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树立孩子的信心
班里排练《白雪公主》的表演剧,惠惠被老师选中演白雪公主,惠惠可高兴了,一回家就和妈妈练台词,很快就背熟了。可是在幼儿园排练时只要一上台,惠惠就会把台词忘得一干二净。没办法,老师只好换下了惠惠。惠惠很伤心,妈妈问惠惠说:“惠惠和妈妈在家把台词都背下来了,为什么一上台就忘了呢?是不是有点紧张?”惠惠点点头,妈妈抚摸着惠惠的头,说:“没关系,以后惠惠多练习在大家面前说话,这样就不会紧张了,下次排练节目,惠惠再参加好吗?”。惠惠点点头。
年幼的孩子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来自成人,需要父母给予肯定。惠惠在遇到挫折时情绪沮丧,妈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能让惠惠重新树立信心,并学习积极地看待每一件事。
建议一:正确看待孩子的成败
孩子一时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父母不要过于看重孩子的成败得失。如果孩子没有得第一名,如果孩子没有获得预期的成绩,父母不妨多点帮助和鼓励,帮助孩子查找原因,帮孩子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孩子会满怀信心的前行。
比如,孩子满怀信心地参加钢琴比赛却意外失利,妈妈不妨鼓励孩子,重塑孩子的信心,说:“宝宝弹得很棒,只是第一次参加比赛有点紧张,没关系,第二次就不怕了,宝宝一定会有好成绩的!”
建议二:夸奖孩子要具体
表扬越具体明确,就事论事,孩子就越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表扬得越具体,孩子对哪些是好行为就越清楚,并且重复这一行为。
比如,当孩子起床后,主动收拾好床铺,然后去刷牙洗脸,妈妈表扬说:“你起床后能把床收拾得很整齐,真是太好了。”这样的表扬会让孩子知道究竟哪一种行为受到了表扬,孩子也好遵循和发扬好的行为。
建议三:批评孩子要恰当
批评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不高兴,更不是让自己生气,而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能够主动改正错误。因此,批评的语言不用太多,批评的语气不用太硬,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幽默的比喻,都可以是批评的有效方式。
比如,孩子把玩具扔了一地,妈妈可以说:“宝宝把玩具扔的满地都是,这样不珍惜,妈妈好伤心呀!”只要孩子能够接受批评,达到自我改正、自我激励,这样的批评都是有效的。
自控:让孩子驾驭自己的情绪
珍珍喜欢上好朋友玲玲的一个漂亮贝壳,但是玲玲也喜欢,不肯给珍珍玩,珍珍忍不住去抢,玲玲紧紧抓着贝壳,情急之下推了珍珍一下。珍珍没拿到贝壳,哭着跑到妈妈身边,说:“玲玲打我。”妈妈什么都没说,只是望着珍珍的眼睛,珍珍自知理亏,见妈妈不帮她就止住了哭声。妈妈这才对珍珍说:“妈妈知道你委屈,可是你知道自己错了吗?”珍珍点点头,妈妈提醒珍珍说:“那怎么办呢?是不是应该向玲玲说对不起呢?”珍珍望着玲玲,小声说:“对不起!”玲玲看看手里的贝壳,再看看珍珍:“我不应该推你,贝壳给你玩吧。”两个好朋友又和好了。
年幼的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总是会出现极大的情绪波动。许多父母总是习惯于帮助孩子去调节他的情绪,结果,父母越是干预,孩子越会哭闹,场面也会更加无法控制。珍珍的妈妈教孩子认清事实真相,鼓励孩子自己去调节情绪,孩子就会对负面情绪产生免疫力,从而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
建议一: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年幼的孩子经常因为得不到某个喜爱的东西而哭闹不已,许多父母为此也感到非常难办。这时,妈妈应该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无论是愤怒还是悲伤,情绪都是孩子在生命中必须面对和处理的内容。妈妈可以陪伴孩子,等待孩子,和孩子共情,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悲伤。”“妈妈知道你现在很愤怒,因为你得不到你想要的小汽车。”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虽然无法得到某个东西,但是自己是被理解,妈妈知道我的想法,他会好过一些。
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妈妈要告诉孩子,因为得不到某件东西不高兴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因此而去伤害别人的抢夺行为,是非常错误的。通过讲道理,让孩子忘掉刚才的不快,并尽快平静下来。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可以从中学会自我控制。
建议二:正视孩子的不满情绪
