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无阻碍沟通的三层境界

04-10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亲子无阻碍沟通的三层境界》,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亲子沟通是令许多父母很头疼的事,我们经常会听到他们这样的疑问——

“我的孩子特别倔强,我不厌其烦地给他讲道理也没用,我该怎么教育他呢?”

“我家小孩3岁,在大人眼里一点都不听话,什么不能玩,他就偏去玩,要什么东西就要马上兑现,不买的话就大哭大闹,让家长很是头疼。对大人也不礼貌,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的宝贝现在不到2岁半,在同龄儿童中要比一般的孩子更调皮,什么事都比别的小孩逞强,说教都没效果,甚至还动过武力,实在让人头疼。请问我该怎么办?”

在我看来,这些问题都是由于缺乏良性的亲子沟通造成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往方式,无论是朋友、同事,还是家人,都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而许多父母却掌握不好与孩子沟通的原则和方法,频频发生亲子大战。

说到亲子沟通的3层境界,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有没有道理,再看看对促进良性的亲子沟通是否有所帮助。

第一层境界:蹲下来跟孩子说话

早在几年前还没有生孩子时,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主题是“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很快,一位老同学看了文章后给我打电话,说:“你讲的道理都很好,我也有所感悟,但是做起来可不容易。”我记得自己还振振有词地“教育”了他一通,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真是纸上谈兵。当我真正成为妈妈后,才体会到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未必顺利。

站着说话怎么也比蹲下来轻松,尤其是我这等高龄妈妈,蹲一会儿就会腰酸腿疼。然而,往往在我发现宝贝儿子熊壮壮对我的“高论”充耳不闻的时候,或者我对他的问题答非所问的时候,才会突然间想起来这条“定律”,于是立刻蹲下去,问题也就解决了。

“蹲下来”是了解孩子的一个途径,因为只有“蹲下来”,我才能更清楚得听到他说的每一句话,才能更好地看到他的表情、做出准确的回应。而在和孩子平视的状态下,我觉得更能够了解他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也能感觉到我们之间是平等的。当我们和一个成年人对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很重要,因为能从眼睛中读到许多言语之外的东西。对孩子也是这个道理,了解是沟通的前提,“蹲下来”是了解孩子、进行良性亲子沟通的第一步。m.Yjs21.com

“蹲下来”只是一个肢体动作,但它却需要父母把自己的姿态从心里放下来。这才是最难做到的。这一代孩子跟我们小时候确实不一样了,他们好象天生就对尊重、平等有着更强烈的要求。也许,我们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心理需求,只不过在家家都信奉“不打不成材”的大环境下,还没来得及发芽就被泯灭了。可是,如果现在还想用上一代对待我们的那一套来对待我们的孩子,摆起大家长的架子,那么,亲子冲突势必难免。

其实,“蹲下来”本身可以帮助我们放下自己。我们不再是自上而下地俯视孩子,在平视的状态下,我们也能体会到平等,你的语气可能就会缓和下来,心态也不再那么居高临下,与孩子的交流会更加顺畅。

第二层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比如被领导在全员大会上批评、被迫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些不愉快都是我们最不愿意碰到的倒霉事,会使我们心烦气燥或者神情抑郁。

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想想,这些我们所认为“倒霉”的事,是不是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带给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批评往往是劈头盖脸式的,并且还很有心理优势——我这是在教育他!是为了他好!没有人否认父母的良好初衷,只不过方法值得商榷。当我们被领导批评的时候,即使真的认为自己错了,也会顾及面子,想方设法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同样,孩子的自尊心也很强,方法不当就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教育不但无效,还有可能爆发亲子冲突。而很多父母这时候也激动起来,很生气地做出结论:这孩子就是这么不听话!

