别的孩子与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时候,提醒他:“小朋友把玩具分给你玩,你高兴吗?”当他点头时再告诉他“你把玩具分给别人玩,他们也很高兴”。就此可以打住,别马上强迫孩子。如此反复几次之后,让他尝试把玩具分给别的孩子,通过练习他知道玩具是属于他的,分给别人玩之后还是会要得回来,和别人分享大家都快乐,这样他就慢慢愿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岁前后进入分享阶段。
注意1:处在强烈的物权意识确认期的孩子,大人千万不要去逗引孩子,强抢孩子手中的东西,让他哇哇大哭,然后羞他“你真小气!”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行为!
注意2:当孩子能分享的时候,把东西分给我们吃,我们一定要接受,不要说“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这样就是拒绝孩子的分享,将给孩子带来的感觉是失望,孩子就会把分享和失望联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乐,慢慢就不愿意分享了。
三四岁的孩子进入秩序、完美、执拗的敏感期,成人把一块饼掰掉一点给孩子,孩子会哭闹不止拒绝接受,成人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们破坏了孩子对圆的感觉。
其他各个敏感期各有各的表现,比如五六岁时有一个崇拜和被崇拜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只有让孩子顺利自然地渡过,才会保持健康的心态。这些内容家长可参考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书中有详细的论述,此书家庭必备家长必读。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毕淑敏:告诉孩子,并不是只有比别人优秀才会更幸福》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优秀美术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