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特点及训练方法

05-03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思维能力特点及训练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是伴随着思维认知发展水平而设计产生的,思维能力除了在课堂上得以训练以外,还应有更多的途径和方式来刺激,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普及下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如何训练思维的简单方法,快来看看吧!

一、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如,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他们难以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而中高年级小学生则能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能掌握一些抽象概念,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考。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转折期,一般出现在四年级。如果教育得当,训练得法,这一转折期可以提前到三年级。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中抽象的成分日渐增多,但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例如,对于儿童熟悉的学科、难度小的任务,儿童思维中抽象的成分较多,抽象的水平较高;而对于儿童不熟悉的学科、难度大的任务,儿童思维中的具体成分就较多。

3、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已掌握一些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但他们尚不能自觉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中高年级小学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省和监控的能力有了提高,能说出自己解题时的想法,能弄清自己为何出错,这表明他们思维的自觉性有了发展。

4、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要经历初步逻辑思维、经验逻辑思维、理论逻辑思维(包括辩证逻辑思维)三个阶段。小学生的思维主要属于初步逻辑思维,但却具备了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并具有了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研究表明:小学儿童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小学一、二、三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期,四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转折期。整个小学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尚不高,属初级阶段。

二、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思维训练就是要交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

三、如何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呢?

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能实际训练中把握住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顺利地卓有成效地坚持下去。这儿有5条方法提升孩子的脑力。

1、多问为什么

锻炼好奇心最好的方式就是问“为什么?”让一天至少问十个“为什么”成为孩子与你的习惯吧。

2、笑

科学家告诉我们笑有益健康;它可以促进体内释放内啡肽及其它有积极力量的化学物质。事实上我并不需要科学家来告诉我们笑会带来良好感觉。笑可以帮助我们减压,还可以打破旧有模式。因此笑可以看做是对大脑的快速充电。多多大笑吧!

3、多记忆

和孩子找出一个旧相册或者同学录。你的大脑是一部记忆机器,所以给它工作的机会吧!花点时间给记忆。让孩子的思维自我反应,它将带给你积极的情绪,与记忆的新联系有助于他的学习生活。

4、做个猜谜游戏

有些人喜欢拼图游戏,纵横字谜游戏,逻辑拼图,在空闲时间做些猜谜游戏是活动大脑很棒的的方法,并且使孩子的大脑保持良好的活跃状态。

5、为了读而写

培养孩子用写日记来捕捉思考和想法吧,你会发现,在写些需要阅读的东西时我的大脑被很好地激活了。写作的最大益处就是它可以扩充你的脑容量。找到为读而写的方式,比如写些自己童年的故事,开一个自己的博客,无论哪种方式,为读而写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训练儿童思维能力的方法


无论你是大人还是小孩,在工作、学习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思考一番,这种思考其实就是思维。它是一系列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对比、概括、总结等等,由对感性的认知转化到理性的分析过程。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能力尤其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科学家的发明活动上,因为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强大的思维能力不是天生就拥有的,而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

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游戏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其中包括数字类游戏、下棋、走迷宫、搭积木、玩魔方等等。给一个故事设计出合乎逻辑的不同结尾,也能帮助孩子提高抽象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分析、选择、舍弃和讨论,孩子们往往便拥有了较强的思辨水平。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1、小饼干游戏

假如孩子今天吃的是小金鱼形状的饼干,那么你可以在白纸上画一张金鱼缸的图,然后把金鱼饼干放进去,让你的孩子数数鱼缸里有几只小鱼然后可以把金鱼饼干再拿出来一些,让孩子再数还剩几只(如果是狗熊饼干的话,可以画一片森林之类的。)

2、打电话

在纸上写下一个朋友或者家人的电话号码,然后让孩子读着去拨这个电话,这让他们有机会练习从左到右读出数字。

3、在房间里找形状

让孩子在房间里找正方形的东西、圆形的东西、三角形的东西、星星形的……任何一种形状。孩子会非常乐意在每个角落里寻找,并且画出来。

4、数你周围所有的人或事物

数数排队的有几个人?图书馆的台阶有几级?人行道边的树有几棵?

