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记之关注心智与人格

02-24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教养记之关注心智与人格”,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你对孩子是真爱吗?你有过错误对待吗?

当辅食期结束,孩子的饮食渐渐趋于和成年人一致,接下来整个儿童期的吃饭好坏是对早期喂养的初步检验;待他成年自理生活后,他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素质是对早期喂养的最终检验。

同样,当你日夕陪伴的孩子渐渐长成后,他开始踏入学校,青春期的性格是对早期家庭教养的初步检验;待他成年后,终身的人格与品质,尤其是婚姻质量是对早期家庭教养的最终检验。

所以,不论是养还是教,早期是基石,越早越重要。早期越偷懒,后期越麻烦。

而所谓“教”“养”,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身体健康、作息规律、生活习惯良好的孩子,就会吃得好睡得好精神好不生病没蛀牙,就会动作灵活思维敏捷,而且因果逻辑时间观念也更清晰,从而安全感更强,那么他在每个关键期都能平稳过渡、适应良好。

而所谓“教养”,在不同时期更是不一样的。因为孩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口、手、四肢的敏感期,再到语言、秩序、界限的敏感期,孩在不断在构建自我和认知世界。比如几个月大的宝宝,哭了一定要抱,这是要建立安全依恋关系,而会走了以后,跌倒了是可以不抱的,这是要培养他坚强独立;比如两岁的孩子,他只会抢夺自己喜欢的玩具,你所期望的“合作分享”意识到三岁才会萌芽。那么在此期间,你会不会错误对待呢?

所以面对这些挑战,分龄研究对待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先讲幼儿期,也就是两岁半以下孩子的陪伴与对待。

一.给予无条件的爱

你并不是完美的父母,所以不要苛求拥有一个完美的孩子。

所以,爱孩子,不是爱他的优点,不是爱他的表现,是爱他本身。如果你在他很乖、表

现很好的时候很爱他,而在他淘气、捣乱、表现不好的时候就只剩下了愤怒、失望,而忘记了爱,那就不是无条件的爱。

而得到充分的无条件爱的孩子,一生都是乐观自信的。因为,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建立安全依恋关系,孩子对外界的反应才会更积极。

二.拥有两个最基本的态度

1.尊重

即便他只是个婴儿,也最起码应该得到三个尊重:

首先尊重孩子的隐私。请使用纸尿裤,纸尿裤不会造成罗圈腿,也不会影响男童生殖器官发育,更不会捂坏孩子;不要在公众场合裸露孩子的隐私部位,更不要将他的隐私部位照片上传至任何网络社交平台——如果孩子会说话,他不会愿意暴露自己的隐私部位给人们看。

其次请尊重孩子的性别。先从穿衣打扮上区分男女,即便只是个婴儿,他也是个有尊严的人,不论穿好穿次,他跟你一样得有最起码的体面;日常选择玩具和用品的时候也要进行性别区分。从语言上,对男宝宝更多用“勇敢、有力气”,对女宝宝用“安静,温柔”等,而不是用从网上学来的混淆性别和品格的语言糟粕“我们是女汉子,我们是吃货”——如果孩子会说话,她会喜欢这样的评价吗?

还有,请尊重孩子的生命安全。在家请用你的常识去归置整理物品陈设,出门请你遵守交通规则,有私家车的,请为孩子配备儿童安全座椅,不要抱着他当人肉气囊,更不要抱着他坐副驾去挑战交通法规——一个不具备生命安全意识、一个不遵守社会规则的父母,带给孩子的是什么?

2.接纳

前阵子我从网上看到有对美国夫妇,他们四岁的女儿每次穿上男孩衣服都非常开心,穿女孩衣服就非常难过,也就是说这孩子非常想当男孩。这对夫妇后来做了个艰难的决定,就是同意孩子从此穿男孩子衣服,开开心心地当男孩,并且准备等她够年龄了就支持她去做变性手术——在这个故事面前,我们很多做父母的应该汗颜,这是多高程度的一种接纳啊!而我们很多人却并不能接纳自己的孩子,不停这样抱怨孩子:“你怎么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你怎么这么淘?你怎么这么慢?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又尿裤子了!”

所以,请接纳孩子的一切特点,他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他的特点让你烦恼了,请你去寻找解决这些烦恼的方法。

三.培养三个最重要的品质

三岁看老是对的。所谓的“长大就好了,慢慢就变了”更多是后天的社会适应性对人

行为的一些干预和修订,而且很多东西其实是变成了被时光掩埋的秘密,除非人生遇大事,否则不容易暴露。而人生最本质的三大优良品质,则来自于生命早期的培养,而且这三大品质将伴随人的一生,你在优秀的、成功的(这词儿有点滥,但也挺不错)人身上普遍都能看到,而一些糟糕透顶的人生,则经常能找到反例。所以,这个非常重要,请切记。请不要当小事,不要觉得孩子还小,无所谓。

1.内归因

内归因就是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归咎于外在原因。具备内归因品质的人,成年后如果遇到挫折,他会更多从自身去反思检讨,从而努力完善自己,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达成目标。而不是抱怨他人、抱怨客观条件、抱怨外在的环境、抱怨世界的不公。无疑,这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品质。而这个品质是从小培养的,比如孩子磕到了桌角磕疼了脑袋、摔倒在了地上碰到了腿,请不要告诉孩子“桌子坏,你打桌子”“地坏,我替你打地”,而是应该让孩子知道,摔倒是因为自己不小心,下次要小心,并且摔倒是很正常的事,爬起来继续走就可以。