当孩子因为不满而出现哭闹、烦闷时,妈妈应该理解孩子的情绪,不要惊慌,不要急躁,更不要用打骂、呵斥的方式来制止孩子。强制性的手段往往会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还容易让孩子养成孤僻的性格。
正确的方式是让孩子尽情宣泄心中的不满,从而在心理上找到平衡感。等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后,妈妈可以再因势利导地告诉孩子:“你表示不满是正常的,但是……”只有用冷静、理智的方式来处理孩子的不满情绪,才不至于让孩子在不满中失去理智。
自省:让孩子不断完善自己
莲莲从幼儿园回到家,向妈妈哭诉,说小朋友不喜欢她,不爱和她玩儿。妈妈问她:“你知道小朋友为什么不和你玩吗?”莲莲小声说:“是小朋友不好。”妈妈又问:“小朋友怎么不好了?”这次莲莲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小声说:“我想玩积木,月月不给我玩,我就把她搭的房子踢倒了。”妈妈这才说:“老师是不是说过,要学会等待吗?别的小朋友在玩,你就要等一会儿,等她不玩了,你才能玩呢,怎么能乱发脾气呢?”莲莲没有说话,“以后还会这样吗?”妈妈轻声问,莲莲摇摇头。
孩子的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正面的引导和鼓励,也需要从反面的惩罚中让孩子体验痛苦或失落,以引起孩子的自责情绪,让孩子自觉地自省自励。
建议一:让孩子学会总结经验教训
总结经验教训事实上就是对自我行为的一种反省。父母可以对孩子说:“怎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你好好想一想,如果用妈妈跟你说的方法去做,结果会怎样呢?”慢慢地,孩子就会学会经常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自觉地进行反省。
建议二:让孩子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单靠正面说理是不够的,不如让孩子体验由自己的错误行为导致的后果,让孩子学会反省自己的错误。比如,孩子已经和妈妈约定如果再乱丢玩具就一个星期不能玩这个玩具,当孩子破坏规则时,妈妈就可以说:“你已经答应再乱丢玩具,就让妈妈保管,一个星期都不能玩这个玩具,现在我要把这件玩具拿走了。”
自由探索:
在探索中学习
妈妈对格格的要求很宽松,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周围的环境,就让她自由地去做。比如,妈妈和格格在公园散步,格格会忽然蹲下看很长时间的蚂蚁,妈妈从来不催她;格格捡来各种各样的叶子,妈妈从来不阻拦,还和格格一起分辨树叶的异同。这样的事情很多,只要格格感兴趣,妈妈都尽量满足她。
孩子天生具有探索精神,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就会产生摆脱各种束缚和依赖的独立倾向,他们会越来越喜欢探索活动,努力在生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格格妈允许孩子自由探索,孩子在探索活动中,不仅仅得到了探索的乐趣,而且思维能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
建议一:鼓励孩子的探索活动
孩子对周围的许多事物感到好奇,凡事都想弄个明白,他们是无所畏惧的,他们喜欢冒险,做一些危险的游戏,并能从中获得乐趣,父母不要抑制孩子的探索活动,而应该引导孩子大胆去想,允许他们创造性地尝试。当然,妈妈要教给孩子必要的防护方法和知识,防止孩子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建议二:“破坏”也是一种学习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具有破坏欲望。什么东西到了孩子手里,他都要看个究竟,有的东西就被拆成七零八落,让父母哭笑不得。其实这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表现,孩子在探索的过程当中学习思考、学会创造,家长要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孩子搞“破坏”。比如,孩子想知道闹钟为什么会定时而把闹钟大卸八块;为了了解机器人玩具是怎么动的而把妈妈刚买回来的价格不菲的机器人拆开。有心的妈妈不妨给孩子准备一个小小的工具箱,给孩子对自己玩具“破坏”的自由。
建议三: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和社会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学习课堂,父母可以利用大自然和社会给孩子上一些精彩的课。节假日和双休日,你可带孩子到郊外游玩,也可带孩子到少年宫、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让孩子在观察事物中学会发现问题,接触的事物越多,产生的新想法就越多。
独立思考:
不做人云亦云的跟屁虫
一次,浩然神秘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告诉你一个大发现。”
妈妈故作惊奇地看着儿子说:“妈妈很想马上知道。”
浩然让妈妈蹲下身来,在妈妈耳边说:“妈妈,你知道唾沫是什么味儿吗?”