我曾经碰到一位爸爸,他坚信儿子必须要靠爸爸来培养,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于是,他对儿子采取了“军事化”管理,比如晚上八点半就要去洗漱,不管儿子正在进行什么活动,都必须立刻停止。结果,只要每天晚上一到八点半,全家人都精神紧张,因为父子大战天天会上演。这位爸爸的儿子也够倔,对老爸的管理方式极不买帐,一定要进行抗争,即使在老爸的武力威胁下抽抽搭搭地刷牙洗脸,第二天还是要继续抗争,平日对老爸也没个好脸儿,好象真应了那句话:父子天生是敌人。

看到自己的教养颇有些受挫的样子,这位爸爸便感觉很失落。我问他:“你老板会强制性地命令你吗?”他回答:“他要这样,谁愿意跟他干。”我笑了:“对呀,你这不是很明白嘛!你自己都不乐意接受的事,凭什么你儿子就应该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也是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啊!为什么不换种方式,用一种平和的态度?而且孩子要接受一个命令是需要过程的,你可以从八点二十开始提醒他,给他也给你自己一个心理期限,你回家试试,看灵不灵。”

第三层境界:换位思考

初为人母的那段日子,是我有生以来最为狼狈的一段时光。虽然做了很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仍旧没想到一个小生命会给我的生活带来如此大的冲击。所有的生活秩序都被打乱,我不得不重新整合,并且先让自己适应下来。

在经历了最初的混乱之后,有一天,我看着床上熟睡的熊壮壮,不由地想到:他的感觉会是什么样的呢?从我体内那个安全、黑暗的地方被提出来,一瞬间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强烈的光线、喧闹的人群,他要学着怎么吃到妈妈的奶,学着辨认出谁是妈妈、谁是爸爸……这一切都要靠他自己去适应、去完成。和这个弱小的生命比起来,我们俩到底谁更艰难一些?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样?

有了这样的思考,我的心情开始平和下来,我知道自己最该做的是什么。我应该全力以赴地去帮助他,用我的爱给他带来安全感,而不是整天心浮气躁地瞎忙活。

换位思考,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它的深层含义是2个非常重要的字——理解。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需要他自己的努力,有些时候并不是他们调皮捣蛋做错事,而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实在有限,真的还做不好。父母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这代价只是一个易碎的花瓶,那就少一些唠叨吧,或者把你的心疼、可惜之情暂存在心里。换了你,也不想打碎花瓶,但是把你的力气减到孩子那么小,你可能也拿不动它。

这三层境界,其实都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早就心知肚明的。但是,在进行亲子沟通的时候,我们往往把亲子关系看得过于特殊,而忽略了这些常用的沟通方式。如果把亲子关系看作相对独立的2个个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用尊重、信任、理解的心态来对待孩子,那么亲子沟通还会有什么阻碍吗?只有父母更加了解和理解孩子,使孩子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父母的教育才能行之有效。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让亲情无阻碍沟通的方法


亲情是家长与孩子关系好坏的最明显的表现,对于亲子关系不是很好的家长,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缓解或者加深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通过下面的内容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其中的内容。

亲子沟通是令许多父母很头疼的事,我经常会在网站里收到这样的提问——

“我的孩子特别倔强,我不厌其烦地给他讲道理也没用,我该怎么教育他呢?”

“我家小孩3岁,在大人眼里一点都不听话,什么不能玩,他就偏去玩,要什么东西就要马上兑现,不买的话就大哭大闹,让家长很是头疼。对大人也不礼貌,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的宝贝现在不到2岁半,在同龄儿童中要比一般的孩子更调皮,什么事都比别的小孩逞强,说教都没效果,甚至还动过武力,实在让人头疼。请问我该怎么办?”

在我看来,这些问题都是由于缺乏良性的亲子沟通造成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往方式,无论是朋友、同事,还是家人,都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而许多父母却掌握不好与孩子沟通的原则和方法,频频发生亲子大战。

说到亲子沟通的3层境界,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有没有道理,再看看对促进良性的亲子沟通是否有所帮助。

第一层境界:蹲下来跟孩子说话

早在几年前还没有生孩子时,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主题是“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很快,一位老同学看了文章后给我打电话,说:“你讲的道理都很好,我也有所感悟,但是做起来可不容易。”我记得自己还振振有词地“教育”了他一通,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真是纸上谈兵。当我真正成为妈妈后,才体会到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未必顺利。

站着说话怎么也比蹲下来轻松,尤其是我这等高龄妈妈,蹲一会儿就会腰酸腿疼。然而,往往在我发现宝贝儿子熊壮壮对我的“高论”充耳不闻的时候,或者我对他的问题答非所问的时候,才会突然间想起来这条“定律”,于是立刻蹲下去,问题也就解决了。

