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区:同伴间互教互学

03-12

毋庸置疑,作为一位刚入职不就的教师来说,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分享,而教育笔记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那么,优秀的教育笔记模板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运动区:同伴间互教互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玩绳圈,由于绳圈在以前也有接触,大家也有一定的经验,所以玩的时候兴趣都很高,再加上本周我们又新投放了许多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绳圈后,大家就更感兴趣了。

活动一开始,孩子们都拿着自己喜欢的绳圈玩的很认真,能力弱的孩子玩着以前学过的几种玩法,能力强的孩子就拿着绳圈东抛抛、西拉拉探索着新的玩法,大家都玩的不亦乐乎。几分钟后,陆欣悦小朋友拿着绳圈走到一边呆呆地站着。我走过去摸着她的头问:“怎么了?”他轻声地回答:“我不想玩了。”陆欣悦是个性格内向的小朋友,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弱,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才让她到健康区中玩

,想让大家的激情感染她。“看,大家玩的多开心,你可以找个伙伴一起合作玩。”她不啃声,我就拉着她的手走到中间说:“小朋友,你们可以把圈放在地上围成一个大圈,然后一个接着一个玩‘接龙跳’”说着我把手中的两个圈放在地上,有几个小朋友也顺势放了下来,我对地上的绳圈进行了编排,又告诉大家“一个圈双脚跳,两个脚分开跳”,“来,我第一个,陆欣悦第二个,小朋友一个接一个跟在后面吧!”就这样,我带了两圈后孩子们自己开心的玩了起来。yJS21.coM

活动进行到一半后,地上的绳圈慢慢变少了,大家又拿着自己的圈三三两两地玩起了新方法,陆欣悦和王莺也用两个圈交叉着拉来拉去的玩着,两人不时的还发出阵阵笑声。我就在旁边观察着孩子们,发现有好的、独特的玩法就走过去说:“你的这个玩法真不错,能教教我吗?”孩子也会很乐意地教我,我也会对一些动作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如:“这样抛可能更好”,“这样子可能手臂更有力”,“放这里可能更合适”等等,等新的玩法确定动作后,我就引导这位小朋友教其他的小朋友,这种同伴间互教互学的方式更受大家欢迎。就这样,活动在探索、创造、教教、学学中快乐的结束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同伴间的作用


这学期以来,他就从来没带过绳子,我知道他是在逃避,因为他还没学会跳绳。记得去年刚进入中班时,有很多孩子不会跳绳,于是,我就利用大课间活动的时间教他们跳绳。渐渐地,除了洪亮之外。其他孩子都学会了。于是,我把情况反馈给了家长,希望家长在家也要花点时间教孩子学会跳绳,可家长根本没有当回事,直到现在还是一个都不会跳。这样下去可怎么行呢?

想到这里,我就跟其他小朋友借了跟绳子准备再好好教他一下。我把绳子递给他,可是他居然连绳子都不肯拿在手里。不管我怎么鼓励他,他就是无动于衷。该怎么做才让他有勇气跨出这一步呢?

看到一直站在旁边看着的黄稷宇,我灵机一动说:黄稷宇“,杨思锐是你的好朋友,你们一直在一起玩,你已经学会跳绳了,你也应该让也学会跳绳呀,今天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每天早晨的大课间活动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尤其是这段时间,天气逐渐变冷,孩子们在操场上活动一下感觉正合适。

今天早晨,我带着孩子们到了操场上后照例先做一下准备工作热一下身,然后带着他们慢跑了一会儿后就开始分组练习跳绳了。

忽然,我发现黄稷宇不在他们的组里活动,于是,我就四处张望着,原来他是和黄稷宇跑步去了。问其原因是没带绳子。其实这你。能完成吗?”黄稷宇爽快地答应了。我转身打算去看一下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情况,刚走出几步。后面就传来了杰的声音:“黄稷宇,你拿起绳子呀,你就当它是你的好朋友好了。”紧接着又一声传来:“王老师,杨思锐拿起绳子了。”听得出黄稷宇是在高兴地喊着。

