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号,我们听了顾杉、陈爱华、张静三位老师的公开活动。活动后,我们就“集体教学中组织实施有效性”展开了分组讨论,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其中,我们提到了活动的组织安排要注重游戏性、情景化和操作性,也就是说要注意从各个方面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幼儿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优化教学活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怎样的安排组织才能让孩子感兴趣呢?《有趣的汉字》是我们这个月的主题活动,在这次活动之前,有好几个老师都告诉我这种活动很难组织,因为活动内容决定了活动的枯燥性。
我重新把活动的过程看了一下,从流程来看,这次活动有四个环节:一、找汉字二|、看图猜字三、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四、尝试看图识字,这四个环节是节节相扣,一个也不能少的,所以,从能激发的兴趣出发,我把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稍做了修改。
在组织的第一个环节,我先在黑板上无顺序的写了三个国家的文字——中国、美国和日本,提问:“这是什么”,“你们能找到我们中国的字么?请你帮助老师指出来”,孩子们非常兴奋,因为孩子们对汉字还是有点了解的,而且还是帮助老师指出来,能帮老师做事孩子们是非常开心的。这就在第一时间抓住了孩子的心。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改变了先让幼儿猜字然后总结出象形文字的教学思路。而是,先给幼儿提出一个问题情境:古时候是没有字的,可是,我们要传递信息,怎么办?孩子们说出了很多答案,有的说“大声喊”、有的说“让小白鸽告诉他(她)”……孩子每说一次我都提出疑问,后来有孩子说“做记号”,孩子们能想到做记号,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可是“怎样做记号呢?”,在孩子没有回应的情况下,我说:“古时候的很聪明的,他们想了个好办法,就是把要说的话,用画画出来。”然后,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人”的象形图案,提问“你看这个象什么?它可能是哪个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并请小朋友上台表演。接着,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象形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汉字,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演变而来的,然后继续玩猜字游戏……幼儿的积极性很高。
“我们中国人很聪明的,他们后来又创造了会意字,指示字等好多的字,最后这些字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的汉字,这么多的汉字,小朋友们,你们都认识什么字啊?”通过这一句话,我们很容易的过渡到了第三个环节,因为在活动之前,我已经对孩子的识字情况做了很多的了解,并做了一些卡片,所以,当孩子说出他们认识的这些字时我一般都能将卡片和字出示。
最后一个环节是看图识字,可是,我们没有活动材料,这时,我想到了我们双美教学中的拍卡片游戏,孩子们在玩时非常开心的,于是,我将这种方法用到了这次活动中,让孩子进行字图配对,出错的小朋友被罚出场。孩子们欢心雀跃。被罚出场的小朋友也仍然高举着小手,想再玩一次。
在活动的延伸中,我将这些字和卡片放在了区角,当我把这一消息告诉他们时,孩子们开心的跳了起来。
整个活动中,从孩子的表现来看,气氛是非常高涨的,师幼互动也很好,首先这次活动是在幼儿既有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兴趣点是存在的,而且,无论是帮古时候的人想办法,还是看图猜字,还是拍卡片游戏,这些都是孩子热衷的,是非常具有游戏性和操作性的,都是能激发幼儿兴趣的。
整理了幼儿园教师心得,培养幼儿手工活动兴趣,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课题案例:培养幼儿手工活动兴趣
情况分析
宸宸是我们班最调皮的小朋友,他有一双大大的眼睛,虽然有点调皮,但还是蛮聪明的,我也特别喜欢他。但接下来他的表现却令我感到有些失望:
观察一:
