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胆子大吗,这样做下去吧

04-04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想让孩子胆子大吗,这样做下去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国际夏令营的辅导员发现美国孩子胆子特别大,他们不怕天黑,不怕单独外出,不怕山高水急,也不怕昆虫野兽;说话“冲”,善交际,一般也较有主意,敢想敢闯;不需要大人陪伴,也从来没出过什么险情。在这方面其他国家的孩子就不如美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富有20多年儿童教育经验的辅导员、日本的冈崎喜子为此访问了美国215外具有代表性的家庭。

经过研究,她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家庭重视对孩子认识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教育,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并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在各种环境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自立训练从幼儿开始

美国很多孩子从婴儿时期就独居一室。孩子长到三四岁,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长就给买一种很小很暗的灯,彻夜亮着,以驱逐孩子对黑夜的恐怖。晚上睡觉前父母到孩子房间给孩子一个吻,说:“孩子,我爱你!晚安!做个好梦!”就回自己的卧室了。孩子就抱个布狗熊、布娃娃之类的玩具安然入梦。

2、决不总是围着孩子转

美国人很爱孩子,但不会总是抱着、盯着孩子。六七个月的孩子就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大一点就自己学用刀吃饭。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决不喂,总是让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戏也是自己一个人做或跟小朋友一块做,很少缠着父母。父母外出旅游,把很小的孩子就交给祖父母或花钱寄放别人家,请人带几天。家里办晚会或去参加别人的宴会,也看不到家长总牵着自己的孩子。

3、让孩子接受锻炼

工程师杰姆斯带着3岁的儿子到城外10公里的乡下看望父母。吃过晚饭,天已黑,进城的公共汽车已经停开发。如果住下,明天再回城也合乎情理,而杰姆斯却带着儿子步行回城。儿子走一段,他背儿子一段,就这样模黑回家。为什么这么做?杰姆斯回答说:为了使儿子从小熟悉黑暗和吃一点苦。

4、教孩子使用工具

美国家长教孩子从小认识和使用各种工具及电器。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你应学会用这些工具,有什么东西坏了,你就可以自己动手去修理。”工具包括手锯、刨子、锉刀、螺丝刀、钳子等。父母教给孩子这些工具的用途、性能,让孩子掌握操作要领,并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们。五六岁的孩子,父母就要教他们使用煤气灶、电炉和洗衣机。家里东西无论哪里出了毛病,父母都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修理。

5、教孩子适应环境

约翰-柏拉姆夫妇假日里常带着8岁的儿子与5岁的女儿到山区旅游。每遇山涧需渡过时就叫儿子观察水势,寻找最浅、水流较缓的涉水点,然后由父母决定是否可行。如果选择不当,就讲明道理,并教孩子怎样识别水深及流速。上山时,他们从不乘坐缆车,而由孩子选择登山路线。途中遇到陡崖峭壁,让孩子判断决定有无危险,是否攀登,并问孩子该怎样保证安全。经过多次跋山涉水的实践,孩子自然不怕山高水急,也敢冒险了。

6、进行自我保护训练

时装设计师密契尔有一个10岁的女儿和一个7岁得男孩,他带他们上街时,随时随地教给孩子交通规则并嘱咐其他注意事项,说明怎样走危险,怎样才安全。许多家长还叮嘱孩子记住必需的电话号码,如:父母的单位电话、警察局电话、消防电话、医院电话等。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必读:想让孩子善解“人情”?作为父母,你不妨这样做


同理心

是指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体会他人的内心世界,并能做出适当的行为反馈。近年来,发展心理学家在实验中也发现,同理心与孩子情绪发展有重要的关系,并且鼓励父母要正确认识同理心的意义与价值,通过对孩子同理心的培养,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减少冲突的发生,学会理解、尊重他人,乐于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与分享感受。

可能很多父母会困惑:孩子这么小,怎么会有同理心?他能懂得同理心是什么吗?