2.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就是愿意等待,愿意忍耐,愿意通过达成的规则去最终实现愿望,而不是想要什么就得马上拥有。具备延迟满足品质的人,成年后他会为了目标去付出努力、等待和忍耐,而不是付出就马上要结果,或者不付出就想要结果。而这些也来自于早期的培养。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东西,你可以跟他商量“我们先出去玩,回来了再拿”“你先认真吃饭,吃完了再做”“这个今天已经吃过了,明天再吃”,很多孩子不被满足时都会哭闹、不妥协甚至倒地不起或者满地打滚,而此刻如果你不坚持,以后他这个招数会一直用下去的,成为要挟你的习惯,直至成年,

3.自控力

在培养延迟满足品质的过程中,必然会伴生出另外一个可贵的品质,那就是自控力,因为没有自控力是无法实现“延迟”的。具备自控力的人,成年后对规则比较重视,道德感较高,一般都能成为正直的、守时的、律己的、严谨的以及最起码不乱穿马路的人,当然,这些你在优秀的人身上也都能看到。当然,孩子的自控“能力”跟年龄和个性气质有一定关系,但自控的“意识和习惯”,却是只要他能懂话,可商量,就可以开始培养了——小飞侠曾经有两次陪着我上完1.5小时的家长课,能在我的商量和示意下做到不闹不喊叫自己玩不影响我们,就是自控力的体现。

四.不要再把儿时我们深恶痛绝的,加诸在我们的孩子身上

1.不溺爱

要培养以上优秀品质,就得做到不溺爱。动作发展和饮食习惯因为溺爱而导致的负面结果我们不赘述了,而在行为习惯上如果过度溺爱的话,孩子的独立性将得不到锻炼,如果连自己吃饭、穿衣、穿鞋、洗脸、刷牙、自己的东西掉了自己捡、帮助做家务等都不舍得让孩子做的话,那么更别提培养延迟满足等品质了。

2.不贴标签

墨菲定律:你担心的事情一定会出现。你的担心就是对这件事情的负面强化。正所谓: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孩子心眼真多”“这孩子特不老实”“这孩子就爱欺负别的孩子”,“这孩子最近怎么总摸小jj”,事实上,孩子的某些行为没有特定意义,你贴的标签反而会进行负面强化,久而久之没准他真的就是你说的那样了。

小飞侠上早教课时,我发现他有点怕那个黑皮肤长汗毛的外教,每次那个老师辅助他做体操他就有点儿不愿意,只是有点儿哦。我有次很错误地问他:“你是不是怕那个老师啊?”小飞侠点头说是,从此他每次一看见那个老师就扑我怀里说“我怕那个老师!”完全不让那个老师再碰他。这就是我贴标签和负面强化的后果。后来我就努力撕标签,每次见了那个老师我都对小飞侠说“你看老师对你笑了,他喜欢你呀,你也对他笑吧,你过去找他吧!”这样反复几次才渐渐好了。

3.忽略和淡化

首先要明白,孩子的有些行为不属于负面行为,比如一岁多的孩子去拽别人的头发,两岁多的孩子在争抢玩具的过程中推倒了别人,其实都是正常的,但如果你担心妨碍或者伤害到别人,想去做一些干预的话,请切记:不要打,打了反而记住了;不要不停说他,说多了就是给他强化“你就是这样的孩子,你就是在这方面不好”;不要在该行为未出现之前就打预防针,本来他都忘了,你一说他反而记起了,马上就去实施了;不要在该行为出现后马上认真高调地去制止,他发现能引起你的注意,会更加乐此不疲。正确做法是:忽略他的行为,淡化你的态度,转移他的注意力,和缓地进行隔离。如此几次,渐渐这个行为就过渡了。

4.不过度表扬

我经常被有的家长嘴里不停地复读机一样的“真棒!好样的!你真棒!”听得耳朵起茧子,而仔细一看,却无非是孩子走了一步没摔跤、吃个水果没乱吐这样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些事情不需要表扬。这些事情都需要表扬的话,那么真正值得表扬的事情又如何更夸张地表扬呢?而且过多的表扬会让孩子习以为常,以后若没有人天天表扬他,他将非常挫败。表扬成口头禅以后,孩子事事都会为了表扬而去表现,做事情会先求赞美,他内心的观念就变成:大人爱的是我的表现,我唯有好好表现才能获得爱。而这样的人格无疑是不健全的。

但孩子还是需要表扬的。那么如何表扬呢?请一定在他确实努力了、有关品质的、不是先天拥有的东西上去表扬,而且表扬地具体一些,明确一些,频次不要太高。比如“你今天出门帮妈妈拿包了,真的谢谢你呢”“你给弟弟喂水喝了,会照顾弟弟真的不错啊!”