“不知道。”妈妈答。
“唾沫是臭的!”浩然说。
“那你是怎么知道的?是有人告诉你吗?”妈妈问。
“没有人告诉我,我和小朋友玩积木,唾沫流出来了,我用手心一摸,然后一闻,哎呀,真臭!”说着,浩然还做了个示范。
浩然妈妈学着儿子的样,把唾沫添在手心,一闻,果然很臭,忙说:“儿子,这真是你的一个重大发现!唾沫在妈妈嘴里呆了这么多年,妈妈都没有想过,还是儿子小小的年纪就发现了。”
面对成年人司空见惯的事情,孩子却充满了好奇心,常常会提出父母没想到或者回答不了的问题,这正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家长如果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就等于扼杀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建议一:尊重孩子的想法重视孩子的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这样不行!”“我说的话没错,你得听我的!”而是要经常对孩子说“我认为……你觉得呢?”“我觉得这样不太好,因为……”“这事件,妈妈的意见是……”这种沟通方法能够充分尊重孩子,把孩子置于至于平等的地位,从而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虽然孩子的提问是天真的、幼稚的甚至可笑的。但是,聪明的父母会在这些看似幼稚的想法里,引导孩子发现有趣的现象,使他们尝到独立思考的乐趣。
在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哪怕是错误的,父母也应让他说完,然后再给予恰当的指导。对于孩子的正确意见,父母应该肯定、表扬,让孩子增强发表意见的信心。如果妈妈不知道问题的答案,最好直接告诉孩子:妈妈也不知道,还需要你去找寻答案。孩子好奇心强,自会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
建议二:让孩子感受思考的乐趣不要拘泥于标准答案
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孩子遇到什么问题,这时,妈妈要耐心,不要马上帮孩子解决问题,而是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让孩子去体验思考的乐趣。
如果孩子实在想不出来,可以给孩子一点提示,然后鼓励孩子多方面的去尝试,孩子自己想出办法,会有一种成就感,这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法国有个教育代表团到北京的一所小学考察。他们看到学生的考试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雪融化了以后是什么?”有一个学生的答案是:“雪融化了以后是美丽的春天。”但是,这个答案却被老师判了个大大的“×”。
雪融化了以后变成水是科学的结论,但是,雪融化了以后是美丽的春天却是哲学的感悟。如果孩子以哲人般的感悟来挑战科学的标准答案时,难道我们要一棍子把孩子的这种独立思考精神打死吗?
自由探索:在探索中学习
妈妈对格格的要求很宽松,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周围的环境,就让她自由地去做。比如,妈妈和格格在公园散步,格格会忽然蹲下看很长时间的蚂蚁,妈妈从来不催她;格格捡来各种各样的叶子,妈妈从来不阻拦,还和格格一起分辨树叶的异同。这样的事情很多,只要格格感兴趣,妈妈都尽量满足她。
孩子天生具有探索精神,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就会产生摆脱各种束缚和依赖的独立倾向,他们会越来越喜欢探索活动,努力在生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格格妈允许孩子自由探索,孩子在探索活动中,不仅仅得到了探索的乐趣,而且思维能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
建议一:鼓励孩子的探索活动
孩子对周围的许多事物感到好奇,凡事都想弄个明白,他们是无所畏惧的,他们喜欢冒险,做一些危险的游戏,并能从中获得乐趣,父母不要抑制孩子的探索活动,而应该引导孩子大胆去想,允许他们创造性地尝试。当然,妈妈要教给孩子必要的防护方法和知识,防止孩子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建议二:“破坏”也是一种学习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具有破坏欲望。什么东西到了孩子手里,他都要看个究竟,有的东西就被拆成七零八落,让父母哭笑不得。其实这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表现,孩子在探索的过程当中学习思考、学会创造,家长要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孩子搞“破坏”。比如,孩子想知道闹钟为什么会定时而把闹钟大卸八块;为了了解机器人玩具是怎么动的而把妈妈刚买回来的价格不菲的机器人拆开。有心的妈妈不妨给孩子准备一个小小的工具箱,给孩子对自己玩具“破坏”的自由。
建议三: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和社会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学习课堂,父母可以利用大自然和社会给孩子上一些精彩的课。节假日和双休日,你可带孩子到郊外游玩,也可带孩子到少年宫、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让孩子在观察事物中学会发现问题,接触的事物越多,产生的新想法就越多。
独立思考:不做人云亦云的跟屁虫
一次,浩然神秘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告诉你一个大发现。”
妈妈故作惊奇地看着儿子说:“妈妈很想马上知道。”
浩然让妈妈蹲下身来,在妈妈耳边说:“妈妈,你知道唾沫是什么味儿吗?”
