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新老师答家长问: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03-03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周建新老师答家长问: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家长提问1:生活随处都是教育,日常生活中通过哪些活动可以系统的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周老师答:思考能力可以说就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推理能力、创造力。孩子3、4岁主要培养想象力,让孩子说一说什么东西有什么用?什么符号像什么?大点了可以问孩子这件事情怎么办?说得越多越好,让孩子从不同角度的说一说,说多了,思维也就打开了,想象力是思维的窗口嘛!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本身也是创造力的培养,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上面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不过,在中国还要加入一个很重要的能力:计算能力。小学计算耗费了数学时间的百分之六七十的时间,解决了计算问题,就等于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数学的效率,计算要以整体看数为基础,不要去学珠心算。

家长提问2:孩子太小有必要教他那么多知识么,学多了会不会适得其反?

周老师答:不要把将来要学的东西生硬的教给孩子,死硬地提前学肯定不好。学习的方式不一样,大人炒菜,孩子也会学呀,方式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其次,学的知识只是死的,关键要让孩子掌握发展必备的知识,教多了没有必要,不教孩子无法发展,错过关键期,将来费力也难学好。还有,教知识不如教能力,自己有一桶水关键给孩子指出一条河。学多好与不好,关键看你怎么教。教知识还是教能力,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再想想:学校里,不愿意学的孩子是知识多的呢,还是知识少的,是听得懂的愿意学呢,还是听不懂的愿意学。

家长提问3:思维训练能在孩子身上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周老师答:1、增加孩子的信心。见多识广,孩子学得多,知道就的多,得到表扬和被关注的机会就多,就会增强信心、孩子就觉得自己聪明。孩子不是因为聪明才聪明,而是孩子感觉到自己聪明才聪明。

2、积累大量的各种经验(包括许多数学语言)。孩子的理解力的基础是大量经验的积累。

3、增强孩子动手能力。

4、增加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掌握数学发展的必备工具:超强的心算能力,这是提高解题效率的必备工具(绝非珠心算)。

6、掌握一定的应试能力,幼升小考试家长就不用操心了。

7、为孩子未来的发展积聚充足的能量。

家长提问4:孩子5岁多了,今天要上小学。学习可能因为过早就开始了学习,导致他现在对很多东西都没有兴趣,目前最喜欢的就是做游戏类的数学题啊、玩变形金刚的组装玩具,时常有些畏难情绪,怎么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的兴趣点?

周老师答:孩子天生就爱学习,孩子不爱学习,也是大人把孩子的激情给熄灭的。孩子越学应该越爱学,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令人欲罢不能才行呀。你自己看蚂蚁,孩子会跟着看,不要给孩子压力,再拿出放大镜来,你看孩子除了看蚂蚁,是不是还会看许多?

家长提问5:孩子6岁3个月了,今天要上小学。学习可能因为过早就开始了学习,导致他现在对很多东西都没有兴趣,每天回家做作业比较磨蹭,一般情况做作业要发一二个小时还完成不了,时常有些畏难情绪,怎么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的兴趣点?

周老师答:作业磨蹭,很多时候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先看看孩子平衡性好不好,一条腿站不站得住,学跳绳是不是很困难,折纸是不是很费力,还有偏食、小时候爬的少,运动不足等到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作业磨蹭。另外,孩子做作业吃力,是因为写字非常吃力,书写能力困难。或是因为作业多或者是做起来比较吃力,学习能力不足引起。只有找到了症结才能解决问题。

家长提问6:孩子目前在上学班,他上课经常跑神、溜号。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提高专注力?

周老师答:先说培养自信心,让孩子不断地尝到成功的乐趣,孩子就会有自信心。让孩子做一些能做的事情,再做一些适当思考就能做的事情,再做一些经过努力就能做一些的事情,给孩子适当的指导与鼓励,孩子一定会有信心。有信心就会有兴趣了。

再说专注力的培养:1、要多运动,协调运动要跳绳,精细动作要折纸,写字等,还要多练平衡性,一条腿站稳等;2、不偏食,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是吃不出来的,营养不足呀;3、不要照顾太周,孩子自理能力强可以增强注意力;4、下下棋吧;5、多给孩子思考问题的机会。

周建新老师个人简介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摩比周建新老师推荐——宝宝视觉能力训练方案


常常听家长报怨:自己的孩子经常会将数字6和9、2和5等认反。数字3、5、7会左右颠倒过来写,方向是反的。“人”和“入”、“上”和“下”、“手”和“毛”分辨不清。还经常把鞋穿反了。以上出现的问题很有可能说明孩子视知觉能力不足,从而导致经常看错题目。视知觉能力,则是眼睛看到的信息传递给大脑的加工能力,而不是指人的视力。父母和老师所指的“粗心”,实际上往往是视知觉能力不足。

给大家推几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视知觉能力:

①走迷宫:给孩子做大量的迷宫练习或自己动手制作迷宫,训练孩子的视觉浏览、视觉追迹等能力。

②纸笔活动找不同:两幅略有差别的画让孩子找出不同之处。

找两个苹果,看看两个苹果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注意,要从颜色、大小、轻重、味道、形状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也可以找两个不同的水果,如苹果和桃子等,从多个角度找找两个水果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③找数字:给出几组较长的、容易混淆的数字或汉字,要求快速找出其中的不同数字等。

