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浅议幼儿爱心缺失现象

05-31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提前准备很多资料。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有了资料的帮助会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如鱼得水!那么,关于幼师资料你了解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案例:浅议幼儿爱心缺失现象”,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一、背景描述:

现在经常能够听到家长们这样议论自己的孩子:对长辈没有礼貌,不懂得关心体谅家长,也不爱护公物,常常惟我独尊……这好象不是个别孩子的现象,几乎已经成为现在孩子们身上的一些通病!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据报道,在对某幼儿园幼儿的心理测试中,绝大多数孩子对置无家可归的小猫于死地的办法兴致勃勃;对不小心冒犯了自己的人,约占57.1%的幼儿决定采用“报复行动;对处于困难中的小朋友,有一半的孩子表示不愿意提供帮助,而且还编出了种种不愿帮助的理由。测试结果使测试者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果:幼儿普遍缺乏爱心、同情心。这个结论,让我很惊讶,不禁问自己:孩子们的同情心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在如此文明的氛围中会缺失爱心?这与当今的素质教育目标是多么的不和谐,这些孩子的行为是否在宣告我们教育实践的某些失误?

案例二:一次上课时一幼儿起立回答老师的问题,起身时不小心把椅子往后挪了一点,回答完问题坐下时却坐空摔了一跤,全班幼儿便哈哈大笑以此嘲笑,没有一位孩子主动扶起被摔的幼儿。

三、案例分析与反思:

在当今独生子女的爱心教育方面,无论是家庭、幼儿园还是社会都存在着一种先天的不足。作家雨果说过:“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关爱他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那作为幼教一线的我们如何肩负起这种教育的重任呢?

(1)在教育理念上要始终坚持幼儿教育的重心是“做人”教育。

(2)幼儿爱心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内,他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实现多方位立体式的开放。

(3)家庭教育是幼儿爱心教育的奠基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可控制性及非规范性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加强家庭教育的规范性势在必行。

(4)幼儿园爱心教育是幼儿爱心教育的主导力量。幼儿园是一个平等的集体,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分享与谦让的过程。

幼儿教师在孩子心目中是权威,是真理的化身,教师的爱心教育和示范更能够获得深刻的效果。

今天的幼儿将是国家明天的栋梁,没有爱心就没有合作,没有合作在未来就无法发展甚至生存。如果我们的孩子失去了爱心,不会爱,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没有爱心的人才不仅不能对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反而会成为社会的严重危害,因此,对幼儿的爱心教育必须加强。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案例:案例分析:爱心义卖活动


这次在捐献玩具、生活用品等过程中,孩子们问老师这些玩具是送给灾区小朋友吗?不是,我们用这些玩具来作“爱心义卖”的,什么是“爱心义卖”?于是,我要求孩子们围坐着,进行始爱的教育,献爱心救灾有很多方式,如:捐钱、捐物,我们是拿东西出来卖掉,把交换回来的钱,捐给灾区也叫献爱心“爱心义卖”。

老师和孩子们一同收集了各种书、玩具等。我们对这些玩具用品进行标价,标签是幼儿园统一发的爱心标签,还特地将爱心里打上“爱心价”字。

两三天过后,“爱心义卖”活动开始了。我们月亮段是摆在操场二,虽然那天的太阳火辣辣的,但是每个班摆摊的热火劲,每位教师脸上都冒着汗珠。老师们摆出自己班的特色,你看太阳段还贴出“风雨无情,太阳有情”口号,每个班段都贴出自己段的口号,星星段还给商品包装,几个孩子身上还挂上横条“爱心义卖”。

下午的活动中,我先和几位家长、孩子一起站在自己的摊前吆喝起来,每个班都在忙着叫卖。这次活动开展得比较好,孩子

们叫卖很投入,家长们尽心尽责,我们感受到孩子们爱的温暖,更可贵的是有些过来买的家长和孩子们不止买一个,整个卖场成了一个爱的海洋。这次“爱心义卖”可以说非常成功。

反思:

这次“爱心义卖”对孩子们来说具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我对这次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点深刻思考:

1、活动目的性较强,但宣传力度不够。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应该把这些灾情在电视里播放,播放一些爱的歌曲,这样更能体现出灾区的严重性,孩子们听了看了,体会更深刻,更形象,这样效果会更好。

2、分段亲子“爱心义卖”。这样让每个孩子都有尝试机会,这种买卖交易,把自己东西交换过来的钱,亲自投放到爱心箱里。我想这样孩子们对献爱心的感受会更加深刻--------!