“不知道。”妈妈答。
“唾沫是臭的!”浩然说。
“那你是怎么知道的?是有人告诉你吗?”妈妈问。
“没有人告诉我,我和小朋友玩积木,唾沫流出来了,我用手心一摸,然后一闻,哎呀,真臭!”说着,浩然还做了个示范。
浩然妈妈学着儿子的样,把唾沫添在手心,一闻,果然很臭,忙说:“儿子,这真是你的一个重大发现!唾沫在妈妈嘴里呆了这么多年,妈妈都没有想过,还是儿子小小的年纪就发现了。”
面对成年人司空见惯的事情,孩子却充满了好奇心,常常会提出父母没想到或者回答不了的问题,这正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家长如果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就等于扼杀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建议一:尊重孩子的想法重视孩子的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这样不行!”“我说的话没错,你得听我的!”而是要经常对孩子说“我认为……你觉得呢?”“我觉得这样不太好,因为……”“这事件,妈妈的意见是……”这种沟通方法能够充分尊重孩子,把孩子置于至于平等的地位,从而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虽然孩子的提问是天真的、幼稚的甚至可笑的。但是,聪明的父母会在这些看似幼稚的想法里,引导孩子发现有趣的现象,使他们尝到独立思考的乐趣。
在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哪怕是错误的,父母也应让他说完,然后再给予恰当的指导。对于孩子的正确意见,父母应该肯定、表扬,让孩子增强发表意见的信心。如果妈妈不知道问题的答案,最好直接告诉孩子:妈妈也不知道,还需要你去找寻答案。孩子好奇心强,自会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
建议二:让孩子感受思考的乐趣不要拘泥于标准答案
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孩子遇到什么问题,这时,妈妈要耐心,不要马上帮孩子解决问题,而是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让孩子去体验思考的乐趣。
如果孩子实在想不出来,可以给孩子一点提示,然后鼓励孩子多方面的去尝试,孩子自己想出办法,会有一种成就感,这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法国有个教育代表团到北京的一所小学考察。他们看到学生的考试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雪融化了以后是什么?”有一个学生的答案是:“雪融化了以后是美丽的春天。”但是,这个答案却被老师判了个大大的“×”。
雪融化了以后变成水是科学的结论,但是,雪融化了以后是美丽的春天却是哲学的感悟。如果孩子以哲人般的感悟来挑战科学的标准答案时,难道我们要一棍子把孩子的这种独立思考精神打死吗?
自信:
树立孩子的信心
班里排练《白雪公主》的表演剧,惠惠被老师选中演白雪公主,惠惠可高兴了,一回家就和妈妈练台词,很快就背熟了。可是在幼儿园排练时只要一上台,惠惠就会把台词忘得一干二净。没办法,老师只好换下了惠惠。惠惠很伤心,妈妈问惠惠说:“惠惠和妈妈在家把台词都背下来了,为什么一上台就忘了呢?是不是有点紧张?”惠惠点点头,妈妈抚摸着惠惠的头,说:“没关系,以后惠惠多练习在大家面前说话,这样就不会紧张了,下次排练节目,惠惠再参加好吗?”。惠惠点点头。
年幼的孩子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来自成人,需要父母给予肯定。惠惠在遇到挫折时情绪沮丧,妈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能让惠惠重新树立信心,并学习积极地看待每一件事。
建议一:正确看待孩子的成败
孩子一时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父母不要过于看重孩子的成败得失。如果孩子没有得第一名,如果孩子没有获得预期的成绩,父母不妨多点帮助和鼓励,帮助孩子查找原因,帮孩子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孩子会满怀信心的前行。
比如,孩子满怀信心地参加钢琴比赛却意外失利,妈妈不妨鼓励孩子,重塑孩子的信心,说:“宝宝弹得很棒,只是第一次参加比赛有点紧张,没关系,第二次就不怕了,宝宝一定会有好成绩的!”