我循声望去,辉真的拿起来绳子,只见黄稷宇退到了几米以外对着杨思锐说:“来,你跳到我这儿来吧,别害怕。”我看到洪亮拿着绳子不知如何是好的的样子,知道他为难了,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跳。我看见时机已成熟,于是就走过去鼓励他跳:先把绳子用力往前甩,然后再跳过去,慢慢来,跳过一个就是胜利了。洪亮真的照我的样子跳了起来,一步一步跳到了杨思锐指定的地方,杨思锐也高兴得跳了起来。

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心里有许多感触:我知道洪亮和毓龙两人的性格非常相似,都特别喜欢玩,一直是班中最令我操心的两个孩子。也许是共同的兴趣爱好吧,他俩整天在一起玩,也算是行影不离的好朋友吧。但是,他们还是有各自的优缺点,如果他们两人在一起能扬长避短,互帮互助,或许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我何不尝试一下呢!要知道,集体的教育力量是无穷的,同伴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幼儿同伴间的带动作用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通过共同活动而形成的相互协作的关系,一般称为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有合作性同伴关系、榜样性同伴关系、竞争性同伴关系、带动性同伴关系。同伴关系作为幼儿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其作用逐渐增大,随着幼儿入幼儿园学习的开始、独立性的逐渐增强和心智的不断成熟,幼儿对成人的权威感有所降低,同伴关系的影响则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我班的韩雨欣小朋友在刚入幼儿园时,表现为退缩,缺乏交往能力。如回避各种人际交往,早晨来幼儿园的老师早总是她妈妈说的,更不用说和同伴交往了。有一天午饭后,她看到冯紫葳小朋友正抱着一个可爱的小娃娃玩,她也很喜欢,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跟小朋友说,只是两眼盯着冯紫葳,我想这是个好机会,就让冯紫葳去邀请她一起玩,一开始,韩雨欣还有点不愿意,但看到这个娃娃太漂亮了,也就勉强参与进来,玩着玩着,她还和冯紫葳说起了话,虽然是简单的几个字,但对于韩雨欣小朋友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的几天,我发现她会主动找冯紫葳玩,话也渐渐多了。再接着,她奶奶来接她了,她也不走,一定要等冯紫葳的奶奶也来接了,两个人一起玩一会儿大型玩具才依依不舍的分手。在同伴冯紫葳的带动下,韩雨欣小朋友慢慢变得开朗多了,现在不仅能和同伴大胆的交流,还会主动与老师说话。家长反映也说这孩子开朗了。所以说同伴带动作用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教育随笔:让孩子学着自己处理同伴间的矛盾


教育随笔:让孩子学着自己处理同伴间的矛盾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凡是喜欢包办,孩子的依赖性及独立性及自理能力较差。在幼儿园这个群体中,孩子间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孩子怎样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作为老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孩子的父母们,在遇到自己的孩子带点小伤或者挂点小彩后,如何处理,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呢?这是我们经常遇到而又必须及时处理好的一个现实问题。

有一天,我在组织孩子排队做操时,听到队伍后面传来争吵的声音,原来是高铭煜和逍遥发生了矛盾,我问她们原因,两个人同时对我说:“她挤我。”“是她先挤我的。”“她还推我了呢。”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抢着说着,我接着问:“为什么会挤到对方呢?你们有没有听到我整队的口令?我已经让大家保持半臂的距离。”这时两个人都不说话了,我又问:“你们两个人都动手推对方了,这样能解决问题吗?”两个人摇摇头说:“不能。”“那现在应该怎么办啊?”我问。这时两个人都表示不再这样做了,只是谁也没有向对方道歉。

做完早操之后,我看两个孩子都比较平静了,就和两个女孩儿说:“我们都是大二班的小朋友,发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出现矛盾我们就要想办法去解决,但是不能动手,动手打人是不文明的行为,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找老师来帮忙,现在你们两个握握手,还有好朋友。”说完,两个人握握手,不好意思的笑了。