5、做数字的远行狩猎

当你在城市街道上开车的时候,让孩子注意寻找街上的各种数字显示,比如商店招牌,汽车牌照、街道号码等。当孩子发现一个的时候,让他大声说出。

6、清点家庭用品

把所有的刀、叉、勺从抽屉里拿出来,打乱放在一起,然后让孩子把这些东西分类归组,然后数一数每组里面有几只。同样的方法,可以让孩子整理袜子抽屉(按颜色或者大小),整理玩具(比如把所有的熊玩具放在一起等。)

7、制作一本计算手册

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可以翻阅一些旧的目录和杂志,你们可以一起计算每一页上的照片、图片,也可以把书中出现的数字都剪下来,按照大小排列,并粘在白纸上。

8、模板游戏

举个例子,可以给你的孩子一些绿色和紫色的葡萄,让他把它们列队成不同的模式:紫??绿??紫??绿,或者是绿??绿??紫??绿??绿等等。另外,还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在自然中的模式,比如毛毛虫身上的花纹,蜗牛或者乌龟背上的纹路,蝴蝶翅膀上的假眼,或者就是那些成对儿生长的东西,比如眼睛、耳朵、果实的核等。这类游戏可以发展孩子抽象思维的能力。

9、听有节奏的歌曲

如“3只小猴子,跳上了小床;一只摔倒了,头上起大包;2只小猴子,跳上了小床,一只睡着了,肚子吃饱饱;3只小猴子……”任何这样有数字变化的歌谣都能把基本的数字概念介绍给孩子。

10、美味的数字

在你为孩子做点心的时候,给孩子一个量杯或者一只碗,然后把要量的份量和东西说出来,让孩子一一量出来。这是非常简单、非常美味的方法,能够把体积和重量的概念介绍给孩子了。

上面几种方法都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这些方法随时随地都可以训练,不错过任何一个训练的机会,你的孩子就可以比别人强百倍。

在游戏中训练宝宝思维能力的方法


孩子的聪明伶俐是先天遗传的多还是后天的培养的多,这个我们无从而知,但是聪明的孩子都有一个通信,他们总是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被当成孩子学习的法宝,定势思维和题海战术能够让孩子学习取得高分,但这样的孩子不一定聪敏灵活哦!想要宝宝聪明翻倍,多和孩子做逆向思维小游戏。

怎么培养孩子逆向思维?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逆向思维进行培养呢?引导孩子的逆向思维,年龄和认知发展水平是个关键,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和不同的认知水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培养。在日常生活中,不妨试从以下几点切入:

1、从顺序上:即可以是空间顺序,比如上变下、前变后、左变右。在躲猫猫的时候可以要求孩子躲在妈妈的后面,也可以说成妈妈遮在了孩子的前面。还有就是在时间顺序上:早变晚、先变后、快变慢。让孩子们发现马路上的汽车比自行车开得快,自行车比汽车行得慢等等。

2、看外形:直观的事物最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看得见的东西,鼓励孩子从另一个侧面去思考。猜猜这是谁的影子;或者一张的平面图形的纸经过少许加工就可以让纸站起来变成立体的图形。

3、看特点:和孩子一起观察事物,区分事物的许多相反的属性和特点。帮助孩子学会分类,家里的玻璃杯、碗、勺子是可以一直用的,但是纸巾、快餐盒是一次性的,用过就不能用了。

二、过早训练思维能力未必好

前两年有一个调查很轰动,是关于很多国家儿童能力的调查,其中的结果:中国孩子计算能力排名第一,而想象力倒数第三,创造性倒数第一。当调查结论在国内传开之时,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各方面的讨论和争议,正如钱学森之问。

