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办幼儿园园长的思考和做法

05-06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一个民办幼儿园园长的思考和做法”,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记得在第一次民办园的评估中,教育评估事务所专家问:“在科技幼儿园,你既担任董事长,又担任园长,对于这二个角色你是怎么看?怎么做?”说心理话,当时我真的给楞了一下,不知如何回答,因为我还是行使着在公办园时所做的一切——当好园长。那次,在专家的点拨下,我深感自身对民办管理体制认识是非常初浅的,必须沉下去,对民办体制下的管理作一思考、学习和实践。

一、明确角色,多维思考

作为一肩挑二职,如何在二职中穿梭行进,在民办管理中,让幼儿园更具决策性,更具执行力?我开始思索着这一比较棘手问题,并在学习中摸索,在角色转换中感悟,身份角色的不同,必须有多维思考和认识。

思考与认识一:

我认为:民办幼儿园在推到市场化中,并不是让每个举办者一切向“钱”看而急功近利,而是要求幼儿园在发展的过程中讲求成本投入与合理回报,并将运营中的经济效益用于幼儿园的再发展,若不讲投入与产出的管理,管理是盲目的,必然走向死亡。为此,在每年二次的董事会上,作为董事长,站在投资者角度思考幼儿园的经营管理,与董事们讨论、决策幼儿园的重大事项,决定幼儿园的发展方向。

思考与认识二:

我认识到:民办幼儿园的社会价值,不依赖于任何缘故与附着体,无论生存与发展,必须依靠社会公众与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认可。认可程度高则幼儿园兴旺发达;认可程度低或差幼儿园则衰弱,甚至灭亡。足见民办幼儿园的价值取向取决于幼儿家长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作为园长的我,必须站在社会公众、家长、幼儿的需求角度思考幼儿园的管理和发展。兼于两者思考和认识,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做法一:认真讨论学习,分析现状和形势(调研),使董事会决策性更具前瞻性和领导性。我们严格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建立了幼儿园董事会,并实行了董事会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一年二次的董事会议,我会提前拟订开会时间、地点、主要议题和事项,并询问董事们需要了解的事项,做到:开会前收集做好各类信息汇总、分析——如幼儿园年度经费预结算分析、说明,家长满意度测评分析、全园幼儿、教师人员结构、幼儿园奖励情况等,针对问题进行争论,关注办学成本问题,关注开源节流对投资者的重要……董事会上,大家的商议、决策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责任。但我想说,走到今天我们董事会团队真的是一支团结、合作、支持、协商、民主的团队,作为投资者的董事们,他们更多的是给予幼稚园教育投入上的支持和关心,以及对幼儿园的发展、幼儿发展、教师发展的关注等。可以说,每一次董事会的决策给我新的启迪,让我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来执行幼儿园的管理。

做法二:认真领悟决策,依法完善自己的办园行为,提高办园水平。幼儿园章程对投资者和管理者的职责进行了严格的区分,投资者更多是资金方面的支持,而对幼儿园内部的管理,他们则是完全放手,将幼儿园交于园长来管理。作为园长的我,在管理中必须以幼儿园的发展为重,通过不断培训、学习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也正是我们清楚各自职责,从而也很好地避免幼儿园的发展中,受到经济因素的干扰,确保了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做法三:作为园长,我更关注成功管理模式,去激励每位教职工。成功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状态,成功更是一种意识。我们常说:“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一个幼儿园的成功,实际上是每位职工成功的总和。因此,园长的作用就是使每位教职工获得成功。由于每个人个性、能力、爱好的不同,寻找每个人的成功点尤其重要。为此,在董事会积极推进下,我们尝试: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

1、每月考核制。通过每月考核制度对每一位员工的具体表现作综合评价,以期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效果。

2、期中谈话激励制。与不同层面的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鼓励积极进取的教师勇于接受挑战。鞭策有潜力教师,正视发展机会,制订发展目标,奋发进取,不断挑战自我;对工作效率不高、缺少方法的教师,要求其学习先进,取人所长。

