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孩子们共同学习

幼儿学习故事 家园共育知识 03-25

又到了户外活动时间,我像往常一样带着孩子们出去跳绳。虽然已经练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了,但是仍然有几个小朋友不会跳。于是我边给个别的小朋友做示范,边告诉他们跳绳的技巧。跳了不一会,我发现平时那几个总喜欢在我眼前晃来晃去的孩子不见了,我四周环顾了一下,发现他们蹲在草地南面墙角的橡胶垫上。我心想:这几个家伙又开始偷懒了。于是我放下跳绳大步流星地朝他们走过去。“喂!你们在干什么?”他们被我的声音吓了一跳,但是不舍得走开。看着他们聚精会神地在研究,我也很好奇地蹲下想看个究竟。康瑞看我凑过来,赶紧做了个手势:“嘘!老师,你要小点声,不然它就不见了。”听他这么一说,我的好奇心更强烈了。“什么东西?”龙龙紧接着说:“垫子下面有条很长很长的虫子,不信你看看。”顺着他手指的地方,我看到了一条蜈蚣。“唉!蜈蚣有什么稀奇的啊,我以为是条小蛇呢!”听到我这么说,康瑞一改往日调皮的面孔,严肃地看着我说:“老师,你别小看这条蜈蚣”看着他的样子,我突然觉得好笑,得意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小时候就见过,数不清看过多少回了。”我不以为然的回答着

“那老师我要考考你蜈蚣有多少条腿?”康瑞抛给了我一个问题。被他这么一问,我顿时愣住了,是呀,蜈蚣有几条腿呀?平时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经常看见蜈蚣,光知道蜈蚣有很多条腿,但从未仔细地去观察它究竟有多少条。

此时我挠挠头不好意思的说:“真对不起,这个问题老师确实不知道,等会我们回教室,一起查一查好不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迷你句子网 m.jz139.com)

待户外活动结束后,我和孩子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网上去查一查蜈蚣到底有多少条腿,通过资料显示:原来蜈蚣种类有3000多种,根据各地区环境的不同,足的数目从15对到191对不等。而且有些蜈蚣是有毒的,不能去碰它。同时有的蜈蚣还可以通过提炼,治多种疾病……

通过给孩子们讲解,让我也学会了不少的知识,此时我才发现原来我是在和他们共同学习,通过这件小事也认识到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在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每个人都是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得到提高。知识的模式不是固定的,就像孩子们一样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积累更多宝贵的知识经验。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记录孩子成长的故事,更写好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大传记


张国庆老师第一次邀我共同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时,我便想起这样几个故事:

第一个:老师今天生病了

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有一次感冒发烧,当时正好周末是园里很多老师去参加自考考试,我班上的另一位老师也请假走了,因为考虑到园里老师紧张,我就没请假,坚持着自己带了一天班。说心里话,自己开始时心里还真是有点怵,当时班额比较大,一个班50多个孩子,大班上学期的孩子又恰逢好动,平常没生病带半天班下来都觉得累,那叫一个斗智斗勇啊。可那天也怪,平常几乎半天怎么也要断十几个官司,那天上午居然一共当了不到二三次法官,平常几个最愿意引发斗争的小家伙也消停了很多,弄得我反而有点不习惯,忍不住摸了好几次原来心中挂号的几个小家伙脑门,别是跟我一样感冒生病了吧,怎么今天这么不对劲儿啊?

不想中午午饭前的洗手环节时,答案就在几个小家伙的“密谋”中被揭晓。因为我一个人在班上,就站在洗手间和教室的拐角位置,一会儿看看教室,一会儿看看洗手间,看洗手间注意到一个平常特淘的小家伙在里出也不洗手,一会儿到这个孩子耳朵边说点啥,一会儿把那个娃儿拉过去说点话,一边说一边还偷偷看我几眼。我挺纳闷的,别这这平静的上午其实是在酝酿下午的大动静儿吧,就到教室里找了个被“咬”过耳朵孩子问,**刚才跟你说啥啊。“他说丁老师感冒了,我看他早晨吃药了,咱要听话,别惹他生气啊!”我特别感动,也从那天起开始记一些我和孩子们的故事。