5.不捉弄

经常看到很多人这样逗孩子玩:“你手里的东西能不能给我吃一口啊?”孩子递过来之后却说“阿姨不吃,你吃,阿姨逗你玩儿呢!”每当这时候我会对那个人说:“请你收下,请你吃掉”;或者这样问一个小男孩:“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啊?男孩啊,不对,你是女孩”,我只好蹲下来告诉孩子:“你是男孩,不是女孩”;还有问孩子“你爱奶奶还是爱妈妈啊?”,孩子小小年纪就得学会察言观色,妈妈在边上就说爱妈妈,奶奶在边上就说爱奶奶。我们希望孩子做真诚、事实求是的人,那么就不要去混淆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认知概念和思想品格。

6.不贿赂

“听话妈妈给你买糖吃”“你乖乖亲一口叔叔,叔叔就送你个小汽车”,不要让孩子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而去表现或者表演,也不要让你和孩子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利益交换。不珍惜孩子品格的家长,是需要反思的。

7.不威胁

“你这样妈妈就不爱你了,你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你现在不好好吃饭的话,以后永远都没饭吃”,威胁孩子本来就不对,再去说不留余地且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结果那就更不对了。你可以告诉他不让做是因为这件事本身不对;要吃饭是因为吃饭才有力气,饭很好吃。

8.不侮辱不恐吓

不论孩子多么淘气,不论你多么忙碌辛苦,也请不要跟孩子说气话,更不要中伤和侮辱他,不论他听不听得懂。如果仅仅是发泄情绪,请克制,如果就是发泄给孩子听,你是因为他听不懂才发泄,还是想让他听懂?而孩子完全可以感受你的情绪,也很快就能模仿背诵你的语言。

如果需要跟犯错的孩子讲道理,请只针对事情对错,不要否定他的品格,而且道理认真讲一次就够,不要不停唠叨;或许你可以惩罚他(当然我们不提倡打),但不要总拿“打”来吓唬他:“小心我打你啊!你再这样我马上打你!我打死你!”,还说得很大声,想以此来震慑孩子,而你真的希望孩子是被吓大的吗?

9.不要树立假想坏人

姥姥说“你再这样妈妈就来打你了!你爸爸不让你吃这个!你再不听话警察就来抓你了!”看护人一般都不愿意自己当恶人,所以总爱把另外一个人树立成坏人来吓唬孩子,而妈妈被无端树立成了坏人,那岂不是影响妈妈的形象?警察叔叔被树立成了坏人,那么在真正有危险的时候警察还能被孩子所信任吗?

10.不要表里不一地评价孩子

只要孩子能听见,那么你对他的评价都会起到强化作用。而表里不一的评价更会引起孩子的混乱。比如你严肃地要求孩子“不要打人,打人不对”,然后却跟孩子爸爸很高兴地说“孩子会打架了呢,以后上学不会受欺负了!”,孩子看似漫不经心地在一边在玩,但其实你说的他都听见了,而且还明白了你其实喜欢他打人呢,下次他会继续用打人来试探、观察你。与此类似,大人们之间聊天,如果孩子在场,请注意一些是非话、评价他人的话、少儿不宜的话,甚至一些会强化他某些行为的话,尽量不说。

11.多用正面语言和孩子沟通

用“慢慢走”代替“别跑!”,用“让我们安静一会儿”替代“别吵了”,总之,多用正面语言,少用负面语言。而一些不文雅的口头禅,甚至一些不文明的语言,孩子其实学起来比谁都快。那种听见孩子说脏话还觉得好玩的父母,应该去反省。

12.不要教他说,也不要当翻译

不管孩子的语言发展到什么阶段,请让孩子自己去说,不要不停教:“你对阿姨说你好,你问阿姨你在干吗呢,你问小哥哥我能和你一起玩吗?”,不要让孩子做你的复读机,也不要不停翻译孩子的话,请把语言锻炼和思维发展的机会留给孩子自己,让他自己努力去表达。

13.少限制,但要有界限

在孩子探索世界和与外界互动的过程中,不能进行过多限制,“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碰”是会影响孩子发展的。但如果孩子碰了不该碰的,那一定是大人的失职。在家里,你应该给桌角穿上防撞条,给柜子和冰箱安上锁,给插座盖上保护套,把家里的药箱藏起来,不要让孩子给自己带来伤害;而在外面,你则要尽可能多地安抚和照看好孩子,做到不妨碍他人、不损害公物。

我记得我在网上看到过有个奶奶让孩子坐在超市的大米桶内玩耍嬉戏,最后还尿在了里面。熊孩子在自己亲人的眼里怎么都是可爱的,可被妨碍到的外界是不会接纳容忍的,这跟外界有无爱心毫无关系。

14.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

在任何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恩爱和谐的夫妻关系,才能让孩子享受到幸福感和安全感,孩子也才能学会真正的爱。不吵架的夫妻是不存在的,但请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因为孩子的直线思维会认为“他们吵架都是因为我,一定是因为我做错了”,所以,你们吵架时,孩子不仅是被你们的争吵惊吓到,他更会被自己内心的负罪感而深深伤害。这是孩子怯懦自卑的源头。

15.不敷衍,全心陪伴

小飞侠话多起来以后,经常把我烦得要死,我就“嗯啊哦”地回答他,他每次都很生气地大声再重复,重复到我认真对待为止。

我想,在孩子心里,“忙”肯定是一个怪兽,为什么要抢走妈妈的时间?手机也是个怪兽,妈妈为什么那么爱看它?所以,妈妈们,请合理妥善安排你做家务的时间,同时请放下你的手机,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同时,动作与游戏、环境与同伴是这一时期你需要提供给孩子的,而且不论孩子表现如何,他只要能与同伴一起玩耍,对他都是有益的。