888838888388383388883888388888共()个3

999969999699696996999699969999共()个6

666606660606066660660660066606共()个0

255255552552555555525555525552共()个2

555535355355555355553555553555共()个3

GCGGGGCCGGCCGCGGCGCGGG共()个C

dddbdddddbbdddbdddddbddbdddddb共()个b

友支友友友支友友友友支友友友支友共()个支

上上上下上上上上下上下上上下上上共()个下

手手手手手毛手手手手手毛手手手毛共()个手

干土士士士士士干土士干土士士士干土士土士土士共()个士

YYYYVYYYVYYYVYVYYYYVYVYYYYVYYYVYVYYYYVY共()个V

亏亏弓亏亏弓亏亏亏亏弓亏亏亏弓亏亏亏亏亏弓亏亏弓亏亏弓亏共()个弓

少小少小少少少少小少少少小少少少小少少少小少少少小少共()小个少

大太大大太大大太大大大大太大大大太大太大大大大太大太大太共()个太

④自己里面写自己:在0里面写0,在d里面写d,在口里面写口。

⑤涂颜色:一幅有色图形,一幅无色图形,让孩子对应涂色。

⑥盯视:眼睛盯住一个固定的点看一分钟。

⑦追视:抛球入筐。拿小皮球拿沙包等远距离投向一个筐里。

也可以拿一个运动物体分别作水平移动、垂直移动、斜向移动、曲线移动、螺旋式移动,要求孩子头部不能动,只能用眼睛追踪物体的移动轨迹。

⑧拼图:拼四巧板或七巧板。也可把费纸撕成几片,让孩子拼成原来的形状

想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先这样问


每个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何引导孩子解决他们身边发生的难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不用赘述。

Professor通过观察发现,美国父母的教育方式独特在于,他们会尽量避免先入为主,也从不会代替孩子做决定。家长们想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先要学会做一个提问者和倾听者,看孩子对遇到的难题如何描述。听过孩子的表达后,父母们才能更好地了解那些难题的来龙去脉,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帮孩子们解决好他们身边遇到的难题。

今天要分享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教育技巧,Eight questions affect the whole life of children!

提问一:

“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

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提问二:

“你的感觉如何?”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

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提问三:

“你想要怎样?”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

提问四:

“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

Brain-storming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

提问五:

“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

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提问六:

“你决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家长们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

家长们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提问七:

“你希望我做什么?”

提问时,表示出可靠、支持的态度。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八:

“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也可以这么问,“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这个问题会提示孩子去检视自己的判断。

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有一段时间就要过年了,亲戚朋友之间少不了走动,孩子之间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对此,Professor建议瑞爸瑞妈们,不要急着插手,先问孩子这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

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家长们不妨可以一试,相信大多数的难题都会事半功倍,得以解决。这样的好方法,你学会了吗?一般人,Professor不告诉他~

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方法


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方法

(1)父母用催促的态度,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此时他不喜欢父母干涉他的生活,凡事喜欢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

(2)孩子白天在学校的时间较长,大脑已经疲劳。根据对黑猩猩的实验,黑猩猩学习一小时便会很不耐烦,人类的小孩也是如此。所以孩子回家后,不要立刻逼他做功课,让他先玩一会儿,这样可恢复体力,从而提高效率。

(3)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做计划,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制定时间表,告诉孩子必须踏实地实践,建立责任感。

(4)了解孩子的个性。孩子有他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必须适度地尊重他。偶尔不妨让他在失败中积累经验,锻炼他对挫折的耐受力。

(5)为孩子买参考书,请家教补习,不见得就能提高孩子的成绩。建立孩子的成就感及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让他产生学习欲望,发挥本身具有的潜能。

(6)除了学校的功课,父母可从旁观察孩子的喜好,培养他对事物的兴趣,使他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还会增强他的读书意愿。

(7)父母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对有限的亲子时间更要善加把握。孩子的作业,父母绝不可代做。孩子很容易在同样的地方出错,所以在他做功课时,家长可从旁指导,告诉他正确的方法,态度必须亲切、耐心,切忌急躁、不耐烦。

(8)未满学龄提前入学的学生,常因学习心理准备不够,用压迫、强制的方式,只会降低他的学习能力。家长不应只一味要求孩子拿高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自主的学习方式。老师及家长必须让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并设法使他保持下去,才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9)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准时上学,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有充分的睡眠、运动、营养,纠正他的不良习惯。健康状况良好自然会拥有较高的学习能力。

(10)孩子有多方面的经验,会增加学习意念。他对世界知道得愈多,就愈想多知道一些相关的知识。知识并不是全都来自书本,在家庭中,讲故事、猜谜语、讲笑话、闲聊,都可增加孩子的自信和语言能力,同时也是培养感情、亲子沟通的良好渠道。

拉西曼曾说:"不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企图教授学生的教师,等于在打冷的铁。"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并不意味着老师要负全部的责任,家长必须随时关心孩子的发展状况。开家长会时,最好能抽空参加,和老师做双向沟通,了解孩子的社交、智力、体能及学习状况。

希望孩子的学习能力高,做父母的也必须对求知、学习有较高的兴趣,以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耳儒目染中孩子会模仿效法。不爱读书的父母,是很难培育出爱读书的小孩。全家人都养成在固定时间读书、做功课的习惯,就会培养出孩子读书的兴趣,以及自动自发学习的精神。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心理学家多湖辉说,每当我成绩不好,母亲就告诉我:"你的实力不只如此,还有很多未发挥的潜能,加油吧!"通过母亲的鼓励,他竟成为全班第一名。

发明大王爱迪生和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前英国首相邱吉尔,幼年时在学校均被视为低能儿、白痴,后来是由母亲或家人带回家教育,善加引导发挥其潜能,才有所成就的。美国创意思考中心主任李察·博尔也说:"孩子缺乏思考力,父母应负七成的责任。"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背负重责大任,同时也别小看自己的力量。

怎样提高孩子的自我防护能力?


对于社会中发生的偷孩子事件,给了我们的家长很大的警示:除了要教会孩子要善良、诚实、懂礼貌,更要--提高宝宝自我防护力!