第二个:老师说了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我当园长之后,当时园里已经要求老师给孩子建立成长档案,要求老师把孩子们的作品和在幼儿园里的一些精彩瞬间拍下来记录下来,到年底给每个孩子做一本成长档案。可有一天,在公交车上我又亲见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跟着爷爷的小男孩看到前方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草莓在吃,看了很长时间,突然抬头用很响的声音跟爷爷说:“爷爷,老师说了‘好东西要大家分享’!”然后眼睛又盯在了小女孩从袋子里拿出又放到嘴里的红红的草莓。

跟着妈妈的小女孩,照常吃着红红的草莓,只是速度略慢了些,忽然抬头跟妈妈说:“妈妈,老师说了‘别人的东西不能要’!”然后“狠狠”地盯了小男孩一眼,吃草莓的速度又快了,很享受的样子。

光我们老师参与,案例还是少了些,为啥不让家长一起多参与进来呢?

第三个:《懒丫丫》、《我的爱学丫》、《打败坏丫丫》以及《美丽的好丫丫》

那是2008年年末,我已经到网站工作,春节在家看电视时,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2008,是什么温暖了我们的心灵》节目中,沈力老师隆重推荐这样一个故事:

丫丫前一段时间突发奇想,突然要对自己进行一个综合的自我评定。我笑了笑,没当一回事,一个小孩子,懂什么自我评价啊,就算真的人小鬼大,也没哪水平吧。谁知道,接下来四天,丫丫连着写了四篇日记,分别是《懒丫丫》、《我的爱学丫》、《打败坏丫丫》以及《美丽的好丫丫》,用自己心中四个不同的丫丫来评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让人眼前一亮。

孩子笔下几个形态各异的丫丫的形象:

懒丫丫衣着华贵,神态慵懒,也不失一点点娇俏可爱,看来孩子是认为爱吃爱睡虽然不太对,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

爱学丫,线条明快,甚至没有色彩,小姑娘拿着一本书在苦读,难道难道她认为学识是一件不需要那么奢华而是要简单朴素的事情吗?

我和孩子们在一起


我们大三班的孩子是散养式的美国教育方式,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刚开始和他们接触有点不适应,因为他们经常做一些极具挑战性的行为,为确保安全,我总喜欢向孩子们提一些要求,孩子们常常不以为然,有时候感觉和他们相处就像“战斗”,想让他们完全听指挥,要有“智”和“勇”的较量,我和孩子们还在磨合中,相信我们会亲密无间。

早上,王天乙高兴地向我跑来,兴奋说:“老师,看,我穿的新衣服,我妈妈给我买的。

”“嗯,真帅,你妈妈的眼光太好了!”我夸着他的妈妈,“是我自己挑的,”天乙说,“哦,你和妈妈的眼光都很好。

”我这样回应着。

文博说:“我家原来养了一条狗,很听话,我很喜欢,但是生病死了,我家又养了一条,那条狗直追我,吓得我直哭,妈妈不让我哭,我还是哭,最后我妈给了我两脚,都是因为那条狗。

”我和其他孩子们一直静静地听着他的诉说。

阳阳过生日,爷爷送来一个大蛋糕,小朋友表现的异常有礼貌,异口同声的喊着:“爷爷好!”,“鹏凯小朋友,阳阳过生日,你高兴吗?”老师问,“高兴!”鹏凯爽快的回答,“为什么?”老师追问,“因为阳阳过生日,我们小朋友都可以分蛋糕吃。