其实,同理心来源于孩子在社会交往中获得的经验,父母可以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让他在游戏中亲身体验、感同身受;在冲突中换位思考、体谅别人;在家庭中充分表达、得到倾听和引导。

在游戏中亲身体验、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是实现生命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最好方式,也是很强的内化动力。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进行游戏活动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事情,特别是角色扮演。

孩子借助“假装”的物品或工具,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模仿想要扮演的某个对象,比如他们熟悉的父母、教师、医生等成人角色,还有同伴、动物、玩偶等。游戏的主题一般来源于孩子自己的实际生活,在游戏过程中,孩子可以亲身体验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从而对他人的身份、处境感同身受,学会协调不同的观点,也能进一步提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主体性,为孩子提供充分的物质及精神上的支持,并且引导孩子关注对角色情绪、情感的体验,正是在这种情绪理解的过程中,孩子对同理心的认知更加深刻,同理心水平也会进一步提升。

在冲突中换位思考、体谅别人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同伴冲突是最常见、最基本的一种交往形态,当孩子仅仅从自身角度考虑,希望控制或影响别人的意图时,同伴冲突就不可避免。

如果父母能够细心观察,仔细聆听孩子的心声,就会发现冲突中蕴含的教育意义:冲突为孩子提供了学习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不仅可以通过冲突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绪联结,进一步了解同伴的想法和观念,还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与交流其他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针对孩子的冲突行为,父母可以这样问他:“打人时,被打的人是什么感觉?”、“手上正在玩的玩具,突然被别人抢走,你有什么感受啊?”父母可以让孩子观察同伴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言等,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体谅别人,努力从他人的视角去感悟同伴的情感、理解同伴的想法,并学会协商与让步,这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这种同理心的锻炼慢慢会被孩子认同,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品德。

在家庭中充分表达、得到倾听和引导

学会倾听看似简单,但许多父母很少有耐心听完孩子的情绪表达,特别是年纪较小的孩子,由于语言能力的限制,对自己的心情与感受尚不能正确地表达,父母的耐心倾听是孩子努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词语、句子、经验进行充分表达的前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锻炼,有助于孩子认知和情绪感知水平的提高。

在倾听的基础上,父母可以用假设句进行提问,比如:“假如你工作了一天,干了许许多多的活,很晚才回到家,会不会很累啊?这时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如果你喜欢的玩具,别人不小心弄坏了,你会不会很难过?”通过正确引导,不断让孩子了解别人的心情、情绪与内心世界,使得尊重、感恩、体贴他人的同理心在这一过程之中逐渐培养起来。

孩子如果从小就能具备同理心,能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能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体会到他人生气的原因,体会到他人的感受。这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以及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是有利的。父母不应该以“孩子还小,还不懂事”为借口,拒绝让孩子替他人着想,因为同理心是孩子的一种美好品质,需要父母从小就去引导和启发。

想让孩子健康上网?除了暴力你还可以这样做!


现实生活中,不乏有家长将教育与暴力对等起来,当然,也不乏有家长是因为孩子的屡教不改而变得暴力,我们暂且不管暴力的原因是什么,但是暴力就是暴力,暴力教育的方式真的可以让孩子心服口服的承认错误吗?或许一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就拿孩子上网这件事儿来说,网瘾少年成为很多家长为难的问题,但是实际上,除了暴力对待,面对孩子无法消除的网瘾,我们还可以这样做!

1、发现孩子有上网倾向时,及时与孩子沟通,约法三章

或许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来说,家长具有一定的威信,可以利用家长的架子让孩子听从于我们,但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正处于叛逆阶段,家长的话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好使。这个时候,咱们不妨建立一种平等公正的契约关系,约法三章,约定上网的时间,约定不能上网的情况,一切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家长既可以用此来规范孩子,孩子也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公平的对待。

2、给与孩子正确的引导,告诉他们网络的正面与负面

不要将网络想象的那么可怕,也不要让孩子觉得网络就一定是坏的。网络之所以可以存在于咱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当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试想想,网络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了多大的便利就知道了!当然网络中也不乏有一些负面的信息,而这些负面信息可能带给孩子的,就是极端的影响。

