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08-04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亲子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亲子共读,是一件充满爱的家庭生活,也是培养孩子爱上读书的关键行为,爸爸妈妈们一定要特别关注、学习,并与孩子一起建立共读的习惯哦!

亲子共读可以从孩子多大的时候开始呢?没有限制的,全世界巨多的儿童专家都一致认为:所谓具有优秀天赋的孩子,通常都是较早就接触到读书环境的。聊爸这段时间汇集了一些儿童文学专家,关于为不同年龄段孩子选择共读读物的指引,今天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1-6个月

亲子共读的时机,完全可以从孩子襁褓时期开始,或许大家会怀疑孩子这么小,这么听得懂故事呢?哈哈,亲子共读,未必需要孩子听懂呀!对于襁褓中的孩子,他们能从和谐美好的声音,声调中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感受到优的语音之美,进而获得安全感和柔性的美感。

当然,此阶段与孩子共读的读物不必照顾孩子的理解力,只要我们自己喜欢什么,就读什么就好了,我们的喜悦和真实之美感,对孩子此时的影响力是最大的。

6个月—2岁

此时孩子的眼睛已经逐渐能看得清楚了,而且也能被更多的声音所刺激,去寻找声音的方向,判断声音的意义,并逐步建立起了对友好声音的欣赏和期待。

因此,可以为孩子选择图画鲜艳,语言押韵有节奏感的儿歌,童谣与孩子一起共读,这时孩子依然不动我们在读什么,但声音的韵脚和节奏,会让我们的孩子产生对母语的热爱和美感。

2-3岁

延续2岁阶段的读物韵律节奏感,但需要增加和丰富读物的内容了。此时,孩子会比较喜欢我们给他反复读诵同一文体(儿歌,童谣,或者单句子对话故事等)的读物,我们需要特别的关注这一点,不要太过心急,给孩子多文体的阅读,那样其实对孩子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在孩子2-3岁期间,我们就读物本身,可以开始跟孩子介绍了——比如封面,作者,故事的题目,翻书的顺序,方向等,培养孩子按顺序连续阅读的能力。

3-5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充满了好奇心,学习能力、模仿能力超级强大,因此我们需要为孩子选择各种类型,不同主题的书籍,来满足孩子经常变化的兴趣和需求。

另外,我们还应多鼓励孩子自己读诵,表达,制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表演读诵,讲故事等等,这是训练及建立孩子自信心的良好机会。

5岁以后

5岁以后的孩子,兴趣更广泛了,行为能力也更强大了,所以读物的图画及内容、主题都要更复杂些,更需要孩子思考和理解的东西多一些的。比如笑话,谜语,童话故事等,故事内容一定不能太浅显了,要有能引发思考的,需要记忆对比的,在难度是可以稍微超越孩子当时程度的——因为需要思考,所以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建立起孩子读书能静心的好习惯。

再大一些的孩子,上小学了,亲子共读的机会就会减少了,但不能没有,孩子需要自己来独立阅读了,但父母偶尔参与共读,对孩子来说是幸福的感受,也是可以从与父母共读,学习到父母阅读过程中的好习惯的。

亲子共读,就是让我们的孩子,透过父母的声音,唤起亲子之爱的共鸣,这份爱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是人生对母语的最亲密教育。

那我们在亲子共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些什么呢?

越早开始越好!尤其是2-6岁是孩子从亲子共读中获益最多的年龄段。

最好能有一个固定的亲子共读时间,这样对孩子的潜意识预备接受状态的形成,会很有帮助,也会有事半功倍的奇效哦!

要适当地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增加长篇故事的共读,这样对于孩子在共读结束之后,依然会保持对故事发展的思考和想象,这是非常重要的延展训练。

当然,我们还需要掌握在故事最高潮,最紧要的地方截住,用“且听下回分解”的方式结束共读,以激发孩子的热情和继续共读的意愿。

共读读物中,如果有较长的静态描述和过长的复句结构,我们都需要适当地删除,这些句子和内容是非常影响孩子的兴趣和热情的。

声情并茂是亲子共读的关键艺术,亲爱的爸爸妈妈还是学习和训练一下自己的朗读能力吧,虽然孩子对我们标准普通话的要求不高,但声情并茂是一定需要的!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亲子共读的读物,还要不时地加入一些我们爸爸妈妈自己的读物哦,孩子虽然喜欢儿童读物多一些,但对于爸爸妈妈的读物总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的,所以,适当选择我们的读物读给孩子听,孩子会有很强烈的成长感和骄傲感。

亲子共读相对是拒绝我们对读物的过多解释的,最好是不解释,如果孩子不主动询问的话,因为保持原本读物的语言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好习惯,也是对孩子语言能力规范化训练的基础。

总之,教育是可以从襁褓,摇篮时代开始的,只要一直保持着自愿,轻松,有趣,美感的氛围,我们的孩子就能快乐而健康地成长。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宝宝爬行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一、如何让宝宝不错过爬行?