建议二:夸奖孩子要具体
表扬越具体明确,就事论事,孩子就越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表扬得越具体,孩子对哪些是好行为就越清楚,并且重复这一行为。
比如,当孩子起床后,主动收拾好床铺,然后去刷牙洗脸,妈妈表扬说:“你起床后能把床收拾得很整齐,真是太好了。”这样的表扬会让孩子知道究竟哪一种行为受到了表扬,孩子也好遵循和发扬好的行为。
建议三:批评孩子要恰当
批评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不高兴,更不是让自己生气,而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能够主动改正错误。因此,批评的语言不用太多,批评的语气不用太硬,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幽默的比喻,都可以是批评的有效方式。
比如,孩子把玩具扔了一地,妈妈可以说:“宝宝把玩具扔的满地都是,这样不珍惜,妈妈好伤心呀!”只要孩子能够接受批评,达到自我改正、自我激励,这样的批评都是有效的。
自控:
让孩子驾驭自己的情绪
珍珍喜欢上好朋友玲玲的一个漂亮贝壳,但是玲玲也喜欢,不肯给珍珍玩,珍珍忍不住去抢,玲玲紧紧抓着贝壳,情急之下推了珍珍一下。珍珍没拿到贝壳,哭着跑到妈妈身边,说:“玲玲打我。”妈妈什么都没说,只是望着珍珍的眼睛,珍珍自知理亏,见妈妈不帮她就止住了哭声。妈妈这才对珍珍说:“妈妈知道你委屈,可是你知道自己错了吗?”珍珍点点头,妈妈提醒珍珍说:“那怎么办呢?是不是应该向玲玲说对不起呢?”珍珍望着玲玲,小声说:“对不起!”玲玲看看手里的贝壳,再看看珍珍:“我不应该推你,贝壳给你玩吧。”两个好朋友又和好了。
年幼的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总是会出现极大的情绪波动。许多父母总是习惯于帮助孩子去调节他的情绪,结果,父母越是干预,孩子越会哭闹,场面也会更加无法控制。珍珍的妈妈教孩子认清事实真相,鼓励孩子自己去调节情绪,孩子就会对负面情绪产生免疫力,从而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
建议一: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年幼的孩子经常因为得不到某个喜爱的东西而哭闹不已,许多父母为此也感到非常难办。这时,妈妈应该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无论是愤怒还是悲伤,情绪都是孩子在生命中必须面对和处理的内容。妈妈可以陪伴孩子,等待孩子,和孩子共情,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悲伤。”“妈妈知道你现在很愤怒,因为你得不到你想要的小汽车。”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虽然无法得到某个东西,但是自己是被理解,妈妈知道我的想法,他会好过一些。
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妈妈要告诉孩子,因为得不到某件东西不高兴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因此而去伤害别人的抢夺行为,是非常错误的。通过讲道理,让孩子忘掉刚才的不快,并尽快平静下来。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可以从中学会自我控制。
建议二:正视孩子的不满情绪
当孩子因为不满而出现哭闹、烦闷时,妈妈应该理解孩子的情绪,不要惊慌,不要急躁,更不要用打骂、呵斥的方式来制止孩子。强制性的手段往往会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还容易让孩子养成孤僻的性格。
正确的方式是让孩子尽情宣泄心中的不满,从而在心理上找到平衡感。等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后,妈妈可以再因势利导地告诉孩子:“你表示不满是正常的,但是……”只有用冷静、理智的方式来处理孩子的不满情绪,才不至于让孩子在不满中失去理智。
自省:
让孩子不断完善自己
莲莲从幼儿园回到家,向妈妈哭诉,说小朋友不喜欢她,不爱和她玩儿。妈妈问她:“你知道小朋友为什么不和你玩吗?”莲莲小声说:“是小朋友不好。”妈妈又问:“小朋友怎么不好了?”这次莲莲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小声说:“我想玩积木,月月不给我玩,我就把她搭的房子踢倒了。”妈妈这才说:“老师是不是说过,要学会等待吗?别的小朋友在玩,你就要等一会儿,等她不玩了,你才能玩呢,怎么能乱发脾气呢?”莲莲没有说话,“以后还会这样吗?”妈妈轻声问,莲莲摇摇头。
