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绘画活动后的反思

05-31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内容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案例:绘画活动后的反思”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今天的绘画主题为“我们的幼儿园”,孩子们想象大胆而奇特,有的用三角形画屋顶,大门是用波浪线围成,孩子说是滚动的大门,有的是画攀爬墙,周围是锯齿线围起来,还画了副眼镜,说是这样才可爱……,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们的讲述让我们感叹孩子的丰富想象,绘画结束了,孩子们都兴奋地向同伴及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希望得到赞许,忽然,我听到有个幼儿在说:“你画得什么啊,乱七八糟……”我循声望去,原来是高发涌小朋友,他在评价林菲的画,经他这么一说,幼儿们都很好奇地走过去,围在林菲身边,嘻嘻哈哈地说着他们各自的感受,林菲红着脸低下了头。

要知道“自由涂抹的体验是任何其他体验所不能替代的,哪怕是他人不屑一顾的作品,也隐藏这会孩子宣泄的快乐,注视形象变化的激动和创造的自豪。创造力的萌芽就在自由涂鸦中显现。”想到此,我及时制止了高发涌的演说,鼓励林菲向同伴介绍她创作此副作品的意图,在我微笑的鼓励下,林菲向全体幼儿说出她的想法,原来她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充满了高科技的大门、门窗、教室等,大伙在听完她的讲述后,不少幼儿为她鼓掌,她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因此,我坚信,只要不断地引导幼儿感知、欣赏他人的作品、激发幼儿美感和创造兴趣,他们的绘画水平、鉴赏水平都会有质的变化。假如一味的急于求成,埋怨孩子,反而会适得其反,影响他们的作画兴趣,扼杀他们的创作欲望。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案例:绘画"小瓢虫去旅行"活动的启示


此次活动原是中班的简单的画昆虫活动。第一次活动中,我们的要求是请小朋友们为小瓢虫照张相,寄给它们的好朋友们,结果几乎张张画面上只画一只瓢虫,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后来我查阅了有关资料,该年龄段的幼儿,绘画时只关注要表现的主体,往往忽略对背景的描绘,长导致了画面单调,色调单一这种局面。在总结反思时,我们发现,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是这次活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作了以下调整。

首先引导幼儿在户外观察瓢虫,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有的在数瓢虫有几只脚,有的在数瓢虫背上有几颗星,有的在议论瓢虫在哪里?在干什么?等等。

接着组织幼儿进行有关旅行话题的讨论,你去旅行过吗?看到了什么?小瓢虫也要去旅行了,他会去哪里玩呢?孩子们在讨论中发挥了创新想象能力,同时大大激发了孩子对瓢虫的兴趣。

然后设计了《小瓢虫去旅行》的活动,活动先以谜语的方式开始:圆圆的身体像面包,头上一对小触角,身上还有七颗星,会飞会爬真灵巧。让幼儿清楚地归纳出了瓢虫的外形特征,再以拟人化的口吻引出瓢虫的一家,激发他们想像瓢虫一家去旅行的情景。紧接着,我们运用透明的教具,演示小瓢虫旅行的场所,如:花园、树林、云朵------,从幼儿曾经画过的内容入手,启发他们进一步想象瓢虫还能到哪里去旅行。这样,轻松自然地调动了幼儿巳有的绘画经验。然后,我们进一步启发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在活动中,我们能关注幼儿不同的行为表现,找准幼儿活动中的困难和需求,并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加以指导。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幼儿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想法,画面内容丰富,富有童趣,活动满足了幼儿的创作和表达的欲望。

第一次活动的失败说明我们的设计与幼儿的需求、年龄特征不相符,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的行为、作品的效果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我们应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我们在绘画活动中,应从关注“画什么”、“怎么样画”等问题,转向关注幼儿的行为、倾听幼儿的谈论、判断幼儿的需要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引导幼儿不断发展进步。另外,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成功的活动所传递的信息,而忽视失败活动所带来的价值,有时甚至还会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幼儿不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发展水平偏低等。绘画活动《小瓢虫去旅行》使我们体会到:只有不断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进行反复实践,才能实现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的目标。