爬行是婴儿的权利。现在的宝宝像小皇帝似的,家人宝贝得不得了,舍不得把孩子放在地上摸爬滚打。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爬行对宝宝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非常重要。宝宝要不错过爬行,妈咪们对此得有正确的认识。

首先,爬行锻炼了宝宝大脑的支配能力,也锻炼了四肢协调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感觉统合训练,避免今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胆小、不合群等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其次,爬行增强胸、腰腹、背及四肢肌肉力量,使宝宝体格得到锻炼。

最后,爬行的过程中,还锻炼了宝宝触觉、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有助于婴儿运动知觉、深度知觉、方位感和距离感的建立。爬行使宝宝身体的位置能随意移动,扩大了婴儿活动范围,增加了认识各种事物的机会。爬行过程中,意志力也能得到锻炼,爬行的宝宝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

因此,爬得越早、越多,对增进宝宝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越有积极意义。对宝宝日后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有良好的作用和影响。

爬行可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是被动爬行,即身体着地,依靠手臂和腿的运动使身体前进;第二阶段是半被动爬行,用手臂带动身体匍匐爬行;最后是主动爬行,依靠手脚着地的“四肢爬行”。其实孩子出生后就可以开始学习爬行的第一阶段,每次可锻炼几分钟。4~5个月后头能直立时则进入爬行的第二阶段,9个月左右则进入爬行的第三阶段。也可从5~6个月时开始从爬行的第一阶段学起。

二、爬行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爬行分三阶段,各个阶段的训练方法如下:

在爬行第一阶段:宝宝常以腹部为支点,用手使劲,腿常常翘起或足尖着床,此时手臂的力量大一些,常使宝宝往后倒退,或打转转。训练方法是让宝宝俯卧在床上,腿弯曲时由家长用手掌顶住他的脚板,他就会自动伸腿蹬住你的手往前爬。此时宝宝整个身子不能抬离床铺,这种被动爬行使腿部肌肉获得锻炼。

在爬行的第二阶段:宝宝俯卧,开始时家长仍可以用手掌顶住他的脚板,他会伸腿蹬住家长的手,身体向前蠕动。由于宝宝颈部力量较强,上半身能抬起,家长可拿起孩子的双手往前挪动一点再放下,便于孩子学会通过挪动手来带动身体。之后宝宝逐渐能自己将手往前挪动,用手臂带动身体匍匐爬行。

在爬行的第三阶段:经过前两阶段的练习,孩子逐渐学会将胸部、腹部悬空,如果上肢的力量不能将身体撑起,胸、腹部位不能离床时,父母可以用条宽毛巾放在婴儿的胸腹部,然后提起毛巾,使婴儿胸、腹部离开床面,全身重量落在手和膝上。着拿起孩子的手交替向前,交替挪动孩子的下肢支撑身体向前运动,反复练习后,宝宝就逐渐学会用膝盖和手掌一起协调爬行。此后,大人可增加枕头之类软的障碍物供孩子翻越,也可让孩子练习爬上、爬下及拐弯爬行。

亲子阅读绘本的十大技巧


父母如何阅读,对婴儿、初步行走儿童和学龄前儿童对阅读的喜爱程度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对他们以后自己如何学会阅读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里有一些父母今晚睡前就可以实行的步骤。

1、读一些带有丰富插图的书

对5岁以下孩子有帮助的书本类型:带有简单图片不是插画的小短文。

米歇尔.莫里森说:“与插画书相比较,这种不会有太多的对话,这对孩子的很重要。”。莫里森是一位来自亲子家庭计划项目的培训和项目支持主任,该项目是专门帮助低收入家庭在家中建立亲子早期的语言互动和学习的一项非营利项目。