案例:永恒的金钥匙——耐心、爱心


这学期新来了一名幼儿叫石磊,第一天入园的时候妈妈陪着他坐了两节课,当妈妈悄悄离去后,他大哭大闹长达一个多小时,无论我用什么方法与他亲近都遭受到拒绝,直到中午吃饭的时间才平息了,我抓住时机当众表扬了他的进步,却看不到他有什么欣喜之色。入园的那天还差一个月才满5岁,在农村学前班里算是小弟弟了。第二天早上是跟着他的哥哥来到幼儿园的,这一次倒是没有哭了,我再一次表扬了他,然后试着跟他拉家常,可是他跟昨天一样一言不发。轮到早操时间了,别的新来的幼儿在我的诱导下都迅速地站在操坝上排好了队,唯有他依然坐在板凳上不理不睬。上课的时候,我故意提很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可是他连看都不看我一眼。玩玩具、做游戏的时间到了,我想,孩子的心灵是相通的,就专门找了几名活泼并且善于交往的幼儿主动接近他,心里想这一下孩子总该有笑脸了吧,可是他却默默地呆在一旁看别人快乐地游戏、玩耍。当别的孩子欺负他时,就只管抽泣,也不告诉老师。

经过了解才发现,他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一直由爷爷奶奶带着,平时就与其他孩子接触较少。哦,原来这是个内向、胆小的孩子!怎样才能让他尽快地跟别的孩子一样活泼快乐起来,我到底该怎么做才更好呢?从此,我用更多的心思关注他,如:每天主动与他打招呼,拉拉他的小手,温柔地摸摸他的头,抓住每一点滴进步及时当众表扬他。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他似乎就跟石头人一样还是不言不笑。我的耐心和信心只好一天天下降,当我感觉有点绝望并想放弃的时候,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一天中午放学后,所有在学校吃饭的孩子都排好了队,准备到食堂去打饭。我走在孩子们的最前面,刚踏出教室门的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劲!猛回头一看,原来他还呆坐在小椅子上。我走上前蹲下去并笑着问:“石磊,你怎么啦?我们该上食堂吃饭了。”他默默不答,突然我发现他的手里比往常的这个时候少了一样东西。我明白了,笑着问到:“是不是你的盅子忘记带来啦?”他点了点头,我又拉着他的小手说:“没关系的,来,老师帮你找一个。”当孩子吃到热乎乎的饭菜时,我分明看到了他眼中的一丝感激之光。几天之后的一个早晨,他有些腼腆地走到我身边,“老师,你吃糖吧!”“谢谢你,老师不吃,还是你自己吃吧”,我笑着说。“老师,你吃吧,我这里还有”,他把糖塞到我手中就跑开了。看着孩子离去的背影,我的眼睛有点湿润了,耳边不禁想起了这样一句话“谁对孩子真心付出,谁就会得到世界上最真挚的回报!”是呀,我的爱没有白白付出!从此,孩子对我多了一点信赖。我趁热打铁,和他成为朋友,并尽快地帮助他树立自信心。

反思:

现在,孩子跟以前大变样了,变得活泼开朗起来。看到石磊的这些变化,我真庆幸自己当初没有放弃他,同时也让自己真正明白了一条教育孩子的真理,那就是“永恒的金钥匙——耐心、爱心”。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类型和差异的孩子。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沉默寡言使他们常常成为被老师忽视的儿童。其实,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和关注。比如说,用热情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爱抚的动作主动和他们交谈,留心观察并找到教育孩子的最佳契机,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的隔阂,让他信任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然后逐渐的给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对于他的每一点小进步,一定要及时的在全体幼儿面前给予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在课余时间多和他们亲近,细心观察他们的举动,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满足,激起他们愉快的情绪,并积极鼓励他们学会与人交流、沟通。鼓励他们与同伴交往,体验和同伴间一起游戏的快乐。只要我们认真做到了以上这些简单的事情,再多给孩子一点转变的时间,他们会有变化的!难道说,石磊的转变不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吗?

我想,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忘记这条最朴实的真理——耐心和爱心是教育孩子永恒的金钥匙。抛弃了它,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都无疑是空中楼阁!拥有了它,我们的教育就能面向全体幼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相信他们都能成为天堂里的快乐天使,同时也不辱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会一直紧握它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孩子!