作为家长而言,需要即时最孩子进行引导,告诉他们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对的,确保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上上网。当然,家长也可以利用一些工具,如爱熊宝一类的APP管理,直接下载到手机中,对孩子浏览的网站进行管理,杜绝孩子受到不良网站的侵害。

3、培养孩子业余兴趣,让他们明白网络不是唯一的选择

事实上,孩子之所以会痴迷于网络,一方面是因为网络的诱惑力大,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孤独,没有地方打发时间造成的。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好的玩伴让他们只能窝在家里上网。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可以拿出一定的时间陪陪孩子,挖掘他们更多的兴趣爱好和潜能,这样是不是比暴力打骂的效果更好呢?

八大绝招让孩子胆子大起来


1、要顺其自然,切勿操之过急

孩子胆怯的不良心理行为是随着年龄增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而来的,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克服,一定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耐心引导。

如孩子不敢自己去买东西,家长可先带着孩子一同购物;告诉孩子购物的一般程序,下次再陪孩子去同一家商店,鼓励要买多少等。开始时孩子可能不敢说话,家长可帮他开个头,然后让孩子接着往下说。几次下来,孩子渐渐熟悉了这家商店后,家长就可以在远处看着孩子自己去购买,以后再让孩子单独去其他商店。

2、不要当众指责、羞辱孩子

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和挫折感,使他更加胆怯和退缩。当孩子不肯叫人时,不要当着客人的面强迫他叫,也不要说“人都不会叫,是个哑巴”等责骂和羞辱的话,而应当等客人离去后再耐心教育和鼓励孩子。

3、创造条件,扩大孩子的接触范围

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广泛接触社会,引导孩子与其他人接触,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游戏、购物、接待客人等活动中去。对不敢去找别人玩的孩子,可先带他观看别的小朋友游戏,当他被别人的欢乐情绪感染时,请别的小朋友来邀请他,并鼓励他积极参与。

4、放手磨炼孩子

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炼。有的家长总是把孩子当成小孩子,或怕其经不起摔打,动不动就说:“你不行”,“你还小”。家长的包办代替会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独立精神和应变能力,一旦离开父母便神色慌张,不知所措。适度的挫折与磨难,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财富。家长千万不要轻易地将之剥夺,而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爱玩沙子、玩泥巴,家长应努力不去干涉他怎么玩。

5.树立正面的榜样

经常跟孩子说说英雄故事,或引导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视片,给孩子买一些这方面的书刊,让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给孩子列举一些他的勇敢行为,如打了没有哭,或仅哭了一小会儿,能大声讲话承认错误等等。

还应注重父亲对男孩性格的影响。父亲多和孩子说笑玩耍,注重多与孩子谈论爸爸,让父亲的形象和行为清晰地保持在孩子的心目中。

6.多鼓励宝宝与他人进行交往

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引导他尽量习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可以经常带他去串门,或者去公园,但家长要充满爱心,使他有安全感。在生活中,鼓励宝宝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提供与小朋友交往、玩耍的机会。当宝宝一天天长大,要去面对令他困惑的新情境时,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会让宝宝知道,一切都是有趣的,一切都是友好的,只需要让宝宝拿出更多的好奇和勇气来面对。当宝宝面对生人时,当宝宝主动结识小朋友时,要表扬他、夸奖他,让他感到这是一件快乐的事。

胆怯的宝宝一般都不愿意与别人主动交往,下面这两个技巧可以提供帮助:

从小范围活动开始

邀请一、两个孩子到家里来玩,在自己家里宝宝会感到安全。可以玩有组织的游戏,每个孩子都要轮到。家长要在旁边,不要走远,如果宝宝想靠在家长身上,就让他靠。家长要安排,但不要给他压力。

家长也可以利用宝宝的特殊兴趣来鼓励他参与活动,这样可以消除宝宝的紧张不安。如果宝宝对画画有特殊的兴趣,那么家长就可以帮他邀请一些小朋友,在家里或小区的草地上画画,宝宝在这样的小团体里,就能有兴致,而且十分自如地表现自己。久而久之,与人交往的愿望逐渐加强起来。