我坐在小椅子上整理孩子们的作品,奕寒和宜霖就站在椅子后面,小手不停地敲着我的背,好舒服呀,好幸福呀,我让他们歇会儿,来捶背的孩子更多了,我被包围了。

鹏凯到医生叔叔那测视力,他左顾右盼的,就像在猜谜语,视力0.5,医生叔叔说:“小家伙,你要注意保护眼睛哦!”“我等着今天回家让我爸领我练练,再到你这测一次。

”鹏凯很认真的说。

陈老师说:“刚来幼儿园不几天,不自觉的感到累呀!”鹏程是个有心的小大人,“老师,感冒了,要多喝水!要是累了怎么办呢?”“我今天回家上网查查,明天告诉你。

”陈老师好一阵惊讶,好一阵感动。

在幼儿园里工作,天天和孩子们相处,也许会失去一点莫名的什么,却能收获无数的最纯真的感情。

和孩子共成长


一颗小树苗,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也可能单薄无力甚至枯萎,由此至彼之路其实并不漫长,作为老师的我们,在给予孩子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包括父母对孩子的爱,姐姐对弟弟妹妹的爱,朋友之间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等等。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我们还获得了快乐与幸福,在这简单的幸福里,我们也在不断成长。

孩子会模仿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而且还会模仿的有声有色,老师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老师应以身作则,做好每一件事、说好每一句话,不可以因一次的失误而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老师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启蒙老师,那更是重要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我们需要多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尊重、信任与鼓励,还有我们的爱。孩子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是最多的,从早上入园到下午离园放学,一天的时间,孩子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除了学习知识外,更多的则是与老师相处,学习老师身上的东西,老师自身的点点滴滴都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是神圣的、伟大的,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于每一个眼神都影响着孩子,所以说老师是孩子在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人。

孩子与老师是互通的,是相互影响的。在我们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不曾拥有的爱;在我们传授孩子知识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教学方法;在我们给予孩子快乐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我们在奉献自己的同时,孩子也在回报我们。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与孩子共成长。

所以,让我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的孩子可以变的更开心、更活泼,让我们与孩子共成长而更加努力向上!

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路程


和孩子们相处已有一学期,每一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故事,有哭闹、也有欢笑……那都是和孩子们走过留下的足迹,每一个脚印都有着不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分享我和孩子的故事吧!

开学初,孩子们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环境,哭的哭,闹的闹,我们三位老师亲切呵护,终于安抚这些幼小的心灵。点心时分,豆豆哭得厉害,嘴里喊着:“妈妈,我要妈妈,老师你送我回家。”怎么都不肯停止哭泣。于是,我将豆豆抱到我的椅子上,给她贴小贴贴纸,拿来饼干给她吃,给她拍照,豆豆一下子就不哭了,手里捏着饼干,还摆造型。就这样,孩子们在老师的照顾下,也一天天适应了这个大家庭。

小朋友特别喜欢游戏,玩。为了孩子们能更好的适应幼儿园,我们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给孩子快乐。小朋友在游戏中非常忘我,再也不哭,再也不闹。

刚上幼儿园,孩子们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不懂。我手把手地教孩子们认识自己的杯子,拿茶杯喝豆浆。看,他们已经能够独立的喝豆浆了。真为孩子们感到高兴!

当孩子们对幼儿园有所适应时,我教孩子们一起洗脸,擦擦嘴巴,擦擦鼻子,擦擦脸蛋,孩子们学得已是有模有样!当孩子们洗完脸,便会来告诉我,我总会夸他们一番,这时孩子们总是笑得很灿烂!

在幼儿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独立,也学会了很多本领。那是孩子们一页一页地翻看小书!

看,和孩子们一起学本领,这在念一首儿歌〈五指歌〉呢,小朋友学得很认真哦!

逐渐的,孩子们会涂画了,会捏橡皮泥了,这一个个小兔子就是孩子们成长最好的见证。

慢慢的,孩子们长大了,还会表演各种节目,有唱歌、有儿歌,有故事……还会和大班的哥哥、姐姐一起做游戏,不再哭闹,不再胆小。

这就是这一学期里,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路程,还有太多的故事没来得及讲述,那是永恒的记忆!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欢笑,一起迎接灿烂的阳光。

我和孩子们一起去“田野”