浅议大班幼儿识字教育活动


自从1952年中央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暂行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不进行识字,不举行测验”以后,识字教育一直作为一个尘封的课题在幼儿园无人涉足,而现代社会随着幼教领域所涉及范围的不断拓展,许多的专家学者又重新以新的观念,新的角度去观察中国的汉字,在部析这象形表意的方块字的同时也在幼儿园逐步探讨,而我班正是适应这一研究趋势并顺应家长的需求而开展此项实践活动,以了解汉字和学期后期幼儿发展具有何种程度的联系,识字教育在幼儿园是否具备可行性,识字不识字对早期阅读的作用等几方面的问题。

一、把握幼儿内在心理机制,给予他们识字的空间。

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和想象造出了中国汉字--这一简洁明了图案和蕴意巧妙结合的文字,幼儿看汉字就象看一张简单的画,尤其是进入入学前后期大班阶段,他们对文字的兴趣逐渐变浓了,常看见小朋友在看图画书的时候对汉字加以猜测,有的几个人在一起争论,有的干脆跑来问老师:这是什么字呀?所有这些迹象,都表明幼儿内心深处对汉字有一种强烈的探索和认知欲望,因此,我便从幼儿最乐于了解的汉字入手,逐一创设了一个有字的空间。

1、利用游戏区的方寸天地,让幼儿识字: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角,幼儿常常会流连忘返,因此,我一开学就在各游戏角贴上了不同的汉字,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让他们知道有了字就有了标记,你一看就能明白这是什么游戏,一些幼儿很快接受了这些汉字,而另一些幼儿还仅仅把目光停留在游戏过程中,而对这些字浑然不予关注。于是我一边扮作客人老师,巡视着游戏区,一边有意设地发问:“这是什么地方呀?”“这是医院”“噢,在哪挂号”“诺,那里”热心的小朋友用手一指,我佯装不解,怎么是那里挂号,不是这里呢(我指着配药处)“唉,你真笨,这里写着挂号呢,”许湛得意洋洋地数落起我来,“噢,原来这里有字,对,看看字就明白这里是什么地方了”我恍然大悟状。同时也明了汉字空间的充分利用还在于老师的引导。

其次,我还将两个娃娃家设在不同处并分别命名为小不点家,大卫家,让幼儿在选择时看汉字标记,并给大卫家的娃娃起名大卫,如此对应反复,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轻松地认识了这些字。

2、利用每天的气象记录,让幼儿识字:

在设置气象角的时候,我和配班老师一起协商如何使用这一小角落并充分发挥作用,最终我们决定不给气象角过多的装饰,而是装订人手一本小本子,让幼儿每天按日期记录天气,日期由老师每天写在黑板上,起初,我们仅在黑板上写上诸如9月20日之类的字样,发现幼儿已基本认识并模拟书写便增加为×月×日,星期×字样,最后又写上1999年×月×日,星期几字样,形成常规后,幼儿便开始了自觉的认识与实践,及至学期未,幼儿已能自己像画画一样在黑板上写上日期和星期、还有年份等,对于幼儿来说,这就象一种有趣的画画过程,有的小朋友还在写好的“日”字中涂上颜色,对自己的记录有了欣赏意识和成功体验。

3、利用幼儿姓名编号,让幼儿识字:

我班有46名幼儿,其中含不同汉字121个,学期初,我们把评比栏设计成一张表格,把幼儿照片和名字一一对应排列在表格上,幼儿起初只是指点照片和名字进行议论,一段时间后我们取下照片,幼儿之间的好胜心理使他们一有空便去数星星,几番比较便把一些幼儿的名字作为一个整体了解并认识了,我便趋势打印了全班幼儿的编号姓名,如1号陆烯,分别贴在幼儿操作柜、杯子架、图画袋上,幼儿每天都要在这几处进行活动。在每天与自己名字的无意交往中幼儿渐渐认识了它们,尤其是在图画袋上,每次绘画活动结束后,幼儿总会去那里品评一番,有时看到一张好画急切想知道是谁画的,因此,对字的认识也就在相互交流,一次次观察、验证中得以巩固,一学期下来,我班有20%的小朋友能迅速认识全班小朋友的名字,42%的小朋友能认识他好朋友的名字及一些特别幼儿的名字,27.5%的小朋友能根据编号及简易字识名字,全体幼儿都能认识并写出自己的名字。