身为教育工作者,家长也是培养孩子能力的主力军,我们无意把这样一个让人气馁的结果所要思考的责任完全归因于某一方,更希望由此引起重视,中国的孩子即使把自己训练成一个马力强劲的计算器,也不能推动当今技术创新革命为大趋势的世界潮流。因此,当务之急,我们需要行动起来,从根本上扭转培养孩子能力的思路和做法,为孩子奠定好走向世界的人才基础。

过早训练思维能力未必好

人才的竞争是大脑的竞争,智力是人才的关键因素,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又分为直观思维和逻辑思维,在国内应试教育大力盛行的今天,逻辑思维被当成孩子学习的法宝,大量的习题、活动都围绕着逻辑思维而开展,殊不知太早太快地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对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未必有利。

很多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时,总是按一种模式去进行,如告诉孩子动物园里有老虎、狮子、猴子、大象等动物,这种思维模式叫做单向思维,一直以单向思维的模式去训练孩子,则会使孩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从而影响孩子的思维批判性、准确性、广阔性和敏捷性的发展。

什么是逆向思维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或者遇上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倘若一味地强调按规则办事,根据既定的程序行动往往行不通,这时候需要的就是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就是指人们为达到一定目标,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中引导出启发思维的方法。它同正向思维的实质是一致的,只是换个不同的角度而已。

三、逆向训练:亲子游戏

逆向训练:亲子游戏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培养逆向思维能力上可以采用的方法也不同,主要是根据孩子认知发展的阶段来递进的。下面介绍几个父母可以参考的游戏,或许更具操作性。

起步阶段(3-4岁):孩子的思维处于起步阶段,属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思维更多的是“跟着感觉走”。这一时期妈妈的任务是训练其动作的协调性,为日后的思维发展做好准备。3岁半以后,妈妈要有意识地起步培养孩子的逆向思维了。妈妈可以借助一些简单、轻松、有趣的游戏,唤起孩子对思维的兴趣,并自己动手操作,让孩子经常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

游戏1:相反指令

妈妈和孩子面对面,先由孩子发出指令,妈妈做动作,但是要做相反的动作——如果孩子说:“哭”,妈妈就大声“笑”;孩子说:“站起来”,妈妈就“坐下去”;以此类推,“举左手”对应“举右手”,“向前走”对应“往后退”……一定要“对着干”。一轮下来,妈妈孩子互换角色,重新开始。

游戏2:输了要欢呼

妈妈和孩子进行猜拳游戏,赢者要表现出不开心的样子,而输者要欢呼一下,表示胜利!谁先做错就表示游戏输了哦!

四、游戏:找找哪个不见了

关键时期(4-5岁):孩子已经有能力根据事物的具体形象来思考和联想;有了初步的概括能力,对熟悉的事物,也能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判断和推理了。这一阶段,妈妈可以把训练的核心放在拓宽孩子的知识广度、丰富他的语言上,在此基础上,帮助孩子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同一个问题。

游戏1:找找哪个不见了

妈妈可以列出一些物品,例如水果:西瓜、香蕉、苹果、梨等等。然后请孩子蒙上眼睛,妈妈从中拿掉一个水果,请孩子猜一猜,谁藏起来了。或者也可以用数字卡片进行游戏,1—10,10张卡片,请孩子抽掉一张,然后从剩下的数字卡片中找找谁不见了。

游戏2:寻找相反物品

在我们生活中寻找两种属性或者特征相反的物品就行了。比如妈妈拿了一个大大的盒子,孩子要找到一个小小的罐子就行。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发现大和小的对立。妈妈找了个红色的新鲜苹果,孩子就要去找个绿色的水果,或者找个烂掉的水果都行。这样可以发现红色和绿色的对立或者是新鲜和腐烂的对立。这个游戏内涵的丰富性在于,使孩子看到一个事物的许多方面,由此展开联想,拓展思维。