3、年度综合考评制。设置“六大奖项”,即“年度优秀教师奖”“年度师德标兵奖”“年度最佳绿叶奖”“年度最佳敬业奖”“年度最佳团队奖”“年度最佳创意奖”,评比中,教师们感受同伴的进步,也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营造了“守业、乐业、敬业”的良好团队氛围。

著名的“瓦拉赫效应”告诉了我们成功的秘密:发现一个人的成功点并给予平台使之应用,等于送给他成功的人生。我会不断用成功管理模式去践行我的管理,让教师获得成功,让幼儿教育获得成功。

最后,我想说:因为喜欢幼儿教育事业,因为有一份期待,更因为有一份责任,我愿意和我的同仁们在民办教育中不断跨过一道道坎,在学习中积累,在探索中发展,在实践中提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培养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


今天的读书会上,我让孩子们说说近段时间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并向同学们推荐一些书籍。孩子们都争先恐后,都愿意把好书奉献给同学们。与大家分享,才是最快乐的。

叶宇豪说,这段时间他在研究叶圣陶先生的散文,他爸爸妈妈开始看书了,正在看孙云晓的〈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这是在实验小学家庭节的活动上买的。叶宇豪是个非常优秀的男孩子,当我在课堂上介绍叶圣陶后,他就去买了这本书,他不是一般地阅读,正如他所说的,“研究”,书上时不时来一些批注,他的散文处女作也问世了,洋洋洒洒几千字,你绝对看不出这是四年级的孩子写的。今天,我要表扬的不仅是他自己看书钻研,更是他能够去影响他的父母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他的父母工作都很辛苦,每天忙于生计,逐渐地,在孩子的影响下,在劳累了一天之后,能够捧起书来,真是不容易。构建学习型的社会是需要一个个学习型的家庭做支撑的。

王贝嘉举手了,说他奶奶拿着放大镜看书,以前奶奶住在农村,每天都忙,根本不看书的,现在搬到城里,跟他们住在一起,他经常会讲一些书里的有趣的东西给奶奶听,奶奶也开始喜欢书了。因为奶奶年纪大了,拿着放大镜看。我把大拇指送给王贝嘉,“你太有才了!能够让奶奶喜欢上书。”

家长会上,我经常跟家长说,要让孩子爱看书,家长首先要拿起书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今天我看到,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他们可以去影响身边的人学习,连奶奶也可以拿起书来,还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我们呢?

相信,下一次交流的时候,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家庭开始学习。

一个和孩子相处的故事及其他


A

前几天有一个机会陪朋友(以下简称妈妈)去接小孩。

在幼儿园门口,妈妈介绍,这是孟迁。坐进童车的女儿看了一眼,只是看了一眼。我问,我可以推你吗?女儿用纯正的童声说,不行。(后来知道这是自己缺乏经验,推一个孩子对孩子来讲需要很大的安全感,等于她的整个身体交付你,和让你抱差不多。)

上路。妈妈推着车。我走在一侧,安静地听母女聊天。

目的地是一个儿童游乐场所(我不知道怎么称呼),在商场的四楼。女儿去用塑料做成的水池里捞鱼,我和妈妈坐在一旁。我去问女儿:可以看你的绘本么?女儿继续用纯正的童声简洁作答:不行。

女儿玩了一会儿,转战另一个场所(还是不知道怎么称呼),里面有可以钻来跑去的房子,有可以买卖东西的角落,还有可以旋转能骑上去的大气球什么的。

女儿坚持要妈妈进去。我便一个人坐在四方形的圈起来的场外沙发上。没感到无聊,只是在那里,在这不熟悉的氛围里把自己熟悉的写作、咨询、追求生命真相、发博客等放在一边,小迁像一首手机里的音乐在此获得了暂停,愣愣地在那里看着大家、看着自己。