二、开展系列早期阅读活动,帮助幼儿系统了解汉字的构造规律。

早期阅读是指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在文字方面,其主要培养目标应能初步认识、了解文字和画面的对应关系,愿意辨认汉字,因此,本学期我班围绕此项目标开展了系列活动,让幼儿对汉字的结构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1、日常生活中的拆字游戏:

课余饭后,我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拆字游戏,如将冰、好、冲等字或按笔划或按其义拆开,在幼儿理解其造型意义后加以复合,并用形象化、拟人化的方法介绍字的笔划构成,如“我”字,在介绍给小朋友时,我一边在黑板上写一边编了一首儿歌“斜斜一个点,长长一根线,我找小勾子,用手抓抓紧,我用大勾子,用手抓抓牢”,上面加个点,我就站得好,幼儿根据儿歌进行了“我”字的“画画活动”幼儿写画的过程,完全不似在写什么字,而是象念儿歌画小猫一样,用心描绘着这样一幅画,在装订幼儿画纸时,题为“我的画”的封面设计满足了幼儿的自编自画心理,突出了幼儿稚拙可爱的天真模样。

2、集体教育活动中的系统引导:

集体教育活动中的汉字展示,是识字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它通过老师系统化地介绍汉字,使幼儿对汉字的结构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能够初步感受汉字的造型特点,因此,在本学期的早期阅读“三点水”活动中,我制订出了:(1)教会幼儿认读汉字:海、浪、汗、泪、沙等,使幼儿知道以“三点水”为编旁的汉字均与水有关的。(2)使幼儿根据“三点水”的字结构进行发散性思维,归纳、复习汉字内容。(3)让幼儿体验与汉字系统交往的快乐情感这三个目标。并采用了字画形结合的直观设计,使幼儿了解有三点水的汉字都跟水有关,启发幼儿想象,你还见到哪些字有“三点水”,幼儿说的除了课堂上出示的海浪、流泪、出汗、橙汁、洗澡等词外,还想出了泽、江、河、洋、沈、滢、洁、湛等字,在其它早期阅读“足”字旁的汉字,“草”字头的汉字等活动中,幼儿表现出的兴趣盎然无一不显示出汉字对于大班幼儿的吸引力。

三、提供幼儿实践的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

显然,对于本项活动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在一年内让幼儿识多少个字,而是以发展其早期阅读能力为已任,因此,这里的识字教育是为幼儿自己获取知识,增强其阅读能力提供的又一项工具性帮助,有了对汉字良好的辨认能力,幼儿便能从各种各样的图书、画册中去讨论、想象,从而能习得一些方法,积累一些经验,在强调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今天,心理因素,尤其是自信心等的培养已愈来愈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一个能说会道善于表现自己的孩子固然能在众人面前拥有自信,那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娃娃能告诉目不识丁的老奶奶以东西南北一定同样能拥有一份自信,小朋友领着他们年逾六旬的爷爷奶奶指着墙上的名字或文字符号告诉他们是某某,这是我的画,龟兔赛跑,这些图书是我们自己画的,当一脸惊讶的老人询问这字是谁写的时,连不起眼的徐详小朋友都骄傲了起“是我自己画的!”多一份成功便多一份自信,小朋友的目光也变得更加忙碌,许多家长都反映:现在,小朋友每次在大街上、在公园都能说出一些他们认识的字,还真不简单呢!

综上所述,幼儿识字教育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固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幼儿毕竟和成人不同,他们根本不用像成人那样去分析,理解字的偏旁、部首、表音、表意、象形等内部结构及其关系,而是把一个个的汉字,当成一个一个完整的由若干线条组成“图形”来识记的,当这一组汉字拆开分散到其它陌生的字中他们全然不知。相当一部分识字来自于幼儿对图形字体的无意记忆,如何正确加以引导,让幼儿识字教育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使其最终为幼儿早期阅读进行有益引导,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关注幼儿孤独现象


孤独历来被认为是青少年和成人的专利,殊不知幼儿也有孤独问题。幼儿孤独是一个非常重要问题,它对儿童当下的及长远的生活都会产生消极后果。然而,只是到了最近才有了教育方面的研究和干预关注幼儿孤独。许多幼儿能理解孤独的概念并感受到孤独,比如幼儿园和一年级儿童能对一系列有关什么是孤独(“悲伤和孤单”),孤独从哪里来(“没人一起玩”),如何克服孤独(“找一个朋友”)等问题做出正确回答。在儿童心理学家更近的一项研究中,可用一系列问题(比如:“你在学校孤独吗?”,“学校对你来说是一个孤独的地方吗?”,“你在学校悲伤和孤单吗?”)可靠地测得幼儿园孩子的孤独感。这些研究显示出孤独概念对幼儿是有意义的,并且和年长的儿童以及成人的孤独概念相似。