儿童对危险具有一种天生的感知能力,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极差。

“千般爱护,莫过自护。”如何让涉世未深的幼儿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躲避可能受到的侵害,提高自我防护能力?这是每一个家长急需补上的一课。

面对手无寸铁、善良无辜的孩子,我们除了呼吁相关部门加大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外,作为家长,如果能提前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自我防护知识,就可以让孩子冷静面对侵害、机智保护自己。我们看看专家设计的几种常见的情境,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进行自我防护。

情境一:陌生人递给幼儿一瓶饮料。(饮料只是一个代表,它可以泛指一切可以诱惑孩子的物品,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这些东西骗取孩子的信任。)

自护技巧:告诉孩子,不认识的人给的东西不能拿。有时孩子会禁不住美味或玩具的诱惑,在陌生人的劝说下接受这些东西,告诉孩子这样做可能受到的侵害。

专家点评:与人交往中的自我防护技巧是最难把握的,因为人有智慧,孩子往往比较听话地遵守一些固定规则,但他们不会应对种种变化。可以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陌生人给的东西,一定要经过父母的手,再递给孩子。这样,父母就成了把关的人。

情境二:在不认识的地方,与家长失散,找不到家长,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自护技巧:让孩子熟记“家庭号码”,包括父母的姓名、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小区名、门牌号)或工作单位等一些有助于联系家人的信息。

专家点评:必须让孩子知道一些必要的“家庭号码”。告诉孩子,找不到家长时,哇哇大哭不解决任何问题,“家庭号码”可以帮他们找到家。要让孩子知道,碰到可以信任的大人(比如警察)后,把这些告诉他们,这些可以信赖的人可以很快帮他找到家人。

情境三:受到一些大孩子或陌生的大人玩弄、欺负甚至一些心理变态者的猥亵。

自护技巧:教会孩子大胆地说“你没有权利欺负我”、“别碰我”,用模拟场景实地训练几次,让孩子大声喊出来。要让孩子知道他是不可侵犯的,要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尊严。

专家点评:传统教育往往给孩子灌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道理,但我们不能让孩子一味忍让,这会助长对方的气焰。告诉孩子通过合理的方式,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碰到这些情况,孩子可以通过挣脱、哭、闹作为一种反抗,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勇敢地说出“别碰我!”,能说出这样的话,表明孩子有足够强的“心灵力”。

“心灵力”约等于“智慧”,它是通过儿童自我心理建构获得的能力,它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不可侵犯,它能够帮助孩子培养一种成熟独立的人格。

情境四:幼儿园放学时,陌生人或父母单位的同事接孩子回家。

自护技巧:教孩子学会拒绝,只有父母或固定的几个亲友接送才能跟他回家。如果需要其他人接送,一定要给孩子打电话,亲口交代今天将由谁代替接送。

专家点评:拒绝陌生人不难,最难的是熟人,比如父母的同事等。他们有可能因工作关系或生意上的冲突拿孩子作为人质。让幼小的孩子对人产生戒心,这是教育孩子的一个难题,我们想更多地给孩子展示世界的真、善、美,让孩子更阳光;但假、丑、恶的东西也需要让孩子知道,因为孩子毕竟要成为一个社会人,他们需要知道社会复杂的一面。

情境五:幼儿被他人恶意诬陷偷窃钱物,别人要求他承认这个本不属于自己的“罪名”。

自护技巧:对人诚实,对己诚实,敢说真话。这是反击一切恶意诬陷的武器。

专家点评:不要忽视这种伤害,它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是我们难以估计的。这种伤害是隐性伤害,我们不一定马上发现它的后果,但这类事件对孩子的人格影响很大。诚实的孩子不会轻易拿别人的东西,也决不会容忍别人诽谤自己的名誉。首先让孩子做到真正诚实。然后让孩子学会维护自己的名誉。这样的孩子敢说真话、做真事,敢于表达自己的正确观点。

周爷爷答家长问——孩子思维培养的各种事儿


三岁半至四岁的孩子在数学思维发展方面应达到怎样的程度?

三岁的孩子大脑刚发育比较完全。这个时候,孩子会跳、会说、会跑。身体发育很好了,大脑基本结构也发育得差不多了。接着就需要大量的刺激。不用问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个年龄是大量的经验积累的时候。让孩子大量的触摸观察、参与日常生活的体验。

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这个年龄段应注意并加强哪几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细点说:运动第一。大运动与精细运动。不要太给孩子包办得太细了。很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多是身体发育的原因。孩子自己能做到的,就让孩子自己去做一做。手的运动越精细,孩子越聪明。

再说体验:平时多让孩子参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路上,有时一个石块也能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让孩子看看摸摸石头,找到石头的感觉。观察是什么样子,说说石头从哪里来的?有什么用?大家能说说石头有什么用吗?

您的眼光不一定是孩子的眼光。孩子会说,石头可以在地上写字、盖房子、垒墙、雕刻可以让我站在上面。在生活中摸摸什么东西是粗的细的,还有大小、高低、轻重、快慢、多少、远近、今、明等。还有数量的多少。关键是生活的理解。

大家知道吗?思维的发展的核心是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源于实际经验,源于生活。接着说理解能力的培养,一早起来,给孩子扣扣子。扣一个数一个。买菜的时候,让孩子理解各种各样的菜,什么是新鲜的、轻的重的,哪里生长的。

请周老师多介绍些帮助提高思维能力的游戏和玩具。本人感觉乐高玩具很一般。

至于玩具,不要很多,一个玩够了再买一个,不然培养不了注意力,也激发不了兴趣。一个玩具至少可以玩几周吧。一个玩具至少可以玩几周吧。

再有,孩子来到这世上,什么东西都是新的,自然的玩具多了。他会穿家长的衣服、鞋,头上顶着盆子,到处钻洞玩。生活中的玩具太多了。三岁孩子,以后的孩子也是这样广泛的接触生活,不要办包得太细,这样就有了生活有基础,这样理解能力一定没有问题。

有了经验,思维自然就会发展。平时只要多问孩子几个为什么,孩子自然就会聪明。

怎么引导孩子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继续有信心思考呢?一般这种时候我肯定会鼓励他的,但他基本就打算放弃了,除非我说有巧克力吃。

学习本身不枯燥,为什么在的孩子那么喜欢数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做开心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就能重复。我有一种教育方法叫驯猴教育法。想想猴子怎样教的,还有动物怎样训练的。是不是做对了就有好吃的?