与小一些的宝宝玩耍

多和比自己孩子年龄小的宝宝一起玩,也是行之有效的良方。这样可以给宝宝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和取得成功的机会,年龄小的孩子也有了“学习的榜样“。家长在此时应多给宝宝创造有利条件,表扬宝宝的每一个微小进步,时间长了,宝宝就会慢慢地解除心理障碍,日渐大胆甚至可能从容不迫地待人处事了。

7.用游戏的方法培养宝宝的表现力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喜欢融入到游戏的情境中。可以用游戏的口吻鼓励宝宝在家里进行各种表演。

首先让宝宝表演给父母看,这样他不会感到羞怯。宝宝表演的节目可以是他喜欢和熟悉的任何题材,如一段儿歌、一首唐诗、一段舞蹈等。父母要加以表扬、鼓励,增加宝宝的自信心。

进一步就可以布置“场景“,让宝宝对“观众“进行表演。这些“观众“可以用洋娃娃、小熊、小狗坐在凳子上来代替,让宝宝假想它们是真正的观众,自己正在舞台上单独表演。当然这些观众里面也包括父母。父母尽量要求宝宝认真地表演,以获得“观众“的掌声。每当宝宝表演完毕,父母就代表所有的“观众“给宝宝鼓掌。宝宝可以与这些观众握握手,然后谢礼,闭幕,就象在真正的舞台上一样。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要像真的观众一样。

最后,逐渐扩大观众的阵容,让宝宝和其他小朋友轮流表演,时间长了,就会锻炼出宝宝的表现力。表现力强的孩子是培养出来的。

8.正确对待宝宝的退缩行为

当发现宝宝有退缩行为时,不要拿他跟那些善交际的孩子比较,要体谅他的心情;不可由于心急而粗暴对待,这样会使宝宝更加恐惧,更不敢与人接触,尤其不能当着外人说“我这孩子就是胆小“,要积极强化宝宝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宝宝千方百计克服所遇到的困难;但也不能溺爱,以免宝宝从心理上更加依赖父母,而是要以亲切的态度,诱导并鼓励宝宝克服心理上的缺陷,去与周围环境及人接触。拓展宝宝表现力的方法很多,但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会吓着宝宝,使他又重新缩回到“壳“里去。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 你是这样做的吗?


不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满地打滚?期望孩子改正错误,反而让他哭闹不止?

孩子慢慢长大,脾气也越来越大,一旦不满足的他的要求,轻了就是又哭又闹,再严重点甚至还会打人骂人,这样的宝宝,爸爸妈妈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对大发脾气,哭闹不止,情绪失控的孩子,家长请坚持两个原则:

一、绝对不要斥责或体罚孩子。

二、紧紧抱住孩子,不要让孩子撒野毁物和自毁。

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已经有比较清楚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表达能力还不高,不能够清楚表达自己所想,因此一些孩子会变得倔强,比较难沟通。这时家长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理解孩子。性格倔强不一定就是性格不好。性格倔强的孩子往往极有主见,这样的孩子应该用引导、疏通的方式来改变他的思维方向和源头,而不是用服软或是强硬的手段直接影响他的思维结果。简而言之,孩子在犯倔的时候最好不要用家长权威进行压制和干预,相信这样孩子也根本不会听。另外也不要反过来被孩子压制,孩子的哭闹和发脾气不应该成为家长无理由屈服的条件。理解孩子的倔,知道这是种可以通过引导发生改变的情绪,相信家长心理负担会减轻。

家长首先要意识到:

1、孩子犯倔的根源是与家长想法不合。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做,然而家长持不同意见,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犯倔。家长应做好预防措施,在孩子与自己观念相反的时候,引导孩子去摸索正确的观念。在告诉孩子怎么做之前先说为什么这么做,激发孩子感同身受的能力,让孩子学会体谅人,理解人,化解因不合理原因犯倔的情况。