秋天里,我和孩子们来到田野里踏青,小绿苗在微风中摇曳生资,仿佛在向孩子们招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聚到了麦田边,仔细观察,发现拔节的麦苗长出了多层的叶子,他们有的将麦苗说成韭菜,就让他们摸一摸麦苗,潮硬扎手,再走到韭菜地边摸一摸韭菜,柔软顺手,很快区分开了春天里的麦苗和韭菜。

来到草地上,看见小草抽出了尖尖的嫩芽,孩子们都抢着拔茅草的嫩芽,再找几颗苦菜,蒲公英,品尝到了野菜或香甜或苦的味道;来到堤岸上,搂一搂树身,感觉杨树皮光滑,柳树皮粗糙,孩子们还揣着“我与小树同成长”的愿望,种下了一颗颗小树苗,并为之浇水培土。

来到果园里,桃花、梨花、杏花抿着嘴笑,风儿吹过来,花瓣儿落到了地上,孩子们别有情致地捡拾了很多放进了口袋里;麻雀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只有离它很近时才飞起来,孩子们呼呼地追着麻雀,直到麻雀飞高了飞远了才停下脚步;孩子们在沟渠上跳来跳去,在土坡旁爬上溜下。在花红柳绿的秋天里孩子们嗅到了自然界清新的气息。

我和孩子一同成长


弹指一挥间,在幼教行业工作十四年了,回想那一个个在我手中精心呵护和辛勤教育茁壮成长的孩子们,回味着一次次听到家长一声声的谢谢时,我的心里是快乐的,满足的----因为我和孩子一同成长,见证着一颗颗幼苗长成参天大树。2013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湖北省幼儿教师转岗培训。在这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面前,我认真而谦卑,从文艳芳和杨文玲两位老师的师德报告到幼教专家的专业课程指导,短短十二天的学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必须用专业知识来武装自己,用高尚的师德来提升自己,真正做到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首先,我认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一项爱的工程。我是一名农村幼儿园教师,和孩子相处的十四年,也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十四年。农村幼儿园没有优越的教育环境,相对薄弱的师资队伍缺乏高端、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是我饱含对幼教的满腔热情。看着懵懵懂懂的3岁幼儿长成能说会道,能写会画,能唱会跳的大班孩子,我心里不知有多开心。有时,一向性格严肃的我会为他们的淘气与无知而火冒三丈,有时我又为他们的可爱和单纯而暗自偷笑,有时我为及时探查到孩子的疾病得以积极治疗而惊喜,有时我为处理好家园矛盾而充满成就感,这一切都让我坚信----幼儿为本,师德为先。1999年19岁的我走上幼教岗位,仅仅每月300元的工资,十四年后虽仍然只有1000元,但我用清贫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印证着一切为了孩子,奉献也是一种美。爱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没有爱,教育就失去了它的动力和源泉。孩子们是一颗颗稚嫩的幼苗,需要作为老师的我们辛勤的培育浇灌,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关心和关爱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都能在爱的怀抱里长成参天大树,国家栋梁。其次,教师的职业道德决定着教育的优劣。我们是孩子人生旅途的启蒙人,我们教育中的一点一滴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只有老师不断反思,分析自己的教育言行,努力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才有可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目标,规划新的发展,使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在教育实践中,空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专业知识的匮乏时时让我内心充满危机感。如何能迎刃有余的胜任教学工作成了我寻求的目标。在反思与迷茫中幼教专家的指引,让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这次的培训对我来说是一种惊喜,不仅能学习到幼儿教育专业知识,而且能近距离的聆听到省内外教育领域专家及园长的讲座。培训的科目包括幼儿园五大领域学科的设计与指导,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幼儿的有效学习及其指导策略等等。专家们理论联系实际,用真实的教学案例说话,从案例中列举教育现象,罗列教育行为,分析教育观点。讲座理论深刻,案例丰富详实,贴近教学实际,我被他们的讲座内容深深的吸引着。学习像一缕阳光,折射出我的不足,指引着我在教育领域的摸索前行。五大领域的学习,使我如沐春风,茅塞顿开;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学习,使我感觉到肩上的重担非比寻常;通过本次培训,不仅解决了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也使我对本职工作有了深深的理解。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育者,首先必须树立敬业,乐业的教育观。把幼教当成事业来干,努力追求最好。其次,关爱儿童,认可儿童,平等对话,与孩子形成学习的合作共同体,善于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再次,具体扎实的吹拉弹唱,读写画描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掌握多元的教学方法,善于适时合理的策划,组织,实施活动。还要不断的践行反思,不断的学习,善于总结,勇于创新,才能成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幼教专家渊博的学识,对知识的信手拾来,侃侃而谈和精准独到,我充分认识到:做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在日常工作中,要搞好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的关系,"以幼儿为本的幼教,适应社会的幼教"出发,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重视示范的作用,做好表率,用全新、科学、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来更新自己的头脑,才能实现教育的理想的目标。