所以,没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学习,让自己的知识能跟上孩子发展的脚步。不求居功,但求无过。只愿对他少一些错误对待,只愿日后思及,少一些内疚抱憾。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心得:绘本对孩子语言与人格发展的影响力


育儿心得:绘本对孩子语言与人格发展的影响力

曾经读过一段话,一直很喜欢:“孩子,我要求你努力,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而是我希望你将来有选择的权利”。我希望我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我又心存矛盾、焦虑,常常在管与不管,管与怎样管之间徘徊。上过早教,听过各种讲座,想把孩子的成长快乐和学习具体到日常生活和教育中。

王启宸是两岁不到接触绘本,有点晚!记得第一次给他讲绘本的时候,连一个故事都没有讲完,他已经没有兴趣,坐不住了,会动来动去,再讲他已经没有在听了,而是自己玩儿自己的。我发现了我的问题,如果你照着书念,小孩是肯定没有兴趣的,第二天我改变方式,讲的时候表情丰富了很多,声音也随着绘本里角色的变化而变化,慢慢地小家伙坐那儿不动了,安静的听你讲完。他会一段时间一直让你讲一个故事,我每天不厌其烦的讲,发现有一天小家伙自己拿着绘本,看着图画把一个故事全部讲下来了。一直到现在每天讲故事已经必不可少。现在快四岁了,很多道理会从绘本中学会,讲木偶奇遇记,我会问他为什么匹诺曹的鼻子会变长,他会一本正经的告诉我,妈妈,他说谎了,所以鼻子会变长,说谎是不对的。讲大恐龙奇奇的时候他知道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别的小朋友都会喜欢你。不管以后他学习怎样,我希望他是一个善良、正直、诚实的孩子。

说到沟通,这也许是我觉得自豪的地方,他是个开朗外向的孩子,他喜欢去跟别人交流沟通,第一次看到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他也想玩,拉着我的手让我去跟小朋友商量,我告诉他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得自己去商量!他自己过去商量,小朋友不同意,他拿着自己的玩具跟他换,两个人达成协议,真的很棒!虽然很多时候他还是调皮,会不听话,但是成长是个过程,任重而道远,需要父母孩子一起努力进步,成长!

如何提高孩子的心智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一个人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需要不同于智力的另一种智慧,心智情商!但对于如何培养孩子,让孩子具有健全心智和良好品质,却是让很多家长摸不着头脑。一来这些品质是‘软’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知道怎么样才是有,所以培养起来就更难了。所以,才会有风靡一时的‘成功学’方法,之后又到‘国粹国学’诵读等等。

其实,随着现在的脑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心智成长,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神秘和不可知,似乎要靠天分和悟性才能修成。一个人的心智发育、成长到成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例如越来越多的心理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年,对性格、心智的影响非常大,起到奠基的作用。

从感官发展和心理学角度出发,一个人的心智成长可以大概分成这几个阶段:

婴儿期:0-3岁,这段时间是一个人奠定心智基础的关键期,亲子关系的好坏、父母、保姆或其他花很多时间带孩子的人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孩子受到呵护的程度,都将会影响孩子的心智成长。如果这个时期,照顾得当,处理得好,就给孩子心智发育奠定良好的、坚实的基础。也只有这些坚实的基础之后,才能发展出积极的人格、健全的心智。如果把一个人的心智成长过程比如做制作蛋糕,那么这个时候相当于制作蛋糕前的原材料准备,好的面粉、好的鸡蛋、并且要和好面,准备好幼稚的面团。

幼童期:3-6岁,这段时间是一个人性格心智形成的关键期,这段时间一个人的性格雏形初步形成,心智轮廓逐步成型。因此这个时期是积极训导,培养孩子优良性格品质、良好生活习惯、打造健全心智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相当于制作蛋糕的捏制成蛋糕雏形。

儿童期:7-11/12岁,心智、性格、个性逐渐强化成型期,这个时期相当于心智品格的‘烧制’过程,把幼儿期打造的雏形、模子强化固化,这个时候仍然可以干预,但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毅力方能凑效。这个时期和过程有点类似制作蛋糕烤制过程,稍有不同的是,心智成长过程是随时可以干预的。

青少期:12-15/16岁,这个人生发展中一个特殊的时期,青春期发生的一些生理变化,会给孩子的心智发展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影响。这个阶段相当于瓷器烧制即将出炉的时期,很敏感和脆弱,不小心就会导致有裂缝或划痕甚至破裂(但这个时候,更突显前面几个时期的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好的原材料、好的雏形、好的烧制过程、将会减少青少期失败的几率)。这个时期和过程类似于蛋糕出炉阶段,从模子里弄出蛋糕。可以想象,如果前面的原材料不好,捏的雏形不好,烧制过程不恰当,这个时候出来的不会是什么好形好状的蛋糕。

类成人期(打磨期):16岁-步入社会,这个时期,性格心智已经和成人差不多,本质上已经成熟成型,只是在外在表现,与社会环境互动时候,根据环境情况做些调整和适应。相当于蛋糕制作的包装出售阶段。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孩子具备良好的心智模式呢?

