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家里还是一个众星捧月的宝贝,今天已需要独立地走向集体生活。我们小班第一个主题是《幼儿园真好》,主题在孩子的哭声中拉开序幕,也开始渐渐的在孩子们的笑声中快结束了,在这一段时间里孩子成长了许多,还记得有一天早上孩子们在活动区快乐的玩着,个个兴奋的不得了。我也被他们的兴奋所感动,穿梭于各区之间,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服务”,当我走到“娃娃家”的时候,忽然发现地上散落着几个娃娃和玩具,显然这是孩子们玩得高兴时掉在地上的。我看了一会儿,发现这个区的几个孩子并没有注意他们,没有一个人把它们捡起来,好象根本就没看见,有的还从它们“身上”迈过去。我走过去对正在那玩的扬扬说:“你们的玩具掉了,你把它们捡起来吧!”扬扬看了看地上的玩具,又看了看我。眼皮一垂,慢悠悠地说:“那个不是我弄的”。说完之后极不情愿的离开位置,吧地上的玩具一个个捡起来。在捡的时候还不时地用眼睛瞟瞟我。
又是新的一天,各区的活动依然像以往一样令孩子兴奋。在玩具架旁边两个娃娃静静地躺在地上。不知道躺了多久,我看了看“娃娃家”,扬扬在那玩着呢。我不想再次强求他捡起玩具,就故意大声说:“哎呀!这怎么有两个娃娃躺在这里呀?真是可怜,它们找不到妈妈了,不知道有哪个好心的小朋友愿意和我一起把它们送回来呀?”说话的时候我试探地用询问的眼神看了看扬扬。没想到,我的话音刚落,身边的扬扬就转过头来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地上的娃娃,笑这对我说:“那我帮你把它们回家吧。”我高兴地用力地点了点头。
两次相同的情景。两句不同的话语,就能引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第一次,扬扬在老师的提示下极不情愿的捡起了地上的玩具,他心理是不甘的,想的是这个娃娃并不是我掉的,老师为什么要让我捡?而恰在此时我又是以命令的口吻要求他捡起来。当扬扬用生气的眼神看我,对我表示不满的时候,我心里猛然一揪。那种感觉我至今都记得。我忽然发现我一句不经意的话伤到了一个孩子幼小的心,虽然我只是想让孩子了解,玩具掉在地上不论是谁掉的,我们都应该把他捡起来。但孩子似乎并没有理解我的用意。他想的是老师在要求他,他们虽然小,但他们和成人是平等的,也需要成人的尊重。
当发生了第二次相同的事件后,我想到了扬扬前一次那极不情愿的眼神,于是我试探这换了一种口吻。一个征求似的口吻,一个询问式的眼神,都让孩子看出了我对他的尊重。这一次扬扬高兴地把两个娃娃送回了家。看着他脸上的笑容,我知道这一次的教育手段是恰当的。建立在平等、尊重上的,适当的教育是多么容易让孩子理解啊!幼儿园有孩子喜欢的活动,有能够理解它们的心事的老师和朋友,他们就能生活的无拘无束,而且从中受益。我的心里忽然有一股暖流,悄然流过……
在我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平等、尊重是首要的,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行为态度于幼儿积极有效地交流和互动,使
幼儿不断感受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另外还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喜欢儿童话、游戏话的语言。儿童把生活当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感知、体验、操作,对它们的成长也是十分有益。
在进行〈大和小〉主题活动的四周时间里,我班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从观察、实践、感知等方法入手,开展了一系的与大小有关的活动,如“大小配”、“大犀牛、小晴蜓”“大脚印、小脚印”、“我变小了”等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活动中,幼儿对很多东西由小变大的“变化”如“事物变变变”的结果惊叹不已。毛毛虫会变成蝴蝶,通过放大镜观察很多东西都变大了、打气筒会把气球变成不同的造型、加工爆米花和制作棉花糖的过程更让他们惊喜!
本主题我班还能充分调动每位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请家长收集幼儿小时候的衣服、鞋子和现在的衣服和鞋子,爸爸的鞋子和幼儿的鞋子等等,家长的支持,为我们的主题顺利开展创作了条件。
在活动中,我们不仅利用环境、实物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感官刺激,而且为每位幼儿提供了许多亲身参与及实践的机会。如:美工区让幼儿尝试绘画大孩子和小孩子,大房子和小房子,在户外活动让幼儿玩大球和小球。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寻找周围大的东西和小的东西等等,幼儿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大大丰富了对大小的感知,也了解了不少的有关大小方面的常识。什么是大?什么是小?有人说:“大象很大!”有人又说:“鲸鱼比它还大!”有人说:“蚂蚁很小!”可是,还有人说:“跳蚤比它还小!”其实,世界上各种事物的大和小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的。对幼儿而言,他们不仅要在学习中获得这些相对的概念,而且还要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对“大”和“小”的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比如,一大团棉花外地人表看起来比高尔夫球大,但是高尔夫球却比棉花重。我们不仅仅就外表的观察就对事物做出判断或下结论。通过这主题活动,我们让幼儿知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是很重要的。
主题产生背景:
在一次游戏中,娃娃家的孩子们为庆祝生日在放焰火,有几个做警察的孩子走过来说:这里不能放焰火,要发生火灾的。而娃娃家的孩子则说这是在自己家门口放焰火,不要紧的。就这样发生了争执。到底能不能燃放焰火呢?在游戏结束交流时这个问题又被提了出来,什么地方能有火?什么地方不能有火?火是好的还是坏的?就这个问题我们班的孩子展开了讨论。由此,我们的生成主题活动——“火”开展了。
主题活动的进程:
1.我们生活中的火——谈谈火在我们生活的作用和好处及火的由来