在一次区角活动中,我把上周多下来的指偶制作材料投放在了手工坊里。宸宸在游戏一开始就选择了这个,也许是上次她没有制作成功,这次她拿着剪刀小心翼翼地在剪着。在剪到小绵羊头部时她停了下来,看看我说:“老师,我不会剪。”我就说:“你那里不会剪呢?”“就是这里,小绵羊的角这里”他说到。“你仔细看小绵羊的头部,它是什么样的?”“弯的”,剪的时候可以转动剪刀,你看,这样就不会坏了,来你试试。”我把剪刀递给她。她看了看我,剪刀也不拿,就在那里干坐着。
分析与措施: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点的关系,依赖性很强,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找老师帮忙通常是首选,在游戏中宸宸遇到了困难,他先想到的是找老师帮她,但在我的要求下她说出了什么地方不会,在尝试过程中她又不断和我交流,讲出了他的困惑。讲评中,在我的引导下,他顺着自己的思路讲下去,这样让幼儿借助自己的话语介绍自己的经验,不仅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
观察二:
还有一次在选择给妈妈制作礼物时,宸宸选择了做一个项链,他把珠子从一头穿上,一拉绳,珠子就从另一头掉下来。反复几次,都是这样的。
分析措施:
在布置任务时就提前让幼儿知晓 所要做的事,让幼儿有准备或提前预知,想要将要发生的后果。教师看到后指导,珠子为什么会一次一次的掉下来,别人的珠子有没有掉下来,你也想个办法,阻止珠子掉下来。
观察三:
今天我给幼儿准备了许多泥工,让幼儿制作了一个圆圆的饼干,在饼干上用彩笔帽印上了很多花纹,使得这个橡皮泥的饼干很立体,很形象,可是宸宸却坐在那里不动,我过去问他为什么不玩,她说不好玩,我要玩积木。
分析与措施:
宸宸就是喜欢玩积木,每次早上一来园,只要桌上有积木的,她就跑去玩,针对这一情况,那次我班我们班上做的好的小朋友都拿上来放在投影仪上让小朋友欣赏,并及时给予贴纸奖励,看到这个情形,宸宸有些动心了。
观察四:
还有一次手工课,这一堂课我是让小朋友折“春天的郁金香”,可是宸宸小朋友草草两下就把一张纸变成了一个飞机,并且在教室里飞来飞去。飞机折的不怎么样,不过仍飞机的技术很好,飞机飞的很高。
分析与措施:
宸宸的注意力不在折郁金香上,而是在玩折飞机上。而且飞机飞的高与低才是他关心的重点。这次我没批评他,而且还表扬他飞机折的很好,也飞得很高,他听了开心的笑了。但是我又问他,今天老师让你这郁金香,你怎么这飞机呢?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这时我又给了他一张纸,他很快的把它折好了
效果:
一次次的犯错,老师都没打消他的积极性,而是给他最好机会,让他可以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那一份关爱。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和幼儿一起交谈,一起享受着成功的快乐。而且每次的进步都给予称赞语,通过这几次的教育,宸宸小朋友对于接下来的几次手工活动都完成的很好,也不像之前不愿意做或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
对幼儿而言,文字并不是能够很快理解的东西,所以家长要先通过感官与孩子做一些互动,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朗读重复的语句
当宝宝听熟了诗歌童谣之后,家长就可以尝试朗读简单的中外民间故事给孩子听。请注意,一定要挑选能让孩子理解的、简单的故事,比如《三只小猪》或《龟兔赛跑》等。因为这些简单的故事通常都会有一些重复的语句、剧情或是观念,不但能让孩子理解,而且会觉得有趣。如果家长总以自己的观点来选故事,则可能让孩子无法理解,进而觉得故事乏味而失去兴趣。
重要的语句加重音
在朗读时,家长可以随着剧情的变化来调整音调和表情,这样更能带领孩子融入故事情节。例如念《白雪公主》的故事时,念到后母最常说的“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时,家长便可以用不同的音调或速度读这个句子,以吸引孩子的注意,让他们熟悉这个句型。
朗读有韵律的童谣
有韵律的诗歌或童谣是最适合朗读的。当家长抑扬顿挫的朗读呈现出一种音律感的时候,孩子很容易就跟着节拍随着父母朗读。重复念过几次之后,说不定家长还没读完,孩子就已经把最后的内容给读出来了。
强化回忆刺激专注力
如果一个故事已经念过好几次,那么家长不妨在开始处停顿一下,让孩子说出关键字词,这样有助于回忆内容,接着还可以让孩子说出重要的对话、句子。让3~6岁的孩子重复进行此项练习,将能够有效提升孩子阅读时的专注力。
故意念错让孩子纠正
在孩子熟悉的地方故意犯错,让孩子有机会纠正家长,也会增加他对阅读的信心。如果孩子没有听出朗读中的错误,那么家长也可以用有趣的方式进行自我纠正,目的在于让孩子明白,在阅读中犯了错或是认错字并没有关系。