成长管理的心智培养体系,从十个方面塑造孩子的心理性格品质:

爱心:爱,是使我们生活更加和谐和幸福的源泉!

进取心: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标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状态,一个人成功的基本要素。

好学:强烈的求知欲,是个人不断成长的保证。

正直:为人之根本,遵循自己的价值观、勇于追求自己梦想的力量源泉。

责任感:立足于家庭、社会的基本品质,最不可或缺的素质。

自律:一个人控制自己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能力,意志是否坚定不仅关乎能否成功,更是关乎能否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健康成长。

自信:超越自己,克服困难,拜托困境的不二品质。

自尊:高自尊,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是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基础指标之一。

目标感: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力量!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

乐观:最积极的性格因素,最积极的生活态度,相信明天总会更好,永远微笑面对生活。

这十大指标(维度)给我们指出了培养孩子心智情商的方向,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孩子这些方面的培养,那么孩子的心智成长就不会差。

育儿心得;关注幼儿身心健康,且记勿拔苗助长


育儿心得;关注幼儿身心健康,且记勿拔苗助长

首很感谢老师给我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说实话,赵老师的讲座真的让我出乎意料,不得不刮目相看。

赵老师在讲座中,傍征博引,苦口婆心,甚至亲身例证,可谓用心良苦。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赵老师一再告诫在座各位家长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教育重在身心健康,不要拔苗助长。赵老师以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总纲,指出家长对幼儿教育上不可操之过急,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循序渐进;不可过早进入学龄段的学校内容学习,而是以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可推给老师和学校了之,而是以身做则、言传身教。

对于早教甚至教育,一直说法不一。虽然有个别有胆有识者,呼吁不能对孩子过分施压,但是大多数人以“社会竞争”激烈为由争先恐后地给孩子设计好了长长的学习表,课外时间被各种学习辅导占满,从周一到周日,每天奔波于各种辅导班。就像有的家长所说的“周围的人都这样,我们不那样,怕对不起孩子”,所以孰对孰错,做为家长,我也模糊了。

和大家一样,我们都是一路考试考出来的,我深知应试学习之害。很多学校只强调纵向的应试学习,而忽略了横向才能拓展,毕业后身无长物,除了一纸空文凭。进入社会,面临的是重新学习和适应,无所适从,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不知道对自己有正确的规划,迷茫、彷徨,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过渡期,尤其很多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这样的情况更多,心理的挫败感更大,甚至会盲目地否定自己,一蹶不振。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从入学的那天开始,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考高分。“高分”,多么玄而虚,确是莘莘学子从小到大日日疲于追求的东西。待到进入社会,不再有学分了,我们能会做什么?之前高分是目的地,那么现在的目的地在哪,有何本事去达到。

“知识改变命运”,但一直以来,学校教材被作为了知识的主要甚至全部载体。人们认为,到学校学的就是知识,教材是正是主,教材以外是偏是末,所以为了考高分,家长谨慎而小心地监督孩子好好学习、认真作业、努

力考出好成绩;同时不能贪玩、荒废于课外的游戏、书籍、活动。为了以后成绩好,家长更是急迫地在小学前开始了小学课程的学习。

至此,知识的学习变成了急功近利的竞赛,乏味、虚伪,毫无乐趣。有人会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本就是吃苦的事,哪有什么乐趣。我想有这样的想法,必然是为学习而学习的人。苦,未尝不乐。学习之乐,就是在于对未知的好奇、对明了的渴求,在百思不解时的坚持不懈,在契而不舍后的豁然开朗,在苦尽甘来的充实和满足。

如果,学习的过程只是被动地扮演、无力地忍耐,既无主动地因好奇心而生求知欲,也无自发地努力探索,那么学习真的是可恨致极、难受致极。而家长却以爱的名义,理直气壮地、一厢情愿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这岂不是压迫和剥削,难道不可气、可恶吗。

正如赵老师在讲座中所讲,家长最好放下自己高高的姿态,贴近孩子,尊重孩子,不要颐指气使地只是挑剔和命令。尊重孩子的成长过程,尊重孩子的个性,引导和培养孩子对事物、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不是过早地牵着孩子奔赴于各种学习辅导班,剥夺他们的童真和快乐。当他们有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主动探索,那么,以后的学校课程学习还需要家长坐在傍边盯着吗。

当然,如何做到良性引导,这也是家长需要下的功夫。我想家长首先做的就是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是多了解多学习,多发现多思考。

不能看到别人送孩子学这学那,我们这就坐不住,心急火燎地拉着孩子去报名;有时间看些儿童心理方面的书很有必要,有时间借鉴下成功的育儿经验很有必要,有时间蹲下身子与孩子玩玩说说很有必要。“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孩子都带着上天给它的独一无二的印记来到世上,那就是他们的天性秉赋,我们的孩子是世上独一无二的。

人生大舞台,生旦净末丑,形形色色的角色都要有人去演绎,如果都做第一,那又哪来的第一;“此一时彼一时”,人生不足百,得失旦夕间,孩子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未来是什么样,很多非人力所能及,我们以岂敢以自己有限的人生经验去框架他们未来的道路。