我们班还有一个叫李炑樊的小朋友。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在游戏时发生争执,我们没有及时发现,他也没有和老师说。结果第二天他的妈妈就来跟我们说,说有一个小朋友打他的头。结果当着他妈妈的面,我把他们两个叫到我的跟前,问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正当我要跟他的妈妈解释时,他妈妈突然拉着那个小朋友问:“你们两个是好朋友吗?”他回答:“是。”“好朋友之间不因该打架,你们两个既然是好朋友那就相互抱一抱吧!”两个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开心的抱到了一起。

我们作为老师,发现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一方面要告诉孩子,打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形为;另一方面,要教给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如: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学会原谅别人的错误等。更要本着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态度,留给孩子在自己亲自处理和其他孩子发生纠纷的过程中,学会人际交往的本领;在与小朋友的争执中,慢慢体会与人相处的基本道理,学会面对小小的挫折。

老师还应该留心事情的发展,对于孩子间的公正处理,及时给予肯定;对受欺负没有得到公正待遇的孩子,给予帮助,争取到应有的理解和正义。让孩子们明白:与人相处,要友好、友善、礼貌、平等。

孩子间的不友好行为是幼儿成长阶段的正常现象,教师和家长对此都要有正确的认识,真爱孩子就不要袒护孩子或者武力替孩子解决问题,要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让孩子有机会享受“矛盾”中的成长,学会在成长的路上解决矛盾,大人和孩子就会共同成长,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就不能代替孩子体验。

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小班幼儿正确处理同伴间矛


每当孩子之间出现争执时,我的第一反应都是冲过去,询问原因,然后告诉做错的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接着再让这个孩子跟另一个孩子道歉说“对不起”,另一个孩子就会说“没关系”,最终孩子间的矛盾和争执就会得到解决了。这在我看来是几乎正确的处理流程,而且应该是通用的。但当杰杰和小翔出现争执时,我突然发现这看似简单一个处理矛盾的流程,其实中间还是有许多细节需要去考虑的。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达成一个“对不起→没关系”的形式和双方和好的结果,更应该关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方式方法及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变化。

9月2日,也就是小班幼儿入园的第二天。这一天的上午,我在组织幼儿入厕后,让他们回到座位上坐好。突然看到杰杰正在拉扯坐在小椅子的小翔,他还朝小翔挥起了小拳头。原来小翔从厕所出来后误以为杰杰的座位是他的就坐了下了,杰杰拉小翔他不走,杰杰就打小翔了。于是我蹲下来跟杰杰说:“打人是不对的,小翔不知道这张椅子不是他的,小翔不是故意的,我们应该说什么?”他不知道,我告诉他应该说“对不起”,然后我让他跟小翔说对不起,可是他怎么也不说。于是我又跟小翔说:“这不是你的位子是杰杰的,自己的位子要认好,不能做别人的,知道吗?”小翔点点头说:“哦”。然后我又对杰杰说:“你看小翔多乖呀,他已经知道不能做人家椅子了,知错能改就是好宝宝?你要不要当好宝宝?快点说‘对不起’,不说我们大家就不喜欢你咯。”就在我规劝杰杰说对不起时,我突然转念一想:为什么我一定要让他说“对不起”呢?但我下意识地忽略了这个想法,只想着快点说对不起,不然我没法想小翔交代了,他就要哭了,说了对不起就好了。终于杰杰含含糊糊地说了:“对…不…起!”我马上让小翔说没关系。之后我让他们会自己的位子上做好,大家一起又开心得唱起歌来。

本来矛盾解决了,我应该开心才是,但是我心里却有一种不出来的滋味,好像被什么堵着了,有一种犯了错误后的感觉。之后我就意识到自己的处理是不当的:

1.没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没有意识到小班幼儿还小,他们没有能力分辨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当杰杰看到小翔坐在他位子上不肯离开,他就去打小翔,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打人”是不对的,相反他甚至可能认为小翔是故意坐在他位子上的。而我却只站在成人的角度去告诉他们什么是错,什么是对。

