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让孩子更体贴父母

03-22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这样让孩子更体贴父母”,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会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育儿高手。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如果您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体验,现在又很难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孩子,那么请参考一下程桂英老师提出的10个方法。当您被孩子气得火冒三丈的时候,不妨用这些方法来取代打骂的教养方式。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程桂英老师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体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8、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10、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据程桂英老师介绍,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10大管教妙法让孩子体贴父母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会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育儿高手。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如果您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体验,现在又很难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孩子,那么请参考一下程桂英老师提出的10个方法。当您被孩子气得火冒三丈的时候,不妨用这些方法来取代打骂的教养方式。

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程桂英老师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体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据程桂英老师介绍,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让孩子更爱你更爱家


繁忙的日程安排和日常压力会影响家庭时间的质量,这可能会让你的孩子寻找家庭以外的支持、情感和建议。另一方面,与父母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时间质量可以让孩子变得以家庭为中心。通过创建一个积极支持、交流环境的家庭,你可以教会孩子家的价值。

1.灌输忠诚意识

给你的孩子灌输忠诚意识。当你的家庭面临困难时期的时候,展示出你们对家庭的支持。如果你的孩子正经历和朋友之间关系艰难的时期,和孩子朋友的父母沟通,帮助他们缓和关系。当一个家庭成员面临个人危机的时候,聚在一起来表达你的爱和支持。这个坚定的支持可以建立孩子对家庭的忠诚度。

2.建立信任、团结的关系

和你的孩子建立一种信任和团结的关系。每周留出一定的时间和你的家人在一起,不管你是去参加足球比赛、去教堂或者是在自家的后院休息。家庭时间的质量能够建立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信任关系,从而增强他们对家人的承诺。

3.倾听你的孩子

倾听孩子的抱怨,并且回答他们的问题,让孩子们发现父母的支持和交流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儿童健康组织解释说,当你倾听他们的时候,孩子们能够产生一种被爱的感觉,并且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4.让家庭充满乐趣

每周安排一次欢乐的家庭夜,无论是让孩子选择一部电影一起观看,参观当地的公园或者参加社区节日。你的孩子们会在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里积极反应。因此,在你让家庭时间充满乐趣的时候,孩子会想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

5.同情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可能因为和最好的朋友吵架了而反应过度,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向孩子展示你的担忧,无论这对于你来说是多么微不足道。通过童年里的那些似乎不可避免的问题支持你的孩子,并且告诉他们,你尊重他们的感情,这样能够让他们感激自己的家庭。

6.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永远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你很容易因为日常的要求或者责任而忘记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或者他今天参加足球赛的状况。通过在孩子们生活中可见的表现告诉他们你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他们会明白以家庭为中心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劳动让孩子更自信


劳动让孩子更自信现在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在很多家里都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围着这个唯一的宝贝转,想什么买什么,有时候就算不想的,只要是别的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就一定有,更别说让孩子去帮忙干活了。

其实,爱帮忙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喜欢在大人们干活的时候来插上一手,虽然是越帮越忙。但是她们确实非常的喜欢学习。

xx小朋友也是,很小的时候就经常都会要在妈妈要做饭的时候帮忙做饭,把米淘好,自己插上电源,而xx妈我也有担心啊,这么小就要去插电源,会不会被电到啊?锅底的水有没有擦干?锅会不会烧坏?米有没有洗干净啊?可是不管怎么说只要她想做的你不给她做她就会生气,很沮丧。所以有时候想想还是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虽然会有些地方做的不够周全,一次生二次熟了,就算没有做好,只要你好好的跟她说,下次的时候她就记住了。

现在xx小朋友呢可能干了,会帮妈妈扫地、拖地、洗完、摘菜、甚至连包饺子都会了,于是我这个懒妈妈也可以趁机轻松一点。有时候上网着迷了的时候,xx就帮我把家里收拾干净了。

每次xx帮我收拾完以后她都会特别高兴特别骄傲的跟我说:“妈妈,看我把屋子收拾的多漂亮啊?”或者说:妈妈,我帮你把碗洗完了,我洗的可干净了。看着她那开心的样子我觉得真幸福啊!