孩子的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正面的引导和鼓励,也需要从反面的惩罚中让孩子体验痛苦或失落,以引起孩子的自责情绪,让孩子自觉地自省自励。
建议一:让孩子学会总结经验教训
总结经验教训事实上就是对自我行为的一种反省。父母可以对孩子说:“怎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你好好想一想,如果用妈妈跟你说的方法去做,结果会怎样呢?”慢慢地,孩子就会学会经常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自觉地进行反省。
建议二:让孩子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单靠正面说理是不够的,不如让孩子体验由自己的错误行为导致的后果,让孩子学会反省自己的错误。比如,孩子已经和妈妈约定如果再乱丢玩具就一个星期不能玩这个玩具,当孩子破坏规则时,妈妈就可以说:“你已经答应再乱丢玩具,就让妈妈保管,一个星期都不能玩这个玩具,现在我要把这件玩具拿走了。”
自我照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笑笑刚上幼儿园小班,她不但能自己吃饭、穿衣,还能帮老师擦桌子,搬凳子呢。笑笑2岁起,妈妈就不厌其烦地教她使用勺子和筷子,让她学习自己吃饭。妈妈还鼓励笑笑自己穿衣服、叠被子。有时笑笑完成得不好,但妈妈总是耐心地鼓励她。现在,笑笑穿衣、吃饭、叠被褥都是自己来,有时候她还学着洗自己的小袜子。
笑笑妈妈从小就培养笑笑自己照顾自己,笑笑现在走到哪里都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融入新的集体。
建议一:支持孩子自己来
从两三岁开始,孩子常常会说:“我自己来”、“我自己吃”、“我自己走”,这表明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有了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要求。
这时,妈妈就要满足孩子的独立愿望,支持孩子“自己来”。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妈妈尽量支持他自己做,哪怕孩子一开始会做不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妈妈要不断扩大孩子“自己来”的范围,让孩子从自己照顾自己,慢慢向帮助做家务等事情扩展。
建议二:向孩子示范自我照顾的方法
训练孩子自我照顾时,妈妈应该坚持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穿脱衣服,应该先教孩子自己脱裤子、脱鞋子,然后再教孩子穿的方法。如果孩子暂时不会,妈妈不要呵护或责骂孩子,更不要为了省事而代劳,可以慢慢练习,而且要坚持天天学、天天练,直至孩子完全掌握。
建议三:强化孩子的独立自豪感
在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后,妈妈不妨多夸奖孩子,让孩子体验到独立的喜悦。比如:“宝宝今天能够自己穿衣服了,真棒!”“宝宝今天能够自己叠被子了,真能干!”妈妈也可以用积极的情绪帮助孩子来描述这种感觉。比如:“今天,我能够自己吃饭了,我真高兴!”“我能够帮妈妈拿东西,我真快乐!”渐渐地,孩子会对自我照顾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更倾向于自己照顾自己。
人生是一次次离乳的过程,独立是宝宝内在的需求。妈妈总以为宝宝很弱小,需要照顾得无微不至,实际上,这种照顾可能更多满足的是大人自己的心理需求。要做一个称职的好妈妈,就要从孩子的需求出发,给孩子提供独立生存、为人、处事及学习的各种机会。
自我照顾: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笑笑刚上幼儿园小班,她不但能自己吃饭、穿衣,还能帮老师擦桌子,搬凳子呢。笑笑2岁起,妈妈就不厌其烦地教她使用勺子和筷子,让她学习自己吃饭。妈妈还鼓励笑笑自己穿衣服、叠被子。有时笑笑完成得不好,但妈妈总是耐心地鼓励她。现在,笑笑穿衣、吃饭、叠被褥都是自己来,有时候她还学着洗自己的小袜子。
笑笑妈妈从小就培养笑笑自己照顾自己,笑笑现在走到哪里都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融入新的集体。
建议一:支持孩子自己来
从两三岁开始,孩子常常会说:“我自己来”、“我自己吃”、“我自己走”,这表明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有了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要求。
这时,妈妈就要满足孩子的独立愿望,支持孩子“自己来”。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妈妈尽量支持他自己做,哪怕孩子一开始会做不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妈妈要不断扩大孩子“自己来”的范围,让孩子从自己照顾自己,慢慢向帮助做家务等事情扩展。