“蹲下来”是了解孩子的一个途径,因为只有“蹲下来”,我才能更清楚得听到他说的每一句话,才能更好地看到他的表情、做出准确的回应。而在和孩子平视的状态下,我觉得更能够了解他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也能感觉到我们之间是平等的。当我们和一个成年人对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很重要,因为能从眼睛中读到许多言语之外的东西。对孩子也是这个道理,了解是沟通的前提,“蹲下来”是了解孩子、进行良性亲子沟通的第一步。

“蹲下来”只是一个肢体动作,但它却需要父母把自己的姿态从心里放下来。这才是最难做到的。这一代孩子跟我们小时候确实不一样了,他们好象天生就对尊重、平等有着更强烈的要求。也许,我们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心理需求,只不过在家家都信奉“不打不成材”的大环境下,还没来得及发芽就被泯灭了。可是,如果现在还想用上一代对待我们的那一套来对待我们的孩子,摆起大家长的架子,那么,亲子冲突势必难免。

其实,“蹲下来”本身可以帮助我们放下自己。我们不再是自上而下地俯视孩子,在平视的状态下,我们也能体会到平等,你的语气可能就会缓和下来,心态也不再那么居高临下,与孩子的交流会更加顺畅。

第二层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比如被领导在全员大会上批评、被迫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些不愉快都是我们最不愿意碰到的倒霉事,会使我们心烦气燥或者神情抑郁。

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想想,这些我们所认为“倒霉”的事,是不是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带给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批评往往是劈头盖脸式的,并且还很有心理优势——我这是在教育他!是为了他好!没有人否认父母的良好初衷,只不过方法值得商榷。当我们被领导批评的时候,即使真的认为自己错了,也会顾及面子,想方设法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同样,孩子的自尊心也很强,方法不当就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教育不但无效,还有可能爆发亲子冲突。而很多父母这时候也激动起来,很生气地做出结论:这孩子就是这么不听话!

看到自己的教养颇有些受挫的样子,这位爸爸便感觉很失落。我问他:“你老板会强制性地命令你吗?”他回答:“他要这样,谁愿意跟他干。”我笑了:“对呀,你这不是很明白嘛!你自己都不乐意接受的事,凭什么你儿子就应该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也是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啊!为什么不换种方式,用一种平和的态度?而且孩子要接受一个命令是需要过程的,你可以从八点二十开始提醒他,给他也给你自己一个心理期限,你回家试试,看灵不灵。”

第三层境界:换位思考

初为人母的那段日子,是我有生以来最为狼狈的一段时光。虽然做了很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仍旧没想到一个小生命会给我的生活带来如此大的冲击。所有的生活秩序都被打乱,我不得不重新整合,并且先让自己适应下来。

在经历了最初的混乱之后,有一天,我看着床上熟睡的熊壮壮,不由地想到:他的感觉会是什么样的呢?从我体内那个安全、黑暗的地方被提出来,一瞬间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强烈的光线、喧闹的人群,他要学着怎么吃到妈妈的奶,学着辨认出谁是妈妈、谁是爸爸……这一切都要靠他自己去适应、去完成。和这个弱小的生命比起来,我们俩到底谁更艰难一些?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样?

有了这样的思考,我的心情开始平和下来,我知道自己最该做的是什么。我应该全力以赴地去帮助他,用我的爱给他带来安全感,而不是整天心浮气躁地瞎忙活。

在进行亲子沟通的时候,我们往往把亲子关系看得过于特殊,而忽略了这些常用的沟通方式。如果把亲子关系看作相对独立的2个个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用尊重、信任、理解的心态来对待孩子。

育儿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忙于育儿之事

忙于育儿之事的家长埋头于具体的事物,但常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只管自己努力做事,很少顾及宝宝的真正需要和体验,常常犯下过度保护或给宝宝施压的错误,不遇到问题还好,真的遭遇麻烦就大有一招走错功亏一篑的危险。这个圈子中,有些家长很自信,因为他们熟练的象个“八级工”,饮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条,吃喝拉撒照顾的得心应手,书桌上摆着育儿条例一二三,身后还站着头戴各种专家高帽的人士担当后盾,以至于自信得四处传播自己的育儿“条例”,自信到听不进任何逆耳的忠告,直到孩子被判定有情绪行为问题、缺乏创造力、交往困难,甚至智力发育迟缓或存在各种健康问题时才大梦初醒。