2、孩子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不合理要求立场坚定、但要手段柔和地拒绝。首先尝试沟通,改变孩子的错误认知;然后提出另一些合理的建议,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3、上面提到的是孩子犯倔、哭闹出现之前的应对措施。孩子开始发脾气、哭闹的时候,家长该怎么做呢?最重要的是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孩子年幼,自控能力不强,做为家长我们应该控制自己冷静,不能对孩子发火,不然该怎么引导沟通呢?和发脾气的孩子沟通也尽量做到温柔平静的进行言语的引导,如果失败了,家长请给失控中的孩子一点冷静的时间(虽然这么做会让家长心疼孩子,不过对孩子真的有益)。

4、给失控的孩子冷静的时间,在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家长请给孩子一些鼓励和奖励,表扬他自己控制住了情绪,做得很棒。再开始引导孩子重新思考整件事情,在获得孩子理解的时候请夸张的表扬他,向他展示家长因为获得理解而感到喜悦的情绪。

5、如果孩子企图用哭闹来威胁家长达成某个意愿,家长们更应该给孩子冷静期,这里甚至可以说是给孩子一个隔离期、远离期。把孩子送回他的小床上,告诉他,“请你冷静一下,如果你觉得不那么生气了再来找妈妈说话好吗?”相信孩子在没人理会的时候会冷静的更快一点。

八大秘诀让宝宝胆子大起来


1、提前预防

在宝宝还不懂得认生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带宝宝多接触其他人。比如,让家里其他人员帮着给宝宝喂奶、喝水、换尿布、逗着说话、抱着玩、做简单的游戏,让宝宝不太熟悉的人逗宝宝玩等,通过与其他人的接触,帮助宝宝适应他可能接触到的各种社会环境。

2、逐步扩大交往范围

对于认生的宝宝,妈妈可以从宝宝比较熟悉的人开始,让宝宝习惯跟妈妈或者抚育人以外的人交往,然后让宝宝逐渐接触“熟悉的人比较多,而陌生人比较少”的环境,在熟悉了有少数陌生人在场的环境之后,再扩大他的接触范围,让宝宝一点点适应与陌生人交往以及提升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

3、别强迫宝宝和陌生人交往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决宝宝怕生问题时绝不能一厢情愿勉强宝宝和谁亲近,这样只会进一步加深宝宝的排外心理。当陌生人到来时,如果宝宝怕生,可以允许他熟悉情况后再逐渐和陌生人接近。如果宝宝不愿意跟陌生人亲近,不要强迫他,更不要让他单独与陌生人在一起。此外,在遇见宝宝不认识的人时,父母要很正式地向陌生人介绍宝宝,并且不管宝宝多认生,都以轻松愉快的态度面对陌生人,这样可以帮助宝宝很快消除顾虑。与陌生人磨合的机会多了,宝宝害怕的心理自然就可以得到缓解并最终得到克服。

4、尝试投宝宝所好

一般宝宝比较喜欢年轻女性和小宝宝,因此,让宝宝接触陌生人可从这些人群入手。当带宝宝到户外玩耍、去亲友家或有友人来自己的家中做客时,父母可抱着宝宝先与那些漂亮阿姨或者小朋友打招呼,讲几句话,让宝宝逐渐意识到除了家里人外,周围还有许多别的人,他们也都是和蔼可亲的,用不着害怕。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这些特点,尽量围绕宝宝的喜好来扩展宝宝的社交圈子。

5、找机会发挥宝宝强势

平时多观察宝宝,看他究竟对哪些事物感兴趣,然后根据他的兴趣培养宝宝特长,让他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这样可以增强宝宝自信心。宝宝的自信心增强了,怯生的心里也就会逐渐减弱。

6、培养宝宝安全感

父母对宝宝的态度、情感要稳定,不要忽冷忽热。照料宝宝、与宝宝接触的时间最好固定,尽可能避免宝宝长时间见不到妈妈,尤其不能以“再怎样,我就不要你了”、“把你给谁谁”之类的语言威吓宝宝。