2、基于插图问一些问题

莫里森说:“孩子在16到24个月期间每天的词汇量比其他任何阶段增加的要多点。”她还说:“孩子们首先从插图书学到的单词是名词,像’狗’和’树’。如果你看见了一张狗狗的图片,你可以这样询问你的孩子‘你看见狗狗了吗?’‘这个狗狗是什么颜色的?’‘那个狗狗正在干什么呢?’。这些基础名词的基础知识能够帮助孩子更快地增加语言的其他部分。很快,‘狗’就会转成‘棕色的狗’到‘棕色的狗在跑’”。

3、阅读时将你的孩子抱在怀里

莫里森说:“这可以让你的孩子对阅读感觉到亲近和舒适。这最终会帮助你的孩子建立在班级里大声朗读的自信,这是许多幼儿园现在所要求的。”

指出作为大人你认为关于书本的一些理所当然的东西。讲述作者的名字,介绍作者的所作所为,教你的孩子如何拿书,演示一个句子是从左往右阅读的顺序,和是如何翻书的。知道这些基本的阅读步骤可以让你的孩子在他们阅读的时候更简单地独立阅读。

4、将情节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如果你正在读一本关于苏西要去杂货店的书,让你的孩子跟你一起讨论她一次去杂货店的的情形。问3岁或者3岁以上的孩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谁、做什么、在哪里和为什么)来开始一段讲故事的对话。将故事的情节与你孩子经历过的现实情境相联系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书本和词汇。

5、用阅读来引导对话

你读完一整本书不是真正重要的,你拥有的阅读的本质才是重要的。父母如果乐意回答问题(即使孩子们无休止的提问)然后跟孩子们进行反复式的谈话会培养孩子们的认知意识和在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能力。基于插图的提问题然后从中开始对话。

6、不要害怕模仿声音或者发出奇怪的声音

哇!嘭!这些拟声词会感觉很尴尬说出口,但是你孩子需要听到这些(他们会喜欢看到你搞笑的一面)。莫里森说:“不同种类的声音演示作为一种早起的读写技能,会让最终让你的孩子认识到语音或者声音模块,这都会构成更长的单词。”听到并意识到这些声音模块会帮助的孩子说出完整的单词。

7、为2岁以下的孩子囤积互动式书籍

翻翻书,立体故事书和结构故事书对互动阅读和孩子的短暂注意力集中都有好处,因为它们让孩子们参与进来了。虽然这些书籍有可能带有噱头,但是它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提供了不同类型的阅读。尽量读一种互动书籍或结构式书籍,之后读一本常规的插图书籍让孩子们保持对两种类型书籍的兴趣。

8、问一些预测性的问题

“你认为老鼠在制造脏乱之后会做什么呢?”,“你认为哈罗德接下来会画什么?”,通过询问类似的问题让你的孩子预测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或者回忆书本之前发生的故事,你也可以帮助让他们自己阅读。之后,当你的孩子第一次开始阅读课本的一个章节时,他会记得他一开始阅读的地方。这种基本的能力会让阅读更有趣-哪个孩子不喜欢预测结局呢?-这会帮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故事叙述者。

9、用插图来支持颜色、形状和计数

知道如何计数是和阅读一样重要的-事实上,计数更重要。根据莫里森所说,从一数到十是一回事,这与在现实生活中认识理解形状、颜色和数字是完全不一样的。阅读中通过这样的对话(“篮子里有多少苹果?”)你会帮助你的孩子理解数字和其他与数学相关联的东西,这会让孩子们在将来分析真正的数学问题更加简单。

10、跟随你孩子的节奏

如果让你的孩子坐着一动不动地阅读,他会认为阅读是一种惩罚。相反,应该跟随你孩子的注意力。当他失去兴趣时他会满屋子跑,但是不一会儿就回来了。当你的孩子到处跑感到无聊的时候你不要放弃。继续阅读并自己对故事评论一番,很快他就是出于好奇回到你的身边。

亲子阅读的正确方法及误区


低幼阶段的孩子,我们在选书的时候,第一要素是根据孩子当前的兴趣点来选书,而不是优先考虑什么样的书更有教育意义,或者这些书是名家绘本。

孩子的兴趣是选书的基础。

对于1岁的孩子,何必有那么多的要求,他愿意看书,他能选出他想看的书,这不已经很好了吗?至于书上的内容是什么又有什么重要,他还有一辈子那么长的时间来看各种各样的书。