还有的家长正相反,他们常常满腹狐疑,因为自己潜心学来的招数在宝宝那里总是碰壁,明明书上写着向东,可宝宝偏偏就要向西,而且那么多的现象都跟宝宝有“毛病”似的,于是难免有病乱投医,东家的膏药西家的汤、南家的法宝北家的秘方,一股脑灌到孩子身上,结果只见东边日出西边雨,问题去了还复来。

整天埋头育儿之事的家长是个“育儿工”,发达了四肢简单了头脑。这本也无可厚非,带孩子就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嘛,可怕的是假如他们的“专家顾问”也是个“育儿大工”,不管张三李四青红皂白,就是甲乙丙丁那么一套方子。结果受牵连的只能是孩子——不在沉没中爆发就在沉没中“消亡”。

第二种境界——长于育儿之术

长于育儿之术的家长多长了一双眼睛,发现自己的宝宝原来不是个机器,而是那么生动和多变的一个生命。家长知道是生命就有个性,就不能照本宣科的对待,于是认真学习各种育儿的方法和技巧。

这个圈子中,有自信的家长,但这时自信不再盲目,他们知道随机应变,懂得举一反三,只是容易陶醉于眼前的成绩,而可能忘记经常抬头望望远方以保护视力。有些时候家长也会丧失自信,因为宝宝变的太快了,昨天还很灵验的妙方可能突然间毫无功效了,但问题还必须解决,于是挖空心思变招儿,这一变也许就成了,也许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真正长于育儿之术的家长是个“育儿匠”,追求雕琢出精妙的作品,他们也有这个本事,于是不小心就会被戴上漂亮的荣誉桂冠成为别人的榜样,对于家长来说得了荣誉只要不沾沾自喜,仍然知道进取的话也不是坏事,但若一门心思维护名誉那就是另外一种景象了。

这种情况如果不是落在家长而是落在专家头上,即便称得上“育儿大匠”,因为太怕有辱英明而追求立竿见影,相对考虑孩子长远发展就少,这样就难免落入误人子弟的泥潭。

第三种境界——精于育儿之道

精于育儿之道的家长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培养的,而是先后天合力发展的成果。他们育儿不仅动手、用眼看,更会用头脑思考,更懂得用心感悟。他们能够真正进入孩子的世界,理解宝宝的需求,懂得引导的办法,明确发展的方向。对这些称得上“育儿师”的家长来说,做每一件事情都不仅仅为了这件事情本身,他们的每件工作既顾及到昨天,适应于今天,又服务于明天,因为他们更懂得从全局的角度,从长远的目标去看待和对待孩子的发展,对待现实问题最大的优势在于不求完美又懂得取舍。

育儿师领悟了育儿的真谛,再游刃于育儿的技巧,周到于育儿的事物,就成为“育儿大师”,家长成为孩子成长的良师益友,专家成为家长育儿的指路明灯。

尽管前述的三种境界有高下之分,但却不能完全割裂,因为育儿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事,又有术,更有道。

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但育儿之道不能等,宝宝天天都在成长,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培养孩子决无可能返工重来,家长必须闻鸡起舞,提前学习育儿的知识和技巧。同样,育儿之术也不能仅仅专攻,无论是家长还是指导家长育儿的专家,必须全面关注宝宝的体格、智力和心理的发展,不可失之偏颇。吃喝拉撒、游戏交流、健康保护、情绪行为……必须面面俱到,全都管起来。

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欲利其器,必先谙其道。多年来尽管我们吸收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尽管我们也总结出自己的一些科学研究成果,尽管我们通过跟踪指导10000多个家庭科学育儿掌握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我们仍不敢冒然自称育儿大师,而只是家长在育儿大师路上取经得道的铺路石。

育儿责任之重,学问之深,事业之大,需有千百万专家学者和热心家长共同支撑,我们毕竟都有共同的希望——让小宝宝更健康、更聪明、更幸福的成长;我们毕竟都有共同的追求——为这个利国利民的朝阳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育儿心得:家长育儿三境界