B

看到一个胖爸爸给儿子买了条裤子试来试去觉得不好看,孩子只是停止了玩配合毫无意见;看到身边那位美女妈妈长得像《父母世界》的主编,和漂亮女儿在那“哼哼”地撒娇;看到一个白领状的小姨找姐夫要一个电话,姐夫不愿意给;看到操着口音的爷爷捂着胃在身边走来走去……远处有一个文雅的中年男子很安静。

这时候,一个大学生状的年轻人像电影里的群众演员一样穿梭着卖蛋挞。太像群众演员了,行头不突出,台词也很少,默默的走来走去,偶尔说一句:您买蛋挞么,我们自己做的。

C

第一次碰到他的时候,我说,不,谢谢。因为我没有这种习惯。第二次遇到的时候,我请他过来打开盒子看了看,说,不,但我不知道下次你过来的时候我会不会买。第三次遇到他的时候,我说,好,来一盒。

一盒六个,二十块。自己吃了一个,给已做回身边的妈妈一个,问她还要么,听到“不了”之后,突发奇想,要实行一下自己刚接受的“无条件地自然给出和接受”,一方面:如果我被帮助了,我会感谢但不觉欠情,我给出时接受感谢但不觉得付出;一方面:无条件,我对你好不是因为你是我的谁或者你为我做了什么,而只是因为我遇到了你,你需要就是我给我的理由;同样我需要就是我要求的理由,像我的给出没有条件一样,我的要求也不需要资格(当然我会尊重你满足我)。现在这样公共场合,大家都是陌生人,太符合实行的条件了,于是,我决定把剩余的四个送给一同在场外陪看孩子的父母们。

身边的美女妈妈是第一个,很顺利,笑了一下就接了。

我对身边的妈妈说,我送了一个美女,你旁边有三个男士,你去送给他们好不好?妈妈身子后仰了一下说,哦,我没准备好。我说,好吧,我来。

我站起来,心里也颤颤的。我发现从自己过去习惯的模式中,原来给和要都不那么自由,不仅是“要”需要理由,“给”也需要理由。我假想人家会猜测我想干什么,我为什么要平白无故给人家送蛋挞,不认不识的。

然而,既然站起来了,就不愿再坐下去。

给孩子买裤子的爸爸拒绝了,说不想吃;

操口音的爷爷站起来走到另一边去了;

安静的中年男士带着小诧异说:我可一分钱都没带。我说:不要钱,您收下我就高兴。他说,那好,谢谢啊。

回来时,妈妈问:成功了么?我说,送出了一块。

然后去追操口音的爷爷,爷爷说,不,不,谢谢,我牙疼。我有点受挫了,因为场边的人并不多,而我只送出了一块蛋挞。忽然爷爷说:你可以送给看场子的两个小姑娘,她们很辛苦,可能还没吃饭。我闻之大喜,说,谢谢。

两个小姑娘不好意思要,我说:我不想带回家,自己也不需要吃了,如果你收下,我会很开心。小姑娘很开心的收下了。

哇,成功!

D

在妈妈身边坐下后,内心有点不平静,因为这件事是我从来没做过的,它有触动自己过去的习惯模式,那种新的体验在我内心还挺激烈,嗯,得离开一会儿平静一下。

对一个吸烟的人来讲,这通常就是吸烟的时候。但是困难有两个,一个是场所一个是没带打火机。

场所呢,洗手间和安全通道能将就用,打火机得找人要。找谁要呢?看到一个白衬衣很干净的小兄弟在饺子馆吃饺子,就走进去问,有带打火机么?小兄弟说,没有。又想去厨房问,服务员姐妹过来说,我们这没有打火机,厨房也不用打火机,而且这里不允许吸烟。听完,遂决定离开。

谁知刚转身欲走,忽然那个小兄弟过来说,你等下,我去帮你找一个。

我注意到饺子馆左侧门口外是一家KTV,我猜小兄弟是那里的工作人员。果然,很快,小兄弟拿来了一个打火机,并说:你可以那边的等候区坐在沙发上吸,那里还有烟灰缸。

哇,真是太好了……

E

等我回到场边,意外发生了,女儿开始接纳我,她让妈妈去超市买饼干,居然让我照看她!

