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欣赏?

08-25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欣赏?”,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据调查,有95%以上的家庭女儿结婚后生下孩子都由自己的父母来帮助抚养或照看。形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解读“姥姥养”现象

传统的看法是爷爷奶奶来抚养或照看,但在近年却被颠覆了,为什么呢?

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被称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在我国广泛存在。有调查显示,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就越高。这里的“祖辈”更多地是指姥姥姥爷而不是爷爷奶奶。

在十多年前,爷爷奶奶照看孙辈还比较多见。因为按照传统观念来说,孙辈是爷爷奶奶家的人,爷爷奶奶照看孙辈理所应当。但最近几年,情况却出现了变化,照看孙辈更多的成了姥姥姥爷。这两年我曾经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问过一些照看孙辈的老人,确实以姥姥居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大概有三点:

第一,现在的年轻父母基本是“独一代”,他们的孩子是“独二代”,双方四位老人都有条件去照看一个孙辈。在当今社会,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是“平等”的。在姥姥姥爷看来,女儿女婿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孙辈,“外孙”“外孙女”的概念变得淡了,有的孙辈还跟了姥爷的姓,甚至有的孙辈称姥爷姥姥为“爷爷”“奶奶”,所以在照看“孙子”“孙女”这件事的愿望强烈程度上,姥姥姥爷不比爷爷奶奶差。

第二,年轻妈妈都有自己的事业,所以产假结束后,很多年轻妈妈就会再回归职场,孩子交给谁来照顾?当然首选双方四位老人。但对于年轻妈妈来说,把孩子交给自己的妈妈似乎会更舒心一些,毕竟跟婆婆不如跟妈妈相处得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另外,岳父母住在女婿家,跟在自家基本没有两样,而公婆住在儿媳家却有些不同,在他们看来,自己有点“在亲戚家做客”的感觉。所以,姥姥养顺理成章。

第三,老人也心疼自己的女儿,再加上已经退休,有大把的清闲时间,可以专心致志地帮女儿照看孩子。另外,老人也有足够的育儿方法,所以在处理各种细节问题上,总比女儿有办法。再有,自己的人生已经走过了大半,经历过了许多事,而且还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在处理起事情来会比年轻人更轻松,更老练。正因为有了这些原因,帮着女儿带孩子也就显得更为自然。

一个孩子,既然被妈妈生了,既然被姥姥养了,那爷爷奶奶也只有欣赏的份了。

隔代教养有利有弊

前面提到了隔代教育的一些优势。但凡事都有两面,有优势就会有劣势,隔代教育也同样存在劣势。

第一,因补偿心理而产生“隔代惯”。“隔代惯”行为缘起于一种补偿心理,也许之前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给子女更好的生活,现在有了孙辈,就想将之前对子女未表达出来的爱都补偿到他身上。但这种补偿却会将孩子宠坏。

第二,思想观念陈旧。比如,有的老人会给孩子讲鬼怪故事,这很可能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还可能给孩子传递一些诸如“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样的老观念,不仅影响他的身心健康,也使他很难与新时代的思想建立联系;等等。

第三,重养育而不重教育。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不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一味地娇惯、溺爱孩子,把孩子培养成“小皇帝”“小公主”;对孩子的事情包办代替,不舍得让孩子去做事,忽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让自己成为孩子的“避难所”;只想让孩子自由玩乐,忽视规矩、礼仪方面的教育;等等。

虽然老人帮忙照看孩子,但做子女的却不可以把关于孩子的一切责任都推给老人去承担,比如,教育的问题。其实,无论是谁在主导带孩子,全家人都应该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达成一致,并且要密切配合。很多时候,在教育这件事上,老人和子女之间存在着观念上的差异。举例来说,有的老人可能比较注重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和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精神,而子女可能比较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和个性发展。这时候,双方要多沟通,统一教育认识,然后择善施教。

带孩子,其实是父母的职责

作为年轻的父母,不要认为自己把孩子交给老人带是一种轻松,是一种让自己解脱的方式。事实上,育儿是自己的事,任何人都不能替代。隔代教育终究离不开一个“隔”字,很多教育内容,由我们来做与由老人来做,其效果会大不相同。毕竟亲子教育中的“亲”,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亲近,父母的亲自教育要更为深刻。所以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并不能等同视之,亲子教育必不可少。