再者说,就算是大人也有自己喜好和不喜好的内容,也不是对所有书来者不拒啊。

每一本书都会有它的特点和兴趣点,只要孩子能接受听父母读完这本书,那说明她都是有兴趣的,因此不必执着于孩子看完一本书有什么表现,而如果孩子在某个阶段对某个东西特别有爱好的时候,便可以根据她当下的兴趣点有意识挑选一些契合的书,提高孩子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语文老师一般会开出一些阅读书单。这个书单,主要是文史哲方面的书籍,以及文学故事、儿童小说等。

这样的书单本身只是孩子应该涉及的阅读中的一个方面而已,并不是说读完了老师推荐的书单,孩子的阅读体系上就是全面完整的。

亲子共读的美妙在于,当你走进这些孩子的读物时,慢慢的你会有自己的鉴赏力,在引导孩子阅读口味的多样性上,慢慢的,你会有自己的标准。这一切是你自己去实践,与自己的孩子共同发现的。这比任何专家、老师开出的书单都有价值。

误区二:把阅读当治病。

自己的孩子最近出现了一些问题,家长马上就思考着看一点可以治这些问题的书,对于具体问题也许会对低幼的孩子很有用。 比如说,儿子小的时候,有段时间不爱睡觉,我就给他看一堆“睡觉对身体成长是如何如何重要的书”;不喜欢刷牙的时候,我也会给他看一些保护牙齿的科普读物。

但对于大一点小学二年级以上的孩子来讲,如果我们还这么做的话,可能他们会在内心会排斥,会觉得父母,并不是那么真正的理解自己。

因为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总是把解决问题的方式交给了冰冷的书本。放弃了用爱走进孩子的心里,放弃了陪伴孩子真正走过最需要帮助的时光。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聊聊天,而不是让孩子自己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用爱的关怀化解孩子身心上的一些小问题。

误区三:以为进入小学,就是放手的开始。

很多父母在孩子不识字时,可以坚持给孩子朗读。可是随着孩子进入小学开始识字,父母们长舒一口气,给孩子买回一本本所谓的经典,对孩子说:“你已经识字了,这些书就由你自己来读吧。”

家长们这时普遍以孩子能否独立阅读,作为孩子是否爱阅读和具有思考能力的一个判断标准,过早地为孩子打开了一扇窗,却又为孩子关上了一扇门。

首先,过早转身退出了孩子的阅读,主动放弃了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真实想法的机会,丧失了主动发现孩子内心的一些不良倾向。

其次,也因为父母的过早退出,把阅读这件事本身交给孩子,孩子在同一个阅读层级上,完全离开了父母的引导与讨论,慢慢的这种阅读会呈现一种原地踏步的固化,并没有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毕竟孩子对自我及对世界的认识,都是非常有限的。

第三,孩子的自我阅读会有倾向性地集中在他所喜爱的书上。以孩子有限的理解力阅读大量同类型的书,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太多阅读障碍。这对孩子来说这并没有通过阅读增进孩子的阅读理解力,甚至有点浪费孩子的宝贵时间。

说大孩子就不需要亲子阅读了呢?

都说三年级的孩子已经不和父母说话了,十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叛逆了,那是因为因为我们并没有找到和孩子交流的合适方式。

拿起一本书,读给孩子听,或者让孩子读给我们听,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插入我们各自的情绪,烦恼的,忧伤的,幽默的,尖锐的,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来感知我们一直以来的陪伴。

误区四:有亲子阅读过程中,总是“考”孩子,反复问孩子有没有理解/记得书里的某一点。

很多爸爸妈妈给孩子读完一个故事后,经常要求孩子来复述一下故事情节,当孩子不想复述或不太会复述时,就会担心孩子没听进去或者没听懂。

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一定。

首先,大部分孩子都只喜欢没有负担地听故事,如果每次听故事都带着要再讲一遍的任务,那么听故事也不那么有趣,再让他讲,自然不会那么乐意了;

另外,会不会复述故事除了跟孩子有没有听懂或记住故事有关外,跟孩子性格也有关系。有些孩子本身性格相对内向,不热衷于表达。对于这一类的孩子,不说不代表他们没有听懂,他们只是不爱说而已。

如果我们给孩子讲完故事,真的十分想检验一下孩子有没有听懂,除了复述以外,还可以有其他更合适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聊天的方式,让孩子说来听听,是否喜欢这个故事,或者喜欢这个故事中的谁呢?为什么?