女儿和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想要纸。她刚吃完东西,想擦擦手继续去玩。她对我说:我想要纸。我说好,然后去找了纸给她。稍后,女儿看到我帮助她的小伙伴骑气球,她似乎更加信任我,虽然没有和我说更多话。

插一句,父母们通常觉得孩子需要自己,其实父母更深深需要被孩子需要。当父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的时候,自己也是很大的满足,那种连接是很享受的。这一刻我也是。

就这样又过了不知多久,时间到了,大家开始回家。我和推着女儿的妈妈一起去找电梯,发现需要上一层楼才有直梯。这时候妈妈说,不行,闺女,你得下来,我把车收起来,到了直梯那就可以了。但是女儿不愿意,我看了一下楼梯说,应该可以。妈妈试了试,确实可以,但有点吃力,说,有点危险。我说,没什么危险,我在后面。

当我们克服困难把车通过台阶推上去的时候,母女俩都很开心,妈妈甚至比女儿还开心,甚至称赞女儿的车是越野车。

来到楼下时,外面下起了雨,我义不容辞的出去勘察雨情,回来向母女报告,不大,没事儿。妈妈说,我给女儿找件衣服盖上。我说,先问孩子冷不冷吧。经确认女儿不冷。三人上路。

等走到转弯处,妈妈说:你是继续送我们,还是右转回家。我正犹豫,这时候女儿说话了:我要孟迁送我们回家,我要孟迁去我们家睡。

我听了好惊讶呀,内心瞬间闪过的黑色幽默是:你真大方,爸爸出差了,请我去你们家睡觉,当然这是小浮云,呵呵。我俯下身子对女儿说:我今天不想去你们家,但是听到你的邀请我特开心,谢谢你!

我直起身后对妈妈说,就冲这句话,得送到家呀,呵呵。

路上我们的话多起来,全不似来时那个境况。孩子的世界是诗意的,下雨很快被当做冲冷水澡,而风则是一切,既是浴帘,又是墙壁,她还给汽车一个很意外的比喻,但我的头脑太理性了,忘了是什么。

女儿开始不时叫我的名字,让我猜她把路上的东西看成什么。我们甚至开了不少的玩笑,其中有一个玩笑是关于“拜托”。

那天晚上的高潮是我们三个人穿过广场时遇到一片二三十平米的水洼。先是我们三个人中某个人扮演起火车,另外两个人用赤脚撩水当做下雨,轮流交换;后来我们就成为一辆火车,在水里转来转去,不断跳跃性的报站名,如同神游全世界。

我们三个人在水洼里玩得很嗨,不时有路人侧目或驻足,他们大概不太常见大人和孩子这么玩。我想肯定有人认为我们三个是一家人,但我心里觉得,我们大家何尝不是一家人呢?

当我们从水洼里结束旅行走上岸后,我弯腰粘凉鞋的带子,女儿问:孟迁,你在干嘛?我说,我在给我的凉鞋系腰带。母女俩爆发式的大笑起来,我现在还不明白怎么会这么可笑。但看到她们笑,我也很开心。

走出广场离朋友的家就很近了,我们说笑着很快就到了。当我们在小区门口挥手道别的时候,我的内心很充实很温暖,有一种《菊次郎的夏天》片尾的亲切感。

F

这样近距离和孩子接触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半年前有一次,今天这次更让我体会到一件事,和孩子连接,不必急,重要的是你内心准备好随时爱她和她连接,但是让她来决定,决定要不要和你连接,什么时候、什么方式和你连接,以及和你连接到什么程度。不需要努力地热情示好或创造机会,不需要去显示或者证明什么,那个内心的潜台词是:你怎样都行,我对你的爱已准备好,你来决定吧。