所以,在这里也跟广大做父母的说一声,孩子如果想做就让他自己动手去做,当然是在安全的范围内,不要超出他的能力的可以让宝宝动手自己做,不要让你们的疼爱打压了孩子的信心

解放孩子,让孩子更独立


解放孩子,让孩子更独立听完老师关于自由的课,觉得给孩子自由,解放天性,目的是让孩子更独立。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独立的孩子才是优秀的。他会有很多创意,很多见解,能做很多大人看来很难做到,甚至大人都做不到的事。

解放头脑,解放思想。在我看来体现在想象力,创意和对事物及现象的看法。同样一件东西,大人们因为思维固化,就看不出什么新鲜东西。然而孩子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能联想到许多的东西。记得和儿子在乡下,我们一起看火烧云,他能把那些云彩看成许多他喜欢的卡通人物,我怎么看都不像,可他说起来有模有样。让我刮目相看。

对于解放双手,我则有更深的体会。我九岁时,看到妈妈的缝纫机,就特别好奇,总是在旁边看。妈妈怕我乱动,用完就收起来。有次趁妈妈不在家,我就把缝纫机给架起来了。穿皮带,穿针引线,完了还缝一个沙包。妈妈回来后,特别惊讶,看我做的这么好,就没拦着,还教我很多小技巧。上初中,我就会用不穿的牛仔裤,花布做成漂亮的布包。到大学时,还设计很像样的包包,钱包。背到学校,同学们都不相信这是我自己做的,比外面卖的还漂亮。邻居家要做裤脚,换拉链,还有爸爸的衣服全是我包办。甚至,自己出嫁用的布兜,盖头都是自己缝制。妈妈也特别骄傲我会这些。如果当时,妈妈管着我,或许我就学不了这么多了。现在,对儿子,我也放开手脚。一年级的他,在周末早上会烧上壶开水,温好牛奶,煮好鸡蛋。能帮妹妹穿戴整齐,整理好房间。我则放心的去上班。晚上,洗漱完能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启动好。还能榨果汁,泡药.....做很多的事。再他的榜样作用下,连2岁半的妹妹,下班时都会给爸爸妈妈换拖鞋。在家只有小棉袄,小火炉,没有小皇帝,小公主。有时真让人感动到不行。

当然,孩子需要教的内容太多了。课堂是学习的地方,可学习只能在课堂吗;老师是授业解惑的人,但这个人只是老师嘛?当然不是。家长也是老师,大自然也是课堂,社会更是大学校。想要成为一个独立,优秀的人。就必须走出家,接触更多的,更大的地方。这就需要解放孩子,扩大孩子活动的空间。而不是把孩子像金丝鸟一样关在笼子里。大自然的花,草比书本里的更直观,更漂亮。还有图书馆,博物馆里有课堂上看不到,学不全的知识。再有旅行,一次旅行就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有爱,有画面,还有很多有趣的见闻,有感悟。让孩子更自由的享受这一切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再有,解放孩子的嘴巴。这点是我忽略的一项。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深圳的小姑娘。在笑傲江湖的舞台上海阔天空的聊。聊历史,聊生活,聊想法。她的口才,敏捷清晰的思维让观众和评委们惊叹。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她在外人眼里是个“小话唠”,可在她家人眼里是个演说家。她的偶像是李白,长孙皇后。把易中天,纪连海,于丹学得有模有样。再她的家里,她言论自由。姥姥甚至不看京剧,陪她看百家讲坛。再家人的鼓励下,走上电视,展现她的才华。试想,如果当初家人把她的“话唠”当做毛病,制止她的这种行为,她会有今天的表现吗?这件事给我很大的启发。我想一个孩子就要多开口,多说,多读。他的逻辑思维就会得到很大的进步。而这正是我们缺乏的。