案例:同伴受伤后


案例:最近一段时间,我班幼儿出勤率相当高,小朋友基本能天天来园。早上,小朋友发现俞郁辰没有来,大家猜测着俞郁辰不来园的种种原因。中午,我与俞郁辰爸爸电话联系后,得知俞郁辰在家里因顽皮摔了一跤,额头受伤,缝了三针。我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小朋友,同时对小朋友进行了安全教育。小朋友听后,一下子议论开了:“俞郁辰的头有没有出血?”,“俞郁辰有没有哭?他肯定很痛的。”,“俞郁辰什么时候可以上幼儿园?我很想他的。”,“我要给他吃糖,吃了糖,他就不痛了。”,“他一个人在家,没有好朋友和他一起玩,一定是孤孤单单的”……小朋友对俞郁辰是那样的牵挂,我忙安慰小朋友:“等放学后,老师要去看看俞郁辰,我会告诉他‘小朋友很想他’,你们有什么话需要老师转告的。”。“你告诉他,叫他不要再皮了,乖一点。”,“叫他好好休息,伤好了快点到幼儿园学本领。”“叫他在家里听爸爸妈妈的话。”“叫他勇敢点,因为他是男子汉。”……

傍晚,我们两位班主任带着小朋友的牵挂去看望了俞郁辰,也转告了小朋友的慰问。俞郁辰见到了老师,非常高兴。听说小朋友很想他,便对奶奶说:“我明天就要去幼儿园,我也想小朋友。”但家长仍希望孩子在家休息几天,准备下星期来园。

第二天,我们将俞郁辰的情况告诉了小朋友,可小朋友仍不满足,请求老师也带他们去看看俞郁辰,考虑到交通的不便及安全,我们就与小朋友商量能否用其他方法关心好朋友,“那我们就给他打电话吧,我生病的时候,老师也给我打电话的,”,“对,我们给他打电话,可我们没有号码呀!”,“老师有的,老师给我们写一写。”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最后达成了共设。回家后,给俞郁辰打电话,关心自己的好朋友。

分析:自从开展了《好朋友》的主题活动后,我们发现小朋友之间比以前更友好了,小朋友之间相互打闹的现象少了,有好玩的玩具、好吃的东西乐于与同伴分享,开始关注自己的好朋友。从俞郁辰受伤后,小朋友展开的一系列讨论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也开始学着关心他人了,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关心同伴。我们两位老师也能利用这一教育契机,让孩子从中学习关心同伴、关心他人。受伤的俞郁辰小朋友感受到了大家对他的关心,同样也受到了爱的教育。一次意外的事件,使小朋友、老师、家长进一步感受到了相互间的关爱,增进了相互间的沟通。

案例:小班美术《盖棉被》教后反思


在实施此次活动时正好是临近圣诞节,于是我在导入时利用了课件(圣诞老人——小动物舞蹈——下雪了——空白表示动物不见了),通过让孩子们猜想圣诞老人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到小动物听说有新年礼物的的高兴样子,接着感受下雪了,小动物怕冷而藏到雪地里,不见了!从而引发孩子们为小动物盖棉被,把小动物找出来。在老师渲染的美丽情节中,孩子非常的投入。在具体的指导中我主要运用了儿童化的语言,如:棉签宝宝亲亲颜料妹妹,再来回走动帮小动物盖棉被,让小动物不怕冷出来和大家一起玩。孩子们此时进入了角色,完全投入到了游戏之中。通过“玩色”的游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感受油水分离的特殊效果。在最后我还特意安排了一个分享活动,吃圣诞老人给大家送的糖果,拿着彩带跳快乐的新年舞。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验了成功与愉悦。我觉得:这就是活动成功之处。另外,我觉得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孩子已有的经验,不光要做好物质上的准备,而且为活动要做好生活经验等各方面的准备。同时,小班的幼儿思维带有明显的形象化,所以教师的指导语言一定要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精心设计。

案例:“炒黄豆”后的联想


雨天的时候,常常会受到活动场地的限制,因此在又一个雨天的晨间体育游戏活动中,我就临时组织了幼儿来玩“炒黄豆”的游戏,但由于这游戏幼儿已经比较熟悉,所以刚玩一会儿孩子们就兴趣大减,三三两两的说起话来,有的甚至不想做游戏了,嘴巴里还嘀咕着什么?我想怎么办呢,这样玩下去既让幼儿失去了对游戏的兴趣,又激发不了他们对游戏的热情。所以干脆,我一边说:“炒,炒,炒瓜子,炒好瓜子翻个身,一边用自己的肢体动作配合着。就这样,我用我的身体动作和语言把他们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并及时地启发引导他们说:看老师还会炒其他东西呢,你们除了“炒黄豆”还可以炒什么啊?这下孩子们好象灵机来了,一下子说出了好多,什么炒花生、炒萝卜、炒青菜、炒白菜等等。看着他们这样激动的说着,我又说:“现在让我们来比赛,我们不但要换着花样炒这些东西,而且老师说炒什么,你们就马上去找一个好朋友和他来玩这游戏,到最后老师来看看小朋友谁炒的好,谁找到的朋友最多。”在我的这样启发引导和语言鼓励下。孩子又有了强烈的游戏欲望。当然接下来孩子们玩的很愉快,他们认真的玩着游戏,在寻找另外玩伴时他们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就连平时不太主动的幼儿也能乐于的参与到其中。最后在评价总结过程中,幼儿积极的语言表现出了对游戏喜爱。兴奋的表情中渗透着对游戏依恋。而通过这次愉快的游戏活动更给他们提供友好互动的机会和空间。