做一个和孩子一起“贪玩的父亲”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耍中获得成功,获得满足,同时也获得经验,即便失败了还可以重新再来。我们做父亲的,不妨甩掉长者的尊严、架子,做个“贪玩的人”,和孩子一起玩起来,乐起来,“疯”起来。因为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轻松自然的游戏环境,更有利于发挥孩子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一次,在海滨公园的儿童活动区里,孩子特别喜欢蹲在沙地里挖沙坑。我装着“贪玩者”的神态,也饶有兴趣地玩起沙来。孩子见我和他一起玩沙,更增添了兴致。我们一起挖地道、埋地雷、筑城堡,玩起了军事游戏;我们还一起修公路、建机场、盖楼房,当上了建筑师……在玩沙中,我惊叹孩子的想象力,同时,我尝到了暂时“做贪玩的人”的乐趣。“为人父”者的“贪玩”,正是促进孩子创造力发展的催化剂。 

有一项对三岁孩子的调查研究——《父亲与孩子的接触方式和孩子成长的关系》,其结果表明:能够经常和爸爸一起愉快地玩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但是,如果爸爸是在无奈地带孩子,没有乐趣可言,那么这些孩子和那些不跟爸爸玩的孩子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别。可见,父亲能否和孩子一起愉快地玩,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社会适应性的高低。而社会适应能力又直接关系到人际交往、适应环境、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可不要小看亲子间愉快开心的玩。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做一个和孩子一起“贪玩的人”吧!

把上幼儿园当成一个游戏


女儿乐乐3岁的时候,该上幼儿园了。因为之前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所以我不担心乐乐上幼儿园会有麻烦。

那一天,我带着她背着小书包,说说笑笑来到了幼儿园门口。就在进门的那一瞬间,乐乐开始往后退,我抓着她的手往里拽,她使劲地往后坐屁股,同时开始哭。

看看周围,孩子们要么抱着父母的腿不撒手,要么在阿姨怀里使劲挣扎。看来,乐乐是受“传染”了。我狠狠心,把乐乐的手掰开,硬把她塞给一位满面笑容的阿姨。

晚上见到乐乐,她的小脸还有道道泪痕。

吃了晚饭,我问乐乐,明天还想去幼儿园吗?乐乐撅着小嘴很干脆地说:“不想去。”为什么呢?“没有妈妈,也没有奶奶。”乐乐回答。

想想也是,孩子长这么大,没离开过亲人,现在把她放到陌生环境,产生不安全感是很正常的,怎样帮助孩子呢?

我对乐乐说:“咱们做个游戏吧。”一听做游戏乐乐高兴得直拍手。我说:“从现在开始乐乐是妈妈,我变成乐乐。”“乐乐”不想上幼儿园,“妈妈”要做通“乐乐”的工作,让“乐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然后,我们娘儿俩还有奶奶一起,按照白天发生的事情,情景再现了一遍。“乐乐”哭着闹着不想去幼儿园,“妈妈”一边给“乐乐”擦眼泪,一边耐心讲道理,那道理讲的,几乎与白天我给她说的一字不差!

第二天早上,我带着乐乐上幼儿园,她虽然还有些不情愿,大概是想起昨天给我讲的道理了,说不情愿的时候,还有些忸怩。我赶紧趁热打铁说,等到晚上乐乐回到家,我们一起来演幼儿园的游戏,乐乐演阿姨,妈妈演乐乐好不好?乐乐乐了。

想想乐乐上幼儿园的经历,我认为家长首先不要如临大敌,不要全家齐上阵,到了幼儿园门口,家长不要先抹眼泪,或者反复劝孩子别害怕,殊不知制造的这种紧张空气,只会让孩子更害怕。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把上幼儿园作为游戏,孩子就不会害怕了。

相信《一个民办幼儿园园长的思考和做法》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