育儿心得:家长育儿三境界

第一种境界——长于育儿之术

长于育儿之术的家长多长了一双眼睛,发现自己的宝宝原来不是个机器,而是那么生动和多变的一个生命。家长知道是生命就有个性,就不能照本宣科的对待,于是认真学习各种育儿的方法和技巧。

这个圈子中,有自信的家长,但这时自信不再盲目,他们知道随机应变,懂得举一反三,只是容易陶醉于眼前的成绩,而可能忘记经常抬头望望远方以保护视力。有些时候家长也会丧失自信,因为宝宝变的太快了,昨天还很灵验的妙方可能突然间毫无功效了,但问题还必须解决,于是挖空心思变招儿,这一变也许就成了,也许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真正长于育儿之术的家长是个“育儿匠”,追求雕琢出精妙的作品,他们也有这个本事,于是不小心就会被戴上漂亮的荣誉桂冠成为别人的榜样,对于家长来说得了荣誉只要不沾沾自喜,仍然知道进取的话也不是坏事,但若一门心思维护名誉那就是另外一种景象了。

这种情况如果不是落在家长而是落在专家头上,即便称得上“育儿大匠”,因为太怕有辱英明而追求立竿见影,相对考虑孩子长远发展就少,这样就难免落入误人子弟的泥潭。

第二种境界——忙于育儿之事

忙于育儿之事的家长埋头于具体的事物,但常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只管自己努力做事,很少顾及宝宝的真正需要和体验,常常犯下过度保护或给宝宝施压的错误,不遇到问题还好,真的遭遇麻烦就大有一招走错功亏一篑的危险。

这个圈子中,有些家长很自信,因为他们熟练的象个“八级工”,饮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条,吃喝拉撒照顾的得心应手,书桌上摆着育儿条例一二三,身后还站着头戴各种专家高帽的人士担当后盾,以至于自信得四处传播自己的育儿“条例”,自信到听不进任何逆耳的忠告,直到孩子被判定有情绪行为问题、缺乏创造力、交往困难,甚至智力发育迟缓或存在各种健康问题时才大梦初醒。

还有的家长正相反,他们常常满腹狐疑,因为自己潜心学来的招数在宝宝那里总是碰壁,明明书上写着向东,可宝宝偏偏就要向西,而且那么多的现象都跟宝宝有“毛病”似的,于是难免有病乱投医,东家的膏药西家的汤、南家的法宝北家的秘方,一股脑灌到孩子身上,结果只见东边日出西边雨,问题去了还复来。

整天埋头育儿之事的家长是个“育儿工”,发达了四肢简单了头脑。这本也无可厚非,带孩子就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嘛,可怕的是假如他们的“专家顾问”也是个“育儿大工”,不管张三李四青红皂白,就是甲乙丙丁那么一套方子。结果受牵连的只能是孩子——不在沉没中爆发就在沉没中“消亡”。

第三种境界——精于育儿之道

精于育儿之道的家长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培养的,而是先后天合力发展的成果。他们育儿不仅动手、用眼看,更会用头脑思考,更懂得用心感悟。他们能够真正进入孩子的世界,理解宝宝的需求,懂得引导的办法,明确发展的方向。对这些称得上“育儿师”的家长来说,做每一件事情都不仅仅为了这件事情本身,他们的每件工作既顾及到昨天,适应于今天,又服务于明天,因为他们更懂得从全局的角度,从长远的目标去看待和对待孩子的发展,对待现实问题最大的优势在于不求完美又懂得取舍。

亲子之间沟通的方法


“今天的功课做完没?你应该开始写了吧?”“你这种成绩将来怎么能找到工作哦!”“你怎么懒成这样?”“你怎么可以这样和我讲话?”

这些话是不是不可思议的熟悉?

当时,你是不是也希望孩子回答些什么?但一如以往,孩子冷着一张脸,仿佛没有听到一个字。

父母总是在讲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其实孩子的“鼻子”很灵的,他一看到你的表情就已经知道你要讲什么,但他们一点都不想听,就用“放空”敷衍,把你的话当空气,而且常常好意种出恶果。

案例

你只是担心女儿今天怎么比较晚回家,女儿回家已经很累便回嘴:“你很烦,又没有怎样。”

两人说话开始愈来愈大声。

最后妈妈脱口说出:“这是我的房子,你必须遵守我的规定,不然你出去!”