这样的引导,既让孩子有话可说,也可以和孩子对读过的内容有一些交流和探讨,这样的方式,比单纯的复述对孩子更有益。

有效地进行亲子阅读的方法


亲子阅读不需要太多技巧,采取简单、多样的形式才是最好的。

尽量在家里营造一个轻松、自然、有乐趣的氛围,跟孩子分享图书有这样一些方式:

1、大声朗读

这种方式来自于美国一本著名的儿童阅读专业方面的书籍叫做《朗读手册》,推荐给大家。这本书里谈到,每天和孩子一起阅读10-15分钟,内容可以与课文相关,也可以不相关;可以是单独的文章,也可以是整本书的文章。

可能有的家长会有疑问:在学龄前或者学龄小的时候跟孩子互动朗读可能还可以,孩子长大以后,还需要亲子朗读吗?

答案是需要的。曾经有过这样一本书,名字叫《为爱朗读》,讲的是一个单亲爸爸怎样通过给孩子朗读图书,培养起来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非常感人。

2、持续默读

这是指让孩子有独立阅读周期及固定时间,比如每天中午和晚上10-15分钟,让孩子自己阅读,孩子可以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去选择读物,但一旦开始后就不能更换了。当然同样要求父母陪伴式阅读,以身作则,因为阅读这件事情孩子是会效仿的,如果父母自己不爱阅读,孩子也很难爱上阅读。

持续默读就是一种无压力的阅读,或者说不带功利性的阅读。我们要少给孩子布置任务,例如摘抄好词佳句或者写读后感,这样的方式会抹煞孩子的阅读兴趣。因为带着学习任务的阅读,孩子很难从中得到快乐。就像我们小的时候一定会有这样的回忆:老师说,“各位同学们,明天我们全班都要出去春游了”,同学们一定会高兴得鼓掌。但是假设第二句老师说,“回来以后每个人要写一篇作文”,当时是不是整个教室都安静下来了?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

3、讲故事

可以在家里读一些绘本故事,和孩子进行分角色饰演,比如说可以用一些手偶玩具来增强故事的趣味性,多一些肢体语言。要求依据角色、情景,抑扬顿挫、深情并茂地读出来。

另外,还跟大家谈一谈如何吸引孩子阅读,教大家一些小妙招:

第一,多给孩子提供让他(她)觉得快乐、有趣的图书。

第二,大人自己要多阅读,给孩子做好示范。

第三,跟孩子一起阅读。

第四,在家里面安排一个温馨、自在的阅读角落,可以放一些新鲜、活泼、有趣的书。

第五,常常和孩子逛书店或者图书馆。

第六,文字多的书可以从电影或者电视的角度推荐给孩子阅读,可以让孩子先看电影或电视,带起来兴致之后再让孩子阅读原著。

第七,配合节日推荐图书。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在市面上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图书,把节日的氛围和乐趣也带到阅读当中。

第八,给孩子设定假期阅读计划,让孩子玩耍阅读两不误。也可以定期看看孩子读过哪些书,多留意他们读书时候的兴趣,孩子读完以后,可以主动跟他们沟通、分享,让他们说一说从书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可以分享给我们。有时候孩子们的分享是有他们自己的道理和想法的,也可以给我们的亲子教育带来些启发。

用什么样的方式帮助孩子们阅读?

总结一下就是,每天亲子阅读或者大声朗读课外书至少10分钟,每个月至少要买一本优质的图书给孩子阅读。多带孩子去书店,让孩子自由看书、选书,加以一定地引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孩子选定儿童期刊。

亲子阅读的六个好方法


1、在亲子阅读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贵在坚持:在我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给她买各种图书,心情好的时候能陪着他阅读,但是总不能持之以恒!多些时间给孩子,少些时间给电脑和电视,少些时间做家务。我们家长每日要为工作奔波劳累,所以不会有太多的时间给予我们的孩子!其实孩子们也不会剥夺我们太多的时间,每天只要陪着他阅读15至30分钟就已经足够了!