而想要解放前几样,有样东西是前提。那就是时间。合理的安排时间,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去玩,去说,去探索。可想想我们,让孩子成天泡在习题,补习班里,那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是呢。如果,一个孩子合理的分配时间,家长再给予宽松,自由的环境。那孩子就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兴趣去做她喜欢的事,看她喜欢的书,那孩子还会抵触学习,不想长大吗?知道重要性,就要付诸行动。说着容易,做起来难。我在这点做的就不够充分。制定的时间表,总是因为家里没有协调好,而不能严格执行。在家人的这方面,还需要磨合。这是我目前比较苦恼的事。但我会分阶段的引导孩子,慢慢的改善。

最后,不管是时间表,奖惩规则或是其他的一些家庭制度,都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和孩子商讨制定。一方面尊重孩子,也能让孩子认同,自觉自愿的遵守规则。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教育的过程是持续性的,再教育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要做有心人,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和孩子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

必读:想让孩子善解“人情”?作为父母,你不妨这样做


同理心

是指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体会他人的内心世界,并能做出适当的行为反馈。近年来,发展心理学家在实验中也发现,同理心与孩子情绪发展有重要的关系,并且鼓励父母要正确认识同理心的意义与价值,通过对孩子同理心的培养,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减少冲突的发生,学会理解、尊重他人,乐于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与分享感受。

可能很多父母会困惑:孩子这么小,怎么会有同理心?他能懂得同理心是什么吗?

其实,同理心来源于孩子在社会交往中获得的经验,父母可以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让他在游戏中亲身体验、感同身受;在冲突中换位思考、体谅别人;在家庭中充分表达、得到倾听和引导。

在游戏中亲身体验、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是实现生命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最好方式,也是很强的内化动力。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进行游戏活动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事情,特别是角色扮演。

孩子借助“假装”的物品或工具,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模仿想要扮演的某个对象,比如他们熟悉的父母、教师、医生等成人角色,还有同伴、动物、玩偶等。游戏的主题一般来源于孩子自己的实际生活,在游戏过程中,孩子可以亲身体验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从而对他人的身份、处境感同身受,学会协调不同的观点,也能进一步提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主体性,为孩子提供充分的物质及精神上的支持,并且引导孩子关注对角色情绪、情感的体验,正是在这种情绪理解的过程中,孩子对同理心的认知更加深刻,同理心水平也会进一步提升。

在冲突中换位思考、体谅别人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同伴冲突是最常见、最基本的一种交往形态,当孩子仅仅从自身角度考虑,希望控制或影响别人的意图时,同伴冲突就不可避免。

如果父母能够细心观察,仔细聆听孩子的心声,就会发现冲突中蕴含的教育意义:冲突为孩子提供了学习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不仅可以通过冲突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绪联结,进一步了解同伴的想法和观念,还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与交流其他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针对孩子的冲突行为,父母可以这样问他:“打人时,被打的人是什么感觉?”、“手上正在玩的玩具,突然被别人抢走,你有什么感受啊?”父母可以让孩子观察同伴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言等,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体谅别人,努力从他人的视角去感悟同伴的情感、理解同伴的想法,并学会协商与让步,这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这种同理心的锻炼慢慢会被孩子认同,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品德。

在家庭中充分表达、得到倾听和引导

学会倾听看似简单,但许多父母很少有耐心听完孩子的情绪表达,特别是年纪较小的孩子,由于语言能力的限制,对自己的心情与感受尚不能正确地表达,父母的耐心倾听是孩子努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词语、句子、经验进行充分表达的前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锻炼,有助于孩子认知和情绪感知水平的提高。

在倾听的基础上,父母可以用假设句进行提问,比如:“假如你工作了一天,干了许许多多的活,很晚才回到家,会不会很累啊?这时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如果你喜欢的玩具,别人不小心弄坏了,你会不会很难过?”通过正确引导,不断让孩子了解别人的心情、情绪与内心世界,使得尊重、感恩、体贴他人的同理心在这一过程之中逐渐培养起来。

孩子如果从小就能具备同理心,能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能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体会到他人生气的原因,体会到他人的感受。这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以及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是有利的。父母不应该以“孩子还小,还不懂事”为借口,拒绝让孩子替他人着想,因为同理心是孩子的一种美好品质,需要父母从小就去引导和启发。

家园共育《这样让孩子更体贴父母》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