建议二:向孩子示范自我照顾的方法
训练孩子自我照顾时,妈妈应该坚持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穿脱衣服,应该先教孩子自己脱裤子、脱鞋子,然后再教孩子穿的方法。如果孩子暂时不会,妈妈不要呵护或责骂孩子,更不要为了省事而代劳,可以慢慢练习,而且要坚持天天学、天天练,直至孩子完全掌握。
建议三:强化孩子的独立自豪感
在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后,妈妈不妨多夸奖孩子,让孩子体验到独立的喜悦。比如:“宝宝今天能够自己穿衣服了,真棒!”“宝宝今天能够自己叠被子了,真能干!”妈妈也可以用积极的情绪帮助孩子来描述这种感觉。比如:“今天,我能够自己吃饭了,我真高兴!”“我能够帮妈妈拿东西,我真快乐!”渐渐地,孩子会对自我照顾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更倾向于自己照顾自己。
侄女小娜转入澳大利亚东部(大悉尼区)的一所公立小学就读后,受到她的级任老师(班主任)劳伦斯先生很大影响。劳伦斯先生的名言是:“哪怕再顽劣的孩子都有名誉心;所以,要想他朝诚实、进取的人生发展,父母要尽可能地激发孩子的名誉心,让他有机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光荣、感到自豪。这是所有孩子向善而行的根基。”
仅以图书为例,澳大利亚的学校及图书馆,就提供了诸多机会让孩子珍视、爱惜自己的名誉。
公立学校的课本是循环使用的,也就是说,一个一年级孩子的主要课本,如数学、科学、地理、历史和文学,都是从二年级某个孩子手中“继承”下来的,而他经过一年的学习和使用后,也必须将课本完整无缺地保留下去,让学弟学妹们继承。免费使用的课本背后附设一张表格,上面是历任使用者的签名。以小娜为例,发到她手中的数学课本,都已经过5年的使用,小娜是其第6任主人。通常,数学、语文的教材体例相当稳定,一本书用上七八年不成问题。偶有增补的内容,会额外发一本小册子,由孩子自己动手,装订在书后。每次发下“新”课本,小娜都会从头到尾翻一遍,令她惊讶的是,使用过四五年的课本,除了纸张稍有磨损和发黄的痕迹外,从头至尾,没有划痕、没有墨点、没有任何涂鸦的痕迹。小娜的家长感慨万分:“真不知道那些把自行车涂得面目全非的澳洲顽童,是如何管住自己的。”
很简单,正如劳伦斯先生所说:“绝大多数人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名誉,孩子也不例外。”当小娜在书后的表格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后,她承诺:“前任同学已经给我做了榜样,而我的行为,也是后任同学的榜样,我是否珍视课本,珍视每一棵化为纸浆的大树,都会被后任同学看到,我会尽我所能,保持课本的清洁,不负我的名誉。”
发课本那天,劳伦斯先生请每个孩子畅所欲言,谈一谈循环使用课本的意义。一部分孩子说:“是为了拯救森林,为了环保。”另一部分孩子说:“是为了教我们学会自律。”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得知有少部分课本出现装订松散的问题,无法进入下一轮使用时,还主动要求利用课余时间,修补这部分课本。
课后,小娜经常由她爷爷领着,一起到公立图书馆消磨时间。澳大利亚的公立图书馆周一至周五免费开放,并提供儿童图书室、科幻图书室、模型组装室等专门图书室、实践课堂,为13岁以下的儿童服务。每一间专门图书室和实践课堂都配有免费饮水机和复印设施。
感受图书馆如此之多的“恩惠”,小娜与爷爷商议,如何以自己的力量,回报图书馆。2004年春假,经过一个简单的申请程序,小娜获准成为一名“小小义工”,负责为儿童图书室编撰一本“中文索引”,因为小娜发现,随家长移民到澳大利亚的中国孩子越来越多,刚开始,他们的英文水准普遍不高,就算查阅简单的图画书,都可能有困难。如果有一本中英文对照的索引目录,将对这些中国儿童提高阅读兴致有着莫大的好处。在爷爷的帮助下,小娜花费整整一年的时间,为儿童图书室的3800多册图书做了中英文对照的索引目录。
工作完成后,图书馆为小娜和她爷爷举行了一个小小的颁授仪式,授予他们 “图书馆名誉员工”称号和一把象征开启“图书之门”的金钥匙。虽说全是“精神鼓励”,但家境富裕、对任何奖赏都提不起劲的小娜,硬是为此事兴奋了两天两夜。
“珍惜名誉、并愿为之作出努力奋斗的孩子,终将不会令我们失望。” 劳伦斯先生说。这一年的“小小义工”生涯,也让小娜懂得了名誉是如何得来——除了自律,还要有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劳动。
相信《懒妈妈修为之四:让孩子懂得处事》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乌鸦爱妈妈音乐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