孩子不就是一个小动物么?为什么孩子做不到我们想要的就有脸色看,甚至挨屁股呢?如果孩子做对了我们就表扬下,做错了就算了。不给孩子任何压力,是不是学起来就轻松很多。

还 有一个方法,就是把枯燥的事情结合好玩的事情不就可以了。给孩子吃的,空的玩的。我觉得这些方法是可以用的。但不能只用一种方法。孩子不喜欢,就要给以一 定的理解。多数是因为难度问题。还有,需要一个环境,比如,别人玩,孩子自己也会想去玩。孩子就是孩子,以玩为主。不喜欢,就玩点别的。

想问问周老师对奥数怎么看,是否该学,几年级开始学,怎么学,每天占用多少时间、学到多难合适?反正尽量详细说说吧。

奥数只适合有能力有兴趣的孩子去学习。另外,如果不能深入本源,学一点通一片,而只是记忆。那只能应付小升初了。如果,真正深入的理解奥数,将来不但提高将来的理科水平,而且培养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孩子超级的聪明。

一年级要学奥数,晚了,基础弱的就跟不上了。能力太弱,就不要学了。把课本上的搞懂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去看看奥数的初级班,不要抱着想学点什么,而是去开开眼界。

很多奥数班的孩子,成绩不怎么样,可到了小学,成绩就变得非常优秀的了。这跟奥数班的眼界有关。但家长不要给孩子压力。就去玩玩。的课可能是地球上最难的。但一定要求家长没心没肺。学多少是多小,学一点,就要学透了。

在比较弱的孩子,上了小学也是非常厉害。的理念是,让不聪明的孩子变聪明,让聪明的孩子更聪明。比如,高手,到了小学就不能说是优秀,而是恐怖。优秀得让别的孩子恐怖。

那就是说,还是应该学学奥数,然后注意观察,如果方法对了,但是孩子还是不能深入理解举一反三,就不是这块料,可以果断放弃了?

孩子不能举一反三,但是有兴趣,不要放弃,学会等待。有时候等一等,孩子会给你一个奇迹。

能问问周老师,还是坚持认为不能进行分层教育吗?

已经解决了分层问题,以后在一年级,把数学分成很多层,孩子会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难度的题型。在一个班中,孩子接受的不同的信息越多,对孩子的发展越有利。西方多年的分层教育证明:分层教育全面失败。

我们家孩子比较叛逆,情绪上的锻炼周老师能解答吗?

非常简单,请在百度上看视频,《保姆119》

其 实作为家长都知道培养思维意识、习惯意识比学习实际内容更科学。但是考虑中国的教育现状,幼小衔接等问题,4-5岁左右的孩子,是否要开始培养书写数字、 计算等式等枯燥的实际运用能力了,这个度怎么掌握,每天的练习时间有什么合理的建议,如何让孩子坐下来接受从“放养”到“书桌学习”的转变?十分感谢!

第一:4-5岁,该学习书写了,这时候书写,主要是涂鸦的形式,为以后的正式书写打基础。

第 二:4-5岁是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时期,在生活中全面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在生活中多参与多体验。需要学习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四岁孩子要在动作上学习运 算,比如允许孩子掰手指计算,尽管不是最好的方法,但总算是一种方法,这比不学强多了。具体方法,请参考我写的《摸出来的数学思维》。

第三:自己从“放养”到“书桌学习”的转变方法,习惯是核心,相通的是要轻松愉快。到了小学,有了小学老师的要求,自然就会轻松的回到书桌学习,孩子为小学做好了准备,以后的一切都会顺其自然。

有时比较纠结,不想提醒他问题的关键点,老想让他自己能思考到,但想着想着小孩就烦了。

实在想不到可以点拨呀。孩子的学习方法有很多种,独立思考只是其中的一种,听也是一种方法。孩子自己想不出来,说明大脑中没有这种思路,可以点一下,有时有必要直接告诉孩子呀。孩子有了一定的经验,又可以解决新的问题了。

3 岁8个月的孩子,玩拼图玩具好不好,多少难度的合适呢?感觉孩子开始是想玩是,但几下就不玩了,感觉有点畏难,那种4面的立体块拼图,不能坚持。请问怎么 引导?还有,有的时候孩子会直接说出答案,但问为什么就不答,该怎么引导他说出理由呢?我家宝很倔,不想配合的时候,用吃的都不管用,人家直接说那你别给 我了,唉,咋引导啊,周老师?

三 岁孩子就创意拼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三岁孩子主要是动作上的思维,思维能力相当简单,主要以积累经验为主,少问较难的问题,千万不要给孩子任何压力,孩 子回答不出来,就适当的给予点拨,有时甚至直接给孩子答案,让孩子积累点知识,孩子有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之后,才能进一步思考。孩子小,大脑一片空白,又 怎能让孩子过深的思考?