五、游戏:词语接龙

发展阶段(5-6岁):孩子理解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开始尝试用判断、推理等方式进行思维活动。他们在了解了事物的现象之后,更希望知道事物的原因、结果、本质。他们能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共性,并根据这些特点来概括、分类。针对孩子们的这些特性,妈妈可以从相反的视角去看那些习惯性的做法,在创造性活动中发展孩子的逆向思维。为孩子们的思维开辟一片新大陆。

游戏1:词语接龙

这个游戏要求在孩子对词汇有了一定的累积,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妈妈要求孩子在较短的时间内说出相反意义的词语。比如妈妈说“白天”,孩子接“黑夜”;妈妈说“漂亮”,孩子可以说“难看”,也可以说“丑陋”。

最主要的是妈妈不要对孩子的回答进行定框框,不要去规定单一的标准答案。允许孩子天马行空、异想天开。妈妈可以先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入手,帮孩子懂得“相反”这一概念,引导孩子从“正”和“反”的角度观察事物,依靠感性区分事物的许多相反的属性和特点。

游戏2:猜猜哪个“最”

妈妈用粗细不同的三根小棒和三根绳子来玩这个游戏。方法是,将三根绳子分别在三根小棒绕五圈,剩下的绳子的长短相同。这时,请孩子猜一猜哪根绳子最长、哪根最短。做这个游戏时,无论孩子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妈妈都要让他亲手操作一下,以加深记忆。

一个方法轻松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


孩子的大脑就像一个海绵,可以快速的吸收各种各样的信息。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中学,孩子每天都在接收不同的知识;回到家里,父母也在无休无止的教给孩子许多“重要”的知识或技能。

这就是中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点:灌输。专业的说法叫“填鸭式教育”。这种教学方法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我们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博学”的人,也就是一个“有知识”的人,一个“文化人”。所以才会有诗词大会上,能背几千首诗词的人,成为了大家的偶像。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可以突破固有模式、打破惯性思维。我们的教育就是在不断的灌输知识,然后通过听说读写背去巩固知识,最终培养了孩子的惯性思维方式,缺乏想象力,缺少主动性。

那么,如何改变现状,那就是先要了解“是什么“,即知识;其次要问“为什么”;最后,学会自己“找理由”。

1

是什么

不是说我们在学校里学的知识没有用,只是学得太零散了,要想完整的了解一科全貌,往往要花好几年时间,这样前面学的东西早已经忘记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小时候都学过古诗,但是我们几乎都不知道诗歌的来源,也不知道外国诗歌的特点,对一些著名诗人的了解不多,不知道古今中外的诗歌流派和形式了。更不用说学习写诗了。

我们的学习仅限于背诵一些“名诗”,哪首诗的作者是谁?属于哪个朝代?

2

为什么

为了训练苗苗的思维,我在清单上列了项目:每天三个为什么?

一般有两种形式:第一,苗苗自己随便问三个问题。刚开始有许多无厘头的问题,慢慢就有点深度了。第二,我来准备三个问题。我经常从以前买的百科全书里选出问题,并且有意泄露问题来自于百科全书。这样,苗苗为了能够准确回答问题,也会主动去翻看平时很少看的百科全书了。让女孩喜欢科学真的不容易啊!

有时我们也一起看我以前下载的“十万个为什么”的视频,还有“十万个为什么”的书,这些都是搜集问题的好材料。但是,我更多的是问一些日常生活学习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要学习钢琴?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睡觉?为什么会生气?