1.孤独的后果

感到孤独的儿童通常同伴关系不良,因此比有朋友的同伴表达出更多的孤独感受。他们通常感到不被接纳,这种感受可能正损害着他们的自尊。此外,他们可能经受悲伤、不适、厌倦和疏远。甚且,早年孤独的经历可能预示着成年后的孤独。最终,孤独的儿童可能会丧失许多与同伴交往和学习重要生活技能的机会。考虑到与同伴的交往及友谊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这种潜在的互动缺乏给幼儿

教师带来许多忧虑。同伴关系很要紧,这对孤独儿童和其他孩子都一样。

2.孤独的原因

幼儿孤独与好些因素都有关。有些发生在校外,如:转入新学校或搬入新社区;失去朋友;失去物品,财物,或宠物;父母离婚;宠物或重要人物死亡。那些发生在校内的因素也同等重要,如:被同伴拒绝;缺乏交友的社会技能和知识;具有交友困难的人格特征(如害羞、焦虑以及缺乏自尊)。此外,受同伴欺负(如受作弄、身体上的攻击、语言上的辱骂)的幼儿园孩子,比不受欺负的孩子更孤独、更忧伤、对学校的态度更消极。

3.观察和评估幼儿

仔细观察儿童是洞察其孤独所必需的第一步。观察时,教师可着重于以下一些症状:

儿童表现出羞怯、焦虑、不自信或悲伤吗?

他(她)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吗?

他(她)看上去是被伙伴拒绝了吗?

他(她)选择避开其他孩子吗?

他(她)是否缺乏社会技能,不能开始或维持与同伴的交往?

他(她)具有必要的社会技能而不愿使用?

他(她)被同伴欺负吗?

他(她)的孤独是长期就有的呢还是最近的现象?

另外,由于在儿童身上孤独并不总是被观察得到(如有的儿童有朋友,但还是感到孤独),教师应该花时间与儿童个别交谈。可以问孩子:“悲伤和孤单是什么意思?”,“你悲伤和孤单吗?”,或者“什么能使你更快乐?”等问题。

观察和评估幼儿时,意识到他们的发展能力和个人倾向非常重要。比如,一般认为单独玩耍的幼儿今后社会和认知方面可能有危险。然而,许多学前和幼儿园儿童参与非社会性的活动,这些活动又高度预示着某种能力。因此,随着时间的发展,教师需要观察儿童的同伴交往,与他们交谈其感受,记录其行为和反映,以决定其是孤独现象呢,还是儿童在愉快地建设性地自我活动。

4.干预策略及建议

尽管可以用来指导具体实践的研究还相当缺乏,教师还是可以考虑可能适用于儿童的几种方法。

具有攻击性的儿童孤独感和不满社会的程度最高。儿童不被同伴接纳的原因很多,教师需要评估导致遭拒绝的环境:孩子对别人有攻击性吗?他(她)要加入正在进行的游戏并适应环境有困难吗?他(她)传达需要和愿望有困难吗?等等。问题一经确认,教师就可以帮助儿童改变环境。教师可以指出儿童对别人行为的后果,给他们示范如何适应正在进行的游戏,或者帮助儿童清楚地传达感受和愿望。

受到支持、培养和珍爱的儿童较少遭到拒绝,与同伴积极交往的可能性更大。

受忽视的儿童同样感到孤独,虽然比因攻击性遭拒绝的儿童程度要轻。这类儿童与同伴交往有困难,因为他们通常缺乏社会技能。这些儿童也可能极端害羞、拘谨、焦虑,还可能缺乏自信。

如果儿童缺乏某种技能,教师可着重给予儿童反馈、提议、意见。拥有足够社会交往技能但不愿运用的儿童,可使其与比他更小的儿童配对以给其运用交往技能的机会。

受欺负的儿童认为学校是个不安全的、有威胁的地方,通常不喜欢学校。这些儿童的孤独感受会进一步延迟,即便欺负终止了还是逃避学校。这些发现指出了执行即时的干涉策略,减少欺负现象的重要性。教师可给攻击者提供严格的但具有支持性的建议。比如,可以引导并帮助儿童形成所需的生活技能,如尊敬别人,参与问题解决,一起完成需要合作的技巧和任务,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等。