2、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

3、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适时的对孩子的阅读提出要求,保护好孩子阅读兴趣,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4、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5、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言教不如身教,要让孩子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6、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形式:孩子阅读的时间不能只局限于家里和学校里,也不仅仅是阅读书籍,逛书店是我们母子周末必做的事情,在书店看一会儿书,每人都选择一些需要的书本,让孩子感觉阅读是生活中必须的事情。给了我不小的惊喜:我发现儿子的语言上有了很快的提高,上幼儿园时老师们都说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并且认识的字非常多,生活中这样的点点滴滴很多,我们为此感到欣慰,这可是在平日的阅读中慢慢积累起来的呀,然后再在生活中自然地运用。

总之,阅读能给孩子带来愉悦感,阅读,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对文字的理解能力,用语言的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另外,好的读物,能丰富孩子的心灵,扩展孩子的视野。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

父母与孩子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技巧


近些年来,积极心理学在世界及中国大陆日渐风行。不少教师、心理咨询师、培训师都投入到积极心理学的学习中去。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塞里格曼1998年在他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中宣称:当代心理学的使命是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令家庭幸福美满。可见,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可以帮助父母与孩子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技巧一:常对孩子微笑。

经常微笑的父母幸福感会更强。常对孩子展现出微笑,就是向孩子传递父母的快乐、如意、幸福,这种幸福感会感染孩子,孩子知道父母是快乐的,他/她也是快乐的,这对孩子的安全感极其重要。

技巧二:常对孩子说“我爱你”。

儿童需要知道他们是被爱和被接受的,即使年龄非常小的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是怎样对他们的,他们会倾听养育者对他们说了些什么,对别人说些什么。儿童需要充满关心和爱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他们感到被爱、感到安全,就很少会以不良行为来吸引养育者的关注。父母不能假设孩子知道大人们喜欢他们,所以不管多大年龄的孩子,父母每天都告诉他们“我爱你”,尤其是当父母与孩子发生分歧、不怎么喜欢孩子时,对孩子说“我爱你”比平时说要更有效果。这是向孩子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行为和观点,但我依然爱你”。一句简单的“我爱你”可以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在对孩子说“我爱你”时,配合具体的身体接触行为效果会更好,如拍拍肩膀、握握手、拥抱、摸摸头。

技巧三:睡前的仪式。

孩子上床后,在睡着之前的几分钟是一天中最宝贵的时刻。父母在孩子睡前亲吻他们、道一声晚安,或做一些家庭特有的仪式,这种活动比其它一些活动更有意义,它是孩子的最好时光。

技巧四:告诉孩子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儿童需要知道父母是怎样判断问题的,需要知道哪些是父母赞成、赞美,哪些是父母反对的。父母不应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才表达自己的信念、价值感。在日常交流中,父母就应该告诉孩子自己的信念是什么,并简要解释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念;允许孩子提出问题并如实回答。当父母经常向孩子强化这些信念时,其实就是教给孩子正常的社会规范。这就需要父母自身建立良好的价值观、正向信念。父母以这种正向信念去感染孩子,孩子的价值观、行为就有一个正向的楷模。

技巧五:告诉孩子你尊重他们的看法。

当孩子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看法时,父母要予以回应。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都要给予强化,不指责、不讥讽孩子的看法。若家长认为孩子的看法不正确,先引导探讨,启发思索而不是直接否定。父母尊重孩子的看法,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做人的价值,而且还会激发孩子发展独立的思考能力,并形成自尊自信的人格特征。

技巧六:与孩子约定一个专门暗号(专用名词或手势)。

约定一个暗号可以增强亲子关系。这个暗号只有父母和孩子知道,这是一个爱的代码词和爱的动作,这个暗号可以是针对孩子日常掌控不好的言语和行为。当这种不良言语或行为出现时,父母使用暗号提示孩子,以避免孩子尴尬。特别是在有其他家庭成员或外人时,通过暗号提示孩子会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技巧七:保持一个与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

对一个孩子来说,每天仅需要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时间,用这段时间与孩子说说话或者倾听孩子说话,并让孩子知道这个时间是爸妈与孩子相处的珍贵时刻,让孩子知道父母重视他/她。这个单独时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是单独玩耍,边玩边交谈;在孩子稍大时,就可以是一起散步、一起看电视,或者一起做些事情。在这个时间里,给孩子提供一个机会:让他/她对这一天的事情任意表达自己的情感,父母要做出反应。特别是对于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一个没有特别重要亲人的孩子更应该如此。当有一个特殊的成年人与他们在特定时间里说话、分享他们的情感,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时,对他们来说特别重要。说什么、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单独相处的时光,这种时光会给孩子安全感并成为孩子长大后的美好回忆。