2.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当。我为了达成让杰杰和小翔和好的结果,忽略了解决他们矛盾的过程和在这一过程中方式方法的运用。我反复地规劝杰杰跟小翔说“对不起”,之后再让小翔说“没关系”,以为这样矛盾就解决了,其实这仅仅是一个形式和结果。其实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尤其在他们刚刚入园的时候,可能还没理解“对不起”和“没关系”所表达的意思。我甚至在批评杰杰打人的行为时还带有一点威胁性:“如果不说我们大家就不喜欢你咯。”

3.未考虑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我在处理孩子矛盾时,一味的依靠以往处理中大班孩子情况的经验,而中大班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生活,能初步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能理解和自觉地说“对不起”和“没关系”。我之前的做法没有让孩子真正理解对错,真心的进行道歉,可能造成孩子以后不管犯了什么错,随意的说声对不起和没关系,让这一切都流于形式。没有能让孩子知其所以然,而是让孩子盲目听从,这样当孩子以后再遇到与同伴发生矛盾时,他还是不懂该如何解决,就会产生先打,后说对不起的情况,这是我们在孩子中常会看到的现象。

这次的事件让我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矛盾时明显的经验不足,有时候还不够细致,考虑问题还不够全面,实际上我也应该跟孩子说:“孩子,对不起!”。这次我主要是对自己在处理幼儿间的矛盾时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让自己下次再碰到这类问题时不再犯这些错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放下教师架子与孩子真诚相处,避免做事只顾形式和结果。

引导孩子与同伴有好相处,不与同伴搞恶作剧


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到了,有的同伴之间在讲话,有的在一起游戏,还有的都想到我身边来跟我说话。突然我看见昊昊把脚故意往外一伸,豪豪差点就摔了一大跤,豪豪很气愤地来告诉我,我也很生气,并且要求他向昊昊道歉,可他却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孩子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发现老师不在眼前了,可以很自由地想干嘛就干嘛了,满足了他好动的特点;另一方面因为昊昊比较调皮,喜欢捣蛋,经常会跟同伴闹一些恶作剧,因此好多小朋友也不太愿意和他玩。豪豪也是我们班比较调皮的一个孩子,因此他们两个平时虽然会磕磕碰碰的,但相处却越来越好,但要是被打疼就要向老师告对方的状了。

这时,我发现引导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不管是老师在眼前还是不在,都应该一个样。引导孩子与同伴有好相处,不与同伴搞“恶作剧”。

1.平时多关注孩子,对其表现出的一些不文明行为给予及时的提醒和督促,

2.继续与家长相互沟通,请家长在家时也能及时督促孩子所表现出的一些不是很文明的行为。

3.时刻关注孩子与同伴的相处情况,对其表现出的一些不友好、不礼貌的行为给予及时的提醒和督促。

4.及时与家长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并且请家长平时也多引导孩子和同伴友好相处。

希望孩子自己也能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时不文明的,自己是不能那样做的。努力茁壮成长。

同伴之间的作用


每天早晨的大课间活动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

尤其是这段时间,天气逐渐变冷,孩子们在操场上活动一下感觉正合适。

今天早晨,我带着孩子们到了操场上后照例先做一下准备工作热一下身,然后带着他们慢跑了一会儿后就开始分组练习跳绳了。

忽然,我发现洪亮不在他们的组里活动,于是,我就四处张望着,原来他是和毓龙偷偷跑步去了。

问其原因是没带绳子。

其实这学期以来,他就从来没带过绳子,我知道他是在逃避,因为他还没学会跳绳。

记得去年刚进入中班时,有很多孩子不会跳绳,于是,我就利用大课间活动的时间教他们跳绳。

渐渐地,除了洪亮之外。

其他孩子都学会了。

于是,我把情况反馈给了家长,希望家长在家也要花点时间教孩子学会跳绳,可家长根本没有当回事,直到现在还是一个都不会跳。

这样下去可怎么行呢?想到这里,我就跟其他小朋友借了跟绳子准备再好好教他一下。

我把绳子递给他,可是他居然连绳子都不肯拿在手里。

不管我怎么鼓励他,他就是无动于衷。

该怎么做才让他有勇气跨出这一步呢?看到一直站在旁边看着的毓龙,我灵机一动说:毓龙“,洪亮是你的好朋友,你们一直在一起玩,你已经学会跳绳了,你也应该让也学会跳绳呀,今天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你。