教师还可考虑如何用课程帮助孤独儿童。通过操作、绘画、运动、音乐或者创造性活动,给以表达悲伤和孤独感受的机会,对有些儿童可能会有益处。安排有小道具的戏剧演出区,可帮助一些儿童表达他们的感受并获得支配感。使用危机导向的图书,求助于(精神分析的)读书疗法,可能帮助儿童处理个人危机。与儿童分享经过仔细挑选的文学作品,可能有助于促进情感健康。

形成与儿童的亲密关系、与其主要的照管人交流,能给教师有价值的洞察力和指导。当教师意识到儿童经受的孤独是由家庭引起时,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提供他们的支持。花些时间聆听,可打消一些儿童的疑虑,使其恢复信心。建议家长邀请一个小朋友到家里,也可能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友谊。此外,教师可就如何使孩子在学校更感舒心征询家长的建议,与家长分享有关的资源。

人们曾一度认为孤独问题只与青少年和成人有关,研究表明这是一种误导。有部分幼儿确实体验到孤独的感受,数量虽少,但问题严重。伴随孤独而来的当下的及长远的消极后果越来越明显。观察儿童,形成并贯彻干预策略越来越紧迫。教师只有花时间关注儿童的需要,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帮助他们满足需要,儿童才可得以茁壮成长。

缺失父爱使孩子不自信


导读:从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刻,第一个和他亲近的是母亲,承担喂养、呵护和教育任务的也是母亲,作为同样孕育他的重要角色——父亲,却常常游离于呵护和教育孩子之外,似乎有些无足轻重。古话说“子不教,父之过”,父爱的缺失,很可能让孩子的性格变得“营养”不足,甚至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变化。

父亲长期出差一个胆小一个怕挫

走进咨询室,4岁男孩小强(化名)一看见陌生的荣合灵,腾地就躲到妈妈背后,任凭荣阿姨怎么逗他、和他打招呼,他就是不说话,也不露脸。

“受小朋友欺负了,他只会哭,一点不敢反抗;在幼儿园玩游戏、表演节目,他总是躲在最后,不仅不敢表现,一遇到稍有挑战的事还退缩。”

“孩子他爸没来?”

小强妈解释说,孩子爸因工作原因,长期出差在外。“回到家还要应酬,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多,都是我带。”小强妈说,面对他爸爸出差或回来,小强都显得无所谓。

5岁女孩彤彤(化名)的爸爸也经常出差,而她对爸爸更排斥,甚至拒绝他抱她。彤彤妈说,女儿特别害怕挫折,如果哪一件事没有把握做就拒绝。上幼儿园,她就拒绝上画画课,因为这不是她的优势。

父亲常与孩子做游戏能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

“这两个孩子都是因为父亲在成长教育中的缺失,影响了心理健康和性格健全。”荣合灵说,在工作忙、没时间,或认为带孩子是女人的事等理由中,许多孩子处在“父爱缺失”的边缘。

然而,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母亲无法代替的。“父亲是孩子游戏的重要伙伴。”刘振民说,父亲常把孩子高高抛起,然后接住。这些大动作的肢体游戏,不仅愉悦孩子,还能培养、锻炼他的胆量和探索精神。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与母亲相比,父亲具有独立、自信、坚强、果敢、富有合作精神等个性特征,使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学习、模仿。

此外,父亲粗放式的教育模式,能扩大孩子的社交范围,使他们掌握更多、更丰富的社交经验和社交技能。“父亲对孩子鼓励多、指导多,而很少直接教导,这让孩子有更多机会独立面对和处理交往中的问题。”

父亲“无所不能”让孩子拥有安全感

“父亲能给孩子任何人都给不了的安全感。”荣合灵说,相反,缺乏父亲的关心,很容易缺乏安全感,而这是孩子最大的心理问题。长期处在惊恐、胆小、焦虑的情绪中,很可能损害人格的健全发展。

父亲参与教养,还能提高孩子的抗挫力。遇到孩子磕着、碰着的类似小事,不少妈妈会心疼、紧张,易让孩子依赖和退缩;爸爸的坚强和鼓励,则会让孩子自己爬起来。点滴小事中,孩子学会了不气馁。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案例:浅议幼儿爱心缺失现象》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献爱心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