作为母亲,我本能地对自己的孩子有着期望,但我又不得不克制自己的

期望。从孩子离开我身体的那一刻,我知道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崭新的生命,他不再是我身体的一部分,而是完全独立的新人,我要尽可能地保护和尊重他的个性,发现和培养他与生俱来的擅长。怎么做一个合格的母亲,我还在不断地学习,与孩子一同成长。

作为母亲,我特别关注现在的学校教育。周围认识不认识的父母们已经用自己的殷切和盲从催发出了一种气候,在这种气候下,不合大众的执扭坚持或许有一天被瓦解。所以,今天特别感谢赵老师的这次讲座,我没有想到讲座的中心是这样,现在我完全可以确定并且很清晰,孩子的教育顺其自然、适时适度,量力而行。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和老师给我这次表述的机会,其中我的某些想法和观点未必中肯,或许偏激,表达未必清楚准确,如有不合时宜,请多多包涵。谢谢!

习惯养成记:moon习惯之好与坏,自在父母


写在前面的话:想了很久,才提笔参加活动,起初看到题目一直未曾写,因为看到这题目,我一时之间真的没想到我们家果果有什么养成的好习惯。有次跟果爸爸聊天,果爸爸回答,有啊,有很多习惯,嘘嘘自己嘘啊,很懂礼貌了,很多的……是啊,成长或者只是每一件小事。

1.嘘嘘

入园之前一直担心宝宝不会嘘嘘,大概很多家长都经过这关,

我们家宝贝也不例外,大概离入园还有两个月的时候还在家总是到尿尿已经来不及的时候才说:我要嘘嘘Σ(°△°|||)︴

始作俑者,玩忘记了,玩心太大,说这些的时候,我们何曾想过,小孩子不玩又做啥呢

离入园一月的某天,他自己跑到厕所嘘嘘,说我会嘘嘘了,然后全家人都说果果好棒,会自己嘘嘘了。

从此,他会提前那么一丢丢时间往厕所跑。

如今入园已经近三个月了,偶尔一两次会尿湿了裤子回来。

2大人样儿

小孩模仿大人,想必很多小朋友都这样;不知从何时起,在果果的身上看见家里人的动作、模样,连说话腔调都开始有爸爸妈妈姥姥的痕迹……

某日,家里人正在讨论某电视故事情节,果:真搞笑!众人哑然,这话像是麻麻经常说的口头禅。庆幸还不是什么特别不好的话。

又一日,老公开车带家人出游,路遇一车加塞,老公顿怒“KAO”果子默默“KAO”全家人无语。

模仿是小孩天性,学之,自然还未到分辨好与坏的年纪,真的是要在孩子面前收敛啊!

3吃饭

吃喝拉撒,吃为首,入园前就开始训练让宝宝自己吃饭,到如今却还是每天被姥姥喂饭……

这个最想让宝宝养成的习惯充分暴露了两代人育儿观的冲突。

隔代:吃饭自热而然的,大了就会了啊

粑粑麻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快点自己吃,不吃打,粑粑怒发冲冠

果果:假哭,我要姥姥喂……

如此这般,到如今虽会自己吃饭,却总是耍赖,吃饭这个最难养的好习惯,我家这3岁坏孩怎么也养不来,幼儿园老师也说,班上的小朋友吃饭都是开始还可以,吃到三分之一,便不好好吃了,阿姨喂食。

4耍赖

果果最让人恼的事情是喜欢躺在地上耍赖,现在想想,如果第一次就严厉制止,每一次都严厉制止,会不会就不这样?

也有另一种看法,就是因为每次制止,提示、强调、暗示,久而久之他才觉得这样是大人所在意的。

到底哪种观点正确呢?亲们帮忙解答下。

心智训练培养孩子自控能力


妈妈要有自己的意识

妈妈要有意识地培养宝宝的白控能力,这种“有意识”并不需要特别的设备,而是需要妈妈融入到宝宝的运动认识世界中,从而很自然地引导宝宝观察和体验,宝宝的自控能力就随之提高了,认知能力也得到发展了,这样的运动就称之为运动性心智训练。

生活中充满了这样的“运动性心智训练”机会,你也能充当“训练师”角色哦。

设计心智训练内容

将身体运动与动手动脑联合起来,每天固定开始时间(建议用闹钟提示),在进行运动性心智训练时,妈妈与宝宝一起专心进行。

运动内容爬行或蹦跳等运动,去找目标物品。

运动准备妈妈事先设计好目标物品,种类不定,安全而轻便(可以用实物或画),让宝宝自由编故事内容,并且讲出来,比如钓鱼目标物品。也可以根据宝宝喜欢的玩具内容设计各种情景的目标物品内容。