但隔代教育终归是祖辈对第三代的跨界教育,诸如父母亲情一类的情感是隔代老人所无法给予的。而且无论是做榜样还是讲道理,父母起到的作用都要胜过老人。相比而言,父母的教诲对孩子会更有威力。孩子也更喜欢父母都在身边的感觉,这样他的情感发育才会健康,情感世界也才会完整。而孩子与父母形成的强烈的亲子感情纽带,也是维系一个家庭完整和谐的重要所在。

所以,年轻的父母不要小瞧亲子教育的重要作用,不要用无所谓的态度对待亲子教育,要理智地将隔代教育摆到正确的位置上。

在“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欣赏”的今天,身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如何做呢?第一,面对孩子,要做负责任的父母,让他感觉到亲子之爱,要教他爱父母,爱姥姥姥爷,也要爱爷爷奶奶;第二,面对双方的老人,要有一颗感恩心,懂得去感恩老人一生的辛劳,养儿育女,有苦劳,更有功劳;第三,面对自己,要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并铭记一点:做父母是我们一生最伟大的事业。

(文/鲁鹏程,本文刊登于《时尚育儿》杂志2014年10月刊)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中英不同的爷爷奶奶做比较


中英不同的爷爷奶奶做比较

沃克夫妇俩已经退休,住在格拉斯哥城南。他们有六个子女,除了刚结婚的小儿子住在同一座城市外,其他五个都不在身边。沃克医生:“我们很知趣,不要去抢夺孩子的母爱和父爱。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长。”我们也不做孙儿孙女的保姆,只能算个育儿参谋。

老人不是孩子的保姆

沃克夫妇主张做父母的必须自己带孩子。

因为:

1.老人不是保姆,他们应享受晚年的快乐;

2.老人的教育观不一定符合现代的年轻人;

3.老人不要剥夺孩子的母爱,让他/她有更多时间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世间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母爱和父爱。

与此相反的是,中国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总是认为退休后没事干,双方争着领孩子,结果往往弄得自己吃力不讨好。

过段日子去看看孩子

是不是老人不与孙儿孙女在一起就不爱他们,不关心他们?事实绝不是这样!

虽然老人与孙儿孙女住在一起,但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视,有时打电话给他们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过节日或孩子生日就寄或送礼物给他们,路近的过些日子就去看望他们。

英国的祖父母的想法是,喜欢孩子并不一定要整天与孩子泡在一起,其实过段时间见次面,孩子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让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出现一些惊喜。

中国的老人喜欢与孩子整天泡在一起,认为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安排时间带孩子看看风景

带孩子外出的时间一般会选在周末或节假日,有时开车带孩子一起去山地,看山川河流、茂密树林和飞禽走兽;有时开车去海岛,看汪洋大海、汹涌波涛和热闹海港……

这种方式既加深了老人与孩子的感情,又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强,看见什么都想知道,于是他们问什么,老人就答什么,并且启发诱导孩子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

可中国老人往往不这么想,他们认为孩子小,外出后,万一出什么事,自己无法向自己的孩子交代,而关在家里则是最安全的。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不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为了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父母有时忙碌起来顾不上孩子,孩子必须学会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没有了对老人的依赖,孩子就得迫使自己记住大人的做法,训练自己面对的问题。所以一般孩子长大后独立处事能力比较强。

要是这种观念给中国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知道了,绝对会义愤填膺。因为,我们的老人以为,孩子小,每一件小事都需要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实际上,有数据表明:中国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外国孩子要迟5-6年。

当年轻爸爸妈妈的参谋

当孩子出生之后,年轻的父母缺乏养育孩子的知识和经验,老人便成了他们的育儿参谋,不但教给他们具体的细节,还要作示范。

在孩子成长不同阶段,提醒年轻父母要注意对孩子进行什么方面的教育。例如:生理、心理、智力和孩子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如何帮助指导幼儿健康发展。另外建议年轻的父母:家里有了孩子不要养宠物。西方人视猫狗为宠物,如同人一样珍贵,一般人家里都养猫养狗。但是为了小孩子,年轻父母还是忍痛割爱,必须把心爱的宠物送走……

不能让有以下行为的爷爷奶奶带孩子


爷爷奶奶带孩子的话如果有以下问题最好就不要让他们带孩子。1、挑拨孩子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有的老年人很在乎孩子和自己的关系,为了确保孩子和自己最亲,总是有意无意地说妈妈有多严厉,妈妈不要他了之类的。对孩子进行情感绑架。这是对孩子最糟糕的。