有时候玩数学游戏,对简单的不耐烦,对难的做不出来又急躁。(畏难问题)

这个问题确实是个常见问题,我们可以再把梯子多铺几级,这个太容易了,就要让孩子不断地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谁让你搞那么难呢,有点点难度还不够了。偶尔搞点难度大一点点,当然,要孩子努力就能做出来的。时间长了,自然就有信心了。

周老师,现在我们女儿四岁九个月,感觉孩子对于挫折接受不了,比如做题如果错的多了就不行了,下棋如果被她的棋子被吃了就会哭了,我们家长该怎么做呢?

这 很正常呀,不哭闹才不正常呢。我的方法就是哭就哭呗。告诉孩子,输了很好啊,让孩子自己体验一下伤心的感觉,这样丰富自己的情感,将来写作很好。注意,是 让孩子主动的体验,而不是被动的受伤。当然,多让孩子胜,偶尔才能让孩子输。让孩子胜利,他不知道你让他。就像我让别人赢棋,别人也不知道一样。

周老师,在您的教学生涯里,有没有专门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特点的孩子数学思维学习的引导心得呢?

不管什么样的孩子,思维的培养都是相通的。总需要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最后才是抽象思维。总是要难度适度,分步思考,步步准确。总是要把培养兴趣,没有压力放在首位。

我家孩子喜欢看书,以前是听家长读,现在自己捧着说读或编故事。但是她的大运动和精细动作锻炼的比较少。她表现出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急躁,是不是和感统训练少有关系呢?

再说说感统问题与注意力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平衡性差,一条腿站不住。协调能力差,五岁了,跳绳、拍环学起来非常困难。主要问题就是感统问题。也就是身体发育不好。这也是我开始,让孩子多运动的原因。

运 动才是孩子思维发展的根。最新研究表明,运成还能增强成人的智力水平。有的研究表明,只专门去跑绳,就能解决注意力问题。我有一个孩子,学了一年多注意力 不集中,成绩不好。有一段时间成绩大增。妈妈说,孩子每天跳一千个绳,游两小时泳。是不是有点过了?但孩子确实多方面表现突出。

会不会因为都会了,反而小学课上不好好学,自以为是,养成上课不专心的坏习惯。

不会,孩子的学习方式就是重复,动画片会看一百遍。孩子没有兴趣,往往是因为不会。会的孩子会越学越有兴趣。越来越自信。

(文/周建新老师,思维馆高级教研员,新浪五星教师,金牌“周爷爷”。二十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八年学前及竞赛数学教学经历,授教学员数以千记录。侧重研究孩子认知能力形成的过程,并能够站在系统及哲学的高度来指导儿童认知,教学效果突出。)

提高阅读能力决定孩子学习力


阅读能力,决定你的学习力

我们一直在寻找儿童学习能力缺失的根源。包括我,在执教实践中搜集许多个案进行研究,发现并总结出各种造成不良结果的原因。但总感觉还没有触及核心要素。重读了《小学阅读能力,决定一生的成绩》这本书,发现一个能被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阅读能力,决定儿童的学习能力。

何谓阅读能力,说白了就是综合处理阅读对象中所蕴含各种信息的能力。如何处理?包括分析,综合,汇总,迁移,理解,运用等。

这本书作者是韩国的阅读研究者。对于为什么儿童学不好语文,看到算术就发憷,中学后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感觉无从下手等问题,书中观点是:从小缺乏对阅读力的培养。科目学习的某一方面薄弱,根源都在阅读能力的缺失。早就听说这个观点,但一直无法认同:理科上的困难为什么牵扯到阅读?书本传递这样一个解释:阅读力的核心就是思维力,思维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原点,也是制高点。韩国人讲这个道理,用的是数据,实例,经过调查,实验,过程研究,总结提炼等科学的程序。所以,作为读者的我接受这样的结论。

问题的关键集中在阅读力如何培养。理想化是从胎教开始,用甜美的阅读信号刺激婴儿,直至出生,与书相伴,和经典一同成长。其实我身边家庭,已经过半能做到这点。每一个父母在养育子女之初都是极为用心的。问题出在持之以恒,爆发在入学之后。由于学习生活的方式改变,学科知识学习和阅读,生活休闲,课外辅导等争夺有限的时间,家长大多重视成绩,忽略了保证成绩提升的动力——“阅读能力”的培养。

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阅读梳理的结果:

一年级:重在阅读趣味性的呵护

此学段阅读以亲子讲述,模拟游戏,情景扮演等方式进行。以绘本,童话故事等为主要书目,意在让儿童亲近阅读这件事,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阶段,朋友,家人的参与就是儿童阅读的需要。所以,单纯丢给孩子一本书,等于没有阅读。

二年级:阅读流畅性培养的关键期

要为儿童阅读提供安全,舒适的空间,要有大块的时间保障,让他们能静下心来阅读。期间,如果儿童发现问题,产生疑难,家长需及时提供咨询服务,确保阅读舒畅,顺利进行。阅读之后,可以开展互动,对话,结合阅读感受,体会,疑惑等交流思想,引发进一步的阅读需求,满足阅读愉悦感。

发达国家的母亲大多全职,合理的家庭结构就需要一个成长陪伴者,能力培养者。儿童的成长关乎一个家庭的未来,也决定着民族的希望,家庭读写辅导的意义是与民族进步联系在一起的。从这里看,产假,哺乳假,养育假,我们怎么能和一个母亲争夺呢?我也发现中国有不少全职母亲,但大多和先生赚钱足以养家有关。她们的全职就是赋闲在家。爱孩子不假,但并没有把培养孩子当做自己的职业,没有学习科学养育子女的方法,只一味依赖学校,全权委托给教师,自己仅仅提供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老子说:甚爱必大废,多藏必厚亡。没有精神滋长,物质条件越是丰富毒害性越强。儿童能力的缺失,从父母的教育观念开始,体现在儿童一生的言行,发展,成就上,蔓延到整个家庭,整个社会的各个角落,照成今天中国教育的尴尬局面……