第1~2天小朋友(男女、大、小多个)、各种不同的鱼、山树(多棵)、钓鱼竿,水荷叶(多片)、水泥、浮萍,水草、支撑杆(1把)等。

第3~4天全家人、各种不同的鱼、山、树(多棵)钓鱼竿水荷叶(多片)、水,泥、浮萍,水草支撑杆(1把)等。

第5~6天猫、各种不同的鱼、山、树(多棵)、钓鱼竿水荷叶(多片)、水、泥、浮萍、水草支撑杆(1把)等。

第7~8天鸡、各种不同的鱼、山、树(多棵)、钓鱼竿、水、荷叶(多片)、水、泥,浮萍、水草,支撑杆(1把)等。

第9~10天鸭、各种不同的鱼、山、树(多棵)、钓鱼竿、水荷叶(多片)、水、泥、浮萍、水草,支撑杆(1把)等。

早期阅读:心智成长的关键


观点10-3岁宝宝的阅读目的,不是阅读的内容本身而是在于图书所展示的颜色、状态、文字的音韵、节奏,给予宝宝脑部的良性刺激,促使宝宝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支在这种刺激下更好地发育。这一时期的宝宝并不能真正理解阅读“为什么”,对他来说知道阅读“是什么”就够了。在阅读基础上成长的孩子有很强的铭记和辨别力,情感稳定,更容易被外部世界肯定和认同,也更容易受到关爱。早期阅读给0-3岁婴幼儿从生理上创造了安全成长的条件。

论据:人的脑细胞有140亿个之多,刚出生的婴儿却犹如白纸状态。一些科研报告证明:将要发达的脑细胞正好在3岁前完成。脑细胞互相缠结恰好发生在0-3岁。在这一时期,外部色彩、形状、颜色、语言的刺激将大大激活宝宝大脑皮层的脑神经细胞的缠结。

观点2早期阅读的主题是图和声音。图和声音是宝宝获得间接经验的唯一途径。图和声音比文字更能带给他们听力和视觉的震撼。

论据: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认识外部世界、完善内心世界的生命过程。这个过程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获得来成熟和发展

对于宝宝来说,直接经验可以从养育的环境中获得。由于这个时期的宝宝还不识字,图和声音是宝宝获得间接经验的唯一途径,图和声音比文字更能带给他们听力和视觉的震撼。我们也称这一时期为读图的年龄段。

观点3亲切反复的阅读,让婴儿受到外部世界给予的回应。新生儿除了哭声之外,还会发出“啊——啊——”的呢喃之语,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呢喃之语(包括哭声和笑声)是婴儿表达自己意思的“信号”。如果有人积极回应,婴儿发信号的积极性会大幅度提高。母亲能与婴儿用有节奏、温柔的语言进行交谈,再用手抚摸或摇动他,婴儿将更愉快地发出“信号”。

胎儿心智发育与孕期压力有关


怀孕妇女在注重胎教的同时,可别忘了适度释放心理压力。英国医学研究发现,孕妈咪在怀孕期间压力过大,胎儿出生后心智问题、忧郁、胆小的机率,将比低压力孕妈咪的高很多。

根据伦敦帝国学院教授葛拉佛的研究显示,孕妈咪怀孕期间处在高情绪压力下,对胎儿产生的负面影响愈严重,如与配偶争吵、遭受肢体暴力等。

葛拉佛指出,面临高压力的孕妈咪会分泌大量荷尔蒙可体松(hormonecortisol),若胎儿长时间处在充满大量可体松的胎盘和羊水中,出生后18个月的平均智商,比低压力孕妈咪所生的胎儿低,成长后的性格也容易紧张、忧郁和胆小。

葛拉佛表示,父母的遗传基因和胎儿成长过程的家庭背景,对胎儿的身心发展的确有重要影响;但研究也显示,胎儿在子宫成长期间,孕妈咪提供“零压力”的环境,胎儿日后的身心发展相对会比较健康。

她认为,压力是孕妈咪的大敌,建议伴侣们提供贴心的照顾,减轻孕妈咪的情绪压力,以免影响胎儿未来的成长,孕妈咪们也要学习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压力和挑战。

豆豆妈提示:如何让孕妇精神放松、愉快

应从孕妇本人及周围环境两方面注意。

首先,孕妇本人应胸怀豁朗,凡事要从胎儿的生长发育去考虑,不去计较生活或工作中的矛盾,不想易引起不愉快的人或事,不对自己和胎儿过分地猜疑有这样或那样的病,不过分地去想胎儿是男孩是女孩。

其次,周围的人特别是丈夫、公婆,应多予体贴和宽慰,使孕妇感觉比以前更温暖和家庭更和睦。尤其公婆更要表现出生男生女都一样高兴,以免给孕妇精神上蒙上一个恐惧的阴影。丈夫应对孕妇体贴人微,不仅从分担劳务上去照顾孕妇,而且多多注意孕妇的精神情绪,随时加以劝慰与开导,使孕妇和家庭长期处于一种和谐而愉快的气氛之中。

教你心智训练培养孩子自控能力


婴幼儿期是宝宝自控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控能力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宝宝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培养自控能力是促进宝宝成材的关键举措,尤其是对坏脾气的宝宝和多动的宝宝,及早培养自控能力更显得重要。

妈妈要有自己的意识

妈妈要有意识地培养宝宝的白控能力,这种“有意识”并不需要特别的设备,而是需要妈妈融入到宝宝的运动认识世界中,从而很自然地引导宝宝观察和体验,宝宝的自控能力就随之提高了,认知能力也得到发展了,这样的运动就称之为运动性心智训练。

生活中充满了这样的“运动性心智训练”机会,你也能充当“训练师”角色哦。

设计心智训练内容

将身体运动与动手动脑联合起来,每天固定开始时间(建议用闹钟提示),在进行运动性心智训练时,妈妈与宝宝一起专心进行。

运动内容爬行或蹦跳等运动,去找目标物品。

运动准备妈妈事先设计好目标物品,种类不定,安全而轻便(可以用实物或画),让宝宝自由编故事内容,并且讲出来,比如钓鱼目标物品。也可以根据宝宝喜欢的玩具内容设计各种情景的目标物品内容。