在精彩处巧妙结束
就像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一样,宰相的女儿为了保命,在为国王讲故事的时候,总会故意在最精彩的段落停下来,留到第二天晚上再说。所以,家长也可以应用这种模式为孩子讲故事,让孩子对故事充满期待,这样第二天就会主动拿着书来要求父母讲故事。
预告下次的诱人片段
连续剧或电影都会有精彩的片段预告,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吸引观众继续观看,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在讲完一个故事之后,预告明天要讲的精彩片段,相信孩子也会对那个故事充满期待的。
重复念同样的故事
当家长第一次念某个故事给孩子听的时候,就像把孩子带入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故事让他认识新奇的人物,也让他听到与平常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只有重复地念故事给孩子听,才能让孩子很快分辨出好心的公主或坏心的巫婆有什么不同。只有不断的重复,才能加深孩子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为将来的独立阅读奠定基础。
善用图画书和有声CD
有些家长可能会担心自己的故事说得不好,或是朗读时声音没有变化,吸引不了孩子,这时候就可以利用有声CD或是图画书,让孩子融入故事情节中。不过孩子的定性不够,可能有时听得很开心,有时又会被玩具吸引而分心,因此家长最好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听,让孩子以最自然的方式去接触。
鼓励孩子讲故事
当孩子将故事听得很熟的时候,他就会有自己讲故事的愿望。让孩子自己讲故事,等于让他自己重新组织与整理故事内容,孩子的感受将会更深刻。不过,家长千万不要急着让孩子讲整个故事,刚开始可以先让孩子接结尾,如果孩子记得不太清楚,父母也不要着急纠正,等下一次再说一遍故事,让孩子有清晰的观念,以免产生挫折感。
家长们都知道孩子喜欢读书是一件好事,但如何才能使孩子喜欢上读书呢?这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其实,如果能使孩子发现读书是一种顺利而且有趣的体验,那他自然就会有读书的欲望,变得爱读书。那么,究竟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读书才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呢?今天的每日芝士就给您支个招儿。
1.选择有趣味性的书给孩子看
比如那些有漂亮插图的惹人喜爱的图书。孩子们喜欢有人物、场景以及他们熟悉的事物的图画和照片,同样,他们也喜欢动物图片。童话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很有魅力的,有研究显示,童话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认识世界时免受伤害,认清现实和虚幻之间的差异。另外,童话故事还能促进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篇幅短点更好
给孩子看的书篇幅短点儿最好,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往往只能集中一小段时间。
3.要确保书里的文字容易理解
一本字印得很大的书看起来可能简单,但有可能包含难字,所以家长事先要把它浏览一遍,看看里面的文字是否能被你的孩子理解接受。
4.要注意观察孩子读书的兴趣
观察一下,当孩子走近书柜(无论商店或是家里)时,他是否径直走向某个特定的书架?他是否懂得到哪里去找科学书籍、小说或诗歌?如果孩子阅读时,看看孩子是否迅速进入了阅读,他实际阅读的时间有多长,是否经常谈论与书有关的内容等。如果孩子能自己直接找到一本书,不看其他的书,阅读时迅速进入情境,阅读时间较长,经常与伙伴谈论书的内容,或做有关的游戏,则说明他对这类书感兴趣。
5.把上图书馆和买书作为一项重要的家庭活动,教给孩子买书和使用图书馆的技能
如图书馆是怎么对图书进行分类的,怎么能找到他最想看的书等。最好能参观一下儿童常去的图书馆,替孩子申请图书证,帮助孩子适应图书馆;教给孩子买书的技能。在孩子小的时候,每次买书都带着孩子,商量好买什么书后,把钱交给他,让他自己从售书员手里亲自接过书,完成模仿父母买书的过程,这样做比父母从街上带回一本书更能让孩子满足。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