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孩子之后,很多女人都会开始围着孩子转,给他/她用最好的东西,上最好的学校,报各种兴趣班,耗尽财力、人力,希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绅士、淑女。可是妈妈们,小编要郑重提醒您,在带娃这件事情上,先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当妈后,必须改掉的六个坏习惯。请您对照下,中枪了几项?
一、爱吃路边烧烤、冷饮等各种垃圾食品
连女神都会干的一件蠢事,就是穿着几千块的衣服,涂着几百元的口红,站在路边大口大口地吃着烤串,或者窝在家里的沙发上,一边吃着带着十几种添加剂的零食、冷饮,一边看电视,别提多惬意了!当妈后,恐怕真的要“忍痛割爱”了,你成年人的肠胃吃几串路边羊肉串、鸡肉串,喝几杯奶精制成的冰冻奶茶没啥关系,可小孩子的肠胃那么弱,那些东西对他们得有多大的伤害?也许你会说,我自己吃就好,不给孩子吃!拜托,你忍心让孩子看着你大快朵颐伸手去抢,然后摆出家长的姿态对他说:“这个不卫生,你不能吃!”天啊,连我都看不下去了!
二、不修边幅不重形象
未嫁时,你每日积极打扮光彩照人,服装日日新,发型月月变,包袋季季换。结婚生娃后,是不是因为料理家务繁忙,或者自觉无“悦己者”而开始不修边幅起来了?那么,生娃后,麻烦让自己重新“美”起来!不需要你花枝招展,但是,尽量打扮得体大方,即使在家时,也千万别穿着几年前的睡衣,披头散发黄脸婆气息十足。居家时,几套色彩鲜艳、材质舒服的纯棉睡衣轮流穿很有必要,小的宝宝,需要鲜艳的颜色来刺激视觉发育,大一点的孩子,已经开始有审美意识了,更不喜欢邋里邋遢的母亲。如果有一天,他对你说:“妈妈,隔壁的张阿姨好漂亮啊!”或者说“妈妈,明天开家长会,你要打扮得漂亮点!”其实孩子已经是在否定你的穿着打扮了,不只是大人才懂得说话婉转噢!
三、做事情拖拉磨蹭
很多人的拖拉磨蹭习惯,其实都是小时候父母“遗传”的。拖拉的习惯真是害人一辈子,小时候成绩差的同学,都是严重的拖延症患者,今天的事情能拖到下周,工作后这样的习惯更是让领导同事嫌弃,更要命的是,拖拉的母亲往往也就造就一个拖拉的孩子,相似得无药可救。所以,如果你也是个爱磨蹭的妈妈,请痛下决心改过来吧。从吃饭开始,到洗衣做饭、上班、运动,做什么事情都给自己规定好时间,今日事今日毕,忘掉发呆、少玩微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记住,孩子的习惯都是你带来的!
四、爱发脾气、多愁善感的公主病
个人认为,从女孩真正成长为“女人”,不是在结婚后,而是在当妈后。七八十年代的独生子女政策造就了不少从小被父母宠到大的“小公主”们。结了婚,碰上个能包容理解你的老公,继续耍耍小性子也无伤大雅。但是,从当妈的那一刻起,你就不再是个小女生了,而是一个内心强大的“女汉子”。有一个幼小的生命在你手中,他的饮食起居都要你照顾,他的脾气性格习惯的养成,都与你有莫大的关系。在你对着家人乱发脾气的时候,孩子的心灵将受到多大的伤害,他会不提地问自己“是我做错了什么?”
多愁善感的妈妈们也要注意了,孩子的模仿能力惊人,你的一声长叹,蹙眉忧愁,伤心抹泪,这些表情、动作,他都会学得相当到位,到位到仿佛是摆在你面前的一面镜子。所以,如果想让你的孩子阳光开朗,不妨自己先多些笑容吧!