三年级: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期

这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式阅读从此开始。难怪三年级语文最难教,这是突变的关键期。我曾经在全国性的教育讲座上对校长们做过这样的建议:一二年级,请安排最善于生管的教师,这是习惯养成关键期;三四年级,请安排最懂语文,有教学技巧的教师,这是语言素养形成的关键期;五六年级,请安排最懂孩子,喜欢与孩子交往的教师,这是儿童情感发育,情绪培养的关键期,也是一生成败的决定期。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情感,情绪,决定儿童成长的方向与高度。

语文教学的中心,重心,核心,都在中年段。培养儿童的阅读理解力,我们要注重文本的选择,遵循由易到难,图文并茂,兴趣引路的原则。文本的选择力求丰富多样,越是多样化的文本,越有利于能力培养。举贤不避亲。我向大家推荐我新出版的《作文笑传》。如果家里有不爱写作,不会写作,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阅读这本书,相信能从孩子阅读的状态,表情上看到效果。书目选择,是这个阶段能力培养的关键。

作为专业教师,我还建议家庭在这个阶段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笔头练习,选择一些优质的文本,配合理解型的习题,动笔练一练,一来巩固,二来检测。将家庭阅读和学科教学融合,是义不容辞的学段任务。为什么家庭阅读没有得到家长的高度重视和真切配合,流于形式,放纵自流是重要原因。现在,我提供的参考意见是:和笔头练习,和学科教学相结合。希望这会是一条有效的路径。

四年级:从“解读”到“独解”的转变期

经过一年的理解能力培养,儿童阅读能力不断提升,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人云亦云。伴随着年龄增长,阅读的积累,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个体阅读专有化的标志。从这时候开始,阅读成了一种精神享受,我们通常的说法叫“读出滋味”。在这个阶段,家长所要做的是退出与守护。先前家长参与的程度很高,现在默默陪伴就好,时时留心观察,细心保护独立个性与自信心。当与儿童交流时,最好的话语就是“说来听听”,不断鼓励和刺激儿童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里牵涉到“一千个读者”与“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问题。当代中国引进多元化解读的阅读理念,固然对儿童个性化解读有所帮助,但是也很容易让阅读滑向不着边际的“失重”状态:我怎么解读都可以,我非常坚持自己的解读,我排斥他人的解读……在课堂上,我们看到太多的儿童着急只顾说自己的意思,全然没有听他人的发言。这样“无交互”的对话是没有具体意义的。因此,“哈姆雷特”就是“哈姆雷特”,即便有千万个读者,解读还要以“哈姆雷特”为圆心,以个体的理解能力,思维力,阅读经历为半径,在圈子里跑马。儿童阅读,不是天真之外,还得有规矩,从小,通过阅读埋下直方大的心根。

五年级:个性化、专一化的阅读期

这个学段的儿童,对某一类型的书感兴趣,一直读下去。关于儿童喜欢的书目类型,很难把握:有根据作者选择的;有根据书系选择的;有根据内容选择的;还有根据圈子选择的,同班同学读什么,自己就跟着读什么。有一段时间班级流行读《斗罗大陆》,我问一个孩子为什么读,她回答说:“别人都读,下课就谈,我聊不上话,真不好意思,所以读读。”这是很普遍的儿童从众阅读心理。作为家长,要在耐心观察后用心引导。耐心观察指的是给他一段沉迷的时间,至少用在阅读上,不算浪费;用心指导意思是还要分散他的注意力,让他读各种各样的书。毕竟阅读就像鲁迅的话:要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六年级:自主阅读时期

五年级引导得好,六年级自主阅读就顺畅,否则六年级的阅读还是陷入单一化泥潭。读来读去还是不长进。所谓长进,可能就是家长期待的读写融合,齐头并进,双赢的结局。首先说明,读书不是为了作文,但我们自然也希望儿童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现实是,我们发现孩子读了不少的书,但写起文章来还是糊里糊涂。书目的选择,阅读的取向成问题,就像走错路,达不到或者费老大力气才达到目标,这是一个道理。

可叹当下太多书不适合儿童阅读,但都通过出版审查,堂而皇之地上架。只要看看夺人眼球的封面,随手翻翻那些诱人深陷的画面,就可见一斑。家长要代孩子把关,筛选出合适的书目,毕竟掏钱的是家长,孩子又是自己的,没有理由不好好选择。所以,给你钱,自由选择,我个人不主张。至少买单之前要再次筛选,不要花钱耽误了孩子。

如果每一个家庭在小学六年时光中,都能致力于儿童阅读能力的延续性培养,什么困难都解决了。

家长怎样教育孩子学习


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十法

1.孩子每天上学前,告诉他放学回家后要将一天所学的内容讲出来;这样可以让孩子加深记忆,把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为记牢打好基础。

2.每天让孩子在书桌前坐10分钟;这样可以让孩子慢慢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3.将孩子学习每科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更高效率和更少时间能让孩子没有作业的负担和压力。

4.在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开始前的半小时或1小时定为孩子的学习时间;这样可以让孩子专心学习,和孩子约定学习好后就可以看电视,前提是按照要求完成学习内容和任务。

5.给孩子制定的学习目标放在“量”而不是“时间”上;量重点讲的是质量,质量第一,效率保障。

6.让孩子彻底放松地玩,然后认真的学习;玩就好好的玩,学就好好的学,这个原则可以让孩子更专注不分心。

7.当孩子的注意力不在学习上时,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学习;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调整孩子的状态,等孩子状态或者注意力在学习上了,再让孩子进行学习。

8.开始学习前,让孩子整理一下书桌;好的环境可以让孩子心情更好,整理书桌这个小动作如果长期坚持就会让孩子养成更好的整理习惯和动手习惯。

9.饭前和饭后半小时不要让孩子学习;这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帮助。

10.孩子学习过程中休息时,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而且最好让孩子离开书桌。时间太长孩子的注意力和学习持续度都会降低了,所以让孩子休息要讲究时间和方法。

怎样用数学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教育的最终结果是实践。数学学习并不是为了拥有多少数学知识,而是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思维,提高孩子的数学素养,用数学思考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破案的电视连续剧,处处不就在体现着数学的作用吗?