技巧八:允许并让孩子有胜任感。

不少父母似乎非常爱护孩子,上学、放学帮助孩子背书包,不让孩子做家务,其实这种方法是在无意中错过了与孩子亲近的机会。父母应当让孩子帮助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既可以促进亲子关系,又可以培养孩子的胜任感。例如在商场购物时让孩子帮助父母拿东西,这些是孩子可以做而又能做、也应该做的事情;又比如,当父母自己买衣服、鞋子时,可以让孩子帮助选择款式,让孩子提一下意见;在家庭购买新房、装修房子时,都可以让孩子帮助出点子、提建议。这表示父母尊重孩子,孩子会感到这个家的决策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从而增进亲子关系。

技巧九:尊重孩子的选择。

给孩子有限制的选择权。除了使孩子感到父母尊重他们外,还在于如果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就被允许练习选择,以后他们将学会怎样才能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其次,允许进行选择的孩子更具有创造性。年幼的儿童能够进行的选择包括:睡前选择读什么书或故事;晚饭时选择喝什么果汁;决定穿哪一种衣服等等。当父母发现孩子的选择有极大偏差时,可以通过提供支持的方式来帮助孩子重新评价他们的选择,或者父母采取发现一个其它解决问题的方式提供给孩子作参考。

技巧十:和孩子一起玩同步游戏。

不少家长都会抽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但这个“在一起”的质量却得不到保证,家长自己玩手机、玩电脑或带孩子外出玩耍时只在一旁观看。与孩子建立真正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是做父母的要真正投入到与孩子的同步玩耍中去,一起玩玩具、玩洋娃娃、玩球、下棋、唱歌甚至装扮与嬉笑等,不在乎玩什么,只在于享受其中就行。大一点的孩子可能喜欢玩牌、下棋、电脑游戏,小一点的孩子可能喜欢玩其它游戏,只要父母积极加入其中就行。在与孩子的和谐互动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技巧十一:告诉孩子他们出色完成的事情。

父母经常关注自己孩子不恰当的行为,而不注意他们表现良好的行为,这样偏偏会导致不恰当行为的增加。父母要经常告诉孩子他们表现好的行为,他们就会增加这些好行为、习惯去做这些好行为。父母要告诉孩子“我喜欢你每天放学回来那种哼着歌的表情”、“我喜欢你做作业的那种专注神态”、“我喜欢看你与同学运动回来满头大汗的样子”……。父母的这些语句会让孩子的内心感动、愉悦。

技巧十二:保证家庭聚会时间。

养成一个家庭聚会的习惯对孩子很重要。孩子从小就和家庭成员在一定的时间里聚在一起交流、分享,会创设出一个充满关心和爱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在一起聚餐时,关掉电视、放下手机,允许边吃边交流,不问成绩、不专门讨论孩子问题,孩子就会投入到里面去感受整个家庭成员的爱。

技巧十三:每年至少给孩子写一封信。

在孩子生日或重大日子里,父母给孩子写一封信,最好是手写的信,在信中表达出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未来的期望。如果父母不知道信里应该写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词中寻找着墨点:爱、观察、分享、自豪、珍贵的记忆、期望、信念等。

技巧十四:让孩子知道犯错误是正常的。

成人会犯错误、家长自己会犯错误,孩子自然也会犯错误。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应采用责骂的方式。其实第一步是要让孩子知道犯错误是正常的,接着和孩子一起讨论错误、面对错误,帮助孩子在将来能勇敢面对错误、勇于讨论错误和改正错误。孩子能够说“我错了,对不起”,这句话将会贯穿孩子的整个生命并在以后的成长中、在社会交往场景中起到功能性的作用。

技巧十五:以得体的方式与孩子讲话。

当孩子出现不适当行为时,父母与孩子讲话的方式要注意使用中低音和慢速度,以严肃平静的语气对孩子讲话。嗓门越高效果越差。另外,还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描述你不喜欢的事,而不是批评孩子这个人。

技巧十六:建立有效的规则和纪律。

遵守规则和纪律最容易引起冲突,但父母要给孩子制定纪律和规则,从而塑造孩子的行为,为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建立一个家庭的规则和纪律并使用表扬来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父母还要学会使用一些固定的语调,对孩子的行为设置边界。有边界的行为才是真正使孩子有安全感的行为,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是安全的,超出这个边界是危险的。这样,孩子就会发展出约束自己行为的习惯。

只有父母充满爱,愿意付出爱,采用积极的方法,就可以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家园共育《亲子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亲子阅读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