每天三个为什么,这只是一个概数,我经常有意无意地就会问一些“无聊的”问题。通过连续问为什么,我们可以清楚已知的东西,同时也明白了未知的东西,最终学会了用已知的去解决未知的。

美国CNN名嘴,七十六岁的专访之王赖利金,二十五年来访问了五万个名人、巨星与政要,他历久不衰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他会问问题。

3

找理由

会问问题是一门艺术,会回答问题也是一门学问。

在苗苗问问题或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我都要求她给出三个理由,或者从三个方面来回答问题。重要有助于训练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有一次苗苗想要买一本书,我就让她说出三个理由,看能不能说服我。然后她说:第一,这本书是学校要求买的;第二,我很喜欢这本书;第三,这本书可以使我有想象力。

我一听,这回答靠谱,看来这钱得花。照这样训练下去,必须让她给出10个理由才行,否则我很快就要破产了。

在这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对孩子的思维训练太少了,而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

其实,我们只要每天花上一分钟,就可以完成这个简单的训练。其它的训练项目也可以参考这个方法,比如“一分钟演讲”,“一分钟跳绳”,“一分钟英语会话”、“一分钟游戏”等。每天10个一分钟,轻松搞定家庭教育训练。

4

自主学

昨天,我提到苗苗已经学会了使用网络,自己去做语文作业,通过搜索视频教学资料,自己学习国画,这种自主学习,就是在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它打破了教科书的垄断地位,改变了学习的方式方法,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教育是一个父母逐渐放手的过程。但是,如果没有从小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孩子上了三、四年级,甚至初中还要父母陪学,那么孩子的就一直有依赖心理,父母永远也不敢放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过一本书,叫《学会生存》。书中有一句话发人深思:“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从小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孩子未来的生存能力。孩子学会了思考问题,同时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这比记忆背诵浩如烟海的知识点更重要。

抽象思维能力如何训练?


时下,我们越来越重视儿童教育这一领域,阅读、表演、创作、绘画、演奏等训练已成为中国儿童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小孩子变得越来越“全能”,可大家会不会觉得还缺了点什么呢?我们在引导孩子发展含有三个“R”的阅读(Reading)、写作(Writing)和算术(Arithmetic)这基本技能之外,是否忘记加上另一个同等重要的R技能:推理(Reasoning)?

诚然好些人觉得绘画、演奏等形象思维训练十分适合孩子的心性,而逻辑推理等抽象思维的培养是不是没必要如此之早呢?这个问题我们慢慢探索,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如果孩子懂得更有效地推理思考,必然能帮助他们接触并理解周遭,从所见、所闻、所做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未来的社会将会是思考的社会,信息数据日益增加,时代改变日益迅猛,“教会一个孩子如何去思考、如何推理得出自己的想法”,想必会是我们的重点。

何不在游戏中锻炼孩子的抽象思维?

为了证实上述的说法,我们可以看看德国的爸爸妈妈的看法。

许多德国人会赞成,父母应当积极运用各种方法去打开孩子抽象思维的开关,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儿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德国人并不强迫学龄前的孩子掌握多少词汇,或能背诵多少首诗歌;相反,让孩子养成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德国人常常用游戏的方式提升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这也是我们经常提及的“寓教于乐”。这些游戏中有数字类游戏,如下棋,走迷宫,搭积木,玩魔方等等。在读故事时,我们也可以给故事设计出合乎逻辑的不同结尾,这也是德国家长常用的手法;通过分析、选择、舍弃和讨论,孩子们往往能发展出更强的发散思维和思辨能力。绘制地图是德国人的独创,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在海滨的沙滩上,孩子在父母的启发下,用小木棍画出记忆中的家宅或学校,周边的房屋、花园、商店等等也会一一清楚地标示出来。方法如此简单,大家学到了没有?