一、做出来不如讲出来,听得懂不如说得通。

做10道题,不如讲一道题。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后,家长不妨鼓励孩子开口讲解一下数学作业中的难题,我也在群里会经常发一些比较好的训练题,您也可以鼓励去想一想说一说,如果讲得好,家长还可进行小奖励,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原因:做10道数学题,不如让孩子“说”明白一道题。小学数学,重在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活了,升到初高中,数学都不会差到哪去。家长要加强孩子“说”题的训练,让孩子把智慧说出来。孩子能开口说解题思路,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模式。很多家长以为数学就是要多做题,可是有的孩子考试做错了题,但遇到同类或相似题型时,仍然一错再错。不妨让孩子把错题订正后,“说”清楚错误环节,这样孩子的思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要培养质疑的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主动提问,学会质疑、反省,并逐步养成习惯。

在孩子放学回家后,让孩子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老师如何讲解的,同学是如何回答的?当孩子回答出来之后,接着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孩子讲出思维的过程并尽量让他自己作出评价。有时,可以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孩子去发现、评价、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会在思维上逐步形成独立见解,养成一种质疑的习惯。

二、举一反三,学会变通。

举一反三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之前也常常听到家长反映,接到一些学生来信,说平时学习勤奋,请家教、上补习班,花了很多精力夯实基础知识,可考试时还是感觉反应慢、思路窄,只能就题论题,做不到举一反三,对于一些灵活性强的题目往往就束手无策。

在数学的训练中,一定要给孩子举一反三训练。一道题看似理解了,但他的思维可能比较直线,不多做几道举一反三或在此基础上变式的题,他还是转不过玩了。

举一反三其实就是“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这句话的执行行为。

三、建立错题本,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每上第一次课,我所讲的课程内容都和学生的错题有关。我通常把试卷中的错题摘抄出几个典型题,作为课堂的例题再讲一遍。而学生的反应,或是像没有见过,或是对题目非常熟悉,但没有思路。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学生没有及时总结的原因。所以第一次课后我都建议我的学生做一个错题本,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下自己的错题和感想。

一般来说,错题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特别愚蠢的错误、特别简单的错误;第二种就是拿到题目时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解题该从何下手,但是一看到答案却恍然大悟;第三种就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对,但是却做错了。尤其第二种、第三种,必须放到错题本上。建立错题本的好处就是掌握了自己所犯错的类型,为防范一类错误成为习惯性的思维。

四、成为孩子探讨的伙伴,而非孩子的领导者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说一些伤及孩子信心的话语,比如:真笨、你怎么跟你老爸一样,看看其他孩子,我怀疑你是不是亲身的,这道题都不会?快别上学了……。

我承认,思维能力是有超常的孩子,但觉对没有超笨的孩子,思维能力差,一定是外部环境与平时对孩子训练不够。

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生命中影响力最重要的老师,要多表扬、多鼓励,与孩子成为问题探讨的伙伴,而不是孩子的教导者和管理者。

道理越辩越明。父母要在家庭中创设一种“自由争辩交流”的氛围,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争辩、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自己获得新的解题方法时,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解题方法的独特之处。父母和孩子争辩解题思路,能促使孩子通过自由争辩,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拓宽思路,促使思维更灵活。这对突破固有的思维束缚、培养思维能力和品质有着良好的帮助。

五、图形推理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工具

假是真时真亦假,真是假时假亦真;逻辑思维是在规则的确定下而进行的思维,如果联系生活就属于非常规思维。一切看似与生活毫无联系却自在法则约束规范的范围内。逻辑推理的“瞒天过海”可谓五花八门,好似一个万花筒,百变无穷,乐趣无穷。

请看下面一道题,您能选出答案吗?

这道题的推理过程是:

通过观察,我们唯一判断方法就是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来判断

第一行是逆、顺、逆

第二行是顺、逆、顺

第三行诗逆、顺、?

所以?应该是逆时针,则只有A是符合的

从这道题中,我们不仅要具备很强的观察能力,同时具备逻辑推理能力,否则,看两遍,你的大脑就跟这些图形一样:晕乎乎的。

几何图形是助其锻炼逻辑思维的好工具,经典的图形推理题总有其构思、思路、巧妙的思维;经典在于其看似变态,而实际解法却简而又简单。

因此,多训练一些图形推理题,对其逻辑思维很有帮助。

六、应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提高思维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经常有这种学以致用的机会,应该充分地加以利用。

(1)购物:低年级家长在购物中可以训练孩子的运算能力。例如拿10元钱购物,该花多少元?钱够不够?找回多少?高年级家长可以训练孩子在购物中思考哪种方法更优惠,哪种方法更合理。

(2)游戏:家长在和孩子游戏(搭积木、七巧板、下棋、摆小棒等)的同时,引导孩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提升游戏的技能与技巧。将逆推法,分类讨论法,假设法等等用于游戏当中。