2、固执己见,决不妥协。老年人因为年龄大了接受新鲜事物慢了,很多时候难以接受新的科学育儿理念。这并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是有的老年人为了捍卫自己的正确,绝对不听任何劝告,无视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我认识一个老太太,非要坚持把孙子吃的食物先咀嚼过再喂。不管儿女怎么劝说这样不卫生就是坚持己见。人家认为自己带大了几个儿女,都没事。所以不改。

以上两点是“道”,有这两点的话就绝对不能让老人带孩子了。

其实老人带孩子多多少少会有溺爱和娇惯。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接下来再来说说“术”上会对孩子产生严重影响的。

1、对孩子限制太多。老年人因为体力关系没法跟上孩子的脚步,所以对孩子有很多限制。我在公园锻炼时,见过老年人一边向旁人抱怨孩子身体不够结实爱生病。一边不允许六岁的孙子跑跳。在安全的公园小花园都不可以跑,还是很同情那个孩子的。

对于这种老年人带孩子,家长一定要在周末带孩子多多活动。鼓励孩子探索,否则孩子会变得胆小、也得不到恰当的锻炼。

2、有的老年人特别护短。会直接去责骂和孙子起争执的孩子。女儿幼儿园有一个奶奶带大的小女孩。曾因孙女做梦梦见某同学欺负她就告诉了奶奶xx欺负她了。奶奶不问清楚直接就去对那个孩子破口大骂。最后全班没有人愿意和她孙女一起玩了!这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和自信都很不利。

其实让不让老人带主要还是客观条件所限。如果可以还是父母自己带最好。如果不可以,那就尽量少计较。

与爷爷奶奶起冲突?巧解隔代育儿6个小问题


两代人生活在一起,毕竟生活观念、养育观念都有差距。不过,这些问题并不致命,而且,还有很多办法可以巧治呢!

问题一:冲奶粉的水总是太热

老人的理由:温水冲不开奶粉,而且孩子胃弱,应该喝热奶。

处方一:自己在家自己冲,不用老人动手。孩子喝惯了温奶,以后再喝热奶会不适应,老人也只能用温水冲给孩子喝了。

处方二:告诉老人冲奶粉的“绝招”:先放一半温水,放入奶粉,盖好奶瓶使劲摇匀。再倒入另一半水,就不怕奶粉化不开了。

偏方:一边向老人抱怨这奶粉太贵,一桶要好几百块钱;一边再解释是因为现在的配方奶粉里添加了很多营养成分,能使宝宝聪明。而这些营养成分最怕热水,水一热就全被破坏了,好几百块钱也就全浪费了。老人一般都心疼钱,又都希望孩子聪明,估计以后就不敢再用热水冲了。

问题二:辅食总是做得太咸

老人的理由:孩子要开味觉,而且吃咸的也有劲。

处方一:老人吃盐多了对心脏、肾脏都不好。先把这个观念普及给老人,不要直接就说给孩子做辅食的事,只说希望他们少吃咸的。等他们接受了这个观点,再跟进一步:孩子这么小就吃这么咸,估计没长大就得高血压、心脏病、肾病……

处方二:带宝宝去体检的时候带上老人,主动问医生关于辅食如何做、要不要咸一点等问题。医生说的“宝宝不能吃咸”的话就会成为“圣旨”,比你劝老人一百遍都有用。

偏方:宝宝娇嫩的皮肤难免会起一些疹子、痘痘。如果你带宝宝去看病,即使不是因为吃得咸的原因,回来也要“传达”医生的话:“要是再吃咸的,脸上的痘痘会越来越多,还治不好,会变得很难看。”谁不希望自己的孙子、孙女白白净净的呢?

问题三:不太讲卫生,孩子、大人衣服一起洗

老人的理由:过水为净。

处方一:虽说老人帮着看孩子,但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还是要自己做。而且,这样还能落个“勤快”的好名声。

处方二:买个儿童专用洗衣机,只需把宝宝衣服上有污渍的地方揉搓一下,然后统统放入小洗衣机里,再用婴儿专用肥皂粉漂洗几遍就可以了。

偏方:跟老公演个对手戏,或者找一次老公没把宝宝衣服漂洗干净的时候,跟老公把后果描述一遍,从孩子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讲到细菌感染……当然,老人应该能听见你们的“辩论”。

问题四:给宝宝买品牌洗发水、擦脸油就是乱花钱

老人的理由:便宜的一样用。

处方一:告诉老人:“便宜的我也买过。可是给宝宝用过后他老是抓头、抓身上,都快要抓烂了。再说,一年顶多也就用一两瓶,如果把身上抓出毛病去看病就更贵了。”