其实搭积木、玩魔方同样在国内孩子们之间盛行,中国的爸爸妈妈和德国家长一样聪明,会很乐于给孩子买这类玩具,甚至是一些书籍。但是,爸爸妈妈们要记住,可不能就这样撒手让孩子自行玩耍哦!大人给孩子们进行抽象思维的有效引导,对儿童早期的抽象思维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哲学课堂讲逻辑与规则

在哲学启蒙的课堂里,我们可以通过更多情境化的对谈来启发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儿童哲学家李普曼教授在教导儿童进行思考推理时,主张让儿童去亲自体验哲学讨论过程,大人和小孩一起来做推理活动。只有这样,哲学谈话的收益才会被儿童自觉地应用于生活。不信?请看以下的孩子们的表现:

老师问力力:“四个马铃薯加三个大白菜,一共多少个?”力力回答说七。老师告诉力力说单位不同的东西是不可以相加,马铃薯与大白菜是不可以相加。可力力回答说“我得到的是七个蔬菜啊!为什么不可以呢?”可见,一年级力力已经学会了合理地分类,在老师面前已经会运用自己的抽象思维。那大家要不要也这样问一问身边的小哲学家们啊?

小朋友们在阅读课被告知:假如一个小朋友从一个袋子里,一连取出几个绿色的糖果,他仍然不能推理确定出袋子里其他的糖果是什么颜色:因为我们只能确定我们此时此刻所掌握的知识,并不能完全预测出下一秒一定会出现同类型的事物。下课之后,有一个男生和老师谈话,期间他说:“所有的某某族人都很笨。”老师没立刻回答,只做出十分惊讶的表情。这位男生看见老师惊讶的表情,立刻修正自己的说法:“我的意思是,所有我看见过的某某族人都很笨。”这个五年级的男生已经懂得将逻辑课上讨论糖果的例子里所学到的,应用到日常生活里去。

而在另一个班上,六年级的小朋友们热烈地讨论着男女差别。有一位男生表示男生永远都比女生好。“你是说在课堂里,或是在运动场上呢?”老师问他,而他回答道:“男生在运动方面当然比女生棒!”“所有的运动都是吗?”老师又追问道。另一个男生说:“哪里!即使是女生的运动,也有些男生比女生好。”另外一个女生说:“有些女生,即使是男生的运动,她们比许多男生做得好”小朋友开始讨论时,言语松散。渐渐地,他们意识到说话时必须更加谨慎,更加客观。

即使很小的孩子也可以进行思维训练!

看到这,有些家长就会想:五、六年级的孩子上学好几年了,当然可以训练他们的抽象思维啦,那更小的孩子能不能进行抽象思维训练呢?这想法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抽象思维发展很不一样。培养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方法繁多,然而爸爸妈妈要记住,不同的方式对应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

一般来说,婴儿出生6个月后,便能在大人的启发下初步理解两个相关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1周岁时,婴儿开始有了"顺序"的概念,而且很快还会发现,顺序的先后是可以随着自己的意愿做出改变的。

2周岁的幼儿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习如何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归纳和分类,并在实践中使他们从个性中悟出共性。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最熟悉或最感兴趣的东西,帮助孩子进行二次抽象训练;对3周岁的幼儿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更深一层的抽象思维,如要求孩子说出麻雀、蝙蝠、老鹰、蜻蜓、飞机、蝴蝶、风筝等事物的共同特征。通过这类抽象思维活动,孩子可以学会从不同事物中提取出共有的抽象概念。

4至6岁时,孩子的思维有了更显著的变化,他们开始尝试理解事物间的关系,而以前关于事物的简单评价已不能再满足他们,孩子开始对事物复杂、深刻的评价产生敏感度。此时,语言在儿童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占据上风,因此家长可以试着与他们探讨一些生活中的伦理问题,比如:“我们该不该给街边的乞丐钱?如果很多乞丐是骗人的,我们又该如何处理?”等等问题。

一个八岁孩童对儿童哲学家罗伯特·费舍尔说,“我们聚集在此的目的就是为了思考。思考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我们希望更多的中国家长能够与他们的孩子一道,进行适当的抽象思维训练,一同成为聪明的而活泼的人。

我们坚信将儿童哲学融于对孩子的爱中,融于对孩子的日常训练中,有孩子的努力、家长的努力、我们的努力,所有人都在朝向孩子健康聪明成长的道路上昂首前行。

训练宝宝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方法与建议


训练宝宝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方法与建议

24-36个月宝宝的情况

这个阶段,宝宝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成分更多,掌握语言的能力逐渐增强,开始形成事件、动作和概念的精神图像。