活动反思:

1.纲要中指出,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本次的游戏游戏活动中,教师的并没有因为发现孩子对游戏兴趣的减少而产生不良的情绪,也没有因此而停止幼儿的游戏,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及时的对游戏的方式和规则进行调整,因为这游戏方案的改变,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新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玩游戏是幼儿天性,而如何更好的把游戏的意义贯穿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呢?因此我把“单一”的方式替换成“多样”,从而给

幼儿以新的刺激,进而激起了幼儿对就游戏新玩法的热情,活跃了活动气氛。

3、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以启发、暗示和诱导的方式,适度的介入与幼儿语言动作的互动,消除了游戏中的不积极因素,通过转移幼儿的兴趣,并使部分不够积极主动的幼儿们在欣赏同伴游戏的过程中,迅速地、自愿地参予到游戏中来。使孩子们在互动交往的游戏中中获得快乐。

案例:小班美术《霓虹灯》教后反思


为了让青年教师能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的艺术,我们幼儿园也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课堂大练兵活动,在题为《各种各样的灯》这一大的选题下,我设计了一节小班的美术课,小班的孩子刚入园不久,他们的兴趣点只是在玩色中。根据这一年龄特征,我特设计了玩色活动《霓虹灯》,主要利用胡萝卜的横切面印出各种颜色的灯。活动的目标为:1、感受霓虹灯的色彩,尝试用胡萝卜拓印不同颜色的灯;2、乐意参加印画活动,注意保持画面的整洁;3、在活动中体验快乐的情绪。具体的活动流程主要是:听音乐导入——观察霓虹灯——学习制作霓虹灯——幼儿自主印画——跳舞体验快乐的情绪。活动实施后,我觉得有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了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孩子们活动的热情。首先在活动导入中我播放了热烈的蹦迪音乐,让孩子们感受舞会的场景,猜测为何如此的热闹。续儿出示小猴过生日,彩色霓虹灯闪烁的背景。在观察中了解灯的色彩。接着利用一段小猴的录音(我是小猴,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为我开了一个生日舞会,请了好多小动物一起来玩,可是我家还有好多的霓虹灯没有灯泡呢,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帮我吗?)激发孩子们的印画兴趣。

二、方法的介绍简要得当。首先由老师示范用不同的颜色印画,接着请个别幼儿示范。示范操作就注意提醒孩子选择不同的颜色,在印另一中颜色前要用抹布擦干净萝卜的头,以免颜色交替后搞杂了。

三、孩子的参与积极,作品的成功率高。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是积极的,每个孩子面对着没有灯泡的操作材料,都能主动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分别印上自己喜欢的灯泡。还能注意抹布的运用。在最后的成果展示中,孩子和老师都是眼中为之一亮,好美丽的灯啊!

四、活动中孩子能充分体验快乐的情绪。在结束活动中我请孩子们戴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头饰,在闪烁的霓虹灯下,唱生日歌庆、跳劲舞祝小猴的生日快乐,这一刻孩子们无疑是快乐的,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次活动同样也存在许多的不尽人意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一、活动中热闹的气氛不明显,煽情不够彻底。首先是开场时虽然有热闹的音乐,可是孩子的表现却比较冷清。感觉有人在跳舞的孩子不多,也许是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足吧!如果活动前让他们看看舞蹈的场面,跳一跳会更好些。

二、活动的时间太短,可以整合更多的内容。活动上完了才知道,只用了

十几分钟就结束了。课后我反复思考是否可以在里面加进更多的内容,比如最后让小猴请大家吃蛋糕,体验分享的快乐等等。

总之,本次活动从设计到展示,我是收益非浅,尤其在活动后的反思中认识到每次活动都是一次艺术的创造,好与不好只在于你是否从中领悟了什么,下次的活动应该怎么做。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对小班幼儿的课堂教学我会把握的更好。

喜欢《案例:绘画活动后的反思》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学案例反思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