五、浓妆艳抹过度打扮
适度打扮的女人赏心悦目,浓妆艳抹的女人却让人倒胃口。偏偏有些女人就好这口,生了孩子也不改初衷!拜托,当你嘟起猩红的嘴唇要亲宝宝的脸蛋时,有没有想过上面的化学物质对孩子伤害多大,当你涂着闪闪发光的指甲油,用手指拿东西喂宝宝吃时,难道不怕把指甲油也喂进宝宝嘴里?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双手和双脚都涂上了亮亮的指甲油,来问你好不好看时,你的心情会如何?去掉多余的饰品、减少不必要的妆容,让你的生活轻松点,也让孩子的世界纯净点。
六、热衷肥皂剧
窝在沙发里边吃零食边看肥皂剧的感觉是不是超爽?可看着看着,发现饭菜忘做了,衣服还没洗,一天过去了,该做的事情一件也没做。肥皂剧就是这么迷惑人,能让你忘记自己的责任,完全沉浸在剧中。
当妈了,还是控制下吧,实在想看,先把计划的事情做完,尽量在孩子睡觉之后偷偷看会儿。要不,耽误了事情不说,孩子也会跟你一样黏上电视剧,一放学就凑近电视机猛看,然后视力下降、精神萎靡、不爱动脑、不喜交流各种问题就出来了。电视无罪,关键看你怎么用?内容有益是关键,控制时间很重要,距离拉开护视力,不听劝时拔电源。
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镜子,从他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以,想让孩子出色,自己首先要优秀,请从改掉这些坏习惯开始吧!
有些年轻的爸妈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的孩子老是生病,每个月总有十天半个月要病一次,真是头疼。不得不说,养育孩子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有的家长从容不迫,孩子却活泼健壮;有的家长紧张兮兮,孩子依然三天两头生病。可见,缺乏正确的养育方法在年轻父母的群体中还是很明显的。孩子体弱多病,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原因。
纵容孩子偏食的坏习惯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简直到了极端,在饮食上偏执的迎合孩子的口味。每次都准备孩子喜欢吃的食物,不喜欢吃的食物根本不上餐桌。要知道,长时间的偏食容易导致体内营养不均衡。对于长身体的孩子来说,更不利于骨骼和肠胃发育。
一妈建议:想要帮助孩子改掉偏食的坏习惯,首先在吃饭的时候,家长不要过多的唠叨孩子偏食这件事,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愉悦的就餐环境。其次,家长可以提高菜肴的色、香、味,让孩子对不感兴趣的食物有新鲜感。箱仔是个典型的肉食动物,对青菜的抗拒让我苦不堪言,后来我就把蔬菜剁碎用来做肉丸子,没想到小家伙还挺爱吃。
不限制孩子吃零食
孩子的肠胃还没发育完善,没有节制的吃零食对肠胃真是一大灾难。不少孩子把洋快餐中的油炸肉类当主食,把饮料和汽水当开水,这不但增加了肠胃的负担,还有肥胖的风险。其次,中医认为,常食燥热的食物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肝旺脾弱”的现象,而这种体质最容易被感冒光顾。
一妈建议:家长尽量要让孩子少吃零食,并且对零食的种类要严格把控。糖果、碳酸饮料、油炸食物、膨化食品等种类尽量少吃。肝火旺的宝宝应多吃一些降火的食物,如谷物、绿豆汤等。脾弱的宝宝在饮食上要减少辛辣、寒凉等刺激性食物。
睡眠时间和质量不达标
小儿的睡眠时间比成人要长,不少父母自己有晚睡的习惯,也纵容孩子跟着熬夜。要知道,早睡的孩子往往都是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更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而晚睡不但会影响夜间生长激素的分泌,还会导致精神状态极差。
一妈建议:家长就算有重要的工作要熬夜,也必须要先哄孩子入睡,并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睡眠要求,保证时间和质量。睡眠足,热爱运动的孩子,可以有效的提高免疫力。箱仔也是个睡前爱折腾的孩子,不过在入园之前,箱妈就严格执行晚上九点之前睡觉的计划,不但避免早上赖床,还让孩子更有精力参与户外互动。
给孩子穿的实在太多了
最近晚上流行一句话,叫做“有一种冷,是我妈觉得我冷”。想想也是醉了,家长总担心孩子感冒是不是穿少着凉了,却从不认为其实是穿多流汗了。给孩子多穿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孩子活泼好动,穿太多容易流汗,被风一吹,反而更容易着凉感冒了。
一妈建议:相信上面说的这种情况,不少家长还在执迷不悟吧?小儿的衣服的确要随着温度的改变实时增减,但千万不要担心宝宝着凉,就拼命给孩子裹的太厚。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就可以了,冬天要注意肚子和脚部位的保暖。
喂养过于“科学化”
虽然我们倡导孩子均衡饮食,肉、蛋、蔬菜水果尽可能多样化。可不少家长却过度推崇“现代西化营养学”的文章,严格按照指标来喂养孩子。殊不知,西化营养学最大的问题只分析食物的成分,却忽略了属性。比如,深海鱼虽好,但却是寒性食物,长期食用会出现腹泻、湿疹、咳嗽等状态。
一妈建议:小儿饮食要营养均衡,这本没什么大错。不过,家长在给孩子补充营养素的时候,要考虑到宝宝的身体状态。比如,多动的宝宝不适合吃鸡肉和羊肉,湿疹、哮喘、腹泻、咳嗽的宝宝不适合吃水果酸奶等凉性食物。
一生病就用抗生素
很多父母一看宝宝生病,就立刻想到用抗生素或者激素。其实,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只能祈祷杀菌作用。如果宝宝生病是有病毒引起,抗生素不但不能摧毁病毒,反而会杀死肠道内的正常细菌,导致病情加重。