7、切忌溺爱宝宝

被溺爱的宝宝很多会胆小。比如看见宝宝正爬向床边,不要表现得过于吃惊;宝宝磕碰了一下,不必过分安抚;宝宝要自己拿杯喝水,就让宝宝自己拿等等。多数宝宝对成人的态度很敏感,如果父母对宝宝总是很担心、很焦虑,宝宝多半就会变得比较胆小。过分认生就是这种养育方式造成的后果之一。

8、交往的方式要得当

宝宝在跟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喜欢离对方有一定的距离,不喜欢陌生人触及自己的身体。因此,当你抱着宝宝遇到熟人时,可先自然地与对方打个招呼,谈谈话,待宝宝习惯后再告诉宝宝对方是谁。等到宝宝与陌生人熟悉之后,才可以让他们摸摸宝宝甚至抱抱宝宝,千万不能很突然地将宝宝交给“陌生人”抱,以免强化他的戒备和紧张心理,反而让他更为害怕。

为什么美国的孩子胆子大?


富有20多年儿童教育经验的辅导员、日本的冈崎喜子为此访问了美国215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经过研究,她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家庭重视对孩子认识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教育,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并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在各种环境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自立训练从幼儿开始

美国很多孩子从婴儿时期就独居一室。孩子长到三四岁,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长就给买一种很小很暗的灯,彻夜亮着,以驱逐孩子对黑夜的恐怖。

2、决不总是围着孩子转

美国人很爱孩子,但不会总是抱着、盯着孩子。六七个月的孩子就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大一点就自己学用刀吃饭。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决不喂,总是让孩子自己吃。

孩子做游戏也是自己一个人做或跟小朋友一块做。父母外出旅游,把很小的孩子就交给祖父母或花钱寄放别人家,请人带几天。家里办晚会或去参加别人的宴会,也看不到家长总牵着自己的孩子。

3、让孩子接受锻炼

工程师杰姆斯带着3岁的儿子到城外10公里的乡下看望父母。吃过晚饭,天已黑,进城的公共汽车已经停发。如果住下,明天再回城也合乎情理,而杰姆斯却带着儿子步行回城。为什么这么做?杰姆斯说:为了儿子从小熟悉黑暗和吃一点苦。

4、教孩子使用工具

美国家长教孩子从小认识和使用各种工具及电器。工具包括手锯、刨子、锉刀、螺丝刀、钳子等。

父母教给孩子这些工具的用途、性能,让孩子掌握操作要领,并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们。五六岁的孩子,父母就要教他们使用煤气灶、电炉和洗衣机。家里东西无论哪里出了毛病,父母都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修理。

5、教孩子适应环境

约翰、柏拉姆夫妇假日里常带着8岁的儿子与5岁的女儿到山区旅游。每遇山涧需渡过时就叫儿子观察水势,寻找最浅、水流较缓的涉水点,然后由父母决定是否可行。如果选择不当,就讲明道理,并教孩子怎样识别水深及流速。

上山时,他们从不乘坐缆车,而由孩子选择登山路线。途中遇到陡崖峭壁,让孩子判断决定有无危险,是否攀登,并问孩子该怎样保证安全。经过多次跋山涉水的实践,孩子自然不怕山高水急,也敢冒险了。

6、进行自我保护训练

时装设计师密契尔有一个10岁的女儿和一个7岁得男孩,他带他们上街时,随时随地教给孩子交通规则并嘱咐其他注意事项,说明怎样走危险,怎样才安全。

家长还叮嘱孩子记住必需的电话号码,如:父母的单位电话、警察局电话、消防电话、医院电话等。

孩子哭闹时我们应该这样做


很多家长一听到孩子哭闹,就会本能地紧张、心跳加速,立即进入「灭火模式」,恨不得立刻把娃哄好。

孩子发脾气虽然家长心里容易炸毛,但其实,这恰好时候是培养情商的关键时机。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请到 8 年幼儿园经验,阅娃无数的常润老师,来详细解析。

情商主要包括处理自己的情绪的能力,有效识别他人的情绪,并来指导自己下一步的行动的能力等。

1 岁多的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慢慢会衍生出各种情绪,孩子不擅长表达,只能以哭闹发脾气来表达,这个时候正是家长进行情商培养的绝佳时机。