处方二:可以找那些又便宜又好用的,比如郁美净就非常不错,很多妈妈推荐。

偏方:不让老人知道价钱,或者告诉他是单位发的、朋友送的。

问题五:总是给孩子多穿衣服

老人的理由:穿得少容易冻着。

处方一:全家一起出去玩或者运动的时候,找一个老人觉得热要脱衣服的机会:“我怎么没觉得热呢?哦,是因为您活动了。估计宝宝好动,所以肯定总觉得比咱们热。”老人有切身感受的时候说服工作更容易。

处方二:根据天气情况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给宝宝穿的衣服。

偏方:告诉老人孩子穿得多就不爱说话,不爱运动就会发育缓慢,行动迟缓,就会比别的孩子笨。以后上幼儿园受委屈,再大点儿体育不达标就上不了重点学校……

问题六:把好的玩具藏起来,只给他玩些破玩具

老人的理由:那些好的玩具等他不糟蹋了再玩。

处方一:现在孩子的玩具非常多,选择那些摔不坏、撕不烂,对宝宝又没有安全隐患的玩具,老人就大可不必担心宝宝糟蹋玩具了。还有,要及时把那些坏掉的玩具修好或扔掉,这样可以避免老人给孩子玩,也避免了安全隐患。

处方二:告诉老人,给宝宝买的玩具都是适合他这个年龄段的,专门针对开发这个年龄段智力的玩具。如果现在不玩,会比别的小朋友智力开发上落后。老人一定不想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宝宝智力差。

偏方:经常强调:现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了,我们只能生一个!玩具已经买了,如果现在不给宝宝玩,他大了又不会再玩,那不是更浪费?!

在育儿问题上,和老人没必要板着脸讲大道理,也没有必要争执。一个玩笑,一个合适的说话机会,一个善意的谎言都可以轻松解决很多矛盾。育儿生活也正是由许许多多这样的矛盾组成的,只要你心态轻松,尽力而为,这些小问题不会影响你们三代人和谐、美满、幸福的生活。

端正爷爷奶奶的思想让早教更顺的进行


现在,政伟表现出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了,只要他不想做就会表现出反抗。这种反抗在我们看来是一种表示意愿的反抗,可是在爷爷奶奶的眼里却是一种不听话的表现,而他们处理这种反抗的时候,用得最多的就是吓唬,或者是骂,再不行就打。可是这种方式不仅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让政伟叛逆的心理越来越重。就比如说把尿吧。以前因为奶奶记性不好,带政伟的时候总是频繁的把尿,政伟哪里受得了啊,没办法小小的政伟只能反抗。到现在,政伟现在一听说要给他把尿,就会大喊大叫,宁愿尿在裤子里也不愿我们把。

就像今晚一样,当我准备去上夜班的时候,政伟就想要便便了,但是只便了一点就不便了,奶奶总认为,政伟的便还有,所以就把着不放,政伟就用力的反抗,反抗没有用就大叫,而在一边的爷爷就吓唬政伟再叫就打了,爷爷越说要打,政伟更是叫得大声。这就是以前老一套教育,总以为,骂打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可是哪里知道这样的方法只能使越来越反叛。为了让爷爷奶奶能意识他做法的错误性,要该好好谈谈了,可是怎么谈才能让他们更好的接受,我仔细地琢磨了很久。

晚上,正好我下班的回来,政伟已经睡了,爷爷奶奶都在客厅里看电视等我,我一看这是很好的机会,马上找了张凳子坐在他们身边。(平时两老都是很慈祥、和蔼的老人,再加上他们对我像待女儿一样,而我也特别敬重两位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所以幸运的是我们一直能像父女,母女一样相处,,再加上两老平时都是很支持我对政伟的早教,这为这次谈话做了很好的铺垫。)

首先我对辛苦了一天的爷爷奶奶特别是奶奶,表示了感谢,同时对他们特别是爷爷能支持我对政伟的早教的行为表示了感动。这是我打心眼里想对他们说的。

其二我特意询问像政伟不听把尿的现象有没有在政伟爸爸一代发生过,他们说有,我又问他们怎么解决,他们说不听就打,骂(我心里暗叫:真糟糕,这么不好的思想竟然深深的植入他们脑海里)我又问他们打骂后没有用呢?他们都不说话了。我又说爸妈,其实我知道你们都是很爱政伟的,我也是,为了他能顺利健康的成长,我们是应该对他严格要求。可是你们在不听话的时候吓唬他,或是打他,骂他,这是没有用的,这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加剧了他性格上的叛逆。爷爷奶奶静静地听我分析着。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在他不听把尿的时候就先不把,但是要告诉他如果有尿尿就要叫爷爷奶奶,同时在玩他的时候注意看他的表情,如果他很安静的一动不动一般就是要尿尿了,这时候抱他起来,能把到的话一定要好好表扬他,我相信这样的一来,政伟就不会怕把尿了,你们可以试一下这个方法,行不行。