一妈建议:孩子出现腹泻、发烧、咳嗽等病情,要谨慎只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次数,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同时也降低儿童肥胖的可能。如果医生建议吃抗生素,要严格遵循医嘱。
滥用补品和营养剂
小儿发烧咳嗽是常见的病症,不少家长总觉得孩子生病亏了身体,于是病情一好转就开始给孩子大补。其实,此时孩子的身体还没完全恢复,肠胃消化功能也相对薄弱,急功近利的滋补方式反而不利于吸收。其次,网络上不少洗脑的“育儿科普文”,让更多的年轻妈妈热衷于给宝宝补钙、补锌、补铁......
一妈建议:我从来都不主张给孩子吃补品,家长在给宝宝大补之前先要了解,宝宝真的缺吗?你给宝宝吃的补品,真的可以增强免疫力吗?明明正常饮食都可以吸收到的营养素,偏偏通过剂品来补充。我见过很多宝宝一喝液体钙总就拉肚子,也有因补充带腥味的铁剂出现呕吐的情况。此外,有些成人的补品含有性激素,切勿给孩子食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要犯错,都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年幼孩子也难免会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对于孩子的不足,很多父母都是给予严厉的责备,殊不知,孩子身上的不少缺点都是源于父母的过失。因此,为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应该时时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系统的学习一些家教方面的知识,科学地帮助孩子克服自身的缺点。
1、孩子过分依赖别人的评价,源于父母的过度表扬或批评。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论的影响,平时喜欢无原则的表扬孩子,结果导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每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拒绝去做。同样,过度的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错时,家长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错误在哪里,从而帮助其吸收教训,改正缺点。
2、孩子固执、任性,源于父母过于民主。
有很多家长,尤其是学历层次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晓之以理”,结果是理没谈成,孩子却被惯坏了。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依赖父母的指导,如果对其过于民主,很容易把孩子宠坏,使其变得固执、任性、为所欲为。因此,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以理服人,而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带有强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3、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源于父母滥用奖励、缺少惩罚。
孩子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为了帮助其明辨是非,父母应该在平时养成奖惩分明的习惯。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观念,而另一些父母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只习惯于使用奖励,从来不惩罚孩子,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孩子如果犯了错误,适度的惩罚是应该的。当然,惩罚并不专指打骂、责惩孩子,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种多样,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了。相反,如果在不适当的场所或时间滥用奖励,也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孩子在墙上乱画画,本来父母只要及时制止和教育就可以了,可有的父母偏要使用奖励的方法,“如果你不往墙上画,明天给你买个新玩具。”显然,这种方法会纵容孩子今后为了得到玩具而明知故犯。
4、孩子不服从管教,源于父母间的教育意见不统一。
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分歧。聪明的父母会避开孩子单独商讨,以求在达到意见的统一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然而,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沟通而对教育子女的问题固执己见,甚至在孩子面前公开吵架,这种现象的直接危害是让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应注意保持意见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让。因为如果孩子认同了父母某一方说了算,日后当这一方不在场时,另一方将很可能无法说服、管教孩子,从而给正常的家庭教育带来人为的障碍。
5、孩子缺乏自信,源于父母的盲目扼杀和过分保护。