2.火的危害——了解有时候火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3.了解一些常见的易燃品
4.了解119火警电话,
5.了解一些禁火的地方
6.了解发生火灾时怎么应急处理
7.逃生演习
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我的孩子们通过自发的去寻找资料或通过求助于大人等各种方法,了解到了一些关于火的由来,并在活动中积极的表现表达。在整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一开始都认为火只有害处,没有好处,但是也有少部分幼儿认为火也有好处的,于是,我们在这一个环节中开展了小小辩论会,通过正方和反方的辩论,孩子们了解到了火既有好处也有害处,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概括事物的能力也加强了。在了解了一定的知识以后,孩子们的经验反映到了游戏中,他们会在游戏中扮演消防员,玩救火,还尝试着搭建消防车进行装扮性游戏。我根据中班幼儿喜爱童话的年龄特点,利用幼儿所喜爱的故事形式,通过让幼儿猜测故事中火灾原因,讲讲如何防止火灾,并设计防火标志等形式手段,培养幼儿的安全环保意识,使孩子增强防火意识,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在这一系列活动之后,我通过让孩子们看看说说灭火器,在认识灭火器的基础上开展了逃生演戏的活动,当烈火熊熊,烟雾蒙蒙的时候,孩子们在我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离开了教室,来到了安全地带。
家园共育:
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火的由来,并给孩子说说火的好处与害处,哪些东西容易着火,哪些地方需要禁火。
分析与反思:
在整个主题活动中,由于孩子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资料、积累经验,因此在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是相当高的,表现在能积极大胆的发言,连一些平时比较胆小的孩子也积极投入其中,在这样的主题背景下,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童话故事的形式,由远及近,而不是直白的去告诉幼儿要如何防火,讲一番小孩子难以接受的防火意义,硬灌一些小孩子难以领会的防火知识,因此,孩子们是在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到了火的危害以及了解了一些防火知识,遇到火灾该怎么办。逃生演习使孩子们的感官上有了更近一步的刺激,记忆也就更深刻了,并培养了幼儿的应变能力。因此我感到要抓好防火工作,只是增强成人的防火意识尚嫌不足,小孩子的防注意识亦有必要及早抓。当今不少人缺乏防火意识,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许孩提时缺了防火教育的第一课,就是原因之一吧?另外,小孩直接造成的火灾占有较大比例。要是防火意识从小抓,小孩就能做到不随便玩火甚至还能协助大人做一些防火工作。这样的“抓”不是很值得么?
小班入园阶段是幼儿从家庭环境过渡到幼儿园环境的关键期。幼儿入园前在家中倍受呵护和关爱,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表现比较模糊。在幼儿园新生入园时我们常常发现一些不适现象:哭闹不止、神情紧张、坐立不安,有的甚至自由散漫、不受约束。因此为了让幼儿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围绕幼儿园真好这个主题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幼儿能更快的熟悉幼儿园环境,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能够友好的和同伴交往。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愿意上幼儿园并能逐步适应集体生活。
2.初步感受幼儿园生活的乐趣,及有同伴的快乐。
记录一: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孩子们陆续来园了,老的幼儿主动与老师问好以后,就自主活动起来。有些新的孩子却哭着抱着自带玩具,坐在旁边不肯说话;渐渐的,吴卫未、和陈雯哭的越来越厉害了,我怎么劝也不听,这时,我看见蒋卓豪和小雪几个老生玩的很开心,我就叫来他们和他们一起玩。几个孩子开始帮助他们搬来椅子教他们两个搭起积木来,渐渐的他们不哭了,不一会儿,就兴高采烈的在搭积木了。
交流分享中,我有意识地向两个哭的幼儿问:“你今天和哪位好朋友一起玩的?玩的开心吗?”他们笑着说:“开心。和这两个小朋友一起玩的”。并指着蒋卓豪和小雪。我又问:“那你上幼儿园高兴吗?”他们说:“高兴,幼儿园真好”。
孩子之间成为朋友是一件很快的,很简单的事情。也能吸引孩子喜欢上幼儿园。但朋友之间还不是很了解,甚至还叫不出朋友的名字。因此,产生活动哈罗,我的朋友,来熟悉朋友。
记录二:哈罗,我的朋友
首先通过幼儿带来得照片布置墙面,使幼儿初步了解园内环境,熟悉同伴,减少幼儿紧张情绪和不安全感,激发幼儿入园愿望。然后通过音乐游戏找朋友让幼儿和同伴有亲切。孩子们从陌生到熟悉只在一刹那,他们指着自己好朋友的照片,互相叫着名字。陶晨蕾在没来幼儿园看到男生害怕,现在也和男孩子交朋友了。做游戏时也和主动和男孩子交朋友年,相互抱一抱。
反思:
通过我们这个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孩子们都开始喜欢上幼儿园了了,对幼儿园的环境也不在陌生了,对同伴之间也熟悉了。活动也能够按常规开展,特别是个别如:陶晨蕾、陈雯等幼儿从没上过幼儿园,在交往和生活习惯上存在着问题,在这个主题活动中也逐渐改善了。让幼儿感受与朋友玩的快乐与意义。
幼儿喜欢上幼儿园了,也体会到了和同伴交往的快乐,学会了交朋友的方法,提高了幼儿交往能力及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
对策:1、继续感受与好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并引导幼儿能互相帮助。
2、在以后的活动中,继续鼓励幼儿寻找不同的朋友。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