爷爷奶奶都表现出思考的样子,我想他们是在想我的话吧。希望通过这次交谈,爷爷奶奶都能端正思想。

只生不养隔代教育存分歧


现如今,年轻一代父母“只生不养”现象普遍,据上海市妇联等单位近期发布的《京沪穗家庭隔代喂养调查报告》显示,49.9%以上的家庭,幼儿的喂养和照看依赖于(外)祖父母。虽说老人经验丰富,在某些方面比父母更懂得养育孩子,但现实中,2/3的隔代喂养家庭在教养孩子上存在分歧,且由(外)祖父母喂养的幼儿,更易有三心二意、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墨守成规、知识陈旧老人喂养经验亦是双刃剑

再过几天,遥遥(化名)就1岁5个月了,但牙才出了4颗。这是咋回事?遥遥的奶奶和妈妈一起带她到医院检查,结果缺钙。

“牙齿(个数)=月龄-4~6,以此计算,她应该长11~13颗牙,4颗牙显然太少。此外,她的囟门也没闭合,空隙很大,还有肋缘外翻、X形腿。”河南省围产医学会委员朱晓华问道:“遥遥缺钙如此严重

,平时是咋吃的?”

原来,遥遥妈休完6个月产假就上班了,女儿的吃饭问题全托付给了她奶奶,偶尔才喂女儿一次母乳。要说,奶奶做饭也很精细,稀饭、面条,变着花样做,没有亏待孩子。然而,她给孙女的饮食安排里却忘了重要一点——补钙,既不常让孩子喝配方奶,也没让孩子吃过鱼泥及肝泥,咋能不缺钙!

“在喂养上,老人的确有很多优势。”朱晓华说,其一,老人亲自参与过一个甚至几个孩子的养育过程,实践经验肯定比年轻人多,比如遇到孩子头疼脑热等问题,他们不会像新手爸妈那么慌张;其二,祖父、祖母辈的人大都功成身退,有的是时间在家照顾孙子辈;其三,父母工作压力大,普遍缺乏耐心,而生活安定的老人则恰好相反。比如做菜泥、鱼泥等辅食,老人不仅有耐心,也有时间做。

你可能要问:既然优势如此多,为何还会出现遥遥的缺钙事件?

“老人喂养多是经验之谈,其中一些可能已过时甚至被科学证明是错误的,但由于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差,易墨守成规,就会存在不科学喂养的隐患。”朱晓华说。

但是,相比而言,隔代养育在喂养上还是利大于弊,祖父辈们若能及时吸收新的科学喂养知识,更能扬长避短。

事事代办、过度保护阻碍孩子自理能力、独立性发展

然而,在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等方面,隔代养育就可能弊大于利了。

“从自理能力和个性上,你很容易判断一个孩子是父母带大还是隔代养育的。”省实验幼儿园保教主任徐菁说,通常,隔代养育的孩子自理能力差一点,甚至不会自己吃饭;他们的个性也比较极端,要么胆小,要么霸道。

为什么会这样?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副教授许慧说,俗话说“隔代亲”,老人比父母更溺爱、迁就孩子。然而,儿童早期是要发展很多技能的,如果老人事事代办或过度保护,只能让孩子错过探索新事物的最佳年龄,阻碍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徐菁举例说,2~3岁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但往往孩子的一个动作,老人就能猜出他的所求,便立即满足他,长此以往,孩子少了表达需要,会影响语言发展。

“由于生理的原因,老年人一般喜静不喜动,这样会不自觉地限制孩子的活动,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个性发展、能力增强。”许慧说。

经常让孩子待在家里,接触新鲜事物和与人交往的机会自然少了,可能导致视野狭小,不敢面对生人,缺乏探索欲和创造力、想象力,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固执、退缩、胆小等性格。

此外,老人多关注孩子的吃穿,却很少和孩子进行心灵交流,可能造成孩子孤独、冷漠的性格。

1岁6个月前父母要和孩子最大程度地相处

现实生活中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欣赏?》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故事欣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