有些父母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像老母鸡护小鸡似的整日将子女庇护在自己的羽翼下,连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让他们做,甚至将子女的活动范围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内。这种过分的保护,严重干扰了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难、缺少自信、优柔寡断,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责任心。与此相反,有些父母则总是主观地否定孩子的言与行,喜欢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甚至用过高的成人化标准要求孩子。长此以往,就会将孩子的积极性、上进心盲目扼杀,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自尊心和自信心被无情的摧毁。
什么是成人?
成人的含义有三:
一是生理学意义上的成人,即长大成人,以青春发育完成、生理上成熟为标志,多在18岁以前完成;
二是心理学意义上的成人,即懂事了,以认识能力的发展和意向态度的发展,心理上成熟为标志,如认识能力的发展,指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品质逐渐走向高级层面,意向态度的发展,指态度、兴趣、情感、需要、意志等品质逐渐走向完善。所谓智商、情商的协调统一。心理上成熟没有一个统一的年龄标志,有的人可能17、18岁就很懂事了,有的人可能30多岁了还让人感觉很幼稚;
三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成人,即独立走上社会了,以能够承担一份社会工作及相应的社会责任,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甚至养活父母为标志。这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年龄标准,有的人可能18岁高中毕业就走上工作岗位,挣钱养家了;有的人可能大学毕业后才有职业和收入,才算独立;还有的人可能终生都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不愿长大,出现了“抱大的一代”“啃老族”,由“酷”(cool)文化向“寇”(cute)文化转变,这些都表明了当代人对社会角色及社会责任的一种态度。这可能与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有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反映了人的成长与成熟的关系。
什么是成才?
过去我国人事部门对人才的定义是:中专及中专以上毕业,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后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重新定义了人才的内涵:即人人都可以成才。
以我的理解,这里的“才”,主要是指才干、才华、才艺、才能……成才,就是成为在某一领域里具有才干、才华、才艺、才能的有用人才。它可以表现为高精尖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也可以表现为普通工作岗位上的研究与实践。
人才与学历、学位没有必然联系。只要努力,干什么都可以成才。
一是强化成就动机。这其实是一种人生目标或自我定位的问题。人如何定位自己就决定了人如何发展。每个人应在心目中有一个对自己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想或追求,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优秀教师?还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二是培养敬业精神。任何职业、任何工作都要求敬业,都把敬业精神看成人的重要品质。大学生要想成才,首先需要培养的品质就是敬业精神,它是工作责任心的体现,也是职业态度的反映,更是人生观的折射。能否成才,能否成功,往往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是坚定执著追求。有了明确的目标或强烈的成就动机,有了敬业精神或认真的工作态度,还不一定能成才,成才还需在以上基础上执著不懈地追求。这既是一种毅力,也是意志,还是恒心、耐心。因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经历痛苦、磨难,如果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一遇到挫折就投降,那么,所有的目标、理想都将化为乌有
四是提高综合素质。才不是空洞的,表现为才干、才华、才艺、才能,比如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出色的才艺,流畅的口头表现能力,卓越的活动组织能力。
成人与成才的关系
欲成才,先成人;成人第一,成才第二。
成人是成才的基础,成才是成人的归宿。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应该要求自己:做真善美的追求者——成人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还应要求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需要的人,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成才的目标。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