在气头上的女儿把书包一摔说:“好呀,出去就出去。”便离家了。那句气话绝对不是母亲想要看到的结果。

很多父母犯的错误是,以为青少年能像成年人一样沟通得又快又清楚,事实上青少年需要一点时间消化自己的情绪。才能讲清楚、说明白。

如何当一个好的倾听者?

父母应该做或该了解的12件事

1.孩子在晚上比较爱讲话,是因为他们的生理时钟比成年人延后。

2.并肩坐着取代面对面。当孩子不觉得你在盯着他们时,比较容易打开心房。

3.在活动空当和他们谈谈。孩子喜欢在打球、坐在车上、吃东西时,分享他的感觉。

4.让他们发泄。训练自己倾听他们情绪性的字眼,常常他们会说“我很烦”“我很困扰”等。

5.问特定问题,但以正面的态度。你可以问:“你的老师怎么说你这次的成绩?”

6.在其他时间回应你的想法,因为孩子需要时间去发泄情绪、整理思绪,通常不会一次表达。

7.谈大范围的话题,如电视节目、运动、音乐、美食,甚至经济。但话题内容应该正面,有助于了解彼此。

8.用言语赞许他们的想法,如“好主意!”“哇,你今天做了好多事”,如果他需要建议,做好准备,不要只给一个答案。

9.孩子的沟通方法本来就和你不一样。用开放式问句鼓励他们谈他们的世界,如“王小华怎么说?”“你那时候怎么想?”

10.永记在心里:青少年敏感、容易受伤害。要幽默常招致反效果,让他们觉得你认为他们的事没什么大不了。

11.青少年常常搞不清楚自己的行为。你可以问:“做那件事让你觉得怎样?”或“那件事对你有什么帮助?”

12.接受某些不可能改变的事实,时间会让一切过去,或改变一切。

父母不应该做的12件事

1.和孩子在早上讲话,尤其是当他还在想今天其他的活动或是还没睡醒。

2.直视他的眼睛。

3.等他们不会分心的时间,才和他们约时间谈重要的事。

4.禁止孩子咆哮、摔门、哭泣,或说“等你平静下来,我们再继续谈”。

5.问一般的问题,如“你今天在学校怎么样?”

6.当你认为孩子已经讲完了,就开始讲你的想法。

7.话题集中在琐事。

8.给他们不需要的建议。

9.假设你知道他们会说什么,因为你曾经也是孩子。

10.当他在讲困扰他很久的事时,开他玩笑。

11.在他们某些行为后,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12.对某些事情一而再、再而三说自己的看法。

以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孩子在这个年龄表现出的顽固、索求和自我为中心,是合宜并可以接受的。父母对他们需要更多理解。当你发怒的时候,你的“自我为中心”要比他的更不可原谅哦!

亲子沟通是什么?


什么是亲子沟通?

亲子沟通是

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学会同理孩子的感受,

及时纾解孩子的情绪。

为什么要亲子沟通?

没有亲子沟通,

家长和孩子之间就有了隔阂,

此心和彼心之间就有了距离。

您和孩子之间,

没有亲子沟通哪来爱的升华?

没有爱的升华哪来圆融亲情?

家长和孩子的沟通,

70%是情绪,30%是话语。

情绪不对,

爱的话语也会被扭曲。

没有积极的情绪,

孩子的心里话不愿倾诉,

您的金玉良言孩子也置若罔闻。

说话凶神恶煞,

让孩子误以为是训斥。

情绪一旦失控,

亲子沟通瞬间转变为暴力相向。

亲子沟通,贵在心平气和。

平和的情绪,关切的语气。

控制得了情绪,

你就是情绪的主人;

被情绪所控制,

你就注定是情绪的奴隶。

不要让情商成为硬伤,

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用大果情商工具调整好情绪。

千万不要让孩子

因为你的低情商而受伤!

千万不要让孩子

因为你的暴脾气而遭殃!

良好的亲子沟通

不仅能够提升孩子的情商

对于家长

无异于凤凰涅槃式的成长

相信《亲子无阻碍沟通的三层境界》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月三活动方案幼儿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