能完成吗?”毓龙爽快地答应了。

我转身打算去看一下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情况,刚走出几步。

后面就传来了杰的声音:“洪亮,你拿起绳子呀,你就当它是你的好朋友好了。

”紧接着又一声传来:“王老师,洪亮拿起绳子了。

”听得出毓龙是在高兴地喊着。

我循声望去,辉真的拿起来绳子,只见毓龙退到了几米以外对着洪亮说:“来,你跳到我这儿来吧,别害怕。

”我看到洪亮拿着绳子不知如何是好的的样子,知道他为难了,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跳。

我看见时机已成熟,于是就走过去鼓励他跳:先把绳子用力往前甩,然后再跳过去,慢慢来,跳过一个就是胜利了。

洪亮真的照我的样子跳了起来,一步一步跳到了毓龙指定的地方,毓龙也高兴得跳了起来。

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心里有许多感触:我知道洪亮和毓龙两人的性格非常相似,都特别喜欢玩,一直是班中最令我操心的两个孩子。

也许是共同的兴趣爱好吧,他俩整天在一起玩,也算是行影不离的好朋友吧。

但是,他们还是有各自的优缺点,如果他们两人在一起能扬长避短,互帮互助,或许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我何不尝试一下呢!要知道,集体的教育力量是无穷的,同伴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教育笔记:《同伴导向作用》


教育笔记:《同伴导向作用》

天气热了,班里的女孩子们都穿上了漂亮的裙子。本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最近发现有不少家长跟我们诉说这样的难题:如孩子在家不愿穿那件过去喜欢穿的衣服、裙子了,问她为什么,原来是小朋友说不好看,没有小珠子、亮片等等。虽然家长苦口婆心地教导,但孩子就是不理解,非要买新的、漂亮的裙子穿。其实这是“同伴导向”作用,大家在一起相互模仿学习,相互影响感染,“一个学一个”,表现出一些“同伴导向”行为:同伴梳的发型,我也要梳;同伴有的玩具,我也想要……于是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他们越来越在乎同伴们的看法。

当然,“同伴导向”有些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消极因素也不少,就如上面所说的。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同伴导向”作用,要引导孩子接受同伴好的影响,也要注意帮助孩子避免同伴坏的影响。我们要关心、了解孩子,注意孩子的细微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家长平时要多和孩子交流,指正孩子对的言行,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使孩子逐步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独立性,从而抵制“同伴导向”中的消极因素。

教育随笔:同伴的爱


现在的孩子,因为甜食吃得太多的原因,又没有注意口腔卫生保健,早早的就得了龋齿,班上一半的小朋友都有龋齿,最少的两颗,多的十几颗,看了真是心疼,又觉得可惜。

这学期我们一再强调饭后漱口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漱口方法。一直在和小朋友们说,小朋友也都按照要求去做了,一次午饭后在盥洗间,我就看到了一个感人的一幕,小雨小朋友正在仔细的教涛涛小朋友漱口,小雨边说边示范,手拿小杯子,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起嘴,咕噜咕噜吐出水。而涛涛正在认真的听着,不时两人还交流一下,两个小家伙在那里忙的不亦乐乎。看得我的心里都好温暖!两个小朋友好像小兄弟一样,互相帮助,互相关爱。

不由的想起,现在的家庭大多数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里永远都是太多家人的疼爱和包办,孩子得不到锻炼,动手能力、自理能力也变得很差,而在幼儿园,孩子更愿意像自己的同伴学习,同伴之间的影响也很大。更重要的是孩子之间单纯的爱,它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愿这一群孩子在幼儿园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健康茁壮成长!

相信《运动区:同伴间互教互学》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笔记区角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