他也能用思维解决一些问题—在头脑中完成尝试,而不必亲自实践。他的记忆力和智力也有所发展,开始理解简单的时间概念,例如“吃晚饭后再开始玩耍”。也开始理解物体之间的关系。

建议

通过社交摄取信息:

无论对宝宝还是对大人来说,一起玩耍都是件相当幸福、快乐的事情。不仅如此,玩耍还有助于开发宝宝语言、行为能力和大脑智力,给他带来很多鲜活的知识。通过与大人、小朋友和周围人的接触和玩耍,宝宝摄取的信息量会不断增加,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也会越来越多。

增加语言的难度:

这个时候可以教宝宝一些关键词汇和重要句型了。当他掌握了词组的用法之后,就要教他短句,并逐渐增加句子的长度,并给他机会,让他多多练习。不要怕他出错,也不要训斥他,要多表扬、多鼓励。只要有时间,就尽量多与宝宝说说话,什么话都可以。

增加宝宝的“阅读量”:

不厌其烦地为宝宝读他最喜爱的书,并鼓励他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鼓励他“读书”,让他做出读书学习的样子给你看。当你看书写字的时候,也可以让宝宝爬到膝盖上来同你一起看,或给他一张纸、一支笔随他乱画,他会感到很好奇、很有趣。耐心地解答他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或者与宝宝一起探索问题的答案。

提高儿童思维能力的方法


提高儿童思维能力的方法

第一阶段:儿童注意力训练

1、吉米诺骨版

2、让儿童看画有线条的图,数出共有几条线。

3、让儿童在8—30横排列的数字中,按顺序找出8、12、24这三个数,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4、让儿童在竖排的数字中顺序找出数字1—10,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5、让儿童在放置衣架的衣柜中数出有几个衣服架。(形象辨别训练法)

第二阶段:注意力、记忆力协同训练阶段

1、找不同训练法

通过让儿童寻找两种材料之间的不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2、找相同的训练法

找出两种材料(或两种以上材料)之间的相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作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3、合成训练法

如:(1)父母与儿童一起数数,每人依顺序数3个数。如父亲:1,2,3,母亲:4,5,6儿童:7,8,9。

(2)父母拿出一些书,然后与儿童一起整齐地摆到书架上。要求父亲一次摆一本,儿童一次摆2本,母亲一次摆3本。

4、在围棋盘或象棋盘上,摆上7,8个棋子,让幼儿看1分钟,然后拿掉,再让幼儿照原样摆上。

第三阶段:记忆增强训练

1、信息减少训练法

(1)家长在桌子上摆出下列玩具,让儿童看一分钟,然后家长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小刀,手表,水杯,小狗,让儿童说出减少了什么。

(2)家长先说了下面第一句话,然后再说第二句话,让儿童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少了什么字。

第一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4只,还剩下1只,后来有1只非常大的鸟飞到树上来了。

第二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4只,后来有1只飞到树上来了。

2、信息增加训练法

A.家长先念第一句话,然后再念第二句话,让儿童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多出了什么字。

第一句话: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3张桌子,5包书和1台电视机。

第二句话: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2个苹果,3张桌子,5包书和1台电视机。

3、信息增失训练法

家长把下列物品摆在桌子上,让儿童看1分钟,然后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尺、水杯、钥匙、汽车;加上苹果、饼干、圆珠笔、夹子、火柴盒。

物品:橡皮书水杯眼镜钥匙积木汽车小刀磁带尺子硬币

4、动作训练法

(1)家长依次做下面4个手势,让儿童注意看,家长做完后让儿童按顺序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双手握拳。