每当我听到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心中涌起一种由衷的感动;每当我看见孩子们充满想象的图画时,心中升起一种无比的自豪;每当听见那一声声响亮的"老师好"时,心中荡起一阵爱的涟漪……从那天真无邪的笑脸中我看到了纯真,从那活泼、调皮的身影中我感受到了可爱,从那童言无忌的话语中我读到了真诚……我在感动中成长,在成长中感悟-----从事幼教事业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却收获了幸福。与其说是我们给孩子带来了知识,不如说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让孩子在爱中成长,也伴随着我们一同成长。

让孩子关注内和外共同的美好


“老师。。。”家衡对着我叫道。“怎么拉?”我好奇地看着他。“你们在讨论什么呀?”几个小家伙捂住嘴巴,偷偷地笑起来。“怎么拉?告诉我呀?”我又一次问他们。他们还是摇头不语。“说嘛?”我又追问他们。“丁老师,张嘉宁说你像老太太。”“为什么呀?”他们指了指我的发箍。我也一下子蒙了,该怎么和他们说呢:“你们看,老师头上的发箍上有什么呀?“花边”孩子们回答。“那大家觉得花边是谁用得比较多?老太太会用吗?”他们说:“不会也。好象是小公主用的。”“对呀,在小公主打扮自己的时候,会用花边。老师有时侯也会打扮自己。但是,我比小公主大很多,所以才用这样颜色的花边呢。”孩子们呵呵地笑了。

这几天

,孩子们又偷偷地在讨论:“XX的衣服颜色好看。”“xx的衣服时尚?”……孩子的生活都被成人充斥着,越来越丰富了。他们的视野也不仅仅停留在我们那时候了。生活在不断地变化,作为老师,也需要这样的变化,和他们一起成长呀。衣服的美丑会让孩子关注到外在,此时,让孩子关注内和外共同的美好,相信是一个教育的契机。

和孩子们拥抱


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每天和许多小朋友,还有老师在一起吃喝玩乐,老师就像他们的妈妈,孩子们就是老师自己的孩子,有一首儿歌这样写:“幼儿园好想家,我爱老师像妈妈”。面对这群天真烂漫的可爱的小家伙,每天都有说不完快乐的事情,(*^__^*)嘻嘻……。幼儿园里每天早上都要点名,为了更加增进我们之间感情,在点名、喊到之外增加了拥抱。每当点到一个孩子的名字时,我们就张开双臂,用微笑和期盼的眼神示意孩子上前来和我们拥抱,互相亲一下脸颊。不要小看这简单的动作,它很快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两三岁正是孩子渴望成人肌肤抚触的时候,他们幼小的心灵需要成人关心和爱护,他们幼嫩的肌肤也需要成人的爱抚。我们用拥抱和亲亲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也让师幼之间变得亲密无间,让孩子真正感觉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亲切,幼儿园就像家一样充满温情。我们还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我们拥抱,有的孩子会像小鸟一样“飞”上来,有的会像小兔、袋鼠一样蹦上来,有的会像小马一样跑上来……小三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如果有哪位老师出去听课或者做其他事情去了,一上午不在班里,每当回来的时候,像冯梓航、孙浩哲等等主动张开小胳膊就往你怀里扑,“张老师抱抱,”又是抱又是亲的,心里感到无比的幸福,令人难忘啊。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