如果家长意识到这一点引导得好,孩子的情绪管理的能力会变强,相反,如果家长一味让孩子「不要哭」,反而会让孩子对情绪认知造成障碍。

帮助孩子培养情商,要做到这三件事。

允许孩子哭

让孩子有情绪释放的权利

孩子的之所以哭闹,是因为有负面情绪,这个时候劝孩子「别哭了」「别发脾气」,十有八九是没用的。

作为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想在公园玩的时候听到妈妈说要回家了就是会伤心,想穿红裙子却发现今天要洗穿不了了,就是会难过。

这些情绪都是孩子最正常、最本能的反应,释放出来就好了。想要堵住它就像在海岸边放上礁石,只能让浪花更大(情绪更激烈)。

如果一味制止孩子哭, 孩子还会认为爸妈不关心自己,不爱自己。

孩子的情绪长久的得不到正确的释放,脾气越来越急,凡事都需要立即满足,否则就大发脾气。

面对孩子的哭闹,要认同孩子的负面情绪,只有经历负面情绪,孩子才能学会情绪管理,这就好比只有跳到水里才能学会游泳。

还给孩子哭泣的权利,真的很重要。

为情绪命名

让孩子认知不同的情绪

人的情绪有上百种,「喜怒哀乐」只是最为简单的划分,难过、愤怒、委屈对于孩子来说,身体上的反应可能都一样(大哭大喊甚至打滚),其实他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就是难受想哭」。

这时,教孩子认识自己到底怎么了、为情绪命名,就很重要。

妈妈没有听你说话,你现在很生气很生气,对不对?

我知道今天不能穿红裙子让你很失望,那是你最喜欢的裙子。

我知道你很委屈,这种感觉很不舒服。

在孩子哭闹发脾气的时候,温和地将孩子的感受进行复述,并告诉他「这种感觉叫 XX」。

你说得多了,孩子在能完整表达的时候也会明确告诉你「我很生气」「我很难过」。

共情和陪伴

引导孩子进行情绪管理

有的孩子在了解自己的情绪是什么以后,可以并迅速平复,但有的孩子却难以平复甚至越来越激动。这个很正常,因为他们也不喜欢有情绪的自己,不知道拿自己的坏情绪怎么办。

当然,学会合理有效的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还很难(我们很多大人都做不到),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接纳自己的情绪,以及学会和情绪和和平相处,才是情绪管理的关键。

这个时候,父母的共情和陪伴」就尤其重要。

比如说,孩子想吃点心,点心却掉在地上,孩子大哭——

宝宝的点心掉地上了,不能吃了很难过,对么?

没关系,要是我我也会难过的。

你想哭就哭吧,妈妈会陪着你的。

这个时候孩子会感到被理解,心里觉得「原来我这样也很正常」,就会感到安全,情绪会逐渐平静下来。

你说得多了,以后孩子在看到别人伤心难过的时候,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理解和共情,情商就提高了。

「共情」时的陪伴很重要,千万不要嘴上说「你一定很失望,你可以哭一会儿」,行为却在说「这有什么可哭的」,一走了之。

给予陪伴,孩子才能感到你是真的理解他。你可以陪在一边用肢体语言无声地安慰,比如看着他的眼睛,轻抚他的背,也可以示范深呼吸。

他可能要 5~10 分钟才能完全平静下来,这个时间正他学习情绪管理的宝贵机会。

当孩子平静下来了,他就积累了一次从生气到平复的情绪管理经验,以后再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就能更加自信、淡定地面对。

孩子的情绪管理, 不是一朝一夕就练成的,需要家长有很多的耐心。

孩子太小了只会哭听不懂怎么办?孩子哭闹的时候啥都听不进去怎么办?

那就让孩子哭吧。

你可以就这样陪着他,给他一个拥抱,等待孩子自己平复。

让他知道,「我可以哭,没事,爸爸妈妈会一直陪着我」。

相信《想让孩子胆子大吗,这样做下去吧》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做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