第二个动作:双手伸出大拇指。

第三个动作:双手伸出中指和食指。

第四个动作:双手伸出小拇指。

(2)家长依次做下面3个动作,让儿童注意看,家长做完后,让儿童按顺序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把一块糖放到茶杯里,然后倒进一些凉水,再把杯盖盖上。

第二个动作:用4块积木任意组成一个图形。

第三个动作:用铅笔在杯子上敲一下,在积木上敲两下。

第四阶段:强化记忆训练阶段

1、对偶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同时让儿童识记两种相互关联的材料,然后让儿童根据一种材料回忆相关联的另一种材料。

2、顺序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让儿童按顺序识记一些材料,然后遮住材料并逐个把材料内容显露出来,每显露出一个材料,让儿童回忆出下面紧接着的内容。

3、插入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先让儿童识记一些材料,识记完后不马上让儿童回忆,而是接着让儿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然后再让儿童回忆前面识记过的内容。

4、数字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目的是,通过让儿童记忆大量的数字,达到发展记忆能力的目的。前面谈到过数字是最难记忆的材料,因而也是一种最好的训练记忆能力的材料。

5、频度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反复向儿童出示一些材料,其中有一部分材料出现多次,让儿童记住这些材料出现的次数。

第五阶段:多种能力协同训练阶段

1、找规律训练法

找规律训练法是一种训练儿童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并灵活运用这种规律的方法。具体做法是:让儿童观察一些材料,使儿童通过这些材料的前后顺序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

2、找关系训练法

找关系训练法是一种通过让儿童找出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训练儿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力的方法。

3、找同类训练法

找同类训练是一种通过让儿童寻找一些词之间的关系和理解它们的含义,从而达到训练儿童抽象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方法。

4、创造能力训练法

创造能力训练法是通过让儿童学习一些简单的创造技法,从而提高儿童创造能力,培养儿童创造意识的训练方法。

全脑潜能开发-思维训练方法


这一篇是0-3岁全脑潜能开发的文章今天我们聊的是思维训练。

0-3岁思维特点

这一阶段婴幼儿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他们只能反映自己动作所能触及的具体事务依靠动作思考,而不能离开动作在动作之外思考,更不能计划自己的动作,预见动作的效果。

他们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比如,婴幼儿常常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因此,在促进婴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给婴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动手动脑的环境。

具体操作

1岁到2岁左右是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开始。用语言指点并巩固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所取得成果,帮助他用动词如“伸出”、“倒转”、“挪动”等来表达他找到的的解决办法。思维可以帮助孩子自己选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扩大在解决类似问题时使用这种方法的可能性。

在这一阶段还要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大人用同种玩具进行不同的玩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注意观察一种物体多种用途,以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如,孩子可以用钥匙可以开锁,也可以撬开奶粉罐子上的铁盖,也可以当做笔在泥地上画画等等。

2-3岁开始培养孩子对因果关系的认识,让孩子看看吹风能使小风车旋转,还能使小盆里的水出现波纹,将肥皂水吹出五颜六色的肥皂泡。这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探究的热情,促进认知发育。还可以进行归类练习,比如教孩子按某种性质练习分类。

可按照物种分类,将动物和植物归类,还可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用途分类等等,以提高孩子归纳、概括的能力。

在孩子2岁半到3岁之前,大人要增加一些有趣的思维游戏,比如序列的学习、最简单的加与减。序列学习,大人准备红蓝两种颜色的珠子,在桌子上先摆放一个蓝色的,在蓝色的旁边放一个红色的,红色的旁边放一个蓝色的,接着一个红色的,让宝宝仔细看好,并且大人一边操作,一边说出珠子的颜色。重复两次以后,让孩子按照这样的排序选择下一个珠子,并放好。

随着训练的次数增多,要适当加大难度,增加颜色,增加数量。

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变化,不断的混搭,通过这样的差异化信息刺激孩子的大脑,这样就能促成孩子的大脑思维的发展。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思维能力特点及训练方法》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特点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