第1~2天小朋友(男女、大、小多个)、各种不同的鱼、山树(多棵)、钓鱼竿,水荷叶(多片)、水泥、浮萍,水草、支撑杆(1把)等。

第3~4天全家人、各种不同的鱼、山、树(多棵)钓鱼竿水荷叶(多片)、水,泥、浮萍,水草支撑杆(1把)等。

第5~6天猫、各种不同的鱼、山、树(多棵)、钓鱼竿水荷叶(多片)、水、泥、浮萍、水草支撑杆(1把)等。

第7~8天鸡、各种不同的鱼、山、树(多棵)、钓鱼竿、水、荷叶(多片)、水、泥,浮萍、水草,支撑杆(1把)等。

第9~10天鸭、各种不同的鱼、山、树(多棵)、钓鱼竿、水荷叶(多片)、水、泥、浮萍、水草,支撑杆(1把)等。

实施步骤

1寻找目标运动开始时,引导宝宝到不同地方找到目标物品,并不断鼓励他找更多的目标物品。如果宝宝一直兴趣很高,就继续进行;当宝宝没有继续寻找目标物品的欲望,就停止,这时,妈妈记录下宝宝实施运动的时间。

2组合目标物品妈妈引导宝宝观察所拿到的目标物品,根据不同的种类,组合成一个画面。2岁内的宝宝,可以帮助他做,边做边讲故事;2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引导他针对画面中的内容编故事,开始时你先起个头,让他接着尽情发挥,并记录下他讲述的故事内容。同时引导他回忆,每天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妈妈再记录宝宝组合目标物品的实施的时间。

训练后的效果

每天锻炼了身体。

宝宝在找目标物品时,是在完成指定的任务;

先运动,后组合目标物品,在情景中宝宝不仅学习了相关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了思维、想象和记忆能力;

每天记录,可以观察到宝宝的注意力时间逐渐延长;

宝宝在这样的游戏运动中,动身体、动手,动脑,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一段时间后,你就会感觉到宝宝的自控能力明显提高,脾气好了,讲道理了,能够静下心来玩一段时间。

心智训练让孩子不怕生


4种气质类型

难养型\易养型\中间型\启动缓慢型

怕生的宝宝多属于启动缓慢型气质,见到新的东西(不论是人还是事情),都表现躲避或拒绝,等自己慢慢观察和揣磨后才能接受。

你的宝宝会这样吗?

2岁半的小丹丹,正在高兴地玩玩具,突然家里来了一个亲戚,小丹丹立刻躲到妈妈的背后。亲戚对宝宝表示亲近,但丹丹并不理会。

妈妈知道丹丹怕生,以为宝宝大一些就会好。其实,不用等到宝宝长大些,现在就可以帮助宝宝,要知道,宝宝年龄越小,越好引导,否则部分宝宝容易发生自我关闭、孤僻、忧郁等不良心理。

训练宝宝不怕陌生

通常宝宝在5~7个月时有怕生的表现,见到生人会大哭,怕生人碰,这是正常的。但1岁以后如果仍然很怕陌生人,很怕新环境或对新的物品总高度警惕,不敢接近,总是粘家人的话,就显示出宝宝开始启动缓慢气质了。尽早引导宝宝大方起来,越早注意,越容易纠正。

常用方法

引导和鼓励宝宝与小朋友交换玩具或物品,让宝宝体会交换的乐趣;

引导和鼓励宝宝在人多的场合说话,表演、传播信息等,增加宝宝的自信心,同时给宝宝向外表露的机会。

运动性心智训练法

运动性心智训练,可以促进宝宝的大脑触觉,平衡感觉和本体感觉信号发展,认知能力就会提高,面对陌生人或陌生环境,宝宝就开始逐渐认识了,怕陌生的现象就可以得到纠正,对宝宝的整体生长发育也有帮助。

运动性心智训练的内容有,匍匐爬行送物品,后退直线摸取物品、蒙面单足站立取花生、袋鼠跳送物品等。最好能够几个小朋友一起做,效果会更好。

例如后退直线摸取物品这种运动性心智训练的具体实施方法,你可以灵活掌握哦。

STEP 1

在地上画3厘米宽的直线,直线长3~5米,

STEP2

用布口袋(也可以用枕套、裤子双腿等代替)将不会损伤宝宝皮肤的玩具当目标物品放在里面,备用,让宝宝用手去摸,不能用眼看。

STEP3

在线的起点画上标记,在线的终点放个台子(桌、椅等均可),将装有目标物品的布口袋放在上面。

STEP4

每天定好闹钟。闹钟一响,运动正式开始,全家人最好都参加观摩。妈妈引导宝宝按照地上画的直线后退,起初让宝宝边看边退,逐渐不看,到了终点后用手到布口袋中摸去1个物品,并说出是什么,然后取出来。观察宝宝是否偏离直线,帮助宝宝纠正。如果有2个以上小朋友,让小朋友们互相观察和纠正。

STEP5

每天记录宝宝在直线后退运动的正确度、摸去目标物品的总数量和正确的数量。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教养记之关注心智与人格》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教养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