(3)另外,在旅游或家庭进行投资时,都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进行旅游预算,运用数学思维合理安排旅游,使同样的钱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核计投资彩票、股票,进行银行存款、贷款等。在家庭中运用数学方法练习解决现实生活实际问题,也不失为一种训练孩子数学思维的好办法。

怎样提高儿童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样样都离不开思维。科学家解决科学难题,医生诊断疑难病例,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教师讲学授课,农民培育新品种,工人科技革新,不管是谁,无论做什么,离开思维就会一事无成。因为,感知、观察和注意只能使人获得知识经验,记忆也仅仅是帮助人们储存知识经验,而要运用知识经验去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那就必须依赖思维。由此可见,思维能力在儿童智力的发展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

然而,由于思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广大家长对它的了解常常不够,这就造成了在家庭的早期教育中出现忽视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倾向。如果父母想使自己孩子的早期教育有所成效的话,那么您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培养时,要特别注重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3岁前儿童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3岁以后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迅速发展,6岁以后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根据孩子思维水平发展的特点,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既要考虑到孩子思维的行动性、具体性、形象性,利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又要力求逐渐摆脱动作和实物的约束与干扰,发展孩子初步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因此,家长和教师除要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引导孩子的思维活动外,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专门的练习和指导,发展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精神。下面具体加以说明:

(1)给孩子提供各种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直觉行动思维虽然是3岁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和典型特点,但在整个学前期,孩子的思维仍保留了相当大的直觉行动性成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在积极的活动中进行思维,这样可以使孩子更好地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变化和发展。否则,脱离了孩子自身的直接感知和操作,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其思维活动的进行将变得困难,体现在孩子仅是借助机械记忆、模仿而获得某些知识经验。

例如,我们在帮助孩子掌握某些实物概念时,应注意给孩子提供直接感知、观察的机会。让孩子亲自看、闻、模、尝过苹果,比较过不同种类的苹果,比较过苹果与其它水果的区别后,孩子就会对“苹果”这一概念掌握得更全面和深刻。又如在发展孩子的数概念、运算能力时,同样可提供让儿童动手操作的机会:数物体的个数,比较大小、长短、粗细,进行分类和排序,在泥塑、玩沙、玩水活动中体会物体质与量的守恒,借助实物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等等,使孩子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的状态中,以此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2)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具体形象思维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和典型特点。根据学前儿童思维的这个特点。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内容的具体性、形象性,要适合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注意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尽量避免空洞、抽象的说教。因为孩子对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较容易认识,而对抽象的事物较难认识。

例如,在向孩子解释“雨的形成”这种比较抽象的自然现象时,可以通过讲童话故事或看动画片“小水滴旅行记”,再配以演示水受热后变蒸气,再遇冷凝结成水珠的小实验,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一比较抽象的自然现象。因此,在孩子掌握各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科学知识。

(3)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思维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感性知识越丰富,思维就越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性知识经验是否丰富,制约着思维发展的水平。特别是对于学前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家长和教师更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活动,发展学前儿童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4)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常常向大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我们也常听见一些大人也向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实践证明,这对儿童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同时,爱提问题、喜欢探究活动,这正是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的体现。

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鼓励、保护和培养,要主动、热情、耐心地对待孩子的提问,决不能采取冷淡、漫不经心、或厌烦甚至斥责的态度。实践证明,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对孩子思维水平发展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影响。

前者,由于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热情回答了孩子的各种问题,不仅使孩子得到心理上满足,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肯定了孩子的好问精神,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长此以往,孩子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而且思维水平也大大提高。反之,当孩子提问时,得到的是否定,那么,以后他不敢再提问了。孩子头脑中的问题得不到解答,也就不会多想问题了,大脑也不会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能力就会比别的孩子差。

所以,大人应鼓励孩子好问、多问、会问。当然,作为家长和教师,除了必须认真回答孩子的提问外,也应该学会向孩子提问,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思考。大人对孩子的提问,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当,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思维水平的发展,现就提问的几种类型举例如下:

(a)假设性问题。例如,“如果房间里没有窗会怎样?”

(b)描述性问题。例如,“秋天的树是怎样的?”

(c)比较性问题。例如,“家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d)解释性问题。例如,“天为什么会下雨?”

(e)分类性问题。例如,“苹果属于什么类?”、“黄瓜属于什么类?”

(f)起源性问题。例如,“冰是怎样来的?”

在此需要提醒大人的是,当你向孩子提出问题后,要给孩于思考的时间,不要急于求得孩子完满的回答,更不要马上把答案告诉孩子。因为,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思维发展,而且还会打击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5)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游戏的虚构性、象征性、形象性以及行动性,都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实践证明,在游戏中引导孩子多问、多想、积极思考,对提高孩子的思维品质是非常有效的。

(6)要重视发展孩子的语言。语言是思维的武器和工具。语言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语言的发展推动着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但在学前朗,儿童词汇还不丰富,特别是对抽象性、概括性较高的词汇掌握得较少,这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而直接影响孩子思维的发展。

(7)积极发展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在正确的教导下,随着儿童语言的发展,知识经验的丰富,从孩子5岁左右开始,就会逐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到6-7岁时,抽象逻辑思维已比较明显。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教育的具体形象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发展孩子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概括等作为思维过程来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对于已经掌握了鸡、鸭、牛、老虎、狮子、熊等概念的孩子,我们不妨进一步让他们掌握“家畜”以及“动物”等概括程度更高的概念。对于已经掌握了10以内加减运算的孩子,教学的任务便是进一步提高他们借助数概念进行运算的熟练程度和速度,而不是再倒迟到借助实物或表象来进行运算的阶段。总之,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是消极地、简单地适应孩子已经达到的水平,而是要积极地、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的发展,不断地把儿童的思维能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喜欢《周建新老师答家长问: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和思考能力?》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工作计划新老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